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汽车风洞发展现状

国内外汽车风洞发展现状
国内外汽车风洞发展现状

汽车试验学:

国内外汽车风洞

发展现状

学校:华南农业大学

学院:工程学院

班级:11级车辆一班

姓名:梁杰豪

学号:201131150411

指导老师:吕盛坪

国内外汽车风洞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首先对汽车风洞作简要介绍,了解风洞的主要特点,同时分别讲述

介绍了国内外的汽车车风洞试验现状,分析了近期国内外汽车行业对风洞试验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技术,并就分别列举了国内外汽车风洞的发展历史。最后作一发展总结。

关键词:汽车风洞、国内外风洞、风洞发展

1 引言

“汽车风洞”最开始的时候其实不是用来测试汽车,而是用来测试飞机、研究飞机的气动性能的。实验时,常将模型或实物固定在风洞内,使气体流过模型。这种方法,流动条件容易控制,可重复地、经济地取得实验数据。为使实验结果准确,实验时的流动必须与实际流动状态相似,即必须满足相似律的要求。但由于风洞尺寸和动力的限制,在一个风洞中同时模拟所有的相似参数是很困难的,通常是按所要研究的课题,选择一些影响最大的参数进行模拟。

且外,汽车空气动力学在汽车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汽车风洞及其试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可以通过对汽车外形的改变而提高。在汽车设计生产过程中,汽车外形一般在开始生产制造之前就被冻结,这时再进行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很难对外形进行修改和改进。为了在设计初期就可以开展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需要制作一种可以修改的模型,并且能够进行汽车空气动力学试验。汽车油泥模型,就是在汽车外形评价和汽车风洞试验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型。制作好的油泥模型需要一个汽车不行驶就可以完成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试验环境,汽车风洞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2 汽车风洞的特点

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得益于航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空气对汽车的影响。随着航空和船舶行业的发展,人们渐渐将流体力学的理论应用到这些领域之中。而汽车作为一种类似的交通工具,是否也需要同样的理论呢?在不断探索与研究过程中,人们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从而推动了一门新的专业——汽车空气动力学的诞生和发展。直到现在,一些从事航空空气动力学的学者,也进行过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工作。但是汽车空气动力学又是一门不同于航空空气动力学的学科,很多专门从事汽车工程研究的学者为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了适应航空空气动力学发展的需要,各国建设了航空风洞。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汽车空气动力学作用,将一些航空风洞改造成为专业的汽车风洞。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才有大量的专业汽车风洞建设,从而推动了汽车风洞技术发展。

风洞是指能人工产生和控制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汽车等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并可量度气流对物体的作用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的试验设备,它是进行空气动力试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汽车风洞,是专门用来进行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一种管道状设备,它与传统的航空风洞有很多不同,因而有自己独

特的特点。

3 国内汽车风洞的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风洞建设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吉林大学傅立敏教授尝试将航空风洞或大气边界层风洞进行改造以进行汽车风洞试验,参与了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一座中型单回流闭口低速风洞的改建,使该风洞可以完成1:5比例的汽车风洞试验。主要改造内容是,研制汽车模型四轮支撑和H梁连接机构,建造基于地板附面层吸除法的地面效应模拟装置和汽车模型天平。1998年,同济大学将其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TJ-2号风洞改建为汽车模型风洞。以便能够进行汽车风洞试验。上述两个风洞改建的主要工作,都是对汽车风洞地板边界层进行处理,增建地面效应模拟设备。傅立敏教授对汽车风洞边界层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汽车风洞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济大学杨志刚教授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工作期间对汽车风洞的阻塞及修正进行了研究,回国后研究了风洞分布抽吸率对整车风洞试验段流场影响以及开口式汽车气动声学风洞的低频颤振现象等问题。北京理工大学高利教授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工作期间提出一种进行风洞试验测量的/空装模型法0对支架干扰进行修正,并通过该方法对在航空风洞中搭建的汽车风洞试验台的汽车模型试验进行修正。

2002年,吉林大学汽车风洞开工建设。2005年底,同济大学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开工建设。中国汽车风洞的建设拉开序幕,至本文成稿时,吉林大学汽车风洞和同济大学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都已建设完成。两座风洞均配备了移动带地面效应模拟系统,,标志着中国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汽车风洞建设完成,并不等于汽车风洞试验技术的完善,中国汽车风洞试验技术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开展。

国际上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稳健发展,而我国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特别是汽车风洞试验技术研究才刚刚起步。虽然建设了国内专业的汽车风洞,但是在汽车风洞试验技术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如虽然装备移动带地面效应模拟系统,但缺乏对地面效应控制的经验,还不能很好实现地面边界层的控制,汽车风洞设备干扰修正缺乏经验,对移动带地面效应和车轮旋转情况下的汽车空气动力特性及其对试验精度的影响等尚不清楚。

