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志愿参加扶贫支教工作申请书

个人志愿参加扶贫支教工作申请书
个人志愿参加扶贫支教工作申请书

个人志愿参加扶贫支教工作

姓名:X X

学号:00

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投身西部彰显志愿本色扶贫支教无悔青春年华

——个人志愿参加扶贫支教工作申请书

X X 新闻与传播学院0

写在前面的话

执一支粉笔,带两袖清风,八百里日夜兼程,三百天授业解惑,支教献真情。志愿者的旗帜映红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脸庞;志愿者的精神鼓舞着一批又一批学子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父母、亲朋、老师们的呵护下走过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在纯洁无瑕的象牙塔中生活了四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经到了我们回报社会的时候。在面对人生或许最为重要的选择之时,我看到了驶往西部的航船,她为我指明了方向。我知道这就是我内心的理想,在光辉的志愿精神的照耀下,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践行志愿精神,传递志愿火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二十年所学传播给所有需要的孩子们,在西部再次留下一名郑大志愿者的足迹。

尊敬的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位领导:

一、个人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

(一)幸福的家庭伴我健康成长

我叫XX,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这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他们虽然没有渊博的知识却用最为平实的语言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和将会伴随我一生的良好习惯。父母学历都不高,所以十分重视我的教育,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叫我背唐诗,写字,还买来成语故事的磁带,让我从中理解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对的。我印象中的童年就是这一段段的小故事串连起来的。父亲的严格和母亲的慈爱让我也形成了严格要求自己、善待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都为我的价值观的养成奠定了基础,使我在今后的求学道路上受益匪浅。

(二)美好的校园助我扬帆起航

从小的家庭教育就让我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让我在学习上不敢有丝毫怠慢。面对学习我也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自1995年至2003我先后就读于信阳市灯塔路小学和信阳市第十中学。我遇到了许多德才兼备的老师,在从他们身上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也不会忘记学习他们优秀的品格。而老师们也很注意挖掘我的特点,和学习潜力,引导我更高效的学习。数学老师的严厉严谨让我养成了谦虚谨慎遇事多思考的习惯;语文老师的博学幽默让我对语言和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届班主任的重视和鼓励也让我有机会担任班长职务,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2003年我考入了省示范性高中信阳市第二中学,高中阶段我选择了文科,这样我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自己所钟情的文学和历史等学科。高中的班长经历使我开始初步接触团学工作,而自己朗诵、主持方面的特长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告别高中时代,2007年金秋九月,怀揣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我校。学期伊始我担任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一班班长,延续了自己服务同学,为班级同学奉献的历程。更为让我感到骄傲的是,大一阶段我就有幸加入校学生会,在这个组织纪律严明,机构划分细致,干部队伍强大,工作能力突出,业务开展多样,领导密切关注,同学积极拥护的团体中我先后加入了外联部、办公室、宣传部、文讯部、秘书处(主席团)等部门。在这个汇集了我校团学骨干的精英团体中,自己也在一步一步查找着自己身上的不足,丰富着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构成,探索着自己发展的道路。大学阶段我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们的淳淳教诲和同学同事们的无私帮

助。和一名名优秀的学长学姐的接触让我学到了课本课堂上了解不到的知识。校团委书记、学生会秘书长某某老师更成为了我学习、生活、工作上的良师益友。低调做人、高调做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教导我一直铭记心中。郑大学生会的平台让我开阔了眼界,科协年会、挑战杯等大型活动都看到了我校志愿者们的身影,我也有幸参与其中,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着自己光和热。“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是学生会开展工作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团队中三年的历练让我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也使我对自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让我学会了做事更学会了做人。

大学之大,在明明德。进入大学之后我不敢放松对知识的追求,努力在工作和学习之中寻找平衡点。学习上我认真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平均绩点,综合成绩排名在专业内排名前三分之一,并顺利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工作上我严谨务实,努力协助团委老师开展团学工作,多次组织参与省级校级大型文体活动,2009年被任命为我校学生会副秘书长。在校期间曾荣获河南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我校优秀学生干部、我校文体活动积极分子、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生活上,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团结同学,以自己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平日里积极关注时事政治,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并于2009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温暖的社会使我励志成才

在和平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我们是幸运的。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更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和谐社会的倡导更为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保障。与生活在战火纷飞、贫瘠落后的先辈们相比我们更应该饮其水,思其源,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积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2010年中国接连遭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以及特大洪水的厄运,但是就像海鸣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所说“人不是生来就是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摧毁他,但你就是打不败他,打不败他。”灾难摧毁了受灾群众的家园却打不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攻关克难用钢铁脊梁撑起了灾区人民的天空。国人用爱和责任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这些都深深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正是身处这样一个团结、温暖的大家庭,才培养了我强烈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更加勤奋努力,期冀着未来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智慧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一份微薄的力量。面对即将毕业的现实,“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让我们这些饱含青春激情的青年志愿者们有机会在西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发挥特长、贡献力量、传播知识、奉献爱心。

