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教育科学教材《生命科学》相关内容

教科版小学教育科学教材《生命科学》相关内容
教科版小学教育科学教材《生命科学》相关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生命世界”内容目录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新教材指定背诵课文段篇汇总 沪教版

沪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指定背诵课文段篇汇总高一第一学期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高一第二学期 4、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北宋·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6、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7、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8、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节)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唐·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唐·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1、唐·卢纶《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12、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唐·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高二第一学期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 册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生物第一册书 细胞水平: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进化论: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描述法与比较法(生命科学发展早期),实验法后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分子水平: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各国科学家提出的三大目标,“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绝大多数)。 水的基本作用:1·溶剂 2·运输营养物质、代谢 3·参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 4·体温调节 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分 2·调节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4·维持血液酸碱度

糖类: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谁接的最简单的糖,eg:G、果糖核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eg: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由许多G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eg:淀粉、纤维素、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纤维素: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结构糖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脂肪酸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长链。如果长链中碳和碳之间是以单键(C—C)相连,我们称其为饱和脂肪酸;若碳原子之间存在双建(C=C)连接,则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eg: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 动脉粥样性硬化:多余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其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两部分内容。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规则,并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关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材首先应用达尔文和斯科的名言来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条件。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研究方法的体现,教材列举了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实验案例,分析了其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并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运用“库鲁病”病原体发现的生动过程用以补充说明生命命科学探究是如何进行的。 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教材强调了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正常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的“发现之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强调了技术的改进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比较生命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势。 能识别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能说出实验室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主要条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实验室,识别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现代文+文言文)复习梳理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2、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采用对比的手法、选用意境宏大的意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1、选自《光明日报》。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边城》(节选)沈从文 1、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2、内容主旨: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3、艺术特色:语言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叙述平稳有节奏;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合欢树》史铁生 1、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2、内容主旨: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3、艺术特色: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 ?第7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1、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 2、内容主旨:小说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 3、艺术特色:场景的描写融人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之中;叙述的简练;欧·亨利式的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第8课《邂逅霍金》葛剑雄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整理

生物第一册书 细胞水平: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进化论: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描述法与比较法(生命科学发展早期),实验法后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分子水平: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各国科学家提出的三大目标,“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绝大多数)。 水的基本作用:1·溶剂2·运输营养物质、代谢3·参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4·体温调节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分2·调节生命活动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4·维持血液酸碱度 糖类: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谁接的最简单的糖,eg:G、果糖核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eg: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由许多G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eg:淀粉、纤维素、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结构糖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脂肪酸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长链。如果长链中碳和碳之间是以单键(C—C)相连,我们称其为饱和脂肪酸;若碳原子之间存在双建(C=C)连接,则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eg: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 动脉粥样性硬化:多余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其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脂肪肝:肝脏合成甘油三酯过多,肝细胞又由于营养不良、中毒、缺乏蛋白质等原因,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时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到血液中而转运出去,便在肝细胞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蛋白质(pro):是由氨基酸(A.a)为单位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一、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等作用。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原则 导入的原则:七个字“准、启、联、形、趣、巧、简”。 “准”:导入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导入。对与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否则,导入的形式再新颖,导入的内容再充实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切忌盲目的偏离教学内容的导入。 “启”: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联”:导入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 “形”:导入要体现直观性和形象性。直观事物往往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而生物教学内容大多的具体而形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维而形成概念,从而理解原理。 “趣”:有趣的导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在学

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巧”: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求精辟、准确、朴实易懂,更要实事求是。 “简”:导入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导入不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导入过于繁冗,是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二)导入的方法 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案例】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知道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原有的知识一起深入的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2、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案例】在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这样导入:全球的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3、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案例】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大家想没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

