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命题教案

1.1.1 命题教案
1.1.1 命题教案

1.1.1 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5.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

2

)2

(

=-2.

(6)x>15.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

解略。

引申:以前,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定理、推论,这些定理、推论是否是命题?同学们可否举出一些定理、推论的例子来看看?

通过对此问的思考,学生将清晰地认识到定理、推论都是命题.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结合学生所举定理和推论的例子,让学生分辨定理和推论条件和结论,明确所有的定理、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紧接着提出问题:命题是否也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呢?

6.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

定义: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或者“如果p,那么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结论.

7.练习、深化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行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若a>0,b>0,则a+b>0.

(4)若a>0,b>0,则a+b<0.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此题中的(1)(2)(3)(4),较容易,估计学生较容易找出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其中设置命题(3)与(4)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两个例子的比较,学更深刻地理解命题的定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管判断的结果是对的还是错的。

此例中的命题(5),不是“若P,则q”的形式,估计学生会有困难,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已知的事项为“条件”,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解略。

过渡:从例2中,我们可以看到命题的两种情况,即有些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而有些命题的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8.命题的分类――真命题、假命题的定义.

真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不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强调:

(1)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如:“作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

(2)命题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命题、假命题的的概念,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

9.怎样判断一个数学命题的真假?

(1)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

(2)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10.练习、深化

例3:把下列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3)对顶角相等。

分析:要把一个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关键是要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写

成“若条件,则结论”即“若P,则q”的形式.解略。

11、课堂练习:P42、3

12.课堂总结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4.如何判断真假命题.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1.命题与真、假命题的关系.2.抓住命题的两个构成部分,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命题.

3.判断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命题,要经过证明.

13.作业:P9:习题1.1A组第1题

命题的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命题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有所理解. 使学生理解几何命题的组成,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会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 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难点: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命题,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 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 命题,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命题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分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 教师分析以上命题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 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命题.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111课Lesson111课文单词知识点

Lesson111 MR.FRITH :I like this television very much. How much does it cost? ASSISTANT :It's the most expensive model in the shop. It costs five hundred pounds. MRS. FRITH :That's too expensive for us. We can't afford all that money. ASSISTANT :This model's less expensive than that one. It's only three hundred pounds. But, of course, it's not as good as the expensive one. MR. FRITH: I don't like this model. The other model's more expensive, but it's worth the money. MR. FRITH: Can we buy it on instalments? ASSISTANT :Of course. You can pay a deposit of thirty pounds, and then fourteen pounds a month for three years. MR. FRITH :Do you like it, dear? MRS. FRITH :I certainly do, but I don't like the price. You always want the best, but we can't afford it. Sometimes you think you're a millionaire! MR.FRITH :Millionaires don't buy things on instalments! 弗里斯先生:我非常喜欢这台电视机。请问它多少钱? 店 员:这是店里最贵的型号。它的售价是500英镑。 弗里斯夫人:这对我们来说是太贵了。我们花不起那么多钱。 店 员:这种型号的比那种要便宜些。它只要300英镑。 但是,它当然没有价钱高的那种好。 弗里斯先生:我不喜欢这种型号。那一种型号价格是贵一些,但它值这么多钱。 弗里斯先生:我们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吗? 店 员:当然可以。您可以先付30英镑定金,然后每月14镑,3年付清。 弗里斯先生:你喜欢吗,亲爱的? 弗里斯夫人:我当然喜欢, 但是我不喜欢这个价钱。你总是要买最好的,可我们买不起。有时候你认为自己是个百万富翁! 弗里斯先生:百万富翁是不会分期付款买东西的!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二)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等概念.2.使学生了解几何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够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或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和难点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引入请大家随意说出一些语句,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如:(1)对顶角相等吗?(2)作一条线段AB=2cm;(3)我爱初二(1)班;(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二、新课问:上述语句中,哪些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答:(3)、(4)、(5)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教师指出:判断是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数学课堂里,只研究数学命题,如(4)、(5).例1 请大家说出若干个(数学)命题,再分析一下,每一个命题由几部分组成?(1)等角的补角相等;(2)有理数一定是自然数;(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5)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教师启发学生得出: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都可以写成“如果……,那

