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分类下的词条: (共27个)

药物简介【药物名称】:沙丁胺醇【药物别名】:舒喘灵,索布氨,阿布叔醇,羟甲叔丁肾上腺素,柳丁氨醇,嗽必妥,万托林【英文名称】:salbutamol;ventolin; pr oventil 【概述】:为一种选择性β2 -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支...

3千字2012-04-15

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喘康速) Terbutaline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选择性的β2-受体激动剂,其支气管扩张作用比沙丁胺醇弱,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用法】成人用量:①口服:2.5-5mg/次,每日2-3次。②皮下注射:0...

330字2010-02-21

名称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拼音名:Yansuan Shenshangxiansu Zhusheye 英文名:Adrenail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书页号:2000年版二部-385简介【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接触易变质。【鉴别】取本品2ml...

4千字2012-04-20

基本信息通用名:硫酸沙丁胺醇点击放大图分子式:(C13H21NO3)2·H2SO4 分子量:576.71 英文名:Salbutamol Sulfate 适应症: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等。剂型规格:片剂:2mg;控释片(喘特宁):4mg、8mg;气雾剂:20 0喷,0.1...

2千字2011-04-02

名称盐酸克仑特罗(盐酸双氯醇胺,氨哮素,克喘素,氨双氯喘)英文名称:Clen buterol Hydrochloride(Spiropent)详细介绍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Cyanami

d公司意外发现其有明显的促进生长、提高瘦肉率及减少脂肪的效果,于是其被畜牧业作为...

5千字2012-01-21

简介药物名称:沙美特罗   英文名称:Salmeterol 其它名称:施立稳,施立碟其它英文名:Serevent,Seredisk 登记号CAS[89365-50-4];MI14,8337化学式 C25H37NO4 性质熔点75.5~76.5℃。说明:粉雾剂胶囊...

555字2011-01-13

基本信息丙卡特罗(美喘清) (美普清)英文名Procaterol (Meptin) 化学名5-(1-羟基-2-异丙胺基丁基)-8-羧基喹诺酮盐酸盐半水合物别名异丙喹喘宁;美喘清;rel-8-Hydroxy-5-[(1R�2S)-1-hydroxy-2-[(1-methylethyl)amino]butyl]-2(...

1千字2011-01-13

药物名称:甲氧那明药物别名:喘咳宁,OR-THOXINE 英文名称:Methoxyphe namine 说明:片剂:50mg注射液:40mg(2ml)。功用作用:主要激动β受体,对α受体作用极弱。平喘作用较麻黄碱强,心血管系统副作用较少。用于支气管哮喘特别是不能...

277字2010-04-27

基本信息【别名】普鲁卡地鲁,美普清(曾用名:美喘清);扑哮息敏;异丙奎喘宁;丙卡特罗,盐酸丙卡特罗【外文名】Procaterol Hydrochloride, MEPTIN 【性状】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药理作用】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对支气... 3千字2011-04-13

肾上腺素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α、β肾上腺素受体 所在位置及影响 一、血管上的受体(注:缩血管反应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 高) (一)激动血管上的α1受体——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1.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 2.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 (二)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 1.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管壁的α受体密度高,血管收缩较明显; 2.皮肤、粘膜、肾和胃肠道等的血管平滑肌α受体数量多,收缩最强烈; 3.对脑和肺血管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 4.静脉和大动脉的α受体密度低——收缩作用较弱。 5.使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三)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血管舒张——降压。 1.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占优势——血管舒张; 2.激动冠脉β2受体——舒张血管。 3.激动α受体——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4.激动β受体——膀胱逼尿肌舒张。 (四)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强大的舒张作用。

原理:β2受体激动药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它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动兴奋性G蛋白(Gs),从而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转变为cAMP,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转而激活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PKA),通过[Ca2+]i(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下降、肌球蛋白轻链失活、钾通道开放三个途径,最终引起平滑肌松弛反应。 1.人气道中主要是β2受体。它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当激动β2受体时,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增强气道纤毛无能运动、促进气道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粘膜下水肿等,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喘息。 2.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 (五)激动α受体和β2受体——可能致肝糖原分解。 (六)激动α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α2受体——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在介导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中枢与外周。 (七)激动β1受体: 1.肾小球旁器细胞分泌肾素; 2.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 二、心脏 (一)激动心脏上的β1受体——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加。

第八章__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溺水、麻醉意外引起的心脏骤停应选用:B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地高辛 2.防治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应选用: C A.异丙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麻黄碱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3.能促进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对中枢有兴奋作用的拟肾上腺素药是:D A.异丙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麻黄碱 E.去甲肾上腺素 4.治疗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是;E A.多巴酚丁胺 B.异丙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肾上腺素 5.具有舒张肾血管的拟肾上腺素药是:B A.间羟胺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E.麻黄碱 6.过量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选用对症治疗药物是:D A.异丙肾上腺素 B.麻黄碱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多巴胺 7.微量肾上腺案与局麻药配伍目的主要是:D A.防止过敏性休克 B.中枢镇静作月 C.局部血管收缩,促进止血

