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证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诊断依据:

(1)病史:可有受凉、疲劳、感冒病史。

(2)临床症状:起病急,咽痛,吞咽困难。全身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纳差、乏力、周身不适等。

(3)局部检查:扁桃体红肿,表面可有黄白色脓点,重者腐脓成片,但不超出扁桃体范围。下颌角淋巴结可肿大。

(4)其他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

局部症状:剧烈咽痛为主,常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有时感到转头不便。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较显著。

体格检查:急性病容。咽部粘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颚弓最为严重。颚扁桃体肿大,在其表面可显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成假膜,下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证候诊断

1.风热外犯证咽痛逐渐加剧,灼热,吞咽时疼痛加重;扁桃体红肿;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热毒炽盛证咽痛剧烈,吞咽困难;身状热,口渴,大便秘结。咽部及扁桃体充血红肿,或已成脓,或未成脓;舌质红,苔黄,脉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热外犯证

治法:疏风清热。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黄芩、赤

芍、玄参、牛蒡子、桔梗、芦根、竹叶、薄荷、甘草等。

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金莲花颗粒等。

2.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

(1)无脓者

推荐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牛蒡子、黄芩、金银花、桔梗、板蓝根、马勃、

玄参、升麻、柴胡、薄荷、僵蚕、连翘、生甘草等。

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金莲花颗粒等。

(2)成脓者

推荐方药:普济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化裁。牛蒡子、黄芩、金银花、桔梗、

板蓝根、马勃、玄参、生升麻、柴胡、薄荷、僵蚕、连翘、天花粉、薏苡仁、生

甘草等。

中成药:黄氏响声丸、疏风解毒胶囊、金莲花颗粒等。

(二)特色疗法

1.吹药

选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中药粉剂吹于患处,每日数次。

2.含服

用清热解毒利咽中药含片或丸剂含服。

3.含漱

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中药煎水含漱,每日数次。

4.雾化吸入

可用清热解毒利咽的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每日1~2次。

5.针灸疗法

(1)体针

以合谷、天容、廉泉、内庭、曲池为主穴,天突、少泽、鱼际等为配穴。每次取主穴、配穴各1~2穴。

(2)刺血法

咽痛剧烈伴发热,扁桃体红肿成脓阶段,可用三棱针在耳尖、耳背或十宣穴点刺放血,以泄热毒。

(3)耳穴贴压

扁桃体、咽喉、肺、胃、肾上腺等穴,每次取3~5穴。

6.推拿

咽痛剧烈、吞咽困难、汤水难下者,可用推拿法缓解患者咽部疼痛,得以服药和饮食。

(三)健康指导

1.慎起居,加强锻炼。

2.饮食有节,忌辛辣炙煿,禁烟酒。

3.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邻近组织疾病。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检查正常,积分减少≥95%。

好转:咽部症状明显减轻,扁桃体脓点消除,积分减少≥70%,<95%。

有效:咽部症状和体征减轻,体征积分减少≥30%,<70%。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积分减少<30%。

(二)评价方法

1.记分方法:根据中医证候量化表内容,由医生询问及检查患者的情况后填写门诊评分记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评分。

2.疗效评估方法:各证型的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在治疗前、治疗第1、2、3天及治疗结束时进行评价。

急乳蛾病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项痹病的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2015版) 开远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一、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4)并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35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 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 ) (二)西医学诊断标准

