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练习新人教版20180823269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练习新人教版20180823269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练习新人教版20180823269

23* 三顾茅庐

01积累运用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用正楷字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 纶.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

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

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2)未审.得入览否审:明白,知道

(3)不胜愧赧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4)屏人促.席促:靠近

(5)奸臣窃命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6)而不知存恤

..存恤:爱惜,体恤

(7)总揽

..英雄总览:广为延揽

(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读语段,根据你的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剪纸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民间剪纸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表现形式上有着美化、吉祥的特征. 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民间剪纸产生在劳动者之中,而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又直接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

A.“巧手剪出吕梁凤,窗花引动汾河龙”这副有关剪纸的对联生动地点出了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

B.剪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其载体之纸是经过东汉蔡伦改进后才被普遍使用的.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联诗中,“剪”指的就是剪纸.

D.山西人历来有贴窗花寄寓情思、美好祝愿等的习俗. 窗花就是剪纸最常见的形式,除此之外,“对镜帖花黄”(《木兰诗》)中的“花黄”、皮影戏中的人物剪影也体现了剪纸的艺术.

(解析: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剪”指的是剪去燃焦的蜡烛芯. )

7.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刘玄德三顾茅庐

8.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示例】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等. (任选三个即可)

(2)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 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 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3)《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著作,一直为历代文人骚客所评说. 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回味经典.

①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的是赤壁之战,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曹操、周瑜.

②杜甫在《蜀相》中曾这样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歌颂的是诸葛亮. 请写出有关此人的两个主要事迹:七擒孟获、草船借箭.

(4)诸葛亮忠于刘备,缘于刘备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刘备“白帝城托孤”这一故事情节. (150字左右)【微写作】

关羽兵败荆州被杀,刘备报仇心切,不听诸葛亮劝告,亲率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病倒在白帝城,便派人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 刘备对诸葛亮说:“以阁下才干定能办成大事,使国家安定,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你就作两川之主. ”诸葛亮听到这话,立即哭拜在地说:“臣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太子刘禅,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02拓展阅读

青梅煮酒论英雄

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

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④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9.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韬晦之计”的含义.

指刘备特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不使之外露,以防曹操加害.

10.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

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设置悬念,让读者不禁猜想:曹操趁关、张不在派人来请刘备,不知是何居心.

1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曹操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来的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征?

是为了试探刘备,察看其是否有野心,是否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表现了曹操老奸巨猾的性格特征.

(2)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有何反应?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筷子不觉落于地上,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 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概括人物形象

【典型例题】由“三顾茅庐”的故事,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①由三次拜访诸葛亮可看出刘备求贤若渴,以诚待人;②由刘备与童仆的交谈可看出他彬彬有礼;③由刘备求取诸葛亮的原因可看出他忧国忧民.

【技法点睛】1.抓住主要事件. 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2.分析描写方法.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心态. 3.关注侧面烘托. 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的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为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 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 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性格基因. 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5.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 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答题格式】1.……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2.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3.……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从……中,可以看出.

