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与屈原文学作品的紧密关系

民间文学与屈原文学作品的紧密关系
民间文学与屈原文学作品的紧密关系

民间文学与屈原文学作品的紧密关系

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有各种各样的途径,有的在接受民间文学影响,利用民间文学素材进行创作的同时,就把民间文学的某些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保存了民间文学,有的在借鉴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加以充实、丰富,提高了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有的对零散的民间文学作品加以汇集,编撰成册,扩大了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屈原一方面受到民间文学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在《天问》、《九歌》、《离骚》中保存了大量的神话因子,为后人研究楚人的巫文化和神话,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

1《九歌》是巫术祭歌,是楚地“信巫术,重淫祀”(《汉书·地理志》)的文化习俗的反映。《九歌》的基本情节是“人神恋爱”,往往以人神恋爱的成功来象征祭祀的成功,而人神交接的艰难,又使《九歌》充满了悲剧色彩;在《大司命》中描写到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女巫以少司命的口吻表示对大司命的怀念。其中的忧愁怨恨跃然纸上,令人伤感。,《招魂》更是直接仿效楚地巫觋招魂词形式写成的,《离骚》中一次向重华陈词、两次向神巫问卜、三次上天下地神游,不仅吸取了很多神话,而且直接与宗教巫事活动形式有关。但是屈原并非神巫或宗教的信仰者,他吸取神话和宗教活动来结撰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倾诉自己的爱国情感,为了表达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追求,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理创通和波折。这不仅摆脱了宗教性,化腐朽为神奇,还使楚辞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所以可以看出民间文化中的神话和民俗风情对其影响深远。2屈原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对民间文学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屈原以前,楚地流行的民歌句式参差不齐,并且采用“兮”字放在句中或句尾,如《越人歌》(《说苑·善说》)。而与《离骚》有直接关系的则有《九歌》。显然,《离骚》学习借鉴了楚歌的形式特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不仅如此,《离骚》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辞的产生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离骚》、《涉江》、《哀郢》等篇末的“乱”,《抽思》中的“少歌”、“倡”等都是乐曲上的名称,这表明楚辞的产生及其体制的形成受到了当时楚地乐曲的影响。楚辞的另一形式特征是句式的加长,并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这一特征承袭和取鉴了流传于楚地的民歌,《越人歌》、《孺子歌》、《徐人歌》等楚地民歌的语言形式和造语风韵都表明楚辞体的形成和楚地歌诗的密切联系。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并且还举“些、只、羌、谇、謇、纷、侘、傺”作楚语的例子,举“顿挫悲壮,或韵或否”作楚声的例子。《离骚》中的楚地方言还有很多,屈原采用这些楚地方言,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对“兮”等语助词的多种方式的使用,促成了句式的变化,这些句式和委婉轻灵的楚声相结合,很适合于各种不同情绪和语气的表达。楚语还使《离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生活气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离骚》的艺术世界: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

神话、往古、香草美人构成了《离骚》令人目眩神夺的艺术世界。首先,《离骚》中出现了一个无比神奇的神话世界。屈原从神话传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形象,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自由想象,把它们结撰成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使它们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取得了极强的抒情达意效果,如诗人的三次升天遨游。其次,诗中还出现了一个往古世界,众多历史人物纷纷登台,为全诗注入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理性光辉。屈原借对往古盛世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革树立榜样;借对历史兴亡的反思,表达对楚国前途的担忧;借历史上君臣遇合的佳话,鼓舞激励自己奋进不止、探索不息。再次,屈原在《离骚》中创造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诗人构思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香花美草意象,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的高洁。又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失望与希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更显得曲折尽致,深微动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论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对作家文学的意义

