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海洋学导论-课程大纲2020版-田永军

渔业海洋学导论-课程大纲2020版-田永军
渔业海洋学导论-课程大纲2020版-田永军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渔业海洋学是一门注重渔业科学、生态学和海洋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科,也是当今的前沿热点研究方向。本课程主要介绍渔业海洋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包括重要经济价值、商业性开发的鱼类生活史中的物理和生态过程、海洋环境变化与渔业资源的关系、渔场的形成机理和渔情预报技术、气候变化引起渔业资源变动、人类活动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渔业资源在海洋食物网中的地位,信息技术在渔场海洋学上的应用,以及我国与世界上主要渔业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情况等方面。

Introduction on Fisheries Oceanograph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hat includes fisheries science, ecology and marine science, which is also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fisheries.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life history of some commercially and ecologically important fish species and its related phys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and fisheries resources, the formation of fishing grounds and its prediction technology, climate-induced stock fluctuation,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fisheries resources, the fisheries and food webs in the ocea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fisheries oceanography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fisheries

- 6 -

resources in China Seas and global oceans.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渔业海洋学角度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渔业资源变动的内在机理。本课程为海洋渔业系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渔业资源与环境、渔场变动与海洋过程、气候变化与渔业资源变动、人类活动与渔业资源变动及渔业海洋信息技术。

本课程设计思路如下:在绪论章节,通过介绍我国渔业资源开发现状,从国家权益角度出发,以国际渔业资源谈判等为案例,引导同学们树立和践行“渔权即海权”的理念;第一章为渔业资源与环境,主要介绍我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主要渔业资源分布及其变动、海洋环境状况及变化情况,使学生增强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保护意识;第二章为气候变化与渔业资源变动,重点讲解气候变化对鱼类产卵场变动、早期生活史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渔业生态系统结构转变,使学生们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影响渔业资源变动的内在机理,树立气候变化背景下渔业资源合理开发、保护的生态文明理念;第三章为渔场变动机制,介绍渔场的形成、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渔场预测可助力渔业资源的高效开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第四章为人类活动与渔业资源变动,介绍人类活动(尤其是捕捞活动)对渔业资源的影响,通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论述,使学生树立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文明理念;第五章为渔业海洋信息技术,主要介绍在进行渔业海洋学研究中采用的一些信息技术,包括卫星遥感、数值模型等。理论+技术的实际应用,可助力我国渔业资源的高效探捕,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精神。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海洋环境科学导论、海洋资源与环境概论

- 6 -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和加深渔业海洋学领域的基本理论以及国际前沿动态,了解渔业资源变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渔业资源变动及渔业生态系统转变的内在机理,以及一些信息技术在渔业海洋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可以更好地开展渔业资源变动的环境影响机制、渔场分析、渔情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使学生们初步具备进行渔业海洋学这一交叉性学科的研究和思考模式。深化“渔权即海权”的意识,深刻认识渔业资源开发与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的关系;同时通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论述,培养学生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文明理念。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掌握海洋学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关键物理过程(锋面、涡旋、混合等)、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变暖效应等;

(2)了解我国主要渔业资源的变动情况,掌握渔业资源变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3)掌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渔业资源变动及渔业生态系统转变的内在机理,能够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4)了解信息技术在渔业海洋学领域的一些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5)通过查阅、研究相关文献,针对实际的渔业问题开展小组研究讨论,并通过口头报告或书面研究报告形式提供研究结果;激发同学深入理解渔业海洋学这一交叉学科所涉及的内容。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讨论、小组作业展示以及市场调查报告总结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

- 6 -

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邮件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提交。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案例分析、统计软件应用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进度安排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主要参考书

[1] 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

- 6 -

[2] 环境海洋学李凤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1月第一版

[3]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陈新军等海洋出版社 2014年10月第二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A: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作业的评分标准

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 6 -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6 -

