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毛管孔隙度测定方法及记录表

土壤毛管孔隙度测定方法及记录表

土壤毛管孔隙度测定方法及记录表

土壤毛管孔隙度测定方法:

1.取一白磁盘,在盘中倒放一只培养皿,在皿上放一张稍大的滤纸。

2.将已知重量装有土壤的容重取土器放置在培养皿滤纸上,并在取土器顶端加玻璃片盖上。接着向白磁盘中加水至滤纸边缘接融水面即可,切勿使水面漫过培养皿,让土壤借助于毛管力将水分吸入土体内。一般砂质土壤约需要4-6小时,粘质土则需要8-10小时或更长时间。

3.在预定时间到达后即称重,然后再将带土取土器放置于培养皿滤纸上让其吸水,再称重,直至相邻两次的重量相等或相近为止,以最后一次重量为准。

由于水的比重近似于1,故土体中毛管水的重量刚好相当于毛管孔隙的容积,故毛管孔隙度可视为毛管水的重量占自然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应当说明,用此方法测得的土壤毛管水重量,其中还包含着土壤吸湿水和膜状水的重量,在现行通用的测定方法中,都没有减去吸湿水和膜状水的重量,一般都忽略未计。

测树学复习材料

测树学 题型:填空10题40分、选择10题20分、概念10分、简答2题10分、论述2题20分 计算约占50%,参考材料结合书本复习。 第1章 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树干材积测定 (1)干形: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研究树干形状的目的是测定材积。 通式:V=f o *g o *h (2)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 —树干横断面; d —树干平均直径 (3)树干纵断面 干曲线: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 树干纵断面形状: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 孔兹干曲线式为:(记住符号的含义) 式中:y 一树干横断面半径; x 一树干梢头至该横断面的长度; P —参数; r —形状指数。 二、伐倒木材积的测定技术 (1)伐倒木近似求积式 ①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②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2)区分求积式 概念: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别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式中:g '—梢头底端断面积; l '一梢头长度。 (区分段个数一般≥5 ,区分段个数越多,精度越高) 分为: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L*∑g i +1/3g ’L ’ ''3 1l g v =2 4 g d π=2r y Px =l d d l g g V n n )2(4)(212200+=+=π2 11 22 4V g L d L π==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V=[1/2(g o+g n)+∑g i]*L+1/3g n*L (关于区分求积式,若考简述只需写概念,若考论述要加上公式。) 三、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 P v=2P d+P L 式中:P v为材积误差率,P d为直径误差率,P L为长度误差率。 ①当长度测量无误差,即P L=0时,则P v=2P d ②当直径测量无误差,即P d=0时,则P v=P L ③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四、伐倒木造材 (1)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2)原木:经过造材后形成的木段称作原木。 原条测定直径2.5米处,原木测定小头去皮直径。 (3)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称为削度。 第二章立木材积的测定P27 1、测定胸径时注意事项: ①在我国森林调查工作中,胸高位置在平地是指距地面1.3m处。在坡地以坡上方1.3m处为准。在树干解析或样木中,取在根颈以上1.3m处。 ②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时,可在胸高断面积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③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当作分开的两株树分别测定每株树胸径。 ④胸高断面积不圆的树干,应测相互垂直方向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2、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关系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以f1.3表示。(优点:测定容易(胸高断面是确定的)缺点:不能脱离树高单株反映干形)实践上作用:作为立木材积的换算系数V=G*H*F。 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消除胸高形数的缺点,其优缺点与胸高形数相反。) 实验形数: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断面积为胸高断面积,其高度为树高(h)加3m。(已知f1.3、H,可算出实验形数。) 3、立木材积三要素 胸高形数f1.3、胸高断面积g1.3、全树高h 4、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之为胸高形率。表达式q2=(d1/2)/ d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①f1.3=q22前提条件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 ②f1.3=q2-c前提条件树干抛物线体,且树高在18m以上。 ③形数、形率、树高有关系: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5、用形率法求立木材积:根据形数与形率之间的关系推算胸高形数,再按下式计算单株立木材积:V=g1.3*h*f1.3 6、望高法(记住两个概念)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土壤压实度(管沟类)试验记录