2018年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模拟试卷

密 封 密 2018年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评估测试 语文模拟试题 一、汉语拼音(5分) 1、读拼音写词语(2分) S ōng xi è x īng w àng zhu ó yu è qi án ch éng 2.下列“一”或“啊”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分) A 第一 一切 B 清啊 亮啊 C 一次 一回 D 好啊 险啊 3、在城运会上,下列代表队如果按音序排列顺序入场,先后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你排一排。(2分分) 上海 云南 北京 南京 湖北 福建 西安 二、汉字(每空0.5分,共6分) 4.“望而却步”的“却”,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却”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去,掉;②后退;③退却,拒绝;“望而却步”中的“却”应选第 种。(1.5分) 5、给下列的形近字组词 (3分) 誉( ) 眷( ) 誊( ) 销( ) 峭( ) 哨( ) 6、、按要求用下面的字组词(2分) (1)根据字音组词。“便”—①bi àn( ) ②pi àn ——( ) (2)根据字义组词。“易”—①好的,不难( )②和气——( ) 三、词语( 8分) 7、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 大义凛然 帮凶 骄傲 B 揠苗助长 勇敢 狠毒 C 可歌可泣 正直 谦虚 8.给下面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把答案的序号填括号里。(1分) (1)下面这些词语,搭配正确一组是( ) ①改进错误 ②改善生活 ③改良家乡 ④维持清洁 (2)下面词语中,有些词语感情色彩与别的不同,这个词语是( ) ①光明磊落 ②大公无私 ③大义凛然 ④夸夸其谈 9、表示“看”的意思的字很多,请按词填写。(3.5分) 一( )如故 走马( )花 面面相( )管中( )豹 耳闻目( ) ( )尘莫及 ( )死如归 10、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句子里。(2分)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滔滔不绝 夸夸其谈 ①走进花园,郁金香开得正盛, 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丽。 ②大厅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琳琅满目。 ③爸爸是个足球迷,一谈起他喜爱的球队,总是 。 ④新来的同学维多喜欢 。他说自己一个人曾经扑灭多场大火,独自一人去过很多大城市游玩儿,一天看完三本小说……可是,他说的并不真实。 11、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分) A 深沉的微笑 战斗时候 端正态度 炮火剧烈 B 深沉的雷声 战役年代 端正目的 竞赛激烈 C 深沉的哀悼 战争年代 端正作风 光线强烈 D 深沉的夜晚 战役时候 端正思想 疼痛猛烈 四、句子(16分 ) 12、根据诗句填空(4分) ①《竹石》一诗中,诗人 咏诵了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 的高尚情操。其中“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现了劲竹的 ②如读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谁送谁 被送的人要去哪里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2、根据例句意思填空(2.5分): ①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 。 ②满地各色的落叶,像 。 ③柔软的草地,像 。 ④地震无情,人有情。爱是冬天里的一缕阳光,使玉树灾区人民悲凉的心感受到了温暖。爱是 ,使灾区人民 。 13、判断下面的句子修辞手法,并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写句子。(4分) ①天空中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 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 ③圆形围屋或土楼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吗?是的。( ) ④难道三发绿色信号弹没有升上天空吗?( ) ⑤维吾尔族人民在巴掌大的院子里搭起了葡萄架。( ) 我选择的修辞手法是( )。 仿写句子: 14、按要求完成下面习题。(每小题1分,共6分) ⑴、请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你的脑袋很灵活, 不认真学习, 得不到好成绩。 ⑵、这是伟大的奇观。 改为肯定: ⑶、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2018年人教版三年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三年语文(下)学生入学测试卷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姓名:得分:一、按拼音写汉字。(12分) jǐng tìchíxùtān lán qǐshìfèn nùjiàn kāng ( ) ( ) ( ) ( ) ( ) ( ) dīng zhǔzīshìhuǎng hūbēi cǎn cháo shīgǔwǔ( ) ( ) ( ) ( ) ( ) ( )二、选择题。(16分) 1.与“珍惜”意思相近的词语是()。A.珍贵B.爱惜C.爱护 2.与“喜欢”意思相反的词语是()。A.讨厌B.厌恶C.憎恨 3.从对面走过来()个人,一边走一边谈话。A.两B.二C.俩 4.选ABB式后两个音节:软()A.绵绵B.洋洋C.乎乎 5.认识病句:这是晴朗的一个夜晚。() A.用词不当B.词序颠倒C.意思不完整 6.下面这句话犯了啰嗦的毛病,应该删除()。 我在光明小学学习,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A.学习B.到现在C.已经有7.小文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只见她()将右手伸向蝴蝶……A.悄悄地B.慢慢地C.稳稳地8.霞光中,山溪丁冬,鸟雀鸣叫,鱼群戏水;霞光中,露珠儿滴翠,花苞儿含笑;霞光中,鸡鸭扑翅,牛羊撒欢,炊烟袅袅……这段话写了()种景物。A.8 B.9 C.10 三、填字。试一试,你能行的!(6分)

取长()()一丝()()精益()()日积()()如饥()()持之()() 四、照样子,给下列句子加上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更具体。(8分) 例:我们建设家乡。我们建设(可爱的)家乡。 (1)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多得数不清。 (2)我们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 (3)全班同学参加义务劳动。 (4)宋妈妈牵挂着孩子们。 五、修改病句。(4分) (1)我们应该坚定正确的意见。 (2)公园里开着五颜六色的大红花。 六、排列顺序。(4分) ()开始,海的远处是一片雾。 ()一转眼,鲜红的太阳跳了出来,射出了万道金光。 ()老师带着我们在海滩上等候日出。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起来。 ()接着,东方越来越亮,天边的云慢慢地红了,太阳露出了头。 七、选词填空。(4分) 耸立挺立激烈强烈寂静安静节省节约 1.由于水资源缺乏,所以我们要()用水。 2.战斗正在()地进行着。 3.夜晚,校园里一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23三顾茅庐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顾茅庐》视频 刚刚所播放的小视频,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教学提示】 “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何久传不衰?点出此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该故事的来龙去脉,关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导入视频资源见光盘)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选文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目标导学二:梳理课文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因前两次拜谒不遇,关、张二人颇为恼怒,第三次适逢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立于厅前等待。这是三顾

201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试卷及答案

1、给下面的词语注音(10分) 惊心动魄养尊处优肃然起敬饶有趣味锲而不舍 3、我国的四大名著及作者是、、 、。(4分) 4、填空题 (6分) 严厉严峻严格严明严肃严重 ()的后果 ( )的神情()的考验 ()的纪律()的要求()的批评 二、语言积累(26分) 1、日积月累(8分) (1)操千曲而后晓声,。《》 (2 ) , 。《墨子》 (3 ) . ,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4) ,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将下列习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来(2分) 人行千里路,( )。百闻不如一见,( )。 3.把下列谚语的后半部分填出来(2分) 今冬麦盖三层被——( ) 早霞不出门——( )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

