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江流域综合规划(2010~2030年)

贺江流域综合规划(2010~2030年)

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模板】

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工作大纲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8年7月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3) (一)............................................... 重点地区中小河流存在的突出问题3(二)...................................................................... 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4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4) (一)................................................................................................. 指导思想4(二)................................................................................................. 规划原则5三、规划目标与任务 . (5) (一)................................................................................................. 规划范围7(二)................................................................................................. 规划重点7(三)................................................................................................. 总体要求8五、规划主要工作内容 (9) (一)分析中小河流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二)确走近期治理重点 (9) (三)筛选确走建设项目 (10)

黑龙江省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暂行

黑龙江省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暂行)(1981年6月2日颁布 1981年6月2日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要求,为保护松花江流域的人民健康和生态平衡,防治污染危害,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松花江水系各干流、支流、湖泊与水库等一切水域。 第三条凡属松花江水系沿岸的厂矿企事业单位,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综合利用,严格限制排废量和物料流失,认真治理“三废”。除老企业应分期、分批改造,增置处理设施外,新、改、扩建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规定,以便达到本标准的要求。第四条本标准是制订松花江水系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和主要污染 排放标准的依据。 第二章水质标准 第五条本标准依据松花江水系环境、现状、水体用途及控制目标,将水体划分为五级:I级水、II级水、III级水、IV级水和V级水。以本流域内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最为有利的水质,作为最高标准;以对人和其它生物不产生急性损害和明显为最低标准。依此,制订水体环境质量的分级指标。 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如表1。

第六条松花江水系各干、支流水体,按保证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对环境水质的客观需求,在今后5-10年内必须努力消除污染,改善水质,达到进级要求。进级要求。进级的具体要求如表2。 第三章水质监测 第七条松花江流域各级环保部门,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城建、工交、农林、卫生、水产、水利、科研、部队及大专院校等有关部门和重点厂矿企业的监测力量,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定期将水质监测结果汇总上报所在省环保局及松花江水系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八条松花江流域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和其它有关单位,必须统一水质监测项目和方法。应按(80)国环办字第77号文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九条各级环保、卫生、水产、工交、农林、水利等部门,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环保部门牵头,协同监督有关企、事业单位执行本标准。 第十条凡从事对水域有影响的生产建设、科学实验或其它有关活动,包括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内,必须按规定在实验、设计、施工前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第十一条对积极执行本标准,在水质保护中做出显着成绩者,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凡违反本标准的规定,破坏水质保护及造成恶果的

防洪项目建议书

洪水项目建议书 0930090202 软件09-2 王中睿

项目的背景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 我国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南方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8个省(直辖市)大量水库、水电站和堤防受损,并形成众多的堰塞湖; 黄河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凌汛,出现重大险情;全年有10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珠江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晚秋汛;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等部分地区发生了近5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部分地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水利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调动全行业力量,全力以赴抗灾救灾,积极参与灾后重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按1984年估计,中国江河平均年径流量为271×10亿立方米,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径流量只有世界人均径流量的四分之一,每亩耕地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二。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就空间分布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只为全国的36%左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只有全国的8%,而耕地则占全国的40%。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中国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18亿立方米/年,其中长江流域最多,为2130亿立方米/年。

珠江水系概况

一、珠江水系概况 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 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内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内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 二、珠江内河水运现状 1.内河水运基础设施

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现状分析,内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2007年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15552km,占全国航道通航里程的%,其中三级航道km,四级航道km,五级航道km,初步形成了以西江航运干线、右江、柳黔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等为骨干,其它航道为基础的航道架构;2007年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228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22156万吨、355万TEU,初步形成了以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五个内河主要港口为主,其他地区重要港口、一般港口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港口体系。2.内河水运量规模 在珠江水系内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船舶平均吨位以及水运量逐步提高。

