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电梯系统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有关电梯系统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有关电梯系统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关于电梯系统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摘要

在高层商务楼里,电梯承担着将人和货物运送到各个楼层的任务。在当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愈发加快,因而电梯系统的运行效率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不可忽视。目前的高层商务楼等大多数高层建筑中,一般都使用单井道单轿厢或者单井道双轿厢两种模式的电梯,本文就结合这两种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将问题分为两种情况考虑,重点讨论了将电梯运行效率最大化的方法,建立了相关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参数。

本文将电梯系统的优化分为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两种时期进行讨论。高峰期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发现可以设置电梯区间以尽可能减少目标层较高的乘客占用目标层较低的乘客的电梯资源,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将其简化为排队问题来考虑,并据此建立了排队模型,通过实地统计数据以及C语言的编程,能够较好地解出模型,得到在高峰期时将一部分电梯区间的顶层设为第14层左右的优化方案。非高峰期时通过对这一时期特点的分析,以每台电梯在无乘梯需求时自动停留的楼层为着眼点,采用枚举的方法编程求解,得到在非高峰期将电梯均匀分布在楼层中的优化方案。最后,我们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灵敏度的分析,发现虽然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较强,但最优方案不随参数的波动而变化,所以这个结果还是可信的。

本文提出的方案直观易行,且几乎不需额外的经济投入,可行性很强,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一问题重述

在高层商务楼里,电梯承担着将人和货物运送到各个楼层的任务。目前的高层商务楼等大多数高层建筑中,主要使用单轿厢和双轿厢两种电梯运行系统。单轿厢电梯在向上运行时,只有满足了所有“上行请求”时才会开始满足“下行请求”,反之亦然;而对于双轿厢电梯,乘客在进入轿厢前就通过按钮面板选择了要停靠的楼层,系统迅速整合分析接收到的流量数据,并调度合适的轿箱来应接乘客。

现有一座商务楼,设计地上层数为28层,地下停车楼2层,每层的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楼有6个用于客梯的电梯井道。电梯按照商务楼建筑面积15至20平方米每人的标准来设计。第1层的楼层高为4.8米,其余层均为3.2米,设计电梯的平均运行速度1.6米/秒。我们的任务是:

1.建立一个合适的单轿箱客梯系统的运行方案,使尽可能地提高电梯系统的运行效率;2.分别在运行的高峰期与非高峰期,对双轿箱的电梯系统与单轿箱的电梯系统的运行效率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方案的优劣性,估计双轿厢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率。

二基本假设

1.电梯载客量为13人,且不超载。13人载客量是国最常见的一种电梯规格,并且为了乘梯安全,电梯不应超载。

2.电梯在每层停留的时间相等。在假设1成立的前提下,电梯乘客可以迅速有序地离开电梯,电梯停留时间受离开人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乘客的到达形成泊松流。

4.商务楼工作人员均匀分布在地上2层到28层的每一层,即电梯乘客在每一层下电梯的概率相等。

5.在上班高峰期无人下电梯,在下班高峰期无人上电梯。

6.使用每层地下停车楼的人数相等。

三符号及名词说明

输入层:有需要乘电梯的人流入的楼层。

目标层:乘客想要到达的楼层。

服务:在上班高峰期电梯由输入层出发到载完13个人回到输入层

称为一次服务。

αα=(α,α)α:第k个电梯或电梯井道的运行区间,即被限制只能从p层运

行到q层。

A =(α1,α2,α3,α4,α5,α6):高峰期电梯系统运行的一种安排方案。

αα:第k个电梯在无乘梯需停留的楼层。

β=(α1,α2,…αα)α:m个电梯在非高峰期的一种运行方案,m=6或12。

f(A):安排方案A下乘客等待时间的期望。

f(β) :安排方案β下乘客等待时间的期望。

W(αα) :乘坐第k个电梯的乘客等待时间的期望。

λ,Λ:乘客形成的泊松流的强度。

t(p,q):电梯从p层运行到q层所用的时间

α0:电梯在每层停留的时间。

t(αα) :在高峰期第k个电梯完成一次服务所用的时间。

α1:使用地下停车楼的人数比例。

α2:不使用地下停车楼的人数比例。

N(αα) :第k个电梯一次服务中所能运行到的最高层。

P(n) :在上班高峰期电梯在一次服务中停留n次的概率。

四问题分析

本题是对电梯系统的优化问题,优化的标准就是找到一种方案A使所有乘客等待时间的期望f(A)最小。这里为了叙述方便,将地下1层、2层分别记为 -1层、-2层,地上1层、2层、…28层分别记为0层、1层、…27层。

我们发现,不管是单轿厢电梯系统,还是双轿厢电梯系统,在上班高峰期,0层、-1层和-2层为输入层,1层至27层为目标层,在下班高峰期,1层至27层为输入层,0层、-1层和-2层为目标层,也就是说,在高峰期,输入层和目标层分别有所集中;而在非高峰期,输入层和目标层都是随机分散的。所以,为了合理优化电梯系统的效率,应把这两种时期分开考虑。

4.1高峰期的分析

4.1.1上班高峰期的分析

上班高峰期的输入层为0,-1,-2层,则电梯的初始位置只能集中分布在这三层。目标层越大,电梯需要上升的高度就越高,一次服务的时间就会越多。由于乘客想要到达的目标层是随机的,因而一次服务中只要有人的目标层较大,相应电梯的等待人群需要等待的时间就越多,而一些目标层较低的乘客同样需要等待这样的时间,可以理解为高目标层乘客占用了低目标层乘客的“资源”。这就造成了等待时间的增加。所以我们提出一种电梯区间的思想,即在上班高峰期将每个电梯所能运行的围加以限制,同时令目标层不同的乘客乘坐不同区间的电梯,这样目标层较低的乘客乘坐区间较小的电梯,等待的时间就会有所降低,而目标层较高的乘客乘坐区间较大的电梯,等待时间影响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单轿厢电梯系统和双轿厢电梯系统的模型一致,考虑到这一过程符合排队过程的特点,可以将其简化为排队模型,并编程求得最优解。

4.1.2下班高峰期的分析

下班高峰期的输入层为1层至27层,目标层为0,-1,-2层,电梯的初始位置无法集中。输入层越高,电梯需要运行到很低的目标层再回到输入层,经过的楼层数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多。因而只要高输入层的乘客有乘梯需求,那么低输入层的乘客就会

