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波长激光雷达反演技术

双波长激光雷达反演技术
双波长激光雷达反演技术

双波长激光雷达反演技术

John F. Potter

提出一种用于反演激光雷达回波的数据分析技术并用模拟数据进行测试。这种技术需要同时有两个频率上的雷达回波,且满足以下假设:()1在激光光束路径上后向散射与消光的比值不随空间发生改变()2在激光光束路径上,两个不同频率脉冲的消光因子之比也不随空间发生改变。当雷达脉冲路径上大气分子的散射可被忽略,且气溶胶是由同一种粒子组成时,这些假设可以成立。模拟数据对应的是激光雷达探测1km内光学厚度为1的均匀分布的气溶胶的探测数据。通过分析能确定的物理量有透过率T,两个频率的消光因子之比k及两个频率上的消光廓线。这些量中的误差严重依赖于数据中的噪声水平。当用100个激光脉冲平均来减少噪声时,T和k的有效误差分别为1.93和1.54%,消光廓线中的最大误差为6%。附录将会对考虑大气分子三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扩展。

β

Ⅰ.介绍()R

α之类的大通过数学方法反演激光雷达回波以获得例如后向散射系数和消光系数()R

气光学特性系数廓线是激光雷达研究中长期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有独立探测雷达脉冲路径上某些点的消光系数或整条路径上的总透过率的探测方法那我们就能够得到反演数据,但是通常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探测方法。

在没有辅助数据的情况下,为了得到结果许多方法被开发出来。它们都涉及到对大气的物理性质的假设。在时下最流行的斜率法中通过假设α是在一定间隔内围绕雷达脉冲路

α。Klett已经详细地讨论过这种方法及径上距离为R的某一点的常数以估计这一点的()R

其相关的方法。Spinhirn e等人提出了一些稍微不同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雷达回波通过对不同仰角的探测而获得,例如斜径,且这些反演是在基于假设大气在水平方向上是一致的情况下做出的。

上述的方法都依赖于一些假设假设,即假设气溶胶有某一特定密度分布。由于气溶胶的分布可变性很强,因此对不使用这些假设的方法的研究是一热点问题。

本文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需要两个频率上的模拟雷达回波,并且基于以下假设:

()a在激光光束路径上后向散射与消光的比值在空间上平均分布。

()b 在激光光束路径上,两个不同频率脉冲的消光因子之比也在空间上平均分布。 当雷达脉冲路径上大气分子的散射可被忽略,且气溶胶是由同一种粒子组成时,这些假设可以成立。这意味着在任意一点气溶胶粒子都有相同的形状,尺度及折射指数。这种方法也能被用于以下方面,例如:把雷达射线分为许多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对应的气溶胶种类都不同,每一部分都可以独立地进行反演。然而,这样一来,结果的精确度便会下降。 本文给出了关于数学公式的推导,并且测试了一种简单的大气气溶胶模式下的模拟数据。附录将会对考虑大气分子三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扩展。

Ⅱ.方法

激光雷达方程可以写为:

式中()P R 是在时间t 接收到的瞬时功率,0P 是时间0t 时的发射功率,c 是光速,τ是脉冲宽度,β总的大气后向散射因子,R 是距离,A 是有效接受面积,0T 是光学透过率,α是大气总的消光因子。

通过假设()a ,我们可以得到:

式中S 是一个未知常数,激光雷达方程可以写为。

式中

我们假设我们有两个波长上的雷达回波,我们把其中消光因子较大的波长称为L ,它对应的物理量会带上一个下标L 来表示。同样的我们把其中消光因子较大的波长称为S ,它对应的物理量会带上一个下标S 来表示。

对于波长L ,方程()3可写成:

通过假设()b ,我们对于所有的R 可以得到:

对于波长S ,方程()3可写成:

通过方程()6和()8,我们可以得到:

其中i R 和j R 是任意两个距离。通过求k 的值我们可以得到:

式中k 的下标i 和j 对应的是距离i R 和j R 。

关于方程()6中透过率的解可以由以下方程得出:

其中

式中0R 和m R 分别是待分析的第一点最后一点。L T 是波长为L 时从0R 到m R 的透过率。L T 定

义为:

显然01L T ≤≤。

一般的,当L T 的值没有给出时,我们并不能得到方程()()11,12的解。当我们的假设满足时,可由两个波长的数据资料估计L T 的值。如果数据中没有噪声且方程()12中L T 的值是准确的,我们使用方程()11中的得到的()L R α带入方程()10时,对于任意的i R 和j R 我们都能得到ij k 准确值。然而,若是方程()12中使用的L T 的值并不准确,那么不同的点得到的ij k 的值便会不一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尝试大量不同的L T ,把其中使不同的(i R ,j R )

对应的ij k 差异最小的L T 值作为L T 的估值?L T 。我们将会在第三部分介绍一种回归方法来得到

这一估值,这种方法同样用来计算k 的估值。当我们得到L T 和k 时,我们就能通过方程()

11和()12得到波长为L 时的估值?()L r α

,同理利用方程()7我们可以得到估值?()s r α。 Ⅲ.L T 和k 的估值

这一部分将会介绍两种方法来估算L T 和k 的值。

A. 直接法

第一步是选择一个试验值X T 作为L T 的值,选值应尽可能接近真实值。对于每一组(,i j R R )我们能得到一个ij k ,其中i R >j R 。这些可以被认为是一具有N 行(ⅰ=1 ... N ),和N 列(J =1,...,N )的矩阵M 的对角线以上区域。为了简化后续运算,我们可以用c N 行c N 列的格子来存放ij k 的平均值,这些平均值记为IJ k 作为11N N ?矩阵M '中的元素。其中1/c N N N =。在以下的模拟中,N 为500且c N 为25,矩阵对角线以下区域的元素值为零,因为我们只计算j >i 时的ij k 。当然,对角线上的元素值也为零。

如果数据中没有噪声且用于计算ij k 的L T 的值是准确的,那么矩阵M 中所有的ij k 和矩阵M '中所有的IJ k 都是准确的值k 。当X T 的值小于正确值L T ,则当I 和J 的值增加时IJ k

的值将会增加。当L T 偏离正确值时将会影响到方程()11和()12的解,所以X T 的值小于L T 时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麻烦。当的X T 值大于L T 时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即当I 和J 的值增加时IJ k 的值会减少。此外,大量的样本的计算结果表明, IJ k 的值或多或少沿着一条垂直于对角线的任意直线。

鉴于此问题,适当的表达IJ k 的变化的方式是把IJ k 用()/2I J +回归。当用于计算IJ k 的X L T T =是正确值时,回归线的斜率应为零。当X T <L T 时,斜率大于零,当X T >L T 时,斜率小于零。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不断地选择更加合适的X T 的值并通过插值法得到L T 的估

计值。把这个估值记为?L T ,k 的估计值?k 是?L

T 对应的IJ k 的平均值。 B .最快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计算速度比方法一更快,并能得到相似的结果。方法二中首先得到距离为R 上间隔为c N 的平均值()L L R 和()s L R 。1L L 是()L L R 在第一个c N 点的平均值,2L L 是下一个c N 点的平均值,以此类推。用这种方法我们定义1N 个平均值()1,...,1LM L M N =,类似地我们定义1N 个平均值()1,...,1SM L M N =。接下来和方法一的步骤一样,只不过用LM L 和SM L 替换()L L R 和()s L R ,然后我们能在不计算N N ?矩阵M 的情况下直接得到11N N ?矩阵M '。由于这种方法计算要快得多,我们接下来的计算结果都是用方法二计算得出的。

