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A-CTS 0028-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其他未列明的食品生产企业要求

CNCA-CTS 0028-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其他未列明的食品生产企业要求
CNCA-CTS 0028-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其他未列明的食品生产企业要求

CNCA-CTS 0028-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他未列明的食

品生产企业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

CCAA/CTS 0028,2008 CNCA/CTS 0028,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它未列明的食品生产企业要求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uncatalogued food production

establishments

2008年 9月 11日发布 2008年 9月 11日实施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人力资源

4.1 食品安全小组

4.2 人员能力、意识与培训 4.3 人员健康与卫生要求 5 前提方案

5.1 基础设施及维护 5.2 其他前提方案

6 关键过程控制

6.1 原辅材料

6.2 原辅料处理工序 6.3 蒸煮、揉练处理工序 6.4 成型工序

6.5 油炸处理工序

6.6 焙烤处理工序

6.7 挤压处理工序

6.8 调味处理工序

6.9 食品添加剂的控制 6.10 包装工序

6.11 产品的标识

7 检验

8 产品追溯与撤回

附录A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前言

本技术要求是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其它未列明的食品(以膨化食品为例)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其它未列明的食品(以膨化食品为例)行业的特点对GB/T 22000 相应要求的具体化。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归口。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等。

本技术要求系首次发布。

引言

为提高其它未列明的食品产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我国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技术要求从我国其它未列明的食品(以膨化食品为例)食品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入手,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结合其它未列明的食品(以膨化食品为例)企业生产特点,针对企业卫生安全生产环境和条件、关键过程控

制、检验等,提出了建立我国其它未列明的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专项技术要求。

鉴于其它未列明的食品(以膨化食品为例)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方面的差异,为确保食品安全,除在高风险食品控制中所必须关注的一些通用要求外,本技术要求还特别提出了针对本类产品特点的“关键过程控制”要求。主要包括原辅料控制,强调组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危害控制;重点提出对油炸、挤压、食品添加剂的控制,突出关键过程监控及环境卫生控制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它未列明的食品生产企业要求 1 范围

其它未列明的食品范围较广,本文件以膨化食品为例,规定了其它未列明的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要求,包括人力资源、前提方案、关键过程控制、检验、产品追溯与撤回。

本文件配合GB/T 22000 以适用于其它未列明的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与自我评价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适用于对此类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外部评价和认证。

本文件用于认证目的时,应与GB/T 22000 一起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上述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使用其最新版本。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7404 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 22000-200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本文件中未注释的术语和定义同GB/T 22000 中相关术语。

3.1 焙烤型膨化食品

以谷类、薯类或豆类为主要原料,经焙烤、焙炒或微波等加热方式膨化而制成的食

品。

3.2 油炸型膨化食品

以谷类、薯类或豆类为主要原料,经食用油煎炸膨化而制成的食品。 3.3 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

以谷类、薯类或豆类为主要原料,经挤压机挤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机内外的压力差,使产品膨化而制成的食品。

3.4 花色型膨化食品

以焙烤型、油炸型或直接挤压性膨化食品为坯子,用油脂、酱料或果仁等辅料夹心或涂层而制成的食品。

4 人力资源

4.1 食品安全小组

食品安全小组应由多专业的人员组成,包括从事卫生质量控制、生产加工、工艺制定、检验、设备维护、原辅料采购、仓储管理等工作的人员。

生产负责人负责原料处理、加工及成品包装等管理工作。品质管理负责人负责原材料、加工过程中及成品规格与品质标准的制定与抽样、检验及品质的追踪管理等工作。卫生管理负责人负责厂内外环境及厂房设施卫生、人员卫生、生产及清洗等作业卫生及员工卫生培训等。

4.2 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

影响食品安全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技能。

4.2.1 食品安全小组应理解HACCP 原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 4.2.2 从事膨化食品生产人员具备膨化食品的基本知识及加工工艺。 4.2.3 生产制造、品质管理、卫生管理负责人应具备大专相关科系学历,且具备4 年以上直接或相关管理经验。

4.2.4 从事膨化食品生产的工艺制定、卫生质量控制、实验室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

关知识。负责品质管理的人员应具有发现、鉴别各生产环节、制品中不良状况发生的能力。生产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加工技术、经验与卫生观念。食品检验人员应为相关科系学历,从事食品检验工作两年以上。

4.2.5 生产人员必须经卫生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在职员工必须每年至少进行1次卫生知识培训,熟悉人员卫生要求,遵守前提方案的相关规范要求。 4.2.6 应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各类人员参加各种职前、在职及有关食品卫生要求的培训,以增加员工的相关意识、知识与技能。从事膨化食品操作的人员应经过培训,具备上岗资格。

4.3 人员健康和卫生要求

4.3.1 从事食品生产、检验和管理的人员应符合法规关于从事食品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和健康检查的规定。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做临时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4.3.2 直接从事食品生产、检验和管理的人员,凡患有影响食品卫生疾病者,应调离本岗位。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4.3.3 生产、检验和管理人员应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进入车间时应洗手、消毒并穿着工作服、帽、鞋,离开车间时换下工作服、帽、鞋;工作帽、服应集中管理,统一清洗、消毒,统一发放。不同卫生要求的区域或岗位的人员应穿戴不同颜色或标志的工作服、帽,以便区别。不同区域人员不应串岗。

5 前提方案

从事膨化食品生产企业,前提方案应满足GB 17404 的要求,出口膨化食品企

业还应满足《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和进口国的相关法规要求。应满足膨化食品生产所需的条件。

5.1 基础设施及维护

5.1.1 厂区

5.1.1.1 膨化食品生产企业应建在无有碍食品卫生的区域,厂区内不应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他产品和物品。厂区路面应平整、无积水、易于清洗;厂区应适当绿化,无泥土裸露地面。生产区域应与生活区域隔离。