大大增加,可以理解为高输入层乘客占用了低输入层乘客的“资源”。所以沿用 4.1.1中的思想,利用电梯区间将下班高峰期电梯的运行围加以限制,同时令输入层不同的乘客乘坐不同区间的电梯,这样输入层较低的乘客乘坐区间较小的电梯,等待时间就会有所降低,而输入层较高的乘客乘坐区间较大的电梯,等待时间影响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单轿厢电梯系统每个输入层都符合排队过程的特点,可将其简化为排队模型;

4.2非高峰期的分析

非高峰期的输入层和目标层都是随机分散的,且人流量小,因而不同于高峰期的分析。对于每个单轿厢电梯和双轿厢电梯,其初始位置应在-2层至27层之间,在某一时刻,有人需乘电梯,则他在1层至27层的概率相等,只需简化为安排6个单轿厢电梯或者12个双轿厢电梯的初始位置,使乘客等待电梯的时间期望尽可能小即可。这一模型可以通过编程完成。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 单轿厢电梯系统的求解

5.1.1上班高峰期单轿厢电梯系统的求解

对于上班高峰期,每个输入层都要有一个区间从本层到27层的电梯以保证乘客能到达任何目标层,则α1=(0,27)α,α3=(?1,27)α,α5=(?2,27)α,同时令α2=(0,α1)α,α4=(?1,α2)α,α6=(?2,α3)α。

那么对于每个电梯及其乘客,都可以简化为如图模型【1】

其中电梯为“服务机构”,且服务时间随机,乘客被送往目标层后可视为“顾客离开”,则这一模型与排队模型类似,但排队模型中服务机构是从等待的顾客中随机取其一进行服务【2】。为了使模型与排队模型相符,这里把13个乘客看作一个“乘客集合”,则“乘

客集合”输入的泊松流强度为α

13

,此时模型符合排队模型,且符合M/G/1排队【3】,可用排队论公式求解。

对于输入层为0层的α2,t(α2)为电梯停留所用时间与电梯运行所用时间之和,电梯运行所用时间为2(2N(α2) +1)=4N(α2)+2,电梯停留所用时间为 nα0P(n),其中

n∈[1,min{13,N(α2)}],P(n)=α(13,α)×αα

1

α

α113

,Q(13,n)为把13个人分为n组的可能数。

t(α2)=4N(α2) +2+ nα0α(13,α)×αα

1

α

α113

由排队论公式,乘第2个电梯的乘客等待时间的期望

W(α2)=α2+α2α(t(α

2))

2α(1?ρ)

,(ρ=αα(t(α2)))

且W(α1)=W(α2)(α1=27)。

对于输入层为0层,当α1=0,乘坐2号电梯的概率为0,当α1=27,乘坐2号电梯的概率为1/2,假设次概率服从线性关系,则乘坐2号电梯的概率为α1

54

,那么乘坐1、2号电梯的乘客等待时间的期望为

W(α1,α2) =α1

54W(α2)+(1-α1

54

)W(α1)

=α1 54α2(α2(t(α2))+α(t(α2)))

2(1?α2α(t(α2)))

+(1-α1

54

)α1(α

2(t(α

1

))+α(t(α1)))

2(1?α1α(t(α1)))

同时,记Λ为所有乘客到达的泊松强度,则乘1、2号电梯乘客的泊松强度为α1Λ,故1、2号电梯“乘客集合”的泊松强度分别为

α1=(1-α1

54)α1Λ

13

α2=α1

54α1Λ13

为了解出模型,我们需要α0,Λ和α1三组参数。

对于α0,我们实地做了实验,统计记录下了一组电梯停留时间的数据,如图所示:

我们发现,数据大致都集中在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对数据求均值得α0=6.7s 。

对于α1,我们找到了一家与问题中商务楼规模类似的公司,调查得到开车上班的人所占比例为42.3%,这里认为α1=42.3%,α2=57.7%

对于Λ,我们同样是在这家公司大厅实地做了统计,得到30分钟到达329人,这里认为Λ= 0.183。

取α1=1 , 2 …27,得到W(α1,α2)与α1的关系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α1=14时,W(α1,α2)最小,即(α1,α2)=[00

2714

]时为最优方案。

同样,对于输入层为-1层,有

W(α3,α4)=α2

54α4(α2(t(α4))+α(t(α4)))

2(1?α4α(t(α4)))

+(1-α2

54

)α3(α

2(t(α

3

))+α(t(α3)))

2(1?α3α(t(α3)))

且t(α4)=4N(α4) +4+ nα0α(13,α)×αα

2

α

α213

,α3=(1-α2

54

)α2Λ

26

,α4=α2

54

α2Λ

26

得到W(α3,α4)与α2的关系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α2=14时,W(α3,α4)最小,即(α3,α4)=[?1?1

2714

]时为最优方案。

对于输入层为-2层,有

W(α5,α6)=α3

54α6(α2(t(α6))+α(t(α6)))

2(1?α6α(t(α6)))

+(1-α3

54

)α5(α

2(t(α

5

))+α(t(α5)))

2(1?α5α(t(α5)))

且t(α6)=4N(α6) +6+ nα0α(13,α)×αα

3

α

α313

,α5=(1-α3

54

)α2Λ

26

,α6=α3

54

α2Λ

26

得到W(α5,α6)与α3的关系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α3=14时,W(α5,α6)最小,即(α5,α6)=[?2?2

2714

]时为最优方案。

于是我们得到,当A=[00?1

271427

?1?2?2

142714

]时,f(A)最小,为

f(A)=α1W(α1,α2) +α2

2W(α3,α4) +α2

2

W(α5,α6) = 33.34。

5.1.2 下班高峰期单轿厢电梯系统的求解

对于下班高峰期,每个目标层都要有一个区间从本层到27层的电梯以保证任何输入层的乘客都能到达目标层,则α1=(0,27)α,α3=(?1,27)α,α5=(?2,27)α,同时令α2=(0,α1)α,α4=(?1,α2)α,α6=(?2,α3)α。