么……”的形式,也可以简称为“若A则B”.练习: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述一遍.例2 在例1的(1)至(5)个命题中,所作的判断是否都正确?怎么检验各个命题的真伪?(l)“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已经由补角的定义得到证明.(2)“如果是有理数,那么它一定是自然数”。是不正确的命题(判断),反例如是有理数但不是自然数。(3)“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正确的命题,已证.(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是不正确的命题,反例如a=1,a2=a.(5)“如果是一个大于4的偶数,那么它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个命题,至今没人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它不正确;也没有人完全证明它正确.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这颗数学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遥”.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这个命题的真伪的判定,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命题既然是一个判断,就有判断是否正确的区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

1.1.2四种命题教学设计

1.1.2四种命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在我们日常交往,学习和工作中,逻辑用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正确使用逻辑用语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表述数学概念和结论,进行推理和论证,都要用到逻辑用语。学习一些常用逻辑用语,可以使我们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合理论证数学结论,准确表达数学内容。 事实上,初中阶段学生就学习了基本的逻辑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推理方法。这节课所学的“四种命题”正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的第一节,为下一节“充要条件”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的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四种命题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的能力。②通过例题讲解和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归纳结论的兴趣。②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四种命题的概念及表现形式②由原命题准确写出其它三种命题 教学难点: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的写法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学理念:本节课是概念课,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来开展教学。 2、学情分析:本节课将要在高二年级一个平行班中进行讲授,该班学生基础知识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在长期教学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三个教学观,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发现问题要导,思维受阻要导,缺乏创新能力要导,总之改“灌”为“导”。故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即是探求型教学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4、学法指导: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学生必须处于丰富的情景中。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和概括,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从而把传授知识和培养

高一数学教案-四种命题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四种命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 (2)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 (3)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4)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 (5)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 (6)通过对四种命题的存在性和相对性的认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7)培养学生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难点:反证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四种命题 一、导入新课 【练习】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 (l)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什么叫互逆命题上述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 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关键是找到命题的条件p与结论q.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道命题. 上述命题的道命题是“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和“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 值得指出的是原命题和逆命题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把逆命题当成原命题,去求它的逆命题. 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 学生活动: 口答:(l)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 二、新课 【设问】命题“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除了能构成它的逆命题外,是否还可以构成其它形式的命题 【讲述】可以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构成“同位角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这个命题叫原命题的否命题. ¥

《四种命题》教案正式版

《四种命题》教案 安阳市实验中学张保东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并掌握各种命题的表示形式. 2、能根据任一命题的原命题写出其另外三种命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2、通过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与加强对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 3、从命题的多样性、和谐统一性,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中的美,以及思维的理性之美. 二、教学重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由原命题写出另外三种命题.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1、温故而知新: (1)什么是命题? (2)什么是命题的否定?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复习上节有关知识,结合对下面的问题的思考,引入新课. (3)分析下列两个命题间的关系: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引入新课: (1)回忆互逆命题的概念: ①强调两者间条件与结论的关系, ②表示形式: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3、类比探索,学习新知: 观察下列两个命题,分析其与命题A之间的关系,结合逆命题的概念,引导同学们自己归纳出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定义: C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 D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对互为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的两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概念及表示形式进行学习,其中尤其强调注意否命题、逆否命题中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它和命题的否定概念不同. 最后,对以上所学概念进行对比总结: 原命题:若p则q;

新概念英语111课讲义

Lesson111 The most expensive model 讲义重点 一、本课重要单词 model: n. 型号,式样;另外model还有“模特”“模范、榜样”的意思,例: a fashion model 时装模特儿 afford:v. 付得起(钱); deposit :n. 预付定金,押金,保证金(通常以单数形式表示)Make a deposit of 500 dollars on a new car. 为买新车付500美元的订金。 instalment: n.分期付款;“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可以用一下三种方式来表达:in instalments;by instalments;on instalments;price: n. 价格; 表示price的“高,低”时,形容词用high, low; 表示东西的“贵,便宜”时,用expensive, cheap.重要句型:What is the price ofsth: 某物的价格是多少? What is the price of this camera? 这个照相机多少钱? 另外还可以说,How much is the camera? 这个相机多少钱? 二、本课重要知识点 1. How much does it cost? 它花费了多少钱? 在本句中我们要掌握英语中关于“花费时间/金钱”常见的几个重要句型: (1)cost的主语一般是物,关于cost的一个常见句型是:

①It cost sb +时间/金钱to do sth:花费某人时间/金钱做某事,例:It cost me $1000 a year to run a car. 使用一辆车要花我1000美元一年。 It cost me a lot of money to buy books. 买书花了我很多钱。 ②另外在表达“某物花费多少钱/时间”时,常用:物体+cost sb+钱数,例: This house cost me $90,000. 这座房子我花9万英镑。 This book will cost us a great deal of time. 这个工作将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 (2)spend的主语一般是人,spend表示花费常用以下句型: ①spend some money/ some time on sth:在某方面花费时间金钱。介词on后接名词或代词。例: Tom spent a lot of money on books. 汤姆买书花了很多钱。 He spends two hours on his homework every day. 他每天都花费两个小时做作业。 ②表示"花费(时间、金钱等)做某事",则常用句型spend some money/some time (in) doing sth,此时第二个动词要用动词-ing形式,介词in可以省略。例: Mother spent all her energy (in ) educating the children. 妈妈花全部的精力来教育孩子。

高中数学四种命题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四种命题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四种命题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高中数学四种命题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在初中学过原命题、逆命题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四种命题。 2、给一个比较简单的命题(原命题),可以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反证法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分析 重点:四种命题;难点:四种命题的关系 1。本小节首先从初中数学的命题知识,给出四种命题的概念,接着,讲述四种命题的关系,最后,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 2。教学时,要注意控制教学要求。本小节的内容,只涉及比较简单的命题,不研究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3.“若p则q”形式的命题,也是一种复合命题,并且,其中的p与q,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句,例如,命题“若,则x,y全为0”,其中的p与q,就是开语句。对学生,只要求能分清命题“若p则q”中的条件与结论就可以了,不必考虑p与q是命题,还是开语句。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演示教学法和循序渐进导入法) 1。以故事形式入题 2多媒体演示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个生活中有趣的与命题有关的笑话:某人要请甲乙丙丁吃饭,时间到了,只有甲乙丙三人按时赴约。丁却打电话说“有事不能参加”主人听了随口说了句“该来的没来”甲听了脸色一沉,一声不吭的走了,主人愣了一下又说了一句“哎,不该走的走了”乙听了大怒,拂袖即去。主人这时还没意识到又顺口说了一句:“俺说的又不是你”。这时丙怒火中烧不辞而别。四个客人没来的没来,来的又走了。主人请客不成还得罪了三家。大家肯定都觉得这个人不会说话,但是你想过这里面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揭开它的庐山真面,学生的兴奋点被紧紧抓住,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提问: 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 2.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什么? 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学生活动: 口答:(l)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1.1.1命题(教学设计)

1.1.1命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体会命题的逻辑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命题的判定,总结命题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判断命题的真假性,复习巩固以前所学内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和熟练程度;教会学生改写命题,能从新知识的角度解释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深化学生对数学意义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教学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新课引入 1、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例1(课本P2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 2 )2 ( =-2.(6)x>15. 解:真命题:(1)(5);假命题:(2)(4),不是命题:(3)(不是陈述句);(6)(无法判断真假)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解略。 变式训练1:下列语句是什么语句?是命题吗? (1)7是23的约数吗? (2)立正! (3)画线段AB=CD; (4)x>5.

四种命题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教案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会用等价命题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 ◆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并写出四种命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会写四种命题并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2)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分析四种命题之间相互的关系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初中已学过命题与逆命题的知识,请同学回顾:什么叫做命题的逆命题? 2.思考、分析 问题1: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 (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3.归纳总结 问题一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得到正确结论.紧接结合此例给出四个命题的概念,(1)和(2)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1)和(3)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1)和(4)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 4.抽象概括 定义1: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让学生举一些互逆命题的例子。 定义2: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让学生举一些互否命题的例子。 定义3: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让学生举一些互为逆否命题的例子。 小结: (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就是它的逆命题: (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就是它的否命题;

命题教学设计

命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命题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分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 教师分析以上命题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命题.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加以肯定,先