到目前为止,汽车空气动力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和重要结论,几乎都是以风洞试验结果为依据的,风洞试验在现代汽车设计当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进行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汽车风洞是必不可少的试验设备。汽车风洞建设对汽车空气动力学发展意义重大,没有汽车风洞,既不可能很好发展汽车空气动力学,也不能很好推动整个国家的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向前发展。

迄今,在汽车车型开发过程中,国内还不能提供准确可靠的汽车空气动力学试验方法以及进行系统开发的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制约了汽车技术的提升,不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了在我国更好开展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需要对国内的汽车风洞试验设备进行充分掌握,改进试验设备,完善试验技术,修正试验结果,提高试验精度。下面列举了我国汽车风洞的发展历史:

(1)FL—13风洞

1971年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4m×3m低速风洞(FL—13风洞),并于1981年首次进行了汽车风洞试验,先后对三个车(S001,S003两个小轿车和S002小客车)进行了测力和流态观察试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汽车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的序幕。

(2)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风洞群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县的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是我国最大的空气动力学研究、试验机构。中心建有一个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风洞群。其中2.4米跨声速风洞等8座为世界领先量级,可开展从低速到24倍超高声速,从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范围的气动试验研究。

(3)HD-2风洞

2004年10月,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HD-2风洞)成立并投入运行,该风洞气动轮廓全长53m、宽18m,为低速、单回流、串列双试验段的边界层风洞,汽车模型试验区横截面宽3m、高2.5m。调速系统采用西门子6RA7090 型直流调速装置,试验段风速0~58m/s连续可调。风洞风速控制、数据采集与试验监视基本全部集中在主控制室以实现全自动化计算机系统控制,是当今国内气动数据最准确的汽车模型风洞之一。

(4)吉林大学汽车风洞

2008年吉林大学汽车风洞建设完成,该汽车风洞为低速回流开式单试验段风洞,试验段尺寸为8m×4m×2.2m,最高风速为60m/s。该风洞收缩比为5.17,主电机功率为1000kW,配有六分力天平测力系统、转盘系统等。中国结束了没有专业汽车风洞的历史。但我国汽车风洞技术刚刚起步,还非常不成熟。

4 国外汽车风洞的发展现状

国外,汽车风洞建设较早。1939 年,德国的斯图加特大学建立了第一座全尺寸汽车空气动力学试验的风洞,后转给奔驰公司管理。它的最高速度高达270km/h,可以进行高速赛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随后,不少汽车企业和研究机构陆续开始建设汽车风洞。近年来,不断有新的专业汽车风洞落成,如Audi汽车公司风洞和Pininfarina汽车风洞。

汽车风洞建设初期,大量借鉴了航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经验和理论。航空空气动力学试验规定风洞试验的阻塞比(Blockage ratio):?=A/A N。其中,A是试验模型的正投影面积,A N是风洞的喷口截面面积"虽然航空风洞规定风洞试验时,?要小于0.05,但是现在的汽车风洞阻塞比已经越来越大,甚至有阻塞比

达到0.2左右的汽车风洞。

在风洞试验段上,汽车风洞不同于航空风洞。更多汽车风洞采用了回流式汽车风洞形式,并且采用开式试验段的形式。由于试验段的变化,汽车风洞试验就更多的影响因素。

多年来,各国学者一直在探索汽车风洞的试验数据处理与对比修正问题,对于汽车风洞洞壁的阻塞干扰修正,汽车道路试验和汽车风洞试验的差别,风洞气室对汽车风洞流动特性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Audi汽车公司,Ford 汽车公司等都进行了汽车风洞修正研究,Chrysler,Ford,General Motors还在现有汽车风洞结果基础上完成了三个风洞的对比,并再次进行了修正,使三个风洞的数据相当。

移动地板是重要的风洞地面效应模拟设备,主要功能是实现地面和汽车的相对运动,消除风洞地面边界层对汽车底部流场的影响。英国汽车空气动力学家Bearman教授对有无移动地板时汽车标准模型的气动阻力系数及升力系数进行

了研究。有移动地板时,汽车阻力系数偏大,负升力系数也偏大。两个系数的差值都不小,而这个差值并没有规律可循。

为了使汽车风洞试验结果更加精确,国外陆续有专业的汽车风洞装备地面效应模设备。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风洞都引入地面效应模拟设备,特别是移动带地面效应模拟系统。

