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指操、植、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琳、桢、徐干、阮禹、应玚

9、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

11、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颀。

13、王乐府:指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璟和后主煜。

17、三:是轼、洵、辙。

18、唐宋八大家:指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轼、洵、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攀龙、王世贞、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三立、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秀水(今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省宜兴人维崧为代表。

30、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鼐。

32、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斯是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2、《墨子》的艺术特色有:①质朴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

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六大名著导读

笔记一 明末清初的四大奇书和开国后的四大名著整合而成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 根据:代表了中国小说的最重要的最有含量的作品 导读:即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因为大家或多或少地都接触过这六本小说导读即三方面的工作:一、活的文学作品鉴赏指要 研究文学史、艺术史、不同于研究其他部类的历史、 比如研究政治史、那些东西已经过去了、通过文献来看 文学史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属于过去的时代像化石一样,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活的、我们今天还可以来阅读它 二、文学史、文化传统之发微 这是互动的 一方面我们会适当地介绍一些跟作品有关的文学史 和文化传统的知识 另一方面我们又通过作品来认识文学史和文化传统 里某些相关的内容 有些甚至是独特的只有从种文学作品里才能认识到的 三、进一步研究的门径 三国演义(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最大的区别在于是谁眼中看出来的 有些事迹可能《三国志》讲的更为可信一些但是老百姓更乐意 听到一个在道义上站得住的感人的故事 特点:在被接受的过程中评价迥异 胡适:通学教育史上不得了但是却认为不是文学 进行文学研究不能不关注文体不能不关注文类 演义类对历史的演义对于历史进行通俗的解读进行一种文学或者 类文学的书写 从文化传统看三国 使官文化传统及其‘辐射’ 历代都很重视“史”的编写 “辐射”即野史的繁荣 对小说的影响:一、重视历史的题材 二、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三、从写法上、体例叙事都作为一种样板对中国 小说产生了影响 笔记二

水浒传(正义与野蛮的交响乐) 对此持有批判态度的较多中国人的地狱、精神的地狱 野蛮的地方较多 正面的价值 很大程度上是处在无告的弱者地位的民众、对于正义的一种向往、渴望、里面有大量的伸张正义的笔墨 把这两部分交织在一起、在一个艺术化了的通体结构里复杂的作品 水浒传可能是明中叶的产物 理解纷纭:(明清)忠义、海盗、怨毒骂世与逞露才华 (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农民起义的颂歌、叛徒的赞歌、叛徒的阴谋之书 (八十年代以后新观点)太行(群盗)自传、为市井细民写心、武侠文学滥觞、绿林与侠盗、流民与流氓 三个方面的内容既有所区别又有所交集行侠、打劫、起义 交集部分:武力实现体制外的“正义”也是它长时间地传播不衰的原因 好汉们形象不可避免的“道德裂痕” 水浒的魅力对于这种平等、正义的渴求之外 好汉们共同的行为特色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锄强扶弱、扶危济困 不计利害、敢于担当 仗义疏财、朋友义气 类似刚刚所讲的血腥的场面、那种拿今天人来看无原则的快意恩仇、这些东西可能对社会心理产生负面的导向、是否需要灭活、没有结论。 感想: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点,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写多少,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极品. 第二点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大破连环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的众多,令人望而生畏.可作者却用自己优秀的文笔将如此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却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环套一环,使读者不由得继续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实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让人叹服. 笔记三

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3 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一、教材、参考书目 1.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 (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下册,中华书局 (4)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金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二、必背篇目 欧阳修《踏莎行》 梅尧臣《鲁山山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及其雅号 林逋《山园小梅》 晏殊《浣溪沙》

