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附答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附答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附答案

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答小题(12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选文有改动)

小题1: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小题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小题3: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小题4: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

小题1: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小题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小题3:因为未来陆地上的食物资源很可能满足不了人类需要,而海洋中尤其是远洋和深海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食物的生物资源,人类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小题4:过度开发(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恶性竞争影响国家关系(国家间为争夺有限的海洋资源纷争不断);破坏生态平衡(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从文中“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

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可知资源短缺是警告,以及发出该警告的原因。

小题2:根据句中的“例如”为举例子,“50亿吨”为列数字,“只要…就比…”为作比较。

小题3:从文中三至五段“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可以得出海洋中蕴藏有大量资源。

小题4:读原文尤其是五、六段,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如“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可知,在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有“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国家间为争夺有限的海洋资源纷争不断、破坏生态平衡等。

第13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慷慨、匮乏、能源危机、望洋兴叹”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3.在了解海洋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的特点。 4.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以及网络资料的搜集,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在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词语及课文、交流读 书收获、质疑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小组内交 流,汇报评价,帮扶学生理清文脉,概括课文内容,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围绕“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以及网络资料的搜集,读懂课文内容,领悟保护海洋、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借助赏析拟人句,学会恰当运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件) 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大海的视频片段,配乐《大海,我的故乡》) 同学们,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呢? 谁来说说?学生交流。 2.海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不少诗人这样称赞它。多媒体出示:

六年级语文:《烟台的海》阅读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烟台的海》阅读训练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烟台的海上景观独特。 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 春天,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带着潮气的风,冲破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傍晚,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

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立秋过后,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夏日,空气中多了几许秋的凉意。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阅读训练】 一、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凝重_____蔚为壮观_____ 气势汹汹_____前赴后继_____ 恬静_____锲而不舍_____ 崇山峻岭_____如痴如醉_____ 二、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烟台海上景观的?烟台的海四季各有哪些特点? ______ ______ 三、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抄写下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六年级语文(学科)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总第31 课时主备人:周绪静 课题: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由于”造句。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由于”造句。 教学难点: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茫茫的宇宙中,飘浮着一颗美丽的“水球”,那就是我们的地球。之所以称地球为“水球”是因为什么呢? 2.是呀,地球上71%都覆盖着水,即海洋。你亲眼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 3.我们曾读过很多与海洋有关的书籍。从电影、电视上看到过有关海洋的镜头,海洋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交流。出示画面:平静温柔的海、波涛汹涌的海。 4.大海在我们的眼中,它有时候是那么平静、安详,有时候面目是那么汹涌、可憎。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可是金涛先生却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低廉威胁大显神威望洋兴叹 慷慨敬畏喜怒无常无穷无尽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提示:“矿”是后鼻音,“匮”读第四声。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及答案

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一)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1.本段文字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2.第一段第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除此以外,破折号还有什么用法? 3.第二段“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一句中的“仅”能否去掉?为什么? 4.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二)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②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1.本段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2.指出文中加粗词具体指代的内容。 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解释它的作用。 ①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列数字:“目前年产量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举例子:“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的就有……”分类别:“褐藻类的海带……浒苔等。”作比较:“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2.第一句破折号的作用是作解释。除此以外,破折号还有表递进、话没说完、话题转换、转折等作用。 3.不能。本段只就沿海一带而言的,还有其他海域范围并未讲到,不能以偏赅全。 4.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资源可供我们食用。 (二)1.藻类作为食物,种类多,增产潜力大,营养丰富。 2.它们:前面提到的各种藻类;这: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3.①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具体说明藻类在人工培育下增产的潜力十分巨大。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附答案

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答小题(12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选文有改动) 小题1: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小题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小题3: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小题4: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 小题1: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小题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小题3:因为未来陆地上的食物资源很可能满足不了人类需要,而海洋中尤其是远洋和深海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食物的生物资源,人类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小题4:过度开发(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恶性竞争影响国家关系(国家间为争夺有限的海洋资源纷争不断);破坏生态平衡(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从文中“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训练及参考答 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

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1、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题

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题 一、(选自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三亚落日》。)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1.文中“赤朱丹彤”的意思是()。 2.从短文中找出“渐渐”的两个近义词写在横线上: 3.在作者的眼中,三亚的落日一会像(),一会像(),一会像()。 4.这两段主要描写了三亚落日时的景象,你最喜欢哪些描写落日景象的语句?请选两句写下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喜欢的语句: 喜欢的理由: 喜欢的语句: 喜欢的理由: 5、三亚落日景象十分美丽,请你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 二、(选自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烟台的海》。) 片段一: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fù pù)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tī、dī)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搬、掀、扔)到十几米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注音。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用“√”表示。 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拟人句用(“———”) 3、划线的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4、读读这段话,说说文中“千万头”说明“数百斤”说明了;“十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海洋一一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写作特色] 本文的显著写作特色是总分说明,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比如先总提海洋与人类关 系密切,然后从提供” 给予” 冲垮” 毁灭”正反两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到人类对海洋既热爱又敬畏的复杂心情。: 又如第二段先总提人类正迎来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新时代,然后从矿产资源、高蛋白 食品、发电、淡化海水和建设海底城市诸多方面一一说明,条分缕析,纲目分明,给人以清晰印象,这在 结构分析”中已图示说明了。 [教学要求] 1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由于”造句。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 热爱科学的情感。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看录像。(大海) 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呢? 2.揭示课题。 (板书:8海洋一一21世纪的希望)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呢? 二、初读指导 1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低廉威胁大显神威望洋兴叹慷慨敬畏喜怒无常无穷无尽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提示:矿”是后鼻音,匮”读第四声。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低廉:(价钱)便宜。 慷慨:大方,不吝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 感到无可奈何。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讨论: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 语文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语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说文章的内容,掌握方法与作用,探究语言的准确。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品读——探究辨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了解海洋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海洋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说明的内容,说明的方法与作用。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法学法】质疑法、自主预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看题质疑) “危言耸听”两个成语说话。

