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复数)

2010年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复数)
2010年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复数)

任务分配表

2010年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一、试题特点分析

根据课标的要求,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立意、考查方向如下:

1.以复数的运算为主,特别是除法运算,结合复数的概念,几何意义,以选择和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例如2010年的北京卷和陕西卷等。

(2010北京理科9)在复平面内,复数

21i

i

-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 (2010北京文科2)在复平面内,复数6+5i, -2+3i 对应的点分别为A,B.若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点C 对应的复数是

(A )4+8i (B)8+2i (C )2+4i (D)4+i (2010

陕西理科

2)复数1i

z i

=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A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010年全国(课标版)理科数学)已知复数

1z

=

,z 是z 的共轭复数,则z z ?

(A )

14 (B )1

2

(C )1 (D )2 (2010江西理科1)已知()(1)x i i y +-=,则实数,x y 分别为 A .1,1x y =-= B .1,2x y =-= C .1,1x y == D .1,2x y ==

(2010年全国(课标版)文科数学)(3)已知复数

z =

,则i = (A)

14 (B )1

2

(C )1 (D )2

2.个别省份将复数的运算与其他知识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如2009年湖北卷理科选择第六题,把复数与概率融在了一起。

……

二、与考试大纲考查规律的比较:

1.课标要求:

(1)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数的运算规则、方程求根)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3)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4)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2.考纲要求:

文科考纲: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复数的概念

①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③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2)复数的四则运算

①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②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理科考纲: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复数的概念

①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③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2)复数的四则运算

①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②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3.通过对考纲和课标的比较,二者各层次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对概念都是理解,对表示方法都是了解,而对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都是要求掌握。

三、对高三复习的建议

根据课标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对高三的数学复习提出以下建议:

1、对复数概念的理解要到位,对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要熟练掌握,尤其是除法运算。

2、适当地关注与其他知识的结合。

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科数学试题(附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理科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A x R x =∈≤ },{| 4}B x Z =∈≤,则A B ?= (A)(0,2) (B)[0,2] (C){0,2] (D){0,1,2} (2) 已知复数z = ,z 是z 的共轭复数,则z z ?= (A) 14 (B)1 2 (C) 1 (D)2 (3)曲线2 x y x =+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A)21y x =+ (B)21y x =- (C) 23y x =-- (D)22y x =-- (4)如图,质点P 在半径为2 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 0P ,角速度为1,那么点P 到x 轴距离d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像大致为 A B C D (5)已知命题 1p :函数22x x y -=-在R 为增函数, 2p :函数22x x y -=+在R 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1q :12p p ∨,2q :12p p ∧,3q :()12p p ?∨和4q :()12p p ∧?中,真命题是 (A )1q ,3q (B )2q ,3q (C )1q ,4 q (D )2q ,4q

(6)某种种子每粒发芽的概率都为0.9,现播种了1000粒,对于没有发芽的种子,每粒需再补种2粒,补种的种子数记为X ,则X 的数学期望为 (A)100 (B )200 (C)300 (D )400 (7)如果执行右面的框图,输入5N =,则输出的数等于 (A)54 (B )45 (C)65 (D )56 (8)设偶函数()f x 满足3()8(0)f x x x =-≥, 则{|(2)0}x f x ->= (A) {|24}x x x <->或 (B) {|04}x x x <>或 (C) {|06}x x x <>或 (D) {|22}x x x <->或 (9)若4 cos 5 α=- ,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1tan 21tan 2 αα +=- (A) 12- (B) 12 (C) 2 (D) 2- (10)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有棱长都为a ,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2 a π (B) 273 a π (C) 2 113 a π (D) 25a π (11)已知函数|lg |,010,()16,10.2 x x f x x x <≤?? =?-+>??若,,a b c 互不相等,且()()(),f a f b f c ==则abc 的取值范围是 (A) (1,10) (B) (5,6) (C) (10,12) (D) (20,24) (12)已知双曲线E 的中心为原点,(3,0)P 是E 的焦点,过F 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A ,B 两 点,且AB 的中点为(12,15)N --,则E 的方程式为 (A) 22136x y -= (B) 22 145x y -= (C) 22163x y -= (D) 22 154 x y -=