5.1.1.2 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锅炉房、贮煤场等应当远离生产区域和主干道,并位于主风向的下风处。

5.1.1.3 厂区四周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有害动物侵入的设施,如设置围墙,其距离地面至少30cm 以下部分应采用密闭性材料建造。

5.1.1.4 废弃物暂存场地应远离生产区、生活区,且位于生产区及生活区的下风向。存放设施应密闭或带盖,便于清洗消毒。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出厂,暂存过程中不应对厂区环境造成污染。

5.1.2 厂房

厂房应结构合理,牢固且维修良好,其面积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应有防止

蚊、蝇、鼠、其他害虫以及烟、尘等环境污染物进入的设施。

5.1.3 车间

5.1.3.1 布局

车间面积应当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生产设施及设备布局合理,便于生产操作,应有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不同作业区域应加以有效隔离(墙或隔离材料装置),并至少应有下列作业区域:原材料仓库,配料车间(用于膨化用原料、辅料配合),调料室(用于调味料配合),膨化车间,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成品仓库,车间管理室,品管(检验)室,更衣室,厕所。根据各膨化工艺、原材料等的不同,还须增加相应的作业区域与设施。

原辅材料、加工品、成品以及废弃物进出车间的通道应当分开。

5.1.3.2 基础设施

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的覆盖材料应使用浅色、无毒、耐用、平整、易清洗的材料。地面应有充足的坡度,不积水;墙角、地角、顶角应接缝良好,光滑易清洗,作业地点有液体(调味液、油、清洗水、冷却水等)流至的地面、作业环境经常潮湿或水洗方式作业等区域的地面还应能防酸防碱,并有一定的排水坡度

(1.5,,2.0,)及排水系统。膨化车间有大量水蒸气、热量、烟雾产生的区域,其屋顶排气应有避风装置。天花板应能防止结露和冷凝水滴落。

车间的门窗应用浅色、易清洗、不透水、耐腐蚀、表面光滑而且防吸附的坚固材料制作,结构严密,必要部位应有防蚊虫设施;内窗台应当有倾斜度或采用无窗台结构。

内包装车间、调味料配合室宜采用封闭式结构并设有合理匹配的净化送排风及除湿装置,以保持室内正压及相对湿度不高于75,。

必要时,应设置与车间相连的更衣室、卫生间及淋浴室;其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需要。更衣室、卫生间、淋浴室应当保持清洁卫生,门窗不得直接开向车间,不

得对生产车间的卫生构成污染。卫生间内应当设有洗手、消毒设施;便池均应设置独立的冲水装置;应设置排气通风设施和防蚊蝇虫设施。

5.1.3.3 卫生设施

调味料配合室、内包装室、膨化车间、原物料库等入口处和车间内的适当位置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消毒、漂洗以及干手设施(必要时),配备有清洁剂和消毒液。洗手水龙头应为非手动开关,必要时,应当供应热水洗手。

车间入口应设置靴、鞋消毒池或同等功能的清洁鞋底设备。

洗手消毒清洗设施必须注意其本身卫生要求,如洗手设施的排水须防逆流,防有害动物侵入,防臭味产生,洗手台等构造应不易藏污纳垢。

应有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标示,张贴或悬挂在洗手设施附近。

5.1.3.4 生产设施

a)车间内接触加工品的设备、工器具应使用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味、耐腐蚀、不生锈、易清洗消毒、表面光滑而且防吸附、坚固的材料制作,不得使用竹木工器具及棉麻制品。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如果确需使用竹木器具,应有充足的依据,并制定防止产生危害的控制措施。

b)储存、运送及制造系统(包括重力、气动、密闭及自动系统)的设计与构造,应使其能维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c)在食品制造或处理区,不与食品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其构造应能易于保持清洁。各种设备的管道应明显区分,且不宜架设于暴露的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的上方,以免造成对食品的污染;食品输送带上方若有管道时应安设输送带防护罩等设施。

d)车间内应设置清洗生产场地、设备以及工器具用的移动水源,必要时应有热水供应。车间内移动水源的软质水管上设置的喷头或者水枪应当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不得落地。

e)车间内不同用途的容器应有明显的标识,不得混用。

f)废弃物容器应选用适合的材料制作,需加盖的应配置非手工开启的盖。

5.1.3.5 灯具及照明

a)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车间采光系数不应低于标准?级,质量监控场所(如灯检)工作面的混合照度不应低于540lx,加工场所工作面不应低于220lx,其他场所不应低于110lx,光源应不至于改变食品的颜色。

b)照明设施以不安装在食品加工生产线上有食品暴露的正上方为原则,否则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以防止破裂时污染食品。

5.1.3.6 通风、除湿、空调设施

a)需要时,应控制车间的温度、湿度,按照设定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进行控制,定时记录。

b)在有气体或粉尘产生之处,应当有适当的排除、收集或控制装置;油炸机上必

须安装排烟罩,并对油烟、水蒸气有足够排除能力,以防油滴回滴,油烟机入口应安装易于清洗的耐腐蚀网罩;挤压膨化机、烘焙膨化机四周因产生大量的热能及水蒸气,在其上方应装强力排风设施;其他需要蒸煮作业的机械上方宜装设通风排气设施;所采用的排风设施均应有防停机倒灌装置;原料调配室,调味料配合室因产生粉尘,也应相应安装排风设施。

c)内包装车间,调味料配合室因其食品易吸潮性,宜装设除湿机、空调设施。

d)设施的出入口应装设防止有害动物侵入装置,排风口要距地面2m 以上,在进气口应有空气过滤设备,并易于拆下清洗。

e)仓库、厕所、更衣室、生产车间内的空气调节,如使用进排气设施或使用风扇时,其空气流向应控制从高清洁区向一般清洁区流动,以防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遭受污染。

