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浙教版科学九上11《物质的变化》练习题

2015秋浙教版科学九上11《物质的变化》练习题
2015秋浙教版科学九上11《物质的变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就是( )

A、高粱酿酒

B、铁钉生锈

C、光合作用

D、工业制氧

2、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生活用燃料由传统的、单一的木柴到各种新能源的使用,下列能源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就是( ) A、沼气 B、液化气 C、固体酒精 D、太阳能

3、下列实验属于物理变化的就是( )

4、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

A、“新物质”就就是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形态、形状上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就是在组成、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有所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就是在变化过程中有发光、放热现象的物质

5、能用物理变化现象解释的就是( )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牛奶变酸

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

6、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就是( )

A、火星四射

B、剧烈燃烧

C、放出大量的热量

D、生成黑色固体

7、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主要就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就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硫酸清除金属表面的锈

D、氮气用于保护气

8、下列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就是( )

A、胆矾就是蓝色的固体

B、硫在点燃条件下能燃烧

C、玻璃破碎

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9、下列物质中,为白色固体的就是( ) A、木炭 B、氧化铜 C、氯酸钾 D、二氧化锰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就是( )

A、用铜丝制电线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常用氦气填充气球

D、选用碳素墨水填写毕业登记表

11、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就是( )

选项陈述Ⅰ陈述Ⅱ判断

A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没有毒性Ⅰ对;Ⅱ对;有

热水瓶内水垢的主要成分就是

可用食醋清洗热水瓶内水垢Ⅰ对;Ⅱ对;有

B

CaCl2

C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Ⅰ对;Ⅱ对;有

D 氯化钠就是重要的调味品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Ⅰ对;Ⅱ对;有

12、根据您对化学的了解,您认为下列我国古代的发明与成就中属于运用化学工艺制造的就是( )①青铜器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活字印刷⑤造纸⑥瓷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13、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我国首都北京开幕,届时可能会用到大型遥控飞艇作为宣传工具以渲染活动气氛、为了飞艇在空中飞行安全而有效,根据下表中气体的性质,最适合填充飞艇的气体就是( )

几种气体物质的密度(0℃、1标准大气压)及可燃性

气体氢气氦气氮气空气氧气密度/kg?m-3 0、O9 0、18 1、25 1、29 1、43

性质

可燃性可燃不可燃不可燃不可燃不可燃

A、氢气

B、氮气

C、氦气

D、氧气

14、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描述不正确的就是( )

A、氧化镁--白色粉末

B、氧化铜--绿色粉末

C、稀盐酸--无色液体

D、镁带--银白色金属

15、现有酒精、白醋、食盐水各一瓶,区分它们最简便的方法就是( )

A、闻气味

B、品尝味道

C、取少量点燃

D、瞧颜色

16、下列各组物质中颜色不同的一组就是( )

A、MnO2与CuO

B、MgO与P2O5

C、双氧水与稀盐酸

D、铜丝与铁丝

二、非选择题

17、化学变化就是指:___ ___的变化;物理变化就是指:___ ___的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就是___ ___ 化学性质就是:___ ___物理性质就是:__ _ ___ 18、已知下列变化:(1)钢铁生锈;(2)食物腐烂;(3)石蜡燃烧;(4)铁铸成锅;(5)木材燃烧;(6)玻璃破裂;(7)咬啐食物;(8)消化食物;(9)车胎爆炸;(10)火药爆炸;(11)食盐溶于水;(12)加热蔗糖变黑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就是___ ___,化学变化的就是___ ___、

19、氨气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

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

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就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

19、物质常见的性质包括:①颜色;②气味;③水溶性;④导电性;⑤可燃性;⑥助燃性;⑦毒性等、请选择以上序号填空、(每种序号只能填一次)

(1)天然气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家用燃料,就是由于天然气具有______;

(2)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线常用金属铜制成,就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______;

(3)鉴别氯化钠与碳酸钙两种固体,可利用两种物质的______不同进行区分;

(4)鉴别氮气与一氧化碳,可利用两种物质的______不同进行区分、

20、阅读下面的短文,从“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下面描述的有关横线上、

在通常条件下,氯气呈黄绿色______,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______,氯气在101kPa时,冷却到-34、6℃时变成液态氯______,继续冷却到-110℃,变成固态氯______、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______,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跟水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______、

21、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个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1—5 DDDCC 6—10 DADCD 11—16 CCCBAD

17、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无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18、:(4)(6)(7)(9)(11);(1)(2)(3)(5)(8)(10)(12)、

19、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

20、(1)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就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故填:⑤、