(四)开朗的性格让我爱好广泛

开朗的性格让我从小就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更多朋友的接触也让我有了较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小学开始自己就特别喜爱篮球等体育竞技运动,从中得到乐趣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团队意识以及积极进取不服输的性格。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也有着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大学阶段自己的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主持方向)因此自己在朗诵、主持方面也有过一定的专业训练。由于自己专业有艺术类的一些特点,加之在学生会之中耳濡目染,对歌唱等文艺活动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大三时,我加入了校学生会文讯部,在这个部门里我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体会到了写作和摄影摄像所带来的乐趣。大学阶段自己曾参与大学生思想引领教育我校《时事周周评》纪录片、河南省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宣传视频的拍摄制作。

二、我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经历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志愿者,一个美丽的称谓。进入大学以后我光荣的注册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我牢记“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的庄严承诺。把志愿服务作为自己的分内职责。

在校期间,我参加了多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包括植树护绿、扶贫济困、环保公益、爱心助学等活动。同时也参加了三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次“迎新生活动”,为“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我校的举办提供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是这种辛苦却保障了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博得了社会各界对我校团学工作水平的高度评价,而作为数百名志愿者中的一员,我也在这番辛苦中收获着喜悦,在奉献中不断的成长。

2010年是中国的世博年,世博会二百万名志愿者用最为平常的工作为这一盛会的举办保驾护航。灿烂的微笑面对五洲宾朋,辛勤的足迹遍布世博园区,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感动着每一位来到世博会的游客们。虽然我并没有机会在世博会这一举世瞩目的盛大活动中承担起一名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但在我校的四年中我却有幸参与了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两院院士一对一志愿服务的接待工作。而这一次经历也成为了我最为难忘的一次志愿服务经历。

2008年9月,第十届科协年会在河南郑州举行。经过一个月的系统培训,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投入到接待工作当中了。但令我出乎意料的是,由我负责接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博士因在美国召开商业会议迟迟不能确定返程时间。这让原本踌躇满志准备好好把握这次志愿服务机会的我心一下凉了半截。看着身边的同学们已经纷纷带领着自己对接的专家学者到达了驻地,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并没有想就此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继续竭尽所能与邓院士的秘书取得联系,争取确定邓院士的行程好做好进一步的准备工作。邓院士的秘书姓王,在北京公司工作。几乎每日三餐我都要向王秘书询问邓院士是否还能参加这次年会,然而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确定的,收到这样的信息我并不失望,因为只要没有确定不来我就还有机会。终于,在驻地的第三天,我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电话,说邓院士明早就会返程直飞郑州。这个消息让我不胜欣喜,我连忙确定了航班号和具体时间,联系了司机师傅准备赴新郑国际机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9月20日,雨。这一天我终于接到了期盼已久的邓院士。原想直接把他接到驻地,可是由于他行程安排紧凑,只好直接前往分会场进行讲座。好在司机师傅经验丰富,我对郑州的道路可太不熟悉了。一路上我热情的向邓院士介绍郑州和河南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名人和土特产品。邓院士也饶有兴趣的聆听我的讲述,并不时询问我一些关于诸如碧沙岗、二七塔等人文景观的由来。邓院士是致力于多媒体芯片开发研制的专家,为了寻找更多的共同语言我在驻地也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漫长的行程中我不时与邓院士攀谈关于Symbian、Freescale 等他从事领域的事情。每每提到一些自己的不解邓院士总会耐心细致的为我解答,我认为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是对我志愿服务工作的肯定与认可。

在分会场的报告会上,我关注着邓院士的一言一行,由于邓院士久居美国,不大习惯中国的饮品,且不喜喝甜的和热的,而时值初秋,秋雨连绵,分会场也没有提供冷饮,这时邓院士首先想到的也是我,他让我帮他去买一些冰镇的苏打水。能够切实的为接待对象解决问题是志愿者再高兴也不过的了,尽管这仅仅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我还是当做重大的使命立刻帮他解决。临行时我不忘提醒邓院士检查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和报告使用的优盘是否拿好。在驶往机场的行程中,邓院士多次对我表示了感谢。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这只我应该做的。”就在机场安检的时候,邓院士和我握手再次表示感谢,我也真诚的邀请他有机会再来郑州。送走了邓院士,我终于完成了一名志愿服务人员的使命,虽然相比其他同学,自己的接待工作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和接待对象相处的时间也只有仅仅半天,但这却让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