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X X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素质教育下的中学班主任工作

专 业: 中小学教育管理

考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素质教育下的中学班主任工作

摘要:学校素质教育,班主任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让班主任充分发挥他们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就必须加快班主任工作的改革;加强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改进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教育;工作

Abstract: The teacher who is in charge of the classroo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into well-developed and all-around ones. As long as having make

full use of the teacher’s ability, and make the result of the work obtaining a better degree, we must speed up the reformation which concerned about the teacher who is in charge of the work,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er who is in charge of the work,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teacher who is in charge of the work, and improve the way how the teacher works.

Key word: The teacher who is in charge of the classroom; Well-development and all-around education; Work

一、引言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显然比那种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班主任老师担负着特殊的职责,不仅要教给学生们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行为,其中包括学生的思想、品质、作风和行为习惯。一个有威信的、热爱学生并为学生所敬仰的班主任,是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诚实正直进取的品格、增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和情感的外在动力。

素质教育是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不仅仅牵涉到教学内容、方法及考试方式、方法,更涉及到对学生非课本知识的教育和辅导,也即平时所学的“德、智、体、美、劳” 中非智力方法的教育。素质教育下,学习仍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学习的方法,机制都应进行改变——变被动为主动,强调发现、探索、创新的学习精神,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人格、人性的培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这些在课堂上是无法

完成的,要寓于日常生活和课下。实际上就是在实践中要求班主任进行安排、指导和监督,因此在素质教育中,班主任的工作更加重要,负担与责任变得更大,班主任该怎样做,成为“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素质教育要求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积极提倡者和实践者,需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我们知道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远远高于传统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里的班主任应具备有更高、更广、更深业务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从提高班主任素质抓起。

首先,班主任道德、知识、能力要全面提高。

班主任只有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学生能战胜危害自己身心健康的东西。中学生的心理还比较单纯,他们没有较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还须班主任加以教育引导,使他们严格遵纪守法,提高自觉性和团结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次,班主任还应当成为“多面手”。

班主任不但要有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不仅要有更高的文化素质和渊博的知识及专业理论水平,还应有高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思想情操,班主任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一个班的学生虽然不多,但他们的表现、成绩、性格、志趣、爱好等素质都是很不相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有灵活机智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耐心细致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正确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因人而异的说服教育方法。深入了解和研究、熟悉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掌握其规律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班主任还应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文件,提高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和人才价值观

念,用全面的素质教育观取代传统的知识教育观。造就新一代的栋梁之材,不仅是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神圣职责,更是我们每个班主任的光荣使命。

三、学校要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

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重视班主任工作。既然班主任是基层管理者、组织者,是学生管理的主体,就应该把班主任工作纳入到学校管理中来,使其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由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要做好班主任选拔工作,学校要把那些思想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好、工作负责、热爱学生、工作组织能力强、有魄力的中青年教师来担任班主任工作。同时对班主任工作必须加强管理,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奖罚分明。工作要到位,职责要明确,对做得好的班主任工作应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促使班主任更加积极,主动进行这项工作。另外,还应该对班主任进行定期定量的管理学及心理学的培训辅导,使班主任能够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学生的管理,组织和教育引导。

四、从班主任的自身出发提高个人素质、改进工作方法

(一)班主任应具有的素质

1.要有爱心

爱是一切动力的源泉。对学生有爱,像爱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一样来关爱学生,一个人就会很容易的融入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班主任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往往有些班主任总以为自己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就要听命于班主任,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不与学生交友,对学生动辄发命令、批评而不是引导,慢慢地就会与学生疏远,失去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工作就会变为一种负担、压力而不是乐趣,更为危险的是让学生们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反思我们的学生时代,有时会因为个别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失误而使学生改变了对于人生的看法,以至阻碍了个人某方面的发展,使人格出现缺陷。爱心也是班主任是否具有责任心、奉献精神的前提,没有了爱心,责任与奉献只是一种空

话。对学生批评多一些,还是关爱多一些,决定了师生之间的融洽程度。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对立,会让师生之间走的更近,建立起朋友般的友谊,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2.班主任要善于观察与沟通