太湖流域水利形势

太湖流域水利形势 一、流域概况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行政区划分属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总面积36895km2,占全国面积的0.4%。其中,西部山丘区、中部平原区分别占流域面积的20%、80%。2007 年流域人口4917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7%,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8648 亿元,占全国GDP 的11.6%。 太湖流域河网如织,湖泊棋布,水面面积达5551km2,水面率为15%。流域河道总长约12 万km,河道密度达3.3km/km2,河道平均坡降约为十万分之一,汛期水流流速仅为0.3~0.5m/s,受潮汐顶托影响,排水困难。流域湖泊面积3159km2 ,其中太湖湖区水面积2338km2。流域以太湖为中心,呈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主要有苕溪、南河、洮滆、黄浦江、通长江与杭州湾等水系。京杭运河穿越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起水量调节和承转作用。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典型灾害 2.1流域水资源与开发利用 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6.0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160.1 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53.1 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

1 复计算量为 37. 2 亿m 3。本地水资源量短缺,远小于现状实际总用水量,主要依靠调引长江水和上下游重复利用弥补。 流域本地供水主要以地表水源为主,除取用本地河网水量外,也直接取用长江和钱塘江水量。现状本地河网供水 221.7 亿m 3(含沿长江口门引 水 补 充量,多年平均 引 水 量 6 2 . 6 亿 m 流域地表水资源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现状 2508.6km 评价河长中,全年期水质劣于Ⅲ类的占 85.7%,劣于Ⅴ类的达 64.2%。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 10.8%,省界河流监测断面 75.0%劣于Ⅲ类。太湖流域主要湖泊水体呈富营养化水平,太湖全湖平均水质劣于Ⅴ类, 呈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2.2典型灾害 特殊的气候及地形地貌使得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灾害损失严重。梅雨和台风暴雨是造成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 1954 年、1991 年大洪水和 1999 年特大洪水。1954 年太湖水位达 4.65m ,近 25%平原受灾。1991 年太湖水位达 4.79m ,当年直接经济损失达 113.9 亿元,约占当年GDP 的 6.7%。1999 年太湖水位达 4.97m ,当年直接经济损失达 141.3 亿元,约占当年 GDP1.58%。 太湖流域遇少雨年份也会出现干旱,山丘高地易因旱成灾。新中国成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 一、流域概况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有两源,西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简称二松,下同)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两江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简称松干,下同),东流到同江注入黑龙江。嫩江河长1370km,二松河长958km,松干河长939km。松花江流域跨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四省区,流域面积55.68万km2,其中嫩江29.70万km2,二松7.34万km2,松干18.64万km2。本次规划还包括与本流域有水利联系的三江平原完达山以北(以下简称三江平原)的4.38万km2,故本次规划的总面积为60.06万km2,称松花江流域规划区。松花江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万km2以上的支流有16条。松花江流域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和东南部为完达山脉和长白山脉,西南部的丘陵地带是松花江与辽河的分水岭,中部为主要农业区,也是工农各业最发达地区。流域内山区占42.7%,丘陵区占29.1%,平原占27.4%,其它占0.8%。松花江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点十分明显,冬季严寒漫长,夏秋降雨集中,春季干燥多风。年内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变化在5℃~-3℃间,7月绝对最高气温为40.6℃,1月绝对最低气温-47.3℃。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一般500mm上下,东南山区达700~900mm,而西北部的干旱地区仅400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8月,占全年的50%以上,又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为3倍左右,且有连续数年多水或少水的交替现象。全年日照时数2200~3000h。无霜期100~150d。规划区地表水资源量776.7亿m3;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分别为198.5亿m3、131.4亿m3,其中三江平原分别为24亿m3、14.6亿m3。松花江流域春季风大雨少蒸发多,常发生春旱;夏秋雨量集中,常发生洪涝。60年代中期以前以洪涝为主,平均2年一涝,间有旱灾;60年代中期以后以旱为主,10年4旱2涝;8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丰水期,洪涝又频繁发生。据统计,松花江的年均洪涝灾害耕地约900万亩。干旱也很严重,据黑龙江省统计年均旱灾耕地达404万亩。松花江流域有丰富的林业和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铜、铅、锌、钨等。规划区内有县旗84个,有大小城市24座,其中主要城市有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伊春、乌兰浩特,和长春、吉林、白城,以及最近设立的松原市(即原扶余市和前郭县)。据1988年统计,规划区有人口4698万人,其中三江平原120.5万人,总人口中的农牧业人口2774.3万人,占59%;规划区有工农业总产值1020亿元,其中三江平原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中的工业和农业产值分别为444.5亿元和575.5亿元,其中三江平原分别为6.6亿元和7.1亿元;规划区1988年有耕地面积2.15亿亩,粮豆总产量达308亿kg。人均656kg。牧草地1.4亿亩、林地3.1亿亩。 二、流域主要问题 (一)水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供需矛盾 流域内经济发展迅速,但工业技术及管理水平较落后,加上对保护好水环境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污水治理跟不上工业建设,且历史欠帐太多,以致水污染日益严重。 (二)城市地区污染严重 城市由于工业和人口过分集中,工业结构和建设布局不合理,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少且落后,使大量城市生活废物和工业“三废”未能得到很好处理即排于江河,以致城市附近的河段污染多较严重,且成为其以下河道的主要污染来源。 (三)工艺落后,管理不善 流域内工业用水重复率低,仅20%,单位产品排水量大,工业污水排放量相应较大。由于我国现行管理政策不完善,仅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率低,处理效果差,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中国水利年鉴1996_江河治理与开发-海河流域-前期工作

