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细胞力学加载实验技术实验指导教师:吕永钢

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及类别: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学号:20131902047

姓名:刘玥

实验日期:2014.3.27

成绩: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一、实验目的

⒈学习细胞力学加载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

⒉熟悉Flexercell-4000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仪器设备

材料:培养瓶,试管,移液管,废液缸,75%酒精棉球,酒精灯,前交叉韧带(ACL)细胞。

仪器:Flexercell-4000 基底加载装置,C0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超净台,恒温水浴锅,4℃冰箱。

试剂:DMEM培养基,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0.25%胰蛋白酶,PBS缓冲液。

三、实验原理

(1)基底形变加载技术

基底形变加载技术是用弹性膜作为基底材料,通过机械拉伸或利用气压,液压和机械接触引起弹性底面的形变,通过对基底材料加载后使基底材料的应变传递到细胞上,使附着于该底面的细胞受到牵引力,并可附加一些调节力周期的机械装置。通过该方式可产生循环或静止的单轴拉伸、循环或静止的双轴拉伸、循环或静止的等双轴拉伸。

(2)Flexercell-4000的实验原理

Flexercell-4000 基底加载装置,本实验采用美国Flexercell公司生产的细胞柔性基底加载装置(Flexercell-4000 tension),图1为其结构简图该系统是通过一个真空泵抽吸特制的柔性细胞培养膜,形成负压而使培养膜产生拉伸应变,从而使黏附生长的细胞受到张力的作用。细胞所受力的大小正比于培养膜的牵拉幅度即应变率(%),整个加载装置放置于CO2孵箱内,加载程序由Flexercell-4000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

Flexercell 4000柔性基底拉伸系统的组成:

①Flexercell-4000软件的计算机控制器(FlexCentral)

②负压输出控制(FlexLink),真空源负压泵

③真空基底板(BasePlate and Gasket),密封垫,加载平台

④BioFlex培养板BioFlex培养板为一次性,六孔板硅胶膜上均包被有不同

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如胶原蛋白(collagen),弹性蛋白(elastin)等

图1 Flexercell-4000简易结构图

该系统用真空负压对生长中的细胞(组织)进行加载,加控制的静力或动力循环使膜变形,从而是贴在膜上生长的细胞(组织)也发生相应的变形,诱发细胞(组织)发生生物学变化。当只有BioFlex培养板时,基膜最大伸长可达到30%,有BioFlex培养板和加载台时,基膜的伸长可过20%。可以使用Flexercell拉伸加载系统进行试验的细胞或组织有很多,例如:肌肉、心肌、血管、肌腱、韧带、骨和软骨等。

Flexercell-4000柔性基底拉伸系统由Flexercell-4000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用于施加不同的刺激参数。可设置的参数如下:

1.培养板膜的最小和最大伸长率(0-30%)

2.频率

3.加载波形:静力加载、正选波、心形波、三角波、方波和自定义波形

四、实验内容

1.人无菌室之前用肥皂洗手,用75%酒精擦拭消毒双手。

2.超净台台面应整洁,用0.1%新洁尔灭溶液擦净。

4.打开超净台的紫外灯照射台面20 min左右。

5.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接种于Flexercell-4000 基底加载装置特用的六孔板上,把六孔板置入Flexercell-4000配套的CO2培养箱进行培养,于孵箱内培养48h。

6.加载前将培养板中的旧液换成2%低血清新鲜培养液。每孔随机取点拍照。

7.在Flexcercell 4000软件上选择参数,参数如下:正弦波,min:0,max:12%,time:12h。

8.打开缓冲泵后,打开真空泵,然后启动加载。

9.加载结束后,关闭充气泵,再关缓冲泵,然后关闭电脑。

10.卸载后继续培养24h,每孔再随机取点拍照。

具体设备使用步骤:

1)、开启应力加载控制器、开启电脑

2)、开启FlexSoft FX-4000 软件,命名和设置参数

3)、将培养有细胞的细胞培养板放在应力加载平台上,盖紧,关闭培养箱。

4)、打开气体阀门装置。先开泵管,再开阀门

5)、点击“start”,运行软件

6)、运行软件过程中,若实时参数与预设参数有误差,点击“stop”,将培养箱中的细胞培养板和应力加载平台尽可能盖紧,再运行软件。

7)、运行结束后,关闭气体阀门装置,先关闭阀门,再关闭泵管开关,关闭应力加载控制器,最后关闭电脑

注意事项:

1)、开启和关闭气体阀门装置时,注意顺序。防止装置损坏或发生意外

2)、将细胞培养板和应力加载平台要尽量盖紧,不留缝隙,以减少误差

五、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2 未加载ACL形态

图3 12%静态加载6h后ACL形态

六、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如图2、3所示:图2是没进行处理的细胞状态,图3是在12%拉伸状态下处理6h的状态。前交叉韧带(ACL)细胞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其在受到力学加载前,细胞成梭形,与成纤维细胞相似;加载力后细胞比加力前更为铺展,形态细长细胞密度增大。

此结果可以说明前交叉韧带(ACL)细胞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力学拉伸后或发生形态上的巨大变化,说明了力学拉伸对细胞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研究中应该考虑机械应力对细胞的影响。

七、实验小结

细胞力学是现代生物力学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个前沿领域,也是组织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内环境异常复杂,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生理、病理现象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力学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领域和目前细胞力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本实验通过对前交叉韧带(ACL)细胞进行拉伸等力学实验,说明了力学对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在研究中应注意不同力学环境下对细胞的影响。

在该试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防止影响该试验:

1).整个操作过程要保证无菌操作。

2).力学加载时,每个培养孔中的液体要适量,避免太少或太多,以3-4ml为宜。

3).加载前应在Flexcercell真空基底板与密封垫接触以及加载平台上涂抹适量的乳胶,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4).随时观察真空泵的温度,并采取一定降温措施,以防过烫。

5).使用Flexercell-4000时,应先开电脑,再启动FX-4000的操作系统。应先等系统稳定时才可以进行试验,可通过仪器声音来判断,声音由大变小,说明启动成功,可进行实验。

6).拉伸前,应先开启缓冲泵后,在开启充气泵;加载结束后,应先关充气泵,喉管缓冲泵。以防止损坏机器。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中学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能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演示-设疑-合作探究;教学案例一、“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大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限制。针对单纯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缺陷,笔者提出了“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经过整体设计和组织,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引导和促进学生探究,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方向。二、设计教学案例《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通过“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实验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盐酸与

碳酸钠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中天平不再平衡的原因,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其含义,并用其解释一些化学现象;(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解释实验现象,推测物质组成;(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生能初步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流程环节一借助材料,提出假设师: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中会产生新的物质,但是究竟能产生多少新物质?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有怎样的关系?生:依据已有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课前情境资料提出猜想:增加、减少、不变。师:介绍科学史――波义耳、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历史著名科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对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环节二设计方案,教师演示师:提供器材,引导学生提炼探究思路―借助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教师演示两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及现象。 A.红磷燃烧质量的测定(密封容

大学化学实验(G)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化学系任课教师: 姓名:专业:学号: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1-20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 1.若要使吸光度降低为原来的一半,最方便的做法是() A. 将待测液稀释一倍 B. 选用新的测定波长 C. 选用原厚度1/2的比色皿 D. 更换显色剂 2.用基准物质Na2C2O4标定KMnO4时,下列哪种操作时错误的?() A.锥形瓶用Na2C2O4 溶液润洗; B. 滴定管用KMnO4标液润洗 C. KMnO4标液盛放在棕色瓶中; D. KMnO4标准溶液放置一周后标定3.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变色硅胶失效后呈何种颜色?() A. 蓝色 B. 黄色 C. 红色 D. 绿色 4.可用哪种方法减少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测试次数 D. 仪器矫正5.用基准硼砂标定HCl时,操作步骤要求加水50mL,但实际上多加了20mL,这将对HCl浓度的标定产生什么影响?()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6.(1+ 1)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 2mol/L B. 4mol/L C. 6mol/L D. 8mol/L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一般控制在:() A. 10~20mL B. 20~30mL C. 30~40mL D. 40~50mL