Audi风洞和Pininfarina风洞,都采用了窄带式移动带地面效应模拟系统。窄带式的缺点是不能完整模拟地面效应,但其优点也非常明显:可以很好解决实车的天平和模型支撑的布置问题,试验安装更加简单方便,并且可以很好实现车轮的转动"到目前为止,Audi和Pininfarina对有车轮旋转和移动带地面效应模拟的风洞试验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数据,能够很好控制地面边界层厚度,使汽车风洞试验结果更加精确。

有些风洞,主要是赛车风洞和汽车模型风洞,如Swift工程公司的风洞,采用了宽带式移动带地面效应模拟系统,同时采用顶部支撑的天平与模型支撑方式。宽带式的优点是能更好实现地面效应的模拟,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模型安装及车轮旋转更加复杂。

不同的风洞结构形式,带来了风洞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根据航空风洞的经验和理论,汽车风洞同样需要进行修正与对比,特别是需要对支撑干扰进行修正。

汽车风洞的建设,带来了汽车风洞试验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为了适应汽车气动噪声的研究,大量的汽车风洞经过改进以便能进行气动噪声试验,部分新建的汽车风洞直接就定位建设低噪声的汽车风洞"

近年来,随着汽车风洞试验技术的提高,汽车风洞的试验设备也不断提高。PIV(Partical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在汽车风洞试验中开始得到应用,航空空气动力学的压敏漆技术也在汽车风洞试验中开始了应用,压敏漆技术为进行无干扰的汽车表面压力测量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国外大型汽车公司大多不惜耗费巨资来兴建大型汽车专用风洞,以作为开发具有良好高速气动性能汽车的重要手段。下面列举各大汽车公司的风洞发展现状:

(1)通用汽车公司的全尺寸风洞

通用汽车风洞为典型的回流闭式风洞,于1980 年8 月建成并启用,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风洞(如图 1.2)。风洞的风扇直径达13m,气流总行程长达282m,试验段尺寸为5.4m×10.4m×21.3m,最大气流速度达250km/h。2003 年,该试验室又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动力风洞装置,该装置由4500 马力的电动马达推动,叶片直径达长达43 英尺,能够产生飓风般的动力。

(2)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风洞

建成于2003 年7 月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大型风洞,其试验段尺寸为21m×15m×10m(如图 1.3),最大气流速度超过240km/h。当气流速度为140km/h时,试验段背景风噪声低于62dB(A)。该风洞可检测重达5 吨的汽车,并配备了可阻止背景风噪声的声学仪器,使之成为汽车工业最安静的风洞设施。(3)沃尔沃汽车公司风洞

该风洞建成于1986 年,其试验段尺寸为 6.6m×4.1m×15.2m,气流速度可达198km/h,气流的可调温度范围为15~55℃,由 2.7MW 的电动机驱动,风扇直径达8.15m,可进行各种气候条件的仿真试验。

(4)法拉利汽车公司风洞

该风洞建成于1997 年,用于模拟F1 赛车在赛道上所遇到的真实场景。风

洞配有5 米宽的金属轧制路,功率为2200kW 的风机,能够生成流场品质极高的气流。风洞还具有世界最先进的数据获取系统和作用力及压力监控系统,可以通过300 多个传感器监控的复杂机构模拟任何一种设置或运动(滚动、侧滑、俯仰和过度转向)。如此先进的试验技术不断提高着法拉利赛车的气动性能,为其车队在F1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奥迪汽车公司风洞

1999 年12 月,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在英戈尔斯塔特(Ingolstadt)投入巨资建设的气动-声学风洞和热环境整车风洞开始投入使用。其中它的热环境整车风洞,温度设定范围可以从零下25℃达到零上55℃,能够在低温或者极端温度下进行除水测试、气候试验,在超高速行驶、高温状况下进行引擎冷却试验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太阳光暴露模拟和降雨模拟,必要的时候还能够制造降雪,是最早的气候风洞之一。

(6)宝马汽车公司风洞

该风洞建成于2009年 6 月,位于德国慕尼黑研发总部旁的空气动力测试中心,是宝马汽车公司投资超过 1.7 亿欧元,耗时 3 年兴建的最新研发设施(如图1.4)。内部设有 2 组试验段,其中一组是汽车实车试验段,该试验段拥有超过5 种不同的滚动路面,用以模拟在各式路面行驶状态下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表现。另外一组试验段尺寸较小,用于汽车模型测试试验。此试验段内具有机械辅具,可以使模型在风洞内的各个方向上移动,模拟汽车各种不同的行驶状况。

5 结语

20世纪早期为了探索空气动力的机理和流动问题,风洞应运而生。而汽车风洞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了空气动力学问题,使汽车性能实现了大的跨跃。汽车的发展又对现有风洞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风洞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风洞改造、新风洞建设、新概念风洞探索是当今风洞建设发展之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概念风洞更具有挑战性,更强调了流动模拟的真实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引入,为汽车风洞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活力,提高了汽车风洞试验的效率。国外汽车风洞建设和运营的经验,对我们国内各风洞试验单位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值得我们关注、学习和思考。汽车风洞创新发展和高效运营必将促进未来汽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英朝. 基于仿真与试验的汽车风洞修正研究[M]. 吉林:吉林大学,2010:2-11 .