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4.分析命题的构成,改写命题的形式. 例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分析此命题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2)改写命题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以上三个命题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题,理解真、假命题 1.让学生分析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 (1)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O. 相同之处:都是命题.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111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111【课文】 MR.FRITH:I like this television very much. How much does it cost? ASSISTANT:It's the most expensive model in the shop. It costs five hundred pounds. MRS. FRITH:That's too expensive for us. We can't afford all that money. ASSISTANT:This model's less expensive than that one. It's only three hundred pounds. But, of course, it's not as good as the expensive one. MR. FRITH: I don't like this model. The other model's more expensive, but it's worth the money. MR. FRITH: Can we buy it on instalments? ASSISTANT:Of course. You can pay a deposit of thirty pounds, and then fourteen pounds a month for three years. MR. FRITH:Do you like it, dear? MRS. FRITH:I certainly do, but I don't like the price. You always want the best, but we can't afford it. Sometimes you think you're a millionaire! MR.FRITH:Millionaires don't buy things on instalments! 【课文翻译】 弗里斯先生:我非常喜欢这台电视机。请问它多少钱?

§1.1,2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为为为为p 为q 为为为为┐p 为┐q 为为为为q 为p 为为为为为┐q 为┐p 为为为为为为 为 为为为为 为为为 为 为§1.1 .2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课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方案一:适合特色班 【设计与执教者】:单位 113,姓名 李琼, e-mail 地址liqiong0302@126。 【教学时间】:40分钟 【学情分析】:四种命题的关系是命题这一节的核心内容,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且引导学生探究四种命题相互间的内在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出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性一致.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通过“正难则反”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能力.这也是反证明法证明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 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逻辑知识整理客观素材,合理进行思维的方法,初步形成运用逻辑知识准确地表述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 (3)情感与能力目标: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 力。 【教学重点】: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通过“正难则反”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一.问题 情境 问题1:写出命题 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问题2:这四个命题中任意两个命题的关系? 问题3:这四个命题的真假性是否也有一定的关系? 巩固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且引导学生探究四种命题相互间的内在的联系。 二、知识建构 1、 四种题的形式和关系如下图: 由师生合作完成四种题的形式和关系图,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三、学生 探究 设原命题是“若,则”, 0232 =+-x x 2=x 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定命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问题4:分析其它一些命题, 四个命题的真假性间有什么规律? 由学生的分组讨论探索四种命题真假性间的规律。

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 1.1.2&1.3 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会用等价命题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 ◆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并写出四种命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会写四种命题并会判断命题的真假;(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2)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分析四种命题之间相互的关系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引入 初中已学过命题与逆命题的知识,请同学回顾:什么叫做命题的逆命题? 2.思考、分析 问题1: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3.归纳总结 问题一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得到正确结论.紧接结合此例给出四个命题的概念,(1)和(2)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1)和(3)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1)和(4)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 【第1页共4页】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于第一大节第三课时内容它的前面一节里已介绍了四种命题的概念和形式,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占优势,它也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这节课本身也是高考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会用等价命题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 ◆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会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分析四种命题之间相互的关系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引入 四种命题的概念和形式是什么? 2.思考、分析 问题1: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已经知道。你能说出其中任意两个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吗? (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3.归纳总结 我们发现,命题(2)、(3)是互为逆否命题,命题(2)、(4)是互否命题,命题(3)、(4)是互逆命题。 一般地,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若P,则q.若q,则P. 原命题互逆 逆命题 互 否互 为 否 逆互 否为 互 逆 否 否命题逆否命题 互逆 若¬P,则¬q.若¬q,则¬P.

定义与命题的教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定义与命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并了解给一些名称下定义的常用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命题的含义; 3 ?让学生掌握命题的结构,能够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 4 ?让学生了解类比的思维方法; 过程性目标: 5?让学生经历术语定义产生的过程,在通过类比、完成填空的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6?让学生经历“命题”这个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命题的含义,能够区分“命题”与“正确的命题(真命题) ”; 2 ?理解命题的结构,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学生活动的组织.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发现探究小组合作主体性讲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弓I入新课 创设“赵本山与宋丹丹小品”、“一对父子的谈话”、“笑不笑由你”三个有意思的场景让学生发现有关的数学问题。 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数学名词。 师总结:可见,在交流时对名称和术语要有共同的认识才行。 (设计说明:用这种形式引入,让学生及早融入课堂,积极思考,也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贯穿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初步明白下定义的重要性。) 二、探究一些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 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例如: (1)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的定义;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是“ ” 的定义;