试验研究”。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珠江流域(片)水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报告”。 在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伶仃洋水沙特性研究”、和“含盐度对泥沙运动规律影响研究”。(王晋)【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珠江流域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珠委共派出5个代表团,访问了1个国家,出访达39人次,正在开展的对外合作项目有3项。1995年4月,珠委组织珠江流域各省(区)水利水电厅局赴美国进行水资源开发考察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的水电开发与地区经济的关系、流域的梯级开发、水电站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政府有关的政策等,并寻求在经济方面进一步合作的途径。该考察团共14人于4月15日成行,在二周时间内,访问了美国联邦垦务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加州南区水利局等单位,参观中,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所属的BVI公司与珠委在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上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此外,南加州水利局也对与珠委合作表示了兴趣,提出要加强交流和往来。 1995年4月,经中国和泰国科学技术联合会第十三届会议批准,将“应用遥感技术研究中国珠江河口伶仃洋与泰国湄南河口水沙运动”和“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广东惠来县和泰国洛神府披平县土壤侵蚀”两个项目作为中泰两国长期合作项目。 1995年,珠委会同珠委科学研究所与越南进行了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向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展示珠委在河口整治方面的实力和经验。7月,珠委组织代表团一行6人起程赴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内市,考察了越南的同奈河、九龙江流域,分别与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越南水利与经济研究院签订了《关于水利科学与技术合作意向书》。9月,以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为团长的越南水利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珠委,就双方的合作进行了具体的磋商。代表团考察了蕉门围垦工程、深圳河整治工程,以及珠委科学研究所位于里水的试验基地,经过洽谈,越南拟与珠委就同奈河、九龙江河口河工模型与珠委合作,并准备购买珠委的生潮设备。 1995年,珠委积极促进与澳门就珠江河口珠海—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开展合作。(王晋)【国际河流的开发】1995年3月上旬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规划查勘工作计划》,珠委勘查设计院相应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查勘工作大纲》,由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珠江水利委员会、云南省水利电力厅等部门共同组成查勘组,对两河流域进行现场查勘,行程7个地(州、市)31个县,约4000多k m,对工程建设、规划坝址、规划灌区、防洪堤坝、界河治理、国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重点查勘,并于1995年10月19日以珠水规技[1995]36号、云水规技[1995]80号文向水利部上报了《红河流域综合利用任务书》和《澜沧江流域(中 下游)综合利用规划任务书》。(王晋) 海河流域 【前期工作】 一、勘测 天津勘测设计院1995年围绕前期工作完成规划 设计勘测实物工作量为:钻探5958.02标准米,平硐266.0标准米,竖井816.52标准米,坑槽2621.72标 准立方米,物探5378标准点,地质工日17483工日,工 程测量41.15标准平方公里,水文测验1.50标准站年。 二、规划设计 (1)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补充。官厅水库水污 染防治对策研究,完成了调研、资料收集,目前正在编 写专题报告;潘家口水库面污染调查与研究,完成了工 作大纲;卫河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完成了技术工 作大纲。 (2)海河流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编报了规划项目 任务书和一期三个河口规划技术大纲,分别通过了水 利部和水规总院的审查;完成了海河、独流减河、永定 新河三河口有关资料收集,召开了有关专家参加的研 讨会;完成海河口和永定新河口地形图测量和海河口 全潮水文观测,以及导堤工程清水定床物模试验。此外 还开展了挡潮闸纳潮冲淤中间试验和漳卫新河口泥沙 冲淤规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滦河水能开发利用规划。进行了调研和收集资料,完成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区间水电开发研究报告。 (4)边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完成了漳河上 游引水调度研究工作大纲,对滹沱河、卫河、卫运河水 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完成了有关资料收集。 (5)海河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已报送了中间成 果及相应图表,目前正在编写报告。 (6)大清河、永定河下游地区超标准洪水安排规划。已完成数字模型的开发、基本资料的整理,现正在 进行模型调试、验证。 (7)卫河河道及坡洼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和 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工作,目前正进行补充修订。 (8)漳河上游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报有关 部门征求意见,现正进行补充修订工作。 (9)正义峡水利枢纽。完成了《正义峡水利枢纽可 行性研究阶段选坝报告》。 (10)迈湾水利枢纽。4月通过了由规划总院组织 的对《海南省迈湾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水文分析报告》的审查;7月完成了《海南省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淹没处理设计专题报告》;9月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大纲)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主要内容编制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 应特别关注化学危险品及含有机毒物、重金属等原辅料。 2、工程内容及规模 规范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名称。说明项目来源,根据项目特点,说明新建工业类项目,技改扩建项目应说明技改前后产品方案的变化、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依托情况等。 3、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简述技改扩建项目依托单位已建、在建项目概况(含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说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现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说明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以新带老内容。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简述与建设项目选址所在区域关系密切的自然环境状况。重点说明项目废水受纳水体与相关水体的水文特征、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等。 规范描述当地气象特征,说明主导风向、平均风速等主要气候状况。 生态环境:说明区域内植被类型、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等情况。 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现状。重点说明选址所在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等,区域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说明与建设项目关系密切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等内容。 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意见或环保要求。 三、环境质量状况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 利用有效资料阐述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现状,并须提供相应监测资料,说明资料来源(设大气、水及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时须出具“质保单”)。当建设项目排放优先控制的有机毒物而无历史资料可供利用时,须进行实测。结合环境功能要求评述环境质量现状,如出现超标现象,须分析超标原因。明确区域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项目所在区域是否发生过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 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表说明项目周围300m(或行业规定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集中居住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大气和噪声保护目标,污水排口上下游饮用水源保护区(含清水通道)、取水口、水产养殖等水环境保护目标及生态敏感点等。 四、评价适用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 1、环境质量标准:列出环境质量标准文号和各评价因子的相应标准限值。 2、污染物排放标准:列出污染物排放标准文号和各污染物允许排放限值。废气含排气筒相应排放高度的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等;废水含行业允许排水量。如实行污水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如无国内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 3、总量控制指标:项目选址所在区域如属于“双控区”、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南水北调”等重点区域,须加以说明。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如排放优先控制的有机毒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须明确相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废水接入区域或综合污水厂的项目,须分别列出接管量(含污水量)和最终外排量。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工艺流程简述并图示 简述工艺流程并绘制带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框图,说明物料回收和循环工艺,化工项目应列出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主要污染工序 结合生产工艺流程阐述污染物产生环节及公用工程、辅助工程产污环节。说

