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10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甘谷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10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甘谷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10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甘谷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

7-

10油

层组沉积相研究

X

许 ,马芳侠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

摘 要:通过对岩性、测井特征、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甘谷驿地区长7—长10的沉积相及其分布特征,明确了各层沉积相的变化规律。该区长7-长10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浅湖亚相沉积,三角洲前缘在长7-长10期均有大面积沉积,三角洲平原仅在长10期于近物源的东南部发育,浅湖在长7,长8期发育,分布于远离物源的西北部。

关键词:甘谷驿地区;长7—长10油层组;沉积相;

中图分类号:P 618.1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4—0143—03 研究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东部的甘谷驿镇,横跨延安市宝塔区与延长县两地。从构造上来划分,处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东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局部发育有因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鼻状隆起。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长10

期坳陷湖盆中构造不发育[1]

,因此沉积相的类型及展布控制了生、储、盖的分布,尤其控制了有利储层带和生油层带的发育[2];并且在该区域,之前大多对长6及以上的油层组进行研究,而对长7-长10油层组的研究很少,因此在该区域对长7—长10油层组开展沉积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 沉积背景

区域地质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从晚三叠世开始进入内陆坳陷盆地发展阶段,发育了大型内陆湖泊。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时期,湖盆四周发育有伊盟隆起、晋西挠褶带、渭北隆起和西缘冲断带等古陆[3],因此物源供应充沛,沉积厚度大。盆地长轴方向呈北西—南东向,相带分布略呈环带状,因而围绕

湖盆边缘发育多个内陆湖泊三角洲[4]

。本次研究区位于向湖盆东南部边缘推进的延安—延长三角洲内。

延长组是湖盆形成、发展和萎缩全过程的沉积记录[5]。从长10期内陆湖盆开始形成,盆地基本形态已经显现,湖岸线范围北窄南宽,东西两岸两大三 结合油田水淹情况,进行了水淹层的四级划分(见表1)。

表1 

水淹层定量分级评价标准

水淹等级油层弱水淹中水淹强水淹备注产水率<10%10-40%

40-80%

>80%

主要指标$RT/RT $RT <0.67.5-17.5%7.5-17.5%>17.5%主要参考指标$SP /SP ≤7%7-20%7-20%>20%主要参考指标R MT 测井饱和度

≥45%

30-45%

30-45%

<30%

主要参考指标

3.3 应用效果

对新打的开发井7口,20层,进行了水淹层精细解释,符合的17层,不符合的3层,新井解释符合率达到85%。

水淹层测井解释了17口井,发现潜力层9口井,26层,累计厚度58.8米。4 结论

利用常规测井技术建立的水淹层四级评价标准,适合于台兴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

利用RMT 测井技术可以定性、定量识别水淹

层。

[参考文献]

[1] 赵培华,谭廷栋.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水驱

油藏产层剩余油饱和度方法[J].石油学报,1997,18(2):54~60.

[2] 吴文祥,刘洋.聚合物驱后岩心孔隙结构变化

特性研究[J ].油田化学,2002,19(3):253~256.

[3] 曾流芳,李林祥,卢云之.聚合物驱水淹层测井

响应特征[J ].测井技术,2004,28(1):7l ~74.[4] 刘兵开,穆津杰.聚合物驱岩石电阻率变化特

征的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2003,27(增刊):44~46.

[5] 吴世旗,钟兴水,李少泉.套管井储层剩余油饱

和度测井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143

 2012年第14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X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许 

(),女,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学,储层预测研究。

:2012-0-22:1984-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

一、延长组地层划分及标志层 在准确划分直罗组、延安组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现场随钻录井资料与邻井资料对比,依靠岩性组合初步确定延长组的顶部层位;然后在下一步钻探过程中,加强地质观察,争取找准延长组的各个标志层;并不断对初步确认的上部地层进行校对,同时预测油层位置,为准确卡取油层做准备。 1.标志层 延长组地层对比划分中标志层主要有K1、K2、K3、K9标志层及辅助标志层K4、K5、K6、K7、K8。是小层对比划分的重要依据,在有些地区,进入延长组,顶部地层一般为长4+5,局部地区仅存长3部分地层,K7、K8、K9标志层在本地区也不存在,所以本章对K7、K8、K9标志层不再赘述。现将其它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及所处位置叙述如下: ①K6标志层:位于长4+5顶部,是长3与长4+5地层的分界线,为控制长3底界划分的主要标志。 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等特点。其下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呈似锯齿状,锯齿段厚6~7米。 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或凝灰质泥岩),其下也有薄层泥岩间断出现。