对于每个输入层的乘客,都有刚好没乘上电梯的乘客需要等待电梯一次服务之后才可以接受服务,和5.1.1类似,同样符合排队模型的特点。将乘坐同一电梯的各输入层的乘客合在一起看作同一个排队,并且将13个乘客视为一个“乘客集合”,则该模型可简化为排队模型,并且和5.1.1的模型完全相同。参数方面,α0和α1应当保持不变,而Λ则会发生变化,于是我们在同一家公司于下班高峰期做了统计,得到30分钟离开391人,这里认为Λ’= 0.217。

故我们得到W(α1,α2)与α1、W(α3,α4)与α2、W(α5,α6)与α3的关系分别如图

数学建模电梯调度问题

电梯调度问题

电梯调度问题 摘要: 本题为一个电梯调度的优化问题,在一栋特定的写字楼内,利用现有的电梯资源,如何使用电梯能提高它的最大运输量,在人流密度十分大的情况下,如何更快的疏通人流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评价一个电梯群系统的运作效率,及运载能力,在第一问中,我们用层次分析发,从效益、成本两大方面给出了六个分立的小指标,一同构成电梯群运载效率的指标体系。对第二问,本文根据题目情况的特殊性,定义忙期作为目标函数,对该电梯调度问题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最后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第三问中,本文将模型回归实际,分析假设对模型结果的影响,给出改进方案。 对于问题一,本文用评价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对电梯群系统的运作效率及运载能力进行分析。经分析,本文最终确定平均候梯时间、最长候车时间、平均行程时间、平均运营人数(服务强度)、平均服务时间及停站次数这六个指标作为电梯调度的指标体系。在这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本文细化评价过程,给出完整的评价方案:首先,采用极差变换法对评价指标做无量纲化处理。然后,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模型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本文采用受人主观影响较小的夹角余弦法来确定权重系数。 对于第二问,本文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借鉴排队论的思想,本文定义忙期,构造了针对本题中特定情形的简单数学表达式,作为目标函数。利用matlab软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多次运行可得到多个结果,然后用第一问中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最终选出较优方案。最得到如下方案: 第一个电梯可停层数为:1,2,3,4,5,6,7,10,14,15,16,19,20,22 第二个电梯可停层数:1,4,5,7,10,13,16,18,19,20,21 第三个电梯可停层数:1,2,3,4,6,8,10,11,12,15,16,20,22 第四个电梯可停层数:1,2,3,4,7,10,11,17,18,19,21,22 第五个电梯可停层数:1,2,4,7,8,9,17,18,19,20,21 第六个电梯可停层数:1,4,5,6,7,8,9,11,13,18,19,20 此方案平均忙期为:15.3分钟。 对于第三问,本文是从每分钟到达人群数的分布角度改进模型的。第二问中

建模与仿真

第1章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参照P8例子,列举一个你相对熟悉的简单实际系统为例,采用非形式描述出来。 第2章建模方法论 1、什么是数学建模形式化的表示?试列举一例说明形式化表示与非形式化表示的区别。 模型的非形式描述是说明实际系统的本质,但不是详尽描述。是对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主要由模型的实体、包括参变量的描述变量、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必要阐述的假设组成。模型的非形式描述主要说明实体、描述变量、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及假设等。 例子:环形罗宾服务模型的非形式描述: 实体 CPU,USR1,…,USR5 描述变量 CPU:Who,Now(现在是谁)----范围{1,2,…,5}; Who.Now=i表示USRi由CPU服务。 USR:Completion.State(完成情况)----范围[0,1];它表示USR完成整个程序任务的比例。参变量 X-----范围[0,1];它表示USRi每次完成程序的比率。 i 实体相互关系 (1)CPU 以固定速度依次为用户服务,即Who.Now为1,2,3,4,5,1,2…..循环运行。 X工作。假设:CPU对USR的服务时间固定,不(2)当Who.Now=I,CPU完成USRi余下的 i X决定。 依赖于USR的程序;USRi的进程是由各自的参变量 i 2、何谓“黑盒”“白盒”“灰盒”系统? “黑盒”系统是指系统内部结构和特性不清楚的系统。对于“黑盒”系统,如果允许直接进行实验测量并通过实验对假设模型加以验证和修正。对属于黑盒但又不允许直接实验观测的系统,则采用数据收集和统计归纳的方法来假设模型。 对于内部结构和特性清楚的系统,即白盒系统,可以利用已知的一些基本定律,经过分析和演绎导出系统模型。 3、模型有效性和模型可信性相同吗?有何不同? 模型的有效性可用实际系统数据和模型产生的数据之间的符合程度来度量。它分三个不同级别的模型有效:复制有效、预测有效和结构有效。不同级别的模型有效,存在不同的行为水平、状态结构水平和分解结构水平的系统描述。 模型的可信度指模型的真实程度。一个模型的可信度可分为: 在行为水平上的可信性,即模型是否重现真实系统的行为。 在状态结构水平上可信性,即模型能否与真实系统在状态上互相对应,通过这样的模型可以对未来的行为进行唯一的预测。 在分解结构水平上的可信性,即模型能否表示出真实系统内部的工作情况,而且是惟一表示出来。 不论对于哪一个可信性水平,可信性的考虑贯穿在整个建模阶段及以后各阶段,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在演绎中的可信性。2在归纳中的可信性。3在目的方面的可信性。 4、基于计算机建模方法论与一般建模方法论有何不同?(P32) 经典的建模与仿真的主要研究思路,首先界定研究对象-实际系统的边界和建模目标,利用已有的数学建模工具和成果,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用计算装置进行仿真。这种经典的建