(2)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铜作导线、故填:④、

(3)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根据两种物质的水溶性进行区分、故填:③、

(4)氮气与一氧化碳都就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就是一氧化碳有毒,具有可燃性,可以根据毒性与可燃性区分两种物质、故填:⑤或⑦、21、①;①;③;③;④;④、

22、可以用图刀切说明金属很软,在水中能熔化说明金属的熔点低,能浮在水面1说明金属的密度比水低、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4大题,39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0-16 CI-35.5 N-14 Ca-40 H-1 Zn-65 Mg-24 Na-23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1-10每小题3分,11-20每小题4分,共7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 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集野果 B 、钻木取火C、狩猎捕鱼D、缝制衣服 2、下表列出了部分食物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A、古代湿法炼铜:Fe+CuSO== FeSO4+Cu B 金属去锈:Fe2Q+6HCI== 2FeCl 3+3H2O C用氢氧化钠除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硫:2NaOH+SO=NaSQ+HO D 实验室制取氢气:Zn+ H2SQ== ZnS04+ H 2 f 5、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如下:Cl 2+H>0=HCI+HCI0 , 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你能用来鉴别 纯净水真伪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氯化钡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A、盐酸和硝酸银 B、硫酸和硝酸钡 C、盐酸和氯化钡 D、铁和稀盐酸 7、下列气体在收集时不能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的是▲ 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I C 烧碱、碳酸钠、Na2CO D 、食盐、氯化钠、NaCI 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且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晶体 10、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7教案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电饭煲、电热壶等),生活中的部分家电在使用中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新课教学 1、电流的热效应 提问:电热器的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你还能再举其它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电器吗?电热水器、电热毯、电烘箱、热的快、电取暖器等等… 电热器:用来加热的设备。主要元件是发热体,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体上制成的。、 2、电流热效应的利与弊 学生讨论:热效应的利与弊。 优点:无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缺点:①在家庭电路中,由于长期的电流热效应,导线外的绝缘层会加速老化,甚至会烧毁绝缘层而引发火灾; ②同时,由于电流热效应,会影响家电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防止措施:加装散热系统(如散热电扇)或为了更好散热而特别设计的结构(散热窗)。(学生讨论举例) 3、电热的计算 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想:可结合生活经验,并说明简单的理由 (3)设计实验:出示实验装置,思考采用什么方法和如何利用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①控制t、I相同,研究电阻与热效应的关系 ②控制t、R相同,研究电流与热效应的关系 ③控制I、R相同,研究时间与热效应的关系 (4)进行实验:略 (5)获得结论:当电流相等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当电阻相等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通电的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109第一、二题。 2、作业本第7节第一部分。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39 个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40 个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物理化学 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新物质的产生 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 沸点;晶体的熔点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 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 3 4 3 4 4 结论:①pH 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四、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 盐+水 ⑤酸+盐 =新盐+新酸 五、CO 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 2 = CaCO 3 ↓ + H 2O 六、SO 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 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 -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 AgNO 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 AgCl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 Cl -和 SO 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 CO 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 2—与 AgNO 3 或 BaCl 2 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 Ag 2CO 3、BaCO 3 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 Cl -和 SO 2-时,应该先检验 SO 2-,而且用 Ba (NO 3)2 溶液和 稀硝酸代替 BaCl 2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 BaSO 4 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Cl -。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 42-浓度较大, 先检验 Cl -,加入 AgNO 3 溶液时,会生成 Ag 2SO 4(微溶)沉淀,而干扰 Cl -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 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 Fe 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 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 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 H 2SO 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 H 2SO 4 有类似稀 HCl 的化学性质。 ③浓 H 2SO 4 的特性 a . 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 CO 2 等 b . 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 2:1 的比例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 . 氧化性:浓 H 2SO 4 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 . 浓 H 2SO 4 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 H 2SO 4 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 H 2SO 4 里(危险!)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试卷+答案

九年级(上)科学试卷 满分:200分时间:12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一1 C一12 O一16 Ca—40 Na一23 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 某一类化学反应 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 D.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 种蛋白质 2.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3.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 电能 C.机械能→核能→内能→电能 D.核能→电能→内能→机 械能

