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年

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年
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年

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W?特(得分:0.5)

2.“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

是[分值:0.5]

您的回答:D. 行为主义心理学(得分:0.5)

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行为主义心理学(得分:0.5)

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分值:0.5]您的回答:B. 思维萌芽(得分:0.5)

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 神经系统(得分:0.5)

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脑干网状结构(得分:0.5)

7.调节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下丘脑(得分:0.5)

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顶叶(得分:0.5)

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 颞叶(得分:0.5)

10.脑的最古老部位是[分值:0.5]

您的回答:D. 脑干(得分:0.5)

11.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嗅觉(得分:0.5)

12.支配脏器官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植物神经系统(得分:0.5)

13.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分值:0.5]

您的回答:D. 发生变化(得分:0.5)

14.音色主要由声音[声波]的决定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 波形(得分:0.5)

15.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分值:0.5]

您的回答:B. 恒常性(得分:0.5)

16.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分值:0.5]

您的回答:D. 联觉(得分:0.5)

17.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分值:0.5]

您的回答:C. 16~20000赫兹(得分:0.5)

1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整体性(得分:0.5)

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负后像(得分:0.5)

20.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分值:0.5]

您的回答:B.时间知觉(得分:0.5)

21.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分值:0.5]

您的回答:D. 锥体细胞(得分:0.5)

22.人们在知觉外部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物体当做对象,其他部分当做背景,这表明知觉具有[分值:0.5]

您的回答:B. 选择性(得分:0.5)

23.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杆体细胞(得分:0.5)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原因造成的(得分:0.5)

25.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分值:0.5]

您的回答:D. 听觉的编码(得分:0.5)

26. 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是由于表象具有[分值:0.5]

您的回答:C. 可操作性(得分:0.5)

27.遗忘的进程通常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先快后慢(得分:0.5)

28.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和[分值:0.5]

您的回答:C. 干扰(得分:0.5)

29.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划分。[分值:0.5]

您的回答:D. 三个记忆系统的标准(得分:0.5)

30.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在()秒[分值:0.5]

您的回答:A. 1 (得分:0.5)

31.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前摄抑制(得分:0.5)

32.短时记忆的容量项目一般为[分值:0.5]

正确答案为:A. 5-9个

33.记忆过程有[分值:0.5]

您的回答:C. 三个基本环节(得分:0.5)

3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能被意识到的(得分:0.5)

35.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分值:0.5]您的回答:C. 语义记忆(得分:0.5)

36.保持曲线来源于[分值:0.5]

您的回答:B. 艾宾浩斯(得分:0.5)

37.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感觉属信息的[分值:0.5]

您的回答:A. 输入和登记(得分:0.5)

38.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分值:0.5]您的回答:B. 定势(得分:0.5)

39.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分值:0.5]您的回答:A. 言语(得分:0.5)

40.布洛卡中枢即[分值:0.5]

您的回答:C. 运动性言语中枢(得分:0.5)

41.大脑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言语运动中枢(得分:0.5)

42.大脑皮质的颞上回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言语听觉中枢(得分:0.5)

43.威尔尼克中枢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分值:0.5]您的回答:A. 接受性失语症(得分:0.5)

44.颞上回受到损伤的人可能出现[分值:0.5]

您的回答:A. 接受性失语症(得分:0.5)

45.大脑皮层中角回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分值:0.5]

您的回答:A.失读症(得分:0.5)

46.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脑区受到严重损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分值:0.5]

您的回答:A. 失写症(得分:0.5)

47.想象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得分:0.5)

48.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成为[分值:0.5]

您的回答:C. 辐合思维(得分:0.5)

49.“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说的是知觉具有[分值:0.5]

您的回答:D. 理解性(得分:0.5)

50.看见“月晕”后经常“刮风”,即得出“月晕而风”的结论,这表明思维具有[分值:0.5]

正确答案为:C. 间接性

51.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被称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意识(得分:0.5)

52.分心指[分值:0.5]

您的回答:D. 注意分散(得分:0.5)

53.注意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D. 心理状态(得分:0.5)

54.梦出现在[分值:0.5]

您的回答:A. 快速眼动期(得分:0.5)

55.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称

为[分值:0.5]

您的回答:B.分心(得分:0.5)

56.简单任务下注意的对象围一般是[分值:0.5]

您的回答:D. 5~9个(得分:0.5)

57.根据睡眠中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值:0.5]

您的回答:D. 4 (得分:0.5)

58.个体根据任务的要求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指向并集中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注意[分值:0.5]

您的回答:D. 转移(得分:0.5)

59.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尊重他人的需要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B. 生长性需要