学生千差万别,因成长环境影响不同,造成心理特征各异,要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学生,班主任就应该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由心理导致的行为特征。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中需要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指,通过组织班级活动,了解分析学生的处事能力,并总结他们的心理特征,再给学生作思想工作时就会有的放矢。沟通是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最好的桥梁。在与学生交往中,班主任要利用各种途径与学生沟通,包括语言交流以及对某一事物、社会现象的评价与看法,从中找到与学生相通的地方,达到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进而开展自己的工作,同时把正确的想法、观念传授给学生,在无声无息中完成班主任工作。

3.班主任要不断学习

学习新知识,观察新现象,把握时代脉搏。当今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后,学生所接触和感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新颖而复杂,在学生的认知世界还不全面的情况下,产生的困惑也会越来越多。班主任作为教育者不但要领会书本知识,更要还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习这些新东西,甚至是游戏与聊天工具,只要我们有和学生共同的东西,就会和学生产生共鸣,就会有利于学生的教育。

学习相关的管理学和心理学。现代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学中的管理学。人的行为都是在特定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班主任只有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分析出学生相关行为的心理特征,才能有目的的进行指导、教育。另外班主任可以利用管理学与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

跟有经验的班主任进行学习,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管理经验。

(二)必须不断地改进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最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处在主导地位的班主任,应坚定不移地认定学生是班级和班级管理的主体,应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经常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对有过失的学生,批评要中肯,帮助要热心,要以理服人,以心感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被学生信赖的教师,让学生敢说真心话。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经常谈谈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一个“自强、自理、全面发展”的班主任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热情和毅力,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认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学生成才必须先成人,要先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而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靠几节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就可以的。事实上,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不同的地点、场合及其交往的人际关系中,会自然表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道德风貌的内在本质。如我班的一些少数同学,平日不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不一致,迟到、早退、不刻苦学习,行为规范差、不讲文明礼貌,不为班集体利益着想,甚至到了考试就想尽办法作弊,遇到就困难就束手无策。这些不健康的、错误的思想行为会损害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光靠思想品德理论是远远不能净化他们心灵的,一定要转变其思想行为,而这就要依靠班主任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手段来实现学生转化的目的。

3.积极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布置的工作,要具有务实的工作作风,争取做到“三勤三细”。

一勤是勤检查。班级工作不像教学工作那样有教材、有一套考察的方法。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切实抓好检查这一环节。不仅查班级行为规范的遵守,查纪律,查卫生,查学生学习情况,尤其是要经常检查自己班务的内容与方式是否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是否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二勤是勤观察。通过经常的全面或重点观察,班主任能够真正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方向,准确了解班集体的

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三勤是勤谈话。谈话是班主任进一步沟通师生情感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态,弥补观察的不足。

一细是观察学生要仔细。通过仔细的观察,要能够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美好思想、行为的萌芽,并及时给以肯定,促使发展壮大;要及时抓住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不好的思想苗头,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二细是调查研究要细心。班务工作调查时不要拘泥于形式和规模,要讲求实效,可以通过家访,可以找学生谈话,也可以找任课老师闲谈了解情况,还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或娱乐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三细是要从细微处抓起。从小事做起,抓养成教育、常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集体纪律和学习风气,使班集体形成一股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力量。

4.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学校里,我们往往把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视为后进生。为了转化后进生,班主任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换。如果教育得当,可以向良性转化,如果任其自流,则会形成恶性循环,等到品质完型后,再转化为时已晚。高中学生处于危险年龄期,心理状态很不稳定,心理成长随时都可能分化,或向好,或向坏发展。而后进生就已经向坏方向迈出了一步,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后进生,长期累积的不良习惯会积重难返,要转化后进生得要先活其心,而要激活其心,就必须给他宽阔的爱心和宽容心。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给予温暖,促进后进生复活心灵中美好的东西。对后进生,班主任必须从心底上不歧视、不挖苦、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而应主动采取措施去帮助他们发现“闪光点”。哪怕他们只有一节课认真听、一道题做对、一件事做好,都要及时的肯定他们,使他们自尊,自重,自信,自爱。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时间和机会,“欲速而不达”,想让一个瘦子在几天里吃成胖子显然是不可能的,要有耐心、给他们时间。除了给后进生爱心和宽容之外,班主任还要与家长联