D.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及防止吸收中毒 E.防止出现低血压 8.治疗鼻炎、鼻窦炎出现的鼻粘膜充血,选用的滴鼻药是: D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多巴胺 9.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C A.麻黄碱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案 D.异丙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10.反复应用麻黄碱引起快速耐受性的原因是:D A.受体被阻断 B.受体数目减少 C.代偿性胆碱能神经功能增强 D.递质耗损排空,储存减少 E.肝药酶诱导,加快代谢 11.静滴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最易引起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是:C A.异丙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间羟胺 12.下列叙述的错误项是:D A.多巴胺激动α、β1和多巴胺受体 B.异丙肾上腺素激动β1和β2受体 C.麻黄碱激动α、β1β2受体 D.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和β2受体 E.肾上腺素激动α和β受体 13.少尿或无尿的休克思者应禁用:E A.山莨菪碱 B.异丙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阿托品 E.去甲肾上腺素 14.下列用药过量易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颠动的药物是:D A.间羟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肾上腺素 E.多巴胺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市场分析-医药经济报-华源医药网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市场分析 ? ?作者:郭文数据来源:医药经济报点击数:2148 更新时间:2007-2-9 ? 字体:【大中小】【收藏本站】【打印】【关闭】我来说两句 2006年11月,美国Gilead Sciences公司以约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yogen公司,并获得了后者的一种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候选药物安贝生坦(ambrisentan)的所有权。 安贝生坦是一种口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就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一系列临床研究结果和相关报道纷纷表明安贝生坦极具商业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而Datamonitor也预测,该产品2007年在美国的销售收入将达2300万美元,且预计2010年该产品在全球的销售额将接近5亿美元。 新产品成为推动PAH市场的主动力 肺动脉高压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肺动脉压力持久增高,为罕见的慢性综合病征,表现为肺动脉缩小、破损及血压过高。 肺动脉血管壁的增厚和损伤会促使血管缩小,血管中会形成小的血液凝块,导致血管阻塞,加重右侧心脏的工作负荷,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右心衰竭是所有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致残、致死的惟一途径,而肺动脉高压则是右心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一直以来,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棘手是该领域长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据估计,仅美国和欧洲就拥有13万肺动脉高压患者,且其中只有1/4~1/3的患者会得到确诊和治疗。患者的肺动脉高压通常都是在疾病的后期才被诊断出来,病症被进一步确定时往往患者生命所剩的时间已经很少;如果患者在肺动脉高压发作后的2年时间里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则其存活率仅为40%~55%。 近年来,肺动脉高压发病率节节攀升,因此,尽管肺动脉高压仍不是常见病,但已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需求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带动药物的开发,近年来,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随着患者对于更为方便治疗药物的需求以及联合用药的日益增多,新产品在这一市场领域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预计从2004年到2014年,肺动脉高压市场销售额将从 6.36亿美元增加到20亿美元左右,年增长率达到11%,且该增长的动力绝大部分将来自于 研发的新产品。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十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化学、构效关系及分类 一、化学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adrenoceptor agonists)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的作用。它们都是胺类,而作用又与兴奋交感神经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sympathomimetic amine),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 β-苯乙胺儿茶酚 表10-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化学结构和受体选择性 二、构效关系 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在苯环3、4位C上都有羟基形成儿茶酚,故称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s)。它们的外周作用强而中枢作用弱,作用时间短。如果去掉一个羟基,其外周作用将减弱,而作用时间延长,特别是去掉3位羟基,如将两个羟基都去掉,则外周作用减弱,中枢作用加强,如麻黄碱。 2,烷胺侧链α碳原子上的氢如被甲基取代,可阻碍MAO的氧化,作用时间延长。易被摄取1所摄入在神经元内存在时间长,从而发挥促进递质释放的作用,如间羟胺和麻黄碱。 3.氨基上氢原子如被取代,则药物对α、β受体选择性将发生变化。取代基团从甲基到叔丁基,对α受体的作用逐渐减弱,β受体作用却逐渐加强。 三、分类 按其对不同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而分为三大类:①α受体激动药(α-adrenoceptor agonists)。②α,β受体激动药(α,β-adrenoceptor agonists)。③β受体激动药(β-adrenoceptor agonists)。 一、α1,α2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来源及化学」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norepinephrine,NE)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递质,也可由肾上腺髓质少量分泌。药用的是人工合成品,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易失效,在中性尤其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乃至棕色失效。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一、A1 1、为了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可加用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多巴胺 2、多巴胺可用于治疗 A、帕金森病 B、帕金森综合征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上消化道出血 3、对抗硬脊膜外麻醉所致的低血压,可选用 A、麻黄碱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间羟胺 4、急性肾衰竭时,可与利尿剂配伍来增加尿量的药物是 A、多巴胺 B、麻黄碱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5、多巴胺增加肾血流量的主要机制是 A、兴奋多巴胺受体 B、兴奋β1受体 C、兴奋α1受体 D、兴奋β2受体 E、直接扩张肾血管平滑肌 6、对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并可促进递质释放作用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去氧肾上腺素 E、麻黄碱 7、对α和β受体均有较强激动作用的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可乐定 D、肾上腺素 E、多巴酚丁胺 8、肾上腺素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主要是 A、加强心肌收缩力,反射性心率减慢,耗氧减少 B、加强心肌收缩力,耗氧增多 C、增加冠脉血流,使耗氧供氧平衡 D、扩张骨骼肌血管,使外周阻力降低,耗氧减少 E、传导加快,心率加快,耗氧减少 9、多巴胺治疗休克的优点是 A、内脏血管扩张,保证重要脏器血供 B、增加肾血流量 C、对心脏作用温和,很少引起心律失常 D、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E、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10、滴鼻给药,治疗鼻塞的药物是 A、异丙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多巴酚丁胺 11、过量最易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间羟胺 12、下列关于肾上腺素对血管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收缩皮肤、黏膜血管 B、扩张肾血管 C、微弱收缩脑和肺血管 D、扩张骨骼肌血管 E、舒张冠状血管 13、多巴胺使肾和肠系膜的血管舒张是由于 A、选择性兴奋多巴胺受体 B、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C、兴奋β受体 D、选择性阻断α受体 E、促组胺释放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习题