论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对作家文学的意义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和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即人民大众的集体口头创作,这是民间文学的概念。由这个概念我们不难看出来,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其实就像一面镜子的两端,相悖而又相通。 创作民间文学的是劳动人民群体,他们或许不识字,或许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丰富的情感,这些丰富的情感也可以用民谣、童话、传说等方式保留下来。或许在文字的使用上,民间文学没有那么考究,但是也正因为民间文学没有那么考究,民间文学才更能让人理解。 而真正的作家文学,不能是空中楼阁,也不能是作家任由自己的想象力驰骋,天马行空写下来的作品。真正的作家文学,是要扎根在人民大众的土壤中,创作出来的能被人民大众广泛接受并且口耳相传的作品。 也就是说,作家文学要以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为基础,这一个法则是从古至今都通用的。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便是可以印证这一法则的最早的作品,周朝设有专门的采集诗歌的官员,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它们中间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种。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整理出来的《诗经》是人民大众心声最好的反应,能够供统治者查明得失,整饬吏治,这便实现了《诗经》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满足。 《诗经》中有一篇名篇广为传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样一首民间传唱出来的歌谣,在后代文人的创作中也经常能够见到,比如南朝宋时的鲍照曾经写过:“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明代的赵振元曾经写过:“关东之军丁朝衣败叶,暮餐寒沙,则督理粮储,永消硕鼠之奸。”清代的黄遵宪诗歌之中的义愤更是摄人心魄:“取我脂膏供仇虏,眈眈无厌彼硕鼠。”这些都是在当时社会评价很高的诗歌,被百姓认为是他们心声的反应,这样的作家文学,才是真正的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是真正成功的作家文学。 再说唐朝,唐朝有两位诗人,即使在唐朝诗坛荟萃的情况下,也一直花开不败,那便是白居易和李贺。这两位著名诗人如何写出那样经典的作品,也是有典故的。白居易写诗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写完了会念给村子里面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听,如果老婆婆们能够听懂他诗歌里面的意思那就算完成,若是老婆婆们不能理解,那便要推翻了重新创作,他的作品中更是吸收了很多百姓在劳动之时说出来的话,哼唱出来的曲调,比如白居易作品中有一首《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纪念屈原的诗

篇一:纪念屈原诗 端午不灭的永恒——纪念屈原a 又是一年艾草青青 时光悄悄走近端午 艾草,已挂在门前 佩戴香包的孩子,满街奔跑站在岁月的岸边 大人们将雄黄酒缓缓倒下 b 小儿手臂上的五彩丝线啊 有爱国诗人的灵魂 在翩翩起舞 家家户户缠着米粽 遍地飘香喜气洋洋 剥开粽子 剥开延绵千年的历史 剥开千年的情缘 a 不知有多少人 还能知晓当初 屈老夫子壮怀激烈 以身殉国魂归何处 (屈原: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1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b 五月的天空,风轻云淡 楚国的往事,随风铺展 那个壮志满怀,长衣飘飘 剑不离手的爱国诗人 以一个千古凌空 纵身千年的叹息 任琴瑟的悲音 在山谷,声声呼唤 a 人声鼎沸呐喊助威 百舸争流龙舟飞渡 此起彼伏里蕴含着 多少凄婉的楚辞歌赋 b 叹那楚君昏庸无度 亲小人远贤臣

拒听良言 将诗人远远地放逐 纵使有满腔热血奔涌 却是报国无门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a 悲愤难以倾诉 2无奈国破家亡秦吞楚 五月五汨罗江 成为诗人爱国明志的归宿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b 佳节端午 这千载悠悠的习俗 a 不仅仅是我们怀念的节日 a\b 更是啊,擂响我们 爱国斗志的铮铮战鼓 3篇二:缘艺斋——纪念屈原屈原唐诗50首 关于屈原唐诗50首 01江上吟 李白(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02笑歌行 李白(唐)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 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 "厚朴"是一味中药。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百合"的意趣 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不过,"玉竹"之名更雅。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 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我国古代以中药名连缀拟就的对联、诗歌多不胜数,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师都精通医药知识。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就从数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出九味创作了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巧妙地紧扣小说的情节,与全诗内容浑然一体,令人拍案叫绝。 本草的哲学 从药的得名看,本草从天地间带来的自然之美,也是中国人天地自然的结果,本草的名称因此拥有了韵味悠长的人文之美,甚至某种意义上的情意和。但是本草的价值不只在于"美",更在于"理",这在药名中亦有体现。

民间文学与屈原文学作品的紧密关系

民间文学与屈原文学作品的紧密关系 民间文学与屈原文学作品的紧密关系 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有各种各样的途径,有的在接受民间文学影响,利用民间文学素材进行创作的同时,就把民间文学的某些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保存了民间文学,有的在借鉴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加以充实、丰富,提高了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有的对零散的民间文学作品加以汇集,编撰成册,扩大了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屈原一方面受到民间文学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在《天问》、《九歌》、《离骚》中保存了大量的神话因子,为后人研究楚人的巫文化和神话,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 1《九歌》是巫术祭歌,是楚地“信巫术,重淫祀”(《汉书?地理志》)的文化习俗的反映。《九歌》的基本情节是“人神恋爱”,往往以人神恋爱的成功来象征祭祀的成功,而人神交接的艰难,又使《九歌》充满了悲剧色彩;在《大司命》中描写到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女巫以少司命的口吻表示对大司命的怀念。其中的忧愁怨恨跃然纸上,令人伤感。,《招魂》更是直接仿效楚地巫觋招魂词形式写成的,《离骚》中一次向重华陈词、两次

