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载试验方案

静载试验方案
静载试验方案

静载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呈贡制梁场主要负责昆明铁路枢纽东南环线晋城1号双线大桥2(10-32)、晋城2号双线大桥2(12-32)、白云双线特大桥2(26-32)、林塘双线大桥2(7-32)、高新区双线特大桥2(25-32)、横冲1号双线特大桥2(16-32)、横冲2号双线大桥2(10-32)、前卫营双线大桥2(10-32)、缪家营双线大桥2(14-32)共9座大桥520片的施工。

32米预制T梁根据通桥(2005)2201-Ι施工。预制T梁按梁型分为边梁和中梁两种;其中32米边梁(中梁)梁长32.6米,跨度32米,桥面宽2.338米(中梁桥面宽1.9米),梁高均2.7米; 32米边梁重146.31吨,中梁重146.31吨。

二、编制依据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方法》 TB2092-2003号《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 TB/T3043-2005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有关设计图及技术文件

三、方案简介

单片T梁静载试验是通过对梁体直接加载,并利用各种试验仪器来检测梁体的挠度,从而确定梁体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和梁体的整体工作状态的试验方法。这种方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无论在检查梁体质量方面,还是在检验设计合理性方面,都是一种比较完善、实用的检验方法。施工现场实施静载

试验按照国家规范要求,生产初期,试生产30片(不同跨度的至少10片)T 梁进行梁场取证工作,并取其中一片T梁进行静载试验;正常生产期间每60片T梁作一次静载试验。

32米T梁静载试验采用地锚连接反力架的形式进行试验加载。32米T梁静载试验反力架和地锚用插销连接,加载千斤顶直接顶升反力架的横梁,顶升产生的反作用力对梁体进行加载。加载千斤顶的受力点由地锚桩基承担,为了施工方便本方案中的桩基设计成扩底桩,扩底桩的安全系数按1.5倍考虑。

四、台座、反力架设计及检算

1、加载点布设

根据部颁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静载试验方法”,对梁体施加五个集中荷载,加载点布置为:跨中处、距跨中4米处、距跨中8米处,共五点。示意图如下:

2、加载荷载及力传递

每个加载点的荷载根据图纸设计计算为800KN。加载的作用原理为:每个

加载点上的荷载由放置于加载点上的千斤顶对相应反力架顶升产生的作用力施加,抗拔桩基提供千斤顶顶升反力架时的反作用力,反力架和梁体两侧的抗拔桩基用预埋槽钢组合件进行连接。槽钢组合件在桩基施工时提前预埋在桩基顶部,每个预埋件的标高一样,误差控制在2mm以内。反力架和抗拔桩的连接和具体的受力示意图如下:

3、桩基设计及检算

1)桩基设计

每个反力架由两根立柱和抗拔桩连接,抗拔桩为圆台型扩底桩,桩顶直径为1.5米,桩底直径为2.0米,桩长为4米。抗拔桩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桩,钢筋笼采用全笼。主筋采用16根ф20钢筋,箍筋采用ф8钢筋,间距20cm。

2)桩基抗拔力组成

反力架重量:50KN;加载荷载:800KN;最小抗拔力为:

P min =(800-50)×0.5=375KN

3)抗拔力计算

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中有关桩周土的极限摩擦阻力的取值参数,结合静载试验台座的地质情况,确定抗拔桩桩周土的极限摩擦阻力fi=30KPa。

假设抗拔桩的顶面直径为1.5米,底面直径为2.0米,桩长4米。先按照假定计算抗拔桩的抗拔力。

抗拔桩的侧面积为:S=π(R+r)l=3.14×(1+0.75)×4.008

=22.024m2

抗拔桩的抗拔力为:P1=f i×S=30×22.024

=660.72 KN

P1/P min=1.76,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假定桩的尺寸满足受力要求。

4)抗拔桩施工要求

桩基施工采用人工挖孔形式,开挖前现将原地面进行平整,从实质土层开始开挖。桩顶标高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误差在2mm以内。

4、试验台座

1)静载试验台座设计

试验台座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为了节省原材料以及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存梁台座设计成台阶状矩形条形基础。每个台座共有三层,每层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主筋为Φ12钢筋,结构箍筋为ф8钢筋。初步估算台座的结构尺寸如下示意图所示。

2)承载力计算

32米T梁自重:1463.7KN

加载荷载:800×4=4000KN

反力架自重:50×5=250KN

千斤顶重:350×5=175KN

操作人员及观测人员重:10×0.75=7.5KN

每侧试验台座自重:(1.2× 1.2×0.8+2×2×0.6+3×3×0.6)×25=223.8KN

每侧台座的最小荷载为:

G1=(1464.7+4000+250+175+7.5)×0.5+223.8=3171.9KN 静载试验台座经处理地基承载力不小于500kpa,此时地基所提供的承载力为N1。

N1=3×3×500=4500KN

N1/G1=4500/3171.9=1.42

根据N1/G1的结果可以看出,试验台做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3)静载试验台座施工要求

a.静载试验台座基础开挖时每边扩大0.8m,超挖0.6m,分两次换填碎石,使用功率大的平板振动器夯实,经过处理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500kpa。每层的夯实标准为填料不再有下沉为止。

b.试验台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放置底层钢筋时必须保证5cm的保护层厚度,钢筋必须用混凝土垫块垫起。浇筑混凝土前模板的必须加固牢固,模板的尺寸误差控制在2cm以内。

5、反力架检算

5.1计算参数:

(1)最不利荷载值:按曲线中梁在终张拉后30天做静载试验计算,每点施加最大荷载P=800(KN)。

(2)加力架基本数据

横梁为56c工字钢,两侧采用16mm的钢板进行加强,千斤顶位置采用三角钢板进行局部加强;

立柱为25a槽钢,销孔位置采用10mm钢板进行局部加强。

门架中心之间距离为:3.1(m)

立柱与横梁材质为Q235,安全系数取1.4。

立柱与横梁之间连接采用2个直径45mm的45#钢进行调质处理和4个M20螺栓。

(3)截面特性计算

横梁截面面积A0=157.85+2*52*1.6=324.25(Cm2)

横梁惯性矩I0=I+2*bh3/12=71439.4+2*1.6*523/12=108934.87(Cm4)

横梁抵抗矩W0= I0/yc=108934.87/28=3890.53(Cm3)

立柱截面面积A=69.820(Cm2)

销子截面面积A=3180.86(mm2)

5.2按最不利荷载(上横梁中心受最大荷载P=800KN),横梁按简支梁进行计算。

上横梁跨中最大弯矩M=PL/4=800X3.1/4=620(KN·m)

上横梁弯曲应力σ=M/W0=620X 1000/3890.53

=159.36(Mpa)<235/1.4=167.9(Mpa)

上横梁抗剪应力τ=P/A=800000/157.85/100=50.1(Mpa)<85(Mpa)立柱抗拉(边梁最不利)σ=P/A=452903.22/69.820/100=64.87(Mpa)<140(Mpa)

销子抗剪τ=Q/2A/2=452903.22/3180.86/2=117.264/2=71.191(Mpa)<125(Mpa)