系配合,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度的教育。只有对他们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在日常行为中慢慢克服自身缺点,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5.重视选拔和培养好学生干部,组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班团干部队伍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树立,一个坚强的班集体的建立必须依靠先进力量和积极分子。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骨干力量,他们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级工作的开展,主要通过班团干部团结和组织带领全班同学去实施。所以选拔好班团干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班风的形成。优秀班团干部应如何选拔呢?可以通过查学生档案,与学生个别谈话,观察学生表现,以及与任课老师交换意见进行了解,还可以通过演讲形式、自我推荐、民主选举的方法结合选拔。一定要把那些品学兼优、积极上进、热爱关心集体,在同学中享有威信,并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班团干部。选拔之后,再根据他们的特长进行分工,分工要清晰,职责要明确。一般情况下,班团干部上任后集体责任感较强,但他们认识水平、工作能力、组织才干都处于学习、积累阶段。在工作中班主任要适时加以具体指导,与他们共同分析,讨论班上的现实情况,指导他们研究、制定班级活动计划,教给他们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班团干部的独立工作能力,顺利推动班级工作。要大胆使用这些学生干部,敢于放手让他们去管理班上的学习、生活、纪律、卫生检查等,引导他们去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工作。如定期检查,每周一次班会课的自我总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主任应每月召开一次班委会议,研讨本班的学习、生活纪律情况,总结成绩,找差距。当问题提出之后,班主任全面总评,既肯定他们工作中的成绩,又指出其不足,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制定下一步的计划措施。另外,对班团干部的培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要十分爱护班团干部积极性的发挥。对那些确实不称职的班干应给予批评教育或改选。还可以通过班干部的轮换值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

能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竞争意识的提高,也使学生与“干部”之间加强理解减少对立。从而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有正确学习态度,集体荣誉感健全的班集体。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组织管理和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与管理是不可分离的,教育必须辅之于管理,管理必须靠教育来保证,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快班主任工作的改革,以班主任工作创新推动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锻炼他们做人的能力,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个体,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远大的理想,努力奋斗健康成长,做一个社会主义未来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冯远村 《班主任角色的认同与调试》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冯东升 《管理概论》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柳海民 《教育学理论》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学出版社,2003年版

林冬桂 《班级教育管理学》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美)Lunenburg,F.C.著,孙志军 译

《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美)霍伊(Hoy,W.K.),马萨尔(Miskel,C.g.)编著

《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绍仁 《班主任工作三十年经验谈》 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浅谈教师的礼仪修养》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第一,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教师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对教育、教师都十分重视。《科隆宪章——终身学习的目的与希望》中强调指出:“教师在推进现代化和提高现代化水准方面,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采用、训练、配置及其素质能力实质性提升,是任何教育教育制度取得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学校教育对几乎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部分,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决定着他们6—18岁的生活,决定着他们的前途,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家长、教科书、电脑和大众传媒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教师的仪表端庄、朴实、整洁、大方、自然,风度优雅,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做怪动作等不良仪表和习惯,会有损教师的形象。那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严谨求实、无私奉献、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肯定并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教师形象的重要意义决定了想成为教师的人在职前必须接受专门培养,职后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使教师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相统一,尽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第二,从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教师礼仪修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意义表现在: 一是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教师良好的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结合,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益处。 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举止文雅、穿着朴素、仪态端庄、作风正派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 三是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 综上所述,研究教师加强礼仪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师范院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教师。 二、研究现状综述 当前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式下,多数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利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表现,如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指甲油,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等等。有的教师由于不良的言谈举止导致与学生、与同事关系紧张,也在学生家长中造成恶劣影响。造成一些教师礼仪修养缺乏的客观原因,除了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外,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忽视对教师的礼仪教育。 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制度和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应试教育的产物,培养的毕业生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使教师职业目前相当程度上处于可替代的地位。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重学科专业,轻教学技能技法和教师礼仪修养等方面的问题,学习实效大打折扣。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001 课程质量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002 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003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004 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005 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006 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007 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008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009 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 010 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011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012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013 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014 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015 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016 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017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018 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019 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020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021 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022 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023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024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025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026 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027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028 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029 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030 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031 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032 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033 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03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035 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03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37 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038 当代学生婚恋心理的研究 039 社区居民迷信心理的研究 040 各社会群体婚姻关系的研究 041 老年人生死观研究 042 各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技术研究 043 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问题研究 044 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 045 邪教心理探秘 046 强迫症(包括洁癖)心理矫治 047 恐惧症心理矫治 048 人际障碍的心理矫治 049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 050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051 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05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研究 053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05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05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研究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导读:摘要:随着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创新发展,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也备受关注。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队伍现状,明确指出了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供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进行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高校 近年,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正在创新进展中。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质量。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是保障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变革的必要条件。 一、高校教育管理队伍现状 教育管理人员是日常教育管理主体之一,在全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运行当中起到服务和教育等作用。高等教育管理队伍设置目的就是要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管理人员来执行和衔接教与学的'每日发展,管理人员是主要的执行者,是高校中负责制定、规划、指导、协调的核心组织者。以服务和教育为宗旨,在教与学相关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其职能现状主要体现在服务和教育上。 1.服务现状。当前高校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主要组织和协调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专业的发展规划、人才的培养方案,还包括学生、考务、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基于职业特点,