4. 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 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等量的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 直接关系 ....的( ▲ ) A.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B.变量控制 C.氧化反应程度D.同化作用 5. 食盐、食醋、纯碱、鸡蛋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小明同学欲 利用这些物质进行下列实验,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制取少量二氧化碳④制取少量氢气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6. 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下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 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该实验的没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1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 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___蓝色固体 2、 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 +CuSO 4= Na 2SO 4 +Cu(OH)2↓ 4、 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写出 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 4·5H 2O = CuSO 4 + 5H 2O 5、 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 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 4 、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3,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 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3、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物质的溶解性 液体的沸点 晶体的熔点 酸碱性可燃性 化学性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 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1.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3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4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熟记知识点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 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 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负三、正五氮 氟氯溴碘负一价负二正四正六硫 钙镁钡锌正二价碳正二四磷正五 铜正一二铝正三锰有正四六七价 铁正二三硅正四通常氧为负二价 单质元素为零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 负二价: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 负三价:磷酸根(PO43--);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新盐+新酸。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做干燥剂。溶于水放热。△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溶液变浅绿色]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溶液变浅绿色] 镁跟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镁跟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酸与四种碱反应---------[中和反应]: HCl + NaOH ==NaCl + 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2HCl + Ca(OH)2 ===CaCl2 + 2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H2SO4 + Ca(OH)2 ==CaSO4 + 2H2O[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2HCl + Cu(OH)2 ==CuCl2 + 2H2O [蓝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3HCl + Fe(OH)3 ===FeCl3 + 3H2O [红褐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黄色溶液] H2SO4 + Cu(OH)2==CuSO4 + 2H2O[蓝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全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知识要点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CuSO4+ 2H2O。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CuSO4+ H2O 4、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5、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 蓝 色,使无色酚酞变 红 色。 2、酸 +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① 用 烧 碱 中 和 石 油 中 的 硫 酸 H 2SO4 + 2NaOH ==== Na 2SO4 + 2H 2O 3、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① 氢 氧 化 钠 放 在 空 气 中 变 质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② 用 烧 碱 溶 液 吸 收 工 厂 二 氧 化 硫 2NaOH + SO 2 == Na 2SO 3 + H 2O 4、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 配 制 的 波 尔 多 液 农 药 不 能 久 置 Ca(OH)2 + CuSO 4 ==== Cu(OH)2↓ + CaSO 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 3NaOH + FeCl 3 ==== Fe(OH)3↓ +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①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九 年 级 科 学 / 上 册 教 案 浙教版(

第一章 第1节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 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 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药品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 教学过程: 引入: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 结合课本第2页图说明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化 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举例: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绿叶的变化、钢铁的熔化、铁丝的形变、水的电解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 1、观察形状、颜色 2、晶体的溶解 3、和氢氧化钠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4、晶体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 5、硫酸铜粉末逐滴加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实验中,哪些实验有颜色变化有沉淀产生有状态的改变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二、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2、演示实验: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课堂练习:课本第5页练习1-3题 作业:作业本 : 反思:在实验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外,更应该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实验。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一)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二)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2.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如在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发生凝固。我们就能得出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能用这个性质,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寻找未知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等。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一)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1. 酸性物质(具有酸性的物质) 强酸性物质:盐酸、硫酸和硝酸 弱酸性物质:食醋、番茄酱、苹果 2. 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 +),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同 理,碱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OH - )) 3. 碱性物质(具有碱性的物质) 强碱性物质: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钾、氢氧 化钡等 弱碱性物质:纯碱、洗涤剂等 注: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二) 酸碱指示剂 1. 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三)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1.pH:反应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范围在0~14之间。 2.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 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测溶液的pH 注: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第3节常见的酸 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这一种粒子的化合物。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 (一)盐酸 A.重要的物理性质 1.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黄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2.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 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B.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盐酸和碱反应 现象:无色→蓝色→紫色(→红色) NaOH + HCl == NaCl + H2O 归纳:盐酸+碱→盐+水 3.盐酸和盐反应 活动:鸡蛋壳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 CaCO3 + 2HCl == CaCl2+H2O+CO2↑ 归纳:盐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注:如果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这也是CO32-的检验方法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 1.A 2.C 3.D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 150亿粒子的大爆炸 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6.(1)图略 (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 7.(1)B (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

第2节 1.A 2.C 3.B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 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3节 1.D 2.A 3.B 4.D 5.A 6.B 7.氢氦 8.星云 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 10.(1)C (2)C (3)C 11.短 7-92.5-3 第4节 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 38亿 3.B 4.D 5.C 6.A B F E C D 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

(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 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 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 (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星际分子,而不是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 第5节 (一) 1.D 2.B 3.B 4.B 5.A 6.B 7.B 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 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一章知识要点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4、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 FeSO4 +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5、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 AgCl↓ +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 +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 + CuSO4 ==== Cu(OH)2↓ +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①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 Fe3O4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的变化详细知识点和笔记