综上所述,强度符合要求。

五、静载试验方案

1.试验梁龄期

梁体静载试验的龄期,应在混凝土承受全部预应力30天后进行。试验龄期若小于30天,须经设计部门检算合格后,方准予进行试验。

2.试验设备及仪器

试验时应具有能够满足试验要求的静载试验台一个、千斤顶5台、油泵5台、标准油压表5个、百分表3套、秒表1个、红蓝铅笔、5倍放大镜、20倍刻度放大镜等。

静载试验台座、加力架、千斤顶、油泵、标准油表等加力设备和计量仪器

的工作能力应控制在1.5~2.5倍的最大试验荷载之间。

试验所用计量设备、仪器、仪表、钢卷尺等均已经法定计量管理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之内使用。

2.1 静载试验台

2.1.1试验台应能保证试验梁跨度、支承方式、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计算简图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2.1.2 试验台不应分担试验梁所承受的试验荷载,且不应阻碍梁体变形自由发展。

2.1.3 静载试验台的设计及制造应具有与试验最大控制荷载相适应的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结构稳定性、安全性,且能够满足不同梁形、不同标准梁跨、不同梁高、不同桥面宽度的各种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载弯曲抗裂试验。

2.1.4静载试验台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0,其加载变形量应满足加载千斤顶最大行程的要求。

2.2 加载千斤顶

选用精密压力试验千斤顶(采用顶力300t,行程200mm,双作用自锁式精密压力试验千斤顶)。千斤顶的校验系数不得大于1.05。在K f=0.80以下各级荷载,其每级标定摩阻系数可略高于1.05,但不得大于1.06。

2.3 精密压力表

a.精度等级:0.4级标准压力表;

b.表盘量程:应在工作最大油压的1.25-2.0倍之间;

c.最小刻度值:0.5Mpa;

d.试验前将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后在精度不低于三级的试验机上进行标定,压力表应分级标定,级差应不大于加载最大值的10%,加载速度应不大于3KN/s,标定的最大荷载宜不小于加载最大值的1.1倍,且持荷10min。

e.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标定时,应采用千斤顶顶压试验机的标定方式,

其活塞外露量应约等于试验最大荷载时的外露量;各级荷载下应以压力表的表盘整读数对应压力机的表盘读数。

f.配套标定数据应进行线性回归,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9,并根据加载等级计算各级荷载下的表示值。

2.4 变形测量仪

竖向位移采用百分表测量,其测量精度为0.01mm,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被测挠度总值的1.0%。

2.5 裂缝观测仪

2.5.1 观测初始裂缝或受力裂缝,采用直径不小于Ф50mm、放大倍数为8倍的普通放大镜。

2.5.2 量测裂缝宽度必须使用刻度放大镜,其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0.05mm,放大倍数应不低于10倍。

2.6钢卷尺

测量跨度用钢卷尺,其最小刻度应不大于1mm。须经法定计量管理部门进行悬空及平铺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7 弹簧式拉力测力计

配合钢卷尺测量跨度用弹簧式拉力测力仪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

2.0%F.S,示值误差应为±1.0%F.S。

3.支座及安装要求

3.1 支座要求

3.1.1试验用支座按设计要求采用T梁盆式橡胶支座。

3.1.2 每榀T形简支梁设两个支座,其中纵向活动支座及固定支座各1个。纵向活动支座在横向应设置横向限位装置。

3.2安装要求

3.2.1支座应水平安装。

3.2.2支座安装的相对高差

3.2.2.1 同一端两个支座高差或同一支座的两侧高差不大于2mm。

3.2.2.2 两端支座相对高差不大于10mm。

3.2.3两端支座中心间距(即梁跨度)必须与梁标准跨度相一致,其偏差不得超过梁跨允许偏差。试验前应实地测量梁体两侧跨距,确认两侧跨度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方可进行试验。

4.试验梁安装就位及试验前准备

4.1 试验梁安装就位要求

4.1.1 吊装前应首先核实该梁是否正确。对吊点处混凝土棱角应采取保护措施,不得损伤试验梁外形外观。

4.1.2 注意吊装安全。统一指挥、缓升慢落。严防脱落、倾倒。

4.1.3 支座应符合要求,且各向高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

4.1.4 就位后的梁体应底面水平,跨度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4.1.5 试验梁对中

4.1.

5.1试验梁与试验台对中

试验梁移入台座后应与试验台支承横梁中心对中;

4.1.

5.2 千斤顶与试验梁对中

通过支座板横向中心线导引,在梁顶面标出纵向加载中心线,实际标画出的腹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应不大于10mm。在每一加载点铺垫层及座板,底板应用水平尺找平,然后移入千斤顶,应使千斤顶中心线与梁体腹板实际标画中心线重合。千斤顶安装允许偏差10mm。与设计中心线偏差小于10mm。千斤顶与试验台反力桁梁底部应接触密实。

4.1.

5.3千斤顶的安装位置除应保证其纵向中心线符合规定外,其各顶与跨中顶纵向间距须保持4m及4m的倍数。尺寸偏差应不大于10mm。纵向定位各顶均应以跨中为基准量测。

4.2 试验前准备工作

4.2.1制订试验大纲:主要包括目的要求、抽样、试验梁有关技术资料、试验梁制造数据,安装就位、试验项目、试验装置、试验荷载、加载方法、加载设备、量测内容及方法、测点布设、评定标准、安全防护等等。

4.2.2 检查核实试验仪器、仪表、钢尺及检定证书,保证全部符合要求。4.2.3 配套标定加载千斤顶及标准压力表。

4.2.4 试验梁资料审查及加载计算。

a)审查试验梁设计参数。

b)收集试验梁施工原始数据(混凝土强度R检、R28)弹模(E检、E28);灌注日期、塌落度、

c)张拉日期,张拉力及伸长值、回缩量、滑断丝数据等记录及制造技术证明书。

d)进行静载试验加载计算。

4.2.5 现场检测

a)测定环境温度。

b)检查试验梁跨中区段有无明显缺陷(硬伤、竖向裂口、潜在空洞梁底垫块移在梁侧面)。

C)实测试验梁跨度、受力截面尺寸(腹板厚、梁底宽、底板厚等)。

d)查找并勾画跨中8m段初始裂纹。

e)安装变形测量仪器(位移计、百分表支座须稳定)。布设测点或贴水平仪测量标尺(坐标纸或钢板尺)。

f)测量试验梁初始变形(上拱值或下挠值)

4.2.6 备用准备

a)准备好备用电源;

b)备用千斤顶、油表、油泵;

c)备用密封件等配件;

d)备用照明。

4.2.7 试验用品的准备

4.2.7.1 记录表格

a)各个油表“加载及油表读值”记录表;

b)挠度记录表;

c)试验报告表。

4.2.7.2 物品

a)红蓝铅笔;

b)5倍、20倍放大镜;

c)试验计时用秒表

d)指挥用手持扬声器。

4.2.8 安全与防护措施的检查落实。

5. 静载试验计算单

5.1 计算单的八个组成部分

1)试验类别;

2)试验依据;

3)试验梁设计、制造的基本情况;

4)设计院提供的梁体设计参数(13个);

5)加载图示;

6)加载值计算(10个步骤);

7)各级加载值一览表;

8)顶表泵配套标定与各级加载值、油压表读值汇总表。

5.2 加载值计算的10个步骤

1)相关系数α;

2) 未完成的应力损失值ΔσS ; 3) 补偿弯矩ΔM S ;

4) 基数级荷载跨中弯矩a

K M ;

