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辨识

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辨识
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辨识

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

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

设计题目: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辨识

专题:

指导教师:职称:

2010年6月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

毕业设计日期:

毕业设计题目: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辨识

毕业设计专题题目:

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1.掌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位置辨识意义;

3.分析比较各种转子位置辨识方法;

4.设计转子位置辨识系统。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指导教师评语(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研究内

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

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绩: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

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绩: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

摘要

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PMSM)由于无需励磁电流、体积轻便、运行效率很高,在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只有知道了精确的转子位置信息,才能实现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磁场定向的运动控制。在传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运动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光电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来检测转子的位置。然而,这些传感器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并且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无传感器检测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已逐渐成为热点。

本文阐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历程、永磁材料的发展,以及它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等。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检测的常用方法分两种:即直接方式检测和间接方式检测。直接方式可分为:旋转变压器法、磁编码器法、光电编码器法;间接方式可分为:电感法、磁链法、假想坐标系法、基于各种观测器的估算方法、卡尔曼滤波器法、高频注入法和人工智能理论基础上的估算方法。

针对本课题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在构建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电机定子电感的饱和效应,得出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能够准确跟踪转子凸极位置,但其存在不能确定估算结果是N极还是S极位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又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流对电机磁路饱和度的影响,根据旋转电流矢量幅值变化特性,提出了一种判定转子永磁体N/S极极性的方法,解决了常规高频注入法所存在的估算结果可能反向的问题。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动机;高频电压注入;转子位置检测

ABSTRACT

As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ithout excitation current, volume light, high efficiency,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e industrial fields of application. Only know the exact rotor position information, to achiev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rotor flux orientation motion control. In a traditiona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motion control system, usually optical encoder or resolver to detect the rotor position. However, these sensors increase the system cost and reduced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refore, sensor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rotor position dete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spo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ermanent magnet 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its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ed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rotor position detection of the common methods in two ways: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indirect detection methods. Direct 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rotating transformer, magnetic encoder method, optical encoder method; indirectly, can be divided into: inductance method, flux method, imaginary coordinate system method, the various observer-based estimation method, Kalman filtering device method, high frequency injection method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stimation methods.

The main topics for research work to do the following: In build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aturation effect of the stator inductance, obtained rotating high frequency signal injection method to accurately track the position of the rotor salient, but its existence can not be determined or estimated results is N pole S pole position of the problem. For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tator magnetic circuit saturation, according to the amplitude variations of current vector rotation, a permanent magnet rotor determine N / S pole polar solutions to Injection of conventional high-frequency estimation results are likely to reverse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words: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High frequency signal injection, Rotor position detection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1)

1.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永磁材料的发展 (4)

第二章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及特点 (4)

2.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总体结构 (4)

2.1.1 定子结构 (5)

2.1.2 转子结构 (6)

2.1.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磁极结构型式 (6)

2.2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 (10)

第三章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11)

3.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1)

3.2 坐标变换原理 (12)

3.3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13)

3.4磁路结构对数学模型中参数的影响 (15)

第四章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检测的方法 (17)

4.1直接方式 (17)

4.2间接方式 (18)

第五章旋转高频注入法的原理及应用 (22)

5.1旋转高频信号激励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22)

5.2旋转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原理 (23)

5.3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 (27)

5.3.1基于旋转高频注入法的转子初始位置检测原理 (28)

5.3.2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感饱和效应分析研究 (29)

5.3.3根据高频电流响应幅值判定N、S极 (31)

第六章结论 (32)

参考文献 (34)

翻译部分 (36)

英文原文 (36)

中文译文 (45)

致谢 (54)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直流电气传动和交流电气传动在19世纪中期先后诞生,由于直流电气传动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和转矩控制性能,改变决定交流调速的电源频率的改变和对电动机转矩控制极为困难,因此,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直流传动成为电气传动的主流。然而,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电刷和换向器,成为限制其自身发展的主要缺陷,导致其生产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运行维护工作量大,加之机械换向困难,其单机容量、转速及使用环境都受到限制。从20世纪30年代,人们致力于交流调速技术的研究。

现代电机调速技术是一门比较复杂的交叉技术,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电机、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与仿真等几个方面。近四十年来,电机调速技术在世界上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现代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如不断出现了SCR,GTO,GTR,IGBT等新器件。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即综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起来的交流驱动系统,正在冲击着整个传统工业模式。尤其在近十年来,现代交流调速技术不断成熟,并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交流调速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虽然目前感应电动机以其较低廉的价格、可靠的机械特性和优越的高速运行范围成为广泛使用的驱动电机,但是基于感应电动机的驱动系统仍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矢量控制理论的提出及应用在对感应电机控制方法上有了重大突破,但是在低速时其可控性差、散热性差等问题较难以解决。其次,感应电机的控制技术较复杂,运算量大。如果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就可以克服感应电机上述方面的不足。

矢量控制是高性能的永磁电机伺服驱动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控制方法。交流电机矢量控制是1971年由德国Blaschke等人提出的,它从理论上解决了交流电动机转矩的高性能控制问题。该控制方法首先应用在感应电机上,很快被移植到同步电机。事实上,在永磁同步电机上更容易实现矢量控制,因为同步电机在矢量控制过程中没有感应电机中的转差频率电流而且控制受参数(主要是转子参数)的影响也小。目前,矢量控制技术在永磁同步电机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地位超过了该控制方式在异步电机中的地位。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驱动需要机械传感器来检测电机的速度和转子的磁极位置。这些机械传感器和仅能检测速度信号的测速发电机的存在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限制了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一些特殊场合的应用。