教育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显得更强,不仅在观念上已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更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的服务实效。切实深入去感知师生需求,并及时给予解决、整理、反馈,有自主服务于社会学校、服务于师生这种意识,但管理队伍参差不齐,整体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2.教育现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紧贴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是亦师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辅助教师师德素养中突显出教育职能。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既要有正确的政治取向,也要有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更要具备行政岗位管理素质,目前在管理队伍中达标比例尚且有待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管理队伍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调查中,存在各类教育管理人员观念守旧、缺乏专业性、团队意识薄弱、待遇差距大以及整体素质提升缓慢等问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是保障高校教育学质量的关键工作之一。为了能构建优质的教与学环境,保障教育管理工作有秩序的顺利实施,为了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全面素质型人才,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的新型教育管理队伍迫在眉睫。 三、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就是要进行引导、激励、学习,提升等这些过程,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的。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将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和适应性的人才,并据此而构建大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验 实践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见习、顶岗实习。时间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从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此期间的学生教育管理还存在 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一些建议。 一、工学结合新常态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学结合新常态下学生管理的模式 1.以企业为主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为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从人才培养计划到课程设计 再到顶岗实习都全方位参与。如校企订单式合作培养,合作方一般是 较大型企业。企业参与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学校按其要求培养所需的 专门技术人才。另一种是企业在顶岗实习期间参与管理,视学生为 劳动力,按劳动力要求进行管理,合作方通常是中小型企业或快速发 展行业中的小微企业。 2.以学校为主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为一些大型企业为顺应形势要求将校企合作打造成形象工程或某些国企为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以获得政府其他方 面的支持或赢取良好社会口碑,企业将一条次要生产线、一个非主 要经济实体交由学校管理与经营,学生的学习与管理,完全由学校规 划与实施。 3.企业与学校联合协同的管理模式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必需的场地、设备、师资及其他条件, 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完全按照专业的要求进行,双方派专人负责学生 在实践基地的管理[1]。这种模式当前最为普遍。