5) 基数级荷载值a

K P ;

6) 各加载级跨中弯距M K 7) 各加载级的荷载值P K 8) 静活载级系数K b ; 9)

静活载级的跨中弯矩b

K M ;

10)静活载级荷载值b

K P 。

5.3 试验前根据加载布置情况,梁体设计资料和试验时梁体未完成预应力损失等计算基数级荷载a

K P ,由加载系数K 计算各级加载值P K ,并换算出相应的油

压表读数作为加载依据。 注:

1)

基数级荷载a

K P 是包括未完成的预应力损失,尚未铺设的防水层和道

碴线路设备质量并扣除加载设备等质量对跨中弯矩的换算荷载;

2)

加载系数K 是试验荷载(不包括基数级荷载)和梁自重荷载、防水

层荷载及道碴线路荷载所产生弯矩与设计荷载弯矩之比。

6.加载方法

6.1加载图式

试验加载采用5台千斤顶同步顶推来实现。试验加载程序分阶段进行预加载(第一循环)和正式加载(第二循环)。第一循环加载的最大荷载为使用状态短期荷载值,第二循环加载的最大荷载为抗裂检验荷载。

6.2加载程序

两个循环加、卸载等级与持荷时间,以加载系数K表示加载等级,其加载

程序如下图所示。

第一加载循环:

初如状态初始状态3min3min3min3min20min1min1min10min

第二加载循环:

初如状态

2min3min3min3min5min5min5min1min20min

1min

初始状态

1min1min10min

加、卸载程序及持荷时间示意图

6.3 操作方法

6.3.1 每级加载后,均应仔细检查梁体下翼缘有无裂缝出现,并测量挠度变化,各测点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限制在1min~2min之内。

6.3.2 加载或卸载必须统一指挥,其操作时间和持荷时间用秒表准确计时。6.3.3 首先达到规定荷载值的千斤顶荷载宜稍加大一点,同时注意不同顶位产生不同挠度值对所加荷载值的影响。

6.3.4 随持荷时间的延长,梁下挠增大及油路内、外泄漏,应及时补加荷载。油压表实际值与计算值之差,不得超过0.2MPa。

6.3.5 对静活载级及基数挠度,应按规定时间准确测量并予以校核,读数误差不得大于0.5mm。

6.3.6 对初始裂缝的延展、潜在裂缝的出现及梁底垫块裂缝应由专人跟踪观查,并量测其各级荷载下的宽度并做好记录。

6.3.7 对征兆裂缝应随时观察,且标记各级荷载下的延长量,特别注意其延至下翼缘底部边角处时的荷载等级。

6.3.8 严格按加载程序分级同步加载,并做好各级荷载对应的油压表读数及挠度测量试验记录。

6.3.9 应用各级加载后测得的挠度数据,随时跟踪描绘出荷载一挠度曲线图。

对随时可能发现的受力裂缝,验证其真实性及确定开裂等级。

7.测试内容

在试验前,仔细观察梁体上是否有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若有,就对裂缝作好标记,

以排除其对试验时的裂缝观察的干扰。

试验时根据荷载等级,加载持荷时间为20分钟后,对挠度测点进行测量,同时观测梁体是否有裂缝出现,若有裂缝出现,则测量裂缝宽度及长度。

如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梁体裂缝较多或梁体实测应力值与计算应力值相差较大,或实测挠度值与计算挠度值相差较大,应停止试验,分析原因,找出原因后再继续加载或终止试验。

8.挠度测量方法及测量要求

8.1 挠度测量方法

用百分表进行测量。

8.2 挠度测量要求

8.2.1 挠度测量部位

8.2.1.1 试验时应量测梁体跨中位移和支座沉陷。

8.2.1.2 在试验梁底面设3块百分表测量竖向挠度。

8.2.1.3 挠度测量仪器、仪表应安装在独立不动的仪表架上。百分表固定需考虑最大行程和支架高度,支座下测点须设置在支座纵向中心线上(即跨度起止线上)。

8.2.2 挠度的测量时间

8.2.2.1 试验加载前,应在没有任何外加荷载的条件下,测读仪表的初始读数。

8.2.2.2 在每级试验荷载规定的持荷时间结束时,量测挠度(特别注意静活载

级和基数级)。

8.2.2.3 在使用状态试验荷载作用下30min的持荷时间内,宜在5min、10min、15min、30min时量测挠度。

8.2.2.4 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20min的持荷时间内,宜在5min、10min、15min、20min时量测挠度。

8.3挠度测量结果的计算及评定

8.3.1 测量结果计算

8.3.1.1 对梁体底部3个测点的各级挠度测量结果,剔除异常数据后进行分析计算。

8.3.1.2 梁体在静活载作用下的挠度值等于静活载级下的挠度值减去基数级下的挠度值,再减去两端支座沉陷的平均值。

8.3.1.3 分别计算第一、二循环在静活载作用下的梁体两侧挠度,各循环挠度取两侧平均值。

8.3.1.4 将两个循环的测量挠度值乘以等效荷载图示修正系数ψ,得出两个循环的实际挠度值(计算值的修约区间为1)。

8.3.2 合格判定标准

8.3.2.1当每个循环的实际挠度值均符合标准规定的限值,则判定挠度合格.

8.3.2.2 试验最终挠跨比取两个循环挠跨比的平均值。

9.裂缝标记方法

9.1裂缝的观察时间

9.1.1 加载前,应仔细观察梁体规定部位的初始裂纹及局部缺陷。并用规定颜色的铅笔予以标记。

9.1.2 加载后,在每级持荷时间结束,仔细观察规定部位的裂缝(初始裂纹的变化及受力裂缝的出现)。对已出现的受力裂缝随时跟踪,并用规定颜色的铅

笔予以标记。

9.1.3 裂缝的观察部位:梁体内、外侧跨中4m区段下翼缘及梁底面。

9.1.4 裂缝的观察方法:用5倍放大镜采用侧观比较法,目测。

9.2 裂缝标记方法

9.2.1 初始裂缝规定使用蓝色铅笔标记。在加载前仔细观察寻找,并沿着裂缝右侧约1mm处,顺其走向画出痕迹,并在其两端点打上横杠,封住端头,以辨别加载后是否延长。严禁用划大圈法标记初始裂缝。

9.2.2 受力裂缝规定使用红色铅笔标记。沿裂缝右侧约1mm处勾描出走向,并以横杠封端,注明开始荷载等级。严禁红蓝色混用或不封端、不标注开裂等级。

10. 开裂荷载等级的确定及受力裂缝的验证与判定

10.1 开裂荷载等级的确定

10.1.1 当在本级荷载规定的持荷时间内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其开裂荷载的实测值。

10.1.2 当在本级荷载规定的持荷时间结束后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作为开裂荷载的实测值。

10.2 受力裂缝的验证

10.2.1 验证的对象

当梁体在某级荷载作用下,裂缝由梁体下翼缘侧面延至底部边角或直接在梁底部边角、梁底面上出现的受力裂缝(即判定裂缝)。对该裂缝须经验证,才能进行判定。

10.2.2 “验证荷载”

10.2.2.1 若在本级持荷时间后,向下一级加载过程中发现裂缝,则应继续加到下一级荷载来验证裂缝。如属实,即认定梁体在本级开裂。

10.2.2.2 若在本级持荷时间内发现裂缝,则应再增加一整级荷载来验证裂缝。如属实,即认定梁体在本级荷载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荷载下开裂。