《辽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概要

《辽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概要 1.流域概况 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境内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全长1345km。辽河流域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东邻第二松花江、鸭绿江流域,西邻内蒙古高原,南邻滦河、大凌河流域及渤海,北邻松花江流域,流域总面积22.11万km2,其中平原区面积9.45万km2,山丘区面积12.66万km2。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西辽河、东辽河、辽河干流和浑太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37.21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39.57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21.92亿m3。 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行政区划涉及内蒙古、吉林、辽宁和河北四省区的20个市(盟)。2007年全流域总人口338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172亿元,工业增加值3168亿元;耕地面积832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19万亩,粮食总产量2747万吨。 2.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2.1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供需矛盾加剧 辽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目前,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77%,其中浑太河已达89%,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保证国家粮食

安全战略及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将提出更高要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2 水污染防治任务重,生态环境脆弱 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废污水排放量大,是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治理区。目前,城市废污水处理率较低,水污染问题突出。经济社会用水挤占了生态、环境用水,部分河流出现断流,河流下泄水量减少,湖泊、湿地及河口萎缩。部分城市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依然十分严重。 2.3 局部地区用水效率偏低,节水工作亟待加强 现有灌区渠道多数没有衬砌,输水损失严重,水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3,水浇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0,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节水意识不强,部分灌区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用水定额偏高;城镇供水管网综合漏失率高达16%,个别城镇甚至超过30%。 2.4 防洪工程达标率低,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流域内部分堤防建设标准偏低,未达到规划防洪标准;部分建筑物阻洪严重,对地区防洪构成严重威胁;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滞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人民财产都将有较大提高,防洪风险越来越大,对防洪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2.5 水管理改革滞后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进

黑龙江(河流)情况

黑龙江的基本情况 一、界河黑龙江的概况 黑龙江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河流,是中国与俄罗斯的重要国际界河。黑龙江流域跨中国、蒙古和俄罗斯3个国家,地理位置在北纬47。40'-53。34',东经121。28'-141。20'。黑龙江全长4510km,流域东西跨度约2000km,南北跨度约1500km。黑龙江上、中游1887 km为中俄两国国际界河,下游全部在俄罗斯境内。流域面积185.5×104km2,其中中国境内80.34×104km2,占全流域的48%,俄罗斯侧占50.4%,蒙古侧占l3%。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由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两麓的海拉尔河和发源于蒙古固肯特(Khentei)山脉东坡的克鲁伦(Cherlen)河在满洲里市东南两河相汇后始称额尔古纳河。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Shilka)河。全长1592km,其上游称鄂嫩河,发源于蒙古肯特山脉东侧。南化两源在中国黑龙江省漠河以西的洛古河附近汇合后成为黑龙江。 黑龙江沿途接纳左岸(俄罗斯侧)的结雅河、布列亚河、阿姆贡河和右岸(中国一侧)的呼玛河、逊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黑龙江水量丰沛,乌苏里江汇合口以上年平均流量8600m3/s,入海口多年平均流量10800m3/s。 黑龙江干流至哈巴罗夫斯(伯力)与南来的支流乌苏里江汇合后流入俄罗斯境内,在克拉耶夫斯克(庙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黑龙江干流全长2821 km。黑龙江干流分为上、中、下三段。额尔古纳州与石勒客河汇合处(洛古河村)至结雅河口(黑河市)为上游,长905 km;结雅河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982 km;乌苏里江至入海口为黑龙江下游,长934 km。黑龙江干流上游