向神巫问卜、三次上天下地神游,不仅吸取了很多神话,而且直接与宗教巫事活动形式有关。但是屈原并非神巫或宗教的信仰者,他吸取神话和宗教活动来结撰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倾诉自己的爱国情感,为了表达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追求,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理创通和波折。这不仅摆脱了宗教性,化腐朽为神奇,还使楚辞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所以可以看出民间文化中的神话和民俗风情对其影响深远。 2屈原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对民间文学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屈原以前,楚地流行的民歌句式参差不齐,并且采用“兮”字放在句中或句尾,如《越人歌》(《说苑 ?善说》)。而与《离骚》有直接关系的则有《九歌》。显然,《离骚》学习借鉴了楚歌的形式特点。 3不仅如此,《离骚》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辞的产生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也有着密切的关 “”“”“”系,《离骚》、《涉江》、《哀郢》等篇末的乱,《抽思》中的少歌、倡等都是乐曲上的名称,这表明楚辞的产生及其体制的形成受到了当时楚地乐曲的影响。楚辞的另一形式特征是 “”句式的加长,并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这一特征承袭和取鉴了流传于楚地的民歌,《越人歌》、《孺子歌》、《徐人歌》等楚地民歌的语言形式和造语风韵都表明楚辞体的形成和楚地歌 “”“诗的密切联系。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并且还举些、只、 ”“” 羌、谇、謇、纷、侘、傺作楚语的例子,举顿挫悲壮,或韵或否作楚声的例子。《离 骚》中的楚地方言还有很多,屈原采用这些楚地方言,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

关于屈原的现代诗歌

关于屈原的现代诗歌 篇一:致屈原作者:白石细琢 两千多年前的纵身一跃, 溅湿了汩罗江畔的斑竹, 哀思顺江而下。 两千多年中的每一句离骚, 在粽子的飘香中吟诵, 拧一把艾叶飘在水中, 与挂在脖颈的香囊, 一起飘香。 端一碗雄黄酒, 与您对饮, 静静的汩罗江, 端阳高照。 篇二:哭屈原 作者:常路明 活到现在才明白 那个屈大夫死的那天

有多少伤心 有多少无奈 故国家园 娇妻眷恋 活到现在才知道 汨罗江有多深 你怎么能把一个名士藏匿 你怎么能把一片丹心沉冤 天空洒下豆大的泪滴 百姓捧出一打打的粽子奠祭 楚国已亡 爱国忠君之心何处寄托 唯有与鱼虾为伴 唯有与淡忘为伍 此行必去 必去 篇三:悼屈原 作者:黎明曦 汨罗江边,一声声愤懑的呐喊,用离骚伴着楚辞的磬音,寄托情怀,凄婉 惊动了河山,也振聋发聩般,唤醒诗坛使诗经后的经典有了改变,惊魂的诗句

参差错落着遣词长短,再也无法拘束 如律诗般敬为圭臬的铭龛,酝酿的酴醾 浓酽成端午水的缠绵,甚至使我不敢痛饮一盅 熏染,依然陶醉了几千年,恍若不竭的醴泉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抛弃耿介,情何一慨 诘问九天,叩响神殿,敲击龙宫,悲凄呼唤 哪里能容忠臣之躯,何处可寄许灵均的梦魇 上下求索,荆楚遍布追寻的盘桓,使河山动容 郁郁不得志呀,蕙质兰心,圣洁修身,如此之躯 竟不被重用,错失的哀叹,让人心生迁怨 大夫之舟涉江而行,惊诧了太多心颤,悲剧放任发生 爱国恤民更添沉痛,只应和起九州竟食米粽的盛宴 无需留意作鱼饵,抑或借分享,寄托哀思之情 独不惦念远离信仰的饥馑,把怀念用啃噬填充饱餐 善良懵懂了敬奉,伯夷不食周粟,鸷鸟不与燕雀同种 怀王自今可否明了此心,国人哪能仅用端午祭祀屈子的情感篇四:端午忆屈原 作者:云湘鹤 天气反常得没法预见 雨霭笼罩在长江一线 连汨罗江也无法幸免 萤火虫也收起它的锋芒