核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优化改进分析 刘玉廷

核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优化改进分析刘玉廷 发表时间:2018-01-06T20:53:43.3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作者:刘玉廷 [导读] 摘要:某核电厂#1机组投入商运后,在冬季工况电功率达到额定功率1086MW时,核功率为2885MW,核功率仅为99.3%FP,未达到核岛设计的满功率。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24) 摘要:某核电厂#1机组投入商运后,在冬季工况电功率达到额定功率1086MW时,核功率为2885MW,核功率仅为99.3%FP,未达到核岛设计的满功率。为了提高该核电厂#1机组电功率,保证核功率能够达到100%FP,从而对该核电厂的汽轮机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改进,提高机组整体运行经济性。 关键词:核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优化改进 1 工程概况 某核电厂GRE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设计方案,GRE系统中汽轮机负荷最大限值GRE0110ND为额定负荷1086MW。根据汽轮机维修手册和热平衡图等文件,汽轮机在VWO工况下运行,负荷可达到1117.2MW。目前该核电厂受限于GRE系统GRE0110ND值(最大负荷限值)的限制,汽轮机负荷最大只能达到额定负荷1086MW。目前存在问题如下:首先,在冬季海水温度低时,汽轮机电功率已达到1086MW时,但核功率约为99.3%FP,理论上核功率100%FP时,还可提升电功率约10MW,汽轮机电功率未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其次,受此最大负荷上限定值的限制,导致核功率无法达到满功率,同时会给核岛满功率相关性能试验带来不便。为充分发挥汽轮机潜能,提高机组整体运行的经济性,需对该核电1、2号机汽轮机GRE系统中负荷最大限值进行修改:将GRE0110ND限值修改为1117.2MW。 2 汽轮机控制系统改进 2.1 汽轮机控制系统改进方案 修改汽轮机最大负荷上限定值,由1086MW修改为1117.2MW。 根据汽轮机目标负荷,详细变更方案如下:1)将GRE AP3/AP1控制器中负荷最大限值修改为1117.2MW,使汽轮机最大目标负荷设定值与汽轮机VWO工况相匹配。 2)GRE控制回路负荷最大限值修改后,RB控制回路相关参数量程需进行同步修改,使之与定值手册文件保持一致。3)TCS与DCS 通讯清单中与负荷设定相关的通讯点量程修改。参考逻辑图文件中负荷参考值72信号生成逻辑的量程设置0-1200及DCS输入信号清单文件中GRE072MY量程0-1200MW,TCS与DCS负荷设定相关通讯点量程需统一修改为1200MW。 1200MW量程的统一还可有效避免非异常工况控制器小选71信号(送RGL负荷限制信号)触发RGL GD输入的负荷参考值72信号切至开度参考值74信号造成RGL不必要扰动。4)DCS/TCS画面描述修改。由于汽轮机负荷最大限值及通讯点量程的修改,DCS/TCS画面描述需进行同步修改,保证画面显示与逻辑设置一致。 2.2 核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改进的可行性 2.2.1 轴承振动评估 通过对50%Pn和100%Pn两个功率平台各轴承瓦振和轴振的比较分析可得:两个功率平台各轴承的振动情况非常良好,当汽轮发电机组功率发生变化时,各轴承振动变化不大,且都远小于报警值。因此,该汽轮发电机组电功率提升至1117.2MW时,对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的振动基本无影响。 2.3轴承温度分析评估 通过对50%Pn和100%Pn两个功率平台各轴承温度比较分析可得:两个功率平台轴承温度均非常良好,当汽轮发电机组功率变化时,汽轮机轴承温度变化不大,且远小于各轴承温度报警值。因此,#1汽轮发电机组功率提升至1117.2MW时,对各轴承温度基本无影响。 2.2.2 汽轮机低压转子绝对膨胀评估 汽轮机低压转子绝对膨胀测点(GME1401MV)布置在汽轮机4 号轴承座上,根据本机型滑销系统特点,该测点表征的是低压转子的绝对膨胀值。目前低压转子绝对膨胀(GME1401MV)报警值为16.1mm,手动停机值为18.1mm。汽轮机低压转子绝对膨胀受冬季低温环境影响明显,当环境温度和海水温度降低时,低压转子绝对膨胀值(GME1401MV)有增大趋势。鉴于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将低压转子绝对膨胀的报警值调整到17.8mm,打闸值调整到19.1mm,不影响汽机安全运行。 2.2.3 RCV系统运行分析评估 #1机组核功率为99.3%FP时,RCV系统各参数都在设计范围内。如果将核功率提升至100%FP,一回路压力仍维持在15.5MPa时,平均温度将上升至310℃左右。RCV系统下泄温度将会略有上升,主泵轴封泄漏水量也将会略有增加,但都不会超过设计限值。如果该核电厂#1机组由目前的状态提升功率至100%FP后,RCV下泄温度有所上升,其它RCV系统设备和运行参数变化值微小,都在设计范围内,不会影响其设备可靠性和超设计运行。因此,该核电厂#1机组核功率提升至100%FP,化容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主要功能都能按照设计要求运行。主冷却剂泵的轴封水泄漏量会略有增加,但未超过设计范围,不会导致主泵轴封泄漏量高报警。同时,此变化不会对稳压器的辅助喷淋水产生影响。 2.2.4 CRF系统运行评估 目前,该核电厂#1机组电功率约为1087.53MW,一回路热功率约为2891.85MW,海水温度约12.035℃。考虑极端情况,转化为电能

设计优化合理化建议

设计优化合理化建议 1,单相回路开关型号GSH202可以用GSH201代替,节省配电柜体尺寸,因为建筑配电采用TNS系统。末端单相回路L线发生短路故障则本回路切断,N线可以不单独设置保护。 2,各安装开关电源回路所接入数量宜作部分调整。 3,直流出线线缆RVV2*4 宜选用阻燃型,虽非强制规定,但可以降低由于吊顶内敷设并且处于部分商业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隐患。 4,部分户外投光灯灯杆基础接地极制作与系统图存在矛盾之处,宜根据具体情况深化。 5,考虑到龙湖金融中心的定位,其独特地理环境与整个区域的业态分布,局部商业区域宜预留可扩展功能,满足日后与智慧城市,商业系统营销传播,体验式光环境等交互端口。调光控制系统控制主机,主控器、分控器宜与确定的主要灯具供应商进行技术沟通,在满足技术要求与扩展的前提下,系统构架力求简洁。 对控制系统方案及预留扩展、整体项目控制系统兼容性及整体效果调试(提供系统原理图与文字描述方案)的实施与保证措施 一、智能控制系统 总体上,要严格遵照设计要求对各种设备(尤其模块)进行选型采购,保证主机协议、接口满足延华智能(设计文件规定)系统要求,提前并充分了解龙湖金融中心项目上级管理部门的特殊管理需求,在系统可扩展性,冗余度做好预留,使系统运行在满足可靠易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可在线监测,节能管控的技术特长。 调试实施流程 1、配电系统调试 ☆配电箱内的线路要条理清楚,去向明确。标识包括:路名、电缆型号; ☆所有电缆线路均应分别做绝缘测试,并作记录,无误后方可送电; ☆合闸前,仔细检查接线就是否正确,确保万无一失; ☆合闸时,有人监护,且应就是高级工监护低级工; ☆若在调试时发现问题,一定要拉闸并且派专人瞧守并挂牌“正在工作”等字样。逐步检查待问题查清后方可再次送电调试; ☆灯具安装完毕,各个支路的绝缘电阻摇测合格, 全部灯具逐步调试检查完毕无问题后通知甲方监理作全负荷试运行。公用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问为24h,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且每2h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运行时间内无故障。同时检查灯具的控制就是否灵活、准确;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如果发现问题必须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 2、控制系统调试 (1)系统的构成:

数学建模--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数学建模--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关于如何提高写字楼电梯运行效率 摘要:采用电梯三种使用模式分类,根据电梯运行位置列出电梯6 种运行情况,设计出电梯运行参数,进而建立出电梯运行数学模式,进而改善目前写字楼中电梯运行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目前写字楼电梯运行中,不同时点情况下电梯交通流量和载人量会有很大的变化。在一座典型的办公写字楼里,早上上班高峰会是上行高峰客流,即大量的人从基层出发去各自不同的楼层,这时会在基层出现人量的等待客流:而到了中午又会是各楼层的人员集中去休息楼层就餐和休息;而下班时是从各个楼层的人流向基层,变成下行高峰客流。 针对上述问题,大多数物业公司作法基本上是,引入电梯群控系统,同时采用分单双层设置电梯联动停靠站模式和划分高低层设置电梯联动停靠站模式,这样可能会基本解决部分电梯运行效率问题,但从根本上无法实现电梯效率最大化。结合写字楼电梯电梯使用情况,将电梯运行分为三种模式:1、上行模式(上班高峰),2、下行模式(下班高峰),3、正常模式。

在这三种电梯运行模式情况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引入部分参数,进而从整体上以提高运行效率。 一、创建数学模型参数 具体我们可设定如下数据和目前状态: 设定:电梯每层运行时间为T y; 一人进入电梯时间为T j; 一人走出电梯时间为T c; 电梯停靠时间为T k; 电梯启动时间为T q; 呼梯的所在楼层与人数以及要求到达的楼层为 R(x、y、z) 呼梯所在楼层为xi; 同时呼梯人数为yi; 要求到达楼层为zi;

可使用电梯总数为s 说明:1、每层设置呼梯装置包含到达楼层和乘梯人数输入工具,和显示乘梯提示; 楼层n 人数m 2、同层呼梯按先后次序设置 3、aT xi[ n、m(m1、m2、m3、…….)、p(p1、p2、p3、….)] ai代表电梯编号 xi代表电梯所在楼层 n 代表电梯额定乘梯人数 m代表时点停靠站数,m1代表楼层, p 代表时点乘梯人数; p1代表楼层出梯人数,p= p1+p2+p3+….对应于各停靠层 Xi<m1<m2<m3……<m i.,表示电梯上行 Xi>m1>m2>m3……>mj,表示电梯下行

ERP系统改善建议

ERP系统优化建议 --------信息部 1.采购往来账查询时间不一致问题: 现象:采购退出单打印单据上只有打印时间,跟系统的开票时间对不上,不方便对账,且纸质单据上多出一栏【备注】。 解决方案:修改采购退出单打印方案,将表头【备注】去掉、【打印时间】调整为开票日期。建议:若系统支持,单据上可增加栏位【打印次数】,以防止重复打印导致二次对账。 2.采购退补价问题: 现象:采购中间发生退补价,实际退货时由于系统不能提示发生过退补,故操作员可能仍按原采购价进行退货从而导致经济损失。 解决方案:在采购原单上,增加一个【退补新价】字段,审核退补单时更新退补价至该字段(写一个存储过程),并在采购退出开票单上浏览原单窗体上显示出来,按采购新价进行退回。 3.查询哪些采购退回开票单已实际出库比较困难,需手工找单排查费力耗时? 原因分析:为提高工作效率,采购退回开票单会提前填制,且实际出库时并未在系统单据上留下标识记录。 解决方案:在采购退回开票单主表增加【已出库】字段,辅助功能上增加【实际出库】按钮,当货品实际出库时操作员搜索该单并执行该功能即可,相关报表根据需要可增加【是否实际出库】条件查询。 4.采购开票(退出开票)能否自动分仓? 解决方案:在辅助功能处增加【自动分仓】按钮(写一个存储过程),根据货品分类将散件自动分配到散件仓,以减少操作员单据录入时间和人为误差。 5.采购退出开票能否提供修改【开票日期】功能? 解决方案:可以。方法一:若管理流程上允许直接修改,则将该栏位属性修改为可编辑即可;方法二:在表头增加【新开票日期】栏位,单据保存时自动更新开票日期或在打印模板中增加新模板(按新开票日期打印)。 6.网上订购平台登录时提示脚本错误“dd未定义”(不影响系统使用) 解决方案:非平台程序错误。由于平台主窗体调用了公司网站首页文件,而网站首页文件有代码问题,故修正该网页文件即可。 建议:如腾迅除了拥有QQ还拥有WebQQ一样,如果可能,可以开发一个基于浏览器版本的网上订购平台,并整合到公司网站里(公司网站目前为静态网页不支持后台动态管理,需继续升级和开发),这样当原订购平台不能正常下单或者因为安装问题不能正常使用时,可以为客户提供另一种订购渠道,增强客户对网上订货平台的信心。

