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基地,是幼儿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场所,其集体教育更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成分。加强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理论,还能促进幼儿园集体活动的进行。笔者根据多年经验以及我国幼儿园集体教育现状,对师幼互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大家纠正。

一、师幼互动概括

1.集体教育活动的师幼互动

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人际交流。它是以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师生接触为基础,以学习目标为指向,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

2.师幼互动基本要求

树立科学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建构新型师幼关系;明确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教育目标,并牢牢把握,围绕幼儿发展、围绕活动目标而互动;明确互动发起中的师幼双主导,注重个体和群体差异,丰富多元互动模式。

3.师幼互动作用

(1)幼儿的成长需要一个健康的引导,作为幼儿,其对世界处于刚刚认识的状态,良好的师幼互动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2)目前我国的教育过分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需求。师幼之间平等、积极的人际互动会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帮助幼儿在适合其成长的环境中学习。

二、我国师幼互动现状

1.互动问题和幼儿经验不匹配

问题与孩子发展水平的相差度影响了幼儿的发展。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问题,可以提高其学习动力,增强其能力的发展。而不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问

题,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随着问题提问层次的提高,幼儿会对知识进行不断的巩固,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2.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学习不匹配

封闭性问题是指答案固定或者比较少的问题。这样的封闭性问题,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思维,更不能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师幼互动。这种封闭性问题的出现,使得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均没有正面影响。

3.教师期望与幼儿完成的不匹配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把过多的关注放在活动目标是否实现,从而忽视对幼儿的有效回应,没有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思想和想象能力,对于正在接触学习的幼儿,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师幼互动改革基本策略

1.树立科学教育观,建构新型师幼关系

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要求幼师通过具体的一言一行,努力建构适应幼儿发展需要、适应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师幼关系。

要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依赖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和幼儿人格平等,幼儿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也要向幼儿学习;教师受到儿童尊敬,儿童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相互接纳;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促进、彼此推动,幼儿在发展,教师也在提高,师幼同发展。

2.明确幼儿生活需求,制订适宜活动目标

能够促进幼儿发展,并且促进教育活动目标实现的师幼互动才是积极的、有效的。真正有效的师幼互动应该建立在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发展需要和幼儿园教育资源以及自身的实际出发的基础上,幼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明确的、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教育活动目标,真正发挥好应有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将课本以及教学的要求用“填鸭”的方式灌输给幼儿,忽略幼儿的

基本要求和想法。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才能进一步提高集体教育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3.教师进行问题引导,幼儿成为问题主导

可以通过问题引领、情境创设等方式,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发起互动。在师幼互动中,特别是在互动的发起中,幼儿必须成为问题的主导。同时在基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更要做到面向全体,注重群体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差异互动,注重情感互动。做到真正地以爱为先,面向全体,关注个体,让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4.增加积极情感,营造良好氛围

一般情况下,幼儿都会喜欢面带笑容、和善、有耐心、喜欢自己的老师,感受被爱、被关注、被尊重、被支持的积极情感能够使幼儿产生信赖和安全感,能够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颗童心,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善于体悟幼儿鲜活的情感和需要。要赏识幼儿的主动互动行为,以平和、正向的态度对待幼儿,创造民主、和谐、轻松、自由的互动环境。

集体教学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有关师幼互动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虽然对师幼互动有一些研究,但是对此还缺乏系统性的论述及实证的研究。所以,加强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同时这一问题也应该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重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