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Analysis of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g/Haze in Beijing Area

Weihua Cao, Qingchun Li

Institute of Urban Meteorology, CMA, Beijing 100089, China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曹伟华,李青春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 中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g and haze in Beijing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s of fog and haze days had obvious two-sta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1980 and 1996, fog days varied with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while between 1997 and 2010 were with significant downtrend. Haze days decreased in each of the two stages, but after 1997, the average haze days were still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1996. Besides, monthly fog days changed significantly, highest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but monthly haze days were relatively uniform. From the view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fog and haze had serious influence to the southeast of Beijing area, but had the least influence on the northwest. A case of a sustained fog and haze from November 3 to 8 2009 was examined for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increase of PM2.5 concentration was the main factors reducing haze visibility at the beginning stage in which haze dominated; while relative humidity was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low visibility during the next stage when haze changed into heavy fog. Fog /haze dissipated due to the intrusion of northern cold air.

Keywords: Fog and haze; Relative humidity;

PM2.5;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摘要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雾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地区雾霾日数年际分布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点,大雾在1980—1996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在1997—2010年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霾在两个阶段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并且1997年后的平均水平要明显高于1996年之前水平;从雾霾的月际分布来看,雾日的月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日的月分布均匀,各月霾日差异较小;从雾霾的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在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2009年11月3—8日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在过程开始的霾天气阶段,PM2.5浓度增加是影响雾霾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在过程发展成熟的大雾天气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最后雾霾的消散则直接受到北方冷空气入侵的影响。

关键词:雾霾;相对湿度;PM2.5;气候特征

1.引言

北京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带来了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同时,由于大

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李江波,2010),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在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雾霾灾害风险认知意识正逐渐提高,初步开展了针对城市承灾体的大雾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扈海波,2010)。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于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雾霾气候特征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主要通过历史资料揭示雾霾气候特征与规律(王丽萍,2005;刘小宁,2005;陈潇潇,2008;史军,2010),统计分析雾霾天气的主要影响因素(王淑英,2002; 张丽娜,2008)。针对北京地区,王继志等(2002)对1980—2000年北京能见度和雾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以上研究增进了我们对雾霾灾害的气候特征及规律的认识,但目前对北京地区大雾和霾的时空演变差异研究仍然缺乏,这制约了人们对于该地区雾霾灾害的深刻认识。

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采用1980—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对北京地区的雾霾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大雾和霾的气候特征,并进一步通过选取北京一次典型的持续性雾霾天气作为研究个例,对北京地区持续性雾霾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剖析。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雾霾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依据。2.资料及处理

本文采用的观测资料包括:1)1980—2010年北京地区20个常规气象站的逐日能见度、温度、湿度、风速资料;2) VAISALA的ROSA道面气象自动站能见度、相对湿度、温度、风速资料(VAISALA,2002);3)北京海淀区北洼路宝联体育公园内宝联站的PM2.5资料。雾日和霾日的提取遵从如下规则:采用逐日能见度、温度、湿度、风速资料,提取满足08时能见度小于等于1km,同时08时湿度大于等于90%且当日无降水作为一个雾日;提取满足08时能见度小于等于10km,同时08时湿度小于90%,且当日无降水作为一个霾日。

3.雾霾的时空特征

3.1. 雾霾日数年际变化

图1给出了1980—2010年北京年平均雾日和霾日的时间变化序列。可以看出,北京年平均雾日和霾日的时间变化特征不同。雾日具有显著的二阶趋势特征,1996年之前雾日呈增加趋势,1996—2010年雾日呈下降趋势。而就霾日而言,1996年之前呈显著减少趋势,1997年后霾日出现跳跃式的增加,在1997—2010年霾日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然而从霾日平均水平来看,1997—2010年间平均每年霾日数是75.6,超过前期(1980—1996年)平均年均霾日数71.8,这反映出1996年后的霾天气要比之前霾天气发生频繁,说明霾天气整体上有所增加。1997年后霾日下降幅度最大、下降速率最快的时期是在2006—2009年期间,霾日

图1. 1980—2010年雾、霾年日数变化序列(a.雾日数,b.霾日数)

迅速从2006年的84.4天下降至2009年的60.5天,这期间恰逢北京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由于2008 年奥运会前后北京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促进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这与期间雾霾日数减少关系密切。

3.2. 雾霾日数月际变化

在年均雾霾日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累年月平均雾日数和霾日数来分析雾霾变化,图2给出了北京1980—2010年期间平均雾日、霾日的逐月分布。