电气工程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孙涛

电气工程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孙涛 发表时间:2019-08-14T09:22:35.3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0期作者:孙涛 [导读] 所以我们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创新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内蒙古扬帆新材料有限公司 750336 摘要:电气工程控制系统已经在大多数企业中被普遍的利用起来,这项技术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技术。同时,现在大部分电气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安全性性能与否将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好坏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创新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关键词:电气工程;?控制系统;?问题;?优化对策; 1 ?电气工程控制技术应用要点 1.1 在线监控 电气工程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也属情理之中的,在传统的电气工程运行中,其监控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检查,这样就产生了许多的问题,诱发故障监控的滞后性,导致一些故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对电气工程运行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降低电气工程运行效率。实际上,电气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投入运营主要的优点就是可以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这样在出现故障或者危险的情况下,自动化控制系统就会第一时间启动故障报警,并且会通过系统准确的检测是那一部分发生了故障,在很大的程度上为检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最终的维护方面来分析,在线控制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电气工程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同时为整个电气工程的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远程控制 传统电气工程运行阶段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实时的检测和工作,主要在现场控制和现场操作,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大大降低了电气工程运行效率。在电气工程运行过程中引入自动化控制技术尤为关键,而远程控制是其中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其控制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远程控制主要是借助驱动设备的安装、通讯系统和远程控制设备来确保生产操作正常运行。从从产生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远程控制的运用可以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高效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且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3 集中控制 在电气工程运行阶段,一般需要很多的设备一起参与到工作当中,并且每一个设备所产生的功率、所需的电压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传统的电气工程运作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将他们集中统一起来管理,只能每个设备单独的运行,所以整个工程会产生极大的耗能,也就会产生较高的成本。集中控制上线运行,一般需要借助现场总线来实现与硬件管理、控制系统和软件操作的有效连接。集中控制的应用实现了耗能的缩减和成本的下降,同时对整体的电气工程运行安全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电气工程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电气自动化系统优缺点共存 结合实际可发现,现阶段我国在电气工程中所应用的控制系统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集中监控方式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 (1) 集中监控方式的控制系统。对于集中控制方式下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能够将各个功能放入在处理器中,其在具体运行和维护等方面较为简单,因而电气工程控制系统存在的缺点也比较突出。如,处理器整体运行速度较为缓慢,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系统特性而造成的。另外,在此控制系统中的断路器中的连锁属与隔离器件中的闭锁主要采用的是硬接线,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设备功能扩容操作时具有较大的难度。 (2) 分布式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且在当前自动控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具体应用中,该系统所存在的缺点也越发明显。这是因分布式控制系统在运行中还在使用模拟的传统仪表,这严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在维修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这其中,分布式控制系统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生产厂家对此系统没有统一且标准的生产规范。 2.2 电气工程控制系统的接口还不够标准化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成本,同时还影响企业对数据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在整个电气工程中,自动化系统策划方案必不可少,但是因部分企业在这方面缺少标准化的规范,且企业与生产厂家的软硬件交换数据明显不同,由此可看出,企业与厂家间的信息交流还不够。 2.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够专业化 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够专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关人员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设计方面缺少专业化水平;二是,操作人员的维修技术水平也有待提升;三是,我国企业在电气工程控制系统方面缺少一定的创新性,因而所生产出的产品基本为中低档次。 3 关于电气工程控制系统的优化对策 3.1 强化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一体化 对于如何进一步强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一体化,则需要注重多个方面:一是,需要有关部门结合当前电气工程系统所具有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水平来制定出统一的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规范。二是,相关企业要加强与生产厂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此过程中企业需特别注重系统生产和制造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科学性,进而满足相关标准。三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积极探索新型的控制系统。在研发期间,可通过分工外包与社会性质的有效协作,推动相关零部件的商业生产化,进而实现电气工程系统一体化目标。 3.2 注重对国际标准的有效应用 目前,各大控制系统厂商都是以IEC61850国际化标准进行研发和生产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控制系统的科学性,相关企业则要注重

数学建模例子详解-电梯控制问题

电梯控制问题 在高为100米的观光塔内装有一电梯,问如何确定控制策略(电梯的动力),才能使游客从塔底到塔顶所化时间最少? 一、建模假设 1.假设电梯装满人后的总质量为m 。 2.为了使乘客乘电梯感到舒适,假设电梯运行的加速度1a ≤,且在从塔底到塔顶的 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加速过程和一个减速过程。 3.假设电源提供的动力和电梯本身的设备在1a ≤时不受限制。 4.假设重力加速度为g (常数)。 5.假设电梯在塔底时10,(0)100t x ==-米,12(0)(0)x x =&,电梯运行到塔顶时 f t t =(待求), 112()0,()()0f f f x t x t x t ===&。其中1()x t 表示位移,表示 2()x t 速度。坐标系如图1 6.假设电梯提供的动力为()u t 。 二、模型的建立 根据假设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在控制条件 1 21 212()()(0)100,(0)0 ()0,()01 f f u m g x t x t a m x x x t x t a -? ===???=-=??==?≤??&&& (1) 之下,使总时间 0 []f t f J u dt t ==? (2) 达到最小。 三、模型求解 1.模型的转化 该问题是一双积分系统的时间最优控制问题。令 1()u mg u t m -=,则系统的状态 方程为: 1221 ()() ()x t x t x t u =?? =?&& (3) 或矩阵形式为:

11122010()()001x x X t u t x x ???????? ==+???????????? ?? ??&&& (4) 即 1()()()X t AX t Bu t =+& (5) 其中0 10,0 01A B ???? ==? ??????? 。 初始条件为:1000(0),()00f X X t -???? ==???? ???? (6) 控制约束为:1 11u -≤≤ (7) 性能指标为:10 [()]f t J u t dt = ? (8) 现求最优控制*1()u t ,把系统从初态100(0)0 X -??=?? ?? 转移到终态0()0f X t ??=???? 使 []f t f J u dt t ==?达到最小。 2.模型求解 该问题是有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问题,由极小值原理 确定最优控制。 哈密尔顿函数为: 111[,,]=1[()()] =1+()()T T T T T H u x t F f AX t Bu t X t A u t B λλλλ =++++ (9) 要使H 全局最小,即1()T u t B λ使最小,而11()1u t -≤≤,故可得最优控制为 12()sgn[]=sgn[()]T u t B t λλ=-- (10) 由协态方程得: T H A X λλ?=- -?& (11) 即 1 112200010λλλλλ?????? ??=-=????????-?????? ???? && (12) 故 121()0,()t t λλλ==-&& (13)