f)膨化车间因有大量热源,在工作人员位置应铺设冷气吹出口,其吹出的空气应能

经过中效以上的净化处理。在内包装车间应装设冷热空调和空气净化装置,保证作业环境条件良好。无论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均应保证换气次数不小于3 次/h。 5.1.3.7 排水

a)车间内应有畅通的排水系统,水流应当从高清洁区域流向低清洁区域;排水沟底部为圆弧形,应有适当的坡度。

b)清洁区与准清洁区应当有彼此独立的排水通道。

c)排水系统应增加油水分离装置或/和防止固体废弃物泄入的装置。排水系统内及下方不得有其他管路,排水口应有可靠的水封式或其他密封设施。

d)一切排水出口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置。

5.1.4 检验室

5.1.4.1 工厂应具有检验室,配有足够的空间,以安置试验台、仪器设备等,检验室大

小应根据生产品种、规模等设置,但必须有下列功能区域:微生物检验室(检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理化检验室(水分、蛋白质、淀粉、酸价、过氧化值、重金属及水质等理化检验)。以便能对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检验。 5.1.4.2 应必备下列设备:万分之一分析天平、pH 测定计、数字显示温度计、油脂分析检测设备、超净台、水分测定装置。

5.1.5 供水设施

5.1.5.1 各种与水直接接触的供水管道、器具应采用无毒、无异味、防腐等的材料制成,保证工厂各部所用水的水质、压力、水量等符合生产需要。

5.1.5.2 供水设施出入口应增设安全卫生设施,防止有害动物及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导致食品污染。

5.1.5.3 不与食品接触的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的管道系统与食品制造用水的管道系统间,应以颜色明显区分,并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

5.1.6 供电设施

应确保充足的电力的供应。

5.1.7 废弃物存放设施

废弃物存放场所应远离生产区、生活区,且位于生产区及生活区的下风向。废弃物存放场所应有使不同类别(易腐化的食品下脚料、可燃与不可燃废弃包装材料等)的废弃物隔离的设施,以便分别进行处理。存放设施应密闭或带盖,便于清洗消毒。 5.1.8 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排放符合GB 8978 的规定,以防止污染食品厂周围环境。污水处理站入口应增设过滤、油水分离装置,以便对污水进行处理;出口应防止有害动物进人。5.1.9 锅炉房

锅炉房应设置在生产区、生活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在膨化食品工厂宜不

采用燃煤锅炉,以防止烟尘、有害气体对生产区、生活区的污染。各种蒸汽管道应采用无毒、防腐材料,以防污染蒸汽品质,造成对食品污染。

5.1.10 仓库

5.1.10.1 依据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半成品、成品等性质不同区分储存场所,同一仓库储存性质不同物品时,应适当隔离,必要时应设有冷(冻)藏库。

5.1.10.2 仓库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其大小应足以使作业顺畅进行并易于维持整洁,构造应防止污染,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置。

5.1.10.3 冷(冻)藏库,应装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温度测定器或温度自动记录仪。

5.1.11 维护保养

应制定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保证其正常运转和使用。对于关键部件应制订强制保养和更换计划,保证生产正常进行,防止污染食品。

5.2 其它前提方案

应制定其他前提方案,内容不少于以下几个方面:

5.2.1 接触食品(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或与食品有接触的物品的水和冰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5.2.2 接触食品的器具、手套和内外包装材料等必须清洁、卫生和安全。

5.2.3 确保食品免受交叉污染。

5.2.4 保证操作人员手的清洗消毒,保持洗手间设施的清洁。

5.2.5 防止润滑剂、燃料、清洗消毒用品、冷凝水及其它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污染物对食品造成安全危害。

5.2.6 正确标注、存放和使用各类有毒化学物质。

5.2.7 保证与食品接触的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

5.2.8 清除和预防鼠害、虫害。

5.2.9 包装、储运卫生控制,必要时应考虑温度。

6 关键过程控制

6.1 原辅材料

企业应编制文件化的原辅材料控制程序,确定原料标准要求、采购与验收,并形成记录,定期复核。

6.1.1 要求

6.1.1.1 谷类、薯类或豆类等原料

原料应来自安全无污染的种植区域,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要求。

6.1.1.2 辅料

辅料来自于合格供方,其质量卫生或卫生要求符合相关的标准,供方提供有关的证明。

6.1.1.3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进口国家的有关安全卫生要求,供方提供卫生许可证等证明。

6.1.1.4 包装容器

膨化食品生产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清洁卫生;密封性能满足要求。

6.1.1.5 采购控制

企业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对原料、辅料、容器、包装材料的供方进行评价、选择。企业应建立合格供应方名录。

6.1.2 验收

企业应制定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容器的验收规则。

按原料质量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进行采购,采购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

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原料可能含有农药、重金属或霉菌毒素时,可根据厂商提供的检验证明结合抽样检查进行应确认其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辅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容器根据厂商提供的检验证明结合抽样检查进行应确认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防变质和受污染。

储运方式及环境应避免日光直射、雨淋、激烈的温度、湿度变动和撞击等。并且,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防变质和受污染,冻藏应在,18?以下,冷藏在7?以

下。防止原辅材料的成分、含量、品质及纯度受到不良的影响。(如小麦粉、淀粉、油脂的温度不超过30?;小麦粉、淀粉的水分不超过15,)。

6.2 原辅料处理工序

确定原辅料处理的监控项目及限值、监控频率、监控人员、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并形成记录,定期由有资格的人员复核。

6.2.1 生、鲜原料,必要时应予以清洗,其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标准;用水若循环使用,应予以消毒,必要时加以过滤,以免造成原料的二次污染。