图2 1980—2010年月平均雾霾日数分布

可以看出,月平均雾日月际变化明显,在10—11月份最雾日最多,说明北京雾天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从5月至11月雾日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而霾的月平均日数月分布相对均匀,平均每月有5—7个霾日。月平均雾日和霾日对比发现,北京大雾天气发生日数少、季节分布不均,且主要集中在秋季;而霾天气各月出现频繁,且霾日月分布相对均匀,季节差异较小。

3.3. 雾霾日数空间分布

采用年平均雾霾日数作为雾霾发生频繁程度的度量指标,进一步分析雾霾频数的空间特征。图3中阴影表示1980—2010年北京年平均雾日和霾日。可以看出,北京雾日空间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图3a),东南及城区是大雾高发区,随着向西北方向推进,雾日随之逐渐减小,在北京东北的密云县至西南的房山门头沟一带是大雾天气的低发地区,而延伸至西北部的延庆和怀柔地区大雾日数反而又有所增加。大雾天气在北京东南地区及城区频发,大雾日数整体分布趋势与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形成的马蹄形地形有密切关系(王继志,2002)。北京霾日的空间分布与雾日分布类似但有所区别(图3b),霾日更加集中于北京东南地区,在北京东南的大兴、通州及北京城区是霾日的高发区,而北部和西南的郊区霾日相对较少,这点与雾日分布类似,但霾日分布随地形变化不显著,而在城郊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综上所述,北京霾天气的空间分布更集中于东南及城区,在东北、西北和西南郊区的霾日较少;而大雾天气空间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东南城区高发,西北部山区相对较少。北京东南及城区始终是大雾和霾的高发地区,这一带经济、人口及交通运输更加发达,一旦出现雾霾天气,将更容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酿成重大城市灾害。

3.4. 雾霾的能见度空间分布

图3中等值线表示1980—2010年雾霾期间能见度分布情况,从图3(a)可以看出,大雾的平均能见度空间分布不均匀,与大雾日数的空间分布趋势明显不同,500m以上的大雾能见度主要集中在城区以及怀柔顺义的狭长带区,500m以下的大雾在城区西北部的昌平、城区西南的房山东部和城区东部的通州北部较为明显,可见大雾的低能见度(500m以下)多发生在北京城区的近郊地区(城区北部顺义除外)。这说明,城区大雾更加频繁但平均能见度相对偏高(接近1km),而近郊区大雾强度相对更大,能见度较差。霾的能见度平均强度与大雾分布又有所不同(图3(b)),可以看出,霾日数最高的东南向西北推进一带同时也是霾能见度最小的一带,这包括东南大兴和城区和昌平,而在北部的怀柔和顺义不仅霾日较少,同时其霾天气的能见度水平也相对较好,这表明该地区受霾天气影响较小;而西部门头沟和房山地区尽管霾日较少,但是其能见度水平相对较低,说明该地区出现的霾天气强度较大。综上所述,北京东南及城市中心区大雾和霾的频率都很高,而大雾强度相对稍小、霾的强度最大,受雾霾影响最大;西北部怀柔及顺义地区雾霾频率低、强度小,是受雾霾影响最小的地区;东北部(密云和平谷)雾霾发生的频率低,但一旦出现雾霾时,其平均强度偏大;西南部(门头沟和房山)雾霾发生的频率低,强度比东北部地区接近。北京地区雾霾影响特征(频率和强度)表现出东南及城区受

雾霾影响最严重,西北受雾霾影响最轻,而东北和西南较为接近。

(a)(b)

图3 1980—2010年北京雾(a)和霾(b)日数及强度空间分布(阴影表示雾霾日数,等值线是对应能见度值)

4.雾霾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为例

北京地区雾霾的气候特征分析表明,大雾和霾天气具有不同时空变化特征,北京中心城区不仅是大雾的高发区同时还是霾天气的高发区。随着北京城市经济人口的迅速发展,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和大气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也日益明显。2009年11月3—8日华北平原出现了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辽宁中南部及山东等地。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空气污染严重,对航空、高速及人体健康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以此次雾霾天气作为研究个例,在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基础上,针对本次雾霾的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以揭示决定北京地区雾霾过程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 4.1. 空间演变特征

图4是本次持续性雾霾过程中典型时次北京地区能见度的空间分布。整体而言,本次雾霾过程期间1km 以下能见度的空间分布变化明显,雾霾低能见度过程于4日20时(北京时,下同)在北京大兴东部开始, 5日6时扩展到北京东南局部地区,包括大兴和通州东南局部地区;5日20时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海淀东南、石景山、丰台、朝阳地区;6日6时低能见度的范围继续在东北延伸,此时北京东南、东北等东部地区能见度都小于1km ;7日6时,雾霾过程继续向西北方向推进,在房山以东、昌平中东部、延庆东南局部、怀柔东南部