数学建模电梯的调度问题

高峰模式下高层办公楼电梯调度改善方案 摘要 电梯调度方案是指在特定的交通状况下,电梯系统应遵循的一组确定控制策略的规则。对于配有多台电梯的现代高层办公楼,如何建立合适的电梯运行方式至关重要。本文的目的就是建立合理的调度方案,主要运用概率,运筹学等理论对问题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用matlab 等软件对问题进行求解,最终得出最合理的安排及优化方案,已解决高层办公楼电梯拥挤的情况。 本题的评价指标有三个,一是排队等待时间,二是电梯运行时乘客在电梯等待的时间,三是6部电梯将全部员工运送到指定楼层所用的时间,三个评价指标中,排队等待时间与电梯运行时乘客在电梯等待的时间可以综合为乘客的满意度。 对于问题一,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形建立模型一,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不考虑乘客到来的随机性,不考虑乘客的等待时间,在规定的时间,电梯每次都是满载的,且运送的都是同一层的员工。这样得到一个简化模型,此模型运送完员工所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同时求解出在确定的电梯数量确定的办公人数分布前提下电梯调度的最大运载能力。将所有的人都运到的最短的时间为:1955.5秒。 接着对于理想模型实际化建立模型二,以“最后被运送的乘客的等待时间最短”为评价标准,以“电梯运行周期与运行总时间之比等于电梯在一个周期运送的乘客数与乘客总数之比”的“比例”云则为依据,对几种常见电梯运行方案建立数学模型,比较其运行效率,得出分段运行方案是符合要求的最优方案。 在极端假设条件下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模型三,对所有的楼层进行分段,每个电梯负责特定的楼层,以概率的方法,得出非线性规划方程组,求得最优的分段数,并求出一些表征参数如:总运行时间及运载能力。

系统优化

《系统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 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教学重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二、学情分析 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因此,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成了本节教学内容上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 “技术与设计2”配套教具旋转木马30套(江苏南京宝高公司提供)、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系统分析,承上启下) 情景设置:有一个农夫带一条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如果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但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请你帮农夫解决难题?

学生:1、农夫带着羊首先过河,农夫回来; 2、农夫与狼过河,农夫与羊回来; 3、农夫搬白菜过河,农夫回来; 4、农夫与羊一起过河。 教师提问:说说你们对该系统分析的过程? 学生:问题的突破口在——狼与白菜能够共存!农夫、狼、羊、白菜和船组成了这个系统。系统中各要素是一个整体,都依赖农夫过河;最大的问题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和“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的冲突。我们联系已知条件,做了一系列的分析实验,但是比较其他方案不能实现所有要素都安全过河。最后得出以上方案。 教师:你们的思维过程很有价值,很清晰。而且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抓住了系统分析的三大原则——整体性、科学性、综合性。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产品在不断更新,系统在不断的升级。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追求更好,希望投入尽可能少,回报越多越好。为了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目标所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法,称为最优方法。但是有很多复杂系统,实施方案五花八门、干扰因素四面八方,我们不可能的逐个比较权衡,或者漫无目的瞎蒙。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寻找系统最优值。 (二)新课教学 1.案例分析: 案例一:“农作物种植系统的优化——农作物间作套种” 槟榔林套种香草兰收益高

数学建模_电梯调度问题

写字楼电梯调度问题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电梯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合理地调控使用现有电梯,提高电梯的服务效率。 针对该写字楼在工作日里每天早晚高峰时期均是非常拥挤,而且等待电梯的时间明显增加的现象,分别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建立了优化的电梯调运模型。 本文采用侧重于乘客等待电梯时间的优化的“时间最小/最大”群控方法,依据“电梯运行周期与运行总时间之比等于电梯在一个周期内运送的乘客数与乘客总数之比”的“比例”原则,先对电梯常见的几种运行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得到最优的运行模式——某部电梯直达某高层以上(分段运行方案)。然后对高层写字楼电梯运行管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求解。 由于电梯数目固定,为使电梯能尽可能地把各层楼的人流快速送到,减少候梯时间,故只能通过优化电梯的调度方案,减少每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停靠次数来缩短电梯平均往返运行时间,以达到提高电梯运行效率的目的。 通过计算机仿真电梯运行情况,我们得到分区越多,电梯平均往返时间越短,电梯运行越高效。因此对楼层进行分区,每部电梯分别服务特定楼层,我们将整个楼层分为六个服务区,每区分配一部电梯。通过对各区域电梯平均往返时间的计算,得出每一区域运送完所有人员所需时间,将各个区域作为动态规划的各个阶段,每个区域的最高楼层作为各阶段的状态变量,以时间作为权值,建立了两个模型。 在模型一中,以各电梯运完所负责楼层人员所需时间 TM的和最小为目标 i 建模,建模过程中,先给出一个可行解,在此基础上,通过限制条件:各电梯完 成运送所用时间 TM不应相差太大;来简化模型筛选数据,最终,建立动态规划 i 中最短路问题的模型,利用matlab与lingo,得出运送完所有人员所需时间最短条件下的最优路径,“无地下部分”下,即得到楼层最优分配方案为: 服务区i 1 2 3 4 5 6 服务楼层2-5 6-9 10-13 14-16 17-19 20-22 所需时间3096 4620 6300 5835 4686 5393 总时间29930 平均时间4988.3 TM的最大值最小为目标建模,通过不断地筛选数据,简在模型二中,以使 i 化模型,最终得到9种方案,接着采用枚举法选出其中的最优解,最优解为:服务区i 1 2 3 4 5 6 服务楼层2-6 7-10 11-13 14-16 17-19 20-22 所需时间4585 4647 4966 5835 4686 5393 总时间30112 平均时间5018.7