参照2010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西医病名ICD-10 编码为M50.302 。 (1)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 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 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4) 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5) 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6) 混合型:同时存在以上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症状及体征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 周内。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劳力过度,或因病人体虚以致营卫气血不足,正气亏虚。如居处潮湿阴冷,冒雨涉水,或劳后当风取冷,或汗后冷水淋浴等,内虚湿邪由体表侵入,流走于关节、经络、肌肉之间,与气血相搏结,以致气血运行不畅发生痹证,甚至导致关节变形,丧失劳动能力。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沉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09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受累关节 -1个大关节(0分) -2—10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大关节)(5分)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RF和ACPA(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抗瓜氨酸化的蛋白抗体)阴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项结果) -CRP和ESR均正常(0分) -CRP和ESR异常(1分) D:症状持续时间 -<6周(0分) -≥6周(1分) 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二)症候诊断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及难点应对措施.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诊疗方案 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本病应属中医“痹症”范畴。 一.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吲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防风10g,防己10g,黄芪10g,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 加减:关节肿胀或积液,可加茯苓30g、泽泻20g;如服药后有咽干、咽痛者,可酌加玄参10g、麦冬10g、知母10g。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液、蠲痹口服液等。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15g 当归12g 甘草6g 羌活12g 防风9g 白芷12g 熟地10 茯苓9g 石膏30g 川芎9g 白芍12g 独活9g 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细辛3g 加减:关节热甚加忍冬藤30g,关节肿胀明显加防己15g、生米仁30g,关节游走痛加海风藤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清热除痹,通经活络功效的中成药,正清风痛宁、追风透骨丸、通络开痹片、四妙丸、三妙丸等 3.瘀血闭阻证:曾有外伤或扭伤史,或痹病反复发作,日久入络,关节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不得屈伸,或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皮色暗紫,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羌独活各15g、乳香6g、没药6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全蝎6g、蜈蚣2条、穿山甲10g、炙甘草6g 加减:痛在腰腿者,加乌梢蛇10g 、土鳖虫10g;痛在肩颈者,加片姜黄15g 、葛根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功效的中成药,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舒筋活血片、九味通痹散等, 4.肝肾亏虚证: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冷,尿少便溏,或心悸气短,或头晕耳

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病程记录3

2013年5月10日-11:00 患者,男,岁,汉族,已婚,因“咽部干燥、疼痛3天,吞咽时加重”于2013年5月10日8:39时收入我科。 一、病例特点: 1.患者中年男性,起病急,病程短。 2.主要表现为咽部干燥、疼痛3天。 3.入院查体T:38.0℃ P:83次/分R:21次/分BP:128/78mmHg 发育营养可,步入病房,表情自然,神志清楚,精神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双肺未闻及干鸣音。 二、拟诊讨论: (一)初步诊断和诊断依据: 1.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咽部干燥、疼痛3天,无发热,无咯血,查体:扁桃腺和舌腭弓呈弥漫性充血,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 (二)鉴别诊断和鉴别要点: (1)急性咽炎;急性急性咽炎的咽痛及全身症状均比扁桃腺炎轻微,检查可见咽部红肿,查淋巴滤泡有无化脓可鉴别。 (2)咽白喉:咽白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精神萎靡,咽部可见灰白色假膜,取分泌物检查可鉴别。 三、诊疗计划: 1.内科护理常规 2.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 3.对症支持处理:柴胡退热、利巴韦林抗病毒等

4、完善相关检查。 医生签名: 2013年5月11日-9:00 主治医师今日查房,重点查体,对诊断、鉴别诊断与诊疗计划提出分析指导意见如下: 1.昨日用药疗效明显,继续用药。 2.嘱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医生签名: 2013年3月13日-9:00 今日查房患者自诉咽部干燥、疼痛较入院时好转,查体:扁桃腺和舌腭弓呈弥漫性充血减轻,隐窝口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好转,病人出现反复发热现象,T:38.5℃,予以柴胡退热处理。继续抗炎对症支持治疗。 医生签名: 2013年3月15日-9:00 今日查房患者自诉干燥、疼痛较昨好转,未见其他异常,病情好转,今日出院。 医生签名:

2015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病 西医病名:神经根型颈椎病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