Ⅳ.计算中的误差

()L R α的计算中,误差主要来源于()L L R 和L T ,()L R α的方差可以近似地表达为:

其中()L L R σ是()L L R 的标准差,()L T R σ是L T 的标准差,2

L L L T C 是变量()L L R 和L T 的

协方差。若L T 的值是由所有R 上的()L L R 和()s L R 计算得出的话,那么2

L L L T C 可以忽略,

因此()L L R 在任意的R 上对L T 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

方程()14中的导数项为:

其中

用2

()L R α分裂方程()14并利用方程()()15~17我们可以得到:、

我们可以注意到方程()18右边的两项对应了产生误差根本的两部分。第一项对应的是()L L R 产生的误差,对于一个信号脉冲来说它以随机地沿着光束线或正或负地变化。 方程()18右边第二项对应的是与L T 有关的系统误差()/()(,)/L L L L L d R R F R T dT T αα=-,对于一个特定的脉冲这一误差随着R 系统地变化,并且所有R 对应的误差符号一般是相同的。当对于所有满足条件的的R 和()0,01.L L T R Rm T ≤≤≤≤(),F R T 的值都大于零时,误差的符号与L dT 的符号相反。另

外,若是忽略大气的散射作用,由于(),L F R T 的绝对值会随着R 单调递增,因此误差的绝对值也随着R 单调递增。

Ⅴ. 模拟数据

使用用模拟数据来测试这一方法。L 和S 对应的波长分别是0.53和1.06m μ(使用倍频钕激光)。激光雷达的系统参数已经在Table Ⅰ中给出了。我们假设0250,1250m R m R m ==,且在0R 和m R 之间()L R α和()s R α是常数。波长为L 时总的光学厚度取为1.0,对应在所述间隔内每0.001m 的()L R α的值。k 的取值为0.5。在这一波长内,这是大陆霾类型下气溶胶的合理取值。在在0R 和m R 之间的任意一点上,对于两个波长的在激光光束路径上后向散

射与消光的比值我们定为0.03,后向散射因子为()511310L m sr β---=?和

()5111.510S m sr β---=?。

通过这些参数,方程()1被用于计算由检测器的每个积分周期发射的电子的平均数目,相关的噪声的标准偏差可通过这一电子平均数的平方根计算得出。因为信号中的光电倍增管放大期间会产生额外噪声,所以以这种方式计算的噪声还需乘以噪声系数1.5。由背景辐射和暗电流产生的噪声由于被视为模-数转换产生的噪声而被忽略。噪声进使用一个随机数发生器行模拟。由于在激光雷达运用中对大量的激光脉冲平取均值以削减噪声是一种常用的手段,模拟数据使用了四种处理手段分别对1,4,25,100道激光脉冲取平均值。在一道以上的激光脉冲平均中,脉冲实际上并不产生和平均。相反,由于噪声由因子1/2N 而减小,因此对一道激光脉冲取平均是由噪声的标准差产生的,其中N 是激光脉冲平均次数。当不同激光脉冲之间没有相关性时,1/2N

是数据平均产生的理论预测的降噪因子,这是我们这一模

式中的假设条件。

图1 L波段的相对标准差,曲线上的数字指的是进行平均的脉冲数。

图2 S波段的相对标准差,曲线上的数字指的是进行平均的脉冲数。

在图1,2中分别给出了在不同的平均次数下()L L R 和()S L R 的相对标准差()RSDs 。由于在所用的气溶胶模式下,激光雷达回波功率()P R 随着R 的增加而减少且()RSDs 随着()1/2P R 变化,所以相对误差随着R 增加而增加。

Ⅵ.结果

在上述四个方案中,我们对每一个方案都用第二部分所介绍的方法进行了五十次模拟

和反演并取其平均值。每次反演都得出了一个L T 的估计值?L

T (修正后为0.368)和一个k 的估计值?k (修正后为0.5)。设i ε是L

T 第i 次反演的百分误差()1,...,50i =。记ε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为ε和S ε。对应的均方根误差记作2E ε ,表示为:

类似的,记i δ为k 的百分误差,δ,S δ和E δ分别对应平均值,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T able Ⅱ中列出了四种方案中的这些量的值,并列出了它们的协方差2/L kT L C kT 。在所有方案的t 测试中他们的平均值在95%的置信水平下和零相比并不显著。因此假设平均值的真值是零时均方根误差能最好地估计标准差的真值。

图3,4 给出了相对误差()/()L L R R αδα和()/()L L R R αδα。其中曲线是由方程()()18,19计算得出的,而点是由每种方案的五十次模拟反演运算中取十个R 对应的均方根误差计算得来的。100脉冲平均的点没有给出来,因为它与理论曲线完全重合。方案一和方案四种点和线的差异情况不同是因为方程()()18,19中只包括一阶条件,因此,在这一错误下并不期望有精确的值。在这它们似乎很快地把误差提升到了大约10%。从图3可以看到,

在我们上文中讨论过的由()L L R 的误差产生的随机误差和由L T 的误差产生的系统误差随R 增长而增长的同时,()L R α的误差也随着R 增长而增长。在图4于中可以看出()S R α的

图3.0.53m λμ=时的总误差的相对标准差曲线是由方程()18计算得出的,而点是由模拟数据计算得出的。曲线上的数字指的是进行平均的脉冲数。

误差有着一样的规律。值得注意的是在图三图四中对于任意的R 误差都近似1/2S N - 。

VII.讨论和结论

我们介绍了一种不需要对大气参数进行独立观测的双频率激光雷达回波反演方法。对一个特定模式的模拟显示这种方法的雷达回波信号对噪声十分敏感。但是通过数据平均削减噪声后后,我们获得了绝佳的探测结果。例如,当我们对100个脉冲进行平均时,参数L T 和k 的均方根误差小于2%,在两个波长上激光光束路径上所有点的消光因子的均方根误差都小于6%。

然而,我们的模式作了很多的近似处理,主要由以下几点:

()a 忽略大气分子的瑞利散射。

()b 在激光光束路径上后向散射与消光的比值不随空间发生改变。

()c 在激光光束路径上,两个不同频率脉冲的消光因子之比也不随空间发生改变。 ()d 在激光光束路径上消光因子是一个常数。

()e 忽略由电子热量,背景辐射,电子放大器和模-数转换产生的误差。

()f 两个波长上的系统增益都能用表达为已知的关于距离的函数。

在所用的这个模式中,消光因子足够大,因此瑞利散射可以被忽略。然而当气溶胶的后向散射和消光因子不远大于大气分子的气溶胶的后向散射和消光因子时,这种方法就会失效。在我们所用的波长中,当波长为1.06m μ时瑞利散射可以被忽略,但是0.53m μ波长在气溶胶含量较低的情况下瑞利散射将不能被忽略。

正如我们在第一部分提到的,当激光光束路径上大气分子的散射可被忽略,且气溶胶是由同一种粒子组成即在任意一点气溶胶粒子都有相同的形状,尺度及折射指数时,条件()b 和()c 就能被满足。一般来说,除了雷达光束是水平照射的情况下以上条件都能被满足。 我们之所以在这个模式中做出假设()d 是因为它是可能的假设中最简单的,并在大多数情况下适用。然而,只要气溶胶密度不会低到使散射截面与对应的瑞利散射截面和信噪比相比过小,那么我们即使在气溶胶密度与本模式相差很大的模式下也能得到与本模式类似的结果。

一般来说,传感器热噪声,背景辐射,模拟器噪声和数字化噪声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设备来削减到可以忽略的水平。此外我们还能使用多脉冲平均来消除此误差。