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及其雅号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陆游《钗头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叶绍翁《游园不值》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全套完整版)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pdf 书 目 (全套完整版) 1. 山海经(晋)郭璞注(西汉)刘歆编 509 KB 2.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 6.04 MB 3. 红楼梦(清)曹雪芹 高鄂 9.58 MB 4.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清)蔡元放 8.22 MB 5. 宋词三百首(清)朱祖谋 1.75 MB 6. 苏轼全集(宋)苏轼 14.30 MB 7. 容斋随笔(宋)洪迈 17.00 MB 8. 隋唐演义(清)褚人获 7.80 MB 9.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6.35 MB 10. 先秦时期官训(现代)唐河 王文祥 33.58 MB 11. 闲情偶寄(清)李渔 5.99 MB 12. 韩愈全集(唐)韩愈 3.28 MB 13. 水浒传(明)施耐庵 8.65 MB 14. 中山狼(明)康海 1.25 MB 15.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5.43 MB 16. 西游记(明)吴承恩 8.76 MB 17. 英烈传(明)郭勋 3.66 MB 18. 十八家诗抄(清)曾国藩 8.69 MB 19. 诗品(梁)钟嵘 1.52 MB 20. 智囊全集(明)冯梦龙 11.60 MB 21.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等 2.29 MB 22. 杜甫全集(唐)杜甫 3.82 MB 23. 古文观址(清)吴楚材 吴调侯 2.02 MB 24. 周易(商)姬昌 1.71 MB 25. 史记(西汉)司马迁 993 KB 26. 左氏春秋(先秦)左丘明 3.28 MB 27. 白居易全集(唐)白居易 7.74 MB 28. 史通(唐)刘知几 1.62 MB 29.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 1.02 MB 30.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14.3 MB 31. 汉赋(西汉)司马相如 张衡 等 715 KB 32. 李白全集(唐)李白 2.96 MB 33.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研人 4.43 MB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一)(网考)(全)附答案

(1/10)、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展开了诗人和三类人的对话,这三类人分别是农夫、农妇和()(2分) ?A、年老的母亲 ?B、土地垦植者 ?C、渔妇 ?D、牧民 (2/10)、张爱玲《更衣记》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A、体现现代性对传统的革新。 ?B、突出张爱玲特有的苍凉感。 ?C、严谨翔实地呈现满清以来的服装变迁历史。 ?D、体现服饰的流行与共同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 (3/10)、鲁迅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一个很经典的细节刻画,是:(2分) ?A、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 ?B、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C、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D、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4/10)、曹禺《日出》里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是()(2分) ?A、王福升 ?B、潘月亭 ?C、黄省三 ?D、李石清 (5/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2分) ?A、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B、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C、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D、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6/10)、“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份喜欢。”这句话出自哪个作品?(2分) ?A、朱自清《儿女》 ?B、周作人《鬼的生长》 ?C、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D、鲁迅《灯下漫笔》 (7/10)、鲁迅《女吊》的主题是什么?(2分) ?A、批判传统文化 ?B、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C、复仇 ?D、申冤 (8/10)、丁西林《酒后》里的三个人物,分别是丈夫、妻子和()。(2分) ?A、丈夫的同事 ?B、陌生的客人 ?C、妻子的前夫 ?D、妻子喜欢的人 (9/10)、卞之琳《尺八》的抒情方式最为独特的是()(2分) ?A、借物抒情。 ?B、历史感的营造 ?C、诗中加插了括号中的注释文字。 ?D、诗的小说化和戏剧化。 (10/10)、“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出自哪个作品?(2分) ?A、林语堂《忆狗肉将军》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主要作家 1、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树,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 第一,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为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将文学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 第二,鲁迅决不只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众不同。这种深度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少年时代的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饱尝人间冷暖,体悟到人生真相。青年时代的他广为接纳中外文化,弃医从文,确立人生志向。他亲身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对现实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决定了其文学成就远远高于其他作家。鲁迅的创作始终饱含着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这些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三,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又大量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附录一文学常识 2.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笔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里程碑式的著作。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3.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4.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女神》(包括《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最,开创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5.巴金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憩园》《第四病室》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1/10)、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的,是下面哪个作品?(2分) 、周作人《鬼的生长》 、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 (2/10)、“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此话出自那篇文章? 、何其芳《独语》 、沈从文《烛虚》 、废名《三竿两竿》 、周作人《鬼的生长》 (3/10)、周作人《水里的东西》的写作意图在于() (2分) 、引起人们关注社会人类学与民俗学 、“文抄公体”的写作实验。 、突出自己对于水的情分。 、从另外的角度研究历史。 (4/10)、鲁迅《女吊》的主题是什么? (2分) 、复仇分) (2 、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C、申冤 D、批判传统文化 (5/10)、“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出自哪个作品?(2分)