6.2.2 原料精选时,去除外来杂物及粉尘并妥善收集处理。

6.2.3 油炸类膨化食品用水,其总硬度应在50mg/kg 以下(以CaCO 计),铁、铜在30.1mg/kg以下,以减缓油炸油劣化速度。

6.2.4 原料使用依先进先出的原则,冷冻原料解冻时应在能防止劣化的条件下进行。辅料要自行加工的,必须在专用辅料加工间进行。

6.2.5 加工中发生异常现象时,应迅速追查原因并加以纠正。

6.3 蒸煮、揉练处理工序

6.3.1 蒸煮、揉练用水符合GB 5749 的要求。

6.3.2 控制温度、时间;高压蒸练要控制压力。确定蒸煮、揉练处理的监控项目及限值、监控频率、监控人员、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并形成记录,定期由有资格的人员复核。 6.4 成型工序

定期检查成型机切口,不可粗糙、生锈;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油、腊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6.5 油炸处理工序

6.5.1 确定油炸处理监控的温度、时间、真空度(低温真空干燥时)、过氧化值、羰基价等的限值、监控频率、监控人员、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并形成记录,定期由有资格的人员复核。

6.5.2 控制温度、时间、真空度(低温真空干燥时);添加新油的时间和数量,及时过滤,防止炸油品质劣化。

6.5.3 油炸完后即预冷却,最终冷却品温应在袋内结露的温度(通常35?)以下。 6.6 焙烤处理工序

6.6.1 确定焙烤处理监控的焙烤和干燥的温度、时间和压力、水分含量等项目的限值、监控频率、监控人员、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并形成记录,定期由有资格的人员复核。 6.6.2 控制干燥室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半成品的水分;烘焙过程的温度、压力和时间。 6.7 挤压处理工序

6.7.1 确定挤压处理监控的压力、温度等项目的限值、监控频率、监控人员、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并形成记录,定期由有资格的人员复核。

6.7.2 控制物料水分、喂料量与速度,挤压的压力、温度或有关参数。 6.8 调味处理工序

6.8.1 确定调味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并加以控制防止交叉污染。

6.8.2 应按工艺及卫生要求配制、添加调味料,应控制调味液浓度、温度,调味液应保持新鲜、卫生;调味及调味后若需干燥处理,应保持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不高于75,。 6.8.3 确定调味处理监控的浓度、温度等项目的限值、监控频率、监控人员、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并形成记录,定期由有资格的人员复核。

6.9 食品添加剂的控制

6.9.1 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进口国家的有关安全卫生要求。

6.9.2 食品添加剂应设专门场所贮放,由专人负责管理,注意领料正确及有效期限等,并记录使用的种类、许可证号、进货量及使用量等。

6.10 包装工序

6.10.1 包装应在单独的包装车间内进行,包装车间应配有专用洗手消毒设施;包装环境的温湿度符合要求。

6.10.2 包装前的产品要预先冷却至不会在包装袋内有露水形成的温度以下。

应用金属探测器剔除有金属污染包装成品(使用铝质包装者应在其包装之前)。

6.10.3 产品包装封口密封,防热、防吸湿、防酸败、防霉、防虫、防污染。

6.10.4 确定包装工序监控的环境温湿度、产品温度、金属探测直径等项目的限值、监控频率、监控人员、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并形成记录,定期由有资格人员复核。 6.11 产品的标识

企业应建立文件化的产品标识程序。产品包装上应体现保质期限、企业代号(出口产品应注明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编号)、产品代码,外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批号。 7 检验

7.1 企业应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内设检验机构,并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企业应应规定成品的品质规格、检验项目、检验指标、抽样和检验的方法。7.2 企业内设检验机构应具备检验工作所需要的标准资料、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检验仪器应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并应自行开展水质和微生物等项目的检测。 7.3 企业委托社会实验室承担检测工作的,该实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格。 7.4 抽样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执行,确保抽样工作的公正性和样品的代表性、真实性,抽样方案应科学;抽样人员应经专门的培训,具备相应资质。

7.5 特殊要求的卫生项目(如农残、兽残等)的检验,按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执行;出口产品按输入国法律法规及合同、信用证规定的方法执行。

8 产品追溯与撤回

8.1 要能够从最终成品追踪到所使用原料的来源。包括产品的追溯和撤回。应能够对产品的回收情况做出详细规定,必要时产品能够迅速回收。同时在撤回程序中应规定定期演练的时间。

8.2 对反映产品卫生质量情况的有关记录,应制定其标记、收集、编目、归档、存储、保管和处理的程序,并贯彻执行;所有质量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产品的记录应至少保存2年

附录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

GB 317 白砂糖

GB 1352 大豆

GB 1353 玉米

GB 1354 大米

GB 1355 小麦粉

GB 2713 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17 酱油卫生标准

GB 2719 食醋卫生标准

GB 2749 蛋制品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1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 GB 5461 食用盐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681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5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3104 食糖卫生标准

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7401 膨化食品卫生标准

GB 17404 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 8883 食用小麦淀粉

GB/T 8884 食用马铃薯淀粉

GB/T 8885 食用玉米淀粉

GB/T 8967 谷氨酸钠(99%味精) GB/T 10459 蚕豆GB/T 10460 豌豆

GB/T 10461 小豆

GB/T 10462 绿豆

QB 2353 膨化食品

超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594 超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通用 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超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第一节制度建设 超市从事食品经营行为,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凭《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开展经营活动。各类超市要建立健全并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质量承诺制度、食品协议准入制度、市场主办者责任制度、食品质量自检制度、食品退市制度、食品运输、贮存及销售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经营者报告备案制度、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制度等十项自律制度。 第二节责任体系 食品药品监管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超市食品经营活动履行监管职责。镇监管站每月对超市巡查不少于一次,县局监管股、室、对每季度对超市巡查不少于一次。 超市要建立以下责任体系: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文件