——海洋存亡, 五、教师小结 海洋不仅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还是“大矿场”、“大能源库”、“大药房”、“大建材基地”······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关系到人类能否在地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增强“海洋意识”,保护海洋资源,人人有责。 六、当堂检测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1、本段写的是:海洋中众多鱼虾是人们熟悉的食物,还有尚未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2、本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举南极鳞虾的例子,列数字准确说明鳞虾产量高,再与全世界的捕鱼量作比较,突出鳞虾资源的丰富。 3、“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中“已近极限”可以改为“已到极限”吗?请说明理由。参考:不能。“近”是接近的意思。“已近极限”并不等于“已到极限”,改为“已到极限”,与事实不符,

课内短文阅读二

课内短文阅读二 《烟台的海》(一)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 ning nin )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si shi )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 qi qie )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像)。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恋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者读音。 2、读了画线的句子,你分别想到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成语。 3、“……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从句中“数百斤重”、“十几米远”我体会到_________,“竟”应读出_________的语气。这个片段中“前赴后继”一词充分表现了__________,一个“掀”字让你感受到___________。 4、根据语境,理解“寒流”一词的意思。 ①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寒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小华的心中立刻涌起一阵寒流。 “寒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人,那么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日烟台的海宛如__________,冬天烟台的海仿佛是__________。 6、片段中作者把小山似的涌浪比作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你还可以将小似的涌浪比作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将下列句子写完整。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像________像________…… 7、这段话写出冬日烟台的海_____的特点,作者采用了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和_____,写出了海浪的气势盛大;还采用具体数字,用_____和_____,写出__________;另外,作者还用许多词语生动反映海浪汹涌,请你作一分析: __________。 8、请你为烟台的海设计一句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傍晚,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1、用“”划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并分别用“宛如”、“像”仿写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抓住了_____、_____写夏日烟台海的特点,从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感受到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3、品读描写日出的句子,你认为作者写日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语文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 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 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关于课文《烟台的海》阅读题参考答案

关于课文《烟台的海》阅读题参考答案第一次去烟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海。久住厦门,日日与大海为伴。厦门的海,固然不乏碧波万顷,但是,海湾多,逶迤曲折的海岸,恰似母亲的臂膀,深情地把大海拥抱在怀里,于是,自有几分娴静和温柔。而烟台的海,那一览无余的金色的沙滩,洋洋洒洒的直向天边铺展而去,平坦如砥。细看,宛如弯成弧形的大弓,沉雄、壮阔,浑然有从神话时代走来的后羿在这里昂首阔步,被这位力士射落的九个太阳,就落在这天水一色的泱泱碧水之中么?倘若说,厦门的海是拥在母亲怀中的赤子,烟台的海,则是成熟如砥柱中流的大汉。刚烈,豪气横溢;开朗,肝胆相照。千秋史册中,那列阵而来的英雄豪杰,莫非就是这大海的骄子么?于是,簇拥在大海中的蓬莱阁和鼓浪屿的情调是绝不相同的。它自有几分天外飘来的仙气,丹崖、道院、古城墙,依稀可以从沧桑岁月的洗礼中,领略到超凡脱俗的迷人韵致。它的美在于动,不愧是人间的仙境。鼓浪屿精巧、雅致,犹如海中的盆景。它更接近音乐,恰似钢琴里飘出来的旋律,轻灵、飘缈,如椰林中悠然而来的风,只有在月光下曲巷里漫步,才能体会到那独特的风情。它的动人之处在于静,堪称仙境似