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

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江苏卷)试卷分析 南京市教研室 刘建成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10小题40分,第二卷8小题110分,全卷150分。 第一卷10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二卷8小题,有2道为实验题,计20分,其余6道为计算题,计90分。全卷力学考题62分,占41.34%,热学考题8分,占5.33%,电磁学考题60分,占40.00%,光学考题8分,占5.33%,近代物理考题12分,占8.00%,实验考题(包含在前面各部分内容之中)20分,占13.33%。与2004物理科考试大纲中有关试卷各部分知识的占分比例相比较,大部分是一致的。 一.2004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试题综述: 2004年的高考,是江苏省实行“3+1+1”高考考试模式的第二年,是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一年。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试题突出了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04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能体现对考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查。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有利于高等学校人才的选拔,总的来说2004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是一份较成功的试卷。笔者认为与综合试卷(文理综合、文综、理综)相比较,物理单科试卷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1.试题考核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的覆盖面较广 从试题考核的内容来看,考查了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各个方面。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力学:直线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波、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等知识点;涉及热学:热和功、理想气体的性质等知识点;涉及电学: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等知识点;涉及光学: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能量等知识点;涉及原子物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跃迁与能级、核能的计算等知识点,包含了中学物理中的大部分知识内容. 2.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注重了对中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试题中的选择题,大部分的考题是考试大纲中知识要求为Ⅰ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考题,以及应用基本规律进行基本运算的考题。试题中的实验题,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如:实验仪器选择的考查,基本实验仪器读数的考查等,计算题的第一、二两题(试卷中第13、14题)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规律的掌握和基本的运算能力。没有偏题、怪题,没有超纲题。 3.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加强了能力的考查 2004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考题比2003年高考物理试卷考题题量有所减少,单题的分值有所增加,试卷中把每题分成若干小题,层层递进,从而使本卷有较好的区分度,减少了一些中等生的失分率。选择题40分,区分度为0.4142。非选择题110分,七大题区分度都在0.502以上,试卷有一定的难度,注重能力的考查,如试卷中第16小题:这道试题是一道推理论证题,高中物理教材中对多普勒效应只作定性的说明,本题让考生用运动学的方法推导出多普勒频移方程:f v v v v f S P A P --=/,这道试题看起来象是考查多普勒效应,实际上与多普勒效应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是一道较好的试题,特别是对考生物理思维能力的考查是一道较好的试题。 4.试卷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2004年的物理试卷有对考生的实验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2题:研究黑箱

2010年高考试题——生物(全国1卷)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Ⅰ)(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全解全析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B 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 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 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 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C3植物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根据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C3植物:C5+14CO2→2C3(只有两个14C)→C5+(14CH2O);和C4植C4植物的光合作用:C3+14CO2→C4(只有一个14C)→C3+14CO2,C5+14CO2→2C3(只有 两个14C)→C5+(14CH2O)]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C6H12O6+6O2+6H2O→6H2O+12CO2]可知,A、B和D三项均 正确;C4途径中的C4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 【答案】C 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试论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陈夏明 近三年的数学试卷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突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遵照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从题型设置、考察知识的范围和运算量,书写量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运算方法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好多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是课本题的变形和创新.这充分体现了高考数学试题“来源于课本”的命题原则,同时,也注重了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与综合,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试题的原则。 200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与往年对比,总体保持平稳,个别做了修改,修改后更加适合中学实际和现代中学生的实际水平,从大纲来看,高考主干知识八大块:1.函数;2.数列;3.平面向量;4.不等式(解与证);5.解析几何;6.立体几何;7.概率与统计。仍为考查的重点,其中函数是最核心的主干知识. 考试要求有变化: 今年数学大纲总体保持平稳,并在平稳过渡中求试题创新,试题难度更加适合中学教学实际和现代中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加大文理卷的差异,力求文理学生成绩平衡,文科试题“适当拉大试题难度的分布区间,试题难度的起点应降低,而试题难度终点应与理科相同”。 试题难度没有太大变化,但思维量进一步加大,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不回避重点知识的考查。函数、数列、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