本《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根据GB/T22000-200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 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及GB/T19001-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总结公司现状和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现予批准发布实施。 本《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是规定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它向部提供关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是指导公司建立并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 本手册自201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特此发布! 总经理:黄加斗 2014年7月1日

根据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需要,结合公司现状,任 命匡勇为公司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除现有本职工作上的职责外,还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 限: (1)管理公司的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其工作; (2)确保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的相关培训和教育; (3)确保按GB/T22000-2006要求统一指挥、协调建立、实施、 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活动; (4)向总经理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5)负责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络; (6)负责建立、外部沟通渠道和、外部审核活动; (7)分管公司生产部和品控部 (8)组织建立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并组织实施。 总经理:黄加斗 2014年7月1日

本手册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制订和修改,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本手册现行版本为A版,有效标识为THTY/SP-2014,是按GB/T22000-2006、ISO9000:2005和GB/T19001-ISO9001:2008标准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 本手册分受控与非受控两种状态,受控版本在封面受控状态栏有“受控”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如下: 手册“受控”本统一编号,登记后发放。发放围为公司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认为需要发放的人员或岗位。发放后由办公室负责跟踪,进行换页或换版工作,持有者应妥善保管。 手册“非受控”本根据需要,经总经理或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后发放。发出后不跟踪,不收回。手册的更改不通知“非受控”本的持有者。 手册的修改以换页或换版(整册更换)的方式进行。换页时办公室将修改页发给“受控”手册持有者,换页并经发放人验证后,手册持有者和发放人应分别在“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换页修改控制记录”(见附录A)中“持有人”和“验证人”栏签字:换版时由办公室统一发放新版手册,同时收回旧版“受控”手册。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现代研究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现代研究 摘要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及有效处理,需要注重与之相关的检验检测与风险监测体系构建。在这些体系的作用下,将会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食品方面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与风险监测体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检验;检测;风险监测体系 注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与风险监测体系研究,有利于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实现对其问题的科学处理,促进我国现代食品行业发展。因此,需要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过程中,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构建出潜在应用价值大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风险监测体系,促使人们能够为食品行业给予更多的信任感。 1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相关内容 作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食品安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良好,关系着人体健康。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各环节的科学指导,确保各类食品的各项指标能够达到行业标准要求,避免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同时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为了给予食品安全科学保障,需要注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构建及推广使用,在抽样检验、委托检验、出厂检验等不同检验制度的支持下,确保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有效性。而风险监测体系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将会在有效的法律依据指导下,对食品安全的整体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做出客观评价[1]。 2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风险监测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1 现状分析 为了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风险监测体系在长期的使用中能够不断完善,需要加強其现状分析。具体表现在:①在国家方针政策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下,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践应用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及水平日益提升;②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的作用下,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中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评估工作正在开展,且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等不同监测技术结构的支持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评估工作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范围的扩大,国外食品检验机构逐渐进入我国市场,且在国内民营及股份制检验结构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了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风险监测水平,并促进了中介检验机构发展;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给予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风险监测体系更多的关注。 2.2 存在问题分析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CNAS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依据CNAS-CC61/62:2006的 认可资格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的说明 (讨论稿) 1、概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IEC17021:2006的基础上,结合食品行业的特点,规定了对从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SMS)认证机构的特定要求,制定并发布了技术规范ISO/TS 2200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我国已经按照等同采用的原则,将该技术规范转化为国家标准GB/T22003-2008。 为了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认可工作的有效性,并促进中国FSMS认证认可结果在世界范围得到其他国家和(或)地区的承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将上述国家标准转化为CNAS认可规范(CNAS-CC61:20XX《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作为对从事FSMS认证机构的认可准则。 注1:ISO/TS22003采用ISO/IEC17021除9.1.4、9.1.5、9.1.10(均以特定要求替代)外的所有条款。实际上ISO/TS22003分为引用ISO/IEC17021的通用要求和FSMS 认证机构的特定要求两部分。 注2:CNAS-CC61:2006和CNAS-CC62:2006(以下简称为“原认可准则”)是CNAS组织行业相关人员,在CNAS- CC11(ISO/IEC导则62)/CC12(IAF GD2)的基础上结合食品行业认证认可的特点制定的。因此本次FSMS认证机构依据原认可准则的认可资格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应包括向CNAS-CC61:20XX 中的通用要求(应用CNAS-CC01:2007《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中条款)和FSMS 认证机构特定要求的转换。 2、目的与范围 为了配合CNAS-CC61:20XX的发布实施,将FSMS认证机构已获得的依据原认可准则的认可资格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含符合CNAS-CC61:20XX要求

分工及职责--食品安全

何官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各部门职责分工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是:统一领导、协调全镇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食品工业化水平,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努力增强人民群众食品消费的安全感,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和“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以及“分段监管为主,协调监管为辅”的工作要求,现将何官镇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分工如下: (一)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根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有关工作计划和方案,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镇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协调组织开展全镇食品安全工作,负责全镇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单位和涉药涉械单位档案的建立,负责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收集、综合、报送;及时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镇食品安全委员会汇报工作;做好对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督促食品相关单位加强自律,搞好食品相关单位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召开镇食品安全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研究、布置有关工作。 (二)农技中心、畜牧站:

负责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拟订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林果产品、畜禽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监管,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对全镇种植养殖基地的动植物产品中农药、兽药、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及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的实施;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监督检查农副产品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三)经贸办公室、安监所、环保所: 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配合有关部门综合协调食品原料、食品加工、食品流通环节制约产业发展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辖区内食品(包括酒水、饮料)生产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及小加工作坊的全面质量管理;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指导食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切实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各项监管措施,严肃查处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无证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 (四)工商行政监督管理所: 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拟订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办法;组织实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质量监测及相关市场准入制度;承担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和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工作;加强对辖区内食品批发零售市

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表格汇总

晨检记录表日期: :

消毒记录表 —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必须每天进行晨检,并做好相应记录,遇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体检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负责人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

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每年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 五、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最新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

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

---- ---- 版本: A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实施 ---------- 发布

1目的 规定确认和验证的活动及其方法,确保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单独要素和整体绩效进行验证,以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 2范围 适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和验证及结果的分析利用。 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和验证的组织及结果的审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和验证。 4程序 4.1验证的策划 单项验证的策划具体按下规定: a)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按《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b)危害分析的输入持续的验证按《危害分析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c)HACCP计划中要素得以实施且有效的验证按《HACCP计划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d)危害水平在确定的可接受水平之内的验证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和《终产品验证抽样检验计划》的有关规定。 e)食品安全管理的其他程序和文件得以实施且有效的验证按《内部审核程序》规定进行。 4.1.2当验证是基于终产品的测试,且测试的样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时,受影响批次的产品按照《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产品控制程序》规定处置,并且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4.2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在实施包含于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和HACCP计划的控制措施之前,及在变更后,应确认: a)所选择的控制措施能使其针对的食品安全危害实现预期控制; b)控制措施和(或)其组合时有效,能确保控制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并获得满足规定可接受水平的终产品。 具体按《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控制程序》和《危害分析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FSMS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大纲

FSMS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大纲(第三版) 1.总则 本大纲依据CCAA《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以下简称注册准则)制定,适用于拟向CCAA 申请注册为各级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的人员。 2.考试要求 2.1 考试科目 申请实习审核员注册需通过“基础知识”科目考试; 申请审核员注册需通过“审核知识与技能”科目考试; 申请主任审核员注册需通过“管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科目考试; 参加考试时,考生需提供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件原件。 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见附件一),并自觉服从监考人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 2.2 考试方式 考试为书面闭卷考试,考试试题由CCAA 统一编制,每科考试时间2 小时。 参加“基础知识”考试时,考生不能携带任何参考资料;参加“审核知识与技能”和“管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考试时,考场提供GB/T 22000 标准文本。 2.3 考试频次及地点 考试原则上每季度末月组织一次,在北京和选定的大中城市设立考点。CCAA 在考前40 天发布报名通知,申请人可在每次设立的考点范围内选择地点报名并参加考试。 2.4 考试费用 CCAA 根据《认证人员注册收费规则》收取考试费用。 报名截止后,无论是否参加考试,考试费用将不予退还。 2.5 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2.5.1 基础知识科目的题型及分值

2.6 考试合格判定 基础知识科目满分为120 分,96 分(含)以上合格; 审核知识与技能科目考试的满分为100 分,70 分(含)以上合格; 管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科目满分100 分,70 分(含)以上合格。 2.7 考试结果发布 CCAA 将在考试结束后45 天(遇法定节日顺延)内公布考试合格人员名单。 3.基础知识科目的考试内容 3.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a)了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发展概况; b)理解GB/T22000 标准每项条款的内容和要求; c)理解GB/T22000 标准中的术语; d)理解食品安全管理原理及其运用; e)了解用于文件、数据和记录的授权、安全、发放、控制的信息系统和技术; f)了解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具及其运用(如危害分析、判断树、风险分析、统计过程控制等)。 3.2 管理体系审核 a)理解 GB/T19011 中条款3、4、6.3 和6.4 的内容; b)理解ISO/IEC17021:2011 的目的、意图以及第9.1.1-9.1.9 的内容。 3.3 食品安全领域专业知识 a) 理解食品安全管理知识 食品安全管理及其相关术语; HACCP 原理、食品安全危害识别及评价技术; 包括前提方案(PRPs)的食品安全管理原则;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一、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制度 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申请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一)《食品流通许可证》审查批准。对申办许可证的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属地管辖原则,依据《吉林省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认真审查,按从事食品流通经营活动的经营场所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 (二)工商登记注册。必须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原则。对未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前置审批文件的,不得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对未依法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经营活动的,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对改变许可项目、许可证到期的食品经营者,要及时责令其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重新办理,逾期不办的,要依法注销许可证。 (三)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经营者,不予办理市场准入登记: 1.未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相关批准文件的; 2.已经取得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和相关批准文件被吊销、撤销或者有效期届满后未依法重新办理许可审批手续的; 3.个体工商户吊销《营业执照》不满六个月的; 4.伪造、涂改、使用他人《食品流通许可证》的; 5.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的。 四)接受社会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公示审批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相关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二、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制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食品质量管理,严把食品质量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食品,应当采取责令停止销售、退回供货方、销毁等措施,清理退出食品市场。 (一)食品市场质量准入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做好下列工作: 1.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 2.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进销货记录制度,鼓励有条件的经营者建立电子进货查验记录和质量自检制度; 3.监督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4.积极引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协议准入制度; 5.开展食品质量抽样检验,重点强化对消费者申(投)诉集中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种类食品的抽样检验,确保上市食品质量安全。 (二)食品退市监管。对下列食品,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责令退出市场: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4.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杂使假或者