、胡适《追悼志摩》 、周作人《鬼的生长》 、鲁迅《阿长与》 、林语堂《忆狗肉将军》 (6/10)、鲁迅《死火》中,“死火”是怎样存在的? (2分) 、火中包含着冰 、火把冰融化 、冰冻住了火 、冰把火冻灭 (7/10)、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曾文清是什么关系? (2分) 、父女 、姐弟 、夫妻 、兄妹 (8/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分) (2 、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9/10)、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所呈现的形式美在于()、每节四句,结构齐整。 、梦和现实的交织。 、“依洄”吟唱的风格。 、一句话反复呈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汇总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思想家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是《治安策》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常识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常识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5、““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6、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7、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 8、《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9、《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0、“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1、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2、“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3、《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4、“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5、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6、《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 _。 17、《三国演义》中,你最欢地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中国古典文学作者、作品

中国古典文学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文新系何俊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是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掌握其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现当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2,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现代和当代两个部分,精选有代表性的若干名篇,组织学生阅读,教师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进行评折。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有条件的学生应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为思路,但是不要求学生购买教材,而是要求学生阅读作品。 (二)影像教材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 (三)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为EXE版,主要用于课堂教学辅导。 四、教学要点 (一)以作家、作品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文学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作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结构,培养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文学概论》,《20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等。尤其是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文学现象比较多。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需要了解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涉及。 (四)本课程同其它文学课程相比,实践性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自学。 五,阅读建议 1,以精选作品为主,引导学生对文学名著作文本细读,进行“鉴赏性阅读”,即强调学习者心灵的投入,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不仅注意作者“写什么”,更着重体味作者“怎么写”,反复揣摩作品的言语,行文结构与文体风格;并提倡对作品的多样化的阐释。 2,在鉴赏性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部分基础与条件较好的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即进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进行质疑与客观评价。要引导学生把作品放回到“文学史”中,进行比较性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等等)。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3,文学史知识不是本课程的重点,却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也就是说,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于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分析文学作品能力,进行审美教育的。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学的是非中文系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4,本课程与其它文学课程相比,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学中要突出两个环节。 首先是“读”:①要集中主要精力读教材中的选文,而且要根据教材的指导,读全书,读作家的其他作品,读得越多越好。②最初读的时候,不要看任何参考资料,要直接读原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要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阅读的第一印象;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后,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启发自己的思考,开拓阅读视野。③初读时要着重对作品的总体感悟与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者的语言与写法。④不仅要默读,而且要提倡“朗读”,在朗诵中读出作品的情感与韵味。如有可能,一些诗歌与短文最好能背诵。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人民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人民文学) 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译 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3.先秦散文选罗根泽编戚法仁注 4.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 5.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6.唐诗选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 7.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编 8.唐文选高文何法周主编白本松等注释 9.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10.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 11.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吴无闻等注释 12.元明清散曲选王起主编洪柏昭,谢伯阳选注 13.宋诗选张鸣选注 14.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15.明诗选杜贵晨选注 16.清诗选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17.明文选赵伯陶选注 18.清文选刘世南、刘松兰选注 19.荀子选方孝博选注 20.孟子文选(战国)孟子著李炳英选注 21.史记选(汉)司马迁著王伯祥选注

22.三曹诗选曹操等著余冠英选注 23.李白诗选(唐)李白著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 24.杜甫诗选注(唐)杜甫著萧涤非选注 25.白居易诗选(唐)白居易著顾学颉,周汝昌选注 26.高适岑参诗选(唐)高适,(唐)岑参著孙钦善等选注 27.韩愈诗选(唐)韩愈著陈迩冬选注 28.韩愈文选(唐)韩愈著童第德选注 29.李商隐诗选(唐)李商隐著刘学锴,余恕诚选注 30.杜牧诗选(唐)杜牧著缪钺选注 31.梅尧臣诗选(宋)梅尧臣著朱东润选注 32.欧阳修文选(宋)欧阳修著杜维沫,陈新选注 33.苏轼诗选(宋)苏轼著陈迩冬选注 34.苏轼词选(宋)苏轼著陈迩冬选注 35.陆游诗选(宋)陆游著游国恩,李易选注 36.辛弃疾词选(宋)辛弃疾著朱德才选注 37.范成大诗选(宋)范成大著周汝昌选注 38.元好问诗选(元)元好问著郝树侯选注 39.龚自珍诗文选(清)龚自珍著孙钦善选注 40.元人杂剧选顾学颉选注 41.西厢记(元)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 42.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 43.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

