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委托单位: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管理委员会

编制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O一七年八月

1. 任务由来与规划概述

1.1 任务由来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始建于2005年3月,初始名称为“江苏省灌云县工业经济区临港产业园”,2007年,灌云县政府调整了园区发展规划,将“江苏省灌云县工业经济区临港产业园”变更为“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灌云县临港产业区起初仅规划建设3.41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启动区产业定位为:以三类工业为主,一、二类工业为辅;行业类别主要为化工、医药、染料、印染、酿造、轻工等。启动区区域环评于2005年10月通过省环保厅审批(苏环管【2005】267号)。2006 年,省政府下达全省化工企业用3年时间全部搬迁进化工集中区的决定(《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121 号)后,启动区3.41平方公里用地很快饱和,随之启动区以西区域有不少化工企业入驻,造成区域发展无序,园区管理难度较大。为了对园区化工企业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连云港市政府于2010年批复建设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连政复【2010】12号),区域四至范围为北至纬九路、西至规划经六路(现经七路)、东和南至324 省道(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含启动区3.41平方公里),产业以精细化工等三类工业为主。2017年7月连云港对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规划四至范围进行调整,新增面积0.6平方公里,总面积扩展到10.8平方公里(连政复【2017】20号)。

2016年,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江苏省进行了督查,根据督查反馈意见,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存在以下问题:⑴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现有企业125家,全部为规划环评明确禁止、限制或严格控制的农药、染料、中间体类项目。⑵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园区在设立之初,当地政府均就落实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制定计划、做过承诺,但计划和承诺流于形式,至今没有落实,风险隐患较大。⑶灌云临港产业区化工园超期贮存大量危险废物。⑷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群众信访投诉不断,2014年被列入全省沿海化工园区专项整治范围,省、市先后采取了限批、挂牌督办等措施,但整治工作仍不到位。2016年,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抽查灌云县临港产业区16家企业,10家存在环

境违法行为;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污;园区及周边地表水污染严重,七圩闸化学需氧量超过地表水Ⅳ类标准53倍。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管委会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制定了整改方案。同时,为加强规划引导,坚持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理念,指导园区化工企业整治及产业改造升级,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管委会委托江苏中建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总体规划(2012-2030)》。

为科学指导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的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经济及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管委会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在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管委会、灌云县环境保护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对规划区域进行现场踏勘,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根据国家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技术要求等,编制完成了《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规划概述

(1)规划范围和期限

园区规划总面积为10.8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北至纬九路、西至经七路、东和南至324 省道。

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

(2)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按照化工企业“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四个一批要求,着力调整存量、控制增量、优化布局、完善配套,对集中区内现有的以农药项目、医药及中间体项目、染料及中间体项目为主的精细化工行业进行优化发展及提档升级,且集中区不再新建农药及中间体项目、医药及中间体项目、染料及中间体项目。

依托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徐圩新区),重点发展高性能树脂、橡胶、高端化学助剂等化工新材料。

(3)空间布局规划

化工集中区东北侧临近镇区,结合现状和园区需求设置小型服务区一处,用于服务于园区的行政办公,物流等需求,其余地块开发三类工业的生产,实现集中、有序、集约、高效合理利用空间,共享公共功能,促进产业联合。

园区的规划用地结构总结为:“两环”“一区”“五带”“二十六片”。

两环:环园区防护绿地环;滨水景观环:园区内结合排水泄洪规划的环状水系,水系规划控制宽度15米。

一区:工业生产区。

五带:经八路景观带;经九路景观带;206绿化控制带;纬七路景观带;纬九路景观带。

二十六片:规划形成的二十六片工业开发地块,每片地块有独自围合的绿化带,便于地块自然延伸,每片地的积聚有序开发。

(4)基础设施规划

化工集中区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热工程、固废处置工程等规划。

排水工程规划:园区范围内实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一企一管的排水体制。雨水管道沿道路敷设,按地势高低就近排入区内河道;区内企业的初期雨水收集后排入初期雨水收集池,抽送至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接入污水管网。园区废水由区内胜科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处理,现状处理能力2万m3/d,规划期内规模维持现状,尾水排入新沂河。

园区企业清下水管道沿道路铺设,按地势高低就近排入区内河道。企业清下水排口必须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和由监管部门控制的自动排放阀,清下水经监测达标后方可排放。企业内应建有事故应急池,保证事故状态下清下水的有效收集。

供热工程规划:规划建立以大型热电厂集中供热为主,以清洁能源和工业余热为热源的多种供热方式,加强供热节能管理,节约能源。规划集中供热率达到100%。热源主要依托区外的华能热电厂,该热电厂位于化工集中区东北侧,距化工集中区约150m,服务范围为临港产业区。华能热电厂装机规模为 2 台

220t/h 高温高压煤粉锅炉(两用一备)+2 台B25MW背压汽轮发电机组,供热能力为280t/h。园区内保鑫临时供热站燃煤锅炉及各企业临时燃煤锅炉均将拆除。明盛余热(50t/h)作为园区供热点予以保留。供热主干管由热源点接出,分两路,在纬九路设管径为400 的主干管一根,向南沿经九路延伸,为经九路东西两侧用户供热。在纬九路设管径为600 的主干管一根,并向南沿经八路延伸,为经八路两侧用户供热。

固废处置规划:园区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均妥善处置,实现零排放。其中生活垃圾将收集送至灌云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一般工业固废主要采用综合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危险固废送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园区内规划有1家危废处置单位,为光大环保(连云港)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建成后处理能力为10000吨/年危废焚烧处置和1650吨/年医废处置。建成后可满足化工园内危废处置需求。

(5)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面积156.9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24%。主要为厂区外围与道路之间的绿化带,水系两边的绿化带以及绿地公园。其中,公园绿地 5.01公顷,生产防护绿地151.90公顷。结合规划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绿地系统规划采用点状、线状、面状生态绿带相结合的布局方法。

(6)环境保护规划

①环境质量目标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水环境:区域地表水功能区COD、氨氮、总磷达标率为100%。

声环境:开发区内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功能区,其他地区按3类标准控制。

②大气环境治理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天然气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减少煤炭消费。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管理,促进清洁生产。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的扬尘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控制和减少二次扬尘。