8.定量分析中,基准物质是() A. 纯物质 B. 标准参考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组成一定、纯度高、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9.测定复方氢氧化铝药片中Al3+、Mg2+混合液时,EDTA滴定Al3+含量时,为了消除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10.滴定操作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A. 滴定管用纯净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液滴定; B. 滴定中活塞漏水; C. 滴定中往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 D. 滴定管下端气泡未赶尽;11.下列器皿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试剂瓶 B. 蒸发皿 C. 烧杯 D. 烧瓶12.下列仪器在量取或配制标准溶液前不需要润洗的是:() A. 吸量管 B. 移液管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13.鉴定Ni2+的试剂通常是下列中的哪一种?() A.丁二酮肟 B. 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C. 二苯基联苯胺 D. 硫脲14.实验室安全知识:因电器失火,应用下列哪种灭火器?() A. 泡沫灭火器 B. CO2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CCl4灭火器1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 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CO2 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 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量不同16.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的数值是:( ) A. 0.0002 B. 0.1000 C. 0.700×102 D. pH = 12.80 17.某同学用硼砂标定标准溶液实验中,溶解硼砂时,用玻棒去搅拌锥形瓶中溶液后,不经处理拿出瓶外,标定结果会:(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一定 D. 无影响18.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情况,哪些将造成系统误差:( )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分光光度计的最后有波动 C.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不准 D. 以含量为98%的硼砂标定HCl浓度19.阴离子分离鉴定实验中,Br2在CCl4层显示什么颜色?( ) A. 橙色 B. 紫红色 C. 蓝色 D. 黄色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扬州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书

扬州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书

《操作系统原理》 实验报告书 班级:软件1102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徐向英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名称:LINUX 用户界面 实验时间:2013 年 4 月9 日第 6 周星期二一、实验目的 1,熟悉Linux字符操作界面,熟练掌握常用Shell命令。2,熟悉Linux文本编辑方法,学会编辑软件VI的使用。 3,了解Linux编译器gcc的功能,掌握基于Linux 平台的C程序的开发 二、实验预习(预备知识的问题及回答) 1.为什么在Linux系统中,诸如光盘、U盘等要先挂载而后才能使用?如何获得U盘的设备名?装载点在文件系统中的位置是什么? 由于文件系统的差异,Linux在默认情况下并不支持软盘,光盘,U盘,所以需要通过装在相应盘片才可以访问其中的数据

装载点是挂载文件系统的目录位置 2.从虚拟机界面退出进入Windows OS界面的操作是Ctrl+Alt ,从Windows OS界面进入虚拟机界面的方法是鼠标点击虚拟机界面。 3.权限的含义是什么?如何使用数字法设定文件的权限? Linux系统中的每个文件和目录都有相应的访问许可权限,访问权限分为只读(r),可写(w)和可执行三种,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用户可以对文件或者目录进行访问,分别是文件所有者(u),同组用户(g)和其它用户(o)。所有的文件和目录都被创建他们的人所拥有。只要你是这个文件的所有者或者你登陆为用户,你就拥有了改变所有者,群组和其他人权限的权利。 使用数字法改变权限: 命令格式chmod权限数值文件名 说明给指定文件赋予数值所规定的权限 在数字设定法中,每种权限设置均可以用数值来代表,其中0表示没有权限,1表示可执

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故需加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因为EDTA1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2-3-(pKa=6.3 pKa ? HIn= ? In11.55) HIn322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3+2+2+2+有干扰。、、CuNi、3、Al、FeCo2+2+2+3+、Al、Co,加入三乙醇胺掩蔽、Na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S或KCN掩蔽CuNi23+。 Fe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 (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 (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3+含量测定Fe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实验三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4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2+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的过程中,为了使FeO·S0(NH)·FeSO6H24442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观察、实验、调查、阅读、讨论、资料收集和辩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或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探究式教学的灵魂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客观事物的规律和属性,发现事物的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趋势,从而总结出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一切探究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教师还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材料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教学中知识传授的模式,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熟悉的领域入手,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问题:(1)通过观察,说说生活中那些现象说明了的空气的存在?(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空气中含有哪

些成分?(3)思考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空气中成分的变化?当然, 探究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更要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教材和交流讨论等途径,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发现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如果探究学习活动过难或过复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失误,从而偏离探究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问题,鼓励学生创新。在设计教学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多与与其他学生的学生进行交流,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多肯定少批评,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用蛮强的激情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树立学好化学恒心和自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学习与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与传统实验教师做实验,教师提问题,学生来验证不同,探究 实验是通过学生的“做”来发现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前并不知道实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而且在实验器材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实验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摘要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本文就化学实验教学新理念,教材中实验内容的重新构建及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理念改革 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课改中化学新教材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促使全体学生学习持续发展及有个性的发展是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思想把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本文就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树立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1·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过分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忽视实验的探究功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只是通过实验,论证某个规律,使实验论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因此实验教学也只是“把实验同教学捆绑在一起”,非常呆板地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步骤和结果一一交代给学生,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动手“实验”,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后发现问题并总结出一些实验结论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这是“应试教育” 模式下实验教学的“悲哀”。它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来的人只能适应社会继承,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化学新课程中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既是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又是科学探究其它要素在化学教学中得以实施的重要活动载体,因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大学大二学期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_0