土壤压实度(管沟类)试验记录 试验表30 取样桩号及井号 Y104— Y105 0+ 780 取样深度 30 cm 取样位置 路面下30 — 60 cm 土 样种类 粉砂土 湿 密 度 环刀号 H1 H2 H3 环刀+ 土质里 (g ) 147.5 150.3 149.4 环刀质里 (g ) 51.2 51.2 51.2 土质里 (g ) 96.3 99.1 98.2 环刀容积 (cm 3) 60.38 60.38 60.38 湿密度 (g/cm 3) 1.59 1.64 1.63 干 密 度 铝盒号码 01 02 03 04 05 06 铝盒+湿土质量 (g ) 116.4 118.2 118.5 铝盒+干土质量 (g ) 106.9 108.2 109.0 水质量 (g ) 9.5 10.0 9.5 铝盒质量 (g ) 20.1 19.1 20.3 干土质量 (g ) 86.8 89.1 88.7 含水量 (% 10.9 11.2 10.7 平均含水量 (% 干密度 (g/cm 3) 1.43 1.47 1.47 3 最大干密度 (g/cm ) 1.48 1.48 1.48 压实度 (% 96.6 99.3 99.3 备 注 本试验经二次平行测定后,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规定,取其算术平均值 施工单位: XX 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管、沟断面尺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击实种类: 12t 压路机 审核: ______________ X XX 试验: ____________ XXX 工程名称: XX 市XX 路排水工程 代表部位:Y104— Y105 DN800管顶土 试验日期: XX 年11月2日 __________________

测树cha02

第二章林分调查 第一节林分调查因子 第二节标准地调查 第一节林分调查因子 本节重点: 概念 本节目录 一.林分 二.林分调查因子 一、林分Stand 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区划成若干个 内部结构相同 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 这种小块森林称为林分。 二、林分调查因子 林分调查因子 一.Stand description factor 二.能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因子 林分调查因子 林分起源 林层(林相) 树种组成 林分年龄 平均胸径 平均高 林分密度 立地质量 林分蓄积量 林木质量 (一)Stand origin 1.分类 天然林 natural stand(forest) 人工林 artificial stand (planted forest) 飞播林:单列,或人工 2.确定 1)访问,考察已有资料 2)现地:林分特征 1.意义 (二)Storey 1.定义 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2.分类 单层林 single-storied stand 复层林 multi-storied stand

3.表示 4.划分标准 2、分类 ①单层林single-storied stand 明显地只具有一个林层 同龄、喜光的纯林、立地差 ②复层林multi-storied stand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 3、表示 上→下,Ⅰ→Ⅱ→Ⅲ(罗马数字)… 主林层: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 次林层 4、划分标准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中规定划分林层的标准是: (1)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3; (2)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 (3)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4)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它林层郁闭度大于0.2。 (三)Species Composition 1.定义 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 林分内各林层、各树种蓄积量所占的比重 2.树种组成系数 某树种的M(或G)/林分总M(或总G) 3.写法 4.应用 5.分类 5、分类 ①纯林 pure stand 由一个树种组成的的林分 ②混交林 mixed stand 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 实践上65% 4、写法 ①十分法表示 ②复林层分林层写 ③优势树种写在前 优势树种: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④M相等,主要树种写在前 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 ⑤组成系数2%≤ <-5%“+”表示