第9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名词解释 1. adrenoceptor agonists; 2. 快速耐受性; 3. 拟交感胺类; (二)选择题 【A1型题】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选用:() A 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普萘洛尔 D 色甘酸钠 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首选何药抢救? ()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肾上腺素 D.葡萄糖酸钙 3.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用何药与利尿剂配伍来增加尿量?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异丙肾上腺素 D 多巴胺 4.心脏骤停时,应首选何药急救? () A 肾上腺素 B 多巴胺 C 去甲肾上腺素 D 地高辛 5.下列何药可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 () A 异丙肾上腺素 B 度冷丁 C 肾上腺素 D 沙丁胺醇 6.可翻转肾上腺素升压效应的药物是:() A 阿托品 B 酚苄明 C 甲氧胺 D 美加明 7.反复使用麻黄碱时,药理作用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A 肝药酶诱导作用 B 肾排泄增加 C 受体敏感性降低 D 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贮存减少、耗竭 8.氯丙嗪过量引起血压下降时,应选用:()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胺 9.为了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可加用:() A 肾上腺素 B 异丙肾上腺素 C 多巴胺 D 去甲肾上腺素 10.慢性鼻炎、鼻窦炎引起鼻充血时,可用何药滴鼻?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 11.用来预防哮喘发作的抗喘药是:() A 羟甲叔丁肾上腺素 B 氨茶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麻黄碱 12. 心源性休克选用药物:()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 麻黄碱 13. 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 A 麻黄碱 B 多巴胺 C 去甲肾上腺素 D 异丙肾上腺素 14、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剂量过大或过于频繁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 A 中枢兴奋症状 B体位性低血压 C舒张压升高 D心悸或心动过速 15、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最显著的组织器官是:() A 眼睛 B 皮肤、粘膜及腹腔内脏血管 C 胃肠和膀胱平滑肌 D腺体 16、麻黄碱与肾上腺素比较,其作用特点是:() A 升压作用弱、持久,易引起耐受性 B 作用较强、不持久,能兴奋中枢 C 作用弱、维持时间短,有舒张平滑肌作用 D 可口服给药,可避免发生耐受性及中枢兴奋作用 17.为了处理腰麻术中所致的血压下降,可选用:()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具有强收缩血管作用的二十一肽,有两个二硫键,分子量为2492,具有自由羧基和氨基。ET及ET受体在人体内有广泛分布,由于其很强的生物学效应,使之参与了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衰、肾衰、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痉挛等病理过程。 目前,对ET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已成为此领域的热点,并已有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新药Bosentan上市。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课题选择BQ-123和 BQ-485两个ETA受体选择性拮抗剂作为先导化合物,这是基于它们活性强、作用机制明确的特点,而且BQ-123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基于先导化合物自身的结构特征,参考文献提供的构效关系研究信息,通过改变N-端结构、引入非天然氨基酸或非氨基酸等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结构类型的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经过生物活性筛选,寻找具有高拮抗活性的化合物。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肽类拮抗剂分子中酰胺键的替换,设计并合成对酶解稳定的非肽类化合物。本文共完成了4对新非天然氨基酸的合成和拆分;192个新合成的肽类拮抗剂经过离体血管功能实验筛选,有53个新拮抗剂显示出较强的拮抗活性,其中18个化合物的活性强于阳性对照BQ-485;9个新合成的非肽类拮抗剂的活性与阳性对照相当。 对25个拮抗剂进行了ET-1诱发的大鼠体循环血压升高实验,在1mg/kg 注射剂量下,有12个拮抗ET-1升压幅度与阳性对照BQ-485相当或略强。根据生物活性评价结果,本文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 N-端结构对拮抗剂的活性影响很大。