春天来了,桃花红了,柳树绿了。 6.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汪浩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人名言)(2分) 7.客家民居的大门上喜欢刻上这样一幅对联,表现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8、四书有、、、。(2分) 三、填空(6分) 中国有个文学家叫做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或轻于。“固”的意思是。这句话是课文《》中的,四、默写古诗《石灰吟》《竹石》(8分) 五、问答(10分) 1、两小儿辩日太阳的远近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解答)(3分) 2、居里夫人一生的贡献是:(2分) 3、养花的乐趣(2分) 4、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的含义及这样写的好处?(3分) 六、胸有点墨(7分) 1.鲁肃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封神演义》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 A.春天景色 B.夏天景色 C.秋天景色 D.冬天景色 3.下面不是三国故事的是( )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修正)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最 新修正)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肩上的使命是沉甸甸的,但又是光荣而神圣的。因此,如何搞好九年级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九个多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语文答卷,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九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对照新课标,冷静反思、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得与失,使我们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进而对整个九年级语文教学作出前瞻性的筹划,以便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决胜中考。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1.要求学生掌握九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三、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能向老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少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目的性上不够明确,态度不是很端正,认为语文的学习可有可无,考试时成绩拉不出什么差距,因而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通过教师近两年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学的培养,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高分比例不是很高。由于学科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加大,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更少,除课堂时间外,学生基本上是不动语文的。再加上本届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基本是2:1,而男生语文方面的能力普遍弱一些,所以本届学生的语文教学,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期学习,让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本册书中的有关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使文本和学生的思想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发展。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品读语言、搜集并巧用各类资源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01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2017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一、生字词 Píng bàyóu xìzhāo yǐn huān chàng zhāo hūjìng lǐ (坪坝)(游戏)(招引)(欢唱)(招呼)(敬礼) piāo yáng hú diéhào qífèng wěi zhúchuān dài dǎ bàn (飘扬)(蝴蝶)(好奇)(凤尾竹)(穿戴)(打扮) yáo huàng tóng zhōng cū zhuàng kǒng què wǚjié bái rè nào (摇晃)(铜钟)(粗壮)(孔雀舞)(洁白)(热闹) jiǎ zhuāng zhè xiēshèng kāi róng máo wán shuǎhé lǒng (假装)(这些)(盛开)(绒毛)(玩耍)(合拢) yìběn zhèng jīng yǐn rén zhù mùshǐ jìn yǒu qùshǒu zhǎng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使劲)(有趣)(手掌) huā bàn diào yúguān chábái fà cāng cāng sì hūzán mèn (花瓣)(钓鱼)(观察)(白发苍苍)(似乎)(咱们) jué xīn jū rán biàn zi yǒng qìfēng dǐng fèn lìlì liàng (决心)(居然)(辫子)(勇气)(峰顶)(奋力)(力量) zhōng yúpá shān yáng qǐ (终于)(爬山)(仰起) 二、复习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a)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 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c) 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和弟弟快乐的童年生活。(注意:文章想表达的不是蒲公英为什么会变色,而是让孩子体会到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 3、《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a) 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一是高,高的如上青天。二是陡,陡得似直上直下。 4、《槐乡的孩子》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a)槐乡的孩子可爱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沁园春雪【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烧、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 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 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 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 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 情,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口口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 的评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 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 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 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嫄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 胸中豪情激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精品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结构与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在这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替安排两次。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相同。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11课时 第二单元………………………………………………11课时 第三单元………………………………………………11课时 第四单元………………………………………………11课时 第五单元………………………………………………11课时 第六单元………………………………………………11课时 第七单元………………………………………………11课时 第八单元………………………………………………11课时 教学进度安排表

201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数学第1页(共6页)数学第2页(共6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4.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6.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19.(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5.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 交融式目标). 27.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28.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9.(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30.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3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3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迁移)。 3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发展学生能力)。 3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感知能力不成熟)。 3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2018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 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 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

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教案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2018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全部知识点整理汇总【精品推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七年级(上) 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u惑喧.xuān腾 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 (shùn) 瞬间 (níng)凝成 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泣纳罕.hǎn 峭.qìao壁目眩.xuàn 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a) 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 小心(yìyì) 翼翼 (sǒng) 耸立 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 ..zāo tà庸碌.lù小憩.qì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 骚扰 (gū) 辜负 3.解词。 (1)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4) 应许:答应。 二、重点句子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三、文学常识 《生命生命》的作者是台湾(地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第4课紫藤萝瀑布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瀑.pù布迸.bang溅忍俊不禁.jīn 盘虬.qiú卧龙伶仃 ..líng dīng 绽.zhàn放 穗.suì伫.zhù立仙露琼.浆qi?ng 沉浸.jìn 2.解词。 (1)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2)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二、重点句子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三、文学常识 1.《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 (时代)女作家宗璞。2.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第5课童趣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a癞.lài虾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23《三顾茅庐》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顾茅庐》视频 刚刚所播放的小视频,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教学提示】 “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何久传不衰?点出此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该故事的来龙去脉,关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导入视频资源见光盘)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选文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目标导学二:梳理课文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