识仍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保持高考改革的连续性、稳定性,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命题. 针对高考变化教师应引导学生: 1.注重专题训练,找准薄弱环节 2.关注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重视高考模拟试题的训练 4.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5.重视易错问题和常用结论的归纳总结 6.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优化 (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我建以审题与解题的关系要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解题要规范,俗话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这非常重要,在平时训练时要严格训练. (3)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 (4)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因此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特别不要“小题大做”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未心能拿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而且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 因此,我建议答题应遵循: 三先三后: 1.先易后难 2.先高(分)后低(分) 3.先同后异。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数学)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新课标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22~24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 | |x |≤2,x ∈R},B ={x |x ≤4,x ∈Z},则A ∩B =( ) A .(0,2) B .[0,2] C .{0,2} D .{0,1,2} 2.a ,b 为平面向量,已知a =(4,3),2a +b =(3,18),则a ,b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 A.865 B .-865 C.1665 D .-1665 3.已知复数z =3+i (1-3i )2,则|z |=( ) A.14 B.12 C .1 D .2 4.曲线y =x 3-2x +1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y =x -1 B .y =-x +1 C .y =2x -2 D .y =-2x +2 5.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 ) A. 6 B.5 C.62 D.52 6.如图,质点P 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P 0(2,-2),角速度为1,那么点P 到x 轴距离d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7.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 ,a ,a ,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 A .3πa 2 B .6πa 2 C .12πa 2 D .24πa 2 8.如果执行右面的框图,输入N =5,则输出的数等于( ) A.54 B.45 C.65 D.56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

一、字音 (考查二音近字辨析) 例(2012·湖北卷·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 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 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 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 【解析】A项,除磷.光(lín)外,其余都读(líng);B项,除担.当重任(dān)外,其余都读(dàn);D项,除芝.兰之室(zhī)外,其余都读(zī)。C项,加点字均读(sù)。 【答案】C (考查五综合考查) 例(2012·广东卷·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桅.杆/宫闱.聒.噪/恬.静模.具/模.范 B.清.雅/菁.华旖.旎/绮.丽处.所/惩处. C.歧.视/跻.身橄.榄/鸟瞰.角.斗/角.色 D.赝.品/鹰.犬殉.情/徇.私参.谋/参.差 【解析】A项,桅.杆/宫闱.都读(wéi),聒.噪(guō)/恬.静(tián),模.具(mú) /模.范(mó);B项,清.雅(qīng)/菁.华(jīng),旖.旎(yǐ)/绮.丽(qǐ),处.所(chù)/惩处.(chǔ);C项,歧.视(qí)/跻.身(jī),橄.榄(gǎn)/鸟瞰.(kàn),角.斗/角.色都读(jué);D项,赝.品(yàn)/鹰.犬(yīng),殉.情/徇.私都读(xùn),参.谋(cān)/参.差(cēn)。 【答案】B 二、字形 (考查一)替换 例1 (2012·安徽卷·15·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平添造型/摄像机强档/轻歌慢舞 B.慈祥/影牒摩挲/万金油返聘/凤毛麟角 C.峰会/对峙修葺/结骨眼戏谑/张皇失措 D.贸然/夜宵竣工/终身制熨帖/扶老携幼 【解析】A项,轻歌曼舞;B项,影碟;C项,节骨眼。 【答案】D

2010年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理科统计概率)

2010年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 ——以统计概率试题为例 概述: 转眼我省新课改试验两年过去了,即将进入高三的总复习,虽然我们对新教材的体例已经熟悉,但是如何从旧教材的阴影中过渡到新教材上来,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验区的考题做一个粗浅的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试题特点分析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理科统计概率试题以一大一小的方式出现。其特点如下: 1.以实际生产、生活作为命题的背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2.通过统计概率结合,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运用数据决策的能力。 例如1(2009—宁夏、海南) 某工厂有工人1000名,其中250名工人参加过短期培训(称为A类工人),另外750名工人参加过长期培训(称为B类工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按A类、B类分二层)从该工厂的工人中共抽查100名工人,调查他们的生产能力(此处生产能力指一天加工的零件数)。 (I)求甲、乙两工人都被抽到的概率,其中甲为A类

工人,乙为B类工人;(I)考查独立事件的概率; (II)从A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和从B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分别如下表1和表2. 表1: 生产能力分组[)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人数 4 8 x 5 3 表2: 生产能力分组[)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人数 6 y 36 18 分析:(i)先确定x,y,再在答题纸上完成下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就生产能力而言,A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与B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哪个更小?(不用计算,可通过观察直方图直接回答结论) (通过分析数据表格,先确定x,y,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并通过观察直方图直接回答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