假设()f 考虑到许多激光雷达系统的增益随时间变化这一事实,因此用R 修正方程一中的因子21/R .由于这种方法依赖于不同距离的雷达回波之比,他们的增益必须得是稳定且已知的以使回波能被适当地修正。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增益的准确值,但是所有波长上不同R 上的相对增益必须得是已知的。

由假设不当造成影响可以用更加复杂的模拟来研究,事实上更多的模拟已经在计划中了。然而,对于这个或其他任何反演方法来说,真正的考验是实际数据的测试。我们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尝试实际数据。

图4. 1.06m λμ=时的总误差的相对标准差曲线是由方程()18计算得出的,而点是由模拟数据计算得出的。曲线上的数字指的是进行平均的脉冲数。

在此我要感谢M. Bristow, D. Bundy, J.McElroy, 和E. Richardson 对我的帮助。本研究是由与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环境保护局68-03-3250和68-03-3245合同资助的。

虽然我们提到这个研究的资金的全部或部分是由与美国环境保护局提供的,它并没有受到美国环境保护局审查,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机构的审查没有官方的认可。

附录A :考虑瑞利散射的情况

附录中将讨论本文所介绍的反演技术在瑞利散射不可被忽略时的运用。当瑞利散射截面减弱为波长的第四功率时,瑞利散射对于较短的波长来说会变得更重要。通常情况下瑞利散射在波长较长时可以忽略然而在波长较短时不得不被考虑。但是这个问题在两个波长都需要考虑瑞利散射时反而容易解决得多。我们在附录I 中将处理前一种情况,附录II 中将处理后面一种情况。附录中所提到的方法只是一个建议,并没有通过测试,所以不能保证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从理论上来看,在噪声足够小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I.瑞利散射在波长较长时可以忽略而在波长较短时需要考虑

我们假设较短的波长是文章中的波长L ,我们通常用可见或近红外光,因为L 是强吸收波段,而一般来说在这些波段中大气气溶胶的消光随波长增加而减少。

当我们考虑瑞利散射是,方程()6变成:

其中(),L R R α和(),L R R β分别是波长为L 时的瑞利散射和消光系数。其他量则和之前的定义一样。

由方程()8可得:

其中i R 和j R 是任意两个距离值,正如我们之前假设的j i R R >。从方程()2A 我们可以得到:

其中,和方程()10一样,我们用给k 加下标i 和j 来说明对应的是哪个距离R 的值计算而来的。可以注意到当对所有波长上的瑞利散射都不能被忽略时,我们可以用方程()3A 来代替方程()10,类似的,通过与方程()10一样的方法推导出来的方程也能用这个方法处理但是并不成功,因为它比方程()3更难处理。

当波长L 包括瑞利散射时方程()11和()12可以用下列公式代替:

其中

这里的L T 可通过方程()13得出。

如果我们知道L S 的值,我们就能使用无瑞利散射的方法得出结果。如果我们不知道L S 的值,那么对L T 和L S 都采用不同的初始假设值来获得这些参数和k 的最优估计值。 II.两个波长都要考虑瑞利散射

在这里我们用方程()1A 来代替方程()6,并用下式代替方程()8:

求比值()()/i j s R s R L L ,我们可以得到:

其中

之后我们就能按照之前介绍的方法进行计算了,只不过要考虑到三个变量L T ,L S 和S S 。对于给定的L T 和L S 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4A 和()5A 得到()L R α。通过这个和S S 的假设值我们就能通过计算得到,,ij ij i A B c 和i d 并解出方程()7A 中的k ,把其标记为ij k 。正如我们在第三部分所说的,把能使ij k 的差异最小的L T ,L S 和S S 的取值即是我们要得到的解。 参考文献

1. R. T. H. Collis and P. P. Russell, in Laser Monitoring of the Atmosphere, E.

D. Hinkely, Ed. (Springer-Verlag, New York,1976), p. 117.

2. F. G. Fernald, B. M. Herman, and J. A. Reagan, "Determination of Aerosol Height Distributions by Lidar," J. Appl. Meteorol. 11,482 (1972).

3. J. D. Klett, "Stable Analytical Inversion Solution for Processing Lidar Returns," Appl. Opt. 20, 211 (1981).

4.J. D. Spinhirne, J. A. Reagan, and B. M. Herman,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 Extinction Cross Section and Interference of Aerosol Imaginary Index in the Troposphere by Lidar Technique," J. Appl. Meteorol. 19, 426 (1980).

5. P. R. Bevington, Data Reduction and Error Analysis for the Physical Sciences (McGraw-Hill, New York, 1969).

6. R. H. Kingston, Detection of Optical and Infrared Radiation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1978).

7. R. W. Engstrom, Photomultiplier Handbook (RCA Corp., Electro Optics and Devices, Lancaster, PA 17604, 1980).

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光电雷达技术 课程论文 题目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专业光学工程 姓名白学武 学号2220140227 学院光电学院 2015年2月28日 摘要:激光雷达无论在军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介绍了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及分类,介绍了它们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以及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引言 激光雷达是工作在光频波段的雷达。与微波雷达的T作原理相似,它利用光频波段的电磁波先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然后将其接收到的同波信号与发射信号相比较,从而获得目标的位置(距离、方位和高度)、运动状态(速度、姿态)等信息,实现对飞机、导弹等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 激光雷达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分类。如按照发射波形和数据处理方式,可分为脉冲激光雷达、连续波激光雷达、脉冲压缩激光雷达、动目标显示激光雷达、脉冲多普勒激光雷达和成像激光雷达等:根据安装平台划分,可分为地面激光雷达、机载激光雷达、舰载激光雷达和航天激光雷达;根据完成任务的不同,可分为火控激光雷达、靶场测量激光雷达、导弹制导激光雷达、障碍物回避激光雷达以及飞机着舰引导激光雷达等。 在具体应用时,激光雷达既可单独使用,也能够同微波雷达,可见光电视、

红外电视或微光电视等成像设备组合使用,使得系统既能搜索到远距离目标,又能实现对目标的精密跟踪,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战术应用方式。 一、激光雷达技术发展状况 1.1关键技术分析 1.1.1空间扫描技术 激光雷达的空间扫描方法可分为非扫描体制和扫描体制,其中扫描体制可以选择机械扫描、电学扫描和二元光学扫描等方式。非扫描成像体制采用多元探测器,作用距离较远,探测体制上同扫描成像的单元探测有所不同,能够减小设备的体积、重量,但在我国多元传感器,尤其是面阵探测器很难获得,因此国内激光雷达多采用扫描工作体制。 机械扫描能够进行大视场扫描,也可以达到很高的扫描速率,不同的机械结构能够获得不同的扫描图样,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扫描方式。声光扫描器采用声光晶体对入射光的偏转实现扫描,扫描速度可以很高,扫描偏转精度能达到微弧度量级。但声光扫描器的扫描角度很小,光束质量较差,耗电量大,声光晶体必须采用冷却处理,实际工程应用中将增加设备量。 二元光学是光学技术中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它是建立在衍射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细微加工技术基础上的光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利用二元光学可制造出微透镜阵列灵巧扫描器。一般这种扫描器由一对间距只有几微米的微透镜阵列组成,一组为正透镜,另一组为负透镜,准直光经过正透镜后开始聚焦,然后通过负透镜后变为准直光。当正负透镜阵列横向相对运动时,准直光方向就会发生偏转。这种透镜阵列只需要很小的相对移动输出光束就会产生很大的偏转,透镜阵列越小,达到相同的偏转所需的相对移动就越小。因此,这种扫描器的扫