③水环境治理

实施河道长效管理,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对开发区内河道进行全面清理。在总量控制条件下,从源头削减水污染排放,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严格企业废水达标排放,促进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④声环境治理

选择降噪功能强的树种,不同声环境功能区之间建设必要的绿化隔离带。优化城镇交通网络,保持道路畅通,扩大禁鸣区域。完善施工登记、注册和申报审批制度,加强施工噪声管理。

⑤固体废物治理

推广循环经济,鼓励、扶持对工业固废进行收集、处理及再生资源化利用的相关企业,实现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建立并完善生活垃圾的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至2030年工业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 开发现状与区域环境质量

2.1 开发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以及园区环境管理和规划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目前,规划范围内现已引进工业企业共138家,其中,化工行业类企业133家,其他行业(纸品加工、耐火建材和再生资源)3家,2家基础设施企业即危废焚烧和污水处理厂。

2.2 环境质量现状

(1)大气环境:所有监测点位的SO2、NO2、NO x、PM10监测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氨气监测值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要求;非甲烷总烃检测值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计算其排放量标准时使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值;H2S、HCl、邻-硝基甲苯、苯胺类、酚类、间-硝基甲苯、氯苯、邻二氯苯、1,2,4-三氯苯、对-硝基甲苯、氯气、甲醛、二氯乙烷、硝基苯、对-硝基氯苯、甲醇、氟化物、丙烯腈未检出;甲苯G2点未检出,其他测点监测值符合

苏联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要求;二甲苯G1、G4、G5、G7点未检出外,其他点位的浓度均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综上,园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较好。

(2)地表水环境:新沂河W1~W4断面氯化物浓度、五灌河W5~W7断面BOD5浓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超标外,其余断面现状水质满足相应的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

(3)地下水环境:园区所在区域地下水D1~D6点溶解性总固体、锰和细菌总数均为IV类,D1、D3、D4和D6点总大肠菌群为IV类,D1~D6点氨氮为III 类,其余各项指标基本满足Ⅱ类地下水要求,区域地下水质量现状良好。

(4)声环境:各测点昼夜噪声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值,表明开发区声环境质量较好。

(5)土壤环境:评价区域内监测因子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中二级标准,本规划区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6)底泥环境:园区污水厂排口附近底泥指标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现状质量较好。

3. 评价结论

3.1 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园区排放的SO2、烟尘、粉尘、甲醇、氯化氢、甲苯、NOx、Cl2、氨气、氯苯、苯胺类、硫化氢、丙酮VOCs等在评价范围内最大值以及各敏感点位均能达到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

(2)地表水环境:园区规划实施后新增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依托园区内胜科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排入新沂河。胜科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2万m3/d,已接纳废水总量约0.7万m3/d,尚有1.3万m3/d的余量,可以满足园区新增污水处理需求。

(3)声环境:园区噪声环境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随着园区运输量的增大,交通噪声影响将进一步加大,但在落实报告书关于交通噪声的各项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声环境质量可满足功能区要求。

(4)地下水环境:区域内无集中式地下水源开采及其保护区,居民生活用水由来自市政管网。园区规划排水体系为雨污分流,生产和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雨水经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因此,园区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固体废物:园区固废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进行处置,可全部回收利用或处置,园区内实现零排放。

(6)生态环境:土地的占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土地功能发生较大改变;区内河流活水、护坡、驳岸、建设绿化带等生态设计工作,将会使水生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总体来说,园区建设对原有区域生态结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有一定影响,但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不利影响。

(7)环境风险:园区企业将使用一定数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存在危险物质泄漏的环境风险。在采取泄露、火灾、爆炸等事故防范措施和实施有效的事故应急预案的条件下,园区的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3.2 规划实施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3.2.1 规划功能定位的合理性

经分析,灌云临港化工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等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2020)》、《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科学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13〕134号)、《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6〕128号)、《灌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灌云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年)》等区域发展规划相符合。

因此,园区本轮规划功能定位具有合理性。

3.2.2 规划规模的环境合理性

规划范围内工业用水由园区自来水厂供应,生活用水由灌云县城自来水厂供应。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结果,该供水方案可满足园区规划期产业发展的需求。

根据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结果,从区域土地资源资源承载能力来看,园区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较强,本轮规划方案并未加剧土地资源供给的压力。

此外,根据规划规模和开发强度下的污染源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及环境容量分析结果,园区本轮规划建设不会改变区域现状环境功能。规划期内,园区依托的供水、排水、供热设施的规模均能满足园区规划建设的用水、排水、供热需求。

综上所述,园区的规划规模总体具有环境合理性。

3.2.3 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园区所依托的基础设施中,给水、排水、供热、燃气、供电等主要基础设施均位于园区内,基本属于园区专用基础设施,可以保证各项生产要素供给的稳定性。

总体而言,园区本轮规划的总体布局与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相协调,基本不会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产生不利影响,规划的用地布局、综合交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总体基本具有环境合理性。

3.2.4 规划产业结构的环境合理性

园区本轮规划的产业定位与《连云港市化工产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控要求和负面清单(2017年本)》、《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深入推进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细则的通知》(连政发〔2017〕7号)规定的产业定位相一致。园区规划发展产业类别不属于当前国家、省、市产业指导目录的禁止、限制或淘汰类,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相关产业指导目录、产业政策及规划要求相符合。

此外,结合全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园区管委会提出了园区入区企业的“四个一批”清单(见附表4),主要涉及升级的企业有32家,重组的企业5家,关停企业1家。其中升级方向包括:采用有毒有害原料数量较大的,推动其加快原料绿色化替代工程,减少有毒有害原料使用数量;产生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高氨氮、高磷、高盐分、高毒害、高热、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推动其进行工艺绿色化升级改造,或升级三废处理工艺与装置,进行有效处理;对于超

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限期实施工艺改造、设备更新等方法,采用能量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等先进节能适用技术进行升级工程。

因此园区规划产业定位基本合理。

3.2.5 规划基础设施的环境合理性

(1)污水集中处理

园区企业污水经厂内预处理达标后经“一企一管”明管,输送至园区内胜科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尾水排污新沂河。尾水排放执行《江苏省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939-2006)表2一级标准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