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3.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4.气虚血瘀证:颈臂刺痛,痛处固定,上肢麻木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晦暗。舌质淡暗有瘀斑,苔少,脉细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四)鉴别诊断 1.肩凝病: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三、治疗方案 (一) 针灸疗法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针刺取穴:颈夹脊天柱玉枕风池 大杼肩井、肩髃曲池 外关合谷后溪膈俞 双侧取穴,肩髃、曲池外关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杼膈俞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优选.)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颈痛和其它综合症状。 本病属中医“痹症”、“颈肩痛”、“颈强”等范畴,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本病常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神经根型 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疼痛,肩胛、上臂、前胸区有疼痛感。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2.交感神经型 表现为头晕、偏正头痛、枕部疼痛、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瞳孔散大或缩小甚至失明。眼窝肿痛、心跳加快、心动徐缓,心前区疼痛,肢体发冷,肢体、头颈、面部、发麻疼痛。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椎病相似。 3.椎动脉型 表现为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手压迫或刺激,动脉血流暂时受阻,因痉挛而阻塞或梗塞。 4.脊髓型 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以后发展为肌力虚弱,行走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或各种类型瘫痪。X线平片表现与神经根型相似。脊髓造影、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情况。脑脊液动力学测定、核医学检查及生化分析可反映椎管通畅程度。 【辨证分型】 (一)痹痛型 颈项拘急疼痛,常在体虚受邪之时而发,或久卧高枕,长期低头工作所致。颈痛牵掣上臂,项强难以回顾,发病急骤,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气滞血瘀型 颈肩部疼痛如针刺刀割,手指麻木,伴蚁走感,或面部刺痛,唇颊发麻,病程较长,舌暗紫,脉弦涩。 (三)肝阳挟痰型 多见于年过五旬之人,颈臂酸痛重着,伸展不利,伴有头晕、目眩、恶心,甚至猝倒,常有烦躁易怒,面红潮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注:本诊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结合我科特色制定。 中医病名:膝痹病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骨关节软骨损伤和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可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疼痛明显时可有关节的肿胀发热,晚期可出现膝关节畸形,多见于老年人。 一、诊断标准: 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 < 2000个/m1; 4、中老年患者(≥40岁); 5、晨僵≤3分钟; 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 2条或1+ 3+ 5+ 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进行分期: 0期:正常; 1期: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2期: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3期: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4期: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二、中医诊疗方法: 采用我科膝痹病3+X综合疗法,即以中药辨证治疗、针刀松解、手法松动治疗作为我科膝痹病核心治疗方案,其余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案。现分述如下: 1、中药辨证内服 本病种证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主要证型分为四型: (1)瘀血凝滞证 特点: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如针刺,得寒温均不缓解,舌质暗,脉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方:当归、牛膝各15g,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黄芪、地龙、甘草各9g,羌活、秦艽、香附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每次200ml。

扁桃体发炎脓肿怎么办,中医治疗有妙方

扁桃体发炎脓肿怎么办,中医治疗有妙方 扁桃体发炎脓肿是有病原体侵入扁桃体所致。扁桃体出现问题常常会导致人体喉咙肿痛、食欲下降、恶心等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扁桃体发炎怎么办?在中医中有几个疗效不错的方子。 ★一: 中医偏方1: 川贝10克,母鸭胸脯肉120克。将鸭肉清炖至八成熟时,人贝母,食盐少许,再炖至熟,饮汤食肉,日1次。本方适用于燥咳无痰,咽喉不适的扁桃体炎。 2: 蒲公英、金银花各400克,薄荷200克,甘草100克,胖大海50克,淀粉30克。先取薄荷、甘草、胖大海及蒲公英200克,金银花200克,磨成细粉,过筛备用。将剩下的蒲公英、金银花加水煮,合并煎液,过滤,浓缩至糖浆状,与淀粉浆混合在一起,经煮沸成糊状,再与上述备用药混匀,成软块,过20目筛制粒,沸水冲泡10分钟,喝上面的清液,每次10克,日2次。本方适用于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3: 乌梅肉、生甘草、沙参、麦冬、橘梗、玄参各等分。将前药捣碎混匀,每用15克放人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压温浸1小时,代茶饮,日3次。本方对小儿扁桃体炎有疗效。

4: 橄榄12个,明矾1.5克。先将橄榄用冷开水洗干净,用刀将每个橄榄剖4-5条纵纹,将明矾研末掺人纵纹内,每1-2小时吃2个,细嚼慢吞,有痰吐痰,无痰将汁咽下,吐出橄榄渣以免妨碍消化。本方对咽喉肿痛,小儿扁桃体炎有较好疗效。 5: 酸梅6克,青果(橄榄)25克,白糖适量。将酸梅及青果放人砂锅内浸泡半天,然后煎煮,服时加白糖调味。本方能有效地防治小儿扁桃体炎。 6: 胖大海4-6枚,冰糖适量。将胖大海洗净放入碗内,加入冰糖适量调味。冲入沸水,加盖焖半小时左右,慢慢饮用。隔4小时再泡1次,每天2次,一般2-3天即显效。本方可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7: 金莲花、茶叶各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本方对小儿扁桃体炎有效。 8: 天门冬15-20克,粳米513-100克,冰糖少许。先煎天门冬取浓汁,去渣。人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冰糖适量,再煮成粥。本方适用于肾阴不足,阴虚内热之慢性扁桃体炎者。 二: 扁桃体发炎的出现,会响到患者的睡眠,会影响到患者的生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讲解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 案讲解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病 西医病名:神经根型颈椎病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能够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