10.2.3 验证方法及判定准则

①“长度法”在开裂级荷载基础上,按加载程序规定的等级再增加其上一级荷载,现查该裂缝有无延长(实际多用此方法)、加宽或在梁底部边角、梁底面上又有新裂缝出现。若出现上述现象,证明该裂缝为真实受力裂缝,则判定梁体开裂,静载试验不合格。

②“折点法”,根据挠度测量数据而跟踪描绘出的荷载—挠度曲线,找出曲线上转折点(取曲线上第一弯转段两端点切线的交点)。若折点出现,说明挠度突变,则证明梁体截面已开裂,静载试验不合格。折点所对应的荷载值,即为梁体开裂荷载实测值。

对于不能断定是否是受力裂缝或未能及时发现早已出现的初始裂缝或受力裂缝或难以判断是正截面开裂还是局部缺陷“假裂”,均可以用荷载——挠度曲线法判定或验证。

③“宽度法”使用20倍放大镜观察该裂缝宽度(如多条此类裂缝选最宽者),跟踪卸载。如该裂缝在卸载后完全闭合或由缝变为纹,则同样证明该裂缝为真实的受力裂缝,但不能仅凭此现象判定梁体静载抗裂不合格,以免造成因“假裂”(因局部缺陷产生于规定部位的受力裂缝)误判。

10.2.4 验证方法的正确使用

以上三种验证方法可以同时使用,也可选用a)、b)或a)、c)两种,但不能单独使用c),以防因局部缺陷裂缝导致误判。

11.试验结果分析及试验结论评定标准

11.1 试验结果分析

11.1.1 对测读数据应进行必要的运算、换算、折算、修正,统一计量单位,修订至规定精度,并应严格核对、签字。

11.1.2 对挠度实测值按实际采用的等效荷载加载图示修正系数ψ予以修正。

11.1.3 对因水平仪表架碰撞、百分表支座沉陷或百分表行程不足而造成的异常数据予以分析剔除。

11.1.4 当对试验结果作回归分析时,宜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试验曲线,求出经验公式,并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11.2 下列各种变形曲线可根据试验目的绘制,并作必要说明:

a)荷载—挠度曲线;

b)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梁体挠度曲线;

c)在使用状态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时间关系曲线。

11.3 若梁体开裂或出现征兆裂缝,应量测各裂缝距跨中及梁底面的尺寸,注明裂缝出现的荷载等级,并绘制裂缝示意图,说明裂缝的种类。

11.4 若梁体开裂,则应按试验梁实际生产检验数据计算理论开裂等级及挠跨比,与实际试验开裂等级及挠跨比并进行分析比较。

11.5 试验结论评定标准

11.5.1 梁体在最大控制荷载(K f=1.20)作用下,持荷20min,梁体下翼缘底部边角及梁底面未发现受力裂缝,且在静活载作用下的挠跨比小于或等于规定值,则判定为静载试验合格。

11.5.2 对于第一榀试验梁抗裂、挠度其中一项未满足第二次检验指标(K f≥1.25×0.95=1.19取1.20;f ≤规定值×1.10)要求,这种严重不合格者,加倍抽样的两榀梁均达到第一次检验指标(K f =1.20, f ≤规定值)要求时,可判定为静载试验合格。

11.5.3 对于第一榀试验梁抗裂、挠度其中一项未达到第一次检验指标,但满足第二次检验指标要求,这种轻微不合格者,加倍抽样两榀梁中的第一榀满足第一次检验指标,则可判定为静载试验合格。

11.5.4 对于第一榀试验梁轻微不合格者,加倍抽样的两榀梁的抗裂、挠度均满足第二次检验指标要求,仍可判定为静载试验合格。

桩基静载试验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1.工程简介......................................................................................... 1.2编制依据......................................................................................... 1.3主要工程项目和数量..................................................................... 二、施工总体安排 ...................................................................................... 2.1试验人员与仪器设备配置 .......................................................... 2.2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三、主要施工方法 ...................................................................................... 3.1施工流程程序................................................................................. 3.2试验操作和过程控制 (3) 3.3试验报告内容及资料整理.......................................................... 3.4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分析确定............................................. 四、质量保证措施 (4) 五、安全保证措施 ......................................................................................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狮头河1号中桥、绿荫河中桥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1、工程概况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为跨黔桂扩能铁路和地方规划甘塘镇四号路而 设,与路线成105度交角。上部构造采用4-30m预应力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构造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桩柱式桥台、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 15.5m。 图1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立面图 绿荫河中桥跨越甘塘镇十六号规划路及绿荫河,路线与河沟基本正交,上部结构采用4-20m预制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桥台,柱式墩,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和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15.5m。 图2绿荫河中桥立面图 狮头河1号中桥跨越狮头河而设,路线与河沟与600交角,上部结构采用3-16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15.5m。 图3狮头河1号中桥立面图 为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需对这3座桥梁的预制单梁进行静载检测,以

明确单梁的实际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2、检测目的 通过单梁静力荷载试验,测定所检测的单梁在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位移、应变试验数据,并与理论计算值及规范允许值进行对比,以判定单梁实际承载能力,评估其在试验荷载下的工作性能。 3、检测依据 本次单梁静载试验主要依据以下规范进行: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4、《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5、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绿荫河中桥、狮头河1号中桥施工图纸 4、检测仪器设备 本次桥梁检测的的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

桩基静载试验检测方案样本

基桩检测方案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合同编号: 某某有限公司 邮编:215300地址:电话: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抽样方式及检测数量 三、基桩检测主要设备 四、静载荷试验原理、方法 五、低应变动力检测原理、方法 六、试桩的桩头处理 七、现场试验用电及道路、 八、试验流程及预估工期 九、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十、注意事项 试验人员项目负责人批准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委托单位: 3、工程地点: 4、试验内容:①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②低应变动力检测确定桩身结构完整性 5、试验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6、勘查单位: 7、设计单位: 8、施工单位: 9、监理单位: 10、设计桩型、桩径及桩长: 11、桩身砼强度: 12、极限承载力值: 13、桩总数: 二、抽样方式及检测数量 1、抽样方式:建设单位会同设计、监理、质监部门确定 2、静载抽检桩数及桩号:详见选桩表 3、动测抽检桩数及桩号:详见选桩表 三、基桩检测主要设备 1、试验加载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用砼试块做配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用黄砂做配重;○锚 桩反力装置; 2、主要设备

四、静载荷试验原理、方法 1、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 桩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然后分级卸载到零。 2、加载和卸载分级: ①试验用油压千斤顶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②荷载分级:加载至预估极限荷载共分10级,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载,具体分级如下: 3、慢速维持荷载法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试桩沉降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 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但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进行下一级加载。 卸载时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2倍,每卸一级荷载,隔15、15、30min各测读一次回弹量,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小时再测读一次。 4、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 始,按1.5h连续3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5、终止加荷条件: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即可终止加载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 准。 ③、已达到设计要求最大加载量。 ④、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允许值。 ⑤、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 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注:当试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加载,不可卸载,且应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到现场查看,研究后再作处理。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说明

兴赣高速预制梁(板) 静载试验方案 江西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二零一五年七月 专业资料值得拥有