当N-端为氨基酸脲的结构时活性较高,在N-端引入限制性的桥环结构ABO,有利于提高其对受体的选择性;2) N-端氨基酸的疏水性对活性有较大影响,一般选择疏水性较强的亮氨酸;3) 将N端前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肽键以亚甲基酮电子等排替换,使之成为非肽类化合物,活性基本保持不变,但其抗酶解能力增强; 4) C-末端氨基酸的构型应选择D-型,以L-型替换活性消失。

内皮素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胡大一

内皮素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慢性、致命性疾病,已成为引起死亡的一个很大病因,治疗费用非常高。随访了34年的Framinham心脏研究发现,它是老年人群主要疾病,50岁时患病率仅1%,而80岁时则可达10%。过去的10~15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率仍在继续增高,而且预后极差。NYHA IV级者年死亡率可达50%。随着对心力衰竭发病机理的认识深入,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s)作为一类新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得到了迅速发展。内皮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抑制内皮素的作用可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缓解患者的症状. 1.内皮素及其生物作用 内皮素-1(ET-1)是1982年由日本学者首先发现的。它是迄为止人体内已知最强大的缩血管剂,它与蛇毒sarafotoxin有同源性,是一个含21个氨基酸的肽类。ET-1是内皮素家族中的一员,该家族包括ET-1、ET-2和ET-3,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虽然脑和肾也产生相当数量的ET-1,但它主要由心血管组织合成神经内分泌激素包括血管紧张素II、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a、转录因子-β、缓激肽)和其它血管活性因子如凝血酶等以及机械性应力可刺激内皮合成。在这些信号的作用下,首先生成一个大的前体肽prepro-ET,后者被连续切割后形成大ET-1。最终大ET-1被内皮素转换酶(ECE)或其它特异性较差的蛋白酶切割成ET-1。 ET-1的效应主要由ET A和ET B两类受体介导,ET A和ET B受体的分布以及与ET家族成员的亲和力比ET-3大得多,而ET B受体以相对相同的亲和力和所有3个肽结合。与ET-1不同,ET-2和ET-3在人类血管上不起主要作用。ET A和ET B受体是带有细胞特异性信号通路的转膜拼接G蛋白偶连受体家族中的成员。 ET-1虽然正常情况下作用很小,但在病理状态下,在调节血液动力学以及血管、心脏的功能和重构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ET-1的作用决定于与之结合的受体类型和受体的存在部位。ET A和ET B受体也在内皮细胞中表达,可通过刺激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和其它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在该部位介导血管舒张。两型受体普遍存在于正常心肌的心肌细胞(受体总量的85%~90%是ET A)和心肌成纤维细胞(ET A和ET B所占比例约相等)。在心肌中,ET-1刺激" 病理性"肥厚,并在病理情况下介导凋亡。内皮素不仅刺激神经内分泌激素,而且也加强它们的作用。通过刺激纤维母细胞增殖和增加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内皮素还直接促进心肌纤维化。通过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刺激脂肪加氧酶活化和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其它一系列粘附分子的生成,ET-1也在炎症过程中发挥作用。另外有研究发现ET-1还可直接诱导心房心律失常,引起心室再灌注心律失常。 2.内皮素和心力衰竭 血浆内皮素在多种心血管病理状态下,如心源性休克、肺动脉高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时水平升高。有多个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时,内皮素的组织表达增加,血浆水平增高,心肌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任务四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麻黄碱、间羟胺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了解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能力目标 (1)临床应用中能根据休克的类型选择用药; (2)使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 少数患者在输液或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突然出现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喉头水肿、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这时应如何抢救? 案例分析: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须及时抢救,抢救的首选药为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而缓解呼吸困难,并且能抑制过敏性介质的释放,减轻黏膜的充血水肿,从而能迅速缓解症状。此外可合用糖皮质激素,并采取人工呼吸、吸氧等措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通过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间接激动受体,而产生与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又称为拟肾上腺素药。因为其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苯环上有两个邻位羟基者为儿茶酚胺类,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其作用强,但由于在体内易被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破坏,故作用维持时间短;无邻位羟基者为非儿茶酚胺类,如麻黄碱、间羟胺等,作用减弱,但作用维持时间延长。根据药物对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可分为α、β受体激动药,α受体激动药和β受体激动药三类。 一、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药用肾上腺素是从家畜肾上腺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或棕色而失效。 【作用】 肾上腺素能激动α和β两类受体,产生较强的α型和β型作用。