道路系统交通改善优化设计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城市主干道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对城市主干道的交通组织优化研究是缓解和改善城市交通的主要内容。 论文以城市主干道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中最主要的交通渠化和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两个主要方面做若干研究,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实现主干道交通流的合理、有效、快速通过。本文首先对主干道路段交通组织,包括路段行车道组织、行人过街组织、公交组织、路段车速组织等交通组织进行深入分析,给出了路段交通组织优化流程。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的节点,交叉口的交通流如果不能很好的理顺,就会成为主干道路的瓶颈。论文首先分析了交叉口交通特点,通过对交叉口渠化方法特别是信号交叉口的渠化分析,得到可以通过对交叉口进行时空结合控制的优化思想,来减少交叉口处的交通冲突点,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 本次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是由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信息与控制专业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给出,对菜袁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主要是分析交通流量,渠化交叉口和信号配时,合理设置标志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来缓减交通拥挤、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降低对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实现安全、畅通、高效及其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的交通状况。 关键词: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渠化,信号协调控制 - 1 -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the urban traffic problem has been put outstanding. Urban arterial road is the main un-dertaker of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should be the major course in solving and impr-oving the urban traffic problem. The dissertation catches the urban arterial road as studying object, makes some researches on the urban main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from two aspects, traffic channelization and traffic signal coordinated control. Firstly, the paper makes a deeply analyses on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in main road segment, including the linking section of intersection and roud segment, the roadway, passingstreet for pedestri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road speed. Then,the optimized route guidance prodance procedure for segment traffic is offered. As the node of city road net, intersection would be a bottleneck if its traffic fow not be put in order. Analyzing the traffic charateristica of intersection especially the channelization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the thesis gives the control idea that colli-sion can be deceased and the capability and security can be improved by combining space with time at intersections. The subject of my graduation from the Institut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Chong qing jiao tong university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graduate design tasks assigned by the book is given on the Cai Yuan Road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optimi-zation, mainly analyze the traffic flow, intersection and highly channelizing signal timing, setting up reasonable sign and marking,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facilities to ease traffic congestion, ensuring traffic safety and expedite,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realize safe, expedite, efficient and coor-dinate with environment to traffic condition. Keywords:urban arterial road, intersec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traffic channelization; coordinated signal control

电气专业最优化设计的有关注意事项

1.sehvbesrgearhgn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2.sdhftdfgngmfsdffffffffffeerrrrrrrrrrrrsrgehtrsjhrtjutgkmj 3.asfgnfgshgnergefffffffffrrrrrrrrrrrrrragfgmghngdf 4.afsgs vbbnbncmngeraghdahte 5.可行解fdngd :在线rrrrrrrrrrrrrrrrrr 性 规划tq3teagdsgh 中,把满足所有的约束条件的解称为该线性规划的可行解。把使neeeeeeeeeeeeeeefgvdgfgaasgehg 得目标函数值最大的hsfdmgegrgngndhsh 解称为该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此函数值称为最优目标函数值简称最优值。 6.在线性规对于“v b mghdjmn mbvrtfrrrrrrrrrrrrrrrh ≧”约束条件可以增加一些最低限约束的超过量,称为剩余变量。eeeeeeeeeeeeeeeee 7.划中,一个“gwqtgeqtgdsgaerh ≦rrrrrrrrrrrrrrr bnchg ”约束条件ghmhgd,中没使用,hgyhnb 得资源或能力称为松驰量。 8.对fdjgdtefdjjet 偶价jjjjjjjjjjjjjjjjjjjafbsrj 格:在约fgmnd ,mnbmgdh 束条件中常mghdtgh 数项增加一个单位而使得cgsbdsdsbbdsfeeeeeeeeeeeeeebnrrrrrrrrrrrrrrrrrsrdgnhdfshbrstgn 最优目标函数gnfvgdx 得到改进的dmnrfdnfg 数量称为这个约bdsb 束条件的对偶价格。 考点二:单纯形法eeeeeeeeeeeee 9.在单纯形法中,fdgnfdngt 可行jjjjjjrrrrrrrrrrrrrrrjjjjjjjjjjjjjjjjjjjjjjj 域的顶点叫做tgjrtrkj 基本可行解。找到第一个可行域的定点叫做初始基本可dsbfb 行解。yyyyyyyyyyyy 10.基本解:在约束方 xcbhnsdfjnrrreeeeeeeeeeeeeeeeeerrrrrrrrrrrrrrrrrrr 程组系数矩阵中hjfshsdfh 找到一个基,令这个基的非基变量为0,再求解这个m 元线性方程gbfsb 组就bsdfb 可得到唯一的fgjrk 解,这个解称为线性规划的基本解。基本rrrrrrrrrrrrrrrrrrrrr 解可以是可行解,fdngdfg 也可以是非jjjjjjjjjj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jjjjjjjjjjjj 可行解,它们之间主要区jjjjjjjjjjjjjjjyyyyyyyyyyyy 别是b fdfan 在于所有的变量的解是否满足非负条件。 11.基本可行解jfdjtk :满geeeeeeeeeeeeeeeeeeeeehfdsnfd 足非 fgnfhm 负条dsfbrsdt 件的一个基本解fgndrmd 叫做基本可行解。并把这样的基叫做可行基。 12.人工变量:为了fdhjteyfgjnfddk 在约hrrrrrrrrrrrrrrrrrrrrrsdsr 束条件dfbdsafhbg 的系数矩阵中找到单位矩阵,人为加上的变量。注意:人工变量vdfhsanbfngnfdg 是与松驰变量和剩余变量不同的。松弛变量和剩余变量可rrrrrrrrrrrrrrrrrrrr 以取零值,也可以取正值,而人xbhjfshhsfhnxvc 工变量只能取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零值。 考点三:对偶规则dsfgbdeeeeeeeeeeeeeeeeeb 的基本性质 9.对称性:对偶问题的dfbdsfbnxgfnehtmteuj 对偶是原问题。 10.弱对偶性:即对于原问题trjtrji (1rrrrrrrrrrrrrrrrrrrfbdsfb )和对偶问题(2)的可行解y x ?,?,都有y b x c T ??≤。 11.最优性:如果x ?是原问eeeeeeeeeeeeeeeeeeeee 题dfbhdf(1)的rrrrrrrrrrrrrrrrrrrrr 可行解,y ?是对偶问题(2)的可行解??T cx b y =,则??x y 和分别是原fgrrrrrrrrrrrrrrrnfn 问题(1)和对偶fdsnbfxcbfd 问题gfnsfg(2)的最优解。 12.强对偶:即原问dfjdgkjtddsfsbgktuk 题(1)及其对偶问题(2)都有可行解,则两则都具有最优解,且它们的最优目标eeeeeeeeeeeeeeeeeeeee 相等。 考点四:动态规划基本dfsbd 概念、基本方程 13.阶段:用动态fdhjtrgmffgmreeeeeeeeeeeeeeeeeeeeeerrrrrrrrrrrrrrrrrkhg,kujhdrth 规划cghmfggd 方法求解问题时,首先将问题的全过程适当分成若干个互相联系的bbdsb 阶段,以便fdsjth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