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3.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4.气虚血瘀证:颈臂刺痛,痛处固定,上肢麻木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晦暗。舌质淡暗有瘀斑,苔少,脉细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四)鉴别诊断 1.肩凝病: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三、治疗方案 (一) 针灸疗法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针刺取穴:颈夹脊天柱玉枕风池

腰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

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紧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 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病 西医病名:神经根型颈椎病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能够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

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3.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4.气虚血瘀证:颈臂刺痛,痛处固定,上肢麻木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晦暗。舌质淡暗有瘀斑,苔少,脉细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四)鉴别诊断 1.肩凝病: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三、治疗方案 (一) 针灸疗法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针刺取穴:颈夹脊天柱玉枕风池

病历(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 姓名×××籍贯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 性别女性住址××× 年龄×岁工作单位××× 婚姻×婚入院日期2010 年01 月05 日17:00 时 民族×族病史采集日期2010 年01 月05 日17:00 时 职业××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过敏史×××记录日期2010 年01 月05 日17:30 时 主诉:咽痛伴发热、恶寒3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3天,因受凉后,出现咽痛、发热、恶寒,无视物旋转、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无心悸,无咯血、发绀,无胸痛、胸闷,无 耳鸣、眼花,无晕厥、水肿,无四肢无力,无四肢疼痛等,曾在家自服 阿莫西林、猴耳环消炎片无效,今就诊我院,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收住入院。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欠佳,二便如常,体重略有 减轻。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病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 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并长住于原籍,居住及生活环境良好。无酗酒、吸烟、吸毒等不良嗜好。否认到过传染病、地方病流行地区。否认有工业毒物、粉尘、放 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婚外性行为。否认患过下疳、淋病、梅毒等。 ,50岁,既往月经周期规则,量正常。白带正常。无痛经史。月经史:14岁5~7 28~30 婚育史:30岁结婚,育1子,配偶及子女身体健康。否认近期有性生活。 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具体不详)。家族成员中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 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结核、肝炎、性病等传染病。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 病。 体格检查体温:38.7℃脉搏:9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急性病容,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颜色正常,无水肿、皮疹、瘀点、紫癜、皮下结节、肿块、蜘蛛痣、肝掌、溃疡和瘢痕。毛发生长、分布正常,有光泽。锁骨上、腋下、滑车、腹股沟、腋窝等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外观无畸形,无肿块,无压痛,无瘢痕。双侧眼睑无浮肿、下垂,眼睑活动正常。眼球无突出、凹陷、斜视、震颤,眼球

2013年项痹病中医优化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优化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根据1994-6-28国家中管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 (1)发病特点:急性或缓慢起病,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颈肩部酸痛、头晕头痛、一侧颈项不适等先兆。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诱因:病发多有诱因,每因劳倦、感寒而诱发。 (3)临床表现特点:以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加重,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等为主症。 (4)病因病机特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或年老体衰、劳倦内伤等多种原因,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通,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发为项痹。其病表实为多见,急症期以风、寒、湿等标实症状突出。 (5)实验室检查:X片、CT征象或磁共振检查可见生理曲度改变或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影像学改变。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07》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0.302。 (1)诊断依据: ①一般无外伤史,多因职业、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所致。 ②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加重,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 ③患侧常有颈部肌肉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2)诊断原则: 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②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③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④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⑤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苔薄白,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一)针灸疗法 1.针刺法 (1)治疗原则:疏经通络止痛。 (2)取穴:以颈夹脊和颈三针为主穴配阿是穴,可根据病情配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留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包括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40岁); (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儿科住院病历化脓性扁桃体炎