为了克服使用机械传感器给系统带来的缺陷,研究开发一种可靠的、低成本的

无机械传感器控制方法便成了电机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这种控制方法称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它利用检测出来的电机电压、电流和电机的数学模型进行一些运算来确定电机转子位置和速度,具有不改造电机结构、省去昂贵的机械传感器、降低维护费用和不怕粉尘与潮湿等优点。随着控制理论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得到广泛重视。

随着对交流驱动系统研究的深入和对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了多种复杂而先进的算法,单片机MC51、96及多片MCS96系统的运算速度已不能满足要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正成为电机控制系统中的首选器件。DSP运算功能强大,专门处理以运算为主的不允许延迟的实时信号,它包含灵活可变的1/O接口和片内I/O 管理,高速并行数据处理算法的优化指令集,其先进的品质与性能可为电机控制提供高效的平台。DSP由于采用多总线的哈佛结构,内部设置了专用硬件乘法器以及专用的DSP命令,使其具有高速运算功能——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就能完成乘法运算,这比通用微处理器快10-100倍,能够实时实现复杂控制算法。随着DSP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价格不断降低且性能不断改进,使其广泛应用于交流驱动领域成为可能。由DSP组成的全数字化驱动系统可以通过修改控制程序,无须改变系统硬件,便可实现不同的控制算法,实现控制的软件化、柔性化,保证实时性的要求。

综上所述,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和无机械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实现的永磁同步电机全数字化交流驱动系统己成为运动控制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1]。

1.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上第一台永磁电机是1831年发明的,但是由于当时采用的天然磁铁磁性能太差,电机的磁能积不足而很快被电励磁电机所取代。随着高性能永磁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继问世,其优异的性能又使永磁电机的开发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制成功后,为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国内外利用稀土永磁的优异磁性能研制开发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78年,法国CEM公司推出ISOSYN系列0.55-18.5kW稀土钴永磁同步电动机,效率比一般感应电动机高2%-8%,功率因数提高0.05-0.15,起动转矩倍数为1.6-2.2,英国、前苏联、美国等也相继推出类似系列,但功率普遍做得不大。

与电励磁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节能高效等一系列优点。永磁同步电动机已成为电机行业的发展热点,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优化设计、性能分析方面作了很多研究工作,在电机性能电磁场数值计算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1983年,英国著名学者https://www.360docs.net/doc/774710576.html,ler在墨西哥IEEE会议上首次提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概念,并于次年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对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

1987年,Tommy Sebastian发表了一篇关于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动态建模

的文章,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永磁同步电动机利用PARK模型随转子一起旋转的d,q,0系统。

1990年,加拿大学者M.A.Rahman等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似稳态分析的等值电路。

1994年,英国学者B.J.Chalmers等提出永磁同步电动机采用“V”型永磁体结构,该结构在保证足够的起动笼设计空间的前提下增加了磁钢的有效利用体积。

1994年,Zhou P.等发表了用有限元法计算永磁同步电动机参数和性能的文章,指出以往的不计永磁作用、不计交直轴交叉耦合影响,单独计算交直轴电枢磁场求取电机参数的方法是不合理的。提出了采用负载法进行交直轴电枢反应电抗计算,是参数真实反应负载时电机材料的饱和程度。

1994年,Kurihara K.在IEEE上发表文章,提出采用场路耦合时步有限元法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稳态运行性能,探讨了由于谐波磁场存在而引起的电流谐波和转矩波动问题,开辟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新的研究方法。

1998年,GE公司提出一种新的转子结构:起动绕组内置,而永磁体分块面贴,从而达到好的起动性能。

从80年代起,国内学者对永磁电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沈阳工业大学特种电机研究所的唐任远教授编著的《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一书中采用以等效磁路解析求解为主,结合磁场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多种永磁电机的原理、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永磁电机的研究成果。西北工业大学李钟明、刘卫国等编著的《稀土永磁电机》中阐述了稀土永磁电机的特殊性,全面介绍了各类永磁电机的理论和设计技术。

1986年,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开发化纤用外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这是一种高速纺机,作变速卷绕头传动装置的专用电机,调速范围1500-9000r/min或1500-12720r/min,调速平稳、性能稳定、运行可靠。

1996年,邱捷等发表用有限兀法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文章。计算实心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稳态电抗参数,动态转子参数和起动性能。

1999年,王秀和等发表用有限元法确定用永磁电机漏磁系数的文章。提出了单位端部漏磁系数的新概念。

2003年,张东等发表关于U形转子磁路结构永磁同步电动机极间漏磁分析的文章。计算分析了U形永磁体转子磁路结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隔磁措施对极间漏磁系数的影响。

2004年,窦满锋等发表高效节能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技术研究的文章。提出了油田抽油机专用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方法和特点。

2005年,王秀和等发表关于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齿槽转矩研究的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解析分析方法,得到了齿槽转矩的解析表达式。

2006年,王步来等发表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程设计研究的文章。提出了适

用于电机制造公司的工程设计方法。

随着永磁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特别是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的改善和价格的逐步降低以及电力电子器件的进一步发展,加上永磁电机开发经验的逐步成熟,除了大力推广和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还促进了永磁电机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广泛的应用,使稀土永磁电机的研究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方面,正向大功率(高转速、高转矩)、高功能化和微型化发展。另一方面,促使永磁电机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结构工艺和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2]。