珠江片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四级分区表

附件珠江片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四级分区表 一级区二级区 三级区 (编码) 四级区编码代表站(节点)备注 珠江南北盘 江 南盘江 (H010100) 沾曲陆宜H010110 曲江河H010120 曲江河口 泸江河H010130 泸江河口 甸溪河H010140 甸溪河口 清水江H010150 清水江口 黄泥河H010160 黄泥河口 滇、黔两省 合并 南盘江(云 南部分) H010170 宜良以下 马别河H010180 马别河口 南盘江(黔 桂部分) H010190 黄泥河口至南北 盘江汇合口 含清水河 广西部分 面积 北盘江 (H010200) 北盘江上游H010210 大渡口站以上 滇、黔两省 合并 打邦河H010220 打邦河口 麻沙河H010230 麻沙河口 大田河H010240 大田河口 北盘江中下 游 H010250 大渡口站至南北 盘江汇合口 红柳江 红水河 (H020100) 红水河上游H020110 龙滩坝址以上 黔、桂两省 合并 蒙江H020120 蒙江河口 六硐河H020130 六硐河口 不包括广 西六硐河 部分 红水河中游H020140 龙滩坝址至恶滩 坝址 红水河下游H020150 恶滩坝址至三江 口 柳江 (H020200) 都柳江榕江 上游 H020210 都柳江石灰厂站 以上 都柳江下游H020220 都柳江石灰厂站 至老堡口 黔、桂两省 合并 龙江H020230 龙江口 黔、桂两省 合并 柳江中游H020240 老堡口至龙江口 含古宜河 等,湘、桂 两省合并

柳江下游H020250 龙江口至三江口 郁江右江 (H030100) 右江上游H030110 百色水库坝址以 上 滇、桂两省 合并 续表 一级区二级区 三级区 (编码) 四级区编码代表站(节点)备注 珠江郁江 右江 (H030100) 右江下游H030120 百色水库坝址至 左、右江汇合口 左郁江 (H030200) 左江H030210 左江河口 郁江干流H030220 左、右江汇全口至 郁、浔江汇合口 西江 桂贺江 (H040100) 桂江H040110 桂江河口 湘、桂两省合 并 贺江H040120 贺江河口 湘、桂、粤三 省合并 黔浔江及 西江(梧州 以下) (H040200) 黔、浔江H040210 桂粤两省交界处 以上 北流江H040220 北流江河口以上 桂、粤两省合 并 西江下游H040230 桂粤两省交界处 以下 北江 北江大坑 口以上 (H050100) 浈江H050110 浈江长坝水文站 湘、赣、粤三 省合并 武江H050120 武江黎市水文站 湘、粤两省合 并 北江上游H050130 浈水、武水河口至 大坑口 北江大坑 口以下 (H050200) 滃江H050220 滃江河口 连江H050230 连江河口 绥江H050240 石狗站 桂、粤两省合 并 北江中下游H050210 大坑口、滃江、连 江河口至思贤滘 东江 东江秋香 江口以上 (H060100) 东江上游H060110 枫树坝坝址以上 赣、粤两省合 并 东江中游H060120 枫树坝坝址至秋 香江口 新丰江H060130 新丰江坝址以上 东江秋香 江口以下 (H060200) 东江下游H060210 东江秋香江口至 石龙 珠江三 角洲 东江三角 洲 东江三角洲 惠州 H070110

枣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

枣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甘肃省冰沟丹霞景区以砂岩地貌遗迹景观为主,其中一处景观轮廓酷似巴黎卢浮宫。图1为某摄影爱好者于10月14日在同一地点间隔不久拍摄的两张“卢浮魅影”照片,该日万里无云。据此,回答1~2题。 第一张照片第二张照片 图1“卢浮魅影”景观照片 1.据先后两张照片推断: A.镜头朝正东方向 B.拍摄时段正值日落 C.拍摄时段正值日出 D.当地时间为5点左右 2.关于“卢浮魅影”地貌景观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 C.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D.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水平挤压—断裂抬升 高空冷涡存在于对流层的中高层,具有气旋式涡旋,且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其特征是在500百帕等压面高空天气图上至少有一圈闭合的等高线。形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高空冷涡常经蒙古国东移,到达东北地区附近时称为东北冷涡。图2示意春末某时刻东北冷涡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回答3~4题。