屈原塔阅读训练及答案

屈原塔阅读训练及答案 屈原塔 苏轼 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4分) 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 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 A.楚人 B.奉佛人 C.古人 D.大夫

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 A.屈原赴死之决绝 B.富贵之短暂 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 C.沧江之投饭 D.屈原持志之高洁 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 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 * 。(6分) 参考答案 11.(4分)【参考答案】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 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12.(3分)C 13.(2分)D 14.(3分)B 15.(6分)符合要求,表达准确,语言顺畅。 赏析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 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 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

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大 众 文 艺 183 《大英百科全书》中介绍“民间文学”(F O I K Literature)一词时说:“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它像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叙述作品、诗歌、神话、戏剧、仪礼、谚语、谜语等组成。在所有已知的人群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产生着它。” 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在原始社会,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活动,它与初民的劳动、语言、宗教、游戏、风俗等等紧密连成一体。因此,中国民间文学的源头,发轫于原始时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那些直系先祖们的创造,它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上,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根”。 一、民间文学开创了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其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最为代表。 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到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些神话中 所反映的我们远古祖先那开创世界的伟大、不屈不挠的意志,不仅铸造了中华民族最早的精神脊梁,而且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神话为浪漫主义创作提供了直接的源头。 我国古代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他的《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的神话传说。 《离骚》中关于羲和、望舒、飞廉、丰隆、宓妃的记述,也可窥见占古神话传说的一斑。 《天问》中关于鲧、禹治水的传说就涉及鲧和鸱龟的关系,关于后羿的传说又涉及后羿射日,射河伯而妻雒嫔,被寒浞杀害等细节。它对自然宇宙和社会历史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中保存了许多神话传。 《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在他的诗歌中,以当时楚国民歌为基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骚体诗,即楚辞。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言、四言发展到五言、七言;在创作方式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由嫦娥奔月神话而产生的“望月怀人”诗在古代文中比比皆是,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中提到的咏月诗,都遵循这一思维模式。李白诗中反复出现的月民俗意象正是自身心灵孤独的象征,是嫦娥奔月神话的无意识复活。如《把酒问月》、《月下独酌》、《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静夜思》等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游,由传说和神话故事加上诗人惊人的想象力而成,特别是“天鸡啼鸣”、“熊咆龙吟”、“洞天石扉”、“金银台”、“云之君”、“虎鼓瑟”、“鸾回车”、“白鹿”等神话传说和惊人想象的结合,妙不可言。夸张、想象和神话传说水乳交融,使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倜傥潇洒、傲岸不羁,增强了全诗的浪漫色彩。 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实际上它由“民歌”和“民谣”两部分构成。如《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民歌的字句结构及其节奏韵律须严格遵循一定规格,民谣的语言形式则比较灵活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感,便于琅琅上口。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古代现实主义的源头,无论是在文学表现的对象还是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 中国民间歌谣不仅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哺育了诗歌的创作,正如鲁迅所言,在诗歌形式方式,歌、诗、词、曲原来都是民间之物,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种诗体,最初均起源于民间。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 感于事而系于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讽谕诗是白居易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 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如《赴奉先咏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始终关切人民,只要一息尚存,他总希望能看到人民过点好日子,所以他说“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别蔡十四著作》)。因此他的诗不仅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而且大胆地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例如“三吏”、“三别”中,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肇始于原始劳动歌谣,后产生出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至屈原的《楚辞》形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而后中国诗歌创作更加繁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繁荣绚烂的一株奇葩。 二、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活形象。 民间文学是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源泉。自古以来,民间文学为作家创作提供许许多多的创作材料。作家在创作艺术形象时,很多都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如夸父、黄帝、大禹等神话人物;已经艺术化的诸葛亮、关羽、岳飞等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或史诗中的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包公等传奇人物,他们都是民间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文学形象,是得到了高度概括的典型人物。他们不仅在民间家喻户晓,而且也对作家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在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创造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一系列作品。杜甫处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经历了“安史之乱”,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因而对劳动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像《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诗篇,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其中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句,同《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硕鼠》、乐府诗中的《东门行》、《妇病行》所流露的思想倾向如出一辙。 宋元时已有《三战吕布》、《赤壁鏖兵》、《隔江斗智》等大量的三国故事被搬上舞台,评话小说《全相三国志平话》的内容和结构,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现存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已有杨志卖刀、晁盖劫生辰纲,宋江杀阎婆等情节。作家在此基础上,对原来的口头传说和讲唱艺人的底本加以借鉴、吸收、再创作,使之发生质的变化,使篇幅更加宏大,结构更加严密而精巧,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鲜明,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杰作。 鲁迅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自觉地吸收民间文学。他根据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神话,写成了《补天》;根据羿的神话写成《奔月》;根据大禹治水的传说写成《理水》,再现了女娲、羿、大禹等人物形象,利用神话题材,歌颂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用女娲补天时所剩的一块石头,象征贾宝玉生不逢时,“不得入选”,平添了一种扑朔迷离,如入幻境的神异色彩。 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郑义的《老井》,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都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沃土,民间文化底蕴浓而深淳。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伴随着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兴起的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等文学思潮,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资源的深刻影响。 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郭少勤 (十堰市群众艺术馆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民间文学首创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首开文学反映现实的光辉道路,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石。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活形象。民间文学创造了多种文学的表现形式。【关键词】民间文学 作家文学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群文论坛