内皮素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内皮素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610041) 庄 斌 综述 屈燧林 审校 摘 要 内皮素(ET)是一种调节肾脏功能的生物活性肽,它可以由多种肾脏细胞产生,并与之结合,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目前对内皮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内皮素转换酶抑制剂,由此进一步阐明肾脏疾病的机理,探求新 的治疗途径,本文将对这方面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关键词 内皮素 肾脏 受体 拮抗剂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Y anagisawa于1988年发现的,它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在很多肾脏疾病的起源上起着重要作用。ET及其在疾病中的生理病理作用,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开始逐步明晰,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内皮素转换酶抑制剂,并由此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理,探求新的治疗途径。 1 ET的特点 1.1 ET的结构 ET家族成员都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其结构中有两对链内二硫键,但此二硫键对于ET缩血管活性的表达并不是必需的[1]。目前发现人及哺乳动物体内有ET21、ET22、ET23,它们的结构及功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ET在基因定位、组织表达、前体原及前体的氨基酸组成及其与受体的结合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 1.2 ET的合成 ET21是存在于肾脏的ET主要形式,人类ET21的基因由很多转录因子调控,TPA和Ionomysin可以迅速上调ET21前体(pp ET21)的mRNA。pp ET21mRNA极不稳定,寿命很短,半衰期大约15分钟,且其半衰期不受TPA和Ionomysin影响。这表明人类内皮细胞ET21的产生是可以通过细胞内信号传递系统调节转录基因来进行控制[2]。 人类ET21mRNA翻译为一212氨基酸多肽,又被二元内肽酶分开产生38氨基酸多肽,即大ET21。大ET21在细胞内和细胞外被ET转换酶转换为成熟的ET21。近来证实ET转换酶有两种:ECE21和ECE22。ECE21适合于中性环境,而ECE22在酸性环境(pH5.5)具有活性。ECE21定位于细胞膜上,既可转化内源性的大ET21,又可转化外源性的大ET21;ECE22在高尔基体内将内源性的大ET21转化为ET21[3]。 1.3 ET的清除 ET能迅速地被肺、肝、肾从循环中清除。肾中有多种ET 降解酶,这些蛋白酶与脑磷脂酶相关,适应酸性pH环境,不能被金属蛋白酶抑制,其性质尚未完全清楚[8]。ET的B受体在ET的清除过程中可能也起到重要作用。 1.4 ET受体 所有哺乳动物的内皮素受体都起源于两个分离基因。人类A受体(ET A R)包含427个氨基酸,对三种ET的结合能力为ET1>ET2>ET3。人类B受体(ET B R)包含442个氨基酸,对所有ET的结合能力相同。药理学研究表明,ET B R可能存在亚类。另有第三种受体ETAX,是在有爪蟾蜍(Xenopus Laevis)卵母细胞的卵泡膜上发现的[4]。所在类型的ET受体都属于G蛋白结合受体超家族。ET21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特点引人关注,因为它通常可以延长生物学效应。这种效应与它们的不可逆结合有部分相关。 2 ET与肾脏 ET可以由多种肾脏细胞产生,并与之结合,主要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产生生物学效应。目前发现肾脏血管比其它部位的血管对ET21缩血管效应的敏感性强,这种独特的敏感性可能与ET21受体密集地集中于肾脏阻抗性血管的血管平滑肌上有关,此外肾血管能产生大量丰富的ET21,局部地作用以调节肾血流(RBF)和肾小球滤过率(GFR)。 2.1 ET在肾脏的产生和调节 绝大部分ET21是由肾小球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释放的,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多种因素可以调节内皮细胞释放ET21。 增加ET21释放的因素包括:①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钙离子的动员和内皮细胞内的蛋白激酶C的激活调节ET前体原mRNA的表达;②蛋白激酶C的激活导致c2J un蛋白的合成和迅速去磷酸化,继而c2J un蛋白与TPA反应性成分的结合力增加,使ET前体原mRNA的表达增加;③内皮细胞中ET21的释放要受细胞内Ca2+的释放和Ca2+2钙调素复合体的调控[5];④82Epi2前列腺素F2α,在氧化剂损伤时可能有助于ET21水平的增高[6];⑤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ET合成和释放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有实验表明EPO通过钙的调节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合成ET,引起高血压,但也有研究并未证实这一观察[6]。 而激活c GMP和NO的因素,如扩血管物质、抗凝物质(肝素、缓激肽、PGE2、PGI2、NO、心钠素)等可以抑制内皮细胞产生ET21。另外,持续高水平的切应力可以抑制内皮细胞ET21的释放,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低水平的切应力激活P KC,而持续高水平的切应力c GMP,说明切应力程度和持续时间是细胞反应的重要因素[8]。 3 ET拮抗剂、ECE抑制剂及其研究进展 4712000年第20卷4期

