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拉·麦克罗比的“女性亚文化思想”研究

目 录

引言 (1)

第1章麦克罗比的学术背景与思想来源 (8)

1.1亚文化:伯明翰学派的一个理论传统 (8)

1.1.1 何谓亚文化 (9)

1.1.2 亚文化产生的理由 (11)

1.2 女性亚文化的催化剂:女性主义与后现代 (13)

1.2.1 女性主义涌现的承认诉求 (13)

1.2.2 后现代给予的话语自由 (15)

第2章女性亚文化的思想内容 (18)

2.1 女性亚文化的界定 (18)

2.1.1 亚文化中的女性:边缘性“在场” (18)

2.1.2 女性亚文化:文化的“补偿”方式 (20)

2.2 女性亚文化的特征 (21)

2.2.1“风格”演变:从“无赖女孩”到“慕嬉士女孩” (21)

2.2.2 文化空间:“卧室文化”“反学校文化”及“俱乐部文化” (23)

2.3 女性亚文化的载体 (25)

2.3.1 流行音乐与女性乐迷 (25)

2.3.2二手服装与女性创造力 (26)

2.3.3舞蹈与女性身体抵抗 (28)

第3章女性亚文化思想反映的现实问题 (30)

3.1 当代男权秩序下的女性诉求 (30)

3.1.1当代社会:女性的不幸依旧 (30)

3.1.2 女性亚文化:女性争取合法化的一种方式 (32)

3.1.3 女性解放之路:困难重重 (33)

3.2 女性休闲生活中的自由 (34)

3.2.1 珍贵的休闲时间 (35)

III

3.2.2 被控制的休闲时间 (37)

3.2.3 凸显个性的休闲时间 (38)

3.3 后现代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39)

3.3.1 多元、正义:后现代文化的许诺 (40)

3.3.2 后现代社会隐性的性别歧视 (41)

3.3.3 摆脱被观赏的困境 (42)

结语 (44)

参考文献 (45)

致谢 (47)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8)

IV

引 言

安吉拉·麦克罗比(Angela McRobbie)( 1951— ),英国当代文化理论家、女性主义者,1977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Birmingham University)获文化研究硕士学位,1998年在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获社会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今执教于英国伦敦戈德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传媒与传播学系。麦克罗比是英国伯明翰学派的重要成员,其学术研究主要涉及青年亚文化、女性主义、大众文化、艺术与时尚等领域,尤其在亚文化的性别分析与大众文化研究方面颇有建树。麦克罗比于上世纪70年代进入伯明翰大学英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进修研究生课程,师从英国文化研究之父、伯明翰学派的第二代领导人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正是在霍尔主持工作期间,亚文化上升为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主要文化研究对象,这一理论转变对麦克罗比的文化研究实践产生了直接影响。

可以说,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是麦克罗比开展女性亚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背景。早在霍加特(Richard Hoggart)时期,伯明翰学派就开始关注英国工人阶级的文化变迁过程,其《识字的用途》(The Uses of Literacy)(1957)是关于亚文化研究的最早著作之一,是一部对英国工人阶级文化予以肯定和为之辩护的著作。在霍加特看来,英国工人阶级文化本是清新、健康、自足的,但在美国大众文化的“侵蚀”下变得粗俗、混杂,英国的工人阶级青年也因大众文化的影响变得更加堕落、不堪,为此霍加特在书中表达了救赎工人阶级文化的愿望。霍加特之后,霍尔等人继续发掘亚文化的阶级属性和抵抗属性,在《仪式抵抗》(Resistance through Rituals:Youth Subcultures in Post-war Britain)一书所收录的《亚文化、文化与阶级》(Subcultures,cultures and class)一文中,克拉克(John Clarke)、霍尔等人将亚文化定义为一种具有阶级属性的文化结构。他们认为,亚文化是“一种亚系统——更大的文化网状系统中的这个或那个部分内的更小、更为地方化、更具有差异性的结构。”①在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就是社会阶级,任何一种文化结构都是一种阶级文化,故亚文化的特质之一即阶级性。在霍尔的影响下,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在《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①Stuart Hall, Tony Jefferson, eds, Resistance through Rituals: Youth Subcultures in Post-war Britain, by Routledge, 2006,p.6.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