屈原诗三首

卜居《楚辞》 屈原既放[1],三年不得复见[2]。竭知尽忠而蔽障[3]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4]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5]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6]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7]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8],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9]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10]乎?宁超然[11]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12],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13]?宁昂昂[14]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15]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16]乎,将随驽马[17]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18],将与鸡鹜[19]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20]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21]为轻;黄钟[22]毁弃,瓦釜[23]雷鸣;谗人高张[24],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25]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26],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注释: [1].放:放逐。 [2].复见:指再见到楚王。 [3].蔽障:遮蔽、阻挠。 [4].太卜:掌管卜筮的官。 [5].因:凭借。 [6].端策:数计蓍草;端,数也。拂龟:拂去龟壳上的灰尘。 [7].悃(kǔn)悃款款:诚实勤恳的样子。 [8].送往劳来:送往迎来。劳(láo),慰劳。 [9].大人:指达官贵人。 [10].偷生:贪生。 [11].超然:高超的样子。高举:远走高飞。保真:保全真实的本性。 [12].哫訾(zúzī):以言献媚。栗斯:阿谀奉承状。栗:恭谨,恭敬。斯:语助词。喔咿(ō yī)儒儿(ní):强颜欢笑的样子。妇人:指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她与朝中重臣上官大夫等人联合排挤馋毁屈原。 [13].突梯:圆滑的样子。滑稽(gǔjī):一种能转注吐酒、终日不竭的酒器,后借以指应付无穷、善于迎合别人。如脂如韦:谓像油脂一样光滑,像熟牛皮一样柔软,善于应付环境。洁楹:度量屋柱,顺圆而转,形容处世的圆滑随俗。洁,借为"絜(xi?)",《楚辞补注》引《文选》亦作"絜"。 [14].昂昂:昂首挺胸、堂堂正正的样子。 [15].泛泛:漂浮不定的样子。凫(fú):水鸟,即野鸭。此字下原有一"乎"字,据《楚辞补注》引一本删。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备注:本复习资料根据《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各章后的“关键概念”和“思考题”进行编写,已根据考试重点、范围、题干以及答案长度进行题型匹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敬请谅解。另已根据课程内容及上课要点进行重点分析,以三角记号的内容为重点内容,以圆形记号标记的内容出题的可能性不大,因本科目需要复习的内容过多,未标记的内容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地复习。最后,本资料仅供参考,建议配合其他资料一同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神话学史上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请说明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 点。 隐喻学派色诺芬尼神话是“古人的寓言” 历史学派攸痕麦拉斯神话实际上是历史的“传奇描述” 语言学派格林兄弟、缪勒神话是语言的疾病 人类学派爱德华·泰勒、安德鲁·郎、詹姆斯·弗雷泽万物有灵观 心理学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神话是一种“具有原型意义的叙述程式”,“神话就是原型” 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神话是一种文化现象 结构学派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直接体现了心灵结构 2.神话有哪些种类? 自然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 3.民间故事的特点是什么? 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 4.民间故事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娱乐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资料价值 5.传说有什么社会价值? 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资料价值、文学借鉴价值 6.简述四大爱情传说与一些节日习俗的联系。 牛郎织女传说与“乞巧节”