浅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

浅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 【摘要】目前发现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AT1受体而发挥抗高血压的作用,由于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少,没有转化酶抑制药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咳嗽等不良反应,因此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对今年来AngⅡ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高血压 AngⅡ受体拮抗剂在受体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通过直接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阻滞,更直接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发生作用所导致的水钠潴留、升高血压而发挥降血压的作用。与ACE抑制药比较具有作用专一的特点。早期的AngⅡ受体拮抗药多为肽类,需静脉给药,难以推广,1995年以来研制成功批准应用的非肽类的AngⅡ受体拮抗剂可以口服,对AT1受体有高度选择性,亲和力强,作用持久。AngⅡ刺激在体内引起许多生理性反应以维持血压及肾脏功能,在高血压病、动脉疾病、心脏肥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肾病等的发病机制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部分阻断ATⅡ的形成,对上述心脏血管疾病产生了显著的治疗效应,但小部分的患者因干咳不能耐受,从而促使研制出完全阻断ATⅡ效应的ATⅡ受体拮抗剂,AngⅡ受体拮抗剂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或P 物质的潴留,所以不会引起咳嗽,为心血管病的防治展现了一幅新的宽广前景,特别是替米沙坦的出现,真正维持了24 h,服用一个月达到稳定的血浓度,即使突然停药也不会出现反跳,因此在全球获得广泛使用。 1 作用特定受体,有效降压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和有效控制长久以来一直是我国高血压人群面临的一个难题。大量流行医学和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降压幅度与心血管转归直接相关,在一定范围内降压所能达到的血压水平越低,总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减少越显著[1],因此有效控制血压并使其达标有重要意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激素是AngⅡ,是由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作用下形成的。AngⅡ是一种强力缩血管物质,具有直接的升压效应,同时还可促进钠的重吸收,刺激醛固酮分泌。目前发现的AngⅡ受体拮抗剂,主要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AngⅡ的已知作用就是由AT1受体亚型引起的,AngⅡ受体拮抗剂通过上述作用机制起到稳定的降压作用。 2 改善高血压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1 逆转左室肥厚和血管重塑左室肥厚是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导致各种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减退。研究表明左室肥厚独立于血压水平直接影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的高血压治疗不仅要控制血压水平,还要改善左室肥厚。A T1受体被阻滞后,AngⅡ收缩血管与

新的非肽类内皮素拮抗剂_咖啡酸_阿魏酸

新的非肽类内皮素拮抗剂:咖啡酸、阿魏酸 王 峰3,刘 敏,杨连春,王京媛,吕 敏,李 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北京100036) 摘要 目的:研究桂皮酸类化合物咖啡酸和阿魏酸对内皮素(endothelin21,ET21)生物效应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内ET21iv致小鼠急性死亡、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主动脉条收缩试验和ET受体结合试验。结果:咖啡酸和阿魏酸(ip)能剂量依赖性地显著延长ET21致小鼠急性死亡时间,在离体器官可观察到咖啡酸与阿魏酸能拮抗ET21的缩血管效应;放射性受体2配体结合实验表明,咖啡酸和阿魏酸可竞争性地抑制ET21与其受体的结合。结论:咖啡酸和阿魏酸为新的非肽类ET拮抗剂。 关键词 内皮素;咖啡酸;阿魏酸;内皮素拮抗剂 内皮素21(endothelin21,ET21)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体内活性多肽,除强大而持久的血管收缩作用外,对啮齿类动物和哺乳类动物有多种生物效应,如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激素分泌,组织细胞增生和血管通透性等[1,2]。ET21参与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过程[3,4]。对内皮素拮抗剂的研究与开发,为治疗内皮素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咖啡酸与阿魏酸为桂皮酸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当归、川芎等常用植物药中。为了探讨咖啡酸与阿魏酸的药理作用机理,本研究对咖啡酸及阿魏酸拮抗ET21的作用进行探索。 材料与方法 动物 昆明种小鼠、Sprague2Dawley(SD)大鼠均购自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 试剂与仪器 ET21、咖啡酸(caffeic acid, CFA)、阿魏酸(ferulic acid,FLA)购自美国Sigma公司;125I2ET21购于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放射浓度317MBq?mL-1,370MBq?mL-1;混合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osentan由Dr.Volker Breu (Hoffmann La2Roche,Switzerland)惠赠。MB2III 型酶标检测仪为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产品。N IH3T3血管平滑肌成纤维细胞由中国预防医学 收稿日期:1999204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670886) 3Tel:(010)66928442,E2mail:wangfeng888@https://www.360docs.net/doc/7717570809.html, 科学院病毒研究所韩立群研究员提供,Topcount. NXT(Microplate Scintillation&Luminescence Counter)Pakard BioScience Company产品。 CFA,FLA对ET21致小鼠急性死亡的拮抗作用 体重20±2g,昆明种小鼠,♀♂兼用,随机分组,禁食(不禁水)18h后,分别给予CFA及FLA 各011,110,1010,10010mg?kg-1,ip,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30min后给予ET2112nmol?kg-1,iv,观察给ET21后15min内小鼠的存活情况,记录动物数和死亡时间,存活时间超过15min 按15min计。 CFA和FLA对ET21缩血管效应的拮抗作用 体重230±10g,♂SD大鼠,击头致昏后快速摘取胸主动脉,分离结缔组织后,剪成2~3mm宽的血管环,置于Krebs2Henseleit生理溶液(K2H液,p H 7140±0105,95%O2+5%CO2,3710±015℃)中,经张力换能器连台式平衡记录仪(上海大华仪表厂),记录血管张力。加基础张力2g,以10-7 mol?L-1去甲肾上腺素预激2次。平衡60min达稳定后,加入ET2110-9mol?L-1,待达到最大收缩效应,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FA及FLA(以2% DMSO为溶媒,实验用2%DMSO作对照),观察CFA与FLA的作用。 CFA及FLA对ET21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的拮抗作用 取第5代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AVSMC)以传代培养法调整细胞数为1×105?mL-1,接种于96孔培养板(100μL/孔),37℃,5% CO2孵育24h后换以含1%小牛血清和ET2110 nmol?L-1的DM EM培养液继续孵育,加入CFA及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交感神经兴奋时,效应器的表现?——应急反应 β-受体拮抗剂