1.3永磁材料的发展

电机是以气隙磁场为媒介进行机电能量的转换的装置,传统异步电机的气隙磁场是由定子电流形成的,而永磁体的出现使电机励磁机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由永磁体励磁的电机。但由于当时用的永磁材料是天然的磁铁矿石,磁能密度非常低,所以用其制造的电机体积庞大,不久就被电励磁电机所取代。

近年来,永磁材料开发得很快,现有铝镍钻、铁氧体和稀土永磁体三大类。稀土永磁体又有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1:5型(RC05 ),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2:17型(R2C017 ),还有第三代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由1983年日本住友特殊金属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各自研制成功,在世界上引起轰动。钕铁硼具有高的剩磁感应强度、高的矫顽力和高的磁能积,是目前磁性能最好的永磁材料。这些特点都特别适合在电机中使用。由于铁、硼的价格便宜,且不含钻,因此钕铁硼的价格比稀土钴便宜得多。因此自从问世以来,钕铁硼在工业和民用的永磁同步电机中迅速得到推广应用。但是钕铁硼也有缺点,就是温度系数较高,居里温度较低,容易氧化生锈而需涂覆处理。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这些缺点大多己经克服,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电机的使用。2004年又一种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钕铁氮也在我国实现了产业化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第二章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及特点

2.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总体结构

永磁同步电动机与其它旋转电机一样,也由定子、转子和端盖等部件组成,定转子之间存在空气隙。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

1—定子铁心;2—定子槽;3—转子槽;4—转子铁心;5—永磁体;6—轴

2-1 磁同步电动机结构示意图

2.1.1 定子结构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结构与感应电动机相同。为减小磁场引起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定子铁心通常由0.5mm厚的硅钢片叠压而成,上面冲有均匀分布的槽,内嵌二相对称绕组。定子槽型通常采用半闭口槽,如图2-2所示,其中梨形槽的槽面积利用率高,冲模寿命长,且槽绝缘的弯曲程度较小,不易损伤,应用广泛。定子绕组由圆铜线绕制而成,通常采用星形接法的双层短距绕组以避免电动机绕组中产生环流,并削弱电动势谐波,减小杂散损耗。

a)梨形槽b)梯形槽

图2-2 定子槽形

为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缩短开发周期,在进行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时,常常选用感应电动机的定子冲片、机壳、端盖和轴等。

2.1.2 转子结构

按照转子是否有起动笼,可将转子结构分为实心永磁转子和笼型永磁转子两种。实心永磁转子结构铁心由整块钢加工而成,上面铣出槽以放置永磁体。这种结构靠旋转磁场在转子铁心感应的涡流产生的转矩起动,无需起动绕组。有时为提高起动转矩,采用表面镀铜的方法增大涡流。

笼型永磁转子是最常见的结构,转子铁心由0.5mm厚的硅钢片叠压而成,上面冲有均匀分布的槽,通常采用半闭口槽,如图2-3a)~d)所示。小功率电动机可采用图2-3a) 、图2-3b)所示的槽型。为增强集肤效应、提高起动转矩,可采用图2-3c)所示的凸形槽和图2-3d)所示的刀形槽。但由于转子上要放置永磁体,槽一般不深,电流的趋肤效应没有同功率感应电动机那么明显。图2-3e)、图2-3f)所示的闭口槽也有一定的应用,它可以简化冲模制造、减小杂散损耗,且不影响运行时的功率因数,但转子漏抗较大,对起动性能有一定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当选用内置径向式转子磁极结构且转子槽形尺寸较小时,通常采用平底槽,以保证合适的隔磁磁桥,避免过大的漏磁系数。当转子槽形尺寸足够大时,也可采用圆底槽。

a) b) c) d) e) f)

图2-3 转子槽形

感应电动机中通常采用转子斜槽,但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中,鉴于因有永磁体槽而不便斜槽,一般将电动机的定子叠片沿轴向扭斜一定距离以削弱谐波,减小电动机杂散损耗和附加转矩。

转子笼型绕组有铜导条焊接式和铸铝式两种。前者在转子槽内插入铜导条,在转子铁心两端各放置一个铜端环,将铜端环和导条焊接在一起;后者采用离心铸铝或压力铸铝工艺,将导条、风扇和端环一次铸出。与焊接法相比,铸铝式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因此永磁同步电动机通常采用铸铝转子。永磁体的固定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永磁体上涂树脂,然后插入转子铁心,树脂凝固后将永磁体和转子铁心固定在一起;二是先将永磁体插入转子铁心,然后在铁心两端加非磁性端环,端环固定在转子铁心上。

2.1.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磁极结构型式

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磁极结构不同,则其运行性能、控制系统、制造工艺和适用场合也不同。永磁同步电动机可采用多种转子磁极结构,通常永磁体放置在转子

上,其放置的方式影响到气隙磁通、漏磁乃至电机的性能,是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根据永磁体在转子上放置的位置不同,分为表面式和内置式两种转子磁极结构。

1)表面式转子磁极结构

a) b)