(2)集中供热

园区依托华能热电厂实施集中供热,规划供热能力为280t/h。规划期内园区预计用热65.90t/h,因此,华能热电厂供热总规模能满足园区产业发展需求。

(3)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

规划期内,工业区贯彻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尽量进行综合利用,暂时不能综合利用的,则采取必要的处置和堆存措施;危险废物经分类收集后,均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员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

4.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1水污染对策与措施

园区应实行雨污分流制。各企业的生产、生活废水全部经由污水管网收集送入园区胜科污水厂,入区企业不得新设排污口。入区企业废水“一企一管”;企业生产区和污水治理区初期雨水应收集进入企业污水管网。

为适应节能减排的管理要求,园区应从企业和园区层面实施节水和废水综合利用措施。入区企业应采取多种节水措施,降低水耗;园区应按规划,建成污水厂再生水设施,再生水回用于工业、消防、绿化等用水。

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不能全面达标,开展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将会使区域内河水质有所改善。

4.2大气污染对策与措施

热源主要依托区外的华能热电厂,该热电厂位于化工集中区东北侧,距化工集中区约150m,服务范围为临港产业区。华能热电厂装机规模为 2 台220t/h 高温高压煤粉锅炉(两用一备)+2 台B25MW背压汽轮发电机组,供热能力为280t/h。园区内保鑫临时供热站燃煤锅炉及各企业临时燃煤锅炉均将拆除。明盛余热(50t/h)作为园区供热点予以保留。

入区企业应按照《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指南》(苏环办[2014]128号)、《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苏环办[2014]3号)、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化工行业VOCS排放的控制。落实《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发[2014]1号)。

4.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进区项目必须确保厂界噪声达标。对各种工业噪声源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和消声等措施,必要时应增加设置隔声罩、隔声屏障等措施,降低噪声源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交通噪声需要从道路的规划设计、交通车辆行驶噪声的降低和交通噪声的管理三方面进行治理;采取措施降低建筑施工噪声。

4.3土壤、地下水保护措施

源头控制。鼓励入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企业应落实各项污控措施,防止污染物的跑、冒、滴、漏。

分区防治。入区企业及污水厂应根据各生产储存等设施布局以及可能进入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物的性质,分区做好地面硬化和防渗工作。

4.4固体废物减缓措施

园区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均妥善处置,实现零排放。其中生活垃圾将收集送至灌云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一般工业固废主要采用综合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危险固废送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

园区内规划有1家危废处置单位,为光大环保(连云港)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建成后处理能力为10000吨/年危废焚烧处置和1650吨/年医废处置。建成后可满足化工园内危废处置需求。

4.5生态建设与补偿措施

加强绿化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区内厂界周边和园区新建道路两侧适当设置绿化隔离带。充分考虑树种生态功能,优化绿化配置。以区域河流为依托,调整并整治河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水系调整,通盘考虑排水、景观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要。

5. 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

5.1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体系是按照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所建立的一个完整的环境管理系统,并以此为环境管理的手段,实行全面、系统化的管理。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不仅要对园区各环境因素实行有效控制,更重要的是通过落实环境规划和环境政策对整个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宏观调控,以达到改善环境绩效的目的。

进区企业在项目施工期间应设一名环保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建设期环保工作;项目建成投产后,应设立环保科室,配备专职环保人员,并在各车间设立环保联络员,负责全厂的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和事故应急处理职责,并随时同上级环保部门联系,定时汇报情况。

5.2 监测计划

园区的环境监测工作必须纳入灌云县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及时、准确、高效地为园区环境管理工作服务。

5.3 跟踪评价

为及时了解园区建设过程中对区域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并及时提出补救方案和措施,园区管委会在园区本轮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根据时间跨度,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若园区在开发建设过

程中开发面积、产业结构、开发规模等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编制规划并同步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规划

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规划 20xx年—20xx年

近年来,全球各个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作为传统化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其化工产业均向着“多元化”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电子、汽车、机械工业、建筑新材料、新能源及新型环保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电子与信息化学品、表面工程化学品、医药化学品等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保持高于传统化工行业的速度快速增长。 精细化工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附加值较高,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综合技术水平。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目前精细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化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已取得较大的发展。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近年来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发展迅速,2005年到2017年,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由1.62万亿元增长至8.71万亿元,业务规模扩大超过5倍。 作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一部分,精细化工行业在我国行业统计中分类为专用化学品业制造业。2005年-2014年,我国专用化学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从3,169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业务规

模扩大超过6倍,增长速度较快,且增长速度高于化工行业的整体平 均水平,具体情况如下: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为多 个行业服务的精细化工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精 细化工总产值占化工行业总产值的比例为精细化率,精细化率的高低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进步程度等诸多 方面。全世界范围而言,目前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精细化 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已 经开始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多的竞争力,并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但由于基数相对较低、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等原因,我国精细化率 总体相对较低。虽然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中 间体的加工地与出口地,但在高端化工类产品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 有较大差距,部分高科技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由于精细化工行业在 化工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未来我国将持续把提升 精细化工行业科技水平、提高精细化率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方向之一。 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产品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工艺技术复杂、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对下游客户粘度较高等特点。近年来,借助于高 新技术的进步,随着石油和化工行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国际国内精 细化工行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化工行