(完整版)近五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解析

近五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解析 2018年高考题 【2018·全国I】 According to a review of evidence in a medical journal, runners live three years ___61___(long) than non-runners. You don't have to run fast or for long___62___(see)the benefit. You may drink, smoke, be overweight and still reduce your risk of ___63___ (die) early by running. While running regularly cann't make you live forever, the review says it ___64___ (be) more effective at lengthening life___65___ walking, cycling or swimming. Two of the authors of the review also made a study published in 2014___66___showed a mere five to 10 minutes A day of running reduced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and early deaths from all ___67___(cause). The best exercise is one that you enjoy and will do. But otherwise… it's probably runnin g. To avoid knee pain, you can run on soft surfaces, do exercises to___68___(strength)your leg muscles(肌肉),avoid hills and get good running shoes. Running is cheap, easy and it's always___69___(energy).If you are time poor, you need run for only half the time to get the same benefits as other sports, so perhaps we should all give___70___a try. 【答案】61. longer 62. to see 63. dying 64. is 65. than 66. that which 67. causes 68. strength 69. energetic 70. it unning 【解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讲述了跑步的好处,它可以帮助人们延年益寿。 63. 考查动名词。你也许喝酒、吸烟或超重,但仍然通过跑步会减少早亡的风险。此处of是介词,其后用动名词。故填dying。 64. 考查动词的时态。医学报告显示:跑步比散步、骑车和游泳更能有效地延长寿命。这里叙述的是一个事实,故用一般现在时。故填is。 65. 考查比较句型。跑步比散步、骑车和游泳更能有效地延长寿命。根据文章中的more effective可知此处填than。 66. 考查定语从句的关系词。此处a study是先行词,其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故填that 或which。

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命题走向

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2019年命题走 向 一、2019年高考试卷分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全国卷i)继承2019年的改革方向。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创新和发展;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1考试内容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2试题结构与2019年大体相同。全卷共22小题,选择题12道,每题5分;填空题4道,每题4 分;解答题6道,前5道每题12分,最后1道14分。 3考试要求与考点分布。第1小题,(理)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文)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符号,能够正确表示简单的集合。第2小题,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第3小题,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及平移公式。第4小题,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第5小题,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第6小题,(理)了解空集和全集,属于、包含和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文)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7小题,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第8小题,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第9小题,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10小题,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各

种位置关系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第11小题,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第12小题,掌握简单方程的解法。第13 小题,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第14小题,(理)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文)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15小题,(理)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第16小题,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第17小题,(理)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文)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第18小题,(理)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并能根据其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文)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第19小题,( 理)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文)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第20小题,(理)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文)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第21小题,(理)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文)掌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第22小题,(理)了解数列通项公式

2010新课标全国卷数学理+详解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 数学(理科)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n x x x ,,21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 s = 13V Sh = 其中x 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V Sh = 24S R π= 34 3 V R π=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其中R 为球的半径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 ||x |≤2,x ∈R},B ={x |x ≤4,x ∈Z},则A ∩B =( ) A .(0,2) B .[0,2] C .{0,2} D .{0,1,2} 2.已知复数z = 3+i 1-3i 2 ,z 是z 的共轭复数,则z ·z =( ) A.1 4 B.12 C .1 D .2 3.曲线y = x x +2 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y =2x +1 B .y =2x -1 C .y =-2x -3 D .y =-2x -2 4.如图,质点P 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P 0(2,-2),角速度为1,那么点P 到x 轴的距离d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5.已知命题p 1:函数y =2x -2-x 在R 为增函数. p 2:函数y =2x +2-x 在R 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q 1:p 1∨p 2,q 2:p 1∧p 2,q 3:(綈p 1)∨p 2和q 4:p 1∧(綈p 2)中,真命题是( ) A .q 1,q 3 B .q 2,q 3 C .q 1,q 4 D .q 2,q 4 6.某种种子每粒发芽的概率都为0.9,现播种了1 000粒,对于没有发芽的种子,每粒需再补种2粒,补种的种子数记为X ,则X 的数学期望为( )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7.如果执行如图的框图,输入N =5,则输出的数等于( ) A.5 4 B.45 C.65 D.56 8.设偶函数f (x )满足f (x )=x 3 -8(x ≥0),则{x |f (x -2)>0}=( ) A .{x |x <-2或x >4} B .{x |x <0或x >4} C .{x |x <0或x >6} D .{x |x <-2或x >2} 9.若cos α=-4 5,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1+tan α 21-tan α 2=( ) A .-12 B.12 C .2 D .-2 10.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有棱的长都为a ,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πa 2 B.73πa 2 C.113 πa 2 D .5πa 2 11.已知函数f (x )=???? ? |lg x |,010.若a ,b ,c 互不相 等,且f (a )=f (b )=f (c ),则abc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0) B .(5,6) C .(10,12) D .(20,24) 12.已知双曲线E 的中心为原点,F (3,0)是E 的焦点,过F 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的中点为N (-12,-15),则E 的方程为( )