什么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8111570.html,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从而明确食品管理体系。下面就让安徽爱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您简单介绍什么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ISO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规定了一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结合公认的关键元素,以确保从食品链至最后消费点的食品安全。ISO22000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安全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通过整合多方负责人、多重方法和应用,ISO22000已经更加容易理解、运用和识别了。这使得它它成为了比之前整合多国的标准更有效和快速的一个进入市场的工具。 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好处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8111570.html,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安徽爱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一家专门为各级有志于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档次的企业提供多方面管理咨询和技术支持的咨询机构。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依托信息和技术优势,一直专注于从事企业认证咨询和相关资质咨询,以有机产品认证咨询、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为主业,为企业提供商标注册咨询、企业信用评级申报咨询、联络产品环境检测咨询等服务,打造企业资质、管理咨询顾问一站式综合服务机构。

关于改革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关于改革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保障,改革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是做好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检验检测能力逐步提升,为食品安全监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然存在着重复建设、资源分散、能力不强、利用率不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运行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为指导,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机构改革及健全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使全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更先进,功能更齐全,服务更完善,为食品安全监管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统筹规划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检验检测资源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薄弱环节,促进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共享,提高检验检测整体能力。 (二)因地制宜,分级负责。鼓励地方特别是基层积极结合本地区监管工作实际和产业布局情况,根据食品检验检测专业技术特点,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任务,各负其责,分级分步组织实施,有序推进,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足够的检验检测能力支撑。 (三)规范建设,科学评价。促进检验检测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规范化,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科学评价和有效监督,规范检验检测程序,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四)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协调机制,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各级各有关部门涉及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人才、设施、设备、经费等资源作用,有序高效为食品安全监管服务。 三、工作目标 按照“检测机构要精、检测项目要全、检测能力要强、检测水平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 项技术要求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44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 求 Speci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含肉和(或)水产品的速冻方便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以HACCP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要求,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前提方案、关键过程控制、基地要求、产品检测和记录保持。 本文件是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含肉和(或)水产品的速冻方便食品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含肉和(或)水产品的速冻方便食品行业的特点对GB/T22000要求的具体化。 本文件适用于含肉和(或)水产品的速冻方便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与自我评价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可用于

采购方对此类食品提供者的评价和实施第三方认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上述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使用其最新版本。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FSMS-0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水产品加工企业要求 FSMS-0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FSMS-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速冻果蔬生产企业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本文件中未注释的术语和定义同GB/T22000中的相关术语。 3.1速冻方便食品quickfrozenconvenientfood 以粮谷、果蔬、肉、水产品等为原料,经调制、加热(或未经加热)后速冻、冷(冻)藏等加工工艺生产的、经简单处理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进一步深化食品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根据国务院、自治区的有关要求,结合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实际,现就切实加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关系到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当前,全市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但连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和查处中发现的诸多问题表明,全市食品安全隐患较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不清、体制不顺、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规模小、素质低、技术落后、不规范操作、违法违规经营等已成为制约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因素,一定要借深化食品药品监管机制改革

之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管合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要通过深入持久地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安全流通网络体系、安全信息网络体系以及行业诚信自律体系等;建立起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使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放心。 近期,要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重点,有效遏制非法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农药、兽药行为;有效遏制无证照加工、经营食品行为和面粉、肉类、儿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死肉上市销售行为。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退出、召回制度,努力提高学校食堂、餐饮业量化分级经营管理比例,规范食品市场的食品经营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案件,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 二、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尽快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合力 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全市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

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与表格模板

晨检记录表日期:

消毒记录表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必须每天进行晨检,并做好相应记录,遇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体检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负责人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每年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质监局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质监局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高对食品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上级文件精神, 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食品安全“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反映强烈的品种为检测重点, 2010年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任务: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入市关”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放心消费, 进一步夯实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果, 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消费信心,促进食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二、工作措施 按照政府推动、职能监管、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认真抓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责任的落实,基本构建全县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一强化职能检测责任落实。有关检测检验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检测检验的职能作用, 紧紧围绕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儿童食品、水产品、米粉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质量安全问题反映强烈的食品品种为检测重点。针对食品制假售假现象由城镇向农村转移, 由明转暗的特点, 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及长期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区域的监管和抽检频次,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探索性和针对性检测检验。加强对中小 型企业、小作坊和生产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和儿童食品等质量难以控制、生产能力较差和有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企业的监控力度。牢牢抓住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和消费等四个环节,加强对食品源头的监测,严格市场准入,形成从产地种养、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在内的完整食品检测检验链。 (二加强企业自检机构建设。依照食品安全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自检建设,加快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在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 督促指导主办单位建立自检机构, 完善检验检测措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基本要求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基本要求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1.组织应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文件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申请 认证之前应完成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并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充分 运行三个月以上; 2.组织应向WIT提供基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信息,对 于多现场应说明各现场的认证范围、地址及人员分布等情况,WIT将以抽样的方式对多现场进行审核; 3.组织自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始,应保持对法律法规符合性的 自我评价,在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4.组织管理者应能够对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所有食品安全 要求在行政上、财务上承担责任; 5.组织管理者有权决定如何通过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关键限值的设定以及相关控制程序的建立来实现其HACCP计划,并有 权配置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改进所需的人、财、物和资源;对可导致食品安全的活动,规定其责任的界限; 6.没有完全纳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范围内的服务或活动的接 口(如,发生在同一现场),应在拟认证的体系中予以说明; 7.当决定认证的覆盖范围时,应考虑组织食品卫生许可证的范围,对于出口生产企业尚需考虑卫生注册证和卫生登记证的内容; 8.认证审核分为两阶段审核过程,第一阶段审核目的是了解组织 的基本概况、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策划和进展情况,以及法律法 规的识别和遵守情况。同时调查组织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的正确性,危害分析、识别和评价、可接受水平确定的合理性,关键控制点