精细化工行业产业链分析

精细化工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精细化工定义及特点 一、精细化工定义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 精细化工具有品种多,更新换代快;产量小,大多以间歇方式生产;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许多为复配性产品,配方等技术决定产品性能;产品质量要求高;商品性强,多数以商品名销售;技术密集高,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重视技术服务;设备投资较小;附加价值率高等特点。 二、精细化工特点 (一)行业周期性较强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是受经济波动以及政策影响较大、周期性较强的行业,行业的周期性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保持较大的相关性,2008年以来,精细化工行业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风大浪以及09年国家政策的扶持,2010年开始恢复其正常的发展态势,需求逐渐恢复、行业的景气程度缓慢回升,虽然2012年我国经济开始步入结构性调整,求质量、轻速度,精细化工行业在保持周期性的同时,行业发展步伐以及表现仍然要优于整个经济的表现。 (二)发展依赖科技创新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首次提出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主要任务,争取到“十二五”末期形成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增长点,把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提高到45%以上。与此相关,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质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煤化工等都被《指南》列入了发展方向。精细化工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新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升级能力和技术储备。企业核心技术及持续的研发能力是保证其高速成长的源泉。传统型精细化工产品向高新型精细化工产品转型的关键的桥梁就是技术,所以说科技创新是精细化工行业的重要生产力。 (三)“资源环境压力”和“市场需求潜力”使行业发展面临两难选择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精细化工化学工业大多数是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截至2012年,化工行业排放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数量分别占全国工业“三废”排放总量的16%、7%和5%,位居第1、4、5位,和国外比,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明显偏高,而排放物处理率明显偏低,行业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资源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农药实际使用药效只有35%,其余的65%均以污染源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市场需求潜力要求行业加快发展。近年来,发达国家大规模向外转移重化工业,造成相关产品的供求出现局部紧张,为我国发展精细化工行业带来机遇,日益增长的内需也为精细

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

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 (征求意见稿) 1 总则 目的 为全面排查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安全管理,系统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增强化工园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防范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化工园区的安全风险排查治理。 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坚持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安全环保的原则,规范园区的设立和选址,严格规划区域功能,优化园区安全布局,完善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 严格准入,规范管理。 坚持严格准入,严禁落后和不成熟工艺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入园。坚持一体化管理,提升园区应急保障能力,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安全管理。 系统排查,重点整治。 全面排查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突出对化工园区系统性安全风险的整治,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避免多米诺效应,防范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2 术语和定义 化工园区 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用于专门发展化工产业的工业区或集中区。 防护目标 受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影响,化工园区外可能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设施或场所。

多米诺效应 化工园区内一个企业的危险源发生安全事故时可能会引起其他企业的危险源也相继发生安全事故,从而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的效应。 土地规划安全控制线 为预防和减缓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潜在安全事故(火灾、爆炸和中毒等)对化工园区外防护目标的影响,用于规划园区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的控制线。 3 设立 化工园区应整体规划、集中布置,园区内不应有居民居住。 化工园区应符合国家、区域和省市产业布局规划要求,在城乡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内。 化工园区应在时效期(5年)内经过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且满足国家安全风险基准要求。 化工园区的设立应经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复认定。 4 选址及规划 化工园区所在地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编制《化工行业发展规划》和《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园区应位于其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规划区域。 化工园区选址应把安全放在首位,化工园区应当进行选址安全评估,化工园区与城市建成区、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敏感目标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留有适当的绿化缓冲带,将园区安全与周边公共安全的相互影响降至最低。 化工园区应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和《园区产业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包含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章节。 化工园区管理部门应委托省级及以上安全技术机构开展一次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园区安全风险,提出消除、降低或控制安全风险的对策措施。 化工园区管理部门应依据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划定化工园区周边土地规划安全控制线,并报送化工园区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和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规划主

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2-26 苏环办〔2014〕25号 各市、县(市)环保局: 为切实加强我省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化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安全和群众健康,我厅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在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08号)和《关于在我省沿海地区开展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的通知》(苏经信材料〔2014〕21号)的过程中,各地均应按照本规范,积极推进化工园区整治,加快建立完善园区环境保护体系,提高园区环境管理水平。 附件:江苏省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范(试行)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2014年2月18日 (联系人:王纪凤;联系电话:;)

附件: 江苏省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范(试行)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2〕54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08号),切实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化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安全和群众健康,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我省化工园区污染防治技术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全省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的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1 园区规划与设立 化工园区应科学制订园区发展规划。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应结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推行产业链发展模式,按照一体化建设、分层次布局的原则科学制定。 园区经省辖市及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原则上不再审批新设立化工园区。园区的设立应符合区域产业定位。禁止在人口集中区、生态红线区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清水引调河道沿线区域以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内设立园区。 落实园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园区在编制开发建设规划时,应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审查。未经批准前,各地不得核准、备案各类化工项目。已经批准的园区规划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建设规模、结构与布局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修

全国15个精细化工园区简介

一上海精细化工园区 ?上海市精细化工园区—金山第二工业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杭州弯沿岸,长三角城市群心脏地带的金山区金山卫镇。工业区东临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依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与浙江省平湖市接壤,是正在建设的杭州湾北岸国家级大化工产业基地的延伸配套区,是金山与上海石化联合发展“一业特强”,精细化工优先发展的工业新高地。其规划面积10.78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十一五”重点支持发展的化工园之一。 ?工业区地处沪、杭、甬及舟山群岛经济区域中心。A4高速公路与A6高速公路在工业区相交并有出入口,交通便捷,可零距离上高速,到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距离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口不到30公里。 ?工业区产业定位明确。主要集聚用户覆盖率广、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精细化工产业,生产各类催化剂、助(溶)剂、食品添加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生物化工等目前尚未形成规模而市场空间广阔的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 二海门精细化工园区 ?海门精细化工园区位于市区东部沿江开发带,分东、西两园区。即东区海门灵甸工业集中区、西区海门青龙化工园区。 西区青龙化工园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青龙港,距即将动工兴建的崇海大桥仅1公里,向北4公里与宁启高速接轨,青龙化工园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产业优势成为上海周边地区极具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一方投资热土。区内道路、蒸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齐全,已全面实现“七通一平”。目前,园区内投产企业25家,总投资15亿元;在建项目9个,总投资10亿元。 ?东区灵甸工业集中区,位于城区东部20公里处的长江岸边,园区规划面积共1450公顷,将以发展精细化工为主,目标建设成为上海北翼集工业、商贸、物流、生活、居住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滨江化工新城。先期开发区域由灵甸沙滩涂围垦而成。目前,园区内东2200亩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园区坚持高规格、高标准、高准入,做大做强精细化工园区的产业品牌和规模,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等为首选产业,最终形成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核心竞争力的特色鲜明的产品链。现已有十多个项目签订了进区协议,总投资30多亿元。这些项目的有关立项、手续报批等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海门精细化工园区的建设将注重科技含量、项目规模,坚持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通过5-10年努力,力争将园区建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方向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舒适优美的绿色生态工业区,建成海门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三深圳化工园区 ?深圳化工园区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东北部大鹏半岛,深圳与惠州交界处,与中海壳牌乙烯项目隔海相望,规划面积13.05平方公里,被列为深圳市重大前期规划项目,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环大亚湾石化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距深圳盐田港区27公里,距香港(沙头角口岸)37公里。规划面积约13.05平方公里。距离惠州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及大亚湾石化开发区12公里,距离广石化20万吨乙烯项目(在此基础上将新建80万吨乙烯项目)180公里,距离广东LNG接收站10公里,并有盐坝高速公路与深圳、惠州相连,交通便利,原料供应充足,优势明显。园区与大亚湾马鞭州岛已建成的15万吨(计划扩大到25万吨)深水港直线距离6公里(深水港到中海壳牌项目直线距离为14公里)。园区前沿岸线长度约7公