地区能见度降至1km 以下;7日20时,西北部地区能见度有好转趋势,随后,雾霾过程开始逐渐消散;至8日上午8时,除东南局部地区能见度仍小于1km 以外,北京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稳步回升,8日6时左右,雾霾天气过程整体消散。

图4. 2009年11月7日06时能见度空间分布

4.2. 地面气象要素特征

从2009年11月3—8日北京市气象局道面自动站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温度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5)可以看出,本次过程期间地面风速较小,地面升温和增湿趋势明显,同时PM2.5持续增加,地表温、湿、风与能见度变化紧密配合,傍晚至清晨温度低、相对湿度大而风速小、能见度较低,中午至午后则正好相反。本次过程的主要特征是:1)过程持续时间长。能见度小于10km 的雾霾天气时段自11月2日持续至11月9日,尤其是能见度小于1km 的大雾阶段也持续近60小时。

图5 2009年11月3—9日北京道面自动站能见度、相对湿度、温度、风速每小时平均变化特征

2)雾和霾的混合过程。本次雾霾过程的前半阶段,大气能见度在清晨较低,午后升高,表明此时雾霾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为明显,体现出轻雾和干霾的特征;后半阶段,大气中PM2.5浓度显著增加,并基本保持在200μg/m3以上,能见度维持在1km左右,同时具有大雾和湿霾的特征。3)阶段性特征明显。本次雾霾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11月5日晚之前,雾霾较轻,且能见度体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第二阶段,11月6日-11月8日上午,大雾阶段,此时能见度基本在1km以下,且能见度日变化不明显;第三阶段,11月8日上午以后,雾霾消散阶段,在冷空气侵入之后(温度曲线显示明显降温),本次雾霾过程得以消散,能见度逐渐恢复。

4.3. 影响因素分析

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图6给出2009年11月3—8日期间,相对湿度、温度、风速、PM2.5与能见度的散点关系。可以看出,本次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与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风速与雾霾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3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本次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定量的分析本次雾霾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与能见度有较好对应关系的相对湿度、PM2.5浓度和风速与能见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本次雾霾过程第一阶段中PM2.5浓度与能见度相关系数最大为-0.804,相对湿度次之是-0.572。这反映出本次雾霾过程第一阶段中能见度的恶化与空气中PM2.5浓度增加有主要密切关系,因此该阶段以干霾天气为主。当雾霾天气发展至第二阶段后,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908,风速次之是0.759,而PM2.5浓度与能见度相关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这反映出该阶段,尽管PM2.5浓度持续增加,甚至

超过了250 ug/m3,但能见度的变化几乎不受其影响,说明经过第一阶段浓度积累之后,PM2.5浓度对大气消光和散射能力已经达到上限。此时,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对大气能见度下降起到主要作用。而在北方冷空气的入侵之后,相对湿度和PM2.5浓度都迅速减小,大雾过程也随之迅速消散。

图6 雾霾期间主要气象要素与能见度的散点关系

(“·”表示第1阶段;“×”表示第2阶段;“▲”表示第3阶段)

表1 能见度与相对湿度、PM2.5浓度和风速的相关系数

能见度相对湿度PM2.5浓度风速

第1阶段能见度 1 -.572(**)-.804(**) .415(**) 相对湿度-.572(**) 1 .311(*) -.831(**)

PM2.5浓度-.804(**) .311(*) 1 -.066

风速.415(**) -.831(**)-.066 1

第2阶段能见度 1 -.908(**).006 .759(**) 相对湿度-.908(**) 1 -.259(*) -.747(**)

PM2.5浓度.006 -.259(*) 1 .163

风速.759(**) -.747(**).163 1 ** 表示达到99%的置信度; * 表示达到95%的置信度

5. 结论

本文采用1980—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对北京地区的雾霾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揭示

大雾和霾的气候特征,同时选取北京一次典型的持续性雾霾天气作为研究个例,对雾霾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剖析,研究发现:

1)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大雾在1980—1996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在1997—2010年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霾虽然在两个阶段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但是1997年后的平均水平要明显高于1996年之前水平。

2)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

3)从雾霾的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4)2009年11月3—8日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

PM2.5浓度增加是影响雾霾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后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

Acknowledgements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pecial Public Welfare Research Fund (GYHY201006011),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1175014).

致谢

本研究得到了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1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14)的资助。

参考文献

[1]李江波等.华北平原连续性大雾的特征分

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40(07): 15–23,

2010.

[2]扈海波, 熊亚军,张姝丽. 基于城市交通

脆弱性核算的大雾灾害风险评估. 应用

气象学报, 21(06), 732–738, 2010.

[3]王丽萍, 陈少勇, 董安祥. 中国雾区的分

布及其季节变化. 地理学报, 60(04):

689–697, 2005.