1790 ② K 5标志层:位于长4+5地层中部,是准确控制长4+5中部及长6顶部之重要标志,其顶为长4+51、长4+52的分界。虽然在现场录井中,没有必要对于长4+5这样过细的划分,但该标志层对其它层段的划分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等特点。与K 6标志层很类似,其下泥岩段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组成锯齿状,特征显著,分布稳定。 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常会连续出现数层薄层泥岩,但只有最上面一层表现为大井径,其余井径不明显。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沉积相...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01月(下旬)第09卷第03期 总 第200期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 延长组长6储层沉积相特征
任东意
1、2
王桂成

(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直罗采油厂,陕西 富县 727500) 摘 要:通过岩心观察、岩矿特征分析和测井资料解释,对直罗地区长6储层沉积相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该区主要 发育陆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储集砂体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其砂体展布受双重物源控制,呈 东北-西南向展布。主要有利储层分布在长6层下部的长63和长62段,对于指导该区下步石油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沉积相;测井相;相类型;延长组长6;直罗油田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Facies of Chang 6 in Zhiluo Oilfield in Ordos Basin 1、2 1 REN Dong-yi ,WANG Gui-cheng (1.College of Oil-gas Resources,Xi’an Shiyou University Shaanxi 710065,China;2.Yanchang Oil field Company Extraction of Zhiluo,Shaanxi 727500,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core observation,the analysis of rock and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logging data,Chang 6 reservoir sedimentary facies in Zhiluo oilfield were analyzed.The studies suggest that mainly developed delta sedimentary system of lake of land face,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mouth bar sand body of delta are the main reservoir sand body,the spread of sand body is control by double source area,showing the northeast-southwest.The main advantage of reservori is spread in Chang 63and62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Chang 6 reservoirs.The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guide oil exploration in the are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Sedimentary facies;Log facies;Facies type;Chang 6;Zhiluo oilfield


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约37万
[1]
等,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推测长6储层距离物源区不远。 岩石原生颜色是沉积水体物理化学条件的良好反映。 岩心观察研究区长6层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推测长 6沉积期沉积环境应为水下还原环境。 室内岩心粒度分析表明,研究区长6沉积岩多发育细砂 岩。其中细砂含量达到84.15%,其次为粉砂和中砂,含量 分别为8.27%、2.99%(见 表1)。陆源碎屑沉积物的碎屑 结构、分选性等与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沉积 物粒度越粗,分选越差,表明水动力越强;反之,沉积物 粒度较细,则表明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较弱[3] 。研究区粒度 分布特征表明长6沉积期沉积水体较为平静、能量较弱,应 为水下沉积环境。
km ,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含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和 三叠系延长组地层 ,其中主力油层三叠系延长组石油储量 占探明储量的70%以上,以长6和长8油藏为主。直罗油田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境内,主要开发层系为延长 组长1、长2油层。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富县地区延长 组长6靠近深水湖盆区,少有碎屑物源供给而缺乏储集砂 体,这种认识严重影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 。近年来,石油 勘探在该区钻遇较厚的长6砂层,且部分井试油获得工业油 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受该区前期基础研究 薄弱的影响,对长6储层沉积体系、砂体时空展布规律认识 不清,严重制约了下步石油勘探工作。因此,开展长6沉积 相研究,对指导该区石油勘探工作意义重大。 2 沉积学特征 2.1 岩矿特征 通过研究区储层岩石薄片鉴定结果的统计表明,该区 砂岩主要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长石岩 屑砂岩。长6储层石英平均含量为28.2%,长石平均含量为 40.2%,岩屑平均含量为11.7%,成分成熟度较低。对砂岩 碎屑颗粒的磨圆度统计反映出碎屑颗粒以次棱角状为主, 占统计的95%以上,其次为棱角状-次棱角状,磨圆度中
收稿日期:2009-12-16 修回日期:2010-01-12
[2]
表1
直罗地区长6储层岩石粒度分级统计表
从砂体的C-M图看,集中分布在QR悬浮沉积段,C值与 M值差异不大,说明沉积物粒度细、分选性较好(见图1)。 粒度参数特征表明,研究区长6砂岩平均值Mz(φ)在 2.56~4.60之间,平均3.20,属于细粒砂岩,标准偏差在 0.49~1.62之间,平均为0.81,说明其分选程度为好-较
作者简介:任东意(1963-),男,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地质专业工程硕士,长期从事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管理工作。
08