[2] 仇健. 基于CFD的汽车风洞收缩段设计及流场品质分析[M]. 湖南:湖南大学,2011 : 3-5 .

[3] 战培国. 国外风洞发展研究综述[R].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85-89 .

[4] 陈立. 关于国内汽车实车风洞试验研究现状和发展的探讨[R].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189-193 .

世界汽车发展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2006年全球约生产6582万辆汽车,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日本,三者累计所占比重已达50%,但是重要地位正逐渐下降。而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性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2. 产业链中低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聚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形成两大特征:一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他们现在与今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来提高性能,包括汽车的整体性能,如轻量化、节能、安全舒适和多功能,以及从低污染到无污染的环保质量这两方面。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已进入了一个品质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生产和开发的两个不同层次,发达国家对国内汽车开发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汽车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向高档次汽车发展。他们将一般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并不断扩大产量,以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中低档汽车的层次。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分析随着调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征:1.全球范围内汽车集团兼并与重组趋势加剧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年过剩约1000万辆),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促使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汽车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和参股等联合和重组等手段,已形成10大汽车集团,其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以上。2.零部件制造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全球采购策略。整车企业改变了只局限于采用本集团公司零部件产品的做法,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厂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系统供应商采购;由单个汽车零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由实行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而零部件企业也将其产品面向全球销售,不再局限于仅仅供给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国内外汽车发展现状

南昌工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大量搜集资料文献以及对国内外著名汽车企业的研究,一步步阐述了国内外著名汽车企业的特色文化、特色技术研究、特色经营理念,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国内外汽车公司的特色发展之路与它们所取得重大成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汽车公司的特色发展能促成特色汽车的诞生,特色汽车能造就成功的汽车公司。此结论对研究汽车及汽车公司的人士意义颇大,能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了解当今汽车公司及汽车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潜在的特色汽车技术前景。 【关键词】汽车公司特色技术汽车前景

Abstract This paper by my teacher's guidance in guidance of data collec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nd the famous enterprise research, step by step,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mous auto company culture, special technology research, characteristic management idea,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utomobile company demonstrated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they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conclud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lusion: in this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society, car company's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can make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tics of car was born the success of car edifies auto enterprise.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of automobile and automobile companies who rather large, meaning can help them faster, better understand today's car companies and car on the road i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has great achievements, and potential features car technology prospects. 【key word】domestic literatures prospects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宋体小不点已看 ,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主要特征(千金难买牛回头我不需再犹豫) 1. 追求规模经济。目前对国际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普遍标准是小轿车年产量100 万辆以上,汽车总产量150万辆以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这一标准则是年产小轿车40 万辆以上(含40 万辆)。今年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大众与宝马争购维克斯集团旗下的劳斯莱斯, 均表明了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以及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方向。 2. 全能型生产,以轿车为主导产品。对规模经济追求的结果是一家汽车公司要生产包括客车、货车、轿车、牵引车、越野车在内的重中轻微各种型号的汽车,但以轿车为其主导产品。轿车产品本身因其制造工艺水平较高,下游企业庞大,其质量可以代表一国 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作为个人基本交通工具,下个世纪轿车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与其它汽车产品相比,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轿车市场的扩展速度最快。因此对于处在成熟期的国际汽车行业来说,以轿车为主导产品是一种必然选择。在汽车行业发达的国家,轿车保有量占整个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比重均在60, 以上。(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3.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汽车行业处于成长期时,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追求规模经济而进行日趋激烈的竞争,最终经过破产、倒闭、联合、兼并形成寡头垄