[4]刘小宁等.我国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初

步解释.应用气象学报, 16(02): 222–230,

2005.

[5]陈潇潇, 郭品文, 罗勇. 中国不同等级雾

日的气候特征.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4(02):

106–110, 2008.

[6]史军等.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

因分析.地理学报, 65(05):533–542, 2010. [7]王淑英, 孟燕军, 赵习方, 徐晓峰. 北京

高速公路大气能见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

分析.气象科技, 30(05): 306–320, 2002. [8]张丽娜, 张朝林, 王必正等.北京高速公

路大气能见度演变特征及其物理分析.大

气科学, 2008, 32(06): 1229–1240.

[9]王继志, 徐祥德, 杨元琴. 北京城市能见

度及雾特征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13(特

刊): 160–169, 2002.

[10]V AISALA. Surface analyzer for roads and

runways ROSA, DM32 version users guide.

2002

北京地区雾霾趋势及趋势

分会场:S14 北京地区雾霾趋势及趋势张爱群蔡青张金月郭月虹刘林郭秀莲谢贵仲张春波阎显荣(北京市观象台,北京,100089)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观象台(54511)(06-08)年雾霾日天气统计情况,分析了雾霾的形成和它们之的关系。霾属于干尘粒子气溶胶,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造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这是霾日逐年上升的一个因素。雾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就是环境大气能提供足够的过饱和度,粒子能越过峰值,我们称这个粒子活化了,也就是发生了相变,雾活化后转变成霾。(06-08)年雾日逐年略有下降,霾日呈逐年(2006-2008年达到大雾标准(水上升的趋势。06-08)年雾日以夏季最高181 天,依次秋、冬、春递减,平能见度小于 1.0km)的天数依次为9 天、13 天、4 天。霾日四季变化不明显,依次春、夏、秋、冬呈小幅上升的趋势。雾霾判别、区分的难点是夜间,由于有雾霾的天气大气混浊,能见度差,就是借助灯光辨认雾霾的颜色也有一定的难度。但夜间湿度相对比较大,湿度应在70以上,再结合定义、经验记雾,千万不要记出矛盾来。雾霾的判别要根据天气情况(夜间和一早、一晚湿度大)和地理情况(观测场草坪刚。人类活动造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注意浇过水,局部湿度大)天气现象之间的连续演变。关键词雾霾趋势判别气溶胶1 引言雾、霾作为一种天气现象,一直是地面气象观测项目的内容之一。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引起关注,特别是大雾、严重霾天气不仅影响交通运输,引发交通事故,还危害健康。雾与霾都是能见度小于10.0km 的视程障碍天气现象,灰霾气溶胶多由灰尘、铵盐、硫酸盐、硝酸盐组成,区域性大,人为影响大。雾气溶胶多由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组成,1亚硝酸盐污染水平高,毒性高,危害健康。我们应准确、无误地判别雾、霾,为预报、预警,保障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协同防治雾霾、给人们的出行提供参考。2 雾、霾的形成雾是水汽相变后形成的水滴,气溶胶粒子作为凝结核,半径为几个微米,这是凝结增长的结果。对于出生的小水滴,由于其表面张力的影响,要求有较高的过饱和度,才能使水滴不蒸发掉,如果环境大气能提供足够的过

雾霾与国内空气污染现状解析

雾霾与国内空气污染现状解析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旭莱特空气净化器能很好的让室内空气清洁如新。 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基本含义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组成成分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旭莱特新风系统能让室内室外空气循环,滤除雾霾等杂质,让空气新鲜,洁净。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雾霾成因的深层思考及应对策略

雾霾成因的深层思考及应对策略摘要: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 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关键词:雾霾;机理;治理; 1.【机理及危害】 雾霾,最近这个词出现在报纸、新闻里的频率越来越高。第一眼看到“雾霾”一词,只注意到了“雾”而忽略了“霾”,查询资料才得知两者其实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这里,我不想深层次地探讨“雾”和“霾”的区别,仅仅谈谈我对雾霾这样一种存在的些许看法。 ①霾的意思是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造成视觉程障碍的叫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 五大雾霾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 哮喘; 结膜炎;小儿佝偻病。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香港天文台称烟霞。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中国疾控

雾霾成因与防治论文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 摘要: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雾霾成因防治PM 2.5环保 正文: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今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尾气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那么,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对环境和人体有何影响?对于我们居民来说,应如何防治?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应如何应对?我们对化石燃料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防治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1.雾霾的成因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一些地区受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却极少降雨;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些是雾霾天气持续的自然因素,而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国近年雾霾天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

浅谈雾霾治理论文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主题:浅谈雾霾治理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 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雾霾分析调查报告样本