1—铁心;2—永磁体;3—导条;4—护环;5—极间填充物;6—轴

图2-4 表面式转子磁极结构

表面式转子磁极结构永磁体用高强度非导磁圈固定在笼型转子的外部,磁极之间可以用非导磁材料,如树脂、铝、铜等填充,也可用导磁材料填充,其结构如图2-4所示。这种结构中,永磁体通常呈瓦片形,永磁体提供磁通的方向为径向,且永磁体外表面与定子铁心内圆之间一般仅套以起保护作用的非磁性圆筒,或在永磁磁极表面包以无纬玻璃丝带作保护层。当极数较少时,每极永磁体圆弧角度较大,材料利用率低、加工困难,可以采用拼块式结构,由多块永磁体拼成整个磁极。表面式转子磁极结构的缺点是:导条在转子内部,产生的异步转矩较小,仅适合于对起动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

2)内置式转子磁极结构

内置式转子磁极结构中,永磁体位于导条和铁心轴孔之间的铁心中,永磁体外表面与定子铁心内圆之间有铁磁物质制成的极靴,极靴中可以放置铸铝笼或铜条笼,起动阻尼或(和)起动作用,动、稳态性能好,广泛用于要求有异步起动能力或动态性能高的永磁同步电动机。

按永磁体磁化方向与转子旋转方向的相互关系,内置式转子磁极结构可分为径向式、切向式和混合式三种。

a. 径向式结构

径向式结构是指稀土永磁体产生的磁通方向是沿转子圆的半径方向,优点是漏

磁路磁阻较大,漏磁系数小,转轴上不需采取隔磁措施,极弧系数易于控制,转子冲片的机械强度高等。如图2-5所示为典型的径向式转子磁极结构,其永磁体轴向插入永磁体槽并通过隔磁磁桥限制漏磁通,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转子机械强度高,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图2-5a)所示径向式结构为美国的专利,图2-5b)所示的V形结构最早见于英国某产品中,该结构有效的利用了转子空间。

a) b)

1—转轴;2—永磁体槽;3—永磁体;4—转子导条

图2-5 内置径向式转子磁极结构

b.切向式结构

切向式结构是指稀土永磁体产生的磁通方向是沿转子圆周的切线方向,这种结构的漏磁路磁阻相对小一些,漏磁系数较大,并需采取相应的隔磁措施,优点是一个极距下的磁通由相邻两个磁极并联提供,可得到更大的每极磁通,尤其是当电动机极数较多、径向结构不能提供足够的每极磁通时,该结构的优势更为突出。图2-6所示为两种典型的切向式转子磁极结构,其中图a)所示切向结构永磁体内侧采用非磁性套筒或非磁性转轴;图b)所示切向结构利用空气隙隔磁,省去了图a)中的隔磁套,转子冲片具有整体性,当励磁不足时还可在隔磁槽中放置永磁体来增加励磁。

a) b)

1—转轴;2—空气隔磁槽;3—永磁体;4—转子导条

图2-6 内置切向式转子磁极结构

c.混合式结构

混合式结构集中了径向式和切向式转子磁极结构的优点,但其结构和制造工艺均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a) b)

c) d)

1—转轴;2—永磁体槽;3—永磁体;4—转子导条

图2-7内置混合式转子磁极结构

如图2-7所示为四种典型的混合式转子磁极结构,其中图a)所示结构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发明的,需采用非磁性转轴或采用隔磁铜套,主要用于剩磁密度较低的铁氧体永磁同步电动机,随着永磁材料的高速发展,这种结构已失去其优势;图b)所示结构近年来用得较多,也采用隔磁磁桥隔磁,这种结构的径向部分永磁体磁化方向长度约是切向部分永磁体磁化方向长度的一半;图c)和d)是由图2-5径向式结构衍生来的两种混合式转子磁极结构,其永磁体的径向部分与切向部分的磁化方向长度相等,也采取隔磁磁桥隔磁。图2-5a)和b)、图2-7c)和d)这四种结构中,转子依次可为安放永磁体提供更多的空间,空载漏磁系数也依次减小,但制造工艺依次更复杂,转子冲片的机械强度也依次有所下降。

2.2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

在上面的章节中,可以看到各种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结构差异很大,但是由于永磁材料的使用,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电机转速与电源频率始终保持准确的同步关系,控制频率就能控制转速;

2.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较硬的机械特性,对于因负载变化而引起的电机转矩的扰

动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

3.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上有永久磁铁无需励磁,因此电机可以在很低的转速下保

持同步运行,调速范围宽。

与其它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以下优点:

1.电机电磁转矩纹波系数小,运行平稳,动态响应快,过载能力强。永磁同步

电机比异步电机对电压和转矩扰动具有更强的承受能力。异步电机负载转矩发生变化时,要求电机转差也跟随变化,也就是转速发生变化,但系统转动部分的转动惯量阻碍转速的相应变化,降低了响应频率。而永磁同步电机的

负载转矩发生变化时,仅需要电机的功角适当改变,而转速维持在原来的同

步转速不变,则转动部分的转动惯量不会影响电机转矩的快速响应,瞬间最

大转矩可达到额定转矩的三倍以上,使永磁同步电机非常适合在负载转矩变

化较大的场合下运行;

2.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功率因数和高效率,显示出明显的节能效果。永磁同步

电机用永磁体代替电励磁,无励磁损耗,由于定、转子同步,转子铁心没有

铁耗,因此永磁同步电机的效率较电励磁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高,且不需要

从电网吸取滞后的励磁电流,从而节约了无功功率,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因数。

永磁同步电机在25%-120%额定负载范围内均可保持较高的功率因数和效

率,使轻载运行时节能效果更为显著,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大幅度地节省电

能;

3.稀土永磁同步电机较异步电机尺寸大大减少,重量较轻,且转子结构大大简

化,提高了电机运行的稳定性;