(二)工学结合新常态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想法各异,以致参与热情不一 当前,学生对待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摸式态度各异,有的认为是提高实践能力的不二选择,积极参与。有的则认为与自己的就业 地区、方向差距较大,只是充当廉价的劳动力,进而消极对待。不 同专业、不同的工学结合形式,使学生对该项工作的评价和配合度 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2.课程标准难以把握,以致实效评价困难 工学结合课程中的实习实施计划、实习班级工作职责、实习手册和实习须知、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办法等内容的制定主体本应是校 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 实施,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并主体清晰[2]。然而当前,基本 上是学校单方面制定,高校过度依赖企业,仅游说企业接纳学生, 以致弱化了“学”的目的,企业关注的是工学结合的经济效益,看 重的是“工”。因此,实施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3.学生管理问题较多,以致学校企业压力加大 (1)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学生进入企业后,工作、学习、生活环 境发生变化,较为陌生的企业内部环境以及较为复杂的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之安全培训不到位,操作程序不规范,防范意识不强,容易引发工伤事故及一些其他人身伤害事故。 (2)学生心理问题较多一是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与现实的矛盾,参 加工学结合的学生大多是大三或毕业班学生,此阶段他们对个人未 来和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就业行业和区域有一定的预期, 但大多数学生因能力、阅历等原因,还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 正确的规划。学生刚进入企业的时候,感觉新鲜,能服从企业安排,遵守员工条例,但时间一长,部分学生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产 生失落感,如果学校此时不及时进行关注帮助,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其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要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要通过企 业和学校各阶段的考核测试,并与毕业成绩和各类评奖挂钩,成绩 较差或实践能力不强的学生就表现得较为焦虑。此外,企业和学校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3534612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001 课程质量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002 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003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004 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005 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006 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007 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 008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009 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 010 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011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012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013 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014 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015 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016 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017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018 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019 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020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021 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022 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023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024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025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026 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027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028 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029 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030 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031 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032 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033 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03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035 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03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37 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038 当代学生婚恋心理的研究 039 社区居民迷信心理的研究 040 各社会群体婚姻关系的研究 041 老年人生死观研究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部份 1、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 2、扩招生学习态度与人际交往情况调查 3、师范毕业生求职心理调查 4、师范生教学实习心理研究 5、师范生勤工俭学情况研究 6、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研究 7、从事家教对师范生教学能力与专业思想的影响 8、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 9、贫困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 10、大学生闲暇时间的支配研究 11、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分析 12、大学生恋爱问题研究 13、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l4、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15、大学生对待网络文化的态度研究 16、大学生的公共课学习态度研究 17、师范生的专业心理研究 18、师范生考研情况调查与分析 19、影响大学生求职面试的心理分析 20、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因分析 21、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22、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特点的调查分析 23、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特点分析 24、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专业课和设置的意见调查 25、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26、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型、特点与原因分析 27、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28、高校扩招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影响 29、不同类型民办学校管理体制研究 30、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学历)情况调查 31、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调查 32、农村民办小学网点布局与办学规模调查 33、农村民办小学办学条件的调查 34、农村地区教师劳动报酬兑现情况的调查 35、农村小学生辍学情况调资 36、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情况调查 37、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8、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情况调查 39、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的调查 40、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情况调查 41、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之研究 二、教育统计与测量部分 1.文理专业考试方式的比较研究 2.素质教育与考试制度的关系 3.人才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4.各种评分制度的比较研究 5.教学与考核关系的研究 6.教育统计方法的应用研究 7.教育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8.素质测评的研究 9.考试与学生负担的关系 10.不同性质课程考核方法的比较研究 11.教育调查科学性的探讨 12.教育实验科学性的探讨 13.大学生考核科学化的探讨 14.大学考试种种弊端的分析 15.大学校园生活的统计与调查 16.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统计与调查 17.现代大学生特点的分析与调查 18.中学生素质发展的统计与调查 19.小学生素质发展的统计与调查 20.教育管理中的人事考核方法研究 三、学校管理学部份 1.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2.学校管理职能论 3.《学记》中的学校管理思想 4.《学校管理学》的概念体系 5.学校目标管理 6.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7.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8.学校管理的效率化 9.学校管理物方法论研究 10.主体学校管理观 11.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问题 12.管有方法、管无定法 13.行政管理方法的评价

教育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设计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教育管理的应用研究 学生: 车云 学号: 24 专业名称: 教育管理 学习层次: 本科 年级: 12秋 指导老师: 汪晓熹 职称: 副教授 教学点: 修水 九江广播电视大学

开题报告 课题容(包括课题的现实意义、目前该领域国外发展趋势、研究的重点及拟突破的难点等)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知识是知识管理理论和幼儿教师学习研究的共同关注点。以知识管理理论审视幼儿教师学习,则幼儿教师学习过程就是幼儿教师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有目的的系统更新与优化的过程。 二、研究的容及可行性分析: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质量,可以增强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可以丰富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的管理方法。 三、论题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论文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质量,可以增强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可以丰富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的管理方法。 五、论文的进度安排: 10月中旬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指导学生选题,初步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11月初由指导老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制定毕业论文相关计划。 11月中旬学生应完成开题报告,并交由指导老师审阅,指导老师将开题报告电子版统一提交并留档。

六、论文的写作提纲: 提出问题---假设来源---研究方法---研究容----结论 七、参考文献: 1、毛佳妮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2008.04版 2、贾奇特·布尔,《高效能教师》,中国青年,2011.05版 3、一涵主编:《教育心理学》,师大学,2012.01版 4、董远骞. 教学原理和方法[M].:人民教育,2006,68-70 5、盛绍宽. 学校管理学[M].: 中南工业大学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1.试论受教育者、学生和学习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试论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 3.试论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4.试论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关系 5.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6.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7.试论教育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8.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9.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学科)改革之我见10.××学科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 11.××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 13.××年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指导 14.××年级学生的休闲指导 15.当代社会小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 16.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 17.教师职业专业化之我见 18.“教师教育”和“师范教育”辨析 19.试论“尊重学生” 20.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 二、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 1试论课程与教学的辨证关系