注:A类药物均无内在拟交感活性(ISA) B类药物均有内在拟交感活性(ISA) β受体阻断药---洛尔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是代表, 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 三条禁忌记心间,哮喘心衰心动缓。 β1-长在心脏上,阻断效果是四降; 降率降传降耗氧,降低输出降血压; β2-长在气管上,还有冠脉和腿上; 阻断无益反不良,哮喘急冠和肢凉。 【普萘洛尔(心得安)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例题】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能引起 A.脂肪分解增加 B.肾素释放增加 C.心排出量增加 D.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E.房室传导加快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可以收缩支气管平滑肌。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禁用于 A.糖尿病 B.支气管哮喘 C.窦性心动过速 D.心绞痛 E.甲状腺功能亢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可以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因此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以下不可用β受体阻断药治疗的是 A.过速型心律失常 B.感染性休克 C.心绞痛 D.高血压

E.甲状腺功能亢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β受体阻断药不治疗感染性休克。 下列哪项不属于β受体阻断药的不良反应 A.诱发或者加剧哮喘 B.掩盖低血糖的症状 C.引起末梢循环不良 D.心动过缓 E.诱发或加剧溃疡穿孔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ABCD是β受体阻断药的不良反应。 【多选题】 用β受体阻断药时要注意 A.用药剂量要个体化,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B.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禁用 C.严重左室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D.支气管哮喘及窦性心动过缓者禁用 E.肝功能不良及心肌梗死者应慎用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本题五个选项都正确,注意掌握。 【其他药物】 1.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1.β2受体阻断药 ——吲哚洛尔(吲哚心安,心得静) □对β1、β2受体无选择性 □作用强度为普萘洛尔的6~15倍 □有膜稳定作用,较弱 □其特点是内在拟交感活性最强 2.无内在活性的β1受体阻断药 □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美多心安,倍他乐克)□选择性阻断β1受体,无ISA; □一般不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 □对血糖影响少(糖尿病患者宜选用); □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甲亢、偏头痛等。 3.有内在活性的β1受体阻断药 □醋丁洛尔(醋丁酰心安) □选择性阻断β1受体,有ISA,有膜稳定作用 □首过效应较明显 □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一般不良反应同普萘洛尔。 α-受体阻断药 1.非选择性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 2.选择性α1-受体拮抗剂——妥拉唑林、特拉唑嗪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第一节构效关系与分类 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s, CA) β-苯乙胺 儿茶酚 catechol ?【体内过程】 ?第二节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norepinephrine, NE) ?【药动学】 ?【药理作用】受体:α1,α2,β1 ?效应器官:心血管 ? 1. 对血管的收缩作用(小动脉、小静脉) ? 2. 对心脏的作用较弱 ? 3. 升压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1.局部缺血坏死 热敷,酚妥拉明局部浸润注射,更换注射部位。 2.急性肾衰 尿量<25ml/h应减量或停用,必要时使用甘露醇脱水利尿。 3.停药后血压下降 减量减速后再停药 ?可乐定 (clonidine) α2-R激动药 【药理作用】 交感中枢抑制,在外周负反馈NA释放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物) 【临床应用】 用于中度高血压 ?第三节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Epi; adrenaline, Ad) 【药理作用】 一.心血管系统 1.心脏兴奋激动β1-R、β2-R 2.血管激动α1-R;β2-R 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3.升高血压 ?治疗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大剂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药理作用】 二.支气管舒张作用 支气管平滑肌β2-R激动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