雾霾分析调查报告 学院: 自动化学院 班级: 34070102 学号: 姓名: 王博

雾霾——一个原来对我们来说很陌生的词, 突然成为了最近人们最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这篇文章里会写雾霾的形成原因,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雾霾现在的影响范围, 雾霾如何治理等。在这篇论文里会用到我之前提前做好的调查数据, 也会引用一些现有研究结论。 目录 一.引言 二.什么是雾霾 二.雾霾成因分析 三.雾霾对人体危害 四.雾霾现在影响范围 五.雾霾天中的自我保护 六.总结 七.附录 引言: 关于雾霾我们之前能够说是知之甚少, 关于pm2.5能够说基本是陌生的。但就在去年由于雾霾的持续肆虐, 全民也就来了个大科普, 知道了雾霾, 也知道了pm2.5。雾霾是这两年才出现的吗?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随着调查的深入我慢慢的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只能说我们一直被蒙在谷里。几年前我们只知道天不蓝了, 能见度不高了, 却没人知道这是什么, 这不能怪我们无知, 只能说是某个部门的不作为, 为了某些东西试图在掩盖这一切。早

在的时候美国领事馆就在检测pm2.5。我没记错的话之前环保部门之前还将pm2.5纳入检测及其抵触。我们就这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了数年的雾霾。 什么是雾霾: 雾霾, 雾和霾的统称。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 烟霞)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 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 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 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 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 特别是PM2.5( 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 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 甚至火山喷发等等, 雾霾天气一般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 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联合国空气环保领域的众多专家研究证实, 生态级负离子( 小粒径负离子) 能够主动出击捕捉小粒微尘, 使其凝聚而沉淀, 有效除去空气2.5微米( PM2.5) 及以下的微尘, 甚至1微米的微粒, 从而减少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生态级负离子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源于负离子与空气中的细菌、灰尘、烟雾等带正电的微粒相结合, 并聚成球降落而消除PM2.5危害, 巧合的是负离子在空气中做布朗运动”之”字型运动) , 而布朗运动本身就是消除微小

雾霾的现状及其难点

雾霾的现状及其难点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已成为一种环境污染,甚至是环境灾害。它对人体健康、生产生活、交通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危害,因此,笔者通过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治理雾霾现象建言献策。 针对一个或两个感兴趣的灾害天气类型,收集造成严重气象灾害的历史个例。关键词:雾霾危害综合防治 引言 雾,本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气溶胶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民众健康、引发交通事故,进而危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来我国部分地区大都遭受雾霾天气影响,雾霾现象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中国长江河谷、四川盆地、黄淮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存在的4个霾天气比较严重的地区。因此,本文通过对雾霾天气进行研究,指出其含义、原因及危害,提出控制措施,以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减少雾霾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雾霾天气的相关知识介绍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显然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以及中国观测规范对此也都有明确规定。雾是指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而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量极微细的干性尘粒、烟粒等(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均匀悬浮于空中,使空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低于10.0km、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得远处光亮物略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以上即为雾霾的气象学定义。

雾霾课题研究报告

雾霾课题研究报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同呼吸共担当 ——关于治理雾霾大气污染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游丽琼(组长)、付萌萌、孙青、陈玉超、李燕萍 指导老师:郑谦老师 摘要: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本文对此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发现大气污染治理存在许多不科学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方法需要完善,设计要可行、科学,规划要合理,才能达到和谐环境。 关键词:雾霾治理、依法治理、改善水环境、大气监测网络、重金属污染治理前言: 一.研究背景: 年初,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对我市上下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已经到了背水一战、非抓不可的时候了,必须像抓发展环境一样抓生态环境,坚决甩掉重污染城市‘黑帽子’。面对历史罕见的天气状况,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及广大市民齐心协力,综合施策,全力以赴,最大程度减少了雾霾造成的影响。于是我们对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的治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二.研究目的 1. 寻找并探究中东部地区严重的大气污染的原因;

2.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提出合理建议 三.研究时间: -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 正文: 经过组内分工,五位组员分三成组,分别对北京、沈阳、南京等地进行调查,于是我们得到了很全面的数据。 雾霾天气现状 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环保部门数据显示,从东北到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在这场遍及全国的雾霾中,北京污染尤甚。11日上午8时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无论城区、郊区还是交通环境评价点,其代表的全部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指数达到340到446之间,属六级严重污染。不仅北京的空气质量被称为“史上最脏”,小半个中国都脏兮兮的。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北京甚至口罩兜售一空;多地的濒临“爆表”,山东、湖北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封闭,北京至武汉的动车被雾霾“拦停”……对此,外媒称这是“最严重雾霾”,“雾情令人窒息”;坏消息还上了新闻联播头条,罕见地就雾霾说了8分钟。 解读