入院记录 :性别:男年龄:6岁民族:汉族 住址:婚姻:未婚出生日期:2012-07 证件号码:工作单位:暂无职业:学生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 关系:子女 入院日期:2017-8-27 病史记录日期:2017-8-27 病史申诉者:患儿家长代诉可靠程度:可靠 主述:咽痛,乏力2天。 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受凉后开始出现咽痛,吞咽时疼痛加剧,全身乏力,头昏,无鼻塞流涕,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心悸气促,在当地卫生所输液治疗后,无明显缓解,遂来我院,查扁桃体III度肿大,拟“急性扁桃体炎”收住我科。患者起病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佳,睡眠安,大便小便正常。 即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病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献血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母孕期健康,足月顺产,第一胎,出生时体重、身高不详。出生时无窒息、缺氧史,无病理性黄疸,混合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 家族史: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传染性及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38℃W 23Kg 神志清,精神欠佳。营养偏差,发育正常,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测瞳孔等大等圆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腔通气良好,无脓涕,各副鼻窦区无压痛。视嗅听觉正常,唇发绀,牙列整齐,口腔粘膜红润,无溃疡,咽部充血,扁桃体III度肿大,无糜烂面。颈部对称无畸形,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乳对称,未触及肿物,双测呼吸动度一致,语颤均等,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第5肋左锁骨中线内侧0.5cm处,触无震颤,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无叩击痛,听诊肠鸣音3次/分。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检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 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 神志清,精神差,口腔粘膜红润,无溃疡,咽部充血,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 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 (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 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

(1) 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 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 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 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

53.消渴病脉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脉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2011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拟定。 (1)有消渴病病史。 (2)肢端发凉,麻木,疼痛。 (3)皮肤紫绀或苍白,毛发脱落,感觉多变。 (4)间歇性跛行。 (5)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及2015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4]拟定。 (1)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 (2)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缺血的临床表现。 (3)ABI检查:ABI≤0.90 可诊断为下肢缺血。 (4)下肢动脉彩超:提示动脉硬化、斑块、管腔狭窄等。 (5)下肢血管CTA、MRA或DSA:提示管腔狭窄等。 (二)证候诊断 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08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11年)。 1.阴虚血瘀证:肢端麻木或灼痛或肌肉挛痛等,或现间歇性跛行,局部皮肤干燥,咽干口燥,口渴多饮,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边有瘀斑,苔薄白干或少苔,脉细涩。 2.气虚血瘀证:肢端麻木、乏力、疼痛,肌肉萎软无力,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语声低微,面色晦暗,活动易劳累,自汗,口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苔白,脉沉弱无力。 3.阳虚血瘀证:肢端发凉、麻木、疼痛,入夜痛甚,肢端皮肤紫绀或苍白,间歇性跛行,面色苍白,神疲倦怠,腰腿酸软,畏恶风寒,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苔薄白,脉沉细涩。

4.阴阳两虚血瘀证:肢端发凉、麻木、疼痛,皮肤紫绀或苍白或毛发脱落、灼痛、蚁行等,间歇性跛行。神疲体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无力,畏寒,四逆,阳痿,或伴肢体浮肿,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而涩。 5.热毒血瘀证:肢端麻木、灼痛,足部发红,局部肤温可有增高,口干渴喜凉饮或但欲漱水不欲咽,或口气重,汗出畏热,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暗红,苔黄,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阴虚血瘀证 治法:滋阴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芍药甘草汤合玉泉丸加减。白芍、甘草、生地黄、当归、水蛭、麦门冬、黄芪、茯苓、乌梅、天花粉、葛根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气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赤药、川芎、当归尾、地龙、水蛭、人参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上证若合并痰湿重者,可加法半夏、陈皮、茯苓、白芥子、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若兼气滞明显者,可加柴胡、枳实、姜黄、三棱、莪术等。 3.阳虚血瘀证 治法:温阳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附子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附子、人参、茯苓、白术、赤芍、当归、桂枝、细辛、川芎、地龙、全蝎、水蛭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上证若合寒凝重者,可加乌头、吴茱萸、鹿角胶等。 4.阴阳两虚血瘀证 治法:滋阴补阳,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熟附子、肉桂、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三七、水蛭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5.热毒血瘀证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顾步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石斛、当归、银花、牛膝、菊花、紫花地丁、桃仁、制大黄、桂枝、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预防措施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预防措施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中医称为“乳蛾”、“喉蛾”或“莲房蛾”,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见。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系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所致。有时则为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及猩红热等。化脓性扁桃体炎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应进行隔离,以免传播病原。 1、注意休息,多饮水,通大便,进流食或软食。 2、咽痛明显时要注意尽早输液治疗。以免感染扩散。 3、反复发作时或伴有相应症状时可以在急性发作时进行心电图及小便或抗O的检查,以排除并发肾炎,心肌炎,关节炎等的可能。 4、反复发作或伴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周围炎的病人要最好在炎症消退后手术治疗。 5、要注意与会厌炎相区别,不要因为咽喉疼痛就认为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会厌炎是可以引起短时间呼吸困难而引起死亡的疾病,决不能轻视。因此如有呼吸不好,应即可到医院就诊。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护理方法: 1、发病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排除细菌感染后在体内产生的毒素。 2、淡盐水含漱每日多次,保持口腔清洁无味。 3、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应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变化,如仍持续高热,可增大剂量,或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 4、小儿体温过高时,应物理降温,用凉中或冰袋敷头颈部,也可用酒或低浓度酒精擦拭头颈、腋下、四肢、帮助散热、防止病儿发生惊厥。 5、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时可服用缓泻药。