4.结构多样化,应用范围广。由于转子结构的多样化,衍生出许多特点和性能

各异的品种,从工业到农业,从民用到国防,从日常生活到航空航天,从简

单电动工具到高科技产品,几乎处处涉及;

5.永磁同步电机没有电刷,结构简单,系统的可靠性高。

由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磁钢的几何形状不同,使得转子磁场在空间的分布可分为正弦波和梯形波两种。因此,当转子旋转时,在定子上产生的反电动势波形也有两种:一种为梯形波,被成为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otor, BLDCM);另一种为正弦波,被成为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PMSM)。本文主要针对的是PMSM [3]。

第三章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3.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图3-1 永磁同步电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光电编码器选型及同步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测量

光电编码器选型及同步电机转速和 转子位置测量3 于庆广 刘葵 王冲 袁炜嘉 钱炜慷 张程 清华大学 摘要:光电轴角编码器,又称光电角位置传感器,是电气传动系统中用来测量电动机转速和转子位置的核心部件。对绝对式、增量式和混合式光电轴编码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光电轴编码器的选型原则、转子速度的测量和转子位置的测量方法。最后,给出了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中转速和转子位置测量系统的实现。 关键词:光电轴编码器 混合式轴编码器 同步电机转子位置 Choice of Optical2encoder and Measure of Speed and R otor Place of Synchronous Motor Yu Qingguang Liu Kui Wang Chong Yuan Weijia Qian Weikang Zhang Cheng Abstract:Optical2encoder,which is also called photoelectric angei2position sensor,is the core device in measurement of motor speed and rotor position in drive system.There summarize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ab2 solute、incremental and hybrid encoder,introduce the choice principle of optical2encoder model and the measur2 ing method of rotor speed and rotor posi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ing method of rotor speed and ro2 tor position in variable frequency speed2regulated system of synchronous motor is also given. K eyw ords:optical2encoder hybrid2encoder rotor place of synchronous motor 1 引言 光电轴角编码器,又称轴编码器或光电角位置传感器。光电轴编码器以高精度计量圆光栅为检测元件,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入的角位置信息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代码,并与计算机等控制器及显示装置相连接,实现数字测量、数字控制与数字显示[1]。光电轴编码器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已普遍应用在雷达、光电经纬仪、地面指挥仪、机器人、数控机床和高精度闭环调速系统等诸多领域,是电动机等自动化设备理想的角度和速度传感器。轴编码器主要分为增量式、绝对式与混合式3种,其中增量式轴编码器主要用于测量转子速度,绝对式轴编码器主要用于测量转子的空间位置,混合式轴编码器是增量式轴编码器与绝对式轴编码器的组合。后端加入处理芯片之后,3种轴编码器都具有测量转子速度与空间位置的功能。本文综述了光电轴编码器的种类和选型原则,介绍了转速和转子位置的测量方法;最后,给出了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中转速和转子位置测量系统的实现。 2 光电轴编码器 2.1 增量式轴编码器 典型的光电轴角编码器结构原理如图1 所示。 图1 光电轴编码器结构图 71 3清华大学大学生SR T项目(031T0144)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

说明书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步骤是:首先利用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得到初次估计的转子位置,然后在初次估计的交轴上注入一个正方向扰动信号,再估计转子位置,根据估计得到的转速方向判断磁极极性,得到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此种方法可解决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检测转子初始位置时磁极极性的收敛问题,无需在直轴上注入正负方向的脉冲电流,可以有效地实现转子初始位置估算。

摘要附图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d q -估计同步旋转坐标系的?d 轴上注入高频电压信号?cos()d mh h u U t ω=,给定?q 轴电压?0q u =; (2)检测电机的两相电流,并经过Clarke 和Park 坐标系变换,得到??d q -估计同步旋转坐标系的?q 轴电流?q i ,并依照以下步骤估计转子的位置和转速:首先,将检测得到的?q 轴电流?q i 乘以调制信号cos()t h u t ω=;然后,对相乘后所得的信号低通滤波,得到?q 轴电流?q i 的幅值信号()f θ?;最后,对该幅值信号()f θ?进行PI 调节,得到估计转速?ω ,对估计转速?ω积分得到估计的转子位置; (3)重复步骤(2),直至估计的转子位置收敛为一恒定值,即为初次估计 的转子位置?first θ; (4)在??d q -估计同步旋转坐标系的?d 轴上注入高频电压信号?cos()d mh h u U t ω=,在?q 轴注入一个正方向扰动信号,重复步骤(2),直至电机转过一定角度γ,0γ>; (5)根据步骤(3)估计得到的转速方向判断磁极极性,当转速为正时,收 敛的磁极极性为N 极,转子初始位置??=initial first θθ;当转速为负时,收敛的磁极极性为S 极,转子初始位置??=initial first θθ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转子的估计位置?θ进行Park 逆变换,获得实际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电压的给定值?u α和?u β。