学生活动一: 1、考考你(小组活动) 请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1)无理数(2)直角三角形 2. 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定义.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让学生说说:你还学过哪些数学上的定义? (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小组的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真正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进行讨论之前先进行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再与别人交换意见,产生思维的碰撞,以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 三、了解命题的含义并学会判断句子是否是命题. 学生活动二: 1、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 (1)、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教师。 (2)、延长线段AB。 (3)、“非典”是不可以战胜的。学生判断后,给出命题的定义。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2、请你当法官。 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⑴对顶角相等; 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⑷a、b两条直线平行吗? ⑸温柔的李明明。⑹玫瑰花是动物。 ⑺若a2 = 4,求a的值。 ⑻若a2= b2,贝U a= b。 (9)八荣八耻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设计说明:根据刚刚学习的下定义方法,马上对“命题”这个名词加以使用,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学以致用” ,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巩固了对定义的理解。) 活动三、探究命题的结构 命题可看作由条件(或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这样的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 ”那么”后面是结论 例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高中数学四种命题教案.

高中数学四种命题教案 2018-11-17 一、教学目标 1、在初中学过原命题、逆命题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四种命题。 2、给一个比较简单的命题(原命题),可以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反证法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分析 重点:四种命题;难点:四种命题的关系 1.本小节首先从初中数学的命题知识,给出四种命题的概念,接着,讲述四种命题的关系,最后,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 2.教学时,要注意控制教学要求。本小节的内容,只涉及比较简单的命题,不研究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若p则q”形式的命题,也是一种复合命题,并且,其中的p与q,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句,例如,命题“若,则x,y全为0”,其中的p与q,就是开语句。对学生,只要求能分清命题“若p则q”中的条件与结论就可以了,不必考虑p与q是命题,还是开语句。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演示教学法和循序渐进导入法) 1.以故事形式入题 2多媒体演示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个生活中有趣的与命题有关的笑话:某人要请甲乙丙丁吃饭,时间到了,只有甲乙丙三人按时赴约。丁却打电话说“有事不能参加”主人听了随口说了句“该来的没来”甲听了脸色一沉,一声不吭的走了,主人愣了一下又说了一句“哎,不该走的走了”乙听了大怒,拂袖即去。主人这时还没意识到又顺口说了一句:“俺说的又不是你”。这时丙怒火中烧不辞而别。

四个客人没来的没来,来的又走了。主人请客不成还得罪了三家。大家肯定都觉得这个人不会说话,但是你想过这里面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揭开它的庐山真面,学生的兴奋点被紧紧抓住,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提问: 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 2.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什么? 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 学生活动: 口答:(l)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 (三)新课讲解: 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如果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就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也就是说,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条件,条件作为结论,得到的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2.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就得到新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这个新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3.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互相交换并同时否定,就得到新命题“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这个新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四种命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 学设计案例四种命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4 四种命题 教材分析 在初中,学生接触的简单的逻辑推理及命题间关系(原命题和逆命题)主要来源于几何知识,有很强的几何直观性,便于掌握.高中学生要面对大量代数命题,因此,很有必要学习四种命题及四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需要,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就在于此.同时,这节课又是学习和运用反证法这种基本解题方法的基础. 这节课的重点是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虽然脱离了初中阶段的简单几何知识,但是新的知识体系并未形成,因此,随着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入,这节课的例题将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命题,进而理解代数命题.这种处理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与学,应使学生初步理解四种命题及其关系,进而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从几何推理向代数推理过渡. 任务分析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教学要求,即只研究比较简单的命题,而且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比较明显;不研究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这节中“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的“p”,“q”可以都是命题,也可以不都是命题,不能等同于前面的复合命题.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有这样的知识: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那么,这一真命题变一下形式是否真命题呢?如:“如果一个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垂直,那么它是菱形”,再如:“对角线不相互垂直的四边形不是菱形”.这些变形后的命题的真假是否和原命题有关呢?为解决这一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四种命题”. 二、问题解决 首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有关命题的定义: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例:如果原命题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