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减少渗出消除水肿。 三、代谢水平 提高机体代谢:肝糖原分解,葡萄糖,脂肪分解 ?【临床应用】 1.过敏性休克(首选药物) 2.心跳骤停 3.支气管哮喘 4.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 5.局部应用 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不良反应 ?心悸、头痛、激动不安等,经休息后可消失。 ?大剂量导致心律失常和血压剧增引起心室纤颤和脑溢血。 ?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甲亢及糖尿病。 ?麻黄碱 (ephedrine) 【药理作用】 A.激动α1、α2-R;激动β1-R、β2-R(直接作用) B.促进递质NA释放(间接作用) 特点: 1)性质稳定、可口服 2)作用弱、缓慢、持久 3)中枢兴奋作用强 4)快速耐受性 ?【临床应用】 1.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及轻症哮喘治疗 2.鼻塞 3.防止腰麻所致低血压 4.缓解皮肤粘膜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 【不良反应】 中枢兴奋作用强导致不安、失眠,晚间需服用镇静催眠药。 ?多巴胺(dopamine,DA) (α、β、DA-R激动药) 【药理作用】 主要效应器官:心血管、肾脏 1. 心脏,血管,血压(D1, β1, α) 2. 肾脏(D1, α ) ?【临床应用】 1. 多种原因所致休克:感染性,心源性,出血性休克:iv gtt 每分2-5ug/kg;补充血容量。 2. 急性肾衰:与利尿药合用 ?第四节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Iso) 【药理作用】激动β1和β2受体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应用

第一节概述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简称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种类较多的支气管解痉剂,尤其是β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剂型已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哮喘的急性症状。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平喘作用,其支气管扩张效应是氨茶碱1000倍左右,因此在80年代以前的数10年里β2-受体激动剂一直作为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物而广泛使用,迄今仍是目前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应用临床治疗哮喘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本世纪初发现了包括麻黄素、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这些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由于对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选择性较差,具有较强的心血管副作用,目前已很少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点介绍。自60年代以来,具有选择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的β2-受体激动剂逐渐进入临床,此后先后发现了30余种β2-受体激动剂,其中10余种已用于临床。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出现,使每日的用药的次数由过去的每日4~6次减为每日1~2次,尤其是配合吸入剂型给药,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缓解哮喘症状的疗效。同时由于这些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对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大大降低了药物副作用发生的机率。近几年许多药理学专家和哮喘病学专家从分子药理学水平对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也使β2受体激动剂的选择性更强,疗效更好和新的剂型不断问世,使β2-受体激动剂成为目前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之一。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气遭抗炎效应,某些研究还证实单独应用β2-受体激动剂还可能加重气道炎症,这是由于β2 -受体激动剂仅仅是一种对症治疗的药物,其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哮喘症状,但易导致医生或病人忽视抗炎治疗,使气道炎症潜隐发展,加重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同时应配合其他抗炎治疗措施。 第二节β2-受体激动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是由于选择性的刺激气道内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使气道平滑肌松弛,达到支气管扩张效应。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广泛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和肺组织内,在气道平滑肌细咆、肥大细胞、纤毛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Ⅱ型细胞的表面均有大量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受体激动剂的药理作用的诸过程已逐渐明朗,其主要机制是β2-受体激动剂进入体内后与气道平滑肌细胞表面的具有高亲和力状态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借助核苷酸偶合蛋白,激活腺苷酸活化酶,该酶将三磷酸腺苷转变成3,5-环磷酸腺苷(cAMP).使cAMP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cAMP作为一种传递信使将信息传递给胞内的蛋白激酶A,产生脱磷酸作用,并抑制肌球蛋白的磷酸化使其轻链激酶的活性降低,刺激了胞内的钙离子泵,使胞内的钙离子排出细胞外,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造成胞内粗细丝微细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肌节延长,使气道平滑肌松弛,从而达到支气管解痉的目的。

肾上腺素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a、B肾上腺素受体 所在位置及影响 一、血管上的受体(注:缩血管反应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一)激动血管上的a1受一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1?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 2.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 (二)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a受体 血管收缩。 1?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管壁的c (受体密度高,血管收缩较明显; 2?皮肤、粘膜、肾和胃肠道等的血管平滑肌a受体数量多, 收缩最强烈; 3?对脑和肺血管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血压升高而被 动地舒张; 4.静脉和大动脉的c(受体密度低——收缩作用较弱。 5.使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三)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卩2受体——血管舒张 1?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上P2受体占优势——血管舒张; 2?激动冠脉02受体——舒张血管。 3?激动a受体——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4.激动卩受体——膀胱逼尿肌舒张。 (四)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02受一强大的舒张作用。

原理:(32受体激动药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它与平 滑肌细胞膜上的卩2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动兴奋性G蛋白(Gs ),从而活化腺昔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 转变为cAMP ,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转而激活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PKA),通过[Ca2+]i (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下降、肌球蛋白轻链失活、钾通道开放三个途径”最终引起平滑肌松弛反应。 1 ?人气道中主要是02受体。它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当激动02受体时,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增强气道纤毛无能运动、促进气道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粘膜下水肿等,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喘息。 2?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阳受体,引起肌肉震颤。 (五)激动a受体和卩2受一可能致肝糖原分解。 (六)激动a2受一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a2受体——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 在介导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中枢与外周。 (七)激动口受体: 1 ?肾小球旁器细胞分泌肾素; 2 ?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 二、心脏 (一)激动心脏上的口受体——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加。 (二)激动心肌、传导系统和実房结的门及p2受体—— 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三)人心室肌口与02受体比率为74 : 26 z心房为8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