化工园区土地利用安全规划优化方法

第62卷 第1期 化 工 学 报 Vo l 62 N o 1 2011年1月 CIESC Journal Januar y 2011 研究论文 化工园区土地利用安全规划优化方法 吴宗之1,许 铭2 (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应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以潜在死亡人数最小化、经济收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化工园区土地利用安全规划双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化工园区土地利用安全规划程序。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完备的备选方案集,优化出的规划方案符合风险控制原则,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提出的化工园区土地利用安全规划优化方法对促进化工园区和城镇规划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多目标优化;风险分析;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X 9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38-1157(2011)01-0125-07 Optimization method of land u se safety plan nin g for chemical indu stry park WU Zongzhi 1,XU Ming 2 (1China A cademy of Saf ety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B eij ing 100012,China; 2 S chool of E ngineer ing &T echnology ,China Univ ers ity of Geos ciences (Beij ing),Beij 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A bi objectiv e (m inimum potential lo ss of life (PLL)and the m ax imization econom ic benefit)model of land use safety planning for chem ical industry park w as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multi objectiv e decisio n making A procedur e of land use safety planning for chemical industry park w as pro posed A case study show ed that complete alternativ es could be prov ided by using the method pro posed T he o ptimal alter natives accorded w ith principles of risk contro l and ensur ed max im um economic benefit The method of land use safety planning for chemical industr y park in this paper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 r prom oting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land use safety planning for chem ical industry park and tow nship developm ent as w ell Key words :chemical industry park;safety planning ;multi objectiv e optim ization;risk analysis;safety manag em ent 2010-03-15收到初稿,2010-05-06收到修改稿。 联系人及第一作者:吴宗之(1963 ),男,博士,研究员。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K01B02)。 引 言 我国化工园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化工园区内危险物质和能量高度集中,潜在事故风险大。由于我国化工园区建设一直缺乏土地利用安全规划的科学方法,致使已建及在建化工园区潜在事故风险巨大[1]。2006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排查了7555个 化工石化建设项目,显示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2]。化工企业搬迁,既需要大量资金,又影响公共安全,对实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的发展战略极 Received date :2010-03-15 Correspon ding au th or :WU Zongz hi,w uzongzhi @vip sina com Foun dation item :supp orted b y th e National H igh Techn ology R&D Program of C hina (2006BAK01B02). 其不利。避免类似情况重复发生的根本措施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安全规划,从源头上预防重大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后果[3]。

化工园区控制性规划编写提纲

控制性详规 文本 第一章总则(工艺) 第一节总说明 ? 依据总体发展规划 ? 项目选址定点、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各类建、构筑物的改建、新建,各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道路及管线以及建设管理工 作。 ? 控制指标、技术规定。要符合法规、条例、规定,总体发展规 划。 第二节规划依据及规划范围 ? 规划依据 ? 规划范围区域范围 ? 规划目标及规划期限 第三节园区性质和职能 第二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总图) 第一节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 第三节建筑间距 第四节建筑高度控制和建筑后退距离 第五节绿地的规定 第六节其它规定 第三章规划设计要点(总图) 第一节发展规划 第二节规划布局 第三节绿化规划 第四节道路交通规划坐标、竖向 第四章地块划分和规划控制指标(总图) ? 地块划分原则 ? 各地块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及规划设计要点 ? 地块控制指标 第五章公用工程规划 第一节给排水工程规划(给排水) 第二节电力及通讯工程规划(电气)

第三节供热及工业管廊规划(外管) 第六章环境保护规划(给排水) ?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与环境治理控制指标 ? 执行的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 ? 环境保护措施 ? 环境监督管理 第七章安全防灾规划 ? 防震 ? 防洪(给排水) ? 安全管理 第八章附则 说明 第一章总论(工艺)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区发展优势1、土地资源优势;原料优势;大气环境自净化 能力强;运输优势;协作环境优势。 三、规划区发展定位 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分析(工艺) 一、区域位置 二、自然条件分析1、地形地貌;2、工程地质;3、水文条件;4、气 象条件;5、土地利用现状;6、景观分析。 三、土地利用评价 第三章规划布局(总图) 一、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 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总体规划》《总体发展规划》有关法规和规范。 二、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2、可持续发展原则;3、滚动发展原 则;4、一体化原则;5、安全防护原则;6、基础设施统一配套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用地规模 六、规划目标 七、规划结构 八、土地利用规划结构与布局1、土地利用的原则;2、规划用地和周

鞍山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规划

鞍山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规划 鞍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2年11月6日) 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要求,鞍山经济开发区将规划建设以煤焦油深加工、工程塑料为线的,集生产、研发、试验检测、展示交易等基础功能为一体的精细化工产业园。 一、精细化工产业现状 精细化工产业是鞍山经济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中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科技含量最高,附加值最大,竞争力最强的产业。经过六年多的培育和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呈蓬勃发展态势,并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开发区新材料产业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利用面积3.076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开发区精细化工项目有 成及在建31个、拟开工10个),总投资超过 (其中建成及在建66.3亿元、拟开工17.4亿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为20亿元。鞍钢60万吨/年煤焦油项目,15万吨/年苯加氢项目、中钢热能院16万吨针状焦项目、国锐化工5万吨尼龙66盐项目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牵动力的的重大化工源头项目已陆续实施并竣工投产。