正确答案为:D. 缺失性需要

60.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分值:0.5]

您的回答:B. 诱因(得分:0.5)

61.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B. 生长性需要(得分:0.5)

62.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恢复机体部平衡的唤醒状态称[分值:0.5]

您的回答:A.驱力(得分:0.5)

63.动机产生的在条件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需要(得分:0.5)

64.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心境、激情、应激(得分:0.5)

65.微弱,持久而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分值:0.5]

心理学试题1

心理学概论试卷一 一、判断题 1、刺激物的强度变化和相对运动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2、与个人状态有关的刺激通常较易引起有意注意。× 3、要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必须要学会如何保护对事物的兴趣。√ 4、控制加工既可以同时进行多项作业,又可以随时应对环境变化。× 5、儿童的无意记忆能力要比有意记忆能力强得多。√ 6、信息在感觉记忆系统的滞留是在无意识水平下进行的。√ 7、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必须要受到注意才可能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中。√ 8、抑制说和干扰说一样,都认为遗忘的信息仍然存在,只是发生了提取困难,但干扰说认为提取困难的原因在于受到了其他动机驱使的干扰。× 9、顿悟与其他问题解决方式一样,是有效的解决问题手段。× 10、如果问题表述的方式与解决的途径间的关系不明显,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11、定势总是使人用老眼光看新问题,使思维受到限制,缺乏灵活性。√ 12、功能固着往往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 13、动机越强,越能够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4、中等程度的情绪兴奋水平有利于在百米赛跑中赛出好成绩。× 15、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 16、伦理道德、科学真理等可以成为信念的内容,但对美的评价不能。× 17、智力就是指逻辑抽象思维能力。× 18、性格指在一个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 19、一定的社会实践需要一定的人格特征,也培养着一定的人格特征。√ 20、重测信度的时间间隔一般在一个月,作用比较准确。× 21、心理学将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能力称为元认知。√ 22、由于个体心理发展进程与整个人类心理发展进程存在着异构关系,所以通过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去推知文明进程是不可行的。× 23、对个别动作产生的物理经验加以抽象就形成了关于客体的知识。√ 24、无论生理上成熟与否,只有认知机能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依恋。× 25、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26、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是主观唯心论。× 27、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意识经历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答案的方法。× 28、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779年。× 29、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张以正常人、健康人为研究对象。√ 30、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31、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但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取决于刺激本身的特点和人自身的状态。√ 33、知觉加工主要包括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赋予加工对象意义。√ 34、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后面学习的内容造成的干扰性遗忘叫倒摄抑制。× 35、遗忘对于人类来说是完全消极的。× 36、动机越强烈,问题解决的效率将越高。× 37、信度不高的心理量表,效度肯定不会高。√ 38、所谓“我行我素”是指缺乏自觉性的人。× 39、能力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40、皮亚杰提出的概念“格式”就是指认知格式。√ 4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心理学概论模拟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模拟题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30题。) 1.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2.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3. 个案研究法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4.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5. 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6.只有一定强度的刺激才可引起感受器的反应。() 7.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要比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效率高得多。() 8.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9. 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10.伦理道德、科学真理等可以成为信念的内容,但对美的评价不能。() 11. 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12. 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13.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14. 生理上的成熟是依恋必不可少的条件。() 15. 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16. 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分类受年龄与内容局限。() 17. “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18. 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19. 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20.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21. 准备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22. 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而是一种迅速完成的过程。() 23. 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的程度,与他们之间的相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24. 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25. 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26. 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 27.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是指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 28.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29.自我发展的问题更多的可以通过团体为形式的辅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来给学生提供帮助。() 30.自杀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出现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教师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想有关学生及时公布详细的事实真相,尤其对于中学生。() 二、单选题(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每题1.5分,40题,共60分) 1. 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A.社会心理学B.实验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3.()是依靠对自己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研究方法。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目:下着毛毛细雨的傍晚,你撑着伞回家,在路上你捡到一个东西,你觉得会是下列的哪个? A、笑 B、闭上眼睛继续睡觉 C、哭 D、咳嗽 有关心理测试题结果分析 选择A: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比较有自信,因而你们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交际手腕相当了得,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你们的是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那样容易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可自拔,从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长久下去也很容易让人不喜。 选择B: 选择这个答案的你们性格有些孤僻,不喜和人交际,总是认为和别人在一起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呆着,那样更加自在更加快乐,因而你们根本不愿、也觉得没有必要进入别人的世界。你们的这种想法会在某些时候让你们远离是非中心,但是在工作中还是需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因而还是需要调整自己的这种心态。 选择C: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相当没有自信,你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因而总是缩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敢踏出一步,在与人交往时一遇到挫折就容易缩回自己的壳中。建议你们自信一