沪教版——上海高中古诗文篇目简表

上海高中古诗文篇目整理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 一、诗经·蒹葭一、诸子喻山水一、采薇《诗经》 二、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二、秋水二、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三、病梅馆记龚自珍三、前赤壁赋苏轼三、陈情表李密 四、诗二首四、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四、诗词三首 咏史左思五、宋词四首月夜·杜甫 饮酒陶渊明雨霖铃·柳永夜雨寄北·李商隐 五、促织蒲松龄踏莎行·秦观水调歌头·苏轼 六、阿房宫赋杜牧苏幕遮·周邦彦五、秦晋殽之战《左传》 七、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声声慢·李清照六、鸿门宴司马迁 八、项脊轩志归有光六、元曲二首七、苏武传班固 九、诗词四首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八、伶官传序欧阳修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九、《论语》七则 八声甘州柳永七、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孟子》二章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辛弃疾八、谏太宗十思疏十一、《指南录》后序 登快阁黄庭坚九、《新序》二则十二、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训俭示康司马光十三、国殇屈原 十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十一、过秦论贾谊十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十二、律诗三首十二、师说韩愈十五、兰亭集序王羲之终南山王维十三、石钟山记苏轼十六、琵琶行白居易 登楼杜甫十四、劝学荀子十七、秋声赋欧阳修 书愤陆游十八、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十三、绝句三首十九、板桥题画三则郑燮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共60篇 背诵篇目为:蒹葭,饮酒,登金陵凤凰台,水龙吟,八声甘州,登快阁,登楼,书愤,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雨霖铃,踏莎行,苏幕遮,声声慢,远浦帆归,潼关怀古,师说,劝学,月夜 水调歌头,琵琶行,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兰亭集序,论语七则共25篇 其他篇目重点:其他篇目重点是积累实词,虚词,词法,并且明了篇目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等),以及重点篇目的主旨等。比如种树郭橐驼传,师说,谏太宗十思疏, 陈情表,兰亭集序,秋声赋等。 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14个虚词:之,何,以,于,与,因,也,乎,则,焉,而,其,矣,哉

初高中生物衔接教材

初高中衔接教材 . 生物 第一章细胞 学习目标: 1.细胞的形态、细胞的结构、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学习过程: 一.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如下图所示: 二.细胞的结构 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和植物的差异很大,那么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到底一样吗?仔细观察下图,认识细胞的各种结构。 比较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总结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知识链】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cell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细胞核(nucleus),细胞质里有线粒体等。(细胞质中的这些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细胞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细胞壁(cell wall),细胞质里面有大的液泡和叶绿体等。液泡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很多种物质。 【小辞典】 细胞壁是一层透明的薄壁,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极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细胞核以外的粘稠物质。 细胞核近似球形。 线粒体呈圆柱形。(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呈椭球形(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实际用】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人类食物中的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有清理肠道的作用。 细胞液中的单宁有涩味,柿和石榴的果实中单宁,单宁在制革业中有重要作用,能使动物的皮革变成柔软的皮革。 细胞液中的植物碱各类很多,有些植物碱在医药上十分重要。如玛啡、麻黄碱等植物碱是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 甘蔗、甜菜的细胞液里含糖量很高,因此,人们用甘蔗、甜菜来榨糖。 【想一想】 你认为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里都含有叶绿体吗?想个办法证实你的想法。 三.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沪教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习内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 ?后期——实验法 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 学之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 核酸()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习内容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 ?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 ?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 ?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 旋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学习内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生物体中无机物 (一)水(6090%)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

?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 2.功能: 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 自由水: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 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 (二)无机盐 1.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含量很少,作用很大 ?存在形式:往往以离子形式存在 ?作用:1、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化合物:2+组成血红蛋白,2+组 成叶绿素 2、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2+低了,导致肌肉抽搐,2+多了,肌无力,要适量 -缓冲血液,维持血液一定的值 3 K和维持渗透压,还会形成膜电位 生物体中有机物 1.生物体中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种类。(主要5种)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2.糖类、脂质、核酸、维生素的种类、作用。 (1)糖类元素 C H O ?单糖:六碳糖—葡萄糖(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半乳糖。 ?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 ?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多糖:淀粉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 之一) ?糖蛋白——细胞识别作用 (2)脂肪元素 C H O ?脂肪——甘油+脂肪酸