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适用范围】辽宁、贵州、湖南、吉林、黑龙江、陕西 12.【C】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解析】本题考查关税、汇率与商品价值量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计算分两步完成:(1)实行零关税前,“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价值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就需要80个单位N国货币;又因为“关税为5%”,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0(1+5%)=84。(2)实施零关税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此,原来价值10元(人民币)商品的新价值为:10÷(1+25%)=8元;另外,“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64。正确答案选C项。 13.【B】在河北曹妃甸的矿石码头,铁矿石运输轮一靠岸,运输带就直接将铁矿石运往新首钢加工车问。经过若干道工序后,铁矿石变成钢材,又从成品码头重新装船销往世界各地。这种紧凑的“前港后厂”生产经营模式,缩短了流通时间,给新首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这一效益的取得在于 ①流通环节能够产生更大的利润②“前港后厂”模式节省运输成本 ③流通时间的缩短加快了资金的周转④“前港后厂”模式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前港后厂”节省了运输成本,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②符合题意。“前港后厂”模式缩短了流通时间,从而加快了资金的流转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③符合题意。流通环节不创造利润,故①不对;“前港后厂”模式只是一家钢铁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的只能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故④不对。正确答案选②③组合即B项。 14.【A】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09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12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是因为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考试试题分析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考试试题分析

————————————————————————————————作者:————————————————————————————————日期:

2011~2013年全国新课标数学试题试卷分析 高三数学组周继轩 纵观2011~2013年的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整体感觉是:试卷结构保持稳定;考查内容相对 稳定,仍然遵循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对能力的考查力度逐年提升。现把2011~2013 年全国课标卷所考查的知识点的情况以及相邻两年的对比分析如下。 一、2011~2013年全国课标卷考查的知识点对比: 高考数学试卷考点分析 题型题号2013 2012 2011 选 1 集合集合复数的运算 择 2 复数的运算排列组合函数基本性质 3 三角函数恒等变换复数的运算命题框图 4 框图圆锥曲线(椭圆)概率 5 平面向量(夹角)数列三角函数角的终边 6 三角函数图像平移框图三视图 7 排列组合三视图圆锥曲线(双曲线)离心率 8 线性规划圆锥曲线(双曲线)二项式定理 9 三视图三角函数单调性定积分 10 解析几何(抛物线)函数的图象平面向量命题 11 函数命题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12 立体几何(体积)函数函数 填 13 不等式的解法平面向量线性规划 空 14 圆锥曲线(双曲线)线性规划圆锥曲线(椭圆) 15 概率统计(正态分布)概率统计(正态分布)立体几何 16 三角函数等差数列数列前n项和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解 17 数列通项公式求角数列通项公式 答 数列前n项和解三角形数列前n项和 18 统计的数字特征函数解析式线线垂直 概率概率数字特征二面角的大小 19 面面垂直线线垂直概率 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大小概率数字特征 20 椭圆圆的半径抛物线圆的方程轨迹方程 圆的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21 函数解析式单调区间函数解析式单调区间参数求值

2010年高考数学理全国卷1(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必修+选修II )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第Ⅱ卷3 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第I 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 A B P A P B +=+ 24S R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1)(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一、选择题 (1)复数3223i i +=- (A)i (B)i - (C)12-13i (D) 12+13i (2)记cos(80)k -?=,那么tan100?= A.k B. -k (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0,y x y x y ≤??+≥??--≤?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A)4 (B)3 (C)2 (D)1