些,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很多的,因而还是需要积极地与他人接触,那样才更加容易发现世界的美好。 选择D: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有些神经质。你们非常在乎你们的人际关系,但是你们过于敏感,因而总是显得小心翼翼的, 往往将自己弄得身心俱疲,也让别人觉得不对劲。建议你们在与人 交往时放松一些,尽量以平常的心态来与他人进行交往,不要总是 一惊一乍的。(完) 社交中你的交友能力如何?测试开始: (PS:本次为计分题,请把答案后面对应括号里的分数记下来。) 1、清晨睁开眼睛,你的感觉通常是: 充满向往(5分) 挺心满意足的(3分) 想到接下来的一整天就心烦意乱(1分) 2、听说某些人(未必你认识)活得艰难坎坷。你感觉: 值得同情(5分) 这人没好运(3分) 活该(1分) 3、有人讲“完美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你意下如何? 完全赞成(5分) 部分同意(3分) 不同意(1分) 4、你对自己的未来是何态度? 十分憧憬(5分)

《教育心理学》作业原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 3. 心理学 ( 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概论单元练习题复习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概论单元练习题复习题 1 《心理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 需要层次论的倡导者是A斯金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马斯洛 2.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学流派 A精神动力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与安全 B自我实现 C交往与尊重 D认知与审美 5.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现象被称为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6强调研究可测量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心理学派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望梅止渴”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

A.曹操的奸诈 B.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 C.士兵的士气高 D.梅子对人的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 8.促进前科学心理学向科学心理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心理学 B.自然科学方法引入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 D.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建立 9.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都是: A.异常行为的原因 B.身心关系 C.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D.人的行为的原因 10.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最适当理由是: A.心理学可以为各科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 B.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学生的行为 C.心理学有助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D.心理学是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科学基础 二、多选题 1.心理学学科性质有 A自然科学的性质 B社会科学的性质 C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D 综合交叉的性质

2.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以下哪些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F伦理性原则 3.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把人的灵魂分为哪几部分 A植物灵魂 B动物灵魂 C上天灵魂 D理性灵魂 4.十九世纪三位德国生理学家的研究为日后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是 A达尔文 B缪勒 C笛卡儿 D洛克 E赫尔姆霍兹 F 费希纳 5.下列那些理论属于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A潜意识理论 B人的两个带有两极性的本能 C人格理论 D梦的解释 E泛性论 6.心理学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发起人为 : A.马斯洛 B.阿吉里斯 C.罗杰斯 D.麦格雷戈 7.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两大类 : A.生理需要 B.缺失需要 C.心理需要 D.生长需要 8.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相比突出表现在 :

(完整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体育教育教学 2.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 3.体育锻炼 4.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5.身体心理 6.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7.“社会促进” 8.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 10.1965 11.体育心理学 12.1980 13.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 14.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 15.异常行为 二、单选题 1.C. 2.A. 3.C. 4.D. 5.A. 6.A. 7.D. 8.C. 9.B. 10.B. 11.A. 三、多选题 1. A.B.C.D 2. A.B.D 3.B.D 4.A.C.D 5.A.B.C 6.A.C 7. ABCD 8.B.C.D 9.C.D 10.A.D 11.A.B.C.D 12.A.B.C.D 13.B.C 14.B.C.D 四、匹配题 1.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几个研究领域与所需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连在一起。 发展运动心理学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员思考的内容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心理生理学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2.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年份与体育心理学发展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连在一起。 1898年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67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 1987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25年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 1969年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出来 1985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65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 五、判断题 1.√2.×3.√4.√5.√6.×7.× 8.×9.√10.×11.√12.√13.×14.√ 六、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