小学科学中生命科学内容的教学总体设想与建议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小学科学中生命科学内容的教学总体设想与建议 小学科学课中的生命科学内容是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实体,到树林田野、湖泊山川,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生命科学相关单元的探究活动从观察身边常见的生命现象入手,以显浅的容易感知的有关生命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珍爱生命。融“知识方法态度”于一体,力求在灵活与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生命体的基本特征,获得在学习上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一、小学科学中生命科学内容教学的总体设想 (一)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科学概念体系 我们的学生对身边的生命科学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也应该是我们进行生命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要好好地加以呵护和进一步的激发,因此对于这块内容的科学概念体系通过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生命科学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来建构。 而对于问题也必须进行精心地筛选和打磨,问题的确定以“科学性、探索性、趣味性、实用性”为特点,尽可能以小学生的生活与成长为基点,体现科学启蒙原则,旨在拓宽小学生眼界。选择的问题可以是宽泛的、综合的,也可以是深入的、独立的。 (二)要找准科学概念、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结合点 一般地说,贴近日常生活实际的最容易唤起学生的潜意识和已有经验,做为科学教师就应该寻找那些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探究性因素,设计出一个个探究性的活动以此来建构科学概念、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建立科学概念,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在生命科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来设计。一般的生命现象所发生的变化都是可以通过细心的观察来发现,让学生以尊重生命的态度进行科学学习,并用假设、观察记录、分类比较,从而初步形成某些概念,获得比较科学的结论。科学态度与方法的整合,能让学生从常见的生命现象延伸拓展到生命科学,认识也可以从现象深入到实质,从而产生对生命现象新的认识,使新的认识蕴含着美感。 (三)在多元化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

沪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 (一)重点实词: 瘘(脊背弯曲) 伏(弯腰) 固(确实) 故(旧) 虑(担忧) (二)通假字: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三)古今异义: 故乡人号之“驼”(故,所以;乡,乡里) 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它们;实,结果实(名作动)) 其实害之(其,那;实,实际上) 得养人术(养,治理;人,百姓) (四)一词多义: 虽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故 其土欲故(旧) 故不我若也(所以) 实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结果实,名作动) 其实害之(实际) 若 其置也若弃(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而 鸣鼓而聚之(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字而幼孩(通“尔”,你们) 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 业 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理,非吾业也(职业) 然 隆然伏行(……的样子) 既然已(这样) 然吾居乡(然而) 病 病瘘。(患,生……病,名作动)

故病且怠(困苦) 者 有类橐驼者(……的样子) 他植者则不然(……的人)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的人。“吾业者”,我们种树行业的人)以 以致其性焉尔(来)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把) 早实以蕃(表并列的连词) 而卒以祸(因,因为)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来,表目的的连词)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修饰的连词) 且 无不活,且硕茂(而且) 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 故病且怠(又) 传 种树郭橐驼传(一种文体) 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 (五)词类活用: 1、名作动: ①不知始何名(叫) ②病瘘,隆然伏行(患病) ③名我固当(称呼) ④早实以蕃(结果实) ⑤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活得长久) ⑥其莳也若子(抚育子女,对待子女) ⑦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爪抓,掐) ⑧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 ⑨而卒以祸(祸,受到祸害) ⑩移之官理可乎(做官) 2、动作名: 或移徙(移栽的树) 3、名作状: ①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 4、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使……繁多,不断地发布) ②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保全) ③遂而鸡豚(遂,成,喂大) 5、使动用法: ①以致其性焉尔(使……达到) ②非有能硕茂之也(使……硕大茂盛) ③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使……(结果实)早;使……(结果实)多)

(新)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孢子生殖)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3、制酒条件:温度(18~25℃),发酵液缺氧呈酸性(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5、果醋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6、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7、制醋条件:①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不通氧,醋酸菌死亡。②温度:30~35℃。 8、流程: 9、装置:充气口制酒时关闭;制醋时,连续输入氧气。 排气口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 向下的目的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出料口是用来 取样检测。 葡萄汁只装2/3,留1/3空间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有氧呼 吸进行繁殖。 10、若用瓶子做装置:制酒时,要每天拧松瓶盖2~4次,目的是排二氧化碳;制醋时,将瓶口打开,盖上纱布。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果醋