高重频双波长复合干扰激光器设计

高重频双波长复合干扰激光器设计* 叶庆1,范一松1 2,王磊1,卞进田1 (1. 国防科技大学 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7;2.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安徽光子器件与材料省级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为解决基频光高重频与倍频光高平均功率之间的矛盾,设计了一台干扰用高重频双波长复合输出激光器。静态仿真了泵浦源效率、激光晶体受热和受力分布、激光高斯模式特征,得到了该激光器的复合输出特性。动态仿真调Q 频率、倍频晶体长度对复合输出的影响以及分析倍频晶体热效应,发现在泵浦功率和谐振腔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需先满足基频光高重频工作,再优化倍频晶体长度和控制倍频晶体温度可提高倍频光的输出功率。按上述仿真结论开展验证实验表明:当KTP 晶体长度为12mm ,输出镜透过率为10%,重复频率为50kHz 时,设计的激光器基频光平均功率为18.98W ,倍频光平均功率为2.22W ,与仿真结论一致。 关键词:固体激光器;双波长复合输出;高重频;仿真与实验 中图分类号:TN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Design of the Dual-wavelength Composite Jamming Laser with High-repetitive Frequency YE Qing 1, FAN Yisong 1 2, WANG Lei 1, BIAN Jintian 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ulsed power laser techn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Hefei 230037, China ;2.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hotonic Devices and Materials, Anhu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igh repetition rate of fundamental wave (FW) and high average power of second-harmonic wave (SHW), a new 1064nm/532nm dual-wavelength composite jamming laser with high-repetitive frequency was designed. Firstly, the composit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ser were obtained by the static analysis of t he pump source’s efficiency, heat and force distribution of crystal, and the Gauss mode of laser. Then, the influence on the dual-wavelength composite output was analyzed by changing the Q-switching frequency, the length of the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SHG) crystal and by simulating the thermal effect of SHG crystal. It is found that the high frequency of FW should be satisfied first, and the output power of SHW can be improved by optimizing the length of the SHG crystal and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SHG crysta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constant pumping power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onator. Finally, the simulation conclusion was verified by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length of KTP crystal is chosen as 12mm, the transmissivity of the output mirror is fixed to 10%, and the Q-switching frequency is selected as 50KHz, the average output power of the FW is 18.98W, and the average power of the output of SHW is 2.22W. Keywords: solid-state laser; dual-wavelength composite output; high-repetitive frequenc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收稿日期:2018-01-15 基金项目: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项目(SKL2015ZR01) 作者简介:叶庆(1981-),男,四川泸州人,博士,助理研究员,E-mail :yeqing0518@https://www.360docs.net/doc/7810234855.html, 范一松(通信作者),男,安徽萧县人,硕士,工程师,E-mail :fan_ys01@https://www.360docs.net/doc/7810234855.html,. 1064nm 和532nm 的双波长全固态激光器在激光清洗、激光医疗、激光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3]。不同的应用领域对激光器的性能指标要求不同,在激光对抗领域首先需要两路激光同时输出,从而减少干扰激光器的数量以提高设备的紧凑性[4],其次需要532nm 倍频激光平均功率尽可能大,以饱和干扰电视成像侦察与制导系统,1064nm 基频激光频率应尽可能高,以对抗基于波门识别原理的激光测距或半主动制导系统[5-7]。

多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

如图为短脉冲高功率1.5微米光纤激光器 平均功率能达到1W,可调节的脉冲宽度达到ns 可调节的重复频率达到MHz 可以应用于激光雷达/雷达、遥感、测距 什么是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是指用掺稀土元素玻璃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可在光纤放大器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在泵浦光的作用下光纤内极易形成高功率密度,造成激光工作物质的激光能级“粒子数反转”,当适当加入正反馈回路(构成谐振腔)便可形成激光振荡输出。光纤激光器的特点 光纤作为导波介质,纤芯直径小,纤内易形成高功率密度,可方便地与目前的光纤通信系统高效连接,构成的激光器具有高转换效率、低阈值、高增益、输出光束质量好和线宽窄等特点; 由于光纤具有极好的柔绕性,激光器可设计得相当小巧灵活、结构紧凑、体积小、易于系统集成、性能价格比高; 与固体、气体激光器相比:能量转换效率高、结构紧凑、可靠性高、适合批量生产;与半导体激光器相比:单色性好,调制时产生的啁啾和畸变小,与光纤耦合损耗小。 光纤激光器的分类 按谐振腔结构分类为F-P腔、环形腔、环路反射器光纤谐振腔以及“8”字形腔等。 按激光输出波长数目分类为单波长光纤激光器和多波长光纤激光器。 按输出激光特性分类为连续光纤激光器和脉冲光纤激光器 按光纤材料分为晶体光纤激光器、非线性光学型光纤激光器、稀土类(如铒)掺杂光纤激光器、塑料光纤激光器等 随着高容量光纤通信网的发展,波分复用技术得以广泛的采用,它要求多波长光源 具有波长间隔小、线宽窄、功率谱平坦等特点。因此满足波分复用技术要求的多波长光 纤激光器成为研究的重点 多波长光纤激光器基本结构 1、增益介质 就增益介质而言,多波长光纤激光器通常采用光纤放大器(如掺稀土光纤放大器和拉曼光纤放大器作为增益介质,这将使得其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方便等优点。值得注意的是,多个波长同时共用同一增益介质将导致较强的模式竞争,要获得多波长同时稳定振荡,这是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然而,大多掺稀土光纤放大器为均匀展宽的增益介质,对实现稳定的多波长运转是非常不利的,必须采用一些辅助手段来抑制或削弱它们的均匀展宽特性。 (EDFA)多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常采用液氮制冷光纤至77k、声光频移位调制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辅助技术来抑制掺饵光纤的均匀展宽。 2、谐振腔 在多波长光纤激光器中,谐振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成多波长选模。在大多实际情况下,多波长激光器要求相等波长间隔(ITU叮标准通信间隔200GHz、100GHz、50GHz 和25GHz)激射。为实现这一目的,通常需要借助梳状滤波器才能满足要求

激光雷达的发展历程及车用激光雷达的产业格局和发展趋势

激光雷达的发展历程及车用激光雷达的产业格局和发展趋势

目录索引 研究逻辑 (4) 激光雷达:高精度的传感器,与ADAS及无人驾驶形成良好搭配 (5) 激光雷达的原理与结构:基于TOF飞行时间的高精度测量 (5) 激光雷达的发展历程:从机械走向固态,从单线束走向多线束 (6) 激光雷达与ADAS及无人驾驶形成良好搭配 (7) 车用激光雷达的产业格局和发展趋势 (8) 国外企业破风而行,不断寻求技术突破 (8) 国内企业加速追赶,目标产品逐步成型 (12) 低成本化时代来临,路径选择求同存异 (14) 投资建议 (15) 风险提示 (15)

图表索引 图1:激光雷达工作原理图 (5) 图2:激光雷达系统结构图 (5) 图3:机械激光雷达 (6) 图4:固态激光雷达 (6) 图5:单线激光雷达与多线激光雷达对比 (7) 图6:2.5D激光雷达 (7) 图7:3D激光雷达 (7) 图8:主要类型的ADAS传感器 (7) 图9:不同类型的ADAS传感器性能对比 (8) 图10:Velodyne激光雷达产品及主要参数 (9) 图11:HDL-64E正面构造 (9) 图12:HDL-64E背面构造 (9) 图13:Ultra Puck产品计划 (10) 图14:Ultra Puck内部结构 (10) 图15:Quanergy公司的The Mark VIII激光雷达 (10) 图16:The Mark VIII激光雷达的主要参数 (10) 图17:Quanergy公司的S3固态激光雷达 (11) 图18:S3固态激光雷达主要参数 (11) 图19:IBEO车用激光雷达产品 (11) 图20:LUX-4L激光路径 (11) 图21:LUX-8L激光路径 (11) 图22:镭神智能激光雷达产品 (12) 图23:思岚科技激光雷达产品 (13) 图24:华达科捷3D激光雷达 (13) 图25:激光雷达低成本化的主要路径 (14)