第一章笔记内容大全 §1-1物质的变化 一、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___蓝色固体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 +CuSO 4 = Na 2SO 4 +Cu(OH)2↓ 4、 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 4·5H 2O = CuSO 4 + 5H 2O 5、 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 4 、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3,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 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3、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 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物质的溶解性 液体的沸点 晶体的熔点 酸碱性 可燃性 化学性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综合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C ) A.硫酸铜晶体的研碎B.浓盐酸的挥发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D.氯化钠的结晶析出 2.鞍钢集团为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建设提供了4.7万吨精品钢材。下列关于钢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钢是一种铁合金B.钢的许多性能优于生铁 C.钢的含碳量高于生铁D.钢是一种混合物 3.下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A ) A. C.由绿变橙D.由蓝变紫 4.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有气泡产生 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贝壳逐渐溶解 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5.不用其他试剂,可以鉴别石蕊、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种溶液,第二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A ) A.盐酸B.氢氧化钙C.氢氧化钠D.碳酸钠 6.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的是( D ) A.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 B.甲能与盐酸反应而乙不能 C.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D.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而乙元素显+3价 7.为了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 ) A.废旧电池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8.农业生产中,水涝后应及时进行排水和为作物松土,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D ) A.水淹期间作物吸水太多,松土可适当损伤一些根毛,减少吸收 B.水淹使土壤内氧气减少,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引起烂根 C.及时排水、松土可尽快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促使根进行有氧呼吸 D.使根进行有氧呼吸,提高氧化供能,释放较多能量,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9.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荡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就如同在飞……你知道这其中的能量转化吗?关于图甲中荡秋千的小孩,图乙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 A.小孩在A点动能最大 B.小孩在B点势能最小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选择题及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选 择题及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选择题 1、电解质溶液不显电性是因为它的溶液里()一定相等。() A、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 B、阴、阳离子个数 C、每个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阴、阳离子所带的核电荷总数 2、下列属于酸的特征的是() A、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D、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 ( ) A、加热 B、用砂子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 D、加碳酸钠溶液浸洗 4、某校“人与自然协会”在对学校花圃土壤分析时,发现其土壤的pH小于7。为改良土壤,应选择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稀盐酸 C、熟石灰 D、硝酸铵 5、某溶液里滴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此白色沉淀() A、一定是硫酸钡 B、一定是碳酸钡 C、一定氯化银 D、是硫酸钡或氯化银 6、把下列物质加入稀硫酸中,得不到蓝色溶液的是() A、Cu B、CuO C、Cu(OH) 2 D、CuSO 4 7、将下面的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食盐水 B、浓盐酸 C、熟石灰 D、浓硫酸 8、下列盐能用金属和稀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A、FeCl 3 B、AgCl 2 C、AlCl 3 D、CuSO 4 9、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膜,洗去这层白膜应加入() A、稀盐酸 B、烧碱溶液 C、肥皂水 D、澄清石灰水 10、下列物质中,既能与Ca(OH) 2 溶液反应,又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A、KNO 3 B、FeCl 3 C、Na 2 CO 3 D、Fe 2 O 3 11、在一种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酸,沉淀不溶解,则这种溶液中() A、一定含有SO 42- B、可能含有SO 4 2-或 Ag+ C、一定含有SO 42-和 Ag+ D、一定含有SO 4 2-或CO 3 2- 12、共存即不反应,一般指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下列物质可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 A、硝酸银和氯化钠 B、氯化铜和氢氧化钠 C、氯化钙和硝酸铜 D、碳酸钠和盐酸 13、下列物质加入盐酸中,溶液的PH不会明显改变的是 ( ) A、Zn B、AgNO 3 C、Na 2 CO 3 D、NaOH 14、砷(As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有+3价和+5价,因此可以形成两种含氧酸——砷酸 和亚砷酸。亚砷酸的化学式为 ( ) A、As 2O 3 B、As 2 O 5 C、H 3 AsO 3 D、H 3 AsO 4 15、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和稀盐酸三种溶液,这试剂是 ( ) A、氯化钡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酚酞试液 D、硝酸银溶液 16、下列用途中,不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两者共有的是 (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第一章 第1节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 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药品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 教学过程: 引入: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结合课本第2页图说明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化? 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举例: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绿叶的变化、钢铁的熔化、铁丝的形变、水的电解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观察形状、颜色 2、晶体的溶解 3、和氢氧化钠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4、晶体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 5、硫酸铜粉末逐滴加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实验中,哪些实验有颜色变化?有沉淀产生?有状态的改变?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二、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2、演示实验: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课堂练习:课本第5页练习1-3题 作业:作业本 反思:在实验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外,更应该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