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检测的新方法

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检测的新方法 作者:山东大学陈瑜黄玉王兴华 要 摘要:介绍了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转子位置检测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非导通相反电势逻辑电平经逻辑处理后得到一脉冲列,采用PLL锁相技术将脉冲列倍频,通过倍频电路计数器的计数值可以精确检测转子位置。利用数字比较技术将计数值与锁存器中的预置数值比较,可以精确控制绕组电流的最佳换向时刻。通过调节锁存器中的预置值可以方便地调节换向角,非常适用于无刷直流电机的各种控制算法。同时该方法克服了外同步起动过程中易产生的振荡和失步现象。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关键词:无刷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检测 1引言 无刷直流电机运行时需要采用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子磁场位置信号,以控制逆变器功率管的换流,实现电机的自同步运行。传统的位置传感器是采用电子式或机电式传感器件直接测量,如霍尔效应器件(HED)、光学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等。然而,这些传感器有以下缺点: ①分辨率低或运行特性不好,有的对环境条件很敏感,如振动、潮湿和温度变化都会使性能下降。 ②增加了电气连接数目,给抗干扰设计带来一定困难。 ③占用电机结构空间,限制了电机的小型化。 因此,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化技术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研究人员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提出了诸多方法,主要可分为反电势法、电感法、磁链法、旋转坐标系法、观测器法、卡尔曼滤波器法等[1~4]。反电势法简单、可靠,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它方法由于计算复杂、对参数的鲁棒性差等原因应用较少。但反电势法的缺点是: ①低速时反电势小,难以得到有效转子位置信号,系统低速性能差。 ②需用低通滤波器去掉端电压中高频噪声并移相30°以满足换流要求,对滤波器要求较高,同时滤波器容易产生移相误差,而且移相误差大小与速度有关,难以补偿[5]。 ③对换相角调节困难,无法控制换相角γ(超前或滞后)的大小。 ④若采用外同步脉冲起动,当驱动信号由外同步脉冲驱动向内同步脉冲驱动切换时,由于切换点的相位误差易产生振荡甚至失步[6]。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转子位置检测的方法,以三相6拍运行的无刷直

高速永磁电机转子结构与强度分析

2019年第1期 第54 ( 206期)(EXPLOSION-PROOF ELECTRIC MACHINE) 高速永磁电机转子结构与强度分析 王雨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乙烯厂,吉林吉林132000) 摘要分析了高速永磁电机的转子结构、材 性能 关系,并转子的强度计算进行 详细介绍,并 了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支撑、转结构、表 转 度以及内置式转子强度 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咼速永磁电机;转子支撑技术;转子结构;转子强度分析 DOI $ 10.3969/J. ISSN. 1008-7281.2019.01.09 中图分类号:T M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81 (2019)01 -0030-003 Structure and Strength Analy s es of High-S peed Permanent-Magnet Motor Rotor Wang Yu (Ethylene Plant,Jilin Petrochemical Branch of CNPC,Jilin 132000,China) A bstra c 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 ong structure,m aterial and perform ance of high-speed perm anent-m agnet m otor rotor,introduces the strengtli calculation of rotor in tail,and puts forw ard the analysis m etliods of rotor supporting technology,rotor structure,sur- face-m ounted rotor strengtli and built-in rotor strengtli of h igh-sjD eed perm anent-m agnet m otor. K e y w ords H igh-sjD eed perm anent-m agnet m otor;rotor supporting technology;rotor struc- ture;rotor stren g th i analysis 0引言 高速永磁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可靠、运行成 本低等优点,在石化工领域应用 ,然而由 于电机转 承受很大的离 较大 , 因此转子的设 关键。本文 此情况 了转子离、电机散热面积、功 度大所带来的 的分析与计算,这对转子结构与强度非。 1转子支撑技术 转子支撑技术关键是轴承技术的研究,只有 到长期稳定运行,才能够在高速永磁电机 :行 用,目前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高速滚 珠轴承,第二类是磁 空气轴承。 图1为速轴承,成低、,技术成熟,这是应用最为 的轴承,其速运行的主性能指标B V值,由轴承内径B(mm)与转速 @( r/min)的乘积表示,普通值在50 以下,速值在100 以⑴。 30 图1滚珠轴承 图2为空气轴承,利用的是轴承与轴 的 支撑转子,分为动 两种,优点是 用磁场即可。这样在电磁环境求高的 ,空气轴承显示出很大优,是空气轴承间隙小,精度要求尚。图3为磁 轴承,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磁 轴承,主动磁 轴承优点无 滑油,能够实现无接,而 成本低,是刚度较低,技术尚未成熟,应用 受到局限制。 图2 空气轴承

驱动电机转子结构优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4710576.html, 驱动电机转子结构优化分析 作者:屈新田章国光史建鹏 来源:《汽车科技》2013年第02期 摘要:对某电动车的驱动电机转子进行了结构强度分析,针对强度分析结果进行结构拓扑优化和形状优化分析,优化后方案与原方案相比减重18.8%。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机转子各项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转子;拓扑优化;形状优化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3)02-0043-03 世界汽车技术正朝着节能、环保、安全等方向发展,汽车的能量消耗与汽车自身质量成正比,因此,要想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汽车自身质量。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电池、电机和车身结构件所占整车质量的比例较高,从电池、电机和车身结构入手减轻质量,对电动汽车整车的轻量化效果十分显著。 本文针对某自主设计电动车的驱动电机转子进行结构强度仿真分析,在保证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转子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和形状优化,优化后的电机转子通过了试验验证,满足设计目标要求。 1 电机转子结构强度分析 1.1 仿真分析说明 内嵌式永磁电机采用转子冲片内嵌磁钢块且磁极表面对称分布的方式,不仅使电机反电动势波形得到优化,而且有效的抑制了电机齿槽力矩和负载力矩扰动。电机转子结构如图1所示。在电机高速运转时,电机转子结构主要承受离心力、电磁力和永磁体吸引力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离心力是影响电机转子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进行电机转子结构强度分析时,主要考虑电机转子在离心力作用下的结构强度。 1.2 结构强度分析结果 转子冲片结构采用壳单元模拟,单元尺寸为0.5 mm,能够较好的反映转子的几何特征。在分析过程中,电机转子单个冲片处于自由状态,对结构施加电机最高转速12 000转/分钟,采用惯性释放的方法,考虑永磁体与冲片之间的接触关系,利用Abaqus求解器计算,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电机转子的最大应力为137.4 MPa,采用材料的屈服强度为395 MPa,安全系数为2.9,存在较大的设计优化空间。