孟姜女传说与寒衣节 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白蛇传与端午节 7.民歌有什么功能? 抒情娱乐功能、教育规范功能、实用功能、文化资料价值 8.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第二,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 第三,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第四,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二、判断是非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与“民间文艺学”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而民间文艺学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使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 2.“类型”与“AT 分类法” 安蒂·阿尔奈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提出“类型”概念,即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后来,斯蒂·汤普森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古诗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 分类法”。 3.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屈原的诗全集_屈原简介_古诗大全

屈原的诗全集_屈原简介_古诗大全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汉族,出生于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屈原的诗全集: 《渔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屈原。其古诗全文如下: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

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翻译】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九歌·国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屈原。其古诗词全文如下: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

屈原塔阅读答案

篇一:屈原塔阅读答案 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②南宾:隶属于忠州。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4分)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a.楚人 b.奉佛人 c.古人 d.大夫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a.屈原赴死之决绝 b.富贵之短暂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c.沧江之投饭 d.屈原持志之高洁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的影响。(6分)篇二:屈原塔阅读答案 篇三:屈原塔阅读答案 屈原塔苏轼 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4分) 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 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 a.楚人 b.奉佛人 c.古人 d.大夫 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 a.屈原赴死之决绝 b.富贵之短暂 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 c.沧江之投饭 d.屈原持志之高洁 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 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的影响。(6分)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复习题 1、从文体特点上来看,民间寓言具有“形象”和“寓意”两大特点。 从思想角度、民间寓言反映了人民的道德观念、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了丰富的知识和教训、反映劳动人对待事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方法,即包含好的品质、对劳动的肯定和思辨的思想。 2、神奇故事的特点是“幻想性”、“神奇性”。本质是“民众话语的狂欢”。 3、民间歌谣的章法包括一、三、多段体。其中三短体中的一二段是喻体,第三段才是本体。它的句式有整齐句、杂言句、长短句 在内容上分为劳动歌、习俗歌、情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按体制分包括山歌:对唱、和唱、独唱、爬山歌(信天游)、信天游、民间小调、花儿 4、民间谚语的形式美特点:精悍凝练美;均衡对称美;回环反复美;声律和谐美 5、谜语的分类:物迷、事迷和字谜 6、民间文学收集整理的基本原则:全面收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立体描写。 7,民间文学的三大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8、传说的特点: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传奇性。 9、史诗包括英雄史诗和创世史诗 10、民间小戏向城市发展,在小地方演奏的说唱戏,称为“小戏”,到大城市演奏的被称为“大本戏 11、民间文学流传特点: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承性和集体性 12.民间故事按体裁分类的标准,民间故事分为神奇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神奇故事是一种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以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创作的民间故事。民众话语的狂欢。 1、民间文学:指的是劳动人民用口头进行创作,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在人民群众中间流行和传播的一种文学。 2、神话:是关于神的民间故事,是人类原始初民通过幻想以不自觉的方式反映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口头故事。 3、民间传说:是描述一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解释一定地方风物山川、古迹,社会习俗的口述传奇性故事。 4、民间笑话:是引人发笑的民间故事,篇幅短小,是口头的讽刺幽默小品。有些地方把所有民间故事通称为“笑话”,那是广义的说法,这里所说的民间笑话是狭义的,和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等作品不同,它是具有强烈的喜剧性民间故事。 5、生活故事:指的是以写实的手法直接反映社会、现象、阶级关系,世态人情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民间故事,是草根生活的展现。 6、民间歌谣:是“民歌”和“民谣”的合称,是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作品,是表达民众思想感情和愿望的诗歌形式。 7、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炼的语言、固定的语句,总结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生活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它是通俗而又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民间传言。 8、歇后语,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集中地运用比喻、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段,表达抽象的思想内容。它可分为歇前和歇后两部分,前者为喻体,后者为本体。 9、史诗:反映历史题材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人民口头的历史课本。它采用韵文或韵、散文相间的“说唱体”形式,记叙一个民族对宇宙起源的解说或记录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与重大事件。包括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史诗中有以远古的神话为题材的神话史诗,史诗中还有一部分是以英雄人物的斗争故事