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 一、单选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 C哈撒韦 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 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 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 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 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1个月 。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CE)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 D能力 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 是(BCD)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 3、信念是 A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由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 @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 D抑郁质 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 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 人物有(BC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E埃理克森 8、以下可以称为特质的是 (ABCDE) A个人的外部行为特征 】 B内在的人格倾向 C身体和生理特征 D人格结构的单位 E个体持久的特征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爱森克人格问卷 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 D16人格因素问卷 E儿童统觉测验 10、信度包括(ABC) A再测信度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单项选择题】 1.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W?詹姆斯 B. H?艾宾浩斯 C. W?冯特 D. S?弗洛伊德【答案】C 2.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构造主义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心理学【答案】D 3. 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格式塔心理学 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学说【答案】C 4. 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 A. 知觉 B. 思维萌芽 C. 思维 D. 意识【答案】B 5.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 A. 感受器 B. 神经系统 C. 反射弧 D. 神经细胞【答案】B 6. 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 A. 小脑 B. 脑干网状结构 C. 丘脑 D. 下丘脑【答案】B 7. 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 A. 下丘脑 B. 脑干 C. 上丘脑 D. 小脑【答案】A 8.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 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D 9. 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 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B 10. 脑的最古老部位是 A. 小脑 B. 间脑 C. 大脑 D. 脑干【答案】D 11. 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味觉【答案】C 12. 支配内脏器官的是 A. 植物神经系统 B. 运动神经系统 C. 中间神经系统 D. 感觉神经系统【答案】A 13. 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 A. 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发生变化【答案】D 14. 音色主要由声音[声波]的()决定的。 A. 频率 B. 波形 C. 强度 D. 音调【答案】B 15. 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答案】B 16. 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后像 D. 联觉【答案】D 17. 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 A. 200~20000赫兹 B. 1000~4000赫兹 C. 16~20000赫兹 D. 1000~5000赫兹【答案】C 18.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 A. 恒常性 B. 整体性 C. 选择性 D. 理解性【答案】B 19. 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 A. 正后像 B. 互补现象 C. 负后像 D. 彩色对比【答案】C 20. 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A. 运动知觉 B. 时间知觉 C. 似动知觉 D. 方位知觉【答案】B 21. 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 A. 双极细胞 B. 边缘细胞 C. 杆体细胞 D. 锥体细胞【答案】D 22. 人们在知觉外部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物体当做对象, 其他部分当做背景,这表明知觉具有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分。) 1. (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 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分 5. (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分 7. (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分 8. (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分 9. 着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 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 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分 15. 英国的心理学家(B )在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心理学 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因素有哪些? 答: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过程有哪些? 答: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三)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3.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7.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制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9.认知风格: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图示: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简述: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 少年期(11、12 -13、14岁),又称学龄中期;青年初期(13、14 -17、18岁),成年期;老年期。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答: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敢对自卑感

教育心理学概论试题

《教育心理学概论》 一、单选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 B 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A、陈述性知识; B、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 C 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A、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 B 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 A、感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4、 C 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A、复述; B、维持性复述; C、组织; D、精制性复述 5、 C 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教育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整体性原则 6、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和 A 。A、自动化阶段;B、熟练阶段;C、巩固阶段;D、稳定阶段 7、 C 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学习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8、 D 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A、动机; B、内驱力; C、诱因; D、强化 9、 C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A、认知好奇心; B、成就动机; C、自我效能感; D、成就归因 10、 D 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主观道德; B、客观道德; C、他律道德; D、自律道德 11、 C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A、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12、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是指 D 。 A、命题和命题网络; B、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C、策略性知识; D、知识的表征 13、 B 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 A、复述; B、维持性复述; C、精制性复述 D、组织 14、 A 就是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基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整体性原则 15、 B 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A、认知; B、学习; C、习惯; D、教学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实验法 条件反射 二、选择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789 B、1879 C、1798 D、1897 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 眨眼反射 B. 吮吸反射 C. 防御反射 D. 信号反射 10.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冯特 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三、填空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7.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 和( ) 。 10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

心理学综合复习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蓝色字体部分是同学们问得较多的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 一、填空题 1.心理现象 2.心理现象 3.指向;集中 4.形象记忆;情绪记忆 5.客观事物;需要 6.客观规律 7.内心冲突 8.扩散;集中;相互诱导 9.气质/性格 10.道德感 11.全体学生 12.学生观 二、名词解释 1.创造能力:是指人们根据预定的目的产生出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P171) 2.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P89) 3.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P100) 4.道德感: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P118) 5.定向反射:是由情景的新异性所引起的一种反射,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网上) 6.发散思维: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P99) 7.反射:是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之下,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回答及反应。(P22) 8.非智力因素:第一层次—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由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第二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由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组成(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第三层次—具体的非智力