图2春末某时刻东北冷涡高空500百帕等压面分布 3.关于该时刻图示地区高空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中心气压高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B.中心气压高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C.中心气压低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D.中心气压低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4.图中四地最可能出现天高云淡、蓝天在线的高颜值“冷涡蓝”天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南部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相通,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亚速海平均盐度约9‰~11‰,而与之相邻的黑海平均盐度约12‰~22‰。图3为亚速海位置、入海河流及洋流示意图,回答5~6题。 图3亚速海位置、入海河流及洋流示意 5.与黑海相比,亚速海海水盐度明显偏低的原因有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简本) 目录 1 规划概述 (1) 1.1 规划概况 (1) 1.2 规划方案比选 (1) 2 规划协调性分析 (2) 2.1 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2) 2.2 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2) 2.3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协调性分析 (3) 2.4 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协调性 (4) 2.5 与水利发展和流域规划协调性分析 (4) 2.6 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性分析 (6) 2.7 与“三先三后”原则的符合性分析 (6) 3 项目区域环境现状 (8) 3.1 生态环境现状 (8) 3.2 水资源现状 (8) 3.3 水环境现状 (8) 3.4 地下水环境现状 (9) 3.5 社会环境现状 (9) 4 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9) 4.1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9) 4.2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10) 4.3 对水资源及水文情势影响 (10) 4.4 对水环境的影响 (11) 4.5 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1) 5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2) 5.1 预防性措施 (12) 5.2 最小减量化措施 (14) 6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17) 1 规划概述

1.1 规划概况 规划范围包括调出区、调入区和输水线路区。引绰济辽工程调出区为绰尔河流域,涉及呼伦贝尔市的牙克石市、扎兰屯市,兴安盟的阿尔山市、科右前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龙江县、泰来县等。调入区为西辽河干流地区、霍林河、洮儿河,涉及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突泉县等。输水线路穿越洮儿河、霍林河、乌力吉木仁河、新开河等河流,途经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中旗、扎鲁特旗等地区。 规划拟在绰尔河干流修建文得根水利枢纽,并以其为调水水源,经过 402.20km输水渠道,向沿途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突泉县和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调水,解决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改善通辽地区地下水超采的现状。 规划水平年:现状基准年2010年,近期水平年2020年,规划水平年2030年。 1.2 规划方案比选 本规划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绰尔河向外流域调水的最大规模为8亿 m3左右,综合考虑绰尔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文得根水库的地形条件,同 时考虑松辽流域规划确定的调水规模,拟定4.0亿m3、5.0亿m3、6.0亿m3、7.0亿m3、8.0亿m3五个方案进行比选。这五个方案通过淹没面积、移民、工 程投资等全方面比选,认为7.0亿m3从环境角度基本可接受、经济上可行。 规划输水线路分为有压重力输水线路和无压重力输水线路。其中无压重力输水线路突泉至莫力庙段穿越代钦塔垃五角枫及荷叶花湿地珍禽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对环境干扰较大。因此输水线路突泉至莫力庙段从环境角度推荐有压重力输水线路。从经济角度分析,文得根至突泉县无压输水线路更为经济,故本次最后从环境及经济角度的推荐方案为有压无压相结合重力输水方案。 通过调水水量环境影响分析及输水线路方案比选,本次推荐方案为:规划拟在绰尔河干流修建文得根水利枢纽,并以其为调水水源,通过有压重力和无压重力相结合输水渠道,全长402.2km,向沿途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