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题: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 成一条长长的历史河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 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学总 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亦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国古代文学沉淀至今,所产生的价 值便在于向后人展示中华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也是在发扬高尚 的人格,渊博的精神,以及浩大的智慧。同时文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感悟记载,是人 类社会发生蜕变的基础,是人类思想得以进步的基石。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中心,开创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不得不说,中国几千... 中华民族有着 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成一条长长的历史 河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 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学总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亦 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国古代文学沉淀至今,所产生的价值便在于向后人展示中华 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也是在发扬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精神,以 及浩大的智慧。同时文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感悟记载,是人类社会发生蜕变的基础, 是人类思想得以进步的基石。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中心,开创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不得 不说,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儒、释、道三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变衍起到了不可估量 的作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意识形态领域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一方面从思维角度束缚 了国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在行为举措上规范了国人的动向。这不仅是价值的体现, 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到我国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便不得不将其与西方的文学、文化进行比较, 必须承认的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逐渐开始西式化转变。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相互碰撞后必然的一个现象,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华文化在许多地方有着极大的局限性,或者说中华文化注重的是底蕴,在实现性上没有西方文化那般快速迅捷,在世界 性战争的爆发与民族压迫之下,中华文化的转型是一个不可阻遏的趋势,但中国传统 的文化仍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从如今西方科学文化达到饱和后开始研究中华 文化便可看出。我以为中华文化去伪从简,便是一个“境”与“韵”,如同道德经中所云,“道可道,非常道。”中华文化所教授给人们的便是这样一种说不出来的意韵,是一种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阅读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阅读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_____.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_____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________。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_____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_____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_____。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_.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_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一自测题

一、填空(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周作人说“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是指鲁迅作品 ____ 。 2、《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做的第一件“无聊的事”是为他三岁的弟弟____ 。 3、《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做的第二件“无聊的事”是送剪绒花给____ 。 4、《铸剑》选自鲁迅的历史小说集____ 。 5、《铸剑》中的两个复仇人是____ 。 6、《伤逝》的女主人公是____ 。 7、废名原名叫____ 。 8、1929年,废名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____ 。 9、《子夜》中吴老太爷的“护身法宝”是____ 。 10、钱良材是茅盾的小说____ 中主要人物之一。 二、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酒楼上》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A.《彷徨》 B.《呐喊》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 2、《铸剑》中的眉间尺对老鼠忽憎忽怜,说明他的性情。 A.刚愎 B.胆怯 C.大度 D.优柔 3、下面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酒楼上》的一组是。 A.吕纬甫“我”长富长庚阿顺阿昭 B.吕纬甫“我”阿顺阿发老发奶奶 C.吕纬甫“我”顺姑尺儿长庚长富 D.吕纬甫“我”长富干瘪脸的少年黑的人 4、都属于鲁迅作品中“黑色家族”成员的一组是。 A.《铸剑》中“宴之敖”、《孤独者》中“魏连殳” 《理水》中“夏禹”《非攻》中“墨子” B.《铸剑》中“眉间尺”、《孤独者》中“魏连殳” 《理水》中“夏禹”《非攻》中“墨子” C.《铸剑》中“宴之敖”、《铸剑》中“眉间尺”、 《伤逝》中“涓生”、《孤独者》中“魏连殳” D.《铸剑》中“宴之敖”、《狂人日记》中“狂人” 《在酒楼上》中“吕纬甫”、《阿Q正传》中“小D” 5、黑色人要替眉间尺报杀父之仇,要眉间尺的两件东西是。 A.眉间尺的青剑和青衣 B.眉间尺的雄剑和头 C.眉间尺的雌剑和青衣 D.眉间尺的雌剑和头 6、废名被认为是的鼻祖。 A.京派 B.京味 C.海派 D.新月派 7、《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莫须有先生动手著论》中两个小孩子是。 A.纯和慈 B.细竹和琴子 C.小林和琴子 D. 纯和细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学特色整理(201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学特色整理(2011) 作者:xiaocong 一、秦汉 枚乘《七发》:在叙述七事的过程里铺陈排比,辞藻繁复。 汉大赋: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繁复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呈现出富丽堂皇、细致绵密的风格。 汉乐府的语言:①口语化、自然质朴;②饱含感情,富于表现力。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①明白晓畅;②言近旨远,语短情长;③简洁生动,多名言警句。 二、魏晋南北朝 曹操:慷慨悲凉、气韵沉雄,语言古朴 曹丕:笔触细腻、清丽动人 曹植:辞藻华美,比喻丰富,对偶日趋精密。“骨气奇高,辞藻华茂,文兼雅怨,体被文质” 建安风骨:慷慨悲壮 正始之音:寄托遥深 阮籍:诗风隐晦曲折,多用比兴、象征手法,或借古讽今,或借美人香草寄托怀抱。 太康文学:繁缛的诗风:辞藻华丽;描写繁复详尽;大量使用排比、对偶。 陶渊明的语言:自然平淡,并非未经锤炼,只是不露痕迹。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鲍照:语言俊逸遒丽,风格豪放凌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突出地位。 永明体:讲究四声、避免八病,讲究声律、辞藻、典故。 宫体诗:风格柔糜轻艳,讲究声律、辞藻、对偶。 庾信:沉郁苍凉。 吴歌:艳丽柔弱、哀怨缠绵 南朝民歌:语言自然清新,大量使用双关语 北朝民歌:语言粗犷直率,情感热烈,风格刚健