兴赣高速梁(板)静载试验初步方案 一、试验目的和内容 静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通过测试结构的静应变、静挠度,藉以判断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 本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对预制梁板在使用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了解单梁的实际受力性能,从而积累科学技术资料,为设计提供试验资料。 二、试验技术标准和依据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经1982年10月在柏林举行的专题第五次专家会议通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局技术处、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82年10月,北京(以下简称《试验方法》);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汇编》2001年版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规范》); 6、《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21-2011; 7、《桥梁工程检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8、设计施工图纸。 三、测试项目和测点布置 1、测试跨中应变:测试跨中应变能较好地反映设计和施工质量情况,预应力梁以砼应变为主,在梁跨中梁底截面布置2个应变测点,跨中腹板沿梁高布置3个应变测点(小箱梁两侧均需布置),共布置5个应变测点(小箱梁8个测点)。

2、测试跨中挠度:满足正常使用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体现在跨中挠度应小于设计计算值或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梁跨中布置二个挠度测点。 3、测试支座变形(沉陷):测定支座沉陷量是消除其对跨中挠度的影响,两端支座处分别布置二个测点检测支座变形(沉陷)。 4、测定残余值:试验荷载卸载后,测定梁挠度值、应变值与卸载后相对应的残余值比值,利于梁结构试验结果评定。 5、裂缝观测: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对梁结构是否已出现裂缝进行观测,以了解梁施工质量和利于试验数据分析。 预制梁测点布置见图一。 主梁立面测点布置图 挠度测点 应变测点 支座截面 小箱梁横截面测点布置图 支点截面Ⅰ- 百分表测点支点截面Ⅰ-Ⅰ截面 应变测点百分表测点 T梁横截面测点布置图 图一测点布置示意图

静载试验方案

静载试验方案

贵广铁路工程GGTJ-13标段工程 现浇简支梁钢管桩静载试验方案 审核人: 审核人: 编制人: 中交四航局贵广铁路土建十三标段 二〇一三年七月 一、工程概况

北江特大桥西引桥贵广双线89#~90#墩现浇简支梁位于线路R=∞,G=-2.5‰竖曲线型上,桥区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现浇简支梁钢管桩布置图如下: 二、静载试验目的、内容及方法 1、试验目的及内容 ①希望此静载试验能将原状土层与进入深度的地基承载力经过测试进行设计荷载对比,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②选取32米简支梁跨中位置7条钢管桩中腹板位置承载力最大的钢管作为静载试验桩。 2、试验方法 ①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不方便采用堆积法进行搭设加载平

台。本试验桩竖向静载试验采用试验桩两侧的管桩抗拔力作为试验加载反力,形成一个反力装置,用拼装工字钢作为桩的承力系统,用1台300t液压千斤顶给试验桩加载。 ②静载布置: 32m梁中间排钢管立柱采用钢管桩基础,Ф630钢管桩打入地下13m。加载反力架由两根I56与双拼I36焊接组成,受压试验桩采用双拼I25将力传至桩帽处,抗拔试验桩由2cm厚钢板与35cm厚混凝土组成的牛腿组成。 ③示意图如下: 三、加载设备 YCW-300型千斤顶1台,ZB4-500油泵,0.4级油压表1只,百分表2只。 四、加载要求 钢管桩最大承载力为867.1kN,抗拔力为:1213.94 kN,本试

验荷载按单桩设计荷载的1.0倍计取,为867.1KN,两侧锚桩上拔量应小于4cm。 五、加载沉降观测 1、在桩顶两边各装设2个百分表,按规定时间测定沉降量,百分表精度0.01mm。下沉未达稳定,不得进行下一级加载。每级加载的观测时间为:每级荷载加完后应立即观测。 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注:当桩顶沉降量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 当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 3、桩的卸载回弹量观测 卸载方法 ①每次卸载量为加载量的两倍, ②每级卸载后,按要求进行观测记录。并保持该级千斤顶对应的油压力 ③当5级荷载卸完后,千斤顶不受力。并按有关要求观测记录。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兴赣高速预制梁(板)静载试验方案 江西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二零一五年七月

兴赣高速梁(板)静载试验初步方案 一、试验目的和内容 静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通过测试结构的静应变、静挠度,藉以判断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 本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对预制梁板在使用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了解单梁的实际受力性能,从而积累科学技术资料,为设计提供试验资料。 二、试验技术标准和依据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经1982年10月在柏林举行的专题第五次专家会议通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局技术处、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82年10月,北京(以下简称《试验方法》);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 5、《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汇编》2001年版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规范》); 6、《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21-2011 ; 7、《桥梁工程检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设计施工图纸。 三、测试项目和测点布置 1、测试跨中应变:测试跨中应变能较好地反映设计和施工质量情况,预应力梁以砼应变为主,在梁跨中梁底截面布置2个应变测点,跨中腹板沿梁高布置3个应变测点(小箱梁两侧均需布置),共布置5个应变测点(小箱梁8个测点)。

2、测试跨中挠度:满足正常使用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体现在跨中挠度应小于设计计算值或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梁跨中布置二个挠度测点。 3、测试支座变形(沉陷):测定支座沉陷量是消除其对跨中挠度的影响两端支座处分别布置二个测点检测支座变形(沉陷)。 4、测定残余值:试验荷载卸载后,测定梁挠度值、应变值与卸载后相对应的残余值比值,利于梁结构试验结果评定。 5、裂缝观测: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对梁结构是否已出现裂缝进行观测, 以了解梁施工质量和利于试验数据分析。 预制梁测点布置见图一。 L/2 支座 L T 主梁立面测点布置图 —挠度测点应变测点 G—匚 L 支座截面

静载试验规范方案说明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C.0.1 条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 C.0.2 条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 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 C.0.3 条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C.0.4 条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 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C.0.5 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 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2. 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3. 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4. 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C. 0.6 条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 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 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 0.25-0.50m 2,可取s/b=0.01-0.015 所对应的荷载, 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C.0.7条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D. 0.1 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D.0.2 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采用直径为0.8m的刚性板,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 度应不少于80cm。 D.0.3 条加荷等级可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1/15分级施加。 D.0.4 条每级加荷后,第一个小时内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 次沉降。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 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D.0.5 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 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沉降量超过0.04d(d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目录 一、桥梁概述 (1) 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标准 (1) 三、试验检测的目的 (2) 四、单梁静载试验 (2) 4.1试验前准备工作 (2) 4.2试验内容、要求及方法 (5) 4.3测点布置 (5) 4.4试验加载 (6) 五、单片梁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7) 六、人员配备 (7) 七、费用报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收费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工程 空心板单片梁台座静载试验方案 一、桥梁概述 主要技术标准 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m2;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桥涵设计基准期:10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 主要材料 混凝土:空心板主梁、湿接缝等采用C50混凝土,预应力筋封端的混凝土为C4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不得使用任何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重力密度γ,弹性模量为3.45×104MPa;空心板桥面铺装混凝土采用C50,重= 26 0. m kN/ 力密度m γ,弹性模量为 3.25×104MPa;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25 = kN/ 0. 重为密度m γ。 = 0. 24 kN/ 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 003)标准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Mp,抗拉设计强度f pd=1260Mp,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系数3.0 ξ,公称直径d= = 15.24mm,公称截面面积A=139mm2。 受业主委托,我中心负责以上桥梁的单片梁台座静载试验,对以上桥的梁体质量、工作状态及承载能力作出评价。 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次荷载试验依据或参考下列规范或文件进行: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1982); 2)《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桩基检测试验(静载)方案