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长7段浊积岩分布规律

第3l卷第1期2010年2月 新疆石油地质 XINJIANGPETROLEUMGEOLOGY V01.31.No.1 Feb.2010 文章编号:1001—3873(2010)01—033—04 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一长7段浊积岩分布规律 马德波-,李明-,崔文娟1,吴东旭z,金银楠-,孙甲庆,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 摘要:采用井一震结合的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一长7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区延长组长6一长7段浊积岩主要发育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和上升半旋回的早期,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端斜坡及平原区古地形低洼处,其展布范围随长期基准面的下降逐渐向湖盆中部迁移,这种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4个因素:盆地及周缘大地构造背景在宏观上控制着浊积岩的发育;区域构造活动为浊积岩的发育提供了一定的触发机制;基准面旋回的变化控制着浊积岩的发育及分布范围;前三角洲地区古地貌决定三角洲前缘浊积体运移方向和沉积位置。咙东地区浊流沉积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是长庆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延长组;浊积岩;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TEl12.221文献标识码:A 陇东地区位于甘肃省两峰、环县、庆阳、合水、宁县、镇原及华池等区县,区域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部,与天环凹陷相连(图1),为一倾角仅半度左右的近南北向展布的西倾单斜,局部发育 图1研究区位置鼻状隆起111。 研究区长6和长7油组中的深湖亚相发育浊积岩,为洪泛河水直接注入和三角洲前缘大规模滑塌的产物|2I。随着携带有大量沉积物的三角洲的不断推进,由于外界的触发或自身重力的作用,三角洲前缘还未固结的松散碎屑物质继续向盆地内部滑动,进人湖盆底部,在地势低洼处首先沉积下来,形成滑塌浊积岩,还有一部分碎屑颗粒继续向湖盆中部流动,随着斜坡坡度变缓,流速逐渐减小,沉积物开始卸载,形成浊流沉积。这样,在乏角洲前缘外侧的斜坡与盆地平原带形成了连续发育的浊积岩系131。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综合该区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采用井一震结合的方法对该区长7一长6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以沉积作用转换面为界,识别出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记为SQ3(相当于Vail的三级层序)。该长期基准面旋回位于湖盆由鼎盛向衰退的转化时期,基准面上升期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主要为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为长7段最大湖泛面,在地震剖面上为一强反射同相轴。进人基准面旋回下降期,研究区西南体系充填作用逐渐加强,沉积物堆积速率逐渐增大,沉积相类型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与浊积扇为主。 收稿日期:2009--08—13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预探项目(2008D一0703—02) 作者简介:马德波(1983一),男,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地震地质综合解释。(E—main)mdb3891@163.tom.万方数据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古盐度研究