贺州港总体规划报告书审查意见

《贺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 贺州市环境保护局于2018年5月11日在贺州市主持召开《贺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技术审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贺州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交通运输局、旅游发展委、水利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粤桂经济示范区管委、临港产业区管委、八步区环保局、平桂区环保局、钟山县环保局、富川县环保局、昭平县环保局、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和7名特邀专家,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名单附后)。会上,贺州市交通运输局介绍了规划基本情况,环评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汇报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与会人员经认真讨论、审议,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一、规划概述 ㈠原规划执行情况 《贺州港总体规划》于2010年8月取得贺州市人民政府批复(贺政函〔2010〕153号)。由于贺江断航和桂江通航条件差等因素,贺州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自2010年《贺州港总体规划》批复实施以来,贺州港已开展昭平港区马江作业区的前期工作。 ㈡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2010年已批复的贺州港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及岸线规模,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国家政策、自治区文件及贺州市发展规划对贺州港的要求,急需对其进行修编。根据《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规划2025年前实施贺江扩能一期工程,建成扶隆、信都、云腾渡、合面狮等枢纽500吨级船闸(兼顾1000吨

级单船通航)。贺州港规划作业区泊位吨级需与上述航道规划和船闸建设规模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水运通道的航运能力。 为更好地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江流域综合规划、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等相衔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满足贺州港、贺州市和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对贺州港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㈢本次规划修编过程 2017年10月受贺州市交通运输局的委托,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的编制工作;2018年3月完成《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征求意见稿),2018年4月完成《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送审稿)。 ㈣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总长279.456km,包括富江龟石水库至八步大桥江段63.4km,贺江八步大桥至贺州与广东省交界处119km,桂江平乐昭平界至昭平梧州界97.056km。 ㈤规划水平年 现状基础年为2017年,规划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 ㈥港区划分及功能定位 贺州港按行政区划划分为富川港区、钟山港区、平桂港区、八步港区和昭平港区等5个港区。其中,富川港区、钟山港区、平桂港区为贺州市旅游业发展服务,以旅游客运为主。八步港区为八步区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以散货、集装箱和件杂货运输为主。昭平港区为昭平县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和散货运输为主。 本次规划贺州港重点发展八步港区的七分口作业区、信都作

太湖流域重要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水利技术规定

太湖流域重要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水利技术规定 (试行)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二〇一二年七月

1 总则 1.0.1为加强太湖流域河湖管理,保障防洪、供水、水生态安全,规范太湖流域重要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管理,明确建设方案编制的水利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主要适用于太湖、太浦河、望虞河、新孟河等太湖流域重要湖泊、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建设方案、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和评审,是建设方案审查许可的主要技术依据。 1.0.3太湖流域重要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流域综合和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符合有关水利规程规范要求,并遵循严格保护、依法审批、等效替代、占用补偿的原则。 1.0.4建设项目除执行本规定外,并应符合国家、地方有关行业现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 基本规定 2.0.1 建设项目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要求。建设项目严格禁止以下行为: 1 禁止围湖造地或围垦河道;禁止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建筑物和防汛设施、水文监测和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设施;在堤防安全保护区内,禁止进行打井、钻探、爆破、挖筑鱼塘、采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安全的活动。 2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有毒有害物品仓库以及垃圾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堆放、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体的物体。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3 禁止在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监测断面上下游各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许昌市2008-2010年淮河流域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许昌市2008-2010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许政办[2008]140号 【发布部门】许昌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11.17 【实施日期】2008.11.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许昌市2008-2010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 (许政办[2008]1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市环保局制定的《许昌市2008-2010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许昌市2008-2010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度实施计划

(市环保局) 为进一步做好许昌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十一五”时期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为指导,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为重点,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快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减少面源污染,加大监管、投资和监测力度,确保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各类功能区水质标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淮河环境协调发展。 二、防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量控制在1.29万吨以内,比2005年削减14.6%以上,氨氮控制在0.1632万吨以内;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清潩河高村桥出境断面水质COD浓度控制在 7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5mg/L以内,颍河榆林军民桥出境断面水质COD浓度控制在 3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1.5mg/L以内。 (二)阶段目标 2008年,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量控制在1.38万吨以内,比2005年削减8.7%以上;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清潩河高村桥出境断面水质COD浓度控制在7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10mg/L以内,颍河榆林军民桥出境断面水质COD浓度控制在5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5mg/L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