0006民间文学

单项选择题 1、猪八戒的脊梁——悟能之背。是()。 .谚语 .成语 .歇后语 .谜语 2、()是民间文学表现手段和方法的外部重要而显著的特征。.集体性 .变异性 .口头性 .传承性 3、《赵州桥》是一则()传说。 .人物 .史事 .风物 .技艺 4、“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是由()发起的。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 5、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一般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审美价值高 .教育意义大 .认识价值深刻 .直接参与人民生活 6、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库仑父子 .周作人 .格林 .摩尔根 7、阿凡提笑话,是()家喻户晓的优秀笑话。 .藏族 .回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8、下列各组故事作品中都属于寓言的是()。 .《中山狼》《邯郸学步》《精卫填海》《雪涛谐史》 .《愚公移山》《刻舟求剑》《雪涛谐史》《精卫填海》 .《狐假虎威》《邯郸学步》《攫金者》《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邯郸学步》《雪涛谐史》 9、“清明前后,种花点豆”是谚语中的()。 .政治谚语 .劳动谚语 .道德谚语 .科学谚语 10、我国面具戏,最早起源于()。 .傩舞 .佛教法事 .傀儡戏 .目连戏 11、筒狄吞卵、姜?履敏等感生神话是人类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了民间文学的().教育作用 .认识作用 .审美作用 .娱乐作用 12、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最先创办了()周刊,搜集近世民歌。 .《民俗》 .《民歌》 .《民风》 .《歌谣》 13、在《不识字的作家》一文中,对民间文学作过非常精辟而全面的论述的作家是()。 .鲁迅 .郭沫若 .茅盾 .巴金 14、民间小戏《望郎》用的是()。 . E. 绣荷包调 . F. 打猪草调 .送同年调 .采茶调 15、“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梨。”这首客家山歌用的修辞手法是

屈原诗名句

《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xx,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xx所居! 《九歌》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 xx新相知。 xxxx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登xx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xx兮为鬼雄! xx兮xx,长无绝兮终古。 《天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 有虬龙、负熊以游? 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悟过改 更,我又何言? 《九章》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xx。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秉德无私,参天xx。 《远游》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 不闻。 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逶迤。……仆夫悲余心怀兮, 边马顾而不行。思故旧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xx》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世溷浊而不清: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招魂》

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1、什么是民间文学?如何理解民间文学之“民间”。 “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第二问没找到明确的答案,综合各种东西自我感觉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回答: “民间”包含二义:一是生活于底层社会空间的“民众”,二是“民众的生活领域及精神世界”。民间不是由文人建构的虚拟空间,而是以个永远存在的社会实体。(1)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是“人民大众”。(2)在内容上是更直接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产物。(3)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如: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它的艺术风格简朴明朗、刚健清新,表现手法多为情节章句的重迭、复沓,语句的夸张,固有体例和套话的运用,贴近生活的赋、比、兴等。(4)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各种传说等。 2、试分析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说法,较为稳妥的说法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存论。(1)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①《九歌》——受民间祭歌影响;《天问》《山海经》——受神话传说影响。 ②受乐府民歌影响: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蒿里行》、《七哀诗》、《饮马长城窟行》——汉末政治动乱、战祸的残酷、人世的凄凉。 ③、运用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李白《东海有勇妇》——民众不屈的反抗精神 ④、杜甫“三吏”、“三别”——受民歌影响——深刻的人民性,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文学学习。 ①、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特别是韵文)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 韵文——原始歌谣;散文的小说、笔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原始歌舞;诗歌、词、曲——来自民间,与当时流行的世俗音乐相抵持,于民间广为流传。[笔记小说《笑林》——记录民间笑话;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记录、加工当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②、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在形制格式、修辞手段、艺术风格,民间文学为文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借鉴经验。汉唐诗人广取民歌的艺术手法——“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运用民歌固有的形式——唐·刘禹锡《竹枝词》——土家族民歌 运用民歌比兴手法——《诗经》《楚辞》 李白《静夜思》首句——有南朝子夜歌《秋歌》影响痕迹 古诗文中的“典故”——从民间文学中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总之,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泉。作家的智慧灵感蕴藏于民众生活和民间创作中,民众把创造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思赋予作家。口头文学体裁为作家提供了多样的创作形式,民间文学的内容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题材。(民间口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始终保持着多方位的双向交流关系[“交融互渗”]。) 以上是老师的总结,但是偶认为还应该加上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如下:从历史上看,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表现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一)、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 (1).历代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上有很大的功绩历代文人作家用文字把民间文学作品记录和保存下来,一方面保持了作品的基本风貌,为后人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