郁闭度及其测定方法

郁闭度及其测定方法 郁闭度及其测定方法2010-05-21 16:24郁闭度及其测定方法郁闭度是森 林资源调查中的一个重要调查因子,也是一个反映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的重要因子。在森林经营管理中,郁闭度作为小班区划、确定抚育采伐强度的重要指标, 并成为通过遥感图像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不可或缺的因子。郁闭度也是判定森 林的重要因子,我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中规定有林地的技术标准为郁闭度0.2以上(包括0.2),FAO对森林的定义也要求郁闭度大于10%, 森林的判定需要更为准确的郁闭度测定。然而,长期以来,郁闭度的基本内涵与 调查方法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概念模糊、测定方法粗放等问题,不能 满足林业生产与生态建设的需要。 郁闭度是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状态与环境指标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近年来,与郁闭度及其测定方法研究与应用相关的森林经营管理与生态研究不断深入,郁闭度也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郁闭度在水土流失、水源涵养、林分质量评价、森林景观建设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应用于林中光照研究、幼苗形态与解剖的影响、与溪流温度相关的森林经营管理、反映垂直和水平森林结构的林 冠多样性指数、与野生动植物生境相关的森林经营管理如在斑点猫头鹰、鹟鸟 栖息的森林管理等方面。同时,随着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对于郁闭度概念的认识、调查方法与仪器等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是,国内对郁闭度的基本内涵、测定方法与仪器等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生产与生态研究的发展。 郁闭度是反映林分结构和密度的重要指标。由于应用领域与目的不同,与郁闭度相近或相似的概念很多,但概念的内涵并不明确,在某些情况下会造成混淆 甚至错误。在林学与生态中,从用途与调查方式上来看,与郁闭度相关的概念主 要有盖度(coverage)、透光孔隙度(canopy openness)、林冠密度(canopy density)、林冠开阔度(canopy openness)等。林冠的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其可以反映树冠的闭锁程度和树木利用生活空间的程度。由于树冠重叠,调查时要注意到林冠的投影面积并不总是等于林分中树冠的投影面积之和。

生态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2.生态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3.生态环境监测的目的: (1)根据生态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生态环境质量 (2)根据生态系统的情况,决定管理对策 (3)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4)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5)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4.环境监测:是指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数据的过程。即通过物理测定、化学测定、仪器测定和生物监测等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实施测定的过程。 5.环境监测的内容: (1)物理指标的测定。包括噪声、振动、电磁波、热能、放射性等水平的监测。 (2)化学指标的测定。包括各种化学物质在空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水平的监测。 (3)生态系统的监测。主要监测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如乱砍滥伐森林或草原和过度放牧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二氧化碳和氟氯烃的过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6.环境监测的分类 (1)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类以下三类: ①研究性监测。主要是研究确定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等。

②监视性监测,亦称常规监测。主要是对在不同功能区内的水、气等环境要素,进行长期的定点、定期监测,从而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情况,评价治理效果和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 ③特定目的的监测。主要是指污染事故的监测和污染纠纷的仲裁监测。前者为污染事故的判断和处理提供监测服务;后者为解决污染纠纷提供技术依据。 (2)环境监测按其对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①环境质量监测。由环境监测机构通过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的监测,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编报各种环境监测报告和环境质量报告。 ②污染监督监测。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 (3)还可按污染物存在的空间分类,分为大气监测、水质监测 和土壤监测等。 7.环境监测的三项任务: (1)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系统掌握和提供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①在全国各个地区科学地分布环境监测站点和网络,按照统一规定的方法和规范,对各个环境要素进行连续地或者定期地监测; ②结合污染源监测,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全国、地区和特殊环境区域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和防治污染措施的建议。 (2)污染监督监测方面: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①对污染源进行宏观调查,建立污染源档案; ②对污染源进行现场监测;或者核对排污单位测试的数据; ③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污染治理装置进行验收和监测,为执行各种环境法规、标准,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④对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进行监测,为追究污染者的法律责任以及解决污染纠纷提供技术依据。 (3)环境科研和服务监测方面 ①开展以科研为主要目的的监测,为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开展研究工

测树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错)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对) 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调查因子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错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错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对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对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错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错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错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 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 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 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 三、1、-0.2cm +1.8cm 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土壤压实度试验记录

代表部位 K1+250 取样深度 土壤压实度试验记录 试验表29 K1+220--K1+280北侧快车道 击实种类: 12t 压路机碾压 试验日期:XX 年 4 取样桩号及井号 土路基下0 — 30 cm 工程名称: XX 市XX 路道路工程 施工单位: XX 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取样位置 铝盒号码 H 01 H 02 H 03 环刀+ 土质里 (g ) 167.5 169.2 170.3 环刀质量 (g ) 51.2 51.2 51.2 土质量 (g ) 116.3 118.0 119.1 3 环刀容积 (cm ) 60.38 60.38 60.38 湿密度 (g/cm 3 ) 1.93 1.95 1.97 铝盒号码 NO 01 NO 02 NO 03 NO 04 NO 05 NO 06 铝盒+湿土质量 (g ) 133.4 137.2 139.3 铝盒+干土质量 (g ) 110.0 115.1 116.8 水质量 (g ) 23.4 22.1 22.5 铝盒质量 (g ) 17.1 19.2 20.2 干土质量 (g ) 92.9 95.9 96.6 含水量 (% 25.2 23.0 23.3 平均含水量 (% 干密度 (g/cm 3 ) 1.54 1.59 1.60 最大干密度 (g/cm ) 1.61 1.61 1.61 压实度 (% 95.7 98.8 99.4 土样种类 粉砂土 湿 密 度 干 密 度