2建构主义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3新课程的价值观对××学科教学的影响 4课程设计要素的实例分析 5课程设计模式的实例分析 6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7行为目标与我校的课程实践分析 8生成性目标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9表现性目标在活动课教学中的实用价值分析10.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例分析 11.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2.××实例分析:一个理想的课程实施策略 13.三级课程管理在本地(本校)的实践探索 14.改变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后的问题与出路1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发展的实例分析 16.××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7.综合运用教学手段的实际效果分析 18.××学校教学管理对于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提高的影响21.××小学三级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22.××中学三级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23.试论评价对被评者心理的影响 24.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的比较研究 25.试论学生评价中不同的评价观 26.××学校学生评价方案研究 27.试论班主任的素质结构和评价标准

教育硕士专业教育管理方向的学位论文选题

教育硕士专业教育管理方向的学位论文选题 2009-07-20 13:37:34.245 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标准 1、论文选题应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改革与管理有一定价值。 2、论文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选题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论文要运用现代教育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专业对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小学教学、教育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 3、论文形式可以是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或管理的专题研究;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或管理的实验报告、典型诊断报告等。 4、论文撰写必须在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应广泛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内外关于所研究题目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30篇。 5、论文应做到体例结构规范,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阐述准确、清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论文格式应符合文体要求。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二、教育硕士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 选题,即选择论题。论题是论文的“眉目”,能够显功夫、见水平,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论文的内容、意义,全文的格调、色彩等,在好的论题上能大体反映出来。 (一)区分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 两者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规格不同,各有侧重。教育学硕士学位培养的一般是具有较系统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动和研究热点,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从事高等学校教育学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论文选题必须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则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并不是来自于教育学中的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

电大本科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题目浅谈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德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应努力让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学生才容易产生积极的、健康的、热烈的心理体验,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应贯穿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关键词:德育教育、道德现状、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贯穿德育、 正文: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统帅。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 一、德育的重要内容 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小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教育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2 一、教师管理与激励理论 1.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2 2.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4 二、目前在教师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薪酬制度认识不到位.....5 2.对教师考评的公正性问题.....5 3.激励措施的不全面.....5 三、学校管理者应该针对教师的现状,运用好激励理论,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 建立合理、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5 2. 对教师的激励要采取公平的原则.....6 3. 确立教师评价新理念.....6 4. 激励机制的内容要突出成长性原则.....7 5 用真挚的情感激励教师.....7

运用激励理论的教师管理研究 【摘要】: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管人心,所以学校管理本质上来自于学校成员的内心深处的激情。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无论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教师永远都是教学活动的主角,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影响教师满意度的因素是与需要满足相连的,凡是与教师的需要有关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教学效果与教学态度。能否调动教师积极性至关重要,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又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励作为对人们的一种行为评价,它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调动积极性、培养和开发创造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师管理激励机制公平激励成长性原则调动积极性一、教师管理与激励理论 (一)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 1.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教师能够准确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政府和学校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教师管理制度和规范。因此,教师管理必然是学校组织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学校管理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教育改革是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长久命题,它给各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教育改革的成功需要多种条件来作保障,其中教师的素质甚为关键。为了使教师队伍的状况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政府和学校往往需要制订—系列教师管理的新政策、新措施,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并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管理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方面有赖于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完善的要求,另—方面也取决于政府和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因此,现代的教师管理应当是—个含义宽泛的概念,它不仅是指对教师的使用和管辖,而且还应包括如何通过建立集体教研、专业发展、梯队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2、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4、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 8、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学研究 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 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 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 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 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 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 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 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 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 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 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 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 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 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 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 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 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 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3534612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3534612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001 课程质量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002 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003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004 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005 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006 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007 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 008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009 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010 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011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012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013 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014 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015 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016 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017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018 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019 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020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021 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022 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023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024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025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026 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027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028 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029 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030 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031 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032 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033 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03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035 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03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37 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038 当代学生婚恋心理的研究 039 社区居民迷信心理的研究 040 各社会群体婚姻关系的研究 041 老年人生死观研究 042 各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技术研究 043 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问题研究 044 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 045 邪教心理探秘 046 强迫症(包括洁癖)心理矫治 047 恐惧症心理矫治 048 人际障碍的心理矫治 049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 050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051 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05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研究 053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05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05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研究 056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辅导研究 057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