断的市场结构,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生存者寥寥无几,但都已实现规模经济。例如20年代,美国汽车生产厂商有80 家,法国有150多家,英国有40家,意大利有30多家;到70年代,美国只剩下4家即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美国汽车(后美国汽车被克莱斯勒兼并),整个西欧也只剩下12 家汽车公司。 4. 政府参与。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政府的扶助。一国产业政策也对汽车行业具有深远影响。1979 年,克莱斯勒公司濒临倒闭,美国政府立即于当年12 月通过了《克莱斯勒贷款担保法案》,由政府出面为公司提供财政担保。克莱斯勒公司接受贷款援助后逐步走出困境,于1982年盈利24 亿美元,汽车销售超过200万辆。这一事例成为政府扶持汽车行业的成功典范。 5. 跨国性生产。由于行业内部广泛的分工与协作,一般来说,整车厂30,以上 的成本是由外部购进的投入,包括钢铁、铝、其它金属、轮胎、制动线管、电池装置、化油器、火花塞、油泵、雨刮、锁、门把手等各种零部件。汽车行业逐渐形成少数汽车总成厂由多家零部件企业支撑,再以大量下游企业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生产厂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跨国生产。跨国性生产在我国的表现,就是我国汽车产品几乎都已打上了国际汽车集团的烙印。比如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投资上汽生产桑塔纳和别克;德国在一汽生产捷达与奥迪; 通用与一汽合作生产雪弗兰厢式车和卡车; 法国雪铁龙投资东风生产富康;法国在广州生产广州标致; 福特与江铃汽车合作生产全顺轻型车; 美国汽车投资北京生产北京切诺基; 铃木投资长安奥拓及其它摩托车厂等等。 二、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 1. 市场狭小与生产厂商众多的矛盾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实现。1995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的厂商仅有 4 家,最多的一汽生产了18.2 万辆,还不到规模经济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企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为主的各种车型生产基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广泛确认。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以发展轿车工业为重点,以大集体为主体,逐部促进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以我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开发,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体系已为时不远了。 一、回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1953年~1978年)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厂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10月起开始大批生产载重量为4t的解放CA10系列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8年该厂又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毛泽东主席乘坐后表示赞赏,并勉励一汽人继续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汽的批量生产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相继投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其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需求,汽车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国家决定在内地再新建一批汽车工业骨干企业。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期制造厂,随后又建成了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这三大汽车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独立开发载货汽车产品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据统计:1966-1980年,我国汽车总投资51亿元,15年中产量由年产5.6万辆增加到22万辆,产值由20.1亿元增加到88.4亿元。 2、成长阶段(1979年~1993年)

我国汽车目前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目前发展现状 在宏观经济与产业政策从双重因素推动下,中国企业产业逆境飞扬,实现历史性突破,产销双超1300万辆,超越日本、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在经过2010年井喷式增长之后,中国车市在2011年是否会再续辉煌,车市又将会呈现怎样的运行态势与市场特征? 从2010年已公布的产销计划看,多数厂家在增产扩家,其中东风日产产销量有2009年的51.7万辆调高到60万辆,华晨汽车有34万辆调整到45万辆,吉利汽车从33万辆调高到40万辆,神龙汽车从27万辆调高到40万辆,长城汽车计划产销30万辆,上海汽车增加产销9万辆,广汽丰田增加产销量7万辆,长安铃木增驾产销两万辆,二比亚迪汽车预计产销翻番,目标达80万辆,江淮汽车更将同比增幅上调至150%,2010年全国再现2009年井喷式的超预期增长,一方面随着政策利好刺激的逐步减弱,加价销售也将难觅其踪影,牺牲部分利润和价格空间降价促销将是厂家最为有效的市场生存手段,单车价格战血拼将重回大众视线 人们对汽车市场需求 1、汽车消费趋势,小排量经济型、紧凑型车销量占据了主导地位,达到占60%的水平, 私人汽车消费比例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接近70%,中高层消费比例趋于扩大。 2、汽车销售传统的淡旺季的差异越来越模糊,淡季更旺,汽车销售逐月递增,看不 见减弱的迹象。 汽油越涨价,不但小排量汽车销量继续攀升,中高端车也在快速增加,提高消费税和油价,反而促进了大排量豪华车的消费,豪华车卖疯了,其市场增长比率均超过了中低端车,达到增长率120%以上。 3。发达国家国内汽车消费者购车理念,仍然更多的偏重于外观、价格、品牌、配置及广告宣传,而汽车的品质、安全、技术、环保还是没有受到高度重视。 4、费者对车身颜色偏好,在关于车体颜色选择方面,传统的黑色、银色、白色仍然是消费者的首选,但是“汽车代表个性”观念使得消费者选车时更注重时尚感觉,红色、蓝色等鲜艳颜色成为广大年轻消费者的选择颜色。 4、性购车正在以年平均30%的速度递增,女性购车正在成为汽车市场的新的主力,而且,女性购车的热情往往高于男性,外观和造型是大多数女性首选的条件,虽然有些车型深深地吸引女性,但在不断细分市场的形势下,真正的坤车少之又少,另人遗憾。 5、V车加速向家庭渗透,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高端MPV车型出现了向家庭市场渗透的现象。高端MPV相对轿车、SUV等车型,不仅具有内饰豪华、配置齐全、安全性高等特点,其宽大的空间更加适合全家人使用,高端MPV车型向家庭市场的渗透无疑为它打开了一个新的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按照地理要素细分: 一二三级城市:沿海城市以及发达城市对高档汽车需求量更大,因其地域面积更为广阔,用汽车代步的人比内地更多,而内地的经济不及沿海地区发达,因此对于汽车这类奢侈品的需求更少。 而从消费区域来看,主流购车人群开始有成都向二三线城市转移,09年二三线城市销量占据了总销量的半壁江山。从全国市场来看,2009年前九个月,一级市场的汽车销量增速为33.6%,而二级市场为41%:二三级市场的增速超过50%,达到51.4%,二三级市场增速远远高于一级市场。于2007年相比,今年前九个月二三级市场的增长贡献度明显提升,二一线