的人间。烟台的海滨,没有绵延如黛的木麻黄树,也没有温情脉脉的相思林。矗立云天的木棉,花开如火如荼,又称英雄树,或许,是留恋南国少女的多情吧,从不挪动半步。厦门司空见惯的三角梅,这里也有,不过,只能养在宴会厅中的花盆里。这里长得最多的是钻天杨和气宇轩昂满树都长着眼睛的桦树。风霜雨雪如刀刃,或许,只有它们,才能在这里一展风姿。因此,在烟台漫步海滨,另有一番心境和感受。浪,大海的呼吸,也是大海的歌唱。不知有多少回,我坐在厦门鼓浪屿的海滨,听取大海的呢喃。厦门的浪,疏朗而温馨。暖风骀荡如春,牵起层层浪花,恰似牵起无邪少女的裙裾,缓缓向你飘来,写意、浪漫,让人心旷神怡,熏然欲醉。当然,也有风高浪急的时候,波涛如雪,但屏障式的众多岛屿,切割了浪的汹涌,阻挡了涛的澎湃,纵有万马奔腾之势,也不会让人感到恐惧和惊慌。而在烟台,无遮无拦的风,几乎时时都在催动着大海的涌动。十月,南方正是金秋,风和日丽;而北方的风,已是强劲如战场上的呐喊了。受惊的巨浪,毫无规则地奔突而来,发出隆隆的轰鸣,是千万将士擂起了战鼓,汇成了那沙场秋点兵之势么?伸向大海的栈桥被无情地吞没了。没有游客,点燃过

2018小学6年级语文-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

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主备人:主备研讨人:审核人: 个案修改人:个案修改审核人:审核时间: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课文第二段是重点段。第四自然段承接上文,总领下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从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物、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和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了解这个成语的由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 3.结合有关海洋的资料,写一写自己心目中未来海洋的样子。 【学习重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弄明白“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的原因。 2.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资料链接】 1.“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发出。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这几种:1.举例子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5.列数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了解这个成语的由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面对蔚蓝色的海洋,你联想到的成语有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详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详案)

————————————————————————————————作者:————————————————————————————————日期: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②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③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能力培养: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自学浅显事理说明文的能力,能分析课文结构层次。 3.情感体验: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②分析说明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2.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知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信息。 师讲授:2011年11月,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交会对接,我们在挑战宇宙、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有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在“上天、下海、入地”这三条人类摆脱若干生存危机的出路中,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人类的故乡——海洋。(出示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 板书课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二、课前热身,掌握字词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 tuǒ zhè gū chún hǔ tái pìlín 妥善鹧鸪石莼浒苔开辟鳞虾 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

相关资料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 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四、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 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2)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

黄石市小升初语文考试试卷 含答案

黄石市小升初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2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检测(本题共计30分,每小题5分)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看”的近义词,不能重复。 抬头往上看”叫()从上往下看”叫()仔仔细细看”叫() 实地欣赏看”叫()范围广泛看”叫()粗略大致看”叫() 2、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 “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能组成词语()。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字意是() (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字意是() 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3、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短语,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美是广泛的,_______,烟雨楼阁,可谓之为美;_______,碧天黄沙,可谓之为美;_______,倾国倾城,可谓之为美;_______,潇洒从容,也可谓之为美。但美的答案,远远不止于此。

A.姑苏江南大漠孤烟明眸皓齿羽扇纶巾 B.大漠孤烟姑苏江南明眸皓齿羽扇纶巾 C.姑苏江南大漠孤烟羽扇纶巾明眸皓齿 D.大漠孤烟姑苏江南羽扇纶巾明眸皓齿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云就像天上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C、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 D、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嫦娥三号向太空飞去,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D、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来到思源广场。 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B、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C、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D、那一颗心就宛如一片欢腾的大海;那一双眼就仿佛两道溃决的河流。 4、下列对联题咏的是谁?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看拼音,写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学案 (新版)语文版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学习本文中运用的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及合作探究分析其作用。 3.体味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找出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用词。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 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背景知识) 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0.8%,从这点上看,地球基本上是个“水球”。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是人类的“大粮仓”、“大矿场”、“大药房”、“大能源库”、“大建材基地”……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是关系到人类能否在地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查找工具书,解决下列填空(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过关)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海藻.()鹧.鸪.()浒.苔()石莼.() 2、四字短语填空 ()言耸听不言而()生死()亡生

态平()

3、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解答问题的答案。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即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合作探究 活动一:本文运用多种说明的方法,小组成员分头行动,快速找出并批注在课文中。 活动二:本文语言准确严密,试分析以下句子中加点词吗?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活动三: 阅读文段,探究解答 (一)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写作特色] 本文的显著写作特色是总分说明,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比如先总提海洋与人类关系紧密,然后从“提供”、“给予”、“冲垮”、“毁灭”正反两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到人类对海洋既热爱又敬畏的复杂心情。: 又如第二段先总提人类正迎来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新时代,然后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发电、淡化海水和建设海底都市诸多方面一一说明,条分缕析,纲目分明,给人以清晰印象,这在“结构分析”中已图示说明了。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由于”造句。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紧密关系,认识爱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刻]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爱好 1.看录像。(大海) 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呢? 2.揭示课题。 (板书:8 海洋——21世纪的期望) 什么缘故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期望呢?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明白得下列词语的意思 低廉威逼大显神威望洋兴叹 大方敬畏喜怒无常无穷无尽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形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提示:“矿”是后鼻音,“匮”读第四声。 2.了解词语把握情形,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低廉:(价钱)廉价。 大方:大方,不吝惜。 威逼: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敬畏:又敬重又可怕。 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