双棱镜干涉测钠光波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础物理实验 ------研究性实验 实验题目双棱镜干涉测钠光波长 一、摘要 法国科学家菲涅耳(Augustin J.Fresnel)在1826年进行的双棱镜实验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的存在,它不借助光的衍射而形成分波面干涉,用毫米级的测量得到纳米级的精度,其物理思想、实验方法与测量技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二、实验原理 如果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沿着几乎相同的方向传播,并且这两列光波的位相差不随时间而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内,光强的分布不是均匀的,而是在某些地方表现为加强,在另一些地方表现为减弱(甚至可能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菲涅尔镜双棱镜可以看作是由两块底面相接、棱角很小的直角棱镜合成。若置单色光源S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成两束相互重叠的光,这两束光放佛是从光源的两个虚像S1 和S2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

束光想重叠的区域内放置一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菲涅耳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图中双棱镜B 是一个分割波前的分束器,它的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较小(一般小于1°). 当狭缝S 发出的光波投射到双棱镜B 上时,借助棱镜界面的两次折射,其波前便分割成两部分,形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两束相干柱波.通过双棱镜观察这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虚光源1S 和2S 发出的一样,故在两束光相互交叠区域内产生干涉.如果狭缝的宽度较小且双棱镜的棱脊和光源狭缝平行,便可在光屏Q 上观察到平行于狭缝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双棱镜的干涉条纹图 设d 代表两虚光源1S 和2S 间的距离,D 为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至观察屏Q 的距离,且D d <<,任意两条相邻的亮(或暗)条纹间的距离为x ?,则实验所用光波波长λ可由下式表示:(根据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当光 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产生明条纹,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产生暗条纹) (1) 上式表明,只要测出d 、D 和x ?,就可算出光波波长。 三、实验仪器 双棱镜、可调狭缝、凸透镜、观察屏、光具座、测微目镜、钠光灯、白屏。 1、测微目镜简介 测微目镜(又名测微头)一般作为光学精密计量仪器的附件,也可以单独使用,主要用于测量微小长度。如图3()a 所示,测微目镜主要由目镜、分划板、读数鼓轮组 x D d ?=λ

浅谈激光雷达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浅谈激光雷达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激光雷达在很多领悟非常受欢迎,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技术非常 受森林工作者的欢迎,在森林参数测量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光雷达的 成像机理和一般的光学遥感大不相同,它对森林地形以及森林植被分布形式的勘 测能力极强。在对森林高度进行探测时这种优势呗发挥的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 激光雷达具有的这种优势是很多遥感设备无法比拟的。 关键字:林业应用;激光雷达技术;遥感技术 引言 自然界的所有结构中没有比森林更大,更复杂的结构了,森林拥有着自然界 中的很多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包括碳水化合物和森林植被所需的所有营养。不管 人类发展到什么程度森林结构都不可能会被其他结构所替代,因为只有森林结构 完整,才能够保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通常情况下,要想更好的保证生态平衡,就必须要对森林的很多参数就行测量和分析,但是运用普通的参数测量方法只能 够获得一些简单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对大片森林的研究上并不能发挥太大作用。 因此,要想获得大片森林的区域数据,就必须运用远程传感器来实现。另外,激 光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探测技术,它的能力非常强。激光技术不仅可以帮助科 研人员获得所需研究物体或者结构的高度信息,而且可以给出精准的数据信息。 正因如此,在军事研究领悟激光技术也不可或缺。 一、激光雷达技术的测量工具和系统介绍 在数据研究领领域有一种最基本的测量工具,这种测量工具就是激光测距仪。这种仪器在使用时必须要使用激光,而且它的工作频率比家中微波炉的工作频率 高出很多倍。 平常的雷达系统,它的高度都不会超过70英尺,另外,对每一个雷达系统而言,它们都具有一个激光系统,并且这个激光系统是连续的。激光在使用的过程中,它的细节其实是时间决定的,每一刻都代表一个不同的时间。在森林参数测 量过程中运用激光技术可以不仅可以得到树木花草的结构,而且激光还可以凭借 其信号远远大于木材信号的优势来得到整个森林的结构,这也给森林研究人员在 森林结构研究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个大的激光雷达系统是由很多小的激光探测系统组成的,而每一个激光探 测系统就是一个小的激光雷达系统。另外,激光的大小并不是固定不变得,它会 随着飞行高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激光的大小最大不会超过0.9m。有的时候激光之所以能感觉到树叶,是因为最小的激光非常小,也正因为这个特点,激光雷达系统必须要增加方向上的频率。 二、激光雷达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林业研究领域的很多数据都是靠激光测量出来的,这些数据小到森林中一棵 树的枝干结构信息,大到一个森林的整体结构信息。由此可见激光技术对林业研 究的重要性。另外,雷达激光系统不仅受到国内多数研究领域的欢迎,而且雷达 激光系统在国外也广受商业企业的欢迎。 虽然雷达可以再特定的时间内记录信息,但是对于信号边界的信息可能没有 办法完整记录。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运用技术来穿越激光的边界,虽然在 穿越激光边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却可以有效的 获得信号边界信息。

实验二 用双棱镜干涉测钠光波长(05)

实验二用双棱镜干涉测钠光波长 [实验目的] 1、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进一步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 2、学会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实验仪器] 双棱镜,可调狭缝,会聚透镜(f=20cm,Φ=35mm两片),测微目镜(JX8),光具座(JZ-2),滑块(5块)、滑块支架(5个)、白屏,钠光灯(Gp20Na)。 [实验原理] 如果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沿着几乎相同的方向传播,并且这两列光波的位相差不随时间而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内,光强的分布不是均匀的,而是在某些地方表现为加强,在另一些地方表现为减弱(甚至可能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菲涅耳利用图(一)所示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图中双棱镜AB是一个分割波前的分束器,它的外形结构如图(二)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A 较小(一般小于10)。从单色光源M 发出的光波经透镜L会聚于狭缝S, 使S成为具有较大亮度的线状光源。 当狭缝S发出的光波投射到双棱镜 AB上时,经折射后,其波前便分割 成两部分,形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 两束相干柱波。通过双棱镜观察这 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虚光源S1 和S2发出的一样,故在两束光相互 交叠区域P1P2内产生干涉。如果狭缝的宽度较小且双棱镜的棱脊和光源狭缝平行,便可在白屏P上观察到平行于狭缝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设d '代表两虚光源S 1和S 2间的距离,d 为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至观察屏P 的距离,且d '<<d ,干涉条纹宽度为x ?,则实验所用光波波长λ可由下式表示: x d d ?= ' λ…………………………① 上式表明,只要测出d '、d 和x ?,就可算出光波波长λ。这是一种光波波长的绝 对测量方法,通过使用简单的米尺和测微目镜,进行毫米量级的长度测量,便可推算出微米量级的光波波长。 由于干涉条纹宽度x ?很小,必须使用测微目镜进行测量。两虚光源间的距离d ',可用一已知焦距为f '的会聚透镜L , 置于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如图(三),由透镜 两次成像法求得。只要使测目镜到狭缝的距离d >4f ,,,前后移动透镜,就可以在L , 的两个不同位置上从测微目镜中看到两光源S 1和S 2,其中之一组为放大的实像,另一组为缩小的实像。如果分别测得二放大像的间距d 1和二缩小像的间距d 2,则根据下式: 21'd d d =…………………………② 即可求得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 , 。 [实验内容] 1、 调节共轴 (1) 将单色光源M 、会聚透镜L 、狭缝S 、双棱镜AB 与测微目镜P ,按图 (一)所示次序放置在光具座上,用目视粗略地调整它们中心等高、共轴,并使双棱镜的底面与系统的光轴垂直,棱脊和狭缝的取向大体平行。 (2) 点亮光源M ,通过透镜照亮狭缝S ,用手执白屏在双棱镜后面检查: 经双棱镜折射后的光束,有否叠加区P 1P 2(应更亮些),叠加区能否进入测微目镜,当白屏移动时叠加区是否逐渐向左、右或上下偏移根据观测到的现象,作出判断,再进行必要的调节(共轴)。 2、 调节干涉条纹 (1) 减小狭缝宽度(以提高光源的空间相干性),一般情况下(在近处)可 从测微目镜观察到不太清晰的干涉条纹。若远一点观察不到干涉条纹,