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市场分析 (1)国内车市持续增长 2012年中国销售汽车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33%。中汽协预计2013年国内汽车 销量将增长7%左右,这是中国汽车行业连续第三年保持单位数增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 途 4月国内汽车产销量总体呈现持续回升态势。汽车产销形势总体稳定,虽然当月产销 环比有所下降,但同比增速依然明显。具体看,汽车生产189.94万辆,环比下降8.91%, 同比增长15.29%;销售184.17万辆,环比下降9.50%,同比增长13.38%。1-4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保持在10%以上,增幅较一季度小幅提升,其中汽车产销729.65万辆和726.62万辆,同比增长13.44%和13.23%,增幅较前3月略有提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随着国内经济的好转,国家提出收入倍增计划,市场潜在购买力正在逐步增强。目前 并不能确定中国车市是否进入高速增长期,但2013年国内汽车销售将高于去年的整体增幅,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国内汽车销量将整体增长5%-7%,好于去年4.6%的增长水平。个人收集整 理勿做商业用途 (2)全球车市小幅增长,欧盟各国出现改观 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复苏,国际汽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或有助于提升未来橡胶需求。 受益于经济复苏,美国汽车销量稳定增长。4月份美国轻型车销量128.5万辆,较去 年4月同比增长约8.5%;1-4月累计销量497.4万辆,同比提升7%,今年3月美国车市销 量同比增幅曾一度下探至3%的水平,4月份则再度逼近两位数比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欧盟各国汽车销售数据总体向好,终止了连续一年半的同比下跌态势。4月欧盟乘用 车销量130.8万辆,同比略增长1.7%,。1-4月欧盟27国乘用车销量为402.7万辆,同比下跌7.1%。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分国家来看,德国汽车销售出现改善迹象,4月德国乘用车销量28.4万辆,同比增长 近4%,终止了之前连续5个月的同比下跌势头;1-4月德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95.8万辆,同比下跌8.5%。英国方面,乘用车销量16.3万辆,同比增长14.8%;1-4月英国乘用车注 册量累计达到76.8万辆,同比提升8.9%。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法国乘用车销量为15.8万辆,同比下跌5.2%;1-4月,法国乘用车销量为59.2万辆,同比下滑12.3%。轻型车销量71.7辆,同比下跌11.7%。西班牙新车销量达到6.3万,同 比增长10.8%;意大利新车销量为11.6万辆,同比下滑10.83%。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新兴市场国家汽车市场总体呈现下滑态势,虽然个别国家出现增长。4月,俄罗斯乘 用车及轻型商用车总销量为24.5万辆,同比下滑8.0%;1-4月俄罗斯市场轻型车累计销量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学号:114305244 姓名:徐超专业:旅游管理班级:2 摘要: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成为各大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不一而足。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企业与国外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