桩基检测 试 验 方 案

桩基检测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桩基测试内容包括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测试、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测试、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声波透射法及桩身桩底位移检测、桩身轴力、桩侧侧摩阻力检测等: 二、检测方案编制说明: 1、检测数量、方法: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公共活动中心工程》及本工程的桩基施工说明、桩位平面图及抗压桩抗拔桩详图。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1999 ) 三、现场要求: (1)一般要求:现场场地平整,道路通畅,便于吊、卡车进出场及

起吊设备;提供220V和380V交流电用以照明和设备用电。临时用房一间 (2)试桩期间,试桩静载设备2倍桩长范围内不得有重型机械或将产生振动设备的作业,确保检测数据的正确和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3)低应变检测前须将每工程桩全部开挖且将桩顶处理后进行。(4)工程桩高应变检测应将需检测的试桩按本方案的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四、检测时间: 抗压静载检测速度为4天/ 组(包括设备安装及检测); 抗拔检测检测速度为2天 /组(包括设备安装及检测) 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成孔检测、声波透射检测待测试条件具备。检测时间由委托单位提前一天通知。一般在一天即可完成现场检测工作。桩身、桩底位移检测及桩身轴力、测摩阻力检测在静载试验进行时同时检测。 五、测试成果及期限 1、静载确定实测单桩竖向抗压(拔)极限承载力。提供单桩竖 向抗压(拔)静载荷试验的Q—s曲线和s—lgt曲线以及成 果汇总表。 2、低应变所测桩桩身完整性曲线和判断及缺陷描述。 3、试成孔检测提供连续12小时的孔径、、孔深、垂直度、及沉 渣厚度的检测数据以判定孔壁稳定性能,评价施工机械和工 艺是否满足灌注桩成桩的质量要求。 4、成孔检测提供孔径、、孔深、垂直度、及沉渣厚度的检测数 据。 5、高应变检测提供抗压桩的实测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 6、声波透射法检测提供桩身完整性并判定桩身缺陷程度并确 定其位置。

桁架静载试验方案

新建北京动车段检查库及边跨钢桁架静载试验方案在新建北京动车段检查库及边跨钢桁架静载试验过程中,我总包方将予以全面配合,确保试验顺利完成,具体方案如下: 一、试验准备 试验选择位于C~E/37轴得GHJ—A02反为试验对象,试验进行前将加工检验合格得该榀桁架运至现场原位拼装,现场拼装焊缝均为一级,探伤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静载试验。 在C/37轴、D/37轴杯口处得柱间支撑埋件上各焊接4个M30×100螺栓柱,用以模拟使用工况中排架柱顶得钢桁架支座。螺、栓柱焊接过程中保证支座定位尺寸等同于原柱顶制作定位尺寸即螺栓群中距离为(38550+5)mm。 二、钢桁架吊装、固定 将拼装好得整榀钢桁架其吊立放置于C~E/37轴柱基杯口得支座上,连接.在桁架两侧上弦1/3节点处各设置两根揽风绳保证桁架得侧向稳定。四根揽风绳上同时设置四个倒链用以控制钢桁架得垂直度,现场安排测量人员分别在桁架吊立完毕与各级加载后观测桁架得垂直度,如发生倾斜即通过倒链予以调整.揽风绳设置示意图如下: 三、荷载准备 桁架加载前现场准备麻袋、石子以及磅秤,石子装袋后过磅,保证每袋标称50Kg,以便于计量加载值. 四、脚手架

于试验桁架两侧分别搭设双排落地式扣件脚手架用于施工人员添加荷载。脚手架按结构用脚手架搭设,立杆横距0。9m,纵距1.2m,大横杆间距1。5m。每排立杆外侧均设置抛撑,与地面成60度。桁架两侧脚手架通过脚 手管拉结,间距1.2m。脚手架布置示意图如下: 五、桁架屋面均布荷载布置 在桁架上弦杆有檩托得节点部位用脚手管绑制挑梁,在挑梁两侧沿上弦杆方向绑制顺杆,顺杆上铺设脚手板。加载时在桁架两侧逐一码放,保证荷载传递到节点板上。布置示意如下:

桩基静载试验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 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负责广铁集团、南宁局、南昌局运用的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所产生的检修量,并兼备生产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的制造能力。 检修基地位于广州花都区狮岭镇西头村,京广线西边,山前旅游大道北侧,为高丘陵间谷地区,相对高差50m~80m;检修基地进出走行线区段为冲积洪积阶地,地形平坦开阔,相对高差3m~5m,现为旱地和水田,水塘鱼塘较多,广清高速和珠三环从旁侧通过,大沙河河道从京广线两侧蜿蜒南流。 编制依据 1)新建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工程设计图纸 2)设计方提供的设计资料文件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主要工程项目和数量 水泥搅拌桩按照:1的水灰比,掺2%石膏(相对水泥重量),水泥按照45kg/m、50kg/m、55kg/m三种掺量的配比,GDK0+638~GDK1+063加筋挡土墙基础内侧0~10利用搅拌桩机做9根试桩,每种配比3根,高压旋喷桩在东南角加筋土基础区用100kg、100kg、120kg、150kg 三种不同水泥用量试桩。桩径500mm;单桩设计承载力200~300KN;单桩无侧限抗压强度≥2~3Mpa,CFG桩配比采用C15混凝土的配合比或通过试验确定,在大面积施工前,首先进行试桩,共试验6根。 二、施工总体安排 试验人员与仪器设备配置 1、静载检测,计划安排技术人员3~5人负责现场试验检测工作,工人5名进行砂的搬运堆载。 2、静载检测试验装置: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见下图)。现场作业计划投入2~3台套静载设备。

静载试验加载方案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1、检测原理 通过对单桩复合地基逐级加荷,桩身产生变形沉降,通过放置在桩头对称分布的百分表反映各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确定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检测设备仪器: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设备包括刚性承压板、加卸荷装置、测量荷载及沉降的仪器等。由大梁、堆重物、千斤顶和油泵等组成反力系统,施加荷载至桩顶,对桩顶施加竖向压力。现场检测装置见示意图。 静载荷试验(堆载法)检测装置示意图 3、检测方法: (1)、荷载分级加载阶段:

加载可分8-12级进行,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2)、变形观测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 (3)、沉降相对稳定标准 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4)、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复合地基)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过24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③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5)、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 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二倍,每级卸载后隔30分钟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小时再读一次。 (6)、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6所对应的压力 4、现场检测: (1)、由委托方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确定检测数量及位置,具体桩号

(2)、加载形式及方法 本试验采用慢(快)速维持荷载法进行,根据场地条件,采用钢梁上配置重物的形式(堆重法)提供试验所需反力,通过油压千斤顶分级施加荷载 (3)、荷载板尺寸 本次试验根据桩间设计参数,采用正方形或圆形荷载板。 (4)、加荷量的确定和荷载的分级 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的有关规定,试验加荷可分为8-12个等级,总加荷量不应少于设计要求值的2倍。