以鞍钢60万吨煤焦油集中加工项目为主体的全国最大的百万吨煤焦油集中加工基地即将形成;以中钢热能院16万吨针状焦项目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煤焦油精深精制加工基地初具规模;以国锐化工5万吨尼龙66盐项目为核心的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尼龙66干盐产业基地已形成,其二期5万吨尼龙66树脂切片和10万吨工程塑料项目实施后,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尼龙和工程塑料生产基地;以鞍钢贝克吉利尼水处理有限公司年2万吨水处理剂项目、鞍山市华隆合成香料制造有限公司合成乙位突厥酮项目、国科生化公司左旋肉碱项目为代表的新型高档有机颜(染)料、环保型溶剂、助剂等一批高技术项目实施为起点,一个高技术、环保型精细化工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正在日益壮大。 三、精细化工产业园发展规划 (一)发展定位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切入点,以“园区化、集中化和上下游一体化”为发展模式,以开发区10平方公里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区为载体,依靠东北地区雄厚的化工产业基础优势、丰富的基础化工原材料优势和我市独特的煤焦油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以及科研优势,重点发展煤焦油精深深加工、工程塑料、涂料、精细新材料产业,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技术装置最先进、企业集中度最高、加工程度精

智慧化工园区解决方案[精品文档]

第一章设计说明 1.3总体目标 本方案根据《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指导规范,按照“分类控制、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要求,结合综合园区产业结构、产业链特点、安全风险类型等实际情况,推出园区封闭化管理解决方案,通过采取不同的封闭监控管理手段,实行封闭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园区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严格控制人员、危险车辆进入园区。对进出园区的车辆安装带有定位功能的监控终端,实行专用道路、专用车道和限时限速行驶措施,由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实施统一监控管理。

第二章系统总体思路 2.1指导思想 目前园区内人、车、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事,通常会分区片进行管理,同时使用不同的管理系统进行各自的管理。直接导致管理效率不高;园区内企业,环境复杂,对园区内情况很难做到实时跟踪管理。如何做到统一管理、实时监管,是化工园区面临的一大难题。 海康威视封闭园区解决方案设计为解决化工园区实时有效监管与控制,提升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水平。 2.2设计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园区封闭管理系统,必须是高性能、可扩展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以便支持今后不断更新和升级的需要,从而保护投资。同时本方案以满足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规范性 设计将符合化工园区相关标准规范,并结合项目实际建设现状。 2)可靠性 系统可靠性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石,只有可靠的系统,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本方案从系统设计理念到系统架构的设计,再到产品选型,都将持续秉承系统可靠性原则,均采用成熟的技术,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较强的容错能力、良好的恢复能力及防雷抗强电干扰能力。 3)开放性 系统设计采用标准化设计,产品及管理平台严格遵循相关技术的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确保系统之间的透明性和互联互动,并充分考虑与其它业务系统的连接。在设计和设备选型时,将科学预测未来扩容需求,进行余量设计。

盐化工区域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

盐化工区域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 我国盐化工资源分布 我国盐化工资源主要是以海盐、湖盐和井矿盐三种形式,东部地区生产海盐为主、中部和西南地区生产井矿盐以及西北地区生产湖盐的总格局。 我国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乱开滥采或者非法侵占盐资源。 近年来我国各地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纷纷建立盐化工园区,以达到盐化工企业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盐化工企业竞争力。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以盐化工为主的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山东、四川、湖北... 中国盐化工园区/基地统计表 江苏盐城盐化工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响水县抢抓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等重大机遇,陆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其中盐化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响水县围绕“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盐化工特色产业,专门委托原化工部所属的连云港中蓝连海化工设计院编制了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并顺利通过市组织的专家评审。目前,5.7平方公里的盐化工产业园内路、水、电、热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盐化工产业链项目加速集聚。2010年上半年,总投资10亿元的东泰矿卤制盐项目启动。该项目采用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具有安全环保、出盐率高等一系列优点,与传统的海水晒盐相比,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可提升20倍。企业全部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原盐50万吨,芒硝5万吨,精制卤水75万方的生产规模,实现利税5000万元以上。响水东泰生产的优质矿盐是盐化工产业的基础原料,其正式投产标志着该县盐化工产业链已向上游延伸,盐化工产业链条得以拉长。与此同时,投资10亿元的绿利来化工、投资3.2亿元的大明化工等21个“盐字头”项目也正加速推进。目前响水已有规模以上盐化工企业27家。 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盐化工产业园以氯碱项目为龙头,一批使用烧碱、氯气、氢气、盐酸等基础化工原料企业为配套,逐步构筑以“氯碱化工”为主体

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行业发展实施规划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 增长、原料和资金供应状况的改善、全球化专业分工以及发达国家由 于生产成本和市场饱和等原因而采取战略转移和重组等策略,我国精 细化工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需求等因素影响,我国精细化工继续 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与基础化工行业相比,精细化工行业主要生产精细化学品,即在 基础化学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而制取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的 系列化工产品,如有机胺类、醇类、酚酮类、增塑剂、中间体、稳定 剂等,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电子材料等。精细化工所生产 出来的产品精细度更高,针对性更强,科技含量更大,附加值更高, 更注重对技术的更新。截至目前,全球精细化学品品种已超过10万种。 据数据统计,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009 年底共28120家,到2017年底,全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规模 以上企业为2486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110亿元,集中化、规模 化进程较为显着。虽然目前我国总体精细化率已提升至45%左右,但与

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平均精细化率60-70%相比,我国精 细化率的提升仍有很大的空间。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调整产业结构,是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家各部委正针对相关行业出台具体的产业规划,对产业结构升级的 支持性政策也会陆续出台。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行业标准,从精细化 工行业流程、产品、工艺、设备、研发、资质、资金等各方面引导精 细化工企业投资高附加精细化工产品,鼓励企业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 实施扩张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行业集中度。 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基础化工产品。我国化学工业经 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化工产业体系,化工产品品种齐全,一些重要原材料具备了较大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基数,并有十余种主要 化工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我国化工行业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使得我 国精细化工行业在国内可以得到充足、价格低廉的原料供给、丰富的 人力资源和较低的人力要素成本,使得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在国际 上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 一方面,我国农药需求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将保持平稳增长。近 几年,我国农药产量与销售额逐年上升,特别是除草剂和杀菌剂产品 市场,产量和使用量增长迅速。化学除草面积增加,使我国除草剂用