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汽车发动机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内燃机从发明发展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相关技术不断创新和走向成熟。但内燃机作为汽车动力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是热效率还不够高(特别是汽油机),所依赖的石油资源逐渐减少,废气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并难以集中治理等。因此,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将在汽车节能、环保技术开发中起着关键的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高压共轨;汽油直喷技术(GDI);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均质充量压缩点燃(HCCI) Abstract:With the inven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o over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related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to mature. But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s a motor power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 which is still not tall enough thermal efficiency (especially the gasoline engine), dependent on oil resources reduce gradually, emissions atmospheric pollution environment, and difficult to focus on control, etc.Therefore, the advanced engine technology will in car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ys a key of the decisive role. Keywords: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technology (GDI); Variable valve timing technology (VVT); Homogeneous filling quantity compression lighting (HCCI); Electric auxiliary pressurization 当今世界,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并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人们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车用动力的解决方案。 一、车用柴油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车用柴油机的性能特点 1)有能量密度高(大型低速增压柴油机的有效热效率已超过50%),燃油消耗率低,这对节约能源和提高经济效益都很重要。 2)好的燃油经济性; 3)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少,其CO2的排放量比汽油机大约低30-35%,但废气中含有害成分(NO,颗粒物等)较多,噪声较大,在环境环保方面已引起重视。4)功率和转速范围很大(功率1—65580KW,转速54—5000r/min),因此应用领域宽 5)结构较复杂,零部件材料和工艺要求较高,制造成本较高,与汽油机相比质量较大。主要有三大优点: a.经济。首先, 每单位柴油的能量含量比汽油高;其次,柴油机的压燃特性, 使其热效率比汽油机高。一般柴油机的油耗要比汽油机的低30%~40%。 b.环保。一般来说, 机动车的主要排放物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相对而言, 柴油机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极低, 但在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上要比汽油机更难处理。这是柴油机本身的特性造成的, 可通过现代技术处治。 c.柴油机低速大扭矩的特性, 为汽车提供了更好的使用性能。通过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和电控技术, 现代柴油机在动力性、加速性、舒适性指标上已经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概况 ?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 万辆和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5 和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一)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 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 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 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 万辆和 2,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和 %,高于上年同期和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 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收入水平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刚性需求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截至 2016 年 6 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亿辆,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 46 个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达 6,000 万辆,占比全国汽车保有量三分之一,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在改善性、强制性报废及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下, SUV、豪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细分市场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汽车消费升级趋势将会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一方面,汽车工业正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汽车工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从好的方面来看,入世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汽车需求迅速增加,汽车市场逐步扩大,单位购车、个人购车比例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国家对汽车企业实行扶弱抗强政策,使在较短的时间内国内出现了上百家汽车生产企业。国内城市纷纷改建道路、修建停车场、加强交通管制,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从不好的方面看,我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大量居民持币待购影响了汽车工业的

发展,国内缺乏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与国外汽车行业相抗衡。国内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比较薄弱,产业服务体系十分落后,汽车工业相对缺乏国际竞争力。汽车在销售过程中价格不稳定,热销车型任意涨价,汽车的维修市场比较混乱。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市民素质低下影响汽车行驶速度。公路乱收费增加了汽车使用成本,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就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机遇与挑战并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所带来的强大购买力,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进步,国产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逐步增强。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

型企业,政府引导百姓汽车消费,大量汽车将进入家庭。 发展。国道、省道、市道、城市干道等组成道路区域体系,高速路、快速路、城区道路、生活道路组成道路速度体系,地铁、高架桥、越江大桥、越江隧道等组成道路空间体系。公民素质教育将形成人、车、路和谐环境,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人民将逐步过上“轮子上的生活”。 但汽车工业在未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外进口车将严重冲击国内汽车市场,考验中国汽车工业。道路面积增长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导致堵车现象日益严重,道路管理不善将降低道路的有效使用,城市规划不到位引发的停车难、人车争路现象等

