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理智的消费者》

《做理智的消费者》
《做理智的消费者》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消费者,理解钱的来之不易,进而感受到合理消费的必要性,意识到要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使学生了解目前中学生的维权意识程度,理解维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知道作为消费者有哪些权利,懂得要努力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感受到合理消费的必要性;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意识到要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进一步增强维权意识,并努力去做。

教法:设计教学情景、小组合作讨论、案例分析、老师讲解

学法:学生自学、学生讨论

教学内容及设计过程:

一、【小组合作探究】

1、教师出示“通缉令”:

通缉对象:不良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习惯;

通缉要求:一一“抓捕”归案,一个都不能少。

在我们学校的学生当中目前存在有哪些不良的消费行为或习惯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且把讨论结果写下来,等会儿请同学把讨论结果展示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请同学把讨论结果展示出来。

2、学生中几种典型的不良消费行为,如:

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零食饮料消费量大;

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

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

人情消费——跟着大人学,请客送礼之风渐行;

网吧消费——越陷越深越迷惘;

3、学生:分组讨论

课本54页:你身边有类似的现象吗?你怎样看待这种消费行为?

一、要学会合理消费(板书)

4、消费心理测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4趣味测试,看看自己属于哪种消费心理。

学生:看测试题,针对自己的消费习惯,了解自己的消费心理。

教师:同学们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晓在2010年6月份的消费清单,看看陈晓的消费情况

5、学案分析:学以致用:陈晓2010年6月份消费清单的一部分:

9月1日:学习文具、辅导书18元

9月10日:买名牌衣服358元

9月14日:和同学逛街花费80元

9月17日:为班上贫困的同学捐款10元

9月20日:到一家新开的肯德基吃饭68元

9月25日:给同学的生日礼物135元

思考:(1)陈晓的消费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2)你为帮陈晓改掉高消费的习惯提几条合理化建议。(或中学生消费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通过对自己的消费心理测试和对陈晓同学的消费行为的分析,我们应该学会合理的消费,注意做到节约适度;安全和健康;同时还要注重精神消费方面的消费。养成节约的观念和合理的消费方式,做个合理的消费者。

二、依法维护权益:

1、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案例:每年的3.15晚会上都曝光很多令人吃惊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今年晚会上也不例外:包治百病的数万元的睡眠床,夸大功效的还有可能损害身体的碱性水,维权遭拒的惠普电脑的用户们……(自学)

(1)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公民作为消费者依法享有哪合法权益?(学生自学)

①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②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③对商品服务的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人格尊严、民族风俗得到尊重的权利

(3)上述案例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答: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人身财产安全权、依法求偿权。

2、现身说法:

你或你的亲戚朋友买到过假货吗?你你或你的亲戚朋友是怎样处理的?

师生互动:

总结:作为消费者当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采用以下方法维护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当地工商行政部门申诉;④或向新闻媒体爆光至使解决。⑤向人民法院起诉

3、学以致用:

多媒体展示案例:小锋在某家商店里买了一双自己喜欢的名牌球鞋,回到学校后发现是冒牌货,心里很生气,好朋友小明说“去找老板退货”,小军说“那家老板太坏了?我们应该找些人去教训他一顿”,而小锋“算了,当时我自认倒霉吧,就当花钱一个教训,下次再不去他那里买就得啦”

(1)请你分析小锋的消费行为?

(2)请问小锋的什么权益受到侵害?

(3)请问,你认为小锋正确处理这件事的态度和方法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三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用书面形式写出)

四、课堂延伸:

《消费对话》

妈妈:今天花了500元买了个“山寨”手机,真划算。可惜没发票

爷爷:“山寨”手机?外观设计、品牌型号都和品牌我的品牌手机一样呀,我可是花了3000元从专场卖店买的。

爸爸:“山寨”手机虽然外观设计逼真,价格低廉,可质量是没保障的。而且严重影响品牌手机的生产和销售。

小红:哈哈!“山寨”

请问:(1)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你认为品牌手机企业面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哪些措施?

(3)结合本案谈谈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注意哪些事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