桩基检测试验(静载)方案

桩基检测试验(静载)方案 桩基检测 试 验 方 案 桩基检测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桩基测试内容包括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测试、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测试、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声波透射法及桩身桩底位移检测、桩身轴力、桩侧侧摩阻力检测等: 二、检测方案编制说明: 1、检测数量、方法: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公共活动中心工程》及本工程桩基施工说明、桩位平面图及抗压桩抗拔桩详图。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1999 ) 三、现场要求: (1)一般要求:现场场地平整,道路通畅,便于吊、卡车进出场及起吊设备;提供220V和380V交流电用以照明和设备用电。临时用房一间

(2)试桩期间,试桩静载设备2倍桩长范围内不得有重型机械或将产生振动设备的作业,确保检测数据的正确和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3)低应变检测前须将每工程桩全部开挖且将桩顶处理后进行。(4)工程桩高应变检测应将需检测的试桩按本方案的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四、检测时间: 抗压静载检测速度为4天/ 组(包括设备安装及检测); 抗拔检测检测速度为2天 /组(包括设备安装及检测) 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成孔检测、声波透射检测待测试条件具备。检测时间由委托单位提前一天通知。一般在一天即可完成现场检测工作。桩身、桩底位移检测及桩身轴力、测摩阻力检测在静载试验进行时同时检测。 五、测试成果及期限 1、静载确定实测单桩竖向抗压(拔)极限承载力。提供单桩竖 向抗压(拔)静载荷试验的Q—s曲线和s—lgt曲线以及成 果汇总表。 2、低应变所测桩桩身完整性曲线和判断及缺陷描述。 3、试成孔检测提供连续12小时的孔径、、孔深、垂直度、及沉 渣厚度的检测数据以判定孔壁稳定性能,评价施工机械和工 艺是否满足灌注桩成桩的质量要求。 4、成孔检测提供孔径、、孔深、垂直度、及沉渣厚度的检测数 据。 5、高应变检测提供抗压桩的实测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 6、声波透射法检测提供桩身完整性并判定桩身缺陷程度并确 定其位置。 7、沉降杆法可提供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桩身各个需检测断面及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兴赣高速预制梁(板)静载试验方案

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二零一五年七月

兴赣高速梁(板)静载试验初步方案 一、试验目的和容 静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通过测试结构的静应变、静挠度,藉以判断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 本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对预制梁板在使用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了解单梁的实际受力性能,从而积累科学技术资料,为设计提供试验资料。 二、试验技术标准和依据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经1982年10月在柏林举行的专题第五次专家会议通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局技术处、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82年10月,北京(以下简称《试验方法》);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设计规汇编》2001年版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规》); 6、《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21-2011; 7、《桥梁工程检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8、设计施工图纸。 三、测试项目和测点布置 1、测试跨中应变:测试跨中应变能较好地反映设计和施工质量情况,预应力梁以砼应变为主,在梁跨中梁底截面布置2个应变测点,跨中腹板沿梁高布置3个应变测点(小箱梁两侧均需布置),共布置5个应变测点(小箱梁8个测点)。 2、测试跨中挠度:满足正常使用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体现在跨中挠度应小于设计计算值或规规定的允许值,梁跨中布置二个挠度测点。 3、测试支座变形(沉陷):测定支座沉陷量是消除其对跨中挠度的影响,两端支座处分别布置二个测点检测支座变形(沉陷)。 4、测定残余值:试验荷载卸载后,测定梁挠度值、应变值与卸载后相对应的残余值比值,利于梁结构试验结果评定。 5、裂缝观测: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对梁结构是否已出现裂缝进行观测,以了解梁施工质量和利于试验数据分析。 预制梁测点布置见图一。 主梁立面测点布置图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目录 一、桥梁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试验检测的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单梁静载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试验前准备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试验内容、要求及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测点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4试验加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单片梁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人员配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费用报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收费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 工程 空心板单片梁台座静载试验方案 一、桥梁概述 主要技术标准 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m2;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桥涵设计基准期:10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 主要材料 混凝土:空心板主梁、湿接缝等采用C50混凝土,预应力筋封端的混凝土为C4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不得使用任何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重力密度γ,弹性模量为3。45×104MPa;空心板桥面铺装混凝土采用C50,26 = 0. kN/ m 重力密度m γ,弹性模量为3.25×104MPa;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 0. = kN/ 25 重为密度m γ。 = kN/ 24 0. 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标准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Mp,抗拉设计强度f pd=1260Mp,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系数3.0 ξ,公称直 = 径d=15。24mm,公称截面面积A=139mm2。 受业主委托,我中心负责以上桥梁的单片梁台座静载试验,对以上桥的梁体质量、工作状态及承载能力作出评价。 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次荷载试验依据或参考下列规范或文件进行: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1982); 2)《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静载试验方案

组合箱梁负弯矩区静载试验方案 1实验目的 1.研究组合箱梁负弯矩区截面的静力性能 2.研究不同混凝土强度、剪力连接度和纵筋配筋率对负弯矩区栓钉的静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上诉因素对栓钉承载力,刚度的影响。 3.确定栓钉在负弯矩作用下混凝土开裂下情况下的破坏形式,与混凝土板的相互作用。 2试件设计、制作 2.2试件材料 本试验采用C30商品混凝土 钢箱梁采用Q235钢材,焊缝采用半自动CO2气体保护焊,焊缝高度6mm;钢梁设置5道横隔板,板厚8mm,钢箱梁底设置通长纵向加肋筋,尺寸50x10.详细尺寸如图 栓钉直径13mm,长度50mm,材质为4.6级栓钉,栓钉间距取100. 纵向钢筋为三级,14;横向分布筋采用一级,6。 2.2试件设计 本次试验设计7榀钢-混凝土简支组合箱梁进行静力性能试验研究。编号依次是FSCF1~FSCB7,试验试件设计主要考虑一下三个因素: A)栓钉间距 B)纵向配筋率ρ=A(s)/bh C)在箱梁内浇筑混凝土,增加其抗压强度和箱梁的稳定性:箱梁内浇筑10公分厚混凝土,并布置纵筋构造钢筋辅助受力,用栓钉讲混凝土与箱梁连接。

表中长度单位均为mm 6榀简支组合梁在反向荷载作用下的试验,除栓钉间距和纵向配筋率方面有所不同外,其余参数均相同。基本试件的断面尺寸图及混凝土板配筋图见图 图2.1 组合箱梁纵向剖面图 试件编号 FSCB-1 FSCB-2 FSCB-3 FSCB-4 FSCB-5 FSCB-6 跨度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砼板 宽度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厚度 70 70 70 70 70 70 钢 箱梁 上翼缘 60x8 60x8 60x8 60x8 60x8 60x8 底板 256x8 256x8 256x8 256x8 256x8 256x8 腹板 160x8 160x8 160x8 160x8 160x8 160x8 横隔板 6 6 6 6 6 6 加劲肋 50x6 50x6 50x6 50x6 50x6 50x6 栓钉 直径 Φ13 Φ13 Φ13 Φ13 Φ13 Φ13 间距 100 75 50 100 100 100 数量 36 54 72 36 36 36 剪力连接度 1 1.5 2 1 1 1 纵筋数量 10Φ 14 10Φ 14 10Φ 14 10Φ 14 10Φ 14 10Φ 14 纵向配筋率 3.38% 3.38% 3.38% 4.40% 6.76% 3.38% 横向配箍率 0.54% 0.54% 0.54% 0.54% 0.54% 0.54%