扁桃体炎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扁桃体炎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扁桃体(又称扁桃腺)是咽部较大的淋巴组织,位于咽部两侧,是人体防御病菌入侵的“前哨”之一。当人体抵抗力减弱、遭受细菌和病毒感染时,扁桃体首当其冲,首先引起扁桃体炎,这时如果能及时予以治疗及其他的处理,则炎症局限在扁桃体;如果人们对于扁桃体的报警不予重视,不积极的给以治疗及其他处理,则可致人体抗病能力低下,不足以战胜病邪,那么,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则可能长驱直入,使炎症播散和引起病理反应,引起远隔部位脏器组织的病变,如肾炎、风湿病等。 扁桃体发炎的原因是由于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细菌感染更多见。引起扁桃体炎的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这些细菌平时就存在于人的咽部和扁桃体隐窝内,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扁桃体表面上皮完整和粘液腺的不断分泌,可将细菌随同脱落上皮细胞从隐窝口排出,因此保持着机体的健康,但当机体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睡眠不足、受凉或其他原因而致抵抗力减弱时,扁桃体的血运减少,腺体分泌机能下降,上皮防御能力降低,细菌即乘虚而入,滋生繁殖,致使扁桃体发炎。急性扁桃体炎有些什么症状表现呢? 1.起病急骤,突然咽痛,吞咽困难,畏寒发热,头痛、身疼痛。有时伴有呕吐、腹泻。 2.两侧腭扇桃体充血肿大;前后腭、弓、软腭和悬壅垂充血水肿;

两侧扁桃体表面可看到淡黄色或白色的脓点。 3.颈部和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 4.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急性扁桃体炎,祖国医学称为“喉蛾”,“乳蛾”,认为由于机体反应性失调和抵抗力降低,风毒之邪,乘虚而入。治宜 清热解毒,佐以活血化瘀。 基本方:蒲公英30克,大青叶30克,黄芩15克,赤芍12 克,丹皮12克,水煎服(以上为一日量,小儿酌减)。 急性扁桃体炎,发病急,表现高热、咽痛,舌红、脉数等一派温热病状,中药治疗应抓住“热邪”这一主要矛盾,不一定用疏风解表药,而应重用清热解毒药,使“热邪”得以顿挫,才能使疾病较快地得到痊愈。 急性扁桃体炎还有咽腔充血、疼痛,扁桃体红肿,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中医称之为“瘀热壅滞”,治疗上还需要清热解毒药物与活血化瘀药物同时应用,才能使红肿的扁桃体或淋巴结较快地缩小,咽部脓性分泌物较快地消失。上面介绍的基本方中的赤芍、丹皮既有清热作用又有活血作用,与蒲公英、大青叶、黄芩等清热药同用,能加速血液循环,加快炎性分泌物的清除,促进炎症的吸收。有些病人,咽痛较甚,扁桃体明显红肿,脓性分泌物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可用锡类散或冰硼散或珠磺散吹喉,常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单方验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