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这个曾经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很陌生的词,如今频频出现在各大报刊新闻的头条,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微的雾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雾霾天气出现的范围不断加大,从东南到西北,各地区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对此,文中对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和成因,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标签:雾霾;现状;成因;危害;防治 1、雾霾问题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九大霾区,其中最为严重的包括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的山东、河南等地的华北霾区、长三角为主的华东霾区、珠三角为中心的华南霾区以及四川盆地的西南霾区。基于全国灰霾试点监测结果以及天津、上海、重庆、南京、苏州、宁波、深圳、广东、广州等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各城市发生雾霾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介于9.3%至53.4%之间。各试点城市PM 2.5 超标天数比例介于4.7%至27.7%。试点城市超标状况较为严重,特别是进入冬季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规模雾霾天气,其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重都属罕见。 2、雾霾的形成原因 雾霾天气的形成除了有气象因素外,大气污染物和城市的布局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2.1大气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展稀释,导致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聚。 2.2大气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导致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2.3悬浮细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增加。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工业持续发展和机动车辆持续增长,使得空气中的悬浮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增加,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以及有机酸盐等)具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灰霾天气。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大学生2014年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雾霾}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 班级:20134041 学号:2013404145 姓名:苏芮 论文摘要: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雾霾的成因与防治;PM 2.5;环保; 正文: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今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尾气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那么,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对环境和人体有何影响?对于我们居民来说,应如何防治?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应如何应对?我们对化石燃料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防治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一.雾霾的成因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一些地区受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却极少降雨;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些是雾霾天气持续的自然因素,而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

雾霾现状分析及解决思路

雾霾现状分析及解决思路 1、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性经济依然持续:中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许多地方的经济支柱就是第二产业,这个历史阶段只能加快速度通过而不能回避。中国是一个追求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从国家安全考虑各种产业都要具备。有很多行业确实就是属于重污染行业,而生产生活中也需要用到,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增加企业排污成本,我们是有降低不良影响的较大空间。发达国家的很多做法是将许多污染环节迁移至其他国家,成果却依旧可以享用,但中国的工业化阶段尚不能进化到此。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仍然较低(一线城市较好但不具备全国意义),大部分企业的发展依赖的不是创意、创造力而是低附加值生产。中国产业的能耗高、粗放,同样创造一万元产值,消耗的资源会是发达国家的若干倍甚至几十倍,实际上加大了环境的承载压力。 2、产业布局不合理:高污染企业受政策限制只能迁徙到亟需财政支持的落后县市工业园区集中排放,不利于及早扩散被环境消纳。以北京为例,北京要建设宜居城市,于是将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迁移到河北,这些企业并没有因为北京要办奥运会而发生质的改变,它们在河北生根发芽,扎堆生存,使得河北总是与北京走向一条相反的道路,更加蜕变成一个只能依赖重工业生存的省份(那些上的了台面的产业早就被北京和天津吸纳走了),以致于人们笑称,世界的钢产量看河北,所以现在的雾霾反而比开奥运会之前更重了,因为北京再怎么宜居、再怎么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也无法单独享受空气,反而要忍受周边省份飘来更多的污染物。 3、垄断企业的负面影响:国有垄断企业缺少变革动力,中石油中石化的油品质量近年来并没多大提升,因为他们已经占有了全部市场,额外的研发费用和治理环节完善只会无形中增加他们的企业成本。以致于机动车排放尾气往往因为油品质量不合格而多排放污染物。 4、生活方式的亟需完善:许多人买车喜欢买大排量豪车,这在国外是要通过税收加以克制的。外国人的机动车保有量不比中国低,但他们有更加健全的公共交通以及昂贵的停车费用(配以有效的法律约束),以致于私家车多用于周末野游而非上班。此外,中国的排放标准我尚不清楚落实的如何,至少加装净化装置是必备之举。 5、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我国法治建设尚不完善,且缺少普通人民和各行各业人士参与途径的多样化。人民对法律认同度不高,参与意愿不强。法律规定的内容太过模糊,制定过程和制定内容的合理性大打折扣(比如说前段网约车细则),法律环节不完善(多是单一指向,而非每个主体均需承担责任和义务),因此法律的惩处力度含糊不清、苍白无力。 6、企业税负确实太重:与西方国家比较,我们国家的企业所得税相当重(曹德旺事件发酵后,有人估算过,中国企业的实际税负是40%)。咱们国家的税基本定型了,但还有各种各样的费,在地方上更是乱象丛生。加上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压力和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工厂生存现状确实不易。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地方企业为什么会容忍污染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那还不是因为地方政府的羊毛都仰仗这只乱放臭屁和乱拉屎的羊?我们必须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地方政府或排污企业,想象自己如何能够承受治理环境所带来的代价,而非一骂了之。 建议: 1、将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示例如:降低二产、提高三产比重)及财政来源