国内外汽车节能发展现状

国内外汽车节油概况随着能源的日渐紧张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汽车节油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都把节能作为一项国策。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汽车用油在石油消费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汽车节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研究降低汽车油耗的技术,美国各大汽车公司均拔出大量研究经费。美国汽车制造厂在减轻汽车重量、改善空气阻力、提高传动效率、减少附件功率损耗,发展小排量汽车、汽车柴油机化,发展电动汽车,开发醇类燃料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还对建设公路和养路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期降低油耗。 欧盟国家非常重视汽车节油政策的调节作用,制定和实施了一整套积极有效的燃油税收政策,同时比较注重生物燃料的研发。英国政府仅在1980年就提供了600万英镑作为研究节能问题的资金,其中400万英镑用于研制发动机、变速器与微机处理器,200万英镑用于研制电动汽车及蓄电池。法国政府于1974年就成立了国家能源机构。1975年由中央计划委员会制定了法国的“能源政策”。1991年,法国政府投资2.3亿法郎给标志-雪铁龙联合公司和雷诺公司共同生产电动轿车。 日本是没有石油的国家,所需石油全部依靠进口,这就迫使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高度重视发展节能型汽车。日本汽车保有量逐年大幅度增目前节能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央政府把节能减排列为国家经济工作的八大任务之一和考核政府领导的重要指标,以此来推动全社会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随着我国进入“汽车社会”,汽车耗能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并成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我国在传统内燃机节油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国外研究的复合火花点火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增压技术、低压缩高膨胀循环、可变气门相位及升程、可变压缩比、可变排量、减速时部分汽缸休眠、双火花塞顺序点火以及集成的起动发电机等技术在我国均有所发展。清华大学承担国家"973"重点项目“新一代内燃机燃烧理论与石油替代的基础研究”,在发动机新型燃烧机理的研究上取得了进展;天津大学开展稀薄燃烧技术的研究,燃油消耗率可降低15%;吉林大学、湖南大学、长安大学等一批高校都在开展汽车动力系统优化节油的研究。 第1章 2.汽车轻量化节油 不锈钢与强度较高的碳钢相比,表现出不少优点。一汽轿车、奇瑞汽车公司在轿车车身上进行了高强度钢板的初步应用实验;上海交大、湖南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在镁合金的强韧化、耐蚀性、阻燃性和抗高温蠕变性等方面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在轻量化结构设计方面,结构优化和零部件的模块化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如采用前轮驱动、高刚性结构和超轻悬架结构等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计算机辅助集成技术和结构分析等技术也有所发展。湖南大学与上汽通用五菱在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方面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了CAD系统CAXA,并已经开展了客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利用有限元法和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以减少车身骨架、发动机和车身蒙皮的重量等替代燃料节油是解决我国目前严峻石油能源形势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的替代能源发展已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实行直接替代(以发展车用替代燃料为主)与间接替代(以节能、替代工业原料与燃料用油为主)一起抓。 针对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国情和现有技术基础,适宜我国目前发展的替代能源主要为:煤基替代燃料、生物质替代燃料、天然气替代燃料和氢能。煤基替代燃料中,M15比例甲醇汽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一,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经销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汽车营销的组织模式经历了从计划时代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公司、汽车交易市场,直至目前的4S营销体系。自1998年广州本田建立了国内第一家4S店以来,这种贯穿于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整个过程的营销模式开始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并认同。目前国内的汽车销售合服务后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以汽车4S店为主题四,汽车有幸市场、汽车综合修理厂等多元模式为辅助的经营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具有轿车经营权的企业有7000多家,包括连锁店及特许经营的零售店在内,将近3万家。其中具有品牌专营权的达到了2900家。通过品牌专营4S店销售出去的汽车占整个市场的50%以上。应该说在中国汽车行业向规范化、成熟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汽车经销商的总体发展还是比较健康的。任何一个市场都会经历各种起伏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汽车产业渠道终端的汽车经销商业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最近几年,汽车经销商、汽车市场都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第二,汽车经销商的机遇和挑战。 1、整车利润的摊薄以及相对固化。 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全世界最后一个潜在的汽车市场,其需求容量的急剧扩大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各种形式的大量资本介入。跨国企业以及一些从事其他行业的国营和民营资本纷纷切入中国汽车销售市场,汽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市场参与者众多,势必产生激烈的价格战,原本的暴利空间逐渐被压缩,薄利多销成为许多厂商的选择,并直接波及到经销商。今年年底,中国汽车市场保护期结束,国内轿车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正逐步接轨。因此,整车销售的高利润将不复从前。单纯的销售汽车已经没有多少利润可言。 2、消费观念的逐步理性。 汽车作为一种消费品已经进入家庭,私人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在北京有70%以上的汽车均为个人购买,随着品牌及车型的不断增多,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对服务的期望值也在大大提高。这就意味着原本以产品为主导或者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营模式需要转向以客户为主导的经营模式,要求汽车销售转变坐商的模式,主动与客户发生接触。目前,我们大多数经销商仍习惯于坐商的模式,对客户的服务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和对目标客户消费心里的研究,导致经营业绩随市场波动变化很大。因此以经营市场向经营客户的理念转变,将是经销商提高竞争力的工作重点。 3、与汽车生产厂的竞争合作关系。 虽然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规范汽车终端销售市场,增强汽车品牌销售经营主体的服务意识,避免经销商相互推诿,最终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但是无疑剥夺了汽车经销商在厂家面前的话语权,使经销商附属于厂商,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由于快速成长起来的国内汽车经销商,对高额利润的追逐造就了特有的做生意的模式,而面对四面楚歌,经过大浪淘沙生存下来的经销商,如何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沃尔玛以及中国的国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到日程。在未来几年内,汽车经销商将出现分化,适者生存将再次上演。把握先机主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经销商将率先完成从做生意到做企业的转变,以积极主动的应变之策造就中国汽车经销企业。 4、国外服务贸易商的威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