双棱镜测激光波长

双棱镜测氦氖激光波长 一.实验目的 1.查找资料,了解双棱镜测激光波长原理和方法 2.熟悉实验器材 3.了解实验内容,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 4.了解双棱镜干涉法测定激光波长的原理 5.学会在光具座上布置和调整光路系统 6.熟练使用读数显微镜 二,实验原理 双棱镜干涉 设光波照明一个单缝S(视为线光源),令双棱镜顶角平行于单缝,且平分入射光波的波面,则经双棱镜折射所产生的两束光波好像是从S 1和S 2(两虚光源)处发出来的(见图 1)。若在两光波迭加区域内设置一观察屏如毛玻璃,则屏上就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平行匀排直条纹,借助读数显微镜即可进行观测。 若单缝离屏的距离为D ,在屏的x 轴上任取一点P(x)(如图2),则从S 1和S 2两虚光源发出的两列波到达P 点时的光程差为(1)式所示。 D x d ?=? (1) 式中D>>d 、x ,根据干涉明、暗条纹之间的条件有 ?? ???+==?)()21()(暗明λλk k D dx (2) 故P 点为明或暗条纹时,应满足如下关系

???????+=) ()21()(暗明λλk d D k d D x (3) 不难求得,任何两相邻的明条或暗条的间距应为 λd D x =? (4) 由此可见,条纹间距正比于D 和λ,反比于d(两虚光源间距)。根据此式,测定x ?、D 和d ,便可求得光波长λ。 为测量两虚光源的间距d ,本实验采用透镜成像法,即用透镜将虚光源成像在屏上,一读数显微镜测量虚光源的像间距d’。为了避免测量上产生较大误差,充分发挥读数显微镜精确测量的功能,我们可以采取透镜两次成像法,分别测得两次虚光源所成像的间距d’和d ”,则两虚光源间距可由下式求得 d d d '''= (5) 三.实验内容 1.调节光柱的水平度 2.把狭缝器、双棱镜和毛玻璃屏,显微镜放置于一条直线上 3.开启激光器调节倾角,直到用尺测得的光源的出口到桌面的高度与毛玻璃屏中心点到桌面的高度相等,然后调节狭缝器、双棱镜和读数显微镜共轴等高,移动狭缝器并调节大小,在双棱镜处用一挡光片,可以看到衍射光斑,微调双棱镜片,微调双棱镜使衍射光斑的中心点通过棱镜的脊背,在微调毛玻璃屏使干涉条纹大多落在屏的中心,调节显微镜目镜使叉丝最清晰,调节显微镜的物镜,使看到的衍射条纹和干涉条纹相结合的干涉条纹最清晰为止。 4.然后测量两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微微移动显微镜,或转动物镜使竖叉丝与干涉条纹平行,然后旋转调节器使显微镜筒往一个方向移动,最后记下相邻两干涉条纹之间的间距 5.用两次成像法进行测量两虚光源的间距 ,把透镜至于毛玻璃屏与双棱镜之间,调整透镜可以看到两个不同间距的光源,最后测量呈放大和缩小的两个点的间距,然后代入公式可以求得两虚光源的间距d ,并多次测量,最后把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可求得激光的波长 四.实验数据 ∴d d d '''= =2.245mm ∴x D d ?= λ=6.314×10-7m

激光雷达的基本技术

第二章 激光雷达的基本技术 如前所述,激光雷达的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其整机形式及体积重量也很不相同。为说明这一特点,图2.1~2.4给出了几种典型的激光雷达外观图。其中,图2.1~2.2为两种大型的激光雷达。而图2.3~2.4则为两种小型激光雷达。尽管如此,对所有的激光雷达而言,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是 图2.1 NASA 平流层气溶胶Lidar 照片 图2.2 欧共体 ALOMAR Lidar 图 2.3 IAP RMR 激光雷达 图2.4 便携式激光雷达

由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并且再分下去,这三部分又都由激光器、发射光学、接收光学、窄带滤光、通道分光、光电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电路(通常包括微型计算机)等几个部件组成。此外,在由部件组成激光雷达时,都会涉及发射光束和接收视场的匹配,联调或同步扫描等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激光雷达中都需要采用一些共同的部件或整机技术。因此,本书在讲述各种具体类型激光雷达之前,先对这些共同的激光雷达部件技术作简要的介绍。 2.1 发射系统技术 2.1.1 发射激光器 激光器用来产生发射激光束,故常称用于激光雷达的激光器为发射激光器。发射激光器是激光雷达中最为重要的技术部件,它的质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激光器的探测性能。对用于激光雷达的激光器,通常有如下要求: 1.有较大的输出功率,且大多数都需要工作于脉冲方式,因此相应的要求是脉冲能量大、脉冲重复频率高。 2.激光的光束质量好,特别是要求光束的发散度要小、指向性要好。 3.对于工作于差分吸收或荧光机制的激光雷达,还要求激光输出波长处于特定光谱范围或要求其可以调谐。 4.通常还要求激光器体积、功耗小,性能稳定可靠等,以满足激光雷达多种运载方式的要求。 能基本上满足上述要求的激光器有很多种,范围涵盖了以固体、气体、液体和半导体为工作物质的各种激光器。但是,真正经常用于激光雷达的激光器实际上有少量几种,现分别简介如下:1.Nd:YAG激光器 Nd:YAG激光器是一种典型的固体工作物质的激光器。由于它多方面的优良性能,在激光雷达中获得最为广泛的应用。 Nd:YAG激光器的原理结构示于图2.5。它主要由激光工作物质Nd:YAG棒,由M1和M2两块腔镜组成的激光谐振腔和闪光灯及其电源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至于图中的Q开关,它是为了形成窄脉冲输出激光用的,从原理上讲,并不属于Nd:YAG激光器的工作物质、谐振腔和激励源三个必要部分。 图2.5 Nd:YAG激光器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 (2)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 【实验目的】 1.掌握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加深对干涉条件的理解. 2.学会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 【仪器和用具】 光具座,单色光源(钠灯),可调狭缝,双棱镜,辅助透镜(两片),测微目镜,白屏. 【实验原理】 如果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沿着几乎相同的方向传播,并且它们的位相差不随时间而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光强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在某些地方表现为加强,在另一些地方表现为减弱(甚至可能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菲涅耳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图中AB 是双棱镜,它的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一个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A 较 小(一般小于10 ).从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L 会聚于狭缝S ,使成S 为具有较大亮度的线状光源.从狭缝S 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其波前被分割成两部分,形成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虚光源1S 和2S 发出的一样,满足相干光源条件,因此在两束光的交叠区域 21P P 内产生干涉.当观察屏P 离双棱镜足够远时,在屏上可观察到平行于狭缝S 的、明暗 相间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图1双棱镜干涉实验光路 图2 双棱镜结构 设两虚光源1S 和2S 之间的距离为d ,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到观察屏P 的距离为D ,且D d <<,干涉条纹间距为x ?,则实验所用光源的波长λ为 x D d ?= λ (1) 因此,只要测出d 、D 和x ?,就可用(1)式计算出光波波长. 【实验内容】 1.调节共轴 (1)按图1所示次序,将单色光源0S ,会聚透镜L ,狭缝S ,双棱镜AB 与测微目镜P 放置在光具座上.用目视法粗略地调节它们中心等高、共轴,棱脊和狭缝S 的取向大体平行. (2)点亮光源0S ,通过透镜L 照亮狭缝S ,用手执白纸屏在双棱镜后面检查:经双棱镜折射后的光束,有否叠加区21P P (应更亮些)?叠加区能否进入测微目镜?当移动白屏时,叠加区是否逐渐向左、右(或上、下)偏移? 根据观测到的现象,作出判断,进行必要的调节使之共轴. 2.调节干涉条纹 (1)减小狭缝S 的宽度,绕系统的光轴缓慢地向左或右旋转双棱镜A B ,当双棱镜的棱脊与狭缝的取向严格平行时,从测微目镜中可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 (2)在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后,为便于测量,将双棱镜或测微目镜前后移动,使干涉条纹的宽度适当.同时只要不影响条纹的清晰度,可适当增加狭缝S 的缝宽,以保持干涉条纹有足够的亮度.(注:双棱镜和狭缝的距离不宜过小,因为减小它们的距离,1S 和2S 间距也将减小,这对d 的测量不利.) 3.测量与计算 (1)用测微目镜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如,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测出n 条(10~20条)干涉条纹的间距x ,除以n ,即得x ?.测量时,先使目镜叉丝对准某亮纹(或暗纹)的中心,然后旋转测微螺旋,使叉丝移过n 个条纹,读出两次读数,重复测量几次,求出x ?. (2)用光具座支架中心间距测量狭缝至观察屏的距离 D.由于狭缝平面与其支架中心不重合,且测微目镜的分划板(叉丝)平面也与其支架中心不重合,所以必须进行修正,以免