伺服转子初始位置的检测

采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作为位置检测元件的PMSM伺服电机,必须要在系统刚上电时就测得电机精确的初始位置。因为在永磁伺服驱动系统中,电机转子的位置检测与初始定位是系统构成与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矢量控制解耦的必要条件。只有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位置能够准确知道,才可以按照矢量控制的一系列方程,将永磁同步电机等效变换成dq坐标系上的等效模型,系统才能按照类似他励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控制,从而可以达到他励直流电机构成的伺服传动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使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测量电机位置的伺服系统中, 系统上电后需要先检测出电机的初始位置。电机的初始位置不仅影响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 而且会对电机的快速启动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系统刚刚上电,电机尚未运行时,系统开始测量转子的初始位置,此过程只需要电流环工作,根据伺服系统运行要求,在寻找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只允许有很微小的抖动,并且要求很快回归原位。 假设,采用H45-8-2500-WL型光电编码器,电机转动过程中,编码器输出的信号:A(/A)、B(/B)、Z(/Z)、U(/U)、V(/V)和W(/W),如图1(b)所示。其中A(/A)、B(/B)两组信号为相差相位角的同频率信号,分辨率为2500PPR,通过判断两组脉冲的相位可以判断出电机的旋转方向,这两组信号经4倍频之后,电机空间位置的分辨率变为10000PPR。脉冲Z (/Z)是同步信号,电机每旋转一周产生一个信号,其产生的位置固定,即电机转子转到该位置时发出信号(零位信号)。 如图1所示为伺服电机混合式光电编码器的码盘结构及输出信号波形。码盘的中间码道为刻有高密度的增量式透光缝隙(2000,2500,3000PPR等),两边分布两组互成的三个缝隙,受光元件(Photo-Diode Array)接收到发光元件(LED)通过缝隙的光线而产生互差的三相信号,经过放大整形后输出矩形波信号U(/U)、V(/V)和W(/W)。利用这些信号的组合状态来分别代表磁极在空间的不同位置。U(/U)、V(/V)和W(/W)三相脉冲信号每转的脉冲个数与电机的极对数相一致。根据U(/U)、V(/V)和W (/W)三相脉冲的高低电平关系可以判断电机磁极的当前位置。其过程是:电机启动前,通过U(/U)、V(/V)和W(/W)三相脉冲的状态估算出电机磁极位置,即当前的角度,一旦电机旋转起来,光电编码器的增量式部分可以精确地检测出位置值。这里,伺服电机极对数为4对极,则每相输出信号U(/U)、V(/V)和W(/W)的周期为空间,在每个周期中可以组合成6种状态,每种状态代表空间角度范围为。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计方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计方法 作者:王高林, 杨荣峰, 于泳, 徐壮, 徐殿国, WANG Gao-lin, YANG Rong-feng, YU Yong , XU Zhuang, XU Dian-guo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刊名: 电机与控制学报 英文刊名: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 年,卷(期):2010,14(6) 参考文献(8条) 1.RACA D;HARKE M C;LORENZ R D Robust magnet polarity estimation for initialization of PM synchronous machines with near -zero saliency 2008(04) 2.廖勇;沈朗;姚骏改进的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期刊论文]-电机与控制学报 2009(02) 3.王丽梅;郑建芬;郭庆鼎基于载波注入的IPMSM转子初始位置估计[期刊论文]-电气传动 2005(03) 4.JEONG Yuseok;LORENZ R D;JAHNS T M Initial rotor position estimation of an interior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using carrier-frequency injection methods[外文期刊] 2005(01) 5.JANG Jihoon;SUL Seungki;HA Jungik Sensorless drive of surface-mounted permanent-magnet motor by high-frequency signal injection based on magnetic saliency[外文期刊] 2003(04) 6.CORLEY M J;LORENZ R D Rotor position and velocity estimation for a salient-pol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at standstill and high speeds[外文期刊] 1998(04) 7.NAKASHIMA S;INAGAKI Y;MIKI I Sensodess initial rotor position estimation of surface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外文期刊] 2000(06) 8.贾洪平;贺益康基于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15)引证文献(1条) 1.王冉珺.刘恩海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检测方法[期刊论文]-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2(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74710576.html,/Periodical_djykzxb201006010.aspx