单梁试验方案(吊梁)

目录 1工程概述 (1) 2试验目的 (2) 3检测依据 (2) 4试验内容 (2) 5试验实施 (2) 5.1 试验荷载确定原则 (3) 5.2 加载方法 (3) 5.3 量测方法 (4) 5.4 控制截面及测点布置 (4) 5.5 静载试验规则 (6) 6荷载效率及加载分级 (7) 6.1.1 控制内力的计算 (7) 6.1.2 试验荷载的加载分级和静力试验荷载效率 (8) 7静载试验控制值 (8) 8人员分工 (9) 9安全生产保护措施 (9) 10质量保证方案 (9)

中山东部快线25m预制小箱梁单梁 静载试验方案 1工程概述 榄横路高架桥位于中山市南朗镇,属于中山东部快线25m预制小箱梁单梁静载试验方案,桥梁分左右两幅,桥梁起点桩号左幅ZK50+022.500(右幅K50+038.600), 终点桩号左幅ZK55+323.379(右幅K55+323.000),路线全长5.301km(以左幅计)。该桥上部构造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和预应力连续箱梁,除左幅第一联、第十四联、第五十六联,右幅第一联、第十四联、第五十六联为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余各联均为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 本次单梁静力荷载试验对象主要为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主要桥跨组合包括:(2×25) m、(3×25) m、(4×25) m、(2×30) m、(3×30) m、(4×30) m、(3×23) m等。单幅桥梁标准全宽13.50 m,横向布置为:0.50 m(防撞护栏)+12.50 m(车行道)+0.50 m(防撞护栏),横桥向布置4片,梁距3.27 m,湿接缝为0.67 m。标准箱梁跨中梁高1.40 m,顶板宽3.045 m(边梁)/ 2.60 m(中梁),顶板厚0.18 m,底板宽1.00 m,腹板厚0.18 m。 标准截面上部预制主梁采用C50混凝土,湿接缝及现浇连续接头采用C50混凝土。桥面铺装调平层采用10 cm C50混凝土整体化层,铺装面层采用10 cm沥青混凝土。底层与铺装面层之间设置桥面防水层。 下部构造采用采用圆柱形桥墩,座板式桥台,桩基础。 主要材料: 1)钢材 普通钢筋HRB335、R235 预应力钢铰线F pk=1860MPa、φs15.2 mm 2)混凝土 预制梁、接缝、墩顶现浇连续段C50混凝土 桥面现浇层C50混凝土 桥面铺装10 cm厚沥青混凝土

[方案]桩基静载检测方案

*******************项目桩基静载试验 检 测 方 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使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或泥岩层,桩径1250mm,扩底至1800mm,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0620kN,加载按照业主及设计方最终意见,单桩最大加载值为1.6倍,是16992kN。根据设计和规该工程桩基检测需做静载试验检测。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桩数为3根。 二、人员及设备配置 (一)人员配置 我公司拟派有丰富经验的检测工程师1名,检测员及技工若干名进驻现场。 (二)仪器配置 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试验依据 (1)、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 106—2014; (2)、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3)、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JGJ 94-2008。 抽检数量为单体工程同一类型同一持力层按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2、试验目的

采用接近于通过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的试验方法,比较准确的反映单桩的受力状况和变形特征,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 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基本原理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竖向荷载均匀的传至建筑物基桩上,通过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 曲线及s—lg t等辅助曲线,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 4、仪器设备 (1)、加载设备:4台油压千斤顶(500T),高压油泵站。 (2)、荷载与沉降量测仪表:荷载量测使用100Mpa压力表,试验点的沉降量由安装在离桩顶平面的4个百分表量测。荷载与沉降量测仪表均经过国家指定的计量标定单位进行计量标定 5、试验准备工作 (1)、收集原始资料,了解试桩场地工程地质情况,试桩的基本情况(如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日期、施工工艺等),以及桩的设计极限承载力值。 (2)、制定出比较详细的试验方案(包括桩头处理、加载装置等)。 ******工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采用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采用4根锚桩,并监测锚桩上拔量,根据设计方提供信息,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每根锚桩提供上拔力暂定为250吨,四根合计1000吨,配重采用混凝土砌块,堆载不少于1040吨;反力横梁由主梁和副梁组成,均采用H型钢梁。堆载平台尺寸约8m×8m,混凝土块堆载高度约7m。 采用混凝土块层层交错搭接堆载,确保安全。试验桩周围拉警戒带,非试验人员禁止靠近。 整个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2所示。

预制T梁静载试验方案

3.3 试验梁移入台座对中后, 在梁顶面画出腹板中心、 跨中及支 预制 T 梁静载试验方案 编制目的 明确 T 梁静载弯曲试验的程序、所需要的设备,使技术人员熟 练掌握 技术要点、操作要求、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编制依据 1、《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TB/T 2092—— 2003。 2、图纸:通桥(2005) 2101-1、通桥(2005) 2101"、 (2005) 2101-m 、通桥(2005) 2101-W 。 编制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蚌埠制梁场 梁(全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 四、 静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 、试验梁参数见静载弯曲试验计算书。 2、静载试验数据: 由中铁咨询桥梁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 数据见静载弯曲试验计算书。 3、支座、试验梁、反力架安装: 3.1梁两端支座的相对高差不大于10mm ,同一 支座两侧高差不 大于 2mm 。 3.2 支座应设置在试验梁台座中心线上,且跨距与试验梁相符。 在支座上画出中心线,以便与试验梁中心线对正重合。 座中心线。由跨中沿腹板中心线画出跨中、 4m 、8m 共 5 个点作为 梁体加载的中心点。 通桥 具体

3.10 试验梁试验前,仔细核查各项参数、静载弯曲试验计算书 3.4 在每一加载点铺设砂垫层、 钢垫板,钢垫板用水平尺找平后, 移入千斤顶, 千斤顶和油表要求采用数字 1、2、3、4、5 进行编号, 便于使用。各千斤顶中心与梁顶加载中心线纵横向位置偏差均不大 于 10mm 。 3.5 门式反力架安装,门式反力架由地锚、吊带、横梁组成,在 组装时要求接头连接牢固, 横平竖直。 各千斤顶中心与反力架横梁 中心纵横向偏差均不大于10mm ,且应垫实两者之间的空隙。 3.6 为避免梁体偏载,反力架纵横向中心与试验梁纵横向中心偏 差不大于 10mm 。 3.7 在腹板两侧距跨中、 4m 、8m 点处粘贴 A4 纸做好标记,用 “跨中、4m 、8m ”进行编号。 3.8 安装测量挠度支架:在梁体跨中和支座中心两侧分别安装磁 吸座百分表进行挠度测量。 百分表吸座固定支架采用角钢制作, 固 定支架应牢固、稳定,且不受加载时试验台座变形的影响。 3.9 试验梁初始裂纹检查和标识: 加载前梁场技术人员、 安质人 员采用 10 倍放大镜对梁体跨中两侧 1/2 跨度范围内的下缘和梁底 面进行外观检查。 对初始裂纹 (表面收缩裂缝和表面损伤裂缝) 及 局部缺陷用蓝色铅笔详细描出。 等资料,防止加载错误。 3.11 静载试验加载记录表、挠度记录表、加载时间记录表等表 格按《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