“信息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同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和一年级其他专业同学所修学的课程“计算机基础”有很大相同之处。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导论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导论,从课时量而言,两者比例约为4:1。总学时数为58,其中教学时数为30,学生上机实验时数为28,学分为3。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及Windows 7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10、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等。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2010的使用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实用文档的组织与处理;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Excel2010的使用;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10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常识,熟练掌握电子邮件系统Outlook 2010和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的使用;了解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常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信息专业的特点和就业,信息技术的热门研究方向如数据挖掘等。 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基础部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与分类;计算机的工作特点与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69121070 课程中文名称:海洋探测与调查 课程英文名称:Ocean Exploration and Survey 学分:3.0 周学时:2.5-1.0 面向对象: 预修要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海洋技术导论、海洋实验技术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在海洋探测与调查中常用仪器及方法。课程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传感与测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多种传感器的原理、信号转换及应用,(3)海洋调查的主要原理方法、仪器设备,(4)海洋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knowledge on target detection and survey in ocean. The curriculum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1)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concepts on sensors and measurement, (2) working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sensors, signal convers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3) main principles, apparatus, equipment for ocean hydrographic survey, (4) marine survey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海洋探测与调查技术是海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与检测技术、海洋调查方法两大方面内容。 传感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工程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以及运用这些传感器测量诸如压力、温度、位移、物位、转速和振动等参数的方法。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传感器的结构、

《专业导论》大纲

《日语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2505101 2.课程名称:日语专业导论 3.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the Japanese Major 4.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尽快熟悉并融入本专业的学习;科学地认知大学、大学生活、大学学习、日语专业等;培养日语学习的热情并能掌握一定的日语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制定学习计划以至于职业规划,为今后四年的大学学生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认知大学、大学生生活及本专业基本情况,了解我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以做好学习计划,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明确方向。本课程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所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提纲,在课前做好相关准备,以更好的理解上课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2.与相关课程衔接:本课程的后期衔接课程是《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3.学时:本课程共16学时,每周2学时。 4.开课学期:第1学期 5.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展示等。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本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折合为五级制进行成绩评定,具体见课程考试说明。 7.教材:无 8.教学参考资料: 《日语专业教学规范》(国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00年) 《关于编制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安康学院,2011年) 《安康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安康学院教务处,2012年)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2000年)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教育部,1998年)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 年)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大学的功能与本科教育的目的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 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语言的功能(寒暄、指令、提供信息、询问、表达主观感情、唤起对方的感情和言语行为);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造说,进化说)等。 第二章语言学 语言学定义;研究语言的四大原则(穷尽、一致、简洁、客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口语与书面语、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学、语言能力与言行运用、语言潜势与语言行为);普通语言学的分支(语音、音位、语法、句法、语义);;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第三章语音学 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学的定义;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元音及辅音的分类;严式与宽式标音等。 第四章音位学 音位理论;最小对立体;自由变异;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等. 第五章词法学 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等。 第六章词汇学 词的定义;语法词与词汇词;变词与不变词;封闭词与开放词;词的辨认;习语与搭配。第七章句法 句法的定义;句法关系;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句子成分;范畴(性,数,格);一致;短语,从句,句子扩展等。 第八章语义学 语义的定义;语义的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句子语义关系。 第九章语言变化 语言的发展变化(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语法变化、语义变化); 第十章语言、思维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定义;萨丕尔-沃夫假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异同。 第十一章语用学 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语境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合作原 320240*********

《会计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会计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63125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应专业:会计学专业 总学时:16 总学分:1 课程简介:《会计专业导论》是一门会计专业的重要入门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入校后,首先必须了解和学习的会计知识。本课程主要阐述介绍会计专业的优势和前景,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会计专业学习方法等内容,重点介绍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教育目标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会计专业的优势、现状和发展前景,理解会计学科体系以及发展,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掌握会计专业学习方法,加强和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正确认识,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圆满完成专业学习。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会计学院的专业设置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会计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会计学专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教学难点:会计学专业的优势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专业简介 二、会计学专业的优势 三、了解学院会计专业设置以及师资情况 第二章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内容、设置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内容、设置原则。

教学难点: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及内容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 二、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 三、会计学科体系的设置原则 第三章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分要求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培养特色。理解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主要教学和实践环节)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和理解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教学难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二、会计学专业培养规格 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四章会计专业学习课程结构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和了解高等院校以及会计专业学习特点,理解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专业学习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高等院校概述 二、会计专业学习特点 三、会计学专业课程结构 第五章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和了解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

812《语言学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语言学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考试的目的为考查学生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及增强对英语及其它语言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语言学综合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学导论、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二语习得、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等等。考试的具体要求为:考生应熟练掌握语言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理论流派及其理论观点;了解语言学核心领域及其边缘领域的发展;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以分析具体语言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1.语言的定义 2.语言的特征 3.语言的功能 4.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第二章语音 1.发音器官及其功能 2. 元音和辅音的特征及分类 3. 语音分类及变化 4. 音位和音位变体 5. 语音的识别特征 6. 超音段音位 第三章词汇 1.词的概念 2.词的分类 3.词的构成 4.词的变化 第四章语法 1. 语法的性质