2017年精细化工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年精细化工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总体发展战略 (3) 二、未来三年发展目标 (3) 三、未来发展规划 (4) 1、人力资源规划 (4) 2、经营管理规划 (5) (1)做好产品“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 (5) (2)坚持成本优先战略,持续优化生产工艺 (5) (3)实施差异化战略,打造环氧固化剂的产品竞争力 (6) (4)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推动技术进步 (6) (5)大力推进ERP/OA系统的实施,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及经营效率 (7) 3、品牌营销规划 (7) (1)牢固树立“绿色家园”品牌意识 (7) (2)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营销模式 (7) 4、财务管理规划 (8) (1)做好“业财融合”,不断提高财务人员水平 (8)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8) (3)强化管理会计在业务、公司重大决策中的协助作用 (9) (4)补短板,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先锋作用,努力推进数字化转型 (9) 四、拟定发展规划的基本假设 (10) 五、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 (10) 1、融资渠道单一 (10) 2、公司产品结构调整、转型可能面临的困难 (11) (1)实施“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战略,将导致相应产品细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11) (2)公司作为环氧固化剂产品市场的新进入者面临的困难 (11)

六、确保实现发展战略规划的措施 (12) 1、充分发挥管理层的领导作用,做好公司战略的宣传 (12) 2、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12) 3、认真做好发展规划的分解与落实,做到“责、权、利”的真正统一 (13) 4、做好对实施过程的监控 (13)

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word版

《 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 1 总则 1.1 目的 为全面排查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安全 管理,系统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增强化工园区安全应 急保障能力,防范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依据《安全生 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制定本导则。 1.2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化工园区的安全风险排查治理。 1.3 基本原则 1.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坚持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安全环保的原则, 规范化工园区的设立和选址,严格规划区域功能,优化安全布 局,完善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 1.3.2 严格准入,规范管理。 坚持严格准入,严禁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和不成熟工 艺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入园。坚持一体化管理,提升化工园 区应急保障能力,规范建设和安全管理。 1.3.3 系统排查,重点整治。 全面排查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突出对系统性安全风险的整 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避免多米诺效应,防范危险化学品重 特大安全事故,实现化工园区整体安全风险可控。

2设立 2.1化工园区应整体规划、集中布置,化工园区内不应有居民居住。 2.2化工园区应符合国家、区域、省和设区的市产业布局规划要求,在城乡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内,符合国土空间规划。 2.3化工园区的设立应经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认定,负责园区管理的当地人民政府应明确承担园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职责的机构。 3选址及规划 3.1化工园区应位于地方人民政府规划的专门用于危险化 学品生产、储存的区域,符合化工园区所在地区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 3.2化工园区选址应把安全放在首位,进行选址安全评估,化工园区与城市建成区、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等防护目标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留有适当的缓冲带,将化工园区安全与周边公共安全的相互影响降至风险可以接受。 3.3化工园区应编制《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和《化工园区产业规划》,《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应包含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 灾规划章节。 3.4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至少每五年开展一次化 工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安全风险,提出消除、降低、 管控安全风险的对策措施。 3.5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依据化工园区整体性安

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1 、精细化工的特点 中国把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称为精细化学工业, 简称精细化工。近来有些国家专家们对精细化学产品的定义又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如欧、美等国家把产量小, 按不同化学结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化学品称作精细化学品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与一般化工(通用化工)生产不同,它是由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精制加工和商品化等三个部分组成, 大多以灵活性较大的多功能装置和间歇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化学合成多数采用液相反应、流程长、精制复杂、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从制剂到商品化需要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主要是迎合市场要求而进行复配,外加的复配物愈多,产品的性能也愈复杂。因此,精细化工技术密集程度高、保密性和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必要根据市变化的需要及时更新产品,做到多品种生产,使产品质量稳定,还要符合各种法规,做好应用和技术服务,才能培育和争取市场、扩大销路,才能体现出投资省、利润率和附加价值率高的特点。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又把那些还未形成产业的精细化工门类称为新领域精细化工。它们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胶粘剂、生物化工、电子化学品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现烯酸及其酯、气雾剂等。并把精细化工行业的产值怀化工行业总产值的比率称为精细化工率,以此表征中国精细化工发展的程度。这与世界精细化工率的含义相同。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率已达 50%以上, 日本的精细化工率最高,现已超过 60%。 2、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总量而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国之一:染料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农药居第二位,涂料居第四位;总体精细化工率已达 40% 左右。各类精细化工产品不仅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相当份额,有的甚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精细化工已经初步走上了按照国情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的道路。我国产学研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一体化有了迅速的发展,许多企业不断强化了自己的开发机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民间科研机构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精细化工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譬如:上海农药研究所采用气升式发酵培养易沉降的产酶细胞和游离细胞水合催化工艺,使我国现有的生物法丙烯酞胺生产获得了重大突破,具有产酶率高、转化率高。产品质量好,单耗低等优点,已明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预期将迅速推广,对我国石油三次开采以及污水处理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再如我国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产技术也获得了重大进展,其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生产技术远比国外先进。继十二碳、十三碳二元酸产业化成功之后,十五、十六碳二元酸也已开发成功,这是极有前途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加大下游产品开发力度的基础上,将发展成为重要的精细化工领域。在稀土深加工利用方面,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其中长余晖业的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园区总体规划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园区总体规划 ?宁东煤化工园区东邻鸳鸯湖矿区,南邻灵新井田北界,西距黎家新庄700m,北靠近马莲台煤矿,面积为49.28km2。位于银川市东南约43km处,西南距灵武市约28km。园区距宁东镇中心区约1000m,园区划分为A区、B区和C区。A区面积15.62km2、B区17.1km2、C区16.56km2。 产业定位是重点建设特大型煤气化、煤液化生产装置,发展清洁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料以及深加工产业。产业规划产品链如下: 1)煤炭→液化→清洁燃料生态产品链 2)煤炭→甲醇→甲醇延伸加工生态产品链 3)煤炭→甲醇→MTP→丙烯及下游加工生态产品链 4)煤炭→甲醇→MTO→丙烯/乙烯及下游延伸加工生态产品链 5)煤炭→气化→化肥生态产品链 1、煤化工工业园区A区 煤化工A区将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以煤化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化工产品。在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利用副产的各种宝贵资源,综合深加工利用。采用洁净煤气化、MTP、MTO等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重点发展煤制烯烃及下游产品、甲醇和化肥项目等。 本区均为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的项目。其中部分已建,部分在建,还有一些是规划中的项目,详细情况见表1。 表1??煤化工A区主要建设项目一览表