历年解析2004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2005年高考命题走向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第六章 2004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2005年高考命题走向 第一节 2004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及 2005年高考命题走向 一、2004年高考试卷分析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的考查内容没有超出2004年考试大纲的范围,主要侧重考查考生运用基本知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今年生物试卷要求叙述的题目比较多,对考生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加大。整套试题中没有偏题、怪题,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上海市的高考试题有以下的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核。如选择题6“研究甲状腺功能时应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是什么?”。此类题目在今年的试题中所占比例比以往高。因此,在复习中应该重视基本概念的复习,基础知识及其体系的梳理。 2.重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如选择题22题“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3000吨。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多少”;选择题30题“关于一学生在15分钟内相继进行四次俯卧撑。右图表示每次俯卧撑数,对这一结果最合理的解释”。如2003年的高考中有关SARS病毒的内容。这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如白血病与骨髓移植、环境污染与治理、基因改造等热点信息等内容,在以后的考题中还是会出现的。 3.重视信息获取、分析方面能力的考核。 (1)读题能力方面,如简答题38题,给出的图1是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与平时练习做的图形“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有着明显的差别,若忽视题目所给的条件,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2)读图能力方面,从图的总量而言比2003年少了,但数理统计图的数量较多。学生要有教强的读图能力,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有关信息或作出相应的判断。如简答题40题,关于光合作用的一系列问题。学生要重视自己读图方面能力的训练,在复习时,有意识的归纳有关的生物结构图、知识框架图、实验装置图,而数理统计图则比较灵活,学生平时应有意识地把有关的信息试着用数理统计图的方式表达。 (3)推理判断能力,如简答题36题,从给的表格看千头万绪,但是只要抓住了题目所给的信息,从甲入手,根据所学的知识归纳出“能发生凝集反应的红细胞膜上必定有凝集原”这一特点,就能各个突破。 4.实验能力的考核还是一个重点,今年的比重略有增加,同时带有研究性的实验试题成为必考题。 (1)对课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的考核,但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和再现,而是放到了新的实验情境中去分析。如简答题39题,用一个洋葱串起了三个实验。 (2)研究性的实验试题,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也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考查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思维和方法。如选择题23题“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中,”选择有关不符合研究要求的设计;简答题42题,关于大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后引起有关变化的课题研究,考核了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的能力。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附答案详解详析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附答案详解详析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孙绪芬 备受瞩目的高考刚刚结束,很多人都感觉轻松了很多,而我作为一名高三的教师,确是一定要研究高考题的。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让学生们考的好好的,少走弯路,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指导好方向。 还是先看看今年的高考题吧,今年试题难度适中,考查重点突出,围绕中学生物的主干知识展开,题意明确、立意鲜明、更加体现了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试题整体难度较2009年高考难度系数稍有所降低。总体上看,今年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1、题型稳定生物试题给人感觉平和,题型基本没变,结构也没变。其中稳定 的考察了主干知识,在试题的编排上除了考察学生基本知识外,还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 2、难度适中今年的试题给人的感觉都是一些熟面孔,去年的试题中有几个还 是比较新颖的,是在新的情境下考察对一些知识点的了解,甚至去年的最后一个关于NA离子浓度的选择题,有种让人感觉超纲的嫌疑,但是今年的题目让人顺理成章的感觉很符合考纲,也算是对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吧。 3、紧扣考纲今年考纲改革,对生物的考查侧重于理解能力方面的,而今年的 试题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每个题让人一看感觉好像很简单,但真正选起来还得费一番脑子,只有对这个知识点很熟的人才能说选的稍微轻微轻松点。 我们具体看一下高考题及分析一下: 1):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 A:细胞分裂素延迟细胞衰老 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 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 D: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 解析:选B。生物课本中只要与温度有关的,一般都是和蛋白质联系在一块的。平时见的最多的是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酶大部分是蛋白质,温度不合适会使蛋白质活性变低;还有必修二中的低温诱导多倍体形成,其实原理也是低温使酶(可以看做蛋白质)的活性降低从而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分裂,从而使染色体加倍形成了多倍体。本题中极端低温会使蛋白质变性,由规则的空间的结构变为无规则的链状结构,而细胞膜的成分之一就是蛋白质,所以蛋白质一旦被破坏,细胞膜也就会破裂。A中的激素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代谢的;C中的紫外线使基因发生了突变;D中的细菌作为抗原进入生物体内后引起免疫反应,是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成效应B或浆细胞,分化的过程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所以A,C,D都与基因有关。 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近5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从江西高考来说,总体题型与分值大致不变。近几年高考试卷变化不是很大,分,60分,总计5道选择题,每题12年考卷依然属于大纲版。2010年到2006分,其中只有两到选择题难度中等,其他客观4道题,每题4分,共16填空题4大题一共六道题。题都是简单题。两到难题,分。48共分,12每题道基础题,,圆锥曲线三者选其分。一般来说难题都是数列,函数(包括导数)14分加12 二。剩下的一部分会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大题。难度系数大致如下表格。年江西省六年数学高考卷难度系数2010年~2005一、理科文科年份难度系数平均分难度系数平均分 0.51 76.42 0.39 58.13 2005 0.46 69.22 0.44 65.6 2006 0.59 89.24 0.49 73.58 2007 0.46 69.37 0.42 62.98 2008 0.46 69.01 0.42 63.1 2009 0.55 81.99 0.52 77.43 2010 每年最后一题难度较难度相对其他省份来说较大些,从表格看,2生建议放弃第高。非超好学问。 二、六年高考考点分布(理科)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①复数的①复数的①复数的①集合 ②①集合②概念②复复数的概概念②复概念②弧交集 ③函补集③并1 数的乘法念数的乘法度制数集与除法和除法①复数的①复数的①集合②函数的极