三、隋唐五代 齐梁诗风/六朝诗风:纤巧琦靡/华艳柔糜 “上官体”:宫廷文学应制咏物,重形式、声辞 初唐四杰:开始表现出较为壮大的气势,有慷慨悲凉的风格。 孟浩然:孟诗没有王诗中丰富的色彩层次感,更平淡自然,多即兴而发,随意清淡。 高适:气韵沉雄、意境开阔 岑参:多描写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和风物人情,色彩浓重、气势磅礴,更富有浪漫气质。 大历诗风: 2)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声律词藻,工于白描写景,技巧细腻雕琢。 3)大量作品表现出孤独寂寞的情怀和超然世外的隐逸格调,有别于盛唐时的雄浑风骨,开始展现出中唐的风貌。 韩孟:雄奇怪异(奇险) 元白:重写实、尚通俗(流易) 《新乐府》50首的语言:力避典雅的书面语,穿插以口语和俗语。 《长恨歌》、《琵琶行》: 3)运用想象、虚构、比喻等手法。 4)语言明白晓畅、精纯恰当。 韩愈古文:雄肆,波澜壮阔、滔滔不绝 孟郊:幽僻冷涩 贾岛、姚合:工整中见清新奇僻 柳宗元:诗:冷峭;文:峻切。 李商隐:诗境凄美幽约,辞意飘渺难寻,风格深婉精丽 温庭筠:浓艳细腻,绵密隐约 花间词:题材多为风花雪月、男欢女爱。风格轻艳柔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 南唐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较为开阔,有深厚缠绵的情致。 苏轼前词的旧套:男女恋情、离愁别绪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知识点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知识点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7、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8、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 9、《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1、“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2、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心理征服,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7、《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周瑜;诸葛亮。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综合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综合试题及答案 1、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①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 ) ②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 2、请结合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完成下列句子。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吴承恩《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①》里祥子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②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③的精神。 ①②③ 3、与下列对联、涛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 ①②。 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4、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①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 ) ②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 5、请从下面作品(《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中一个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 主要人物: 情节介绍: 6、名著知识填空。 ①《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的著名喜剧,剧中人物是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②“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 7、请你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8、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名著填空。 名著是美的。《繁星·春水》美在它对母爱、童心的赞美;《》美在它;鲁智深美在它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美在他。 9、名著内容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