北京雾霾

严重的雾霾席卷了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国74个城市从1月1日起公布PM2.5数据,在过去的十几天内,有33个城市指标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其中京津冀最为严重。从北方的石家庄、北京,到南方的南京,以及中部的武汉,大半个中国浸泡在浓雾中。 北京气象台发出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尘霾橙色预警,城区多数地方的PM2.5浓度一度超过700微克/立方米。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周嵘向中外对话解析了雾霾成因:“首先是由于冬季北方采暖煤炭增加带来整体污染排放增加;周四至周六区域冷空气减弱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大气层),京津冀的本地污染不断向近地面持续累积;同时周五从西北方向的山西、内蒙等煤工业区还有部分远距离输送,周六晚南部河北的重工业区和煤电厂污染也缓慢传输至北京。” 北京市环保局判断:10日到13日,北京地区扩散条件极端不利。在地面闭合低压控制下,地面风速减小,湿度加大,致使逆温层形成,导致污染的持续累积。” 然而,无论其间有多少具体的气象因素,如此严重、大规模的恶劣空气质量,足以累积至此的空气污染物,已经使2013年1月中旬成为一个新的节点,对中国的整体环境质量再次发出警示信号。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估算,燃煤和机动车污染,是北京大气污染主要的来源,其中机动车因素占22.2%,燃煤因素占16.7%,在采暖增加能源消耗的冬季,燃煤因素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大。 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洪14日对媒体表示,此次北京启动空气重度污染日应急预案,要求在短期内实现30%的减排。已有58家企业完全停产。 但北京市大气环境管理处负责人于建华在同一天表示:作为紧急响应,公车停驶30%、工业停产或减产30%这些措施的效果,在短时期内还不能评估和预知。 难以预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空气的流动性,绝不会受限于任何人为的区域划分。 14日上午的新闻通气会上,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近期,北京地区西南部、东南部,以及向南的周边地区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北京城区。” 在北京的西侧和北侧,山西、内蒙古已经成为目前中国两大重要的煤化工集中区域,焦炭炼制基地源源不断地喷吐着烟尘。近在咫尺

雾霾天气调查报告

雾霾天气调查报告 雾霾天气导致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并使得市民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关于雾霾天气的调查报告,以供参考! 什么是“雾霾”: 雾: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雾霾的危害: 1、雾霾天气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多与近期气温下降、雾霾天气有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

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比这多100倍。 2、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3、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近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国内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遭遇类似的情况,当中虽有一定的气象因素,但最主要还是粗放式无序发展带来的恶果。应该看到,雾霾并非一般空气污染,它可能对公众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952年伦敦大雾中,据官方统计就有逾4000人丧生,有环保专家分析,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 4、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

由雾霾现象引发的思考论文

由雾霾现象引发的思

内容摘要 自2012年起,雾霾天气从京津冀地区辐射到大半个中国,雾霾现象愈演愈烈。同时,其影响也由其所在的环境领域波及到健康安全、医疗卫生、经济发展、甚至文化生活等方面,由此产生的雾霾经济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利弊得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为越演越烈的雾霾现象提出一些可行有效的建议使社会发展在经济与生态平衡发展。 关键词:雾霾成因;雾霾经济;雾霾文化;雾霾治理

目录 一:引言 (1) 二、雾霾成因 (1) (一)自然原因: (1) (二)人为因素: (1) 三、雾霾经济 (2) (一)雾霾的危害 (2) (二)雾霾经济的产生 (2) (三)雾霾经济发展现状 (2) (四)雾霾经济利弊谈 (3) 四、雾霾的文化现象 (4) 五、治理与对策 (4) (一)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 (4) (二)引进“绿化”税制,促进环境税制改革 (5) (三)限制机动车数量 (5) 参考文献: (6)