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

/d U u d x D d ?=?=,λ,UD x u d x D d ?=?=/λ222/22)()()()()(/v u u u d u x u D u u v u d x D +++?+=?λλ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 [预习思考题] 1、公式 中各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实验中需测哪些物理量? 答:二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λ是待测光波长;d 是狭缝的两个虚像之间的距离;D 为狭缝到观察屏的距离;ΔX 为干涉条纹间距;U 为物距(狭缝到透镜的距离);υ为像距(透镜到测微目镜的距离。目镜视场中有d 的像); d /为虚光源间距d 的像。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有:D 、ΔX 、U 、υ、d 。 2、导出λ的不确定度传播式。 解:对上式取对数,求偏导,作方均根处理后即可得到: 3、导轨上的光学器件都等高共轴后,仍看不到干涉条纹,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哪两个? 答:① 狭缝过宽;② 双棱镜棱脊未与狭缝平行。 4、使用测微目镜时应注意什么? 答:① 消除目的物与叉丝之间的视差(二者处于同一平面); ② 消除空回误差(鼓轮应沿一个方向转动,中途不能反转); ③ 叉丝的移动范围必须控制在毫米标度线所示的区域内(视场中的

,d D λ,x D d ?=λ0~8mm 以内),以防损坏读数机构。 [实验后思考题] 1、为什么双棱镜的折射角α必须很小? 答:双棱镜的折射角α如过大,形成的虚光源的像就大而散,导致干涉 条纹不清晰;另外,干涉条纹间距ΔX= 若折射角α增大,虚光源间距d 就随之增大, ΔX 就会变小,ΔX 太小则无法分辨,故双棱镜折射角α一般为0.5°~1°。 2、根据实际情况,说明狭缝宽度与干涉效果的关系。 答:狭缝过宽,则干涉条纹不清晰;狭缝过窄,又会因光通量太少使视场过暗,干涉条纹亮处不亮。 3、移动双棱镜,增大或缩小双棱镜与狭缝的间距、干涉条纹的疏密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当狭缝和测微目镜都固定后,若增大双棱镜与狭缝的距离,干涉条 纹将变密,反之变稀。根据式 λ和D 不变,当双棱镜移向测微目镜时,d 将变大,所以ΔX 变小。

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多波长光纤激光器及分布式光纤传感研究

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多波长光纤激光器及分布式光纤传感研究随着信息容量需求的日益增长,高速大容量长距离将成为下一代全光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为了有效的利用光纤中有限的频率资源,频率间隔20GHz,甚至10GHz将是未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多波长的布里渊掺铒光纤激光器(MBEFL)具有窄线宽、宽调谐性、低阈值、低强度噪声、低成本,频率间隔固定,在室温下稳定的单纵模运转等特点,将可能成为未来最佳的通信光源之一。另外,布里渊光纤激光器(BFL)在光纤传感网络、频谱分析、RF等领域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 分布式布里渊光纤温度与应变传感器具有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优点的同时,还具有其它光纤传感无法媲美的显著特点,能同时测量温度与应变,可以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核电站、公路、桥梁、隧道、大坝、铁路、航天航空等各行业,受到国外内广泛关注。然而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存在系统复杂,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测试时间长等问题而难以广泛应用。 本论文在佛山市禅城区工业公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围绕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MBFL)和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两个方向进行初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概括全文的研究成果和贡献,有如下几个方面:(1)根据布里渊耦合强度方程,推导出求解布里渊强度耦合方程一种快速有效近似解析方法,并数值解进行比较。分析了在四种情况下,光纤中的受激布里渊散射(SBS)阈值大小,用实验验证了光纤中的布里渊阈值与理论的一致性。 研究了脉冲形式的布里渊泵浦光在光纤中的Stokes与泵浦光强演变,对光纤中的温度或应变引起的频率失谐对泵浦光与探测光光强的影响进行仿真研究,检测出失谐处的位置与失谐量。(2)基于135m的高非线性光纤(HNLF),利用光纤

利用双棱镜干涉法测He-Ne激光波长

实验题目:利用双棱镜干涉法测He-Ne 激光波长 实验目的:1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进一步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 2学会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实验仪器:光具座,He-Ne 激光器,双棱镜,扩束激光透镜及镜架,成像透镜及镜架, 测微透视观察屏卷尺等 实验原理: 设d 代表两虚光源1S 和2S 间 的距离,D 为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至观察屏Q 的距离,且d 《D ,任意两条相邻的亮(或暗)条纹间的距离为ΔX ,则实验所用光波波长λ可由下式表示: λ= D d ΔX 由于干涉条纹宽度ΔX 很小,必须使用测微目镜进行测量.两虚光源间的距离d ,可用一已知焦距为f 的会聚透镜L ,置于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由透镜两次成像法求得.只要使测微目镜到狭缝的距离大于4f ,前后移动透镜,就可以在透镜的两个不同位置上从测微目镜中看到两虚光源1S 和2S 经透镜所成的实像,其中之一为放大的实像,另一个为缩小的实像.如果分别测得两放大像的间距1d ,和两缩小像的间距2d , d= 21d d 实验步骤:1调节光学元件等高共轴:调节光源狭缝,双棱镜,测微目镜等高共轴,并使狭缝方向与双棱镜棱脊沿竖直方向平行