大学大二学期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 篇一: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1、蒸馏有何应用?恒沸混合物能否用蒸馏法分离? 2、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液面上或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在蒸馏头侧管下限的水平线以上或以下,是否正确?为什么? 3、蒸馏前加入沸石有何作用?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1、答:蒸馏过程主要应用如下: (1)分离沸点有显著区别(相差30℃以上)的液体混合物。 (2)常量法测定沸点及判断液体的纯度。 (3)除去液体中所夹杂的不挥发性的物质。 (4)回收溶剂或因浓缩溶液的需要而蒸出部分的溶剂。 恒沸混合物不能用蒸馏法分离。 2、答:都不正确。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应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保证在蒸馏时水银球完全被蒸气所包围,处于气液共存状态,才能准确测得沸点。 3、答:蒸馏前加入沸石的作用是引入气化中心,防止液体过热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决不能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因为这样往往会引起剧烈的暴沸泛液,也容易发生着火等事故。应该待液体冷却至其沸点以下,再加入沸石为妥。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因排出部分气体,冷却后孔隙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失效,不能继续使用,应加入新的沸石。

1、测定熔点时,若遇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不洁净。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5)加热太快。 2、为什么要求熔点的数据要有两个以上的重复?要达到此要求,操作上须注意些什么? 3、两个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熔点和将它们按任何比例混合后测定的熔点都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 1、答:结果分别如下: (1)熔点管壁太厚,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 (2)熔点管不洁净,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熔程变宽。 (5)加热太快,将导致熔点偏高。 2、答:为了减少误差。要达到此要求,不可将已测样品冷却固化后再作第二次测定。每次应更换新的样品管,重新测定。 3、答:这说明两个样品是同一化合物。 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加热溶解粗产物时,为何先加入比计算量(根据溶解度数据)略少的溶剂,然后渐渐添加至恰好溶解,最后再加少量溶剂? 3、用活性炭脱色为什么要在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加入?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1、答:重结晶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步骤:(1)选择适宜的溶剂; (2)将粗产物用所选溶剂加热溶解制成饱和或近饱和溶液; (3)加活性炭脱色;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 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 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 精神。 二、教学设想: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 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重要的实践活动。2013年中考考纲试卷结构表明,科学试题探究占18分,分布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部分中。

根据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试卷分析实验探究题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部分,没有 达到中考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题进行专题复习。 三、教学过程 1、近几年科学探究热点题型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有关化学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3)有关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回收的探究;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5)有关废水、废气(尾气)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 2、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注意事项

(1)提出的猜想要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信口开河。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设计方案要简单易行。 (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反思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 结论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4、解题思路 (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题解析:例1、(06 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教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谈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探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探索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化学教学应合理运用、优化实验教学,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化学模型、化学概念,增加知识和技能,提高观察、实验等综合能力,推动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几点看法。 一、通过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凸显现象特征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化学试剂用量的精度不合适将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使实现呈现出现象不明显的状况,甚至还会出现与所预期结论不相符的现象,这种情况在颜色变化的异常、气味生成等实验中尤为常见,作为化学教师应对此加以矫正和正确引导,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缘由所在,优化实验教学,整合一切资源,加以改革、创新,变异常为正常,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施求实、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 如:在“氧气化学性质、检验”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不易复燃,此时,如果添加双氧水浓度大,则反映太快,无法详细观察,而氧气中的水蒸气过高,不利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针对此现象,笔者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优化,将传统教学中选择“浓度为10%左右的双氧水,相对较长的火柴梗”的木条复燃准备条件,转换为“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或者木质疏松的杉木、梧桐木等,不宜选择木质坚硬的材料。”而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往往会由于木炭燃烧时间不够长,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所以木炭宜选用硬质木材烧制的木炭,这样的木炭可保证燃烧的时间比较长。 二、通过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确保操作的安全性、环保性 化学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随着信息媒介的传播速度,我们通过新闻不乏听到、看到不少关于化学药品的危险情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则会危机到生命安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如:有的实验将会产生大量的SO2、P2O5等污染性物质。因此,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应渗透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化学的运用能力等。 如:在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课教学中,做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时,一般采取的是硫在氧气中燃烧,我们知道在实验过程中,第一,燃烧匙容易烧坏;第二,二氧化硫气体对环境有污染性。针对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燃烧匙内垫一层细沙,预防加热、升温过程中铜与硫的直接接触反应而致使其损坏,而对于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在瓶底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便吸收二氧化硫,最后,实验结束以后,如果有剩余的硫,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立即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日期: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初中的化学教学是主要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初中化学教学的的成果的好坏主要是由化学实验教学所决定的。本文就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然后探讨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所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对策研究 从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中来看,化学实验教学占取了半壁江山,足以看出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对化学教学内容的记忆力。化学实验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课堂氛围的活跃剂。所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钻研精神,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一个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学习习惯。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都应该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加强化学实验的教育。但是现如今农村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尚且需要不断的改进、完善。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化学实验教学的外在条件的制约 (1)化学课程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课程,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对化学课程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现如今的班级化的教学模式决定了一个教室要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通常每个班级的人数较多,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实验的内容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相对来说有些难度,所以需要教师手把手的进行教导,