煤化工园区B区重点建设大型甲醇装置,发展甲醇及MTP、MTO技术的下游产品,形成较为全面的甲醇产品链;同时利用大型煤造气工程,生产二甲醚产品。另外,利用天然气资源发展合成氨、尿素。 本区现有建设单位四川化工集团宁夏捷美丰友化工有限公司和盛大宁东化工有限公司等,详细建设项目见表2。 表2??煤化工B区主要建设项目一览表

精细化工细分市场及产业链发展情况综合分析报告全解

精细化工细分市场及产业链发展情况综合分析 一、精细化工定义及特点 一、精细化工定义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 精细化工具有品种多,更新换代快;产量小,大多以间歇方式生产;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许多为复配性产品,配方等技术决定产品性能;产品质量要求高;商品性强,多数以商品名销售;技术密集高,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重视技术服务;设备投资较小;附加价值率高等特点。 二、精细化工特点 (一)行业周期性较强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是受经济波动以及政策影响较大、周期性较强的行业,行业的周期性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保持较大的相关性,2008年以来,精细化工行业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风大浪以及09年国家政策的扶持,2010年开始恢复其正常的发展态势,需求逐渐恢复、行业的景气程度缓慢回升,虽然2012年我国经济开始步入结构性调整,求质量、轻速度,精细化工行业在保持周期性的同时,行业发展步伐以及表现仍然要优于整个经济的表现。 (二)发展依赖科技创新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首次提出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主要任务,争取到“十二五”末期形成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增长点,把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提高到45%以上。与此相关,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质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煤化工等都被《指南》列入了发展方向。精细化工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新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升级能力和技术储备。企业核心技术及持续的研发能力是保证其高速成长的源泉。传统型精细化工产品向高新型精细化工产品转型的关键的桥梁就是技术,所以说科技创新是精细化工行业的重要生产力。 (三)“资源环境压力”和“市场需求潜力”使行业发展面临两难选择 精细化工化学工业大多数是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截至2012年,化工行业排放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数量分别占全国工业“三废”排放总量的16%、7%和5%,位居第1、4、5位,和国外比,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明显偏高,而排放物处理率明显偏低,行业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资源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农药实际使用药效只有35%,其余的65%均以污染源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市场需求潜力要求行业加快发展。近年来,发达国家大规模向外转移重化工业,造成相关产品的供求出现局部紧张,为我国发展精细化工行业带来机遇,日益增长的内需也为精细

化工园区的公共化工管廊规划设计

余晓燕:浅析化工园区的公共化工管廊规划设计 67 浅析化工园区的公共化工管廊规划设计 余晓燕 (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设计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摘 要:公共化工管廊是化工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阴工业集中区为例介绍了化工园区公共化工管廊的布置与设计要点。 关键词:化工园区;公共化工管廊;布置;设计 1 概述 公共化工管廊是化工园区内各地块用于敷设架空的工艺物料管道、公用工程管道、供热管道和管道计量用数据通讯光缆的公共通廊。公共化工管廊衔接着园区内的所有相关企业,使上下游装置及公用工程等全部贯通,企业生产所需的物料都要通过管廊进行传递。公共化工管廊作为化工园区内特有的公用基础配套设施,以较低的投资成本、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快速的传输速度,确保了气体、液体物料在各企业之间、工厂与码头仓储之间便捷、高效流动,被形容为化工园区的“动脉”。 由企业自行敷设管道,不仅各种管带杂乱无序、占用大量土地、增加建设投资,而且破坏了园区的整体美观,也为安全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江阴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公共化工管廊,达到协调、规范园区众多化工管道的目的。 园区管廊规划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廊规划一般没有纳入到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而园区发展过程是根据入驻企业需求再规划公共化工管廊,由于仅规划或建设地下管网再规划公共化工管廊,导致没有为公共化工管廊留足建设空间和发展余地。另外,公共化工管廊的管道输送的物料多为液体或气体化工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属性。 江阴工业集中区原规划虽然没有规划公共化工管廊,但预留了公共化工管廊用地,为建设公共化工管廊创造了有利条件。 2 管廊路由比选 根据化工园区修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廊布置要充分考虑与各企业的衔接,使多数管线布置合理,少绕行,尽量减少管线长度。公共化工管廊规划还要考虑道路、消防、施工、检修的需要,以及兼顾已有规划的地下管线、临近建、构筑物等情况。管廊布置遵从的原则: (1)管廊沿铁路、公路敷设时应尽量与铁路、公路线路平行。 (2)管廊与铁路、公路交叉时宜采用垂直交叉方式布置,受条件限制,可倾斜交叉布置,其最小交叉角不宜小于60°。 (3)管廊与临近建、构筑物布置要满足安全间距要求。 以江阴工业集中区的公共化工管廊规划设计为例: 公共化工管廊路由力求管线简捷顺畅,布置应尽量在绿化带较宽、用户相对集中的相邻道路一侧。园区西部主要是以发展化工产业为主。 江阴工业集中区的化工公共管廊用户北起有耀隆化工,南至码头区(10#~12#泊位),沿顺宝路段有隆城实业、邦臣、浩伦,华兴路段入驻的企业有东南电化、巴陵石化、中景、福抗等多家企业。江阴铁路支线南侧是码头区,现有建滔、闽海、天汇等库区入驻。 2013年 第7期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年7月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