因素,由十二种具体的心理因素组成(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顽强性、自制性、独立性)。(P143) 9.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47) 10.感觉适应:由于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P53) 三、单项选择题1—5 DBB C B 6—10 ADABB 四、多项选择题1.ABD 2.CD 3.BCD 4.ABCD 5.ABCD 五、简答题1.画简图说明遗忘的规律. 答: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遗忘的进程 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即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比较快, 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P73) 2.简述采取决定阶段的主要环节。 答:采取决定阶段即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规定行动的方 向和轨道,是在脑中对未来的行动进行酝酿和抉择的过程。它包 括以下几个环节:(1)动机的斗争。动机斗争是对相互对立、彼 此冲突的动机作出评价和选择的过程。(2)目的的确立。行动目 的是顽强不屈的意志行动的前提,行动的目的越明确,行动的意 志就越坚决。(3)方法的选择。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方法指导行动,保证目的得以顺利实现。(4)计划的制定。计划 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5)决策的作出, 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 标。(P133) 3.简述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的条件。 答:(1)社会要求和个人的创造愿望。在实践活动中,现实生活不断向人们提出创造新事物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与个人的创造愿望相结合时,就产生了创造新事物的具体动因,并在其推动下实施创造想象的活动。 (2)知识经验和表象储备。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积累和储备,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若没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有关的新事物是创造不出来的。 (3)原型启发。是指人们在创造发明开始前,总是受到一种类似失去或模型的启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和积极地思维活动,创造出新事物来。 (4)积极地思维活动。创造思维是与创造想象密切联系着的,它是各种创造活动的前提。 (5)灵感的作用。灵感也叫“顿悟”,是在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极度敏锐的情况下,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解的心理过程。(P90) 4.简述发散思维及其特点。 答: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它的特点:(1)流畅性,指思维的量,对刺激迅速而通顺的反应,即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发散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即发散醒目的范围和维度。发散范围越广,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大。也就是思维活动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而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寻常的新方案。(3)独特性,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对刺激不同寻常的反应,即发散项目不为一般人所有。发散的项目越是新奇,与众不同,独特性就越强。发散思维往往产生某些新异、奇特的思维或间接,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的功能是求异与创新。(P99) 5.简述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答: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在课堂或活动中有意传播的东西,而且也会使他们在无意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等。教师的感染力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要求较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通过教师情绪的感染,是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会引起他们的模仿或重复进行这类行为或活动。教师利用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对行为起巩固、调整和校正的作用。 (2)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情绪学习主要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情绪评价的学习。 (3)能使学习中的冲突与挫折得到妥善的处理。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必要的冲突与挫折,而且还要以自己的自

(完整版)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本心理测试是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公司(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为蓝本,根据中国人心理特点加以适当改造后形成的心理测试题,目前已被一些著名大公司,如联想、长虹、海尔等公司作为对员工心理测试的重要辅助试卷,据说效果很好。现在已经有人建议将来作为对公务员的必选辅助心理测试推广使用。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应为你第一印象的答案,把相应答案的分值加在一起即为你的得分。 1、你更喜欢吃那种水果? a、草莓2分b、苹果3分c、西瓜5分d、菠萝10分 e、橘子15分 2、你平时休闲经常去的地方 a、郊外2分b、电影院3分c、公园5分d、商场10分e、酒吧15分f、练歌房20分 3、你认为容易吸引你的人是? a、有才气的人2分b、依赖你的人3分c、优雅的人5分d、善良的人10分e、性情豪放的人15分 4、如果你可以成为一种动物,你希望自己是哪种? a、猫2分b、马3分c、大象5分d、猴子10分e、狗15分f、狮子20分 5、天气很热,你更愿意选择什么方式解暑? a、游泳5分b、喝冷饮10分c、开空调15分 6、如果必须与一个你讨厌的动物或昆虫在一起生活,你能容忍哪一个? a、蛇2分 b、猪5分 c、老鼠10分 d、苍蝇15分 7、你喜欢看哪类电影、电视剧? a、悬疑推理类2分b、童话神话类3分c、自然科学类5分d、伦理道德类10分e、战争枪战类15分 8、以下哪个是你身边必带的物品?a、打火机2分b、口红2分c、记事本3分d、纸巾5分e、手机10分 9、你出行时喜欢坐什么交通工具? a、火车2分b、自行车3分c、汽车5分d、飞机10分e、步行15分 10、以下颜色你更喜欢哪种? a、紫2分b、黑3分c、蓝5分d、白8分e、黄12分f、红15分 11、下列运动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不一定擅长)? a、瑜珈2分b、自行车3分 c、乒乓球5分 d、拳击8分 e、足球10 f、蹦极15分

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5个10分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 5.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 6.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8.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0.情绪: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11.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2.智力:是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的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13.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记忆的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二、填空:

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的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2.人类情绪分为: ①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从动性。 ②应激: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③心境:心境的特点具有弥散性——“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 人类情感种类分为: (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言行等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2)理智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3)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3.兴趣的分类: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未来结果有见解而产生的兴趣) 4.长时记忆几乎没有容量限制,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组块 5.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 其他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变慢。 7.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是指对一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8.意志形成的两大阶段:决策阶段、执行阶段 9.气质的四大典型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10.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先天素质(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所受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