数据库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参考Word)

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记录(含:基本步骤、主要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 一、创建文件夹结构,分类存放不同类型的文件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表20-1”的内容,在资源管理器中将尚未创建的文件夹逐一创建,然后将表中所列的各种类型的文件移动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二、用项目管理器应用程序的所有文件 1、在项目中添加各种类型的文件。 在“实验20”文件夹中创建新的项目文件“jxgl.pjx”,然后再将其存放在各子文件夹中的文件分别添加到项目的相应位置。 2、在项目中设置各种类型的文件的包含于排除状态。 在刚创建的项目“jxgl”的“文档”选项卡中,选择“报表”类别项中的“xsmd.frx”报表文件,单机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快件菜单中的“排除”命令。完成后,在“xsmd”报表文件前出现一个排除标记符号。 其他文件的排除方法于此类似。如果所选定的文件已被排除,则在快捷菜单中将出现“包含”菜单项,单击“包含”菜单项,则选定文件被包含,文件名前的排除标记消失。 三、生成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 1、完善主菜单文件。 main.mnx菜单文件中已经创建了菜单的基本框架,按照下表中的内容完善菜单。

实验过程记录(含:基本步骤、主要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RETURN &&返回 b)完成后保存文件并关闭程序编辑窗口。 c)在项目中选定main.prg程序文件,点击鼠标右键,出现快捷菜单, 在菜单中选择“设置主文件”命令,此时main程序文件名将以粗体 文字显示。 3、制作登录表单。 a.“开始进入”按钮的“Click”事件代码: if thisform.text2.value='123' &&密码为123 thisform.release &&密码正确则释放表单 do form logo.scx &&启动登陆表单 do D:\chen\main.mpx &&运行主文件程序 else messagebox('密码错误,重新输入!') endif 密码错误时提示如下: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开题报告 榆中县第九中学周进鹏 一、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前进,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演示实验“完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学生高分低能——笔试分数高,观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探究创新能力更差。如今,通过课改,这种现象慢慢的变少了,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课本的实验及课外的家庭小实验,部分学生在探究中不能真正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的乐趣,觉得没有必要去探究,实验做起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有些实验按照书本的探究也只是停留在为了掌握书本知识的探究,化学实验局限于书本,缺乏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尤其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工程深入实施的历史时期,研究如何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充分发挥所配教学实验仪器的效益,让学生能更好的发展,将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 2、理论意义

新课程标准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在“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普遍地受到重视,但其科学态度和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三、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突出化学学科特征,加强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化学任课教师永恒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 2、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3、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发展趋势。

抢答器实验报告要点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四人智力竞赛抢答器 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0901 学号:091302111 姓名:冯承超 指导教师:年漪蓓蒋步军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24日