概念②复概念②复交集③函函数集合2 限数的乘 法数的乘法数和除法和除法①点到直线的距离① 集合②圆的标两角和差准方程与含绝对值②补集③ 不等式的函数余的正弦、3 的不等式并集④交解 法一般方程弦、正切集③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①正弦①平面向函数、量的数量余弦函数的图积② 抛物数列的极函数的极二项式定二项式定像与性质线 及其标4 限限理理②同角三准方程③角函数的抛 物线的基本关系简单几何 性质①不等式的解法②正弦函数、导数的概基本 导数导数的几余弦函数念③利用数列周期函数5 公式何意义的图像与导数研究性质函数的单调性 和极值①正弦函①向量②①椭圆及余弦函数、向量 的加其标准方数的图像①集合②二项式定法与减法程 ②椭圆与性质②简单的线函数6 理③平面向的简 单几正切函数性规划量的数量何性质的图像和积性质①三垂线定理及其①函数的①平面向逆定理②① 向量②奇单调性、量的数量直线和平余弦定二项式定等差数列偶性②导积②椭圆面垂直的7 n 理理项的前数的概念的简单几判定与性和公式③导数的 何性质质③直线几何意义和平面所成的角①点到 直线的距离二项式定二项式定函数的极①球②棱数

2016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6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随着2016年高考的结束,,作为一线教师,也应该是对今年的高考试题进行一番细致的研究了。陕西省是即课改后首次使用全国卷。2015年的陕西卷已经为下一年的平稳过度做好了铺垫。首先在题型设置上,与全国卷保持一致,这已给师生做好了思想工作,当2016年的高考数学进入人们眼帘的时候,似乎也不是很陌生,很有老朋友相见的感觉。 今年的全国卷数学试题从试题结构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严格遵守考试大纲说明,五偏题,怪题现象。试卷难度呈阶梯型分布,试题更灵活。入口容易出口难,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一、总体分析: 1,试题的稳定性: 从文理试卷整体来看,考查的内容注重基础考查,又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创新。知识覆盖全面且突出重点。高中知识“六大板块”依旧是考查的重点。无论大小体目90%均属于常规题型,难度适中。是学生训练时的常见题型。其中,5,15,18注重考查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这就提示我们数学的教学要来源实际,回归生活,既有基础与创新的结合,又能增

加学生的自信心,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试题的变化: 有些复课中的重点“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定积分”。“均值不等式”等知识点并没有被纳入,而“条件概率”则出现在大题中,这也对试题的难度进行区分。 在难度方面,选择题的12题,填空题的16题,对学生造成较大困扰。这也有利于对人才的选拔。解答题中的20,21题第一问难度适中,第二问都提高了难度。这也体现了入口易,出口难,对人才的选拔非常有利。 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更注重了试题的广度,而简化了试题的深度。而这对陕西高考使用全国卷的过度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平稳过度已是事实。给学生,教师都增加了信心。 试题的详细分析: 选择题部分 (1),考查复数,注重的是知识点的考查。对负数的运算量则降低要求,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求对运算过关,更强调知识点的全面性(2)集合的运算: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应是同等对待。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的交集运算比较多,。并集,补集易被忽略。(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