11、所有用具清洗后晾干或清洗后用70%的酒精消毒。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2、酒精检验:酸性(3mol/L的H2SO4)重铬酸钾→灰绿色。醋酸检验:嗅味和品尝(比较pH) 13、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菌种:多种微生物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传统制作毛霉来自空气;现代生产将优质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加盐之前为前期发酵,目的是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使毛霉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4、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5、温度:15~18℃。 6、加盐: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控制盐的用量(豆腐:盐=5:1):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 3.调味 7、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8、卤汤中酒的含量:12%左右。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 2.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过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9、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 2.杀菌 10、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①玻璃瓶,洗净后用沸水消毒。②加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③封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11、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盐、酒、香辛料、豆腐含水量。 12、腐乳外部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毛霉菌丝,它能形成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 答案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4章3节 一、(一)1、真菌细菌病毒 2、.寄生细胞核酸蛋白质 3、动植物尸体活的动植物体 4、酵母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使面团内部形成海绵状蘑菇木耳 5、乳酸菌甲烷细菌大肠杆菌根瘤菌苏云杆菌等 6、真菌细菌菌病原体(二)1、C CC A B A AA (三)1、B 2、B 3、A 4、C. 5、C. (四)指出下列微生物通常的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青霉、木耳、黄曲霉菌 出芽生殖:酵母菌 分裂生殖:大肠杆菌、乳酸菌、根瘤菌 (五)1、列表比较细菌和霉菌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细菌相同点不同点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1、为单细胞生物。 体内一般没有叶绿素,只能进行异养生活。 2、.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霉菌 1、.为多细胞生物。 2、有成形的细胞核。 2、腐生微生物能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尸体,分解成无机物回归到自然界中去,被植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使得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得到循环。否则的话,地球上的动植物尸体将越积越多。这样的话,用不了许多年地球上将全部被动植物尸体所占据,也就是说将没有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空间。 二、(一)冰箱的作用是低温保存食物。在低温下,空气中和食物表面的致病微生物只是活力下降,并没有死去。所以说冰箱不是“保险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剰菜剩饭),取出来食用前必须加热煮沸。 (二)E C A B C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4章4节 一、基础练习 (一) 1、属名,形容词,形容该物种的特征。 2、植物种子植物双子叶植物蔷薇蔷薇蔷薇月季 3、动物脊索动物哺乳灵长人人智人 (二)、1、C、2、B (三)、1、犬狼它们的属名相同犬、狼、虎、黑斑蛙和小麦它们分别属于动物界和植物界。 2、(1)鸡:卵为羊膜卵,趾间无蹼,身体背部有脊椎; (2)鸭:卵为羊膜卵,趾间有蹼,身体背部有脊椎; (3)鱼:卵为非羊膜卵,身体背部无脊椎; (4)虾:卵为非羊膜卵,身体背部有脊椎。 二、拓展与思考 1、给动物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说明动物的分类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 2、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可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5章1节 一、(一) 1、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 2、环境、保护色 3、拟态 4、种内互助、种内竞争(二)1、B 2、C 3、D 4、B 5、D 6、B 7、B 8、C 9、D 10、B 11、(1)F(2)E(3)C(4)D(5)B(6)A(7)C 12、A 13、A 二、拓展与思考 1、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2、我国近1000年来人口数量变化具“J”型曲线特征;近100年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增加很快;主要措施是实施计划生育。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5章2节 一、基础练习 (一)1、所有的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3、太阳的光能、逐级递减、单向的 4、各种元素5、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6、森林、草原、荒漠、淡水、海洋 (二)1、.D 2、C 3、D 4、.D 5、B 6、.B 7、C 8.、A 9、C 10、.D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内容梳理讲课讲稿

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第1课、《沁园春·长沙》 1、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2、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3、内容主旨: 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艺术特色: 第2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文学常识 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3、2、 2、中心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 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第3课、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1、文学常识 周国平:当代作家哲学家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等 2、生命本应一视同仁,生命贵在独一无二。 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对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觉抗拒金钱世故、权势名位等对纯真生命的侵扰,从而充满挚诚地爱己爱人。 3、艺术特色:平淡而有味 首先,这篇散文由一封读者来信谈及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感悟,如实记下作者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其次,作者对生命的况味、对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发现和领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文字真