总目录第一部分:任务书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第三部分:设计图纸

第一部分 任 务 书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实验能力; 3、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实用、经济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2、必须独立完成设计课题; 3、合理选用元器件; 4、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提交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1、方案设计;(半天) 2、电路设计:(一天) 3、装配图设计:(半天) 4、电路制作:(两天) 5、总结鉴定:(一天) 四、设计要求 1用中小型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出所要求的电路; 2、在实验箱上安装、调试出所设计的电路。 3、部分课题要求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设计实现; 4、在EDA编程实验系统上完成硬件系统的功能仿真。 5、写出设计、调试、总结报告。 五、使用仪器设备 1、稳压电源(±5V,±15V); 2、实验电路箱; 3、低频信号发生器; 4、示波器。 六、设计总结报告主要内容 1、任务及要求; 2、方案特点; 3、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应结合框图写); 4、单元电路设计与调试; 5、总逻辑图; 6、总装配图。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2)吸取溶液手拿刻度以上部分,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取的溶液中,吸取溶液 至刻度线2cm以上,迅速用食指堵住移液管管口。 (3)调节液面将移液管垂直提离液面,调节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于刻度线相切 (4)放出溶液放液以后使尖嘴口在容器内壁靠约30秒,注意最后一滴的处 理,吹或不吹。 为了使液体自由落下,不停留在管内壁,确保移液准确定量,故放液时要垂直流下液体; 若移液管上没有注明“吹”字,最后一滴不可吹出,因为在设计移液管时,移液管体积没有包括最后一滴溶液的体积。 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应如何进行定量转移? 答: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用水溶解,转移过程中,用一根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内,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流入,玻璃棒下端要靠近瓶颈内壁,不要接近瓶口,以免有溶液溢出。 待测液流完后,将烧杯沿玻璃棒向上稍提起,同时直立,是附着在烧杯嘴上的一滴溶液流回烧杯内。残留在烧杯中的少许溶液,可用少量蒸馏水按上述方法洗3-4次,洗涤液转移合并到容量瓶中;定容并摇匀。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的标定 思考题: 1)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盐酸和用台秤称固体氢氧化钠,而 不用移液管和分析天平?配制的溶液浓度应取几位有效数字?为什么 答:因为浓盐酸容易挥发,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准确量取无意义,只能先近似配制溶液浓度,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所以配制时不需要移液管和分析天平。 因为配制时粗配,配制的溶液浓度应取一位有效数字。 2)标定HCl溶液时,基准物,称0.13g左右,标定NaOH溶液时,称邻苯 二甲酸氢钾0.5g左右,这些称量要求是怎么算出来的?称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根据滴定时所需盐酸或氢氧化钠的体积在20-25ml估算出来的。因为滴定管在读数时会存在一定误差,消耗体积在20-25ml时相对误差较小。称太多,所需盐酸或氢氧化钠可能会超过滴定范围,而且会造成浪费;称太少,相对误差较大,不能满足误差要求。 3)标定用的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基准物质应具备:(1)组成物质应有确定的化学式;(2)纯度要求在99%以上; (3)性质稳定;(4)有较大的摩尔质量;(5)与待标定物质有定量的化学反应。 4)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50ml蒸馏水应使用移液管还是量筒?为什么? 答:用量筒。因为基准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加入50ml蒸馏水只是保证基准物质完全溶解,不影响定量反应有关计算,所以只需用量筒取用就可以了。 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溶液时,为什么选用酚酞指示剂?用甲基橙 可以吗?为什么? 答:邻苯二甲酸氢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在水溶液中显微碱性,酚酞的显色范围为pH8-10,可准确地指示终点。 甲基橙的显色范围为pH3.1-4.4,在反应尚未达到终点时,就已经变色,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不能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6)能否作为标定酸的基准物?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草酸的和值接近,不能分步滴定,滴定反应的产物不是唯一的,所以不能作为标定酸的基准为。但能作为氧化还原滴定的基准物。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3.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4.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教学重点: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例题讲解 例1:如图下列装置为实验室用来制备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1)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 ②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理由是 ③使用该装置的注意事项之一是 ④使用该装置还可完成的另一个实验,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序号) ②能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③如何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简述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④假若二氧化碳气体始终不能收集满,除装置漏气外,还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例2: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 猜想一:全部是NaOH;猜想二:全部是Na2CO3;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1】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 请分析此实验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2】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气泡产生, 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为了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如何进行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4】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22T14:10:50.40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建平 [导读] 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河北省大名县大名中学王建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形式,是新课程赋予每一位化学老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 1.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1.2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3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1.4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同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推理等学习能力。 2.高中化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如何来界定探究性实验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中化探究性实验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从教学理念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为先导;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2从教师作用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不是终裁者。 2.3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简单的说,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2.4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如增加设计联系实际的探索性实验(市售饮品中维生素C含量检测);改进欠佳的实验方案、完善定型实验(Na与H2O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增加微型实验等。 2.5从教学模式上看 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第三阶段,解释与结论。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第四阶段,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 2.6从认知顺序上看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选题上要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逐渐扩展和深入;在低年级可以把一些与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高年级可以安排基本理论方面的综合性实验。 基于上述六个方面,以及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实验功能等,一般认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3.1目的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课题而言,探究的范围都很大,角度都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