2.语法研究的内容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4.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 第五章语义 1.“意义”的意义 2. 指称论 3. 涵义关系 4. 成分分析 5. 句子的逻辑语义 第六章语用 1. 语境 2. 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 3. 所指意义 4. 指示、回指、预设 5. 言语行为理论 6. 会话原则及会话含义 7. 礼貌原则 第七章语言和社会 1.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2.语言变异 3.双语现象和多语现象 4.语言民俗学 5.标准语和方言 第八章语言和心理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 语言能力和语言获得 3. 语言和人的认知活动 4. 语言和民族文化意识 第九章语言和计算机 1. 语言和计算机 2.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3. 机器翻译 4. 语料库语言学 5. 信息检索 6. 网络语言 第十章外语教学 1. 外语教学法流派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环境工程是一门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以工艺技术为主导的工程学科,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污染场地修复等工程技术领域。学科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结构、专业研究方向与学科前沿,了解我校环境工程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了解人类控制环境污染的工程措施与主要成就,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动向,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8、10和12。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习题要点: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针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等。本章重点、难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熟悉解决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讲我国环境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各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第三讲有机农业专题 习题要点: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的有机农业企业等。 第四讲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专题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种类;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种类及常规处理方法;熟悉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第五讲生物质炭及其环境应用 习题要点: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生物质炭的主要环境应用方式;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物质炭制备方法及常规的环境应用方式;

海洋地质学教学大纲

海洋地质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海洋地质学(双语)课程编码:0501090106 英文名称:Marine Geology 学时:54学分:3 适用专业:海洋技术、海洋科学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海洋科学导论 教材:Marine Geology,天津科技大学,刘宪斌选编,2005 海洋地质学,海洋出版社,刘宪斌译,2005.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现代海洋科学学科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海洋调查与观测、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勘探方法及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该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海洋地质学不仅在“全球变化”和“全球构造”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解决全球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其调查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为发展国民经济、寻找矿产资源、建设沿海及海底工程、预测和防治海洋地质灾害、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科学依据和有效服务。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从事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必备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海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海洋勘探、活动的海底、大洋中脊和海沟、海底火山、海岸带地质学和海洋财富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及掌握的程度要求为: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板块构造理论、大陆边缘和海底构造、海洋沉积的基本概念、基 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使学生掌握常规的海洋地质调查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了解高新技术在海洋地质学中 的应用。 3.熟记常用的海洋地质学英语单词,了解外国学者撰写论文的方法,能够阅读和查阅海

《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 - ★☆★ - 外国语学院 - ☆★☆

《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24学时 总学分:1.5学分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蒙授)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等专业基础课 执笔人:田振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语言的理论水平,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以及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授课和训练,介绍有关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英语语言学各领域的基本理论体系,并初步了解研究英语语言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及普通语言学的主要分支。系统了解语言学各分支的知识,即语音学、音位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了解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重点掌握英语语言学基本概念,使学生学习必要的语言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研究、运用语言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时数分配 第7学期开课,每学期总课时24学时。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讲授: 第一章Introduction(导论) Teaching Content: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Function of language Descriptive and prescriptive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Langue and Parole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第二章Phonetics and phonology(语音学和音系学)Teaching Content: V owels and consonants Places and manners of articulation Broad and narrow transcription Phoneme and allophones Assimilation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Cardinal vowels Maximal onset principle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 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史学概论》 英文名称:Outline of Historiography 课程类型: 历史学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0 学分:3 适用对象: 历史学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史学是一门对各种具体的历史研究活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要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必须掌握或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而《史学概论》则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论水平、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之学、基础之学,是大学历史系的专业基础课、骨干基础课。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以增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二是促进学生初步了解和具体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功,为其步入历史研究的殿堂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1)在科学系统地阐述史学理论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2)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的训练;(3)结合史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格培养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成才,有所作为。 授课重点不在于详细讲述基础知识,而在于介绍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正确观点和多种途径及方法。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历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全面把握与重点理解相结合、史论结合、课堂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教材与读参考资料相结合,老师讲解与自学看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另外要求撰写有批判性的读史报告或书评两篇。将邀请校外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录像或教学参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言 教学目的: 1.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2.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教学要求: 识记:史学概论的对象;史学概论的任务;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史家“四长”;学本体论;历史的认识论;历史的方法论 理解: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史学概论的内容是由哪三个板块构成,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运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编史学本体论 第一章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对史学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海洋遥感技术(2)实验教学大纲