审核: _____________ XXX 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路基土压实度实验步骤

路基土压实度实验步骤 (1)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30×30CM2的一块地面铲平。如检查填土压实密度时,应将表面未压实土层清除干净,并将压实土层铲去一部分(其深度视需要而定),使环刀打下后,能达到规定的取土深度。 (2)利用齿钉将定向筒固定于铲平的地面上,顺次将环刀、环盖放入定向筒。 (3)用落锤将环刀打入土中,至环盖顶面与定向筒上口齐平为止。若用落锤打入仍有困难时,宜另换地方再行锤击。(4)去掉击锤(或手锤)和定向筒,用镐将环刀及试样挖出。(5)轻轻取下环盖,用修土刀削去环刀两端余土,将其修平。(6)擦净环刀外壁,在天平放砝码一端放土与环刀等量的砝码,直接称出湿土质量,准确至1.0G。 (7)自环刀中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含水量。(一)所挖坑中的土的质量/所取坑的体积=湿土的密度;

湿土的密度/(1+0.01W)=现场所取的土的干密度;W-为现场烧得的湿土的含水量(酒精燃烧法); 压实度(%)=实测干密度/最大干密度; (二)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1、焖料。含水量为2%、4%、6%、8%、10%的土;2、测定击实桶的质量以及其体积。(质量为6600克,击实桶的体积为2.77立方厘米); 3、装料。分三层装入,每层击实98次,共4.5千克;4、绘图。按照2%、4%、6%、8%、10%的含水量的土去做此试验并分别再次测得含水量(实际与理论有差别)在以土的含水量为横坐标,土的干密度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分别以一定的含水量所对应的干密度为坐标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就可构成一个光滑的曲线图形,最大的干密度所对应的就是最佳含水量。 挖坑灌砂法测压实度试验的步骤 ①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的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得小于

路基土压实度实验步骤

路基土压实度实验步骤

————————————————————————————————作者: ————————————————————————————————日期:

路基土压实度实验步骤 (1)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30×30CM2的一块地面铲平。如检查填土压实密度时,应将表面未压实土层清除干净,并将压实土层铲去一部分(其深度视需要而定),使环刀打下后,能达到规定的取土深度。 (2)利用齿钉将定向筒固定于铲平的地面上,顺次将环刀、环盖放入定向筒内。 (3)用落锤将环刀打入土中,至环盖顶面与定向筒上口齐平为止。若用落锤打入仍有困难时,宜另换地方再行锤击。(4)去掉击锤(或手锤)和定向筒,用镐将环刀及试样挖出。(5)轻轻取下环盖,用修土刀削去环刀两端余土,将其修平。(6)擦净环刀外壁,在天平放砝码一端放土与环刀等量的砝码,直接称出湿土质量,准确至1.0G。 (7)自环刀中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含水量。 (一)所挖坑中的土的质量/所取坑的体积=湿土的密度; 湿土的密度/(1+0.01W)=现场所取的土的干密度;W-为现场烧得的湿土的含水量(酒精燃烧法); 压实度(%)=实测干密度/最大干密度; (二)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1、焖料。含水量为2%、4%、6%、8%、10%的土; 2、测定击实桶的质量以及其体积。(质量为6600克,击实桶的体积为2.77立方厘米); 3、装料。分三层装入,每层击实98次,共4.5千克; 4、绘图。按照2%、4%、6%、8%、10%的含水量的土去做此试验并分别再次测得含水量(实际与理论有差别) 在以土的含水量为横坐标,土的干密度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分别以一定的含水量所对应的干密度为坐标用光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