一:引言 2013年,“雾霾”成为中国民众的一个重要话题。2014年,民众对雾霾的关切度只增不减,中国约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空所发生的雾霾空气的严重污染事件也引起世界关注。我国各地雾霾天气愈加频繁,对公众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深。虽然我国政府及民众都主动队伍霾天气的预防及治理做出了反应,相应的雾霾天气也在相应的缓解,但就目前的天气及环境状况来看,雾霾天气还将持续,所以,雾霾问题仍将是我国政府与国民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几天正在召开的“两会”中,不少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都吧雾霾的治理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两会”亟须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早在1952年,英国伦敦就被雾霾笼罩,并在当时被称为雾都。当时,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伦敦政府对这一情况立即做出反应,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1980年代后,伦敦政府先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防治措施。 二、雾霾成因 (一)自然原因: 从气候来看,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大气层结稳定;稳定的天气空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形成了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条件。 (二)人为因素: 1、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都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并且,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导致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近来,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讨论认为,应该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并研拟对能源消费征收环境税。对于环境污染的讨论,不应当仅停留在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上。讨论环境政策,要建立在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上来,“美丽中国”既不能过度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利益,也不能过度强调环境保护而错失发展机会。关键字:雾霾现象危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一、雾霾的定义 雾霾其实是雾与霾的统称,雾与霾的区别十分大。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二、雾霾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种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质量下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我国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超过千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2、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3、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4、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污染

雾霾调查报告范文3篇

雾霾调查报告范文3篇 雾霾调查报告(1)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却日益化,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出行,必须要生活中的人们去保护。 关键词:健康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我们每个人必须高度重视。 前言 实践时间:201x年寒假 实践地点:中国 实践人员:护理1237班 实践内容:调查中国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的原因、现状、危害及政府的解决措施。 实践方式:关注新闻媒体、走访有关部门、向有经验的前辈询问。了解、自己观察登记 一什么是雾霾 1、雾: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二雾霾的危害 1、雾霾天气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比这多100倍。 2、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雾霾天气应对措施

雾霾天气应对措施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地雾霾笼罩,污染由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扩散至沿海地区,给民众交通出行和健康都带来了严重影响,根据中央气象台专家分析,此次雾霾天气出现是由于冷空气势力弱,形成大雾天气后使空气中的污染物很难扩散,加重了空气污染,导致各地PM2.5“爆表”,未来数天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还将持续。 PM2.5是什么?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我国在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而近日我国出现雾霾的地区有许多超过了这个标准,特别是北京有的地区,PM2.5甚至突破每立方米0.9毫克。 这些严重的PM2.5“爆表”情况,对民众身体伤害巨大。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

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并且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2010年北京、上海因PM2.5污染致死已经接近同期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的三倍。 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除此之外,工业气体排放和建筑工地扬尘,也是城市中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怎么应对PM2.5爆表? 近几日雾霾天气严重,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应对PM2.5爆表,在污染严重的天气中保护好自己,下面我们将给出几个对策供大家参考:对策一、少出门 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根据国际顶级流行病学期刊《美国流行病学》2012年发表的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员环境与健康中心研究员黄薇等人在西安市所做的PM2.5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时间效应和气象因素等影响因素之后,当PM2.5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 如果一定要出门,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开车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化学成分。也最好不好开私家车,多乘坐公

关于雾霾的论文

关于雾霾的论文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很大。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如汽车尾气;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等。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譬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符号为“∞”。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 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当然,面对这种可怕的自然天气也需要一些自我防护,如:雾霾天气少开窗;外出戴口罩;多喝桐桔梗茶;适量补充维生素D;饮食清淡多喝水等,这些都能有效地防护雾霾的侵袭。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姚燕良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 摘要:2015年11月,我国华北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雾霾成因和治理雾霾迫在眉睫。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雾霾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同为视程障碍物,但是二者之间却有极大差别。雾—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不存在着必然联系;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二者可从空气湿度上进行大致判断,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作雾,小于80%时称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雾和霾一天当中,角色可能发生交替,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2015年11月,华北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北地区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h出现气压场比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不利于低空中的水蒸汽和颗粒物的扩散,特别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静稳天气多发季节为秋冬两季。2015年11月大气环流于往年较异常而导致静稳天气偏多,为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11月份,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冷高压异常偏弱,北半球西风指数较常年明显偏大,表明高空西风分量较强,环流比较平直,纬向型环流较弱,极不利于引导极地冷空气进入我国,特别是华北地区;再就是华北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值较常年偏小1~5hpa (百帕),处于弱气压梯度区,地面风速不大,垂直和水平方向扰动小,静风和小风天气多,故形成持续静稳天气。根据气象局资料分析,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天气出现的频率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华东地区为 56.5%、华南57.3%、西南63.7%,而华北地区高达64.5%,均为为近10年最高。另外,今年华北地区暖湿气流也较往年异常,导致近地面空气湿度大,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 1.2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高有利于形成雾霾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在全国范围来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催生雾霾天气的形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沙尘、碳(有机碳和黑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六大类。冬季华北地区燃煤采暖、春秋季农村地区秸秆焚烧都会造成碳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我国华北地区重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较多,由于气温高可加速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夏季华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较其他季节和地区都高。因城市汽车使用量大大高于农村,所以城市中硝酸盐和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大大高于农村。气溶胶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