海洋遥感技术(2)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根据2006级海洋技术专业(遥感与信息处理)培养计划和海洋遥感技术(2)课程的教学大纲制订。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备注:实验要求:填必修、选修。实验类型:填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实验类别:基础、专业等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海洋遥感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本实验课是课堂授课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作用是通过专业语言和专业软件的学习和编程,达到对本课程重要概念、遥感原理的掌握。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上,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1、对相应卫星传感器对应的软件如SeaDas、Beam、Bilko3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能 熟悉基本操作,并进一步了解其原理; 2、以卫星数据的读取为例,掌握专业软件对科学数据的简单读取,并能进一步对科学 数据进行简单的编辑; 3、熟悉SeaWiFs、以及Envisat/ASAR、Envisat/MEIRS、Envisat/AATSR等的不同卫星 传感器的作用,并进一步掌握卫星数据格式以及卫星数据的接收、传输、输入、输 出、反演等基本过程; 4、通过对卫星数据的读取,能对海洋要素比如SST(海表温度)、海面风场的方向与风 速、内波、海浪方向谱、赤潮、海色、浅海地形等海洋现象,做基本的显示与反演 以及应用等。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利用SeaDAS读取SeaWiFS卫星数据 1、实验的基本内容 (1)对SeaWiFS卫星数据做进一步介绍以及卫星数据的接收原理; (2)学会SeaDAS的基本使用; (3)让学生利用SeaDAS软件反演SeaWiFS卫星数据; (4)SeaDAS的反演原理,与分析/半分析算法做简单比较。 2、实验的基本要求 达到的实验技术要求,通过实例以及PPT的演示,在前两节课里让学生对SeaDAS 软件能有初步了解;熟悉并掌握SeaDAS软件,并利用SeaDAS读取SeaWiFS卫星数据,能进行基本的叶绿素、悬浮物等海色要素的反演。

第九章-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九章学习目标: 1、语音演变的线索和规律 2、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3、组合、聚合规则的发展 4、类推、语法化、结构的重新分析 5、词汇的发展 6、词义的发展 第一节语音的发展 一、语音发展的线索 如何知道语音发生了变化? 方言和亲属语言差异的比较、古今诗韵的区别、不同时期借词的语音考订等都是研究语音发展的重要线索和途径。 1、方言、亲属语言间的差异比较 (1)方言比较 通过方言间的比较,可以声母、韵母、声调等的演变线索,比如声母的演变情况: 再如韵尾的演变线索: (2)亲属语言的比较,也可以了解语音的演变。比如: 2、古今诗歌押韵的变化,也是了解语音的演变主要线索。 比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xiang), 君去春江正淼茫(mang)。 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chang)。 再如: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时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3、不同时代的借词,也可以提供很多语言演变的信息。比如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由于 在不同的时代借入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借词也是研究汉语的主要材料,如: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语音演变有明显的规律性: 1、变化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比如“浊音清化”规则,绝大多数语言都有这样的演变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2、时间性。 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在相同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 3、地区性。 音变在一定的地区进行。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1、语音对应关系 语音对应关系是指不同语言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 语音对应关系是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及其特点所决定的。 比如“夫、枯、呼、熏”在广州话中声母都是f-,而这些字在北京话中声母分别是f-、k-、h-、x-,也就是说,广州话得声母f-跟北京话得声母f-、k-、h-、x-是对应的,或者说有对应关系。 欧洲吉普赛语和叙利亚吉普赛语的对应关系: 2、历史比较法 语言或方言间的对应关系为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可能。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推测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 比较法是西方历史语言学的核心。 1948年葡萄牙航海家伽马(Vasca da Gama)发现了从欧洲绕道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欧洲人开始接触到印度的圣语—梵语,并对梵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发现梵语和欧洲的语言有着惊人的相似。 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宣布:“梵语,不论其古老形式如何,它具有奇妙的结构,它比希腊语更完善,比拉丁语更完善,比它们二者更精美;它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上,将希腊语和拉丁语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密,偶然性绝对解释不了;比较之三者的任何一位语文学家都会相信,它们来自同一源头。当然,这一源头可能已不复存在。以同样的方法,尽管不能么有说服力,可以推测哥特语和凯尔特语,尽管二者融合了一种很特别的风格,它们与梵语有共同源头;如果能够讨论与波斯语古老性有关的任何问题,那么古代波斯语也加入这一家庭。” 威廉?琼斯的这段论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有人评论说“对梵语的了解产生了革命性的结果”,“拉丁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蜕变了的希腊语”,“可是把这些古老的语言跟新发现的梵语之间的类同之处用这样一种随随便便的想法来解释是行不通的。梵语的故乡远离欧洲,其遥远的社会文化,不论是与希腊-罗马还是与现代的文化,都毫不相干。” 威廉?琼斯的这段论述后来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开创之词。 威廉?琼斯的发现引起了梵语的研究热潮,比如德国著名学者施莱赫尔(F.von Schlegel )1803年开始研究梵语,他的弟弟1819年成为波恩大学的梵语教授。 10 11 12 13 14 15 16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20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时:10学分:0.5 学分执笔人:吕雄飞审定人:张东青审批人:郭明良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导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分析了本专业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结构等相关内容;阐述了电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本课程作为电子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在不涉及过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2学时) 1、了解电力系统发展简史 2、了解电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二)电力系统简介(2学时) 1、了解电力系统简介 2、了解发电厂 3、了解电力网 4、了解电力应用 5、了解电力市场简介 (三)电力电子技术简介(4学时) 1、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2、电力电子技术在将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3、电力电子技术在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4、电力电子技术在送电工程中的应用 (四)电气工程新技术应用(2学时) 1、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发软件 2、了解磁悬浮列车技术 三、考核方式 卷面考试成绩占50%;课堂回答问题占15%;出勤占15%;课后应用作业占20%。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中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同时,教学中穿插应用实例,增加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电子教案。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六、参考书 1、贾文超编著,《电气工程导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范瑜主编,《电气工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七、说明 1、本大纲适用一表和二表学生,可以根据参考教材适当的增加和减少部分内容; 2、本大纲是依据黑龙江科技大学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可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形成整体认识。 . .