超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

超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 第一节制度建设 超市从事食品经营行为,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凭《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开展经营活动。各类超市要建立健全并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质量承诺制度、食品协议准入制度、市场主办者责任制度、食品质量自检制度、食品退市制度、食品运输、贮存及销售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经营者报告备案制度、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制度等十项自律制度。 第二节责任体系 食品药品监管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超市食品经营活动履行监管职责。镇监管站每月对超市巡查不少于一次,县局监管股、室、对每季度对超市巡查不少于一次。 超市要建立以下责任体系: (一)超市经理(店长)为超市食品安全主要负责人,其职责如下: (1)建立健全超市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 (2)做好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进销或记录管理; (3)做好经营场所环境卫生管理; (4)做好经营场所制售食品加工制作设施设备清洗消毒管理; (5)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管理; (6)做好现场加工制作食品质量和添加剂使用管理; (7)做好食品添加剂贮存、专柜销售管理; (8)做好不合格食品的下架和处理管理; (9)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确定的其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 (二)超市食品质量管理员为超市食品安全具体负责人,其职责如下:

(1)对食品进货、入库、保管、上柜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监督,严格审验经销食品的质量及相关身份证明,确保所经销的食品质量安全、可靠。 (2)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建立食品进货查验电子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3)严把食品质量关,严禁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或有明显致病寄生虫的禽、畜、水生品及其制品、酸败油脂、变质乳及乳制品、包装严重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而造成污染的食品进入超市。 (4)严禁掺假、掺杂、伪造、冒牌、超期或用非食原料加工的食品进入超市。 (5)监督和指导相关柜组对上柜食品的日常管理,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及时发出警示,妥善处理。 (三)柜组(课)负责人为超市食品安全直接负责人,其职责如下: (1)定期检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标识,过期食品及时下架。 (2)准确适用食品标价签,真实标注食品信息。 (3)发现腐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及时下架并做好记录。 现场制售、熟制品柜台负责人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制作相关标准,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食品制售环节安全责任。 (一)超市经理(店长)为现场制售、熟食品经营环节食品安全要负责人,其职责如下: (1)查验现场制售、熟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确保合法经营; (2)做好食品质量管理,确保食品质量符合要求; (3)监督经营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和标准采购、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考核办法

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考核办法 1目的 使质量管理考核有据可依,通过考核提高人员的质量意识,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 2适用范围 本考核办法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的考核。 3职责 3.1质量管理考核要严格依照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由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 3.2各部门主管负责各自机构工作人员的日常监督打分。 3.3各部门主管于每月底将各自机构的监督打分记录报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3.4对于出现违反质量管理制度重大情况的,要立即报告总经理。 3.5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的考核由总经理负责。 3.6对在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服务态度方面,要积极履行各部门职责。 4考核标准 考核采用百分制,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具体分数规定为: 优秀:90分以上(含90分) 良好:80~89分 及格:70~79分 不及格:70分以下(不含70分) 5考核内容 5.1总经理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的方针、政策,树立“质量第一”思想,抓好全公司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对企业产品质量负全责。(20分) 2)组织研究和制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发展规划,制定年度方针与目标规划,定期检查各部门方针执行情况,正确处理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努力实现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5分) 3)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例会,掌握质量信息,及时处理重大质量

问题,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20分) 4)各级岗位责任制、各项管理制度、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表彰和奖励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对不重视质量并造成重大事故的应予以处罚。(20分) 5)主持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必要的资源配备。定期了解质量管理部门工作汇报和听取顾客建议,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增强顾客满意(15分) 5.2生产经理 1)在本部门贯彻质量方针,实现本部门质量目标(20分) 2)合理组织全公司一切的生产、技术工作,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工作质量和技术业务水平,从而保证产品质量(15分) 3)维护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生产工作的正常,对组织编制的长远和近期的技术发展和技术改造规划的质量负责。(15分) 4)编制生产指导性文件(工艺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并对其有效性实施监督,组织领导技术档案、技术情报、标准化资料的管理工作。(20分) 5)负责领导全公司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管理工作,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置,对检验的质量负责。(20分) 6)按时对全公司的监视和测量设施进行周期检定,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10分) 5.3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1)在本部门贯彻质量方针,实现本部门的质量目标。(20分) 2)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组织与领导公司的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20分) 3)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15分) 4)及时收集产品质量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10分) 5)发生质量问题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责成责任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的重复发生。(20分) 6)定期检查公司所执行的有关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标准的时效性,以便及时修订文件。(15分) 5.4采购经理 1)在本部门贯彻质量方针,实现本部门的质量目标。(20分)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解决方案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解决方案 系统能针对不同的用户满足信息采集、信息预警、信息审核、信息发布、信息分类查询、信息监测、信息评估等功能。用户包括各级各类食品检测机构、各级食品监督监管部门、各级食品综合协调机构以及广大市民的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 一、方案概述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该方案主要为政府部门、检测机构提供检测管理、统计分析、预警、诚信管理、信息管理、数据管理、绩效考核、权限管理等功能。 二、业务价值 1、针对食品检测资源分散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现状,按照政府下达检测任务,结合各部门监管实际情况,制定全年检测计划,有序合理规划和分配各部门检测资源、检测项目、检测样品,以达到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检测能力、资源与结果共享的目标; 2、将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与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通过统一制定食品安全

监测数据信息交换标准,采集各地区、农委、食药品、出入境检验检疫,质监、工商、卫生等各部门的监督抽查详细检测数据,及时对外发布食品安全监测信息,为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提供监测信息服务; 3、以现有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为基础,建立科学的监测数据风险预警模型,对各地区、卫生、农业、工商、质监、商业等各部门报送的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包含溯源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及时发现敏感性问题、行业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及时进行分类评估并发布预警通报,形成长效机制; 4、集合全市食品检测信息,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全市共享,扩大安全预警范围,提高食品安全防范效果; 5、完善食品相关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诚信约束。同时,普及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提供居民自身素质。 三、成功案例 1、苏州市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息共享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