基于高频电压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1

基于高频电压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 Initial Rotor Position Inspection of PMSM Based on Rotating High Frequency Voltage Signal Injectio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蔡名飞周元钧 摘要:为了解决新型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电机静止状态下检测转子位置的新方法。 该方法在算法上改进了传统的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使得可以更为快速、准确的检测出转子初始(均扫位置。并且针对传统旋转高频电压注人法无法检测出转子永磁体极性问题,在dq旋转坐标系下,通过分析永磁同步卜匕机d轴磁链和定子电流之间的关系,利用d轴电流的泰勒级数展开,提出J’根据定子铁芯非线性磁化特性获得判另}J N/S极极性信息的新方一案。最后,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此方法同样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在中、低速时的转子位置检测。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旋转高频注人非线性磁化特性N/S极极性 1引言 永磁同步电机高精态、高动态性能的速度、位置控制,都需要准确的转子位置信息。如果位置检测误差较大,会导致电机不能正常起动、运行。传统方法是通过机械式传感器来测量转子的速度和位置。但机械式传感器减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同时传感器对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电磁干扰、温度、湿度、振动对它的测量精度都有影响。特别针对某些航空伺服电机,长期工作在恶劣、复杂的环境中,所以研究无位置传感器不仅可 以减少航空电机成本,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引线,将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最简单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是文献「2]提出的基于对检测到的电机反电动势进行积分,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在零速或低速阶段因为反电动太小,难以检测而失败。后来人们又提出了高频注人法,其主要思想是用电机固有的空间凸极或凸极效应可以实现对转子位置的检测,这种方法与转速没有直接关系,有效克服了反电动势法的 缺陷。文献〔3]提出通过处理电流高频响应,采取求导取极值计算电机的初始位置,但这种方法存在震荡现象,高频电流也会因滤波器移相导致检测误差,并且也没有给出电 机N/S极极性检测方法。文献【4]提出在电机中注人幅值相同、方向不同的系列脉冲,检测并比较相应电流的大小来估计转子的位置。这种方法可行但是对注入脉冲的电压幅 值和时间控制要求比较高,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过长。文献[[5][6]通过注人高频信号引起PMSM的d,q轴磁链饱和程度差异实现初始位置检测,这种方法高频电流信号提取复 杂,容易带来计算误差,难以做到转子位置的实时检测跟踪。文献〔7l所使用的电机经过特殊设计,不具普遍性,仅适用于理论研究。 为了解决以上方法的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高频电压注人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的新方法。在电机静止状态下,通过向电机定子三相绕组中注入高频电压信号,利用电机凸极效应,通过处理高频电流响应,得出转子的位置信号。为此,本文进行了仿真研究,实现了转子d轴位置和N/S极极性的快速、准确检测。 2高频激励下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d q -估计同步旋转坐标系的?d 轴上注入高频电压信号?cos()d mh h u U t ω=,给定?q 轴电压?0q u =; (2)检测电机的两相电流,并经过Clarke 和Park 坐标系变换,得到??d q -估计同步旋转坐标系的?q 轴电流?q i ,并依照以下步骤估计转子的位置和转速:首先,将检测得到的?q 轴电流?q i 乘以调制信号cos()t h u t ω=;然后,对相乘后所得的信号低通滤波,得到?q 轴电流?q i 的幅值信号()f θ?;最后,对该幅值信号()f θ?进行PI 调节,得到估计转速?ω ,对估计转速?ω积分得到估计的转子位置; (3)重复步骤(2),直至估计的转子位置收敛为一恒定值,即为初次估 计的转子位置?first θ; (4)在??d q -估计同步旋转坐标系的?d 轴上注入高频电压信号?cos()d mh h u U t ω=,在?q 轴注入一个正方向扰动信号,重复步骤(2),直至电机转过一定角度γ,0γ>; (5)根据步骤(3)估计得到的转速方向判断磁极极性,当转速为正时, 收敛的磁极极性为N 极,转子初始位置??=initial first θθ;当转速为负时,收敛的磁极极性为S 极,转子初始位置??=initial first θθ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判断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转子的估计位置?θ 进行Park 逆变换,获得实际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电压的给定值?u α和?u β。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计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计 INITIAL ROTOR POSITION ESTIMATION FOR PMSM 胡任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年7月

国内图书分类号:TM351 国际图书分类号:470.40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计 硕士研究生:胡任之 导师:邹继斌 教授 申请学位:工学硕士 学科、专业:电机与电器 所在单位:电气工程系 答辩日期:2008年7月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TM351 U.D.C.: 470.40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 INITIAL ROTOR POSITION ESTIMATION FOR PMSM Candidate:Hu Renzhi Supervisor:Prof. Zou Jibi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Electrical Machine and Apparatus Affiliation:Dep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ate of Defence:July, 2008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控制性能好、启动特性好等优点。然而转子初始位置的准确检测是PMSM可靠启动的必要保证。转子初始位置偏差将引起电机启动电流过大,甚至会造成电机过流或发生反转,负载较大时情况更加严重。本文针对PMSM的转子初始位置估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基于转子预定位的PMSM初始位置估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本文分析了转子预定位法的原理和初始位置估计精度的影响因素,采用了电流闭环的转子预定位方法,并提出平均值法来克服摩擦力引起的初始位置估计误差。该方法可以准确的估计空载条件下的转子初始位置。 针对负载对转子初始位置估计的影响,在分析转子初始位置偏差与电流矢量、电磁转矩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电流矢量控制的PMSM转子初始位置估计方法。将该方法与转子预定位法相结合,可以克服极限位置下无法进行初始位置估计的问题。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较大负载条件下的初始位置估计。 针对在转子静止条件下进行初始位置估计的问题,在PMSM饱和凸极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饱和凸极效应的转子初始位置估计的原理进行分析,研究了具体的实现方法。通过采用电压矢量优化和对电流矢量进行后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初始位置估计的精度,实现了负载条件下的转子初始位置估计。 最后,对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PMSM转子初始位置估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的原理,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该方法可以在负载条件下准确地估计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初始位置。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计;凸极效应 -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