工程软件概论教学大纲-杨荣民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海洋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专业知识课程。课程主要讲授相关数据处理与制图软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相关计算机软件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图件绘制的基本方法。 2.设计思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海洋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行业使用大量的商业化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成果的展绘,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目前行业内主流的数据处理和绘图软件的功能、应用和使用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主要内容包括:(1)AutoCAD绘图应用。掌握AutoCAD绘图的操作方法和技巧;(2)掌握Surfer11.0、Grapher10.0在地质制图中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地质制图中的应用;了解Coreldraw X4在地学矢量图件绘制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掌握绘制方法和基本技能;(3)ArcGIS地图制图和管理数据;(4)MATLAB的功能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5)了解上述常用工程软件的数据格式,掌握不同数据格式间的转换方法和技巧。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测量学相关课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地质学,这些先修课程讲授的内容是学生了解本课程所讲授软件功能和应用的基础。后置的相关课程包括海洋测绘与3S技术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技能类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本课程所讲授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 5 -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相关计算机软件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绘制图件的基本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对海洋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行业实际工作中数据处理与制图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1)AutoCAD 绘图应用。掌握AutoCAD绘图的操作方法和技巧;(2)掌握Surfer11.0、Grapher10.0在地质制图中的基本原理,了解Surfer、Grapher软件在工程地质制图中的优点及应用,了解软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其基本操作流程与技巧,能够结合相关地质技能理解图件表达的内容和含义。了解Coreldraw X4在地学矢量图件绘制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掌握绘制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利用Coreldraw实现地学基础图件的处理和分析;(3)ArcGIS制作地图和管理数据,包括地图创建、图层管理、数据的符号化显示、地图标注、版式设计和打印、数据的图表展示、创建报表、基于地图的查询、数据的栅格操作、ArcGIS的矢量数据编辑、ArcToolBox应用。(4)了解MATLAB的特点、功能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能够通过简单编程,进行简单的数据读写、矩阵运算、空间插值等数据处理,能够绘制基本二维、三维图形。(5)了解上述工程软件的数据格式的种类、异同点,掌握不同数据格式间的转换方法和技巧,学会不同软件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方法。 三、学习要求 本课程共讲授6个软件,各软件自有其特点,软件的学习必须进行实际操作和使用,方可达到真正理解其功能、熟练掌握其方法和技巧的目的。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堂上老师要求的随堂练习;(2)由于所讲授软件结构复杂、功能繁多,仅靠课堂时间无法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要求学生课下自觉进行软件的操作和练习;(3)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课下作业。 四、教学进度 - 5 -