基于新课程的生命科学教学设计..doc

基于新课程的生命科学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安排 阅读一份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作用及新课程的要求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分组活动:设计教学目标 分组活动:确立教学策略 三、观摩一堂生命科学课(录象) 四、完成一份教学设计 “我的健康我做主”,内容选自于八年级上海版《生命科学》教材第3章第一节,由上海浦光中学的瞿萍老师提供。瞿老师将教学设计分为六个部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后记。 从以上的设计中可以看出,瞿老师对本堂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并将课程理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转化为教学的行为。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课堂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课堂,也是一个生命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去激活。而激活的关键则在于教师要有全面严密的预设,也就是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课前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把握课堂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教学设计的作用及新课程的要求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所谓设计,就是指为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事物或实施某方案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的过程,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为达到预期目标、获得理想效果,在进行任何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前,必须对其进行设计。 从教学和设计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为了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进行的决策活动。 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来分析教学过程各个要素,用最优化的思想和观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给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2、教学设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解释。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课程标准,符合课改需要 教师要走进新课改,首先,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课标精神。教师只有把课标精神落实到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活动组织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有效实施。课改以后,许多老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路,与其说课堂没有突破,不如说是教学设计没有突破。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这是课改的必然要求。 2)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关注学生的发展是生命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是在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和分析之后进行的设计活动。它以学习者的学习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梳理

第三册 第1课《读书示小妹+八生日书》贾平凹 1、文学常识:选自《贾平凹散文大系》,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都》、《废都》、《浮躁》,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 2、内容主旨:作者通过给小妹的信,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流露了深深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读书、明理、做人。 3、艺术手法: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之处来揭示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传达出的兄妹间深厚的手足之情。如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从“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我就记想那时的可怜了。”以亲切细腻的笔触回忆了兄妹相处时的往事,兄喜妹亦喜,兄伤妹亦哭,兄妹情同手足,血脉相连,读来催人泪下。 第2课《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1、文学常识:选自《黑塞说书》,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来人们称黑塞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等。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有关读书的文化随笔。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艺术手法: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第3课《幼学纪事》于是之 1、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记叙幼年因家境贫困而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辛,表现了旧社会恶劣的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表达了对幼年求学过程中帮助过自己,曾给自己有益教育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2、艺术手法: (1)文章语言平中见奇,幽默诙谐。 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说严肃的事情,或故意将小孩说得十分严肃,这是幽默的两种形式。本文综合运用这两种形式:本是凄凉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听了忍俊不禁;正在你想笑时,却分明听的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要催人泪下。比如,家里根本没有一本书,却偏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那本历书。”把轻松的笑话说得很严肃。 (2)富于生活气息,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渗透在对人和事的记叙和描写中,感人至深。 第4课《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1、文学常识: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高中语文 5.15《蒹葭》教案 沪教版必修1

蒹葭 教学目标 1、调动多种朗读手段,了解《蒹葭》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阅读体验,了解《蒹葭》的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3、通过学习《蒹葭》,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 说明: 《蒹葭》作为《诗经》名篇对于高中学生作诗歌鉴赏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进行阅读鉴赏之前教师要对《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介绍,在这基础上,通过充分诵读,对关键字词的反复咀嚼,应该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其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同时,调动画面、音乐等多种因素可营造和谐美妙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融入诗歌的意境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蒹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2、难点: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说明: “诗无达诂”,所以对本诗的主题学生可以见仁见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对具体语言个性化的体验,教师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对于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学生较难把握,因此教师点拨和学生自己平时的阅读体验相结合来化解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资料准备:歌曲《在水一方》 和蒹葭的画面 提问:你所知道的描绘秋景的 诗句。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描 绘秋景的诗句。 从歌曲、画面和古诗句 中感受秋的氛围,为课 文的研习做好情感的 铺垫。 课文研习之 思想内容朗读课文:1、把握文中描写蒹 葭、白露、伊人的关键词。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情景 3、概括诗歌主题。 朗读后学生找出描写 蒹葭、白露、伊人的关 键词。如蒹葭:苍苍— 萋萋—采采 (色彩) 白露:为霜—未晞—未 已 (形态)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诗中情景,初步感知 诗歌主题。 朗读为学生把握诗歌 思想内容打下基础,并 在找关键词和描绘诗 中情景的过程中把握 本诗思想内容——。一 说,爱情诗;一说,明 志诗;一说,人生哲理 诗。各有其理,古人有 言“诗无达诂”,我们 可以见仁见智。但有一 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 是“企慕思见”之情, “执著追求”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