2调节出清晰的干涉条纹:开启光源调节放置位置及光路,使光通过狭缝对称地照到双棱镜棱脊两侧,将缝调至适当宽度,微调狭缝的倾角,以从目镜中看到清晰的条文为准。 3测x和D:调节缝屏之间的间距适中,固定狭缝,双棱镜,测微目镜位置不变,移动测微目镜读数骨轮,测缝屏之间的距离 4测a:用凹透镜成像法测虚光源间距a=ua`/v 注意事项:1先粗调后细调。测量要满足无视差要求。注意消除测微目镜 鼓轮的空程误差。 2单缝面到支座中心距离为42.00mm,测微目镜叉丝面到支座中心距离为37.15mm。 3使用测微目镜时,首先要确定测微目镜读数装置的分格精度;要注意防止回程误差;旋转读数鼓轮时动作要平稳、缓慢;测量装置要保 持稳定. 实验结果:表格数据 实验思考:1实验中用透视观察屏测量条纹间隔及虚光源像的距离,为何不用白屏观察 和测量 2可以更具像距焦距测算出物距,也可以应用两次成像法计算,试比较哪种好,是否与成像透镜焦距长短有关? 3仔细观察双棱镜扩束镜远近不同时,观察屏上干涉条纹间距如何变化?虚光源像的间距如何变化?在不同条件下成像时要保证成像同样清晰,成像透镜那个位置是否要变化?将观察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激光雷达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深度解析

激光雷达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深度解析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位置的电子设备.电磁波其功能包括搜索目标和发现目标;测量其距离,速度,角位置等运动参数;测量目标反射率,散射截面和形状等 特征参数。 传统的雷达是微波和毫米波波段的电磁波为载波的雷达。激光雷达以激光作为载波.可以用 振幅、频率、相位和振幅来搭载信息,作为信息载体。 激光雷达利用激光光波来完成上述任务。可以采用非相干的能量接收方式,这主要是一脉冲计数为基础的测距雷达。还可以采用相干接收方式接收信号,通过后置信号处理实现探测。激光雷达和微波雷达并无本质区别,在原理框图上也十分类似,见下图激光雷达是工作在光频波段的雷达。与微波雷达的原理相似,它利用光频波段的电磁波先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然后将其接收到的同波信号与发射信号相比较,从而获得目标的位置(距离、方位和高度)、运动状态(速度、姿态)等信息,实现对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激光雷达由发射,接收和后置信号处理三部分和使此三部分协调工作的机构组成。激光光速发散角小,能量集中,探测灵敏度和分辨率高。多普勒频移大,可以探测从低速到高速的目标。天线和系统的尺寸可以作得很小。利用不同分子对特定波长得激光吸收、散射或荧光特性,可以探测不同的物质成分,这是激光雷达独有的特性。 激光雷达的种类目前,激光雷达的种类很多,但是按照现代的激光雷达的概念,常分为以下几种: 按激光波段分:有紫外激光雷达、可见激光雷达和红外激光雷达。 按激光介质分:有气体激光雷达、固体激光雷达、半导体激光雷达和二极管激光泵浦固体激光雷达等。 按激光发射波形分:有脉冲激光雷达、连续波激光雷达和混合型激光雷达等。按显示方式分:有模拟或数字显示激光雷达和成像激光雷达。 按运载平台分:有地基固定式激光雷达、车载激光雷达、机载激光雷达、船载激光雷达、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加深对干涉条件的理解. 2.学会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 【实验仪器】 光具座,单色光源(钠灯),可调狭缝,双棱镜,辅助透镜(两片),测微目镜,白屏. 【实验原理】 如果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沿着几乎相同的方向传播,并且它们的位相差不随时间而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光强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在某些地方表现为加强,在另一些地方表现为减弱(甚至可能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菲涅耳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图中AB 是双棱镜,它的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一个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A 较小(一般小于10).从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L 会聚于狭缝S ,使S 成为具有较大亮度的线状光源.从狭缝S 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其波前被分割成两部分,形成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虚光源S1和S2发出的一样,满足相干光源条件,因此在两束光的交叠.区域P1P2内产生干涉.当观察屏P 离双棱镜足够远时,在屏上可观察到平行于狭缝S 的、明暗 相间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图1 图2 设两虚光源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d ',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到观察屏P 的距离为d ,且d d <<',干涉条纹间距为x ?,则实验所用光源的波长λ为 x d d ?'= λ 因此,只要测出d '、d 和x ?,就可用公式计算出光波波长. 【实验内容】 1.调节共轴 (1)按图1所示次序,将单色光源M ,会聚透镜L ,狭缝S ,双棱镜AB 与测微目镜P 放置在光具座上.用目视法粗略地调节它们中心等高、共轴,棱脊和狭缝S 的取向大体平行. (2)点亮光源M ,通过透镜L 照亮狭缝S ,用手执白纸屏在双棱镜后面检查:经双棱镜折射后的光束,有否叠加区P1P2 (应更亮些)?叠加区能否进入测微目镜? 当移动白屏时,叠加

激光雷达工作原理及发展现状

激光自20世纪被人类发明以来,它的优势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认可,也成为了继核能、半导体和电子计算机之后,人类又一重大科技成果。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传统雷达相结合的产物,它集合了激光技术与雷达技术一系列特点,将光、机、电融合一体,形成具有独特性能的崭新雷达体制,是一种将激光束作为新的探测信号主动式的现代光学遥感技术。激光技术产生和发展,为雷达提供了一种更为理想的辐射源,使激光雷达得以迅速发展。 本文从激光雷达结构出发,介绍激光雷达工作原理与特点,然后阐述激光雷达在军事、大气水域监测、建模与测绘以及航天工程中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无人驾驶汽车上的应用。 1 激光雷达工作原理 1.1 激光雷达概念 激光雷达是传统雷达与激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激光束作为信息载体,可以用相位、频率、偏振和振幅来搭载信息的主动式雷达。激光雷达发射激光束频率较传统雷达高几个数量级,故频率量变使得激光雷达技术产生了质的变革;又由于激光具有高亮度性、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特点,所以激光雷达能够精确测距、测速和跟踪,还具有很高角分辨率、速度分辨率和距离分辨率,对更小尺度的目标物也能产生回波信号,在探测细小颗粒有着特有优势。 1.2 激光雷达工作原理 激光雷达一般由激光发射机、激光接收机、光束整形和激光扩束装置、光电探测器、回波检测处理电路、计算机控制和信息处理装置和激光器组成;激光雷达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激光雷达是以激光器作为辐射源,通过激励源激励,发出空间呈高斯分布的激光束,为了能得到质量更好的激光束,经由光束整形和激光扩束装置,使激光束空间分布均匀,加大了激光作用距离;整形和扩束好的激光束作为激光雷达探测信号,以大气为传播媒介,辐射到目标物表面上;激光接收机接收目标物反射和散射信号,光信号经由光电探测器转变为电信号,回波检测处理电路从传来的电信号中分出回波信号和杂波干扰脉冲,并放大回波信号,将回波信号送往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提取有用信息。 (南宁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学院,南宁 530299) 摘 要:激光雷达以其特点和技术优势,在军事和民用上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主要介绍了激光雷达工作 原理、特点以及激光雷达在军事、大气水域监测、建模与测绘、航天工程中的应用,阐述说明近年来最热门的无 人驾驶汽车中激光雷达应用方法,并对激光雷达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激光雷达 工作原理 特点应用 图1 激光雷达结构及工作原理图 雷达探测、跟踪以及识别未知情况下目标物体作准备。 2 激光雷达特点 激光雷达的一些特点远远超过其他雷达,这些技术优 势显著,如采集数据密度大、精度高、分辨率高以及探测 距离远,使其在很多工作领域内得到普遍应用。激光雷达 与普通雷达各方面能力对比,如表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