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011000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学分】14学时,1学分【适用专业】化学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本课程为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掌握化学的发展历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化学各分支学科概况、化学对现代文明的贡献以及化学专业考研与就业基本知识,达到培养化学专业思想和了解化学创新方法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化学概述3学时(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 化学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与周口;四次化学革命;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化学键理论的建立及发展;化学的难题、挑战及机会。 教学要求: 1.掌握关于化学的科学概念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2.了解化学与周口的渊源以及化学对于当代的调整及机会; 3.理解化学的四次革命、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化学键理论的建立及发展历程,强化化学专业思想。 教学重点: 化学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化学挑战与机会。 教学难点: 结合化学知识巩固学生的化学专业思想。 (二)第二章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3学时(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新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和修订过程;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方案特色;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2016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和修订过程;

2.理解方案的应用型、创新性特色; 3.掌握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解读。 教学难点: 理解方案的应用型、创新性特色,掌握学习方法。 (三)第三章化学分支学科与创新3学时(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概况;化学研究中的突破;学科交叉与研究热点;化学发展趋势与主要问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各分支学科概况; 2.了解历史上化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3.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及其创新性。 教学重点: 化学分支学科概况。 教学难点: 结合学科交叉理解化学的创新。 (四)第四章化学与现代文明3学时(理论讲授) 教学内容: 化学与文学;化学与能源;化学与军事;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绿色化学。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与现代文明中的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 2.理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对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作用和对环境等方面的一些副作用; 3.掌握化学推动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 教学重点: 化学对推动现代文明各个方面的贡献。 教学难点: 理解化学对环境、健康、军事等方面的一些负面影响并规避之。

《动画概论》教学大纲1

《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动画概论/ Animation introduction 二课程代码:05509241 三课程类别:专业课 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基础课程。了解影视动画设计、影视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技能,开阔文化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美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了解动画的发展历史和前景,充分认识到动画对人类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动画的基本分类和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提高对动画艺术的鉴赏能力。本课程分别从动画的性质、定义、起源、发展、动画片的类型、动画的工艺、动画片的制作流程、动画创作基本知识以及动画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动画艺术体系的整体框架进行分析讲解。 五学时/学分:32/2 六先修课程:素描、色彩 七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动画的性质与定义 1.1动画的本体特性 1.2动画作品特性 1.3关于动画的定义 重点:动画的定义 难点:动画的本体特性 第二章动画的形态系统 2.1动画的本体形态 2.2动画作品的形态 2.3动画作品的叙事形式 2.4动画作品的分类 2.5动画作品呈现方式 重点:动画作品的形态与叙事形式 难点:动画的本体形态 第三章动画的历史——起源、发展 3.1原始意象动画 3.2机械实验阶段 3.3动画的先驱人物 3.4 动画产业的形成 3.5电脑动画的发展

3.6动画重点国家 重点:动画先驱人物 难点:机械实验阶段 第四章动画片的生产过程4.1策划与筹备阶段 4.2设计与制作阶段 4.3作品加工阶段 4.4三维电脑动画生产流程重点:传统动画工艺流程难点:设计与制作阶段 第五章动画必备知识 5.1制片常识 5.2专业术语 5.3工具与材料 重点:专业术语 难点:制片常识 第六章学习动画的方法6.1动画作品解读 6.2基本能力训练 6.3素质培养 重点:基本能力训练 难点:动画作品解读 第七章动画学术系统 7.1动画理论体系 7.2动画学科体系 7.3动画学术交流 重点:动画理论体系 难点:动画学科体系 九学时分配: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学习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叶蜚声和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为基本教材,另外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为配套的辅助教材。《纲要》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学习指导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另外还根据教材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编拟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 (二)音像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录像课为IP电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I)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采用超文本手段,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组织在一起,并通过其独有的超级链接方式相互指向,构成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整体教学系统,以方便学生阅读、浏览。本课程的教学是信息的集合,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解疑释难非常方便,因此课件网络版将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辅导方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随时借助计算机网络课件解疑释难,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问题。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练习题与自测,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介绍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名家名著,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网络版课件内容逐级逐层链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 此外,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教学建议 (一)主教材《语言学纲要》是以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语言的结构,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学习普通语言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本科阶段的《汉语专题》、《语法研究》、《汉语倏学》、《英语》等。尤其是有关汉语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是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到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应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