收稿日期:19981030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古盐度研究 郑荣才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柳梅青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南石油局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以硼、“相当硼”、K +Na 含量、K /Na 比值、吸附K ′+Na ′、锶含量以及Sr /Ba 比值等地化指标作为古盐度的判识标志,运用亚当斯和科奇古盐度计算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沉积环境的古盐度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沉积时湖泊水体的古盐度为0.9400⒈~1.0160⒈,属富钠的微咸半咸水环境。经分析比较,上述古盐度判识标志中,K +Na 含量及K /Na 比值与长6油层组的古盐度无明显对应关系,不能作为判识标志;而硼、“相当硼”、吸附K ′+Na ′、锶含量及Sr /Ba 比值等地化指标较为灵敏,对古盐度的判识较为可靠。将多种指标判识的结果作回归分析后,认为科奇公式计算的结果最为可靠。古盐度的确定不仅可以判断湖泊水体类型,而且对了解生油岩系的发育情况和分析浊沸石化作用的钠组分来源都大有帮助。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组 古盐度 “相当硼” 吸附K ′+Na ′ Sr /Ba 比值第一作者简介 郑荣才 男 48岁 教授 沉积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为一持续沉降的大型 坳陷湖盆,堆积有厚达1000~1500m 的延长统陆源碎屑岩。延长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10个油层组(长1至长10),其中长6油层组可细分为长623,长61 3,长62 2,长61 2,长62 1和长61 1等6个小层。在延长统的沉积演化史中,以长7至长623期为最大湖泛期和生油岩系发育期,长62 2至长61 1期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开始向湖盆强烈推进和储集砂体广泛发育期[1],生、储层的发育状况和成因特征与沉积环境水体盐度之间关系密切,但始终未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志丹三角洲中的长6油层组为例,探讨晚三叠世鄂尔多斯湖盆的古盐度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1 古盐度特征 1.1 古盐度计算 古盐度判别和测定方法众多,如应用古生物、岩矿和古地理资料定性描述水体盐度;应用常量和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半定量划分水体盐度;应用间隙流体或液相包裹体直接测量盐度;应用沉积磷酸盐或硼和粘土矿物资料定量计算古盐度[2~4] 等方法。其中应用硼和粘土矿物资料定量计算古盐 度的方法以亚当斯和科奇两公式应用最为广泛。1.1.1 计算原理 粘土矿物可从溶液中吸收硼并将其固定已被众多的实验所证实,其数量与溶液中硼浓度有关。由于自然界水体中硼的浓度是盐度的线性函数,因而粘土矿物从水体中吸收的硼含量与水体的盐度呈双对数关系式,即所谓的佛伦德奇吸收方程[3]:lg B =C 1lg S +C 2,式中B 为吸收硼含量(单位为10-6),S 为盐度(0⒈),C 1和C 2为常数,此方程式即为利用硼和粘土矿物定量计算古盐度的理论基础。溶液中的硼一旦被粘土矿物吸收固定后,无论其呈吸附状态存在或是进入粘土矿物晶格,都不因后期水体硼浓度下降而被解吸,因而样品的分析结果可作为其最初沉积时的水体盐度标志[5] 。沉积物吸收硼还受到沉积物类型影响,一般以泥岩对硼的吸收作用最强(蒸发岩除外)。泥岩中又以伊利石为最强,次为蒙脱石和高岭石等。因此,建立粘土矿物与硼含量的对比关系,对样品的硼含量进行能适用于古盐度计算的校正已成为定量计算古盐度的关键,由此沃克和科奇分别提出了硼含量校正公式[4,6] 。沃克校正公式[6] 为:“B ”=8.5×B 样品/K 2O 样品,式中“B ”指“相当硼”含量,8.5为纯伊利石中的理论K 2O 浓度,B 样品和K 2O 样品指样品的实测结果。在此公式中所谓“相当硼”含量为利用纯伊利石泥岩的理论K 2O 浓度与样品的实测K 2O 含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第20卷 第20卷 第1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OIL &GAS GE OLOGY 1999年3月

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第21卷第3期岩性油气藏V01.21No.3圣QQ2±2旦 些!旦Q垦Q鱼!g垦垦璺垦垦∑Q!垦坠——兰皇巳!:呈塑皇 文章编号:1673—8926(2009)03—0035—05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武春英1,韩会平2,蒋继辉3,王宝清4,季海锟2,赵小会2,陈娟萍2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中国石油川庆钻探长庆录井公司:4.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rz) 摘要: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的层。文章依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三叠纪长6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时空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路沟地区三叠纪长6油层组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缺前三角洲亚相;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长6油层组各微相经历了从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到混合载荷高弯度河的沉积演化过程。同时对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是砂岩储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的方向。关键词:长6油层组;沉积相;沉积演化;大路沟地区;鄂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TEl21.3文献标识码:A 1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在太古代一早 元古代基底之上,经历了中晚元 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浅海台 地、晚古生代近海平原、中生代 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边断陷五 大沉积演化阶段。根据现今构造发育特征,可将其 划分为伊盟隆起、西缘逆冲带、天环坳陷、伊陕斜 坡、晋西挠褶带、渭北隆起等6个构造单元(图1)。 盆内为一地层倾角不足10的西倾大单斜。大路沟地 区处在伊陕斜坡的中段,面积400km2,平均坡降为 2~4m/km。 研究区延长组发育一套厚8001200m的深 灰色、灰黑色泥岩和灰绿色、灰色粉砂岩、中细粒砂 岩互层的旋回性沉积,与下伏中三叠统的纸坊组、上 覆下侏罗统的富县组或延安组分别呈假整合接触。 前人根据延长组普遍夹有的中酸性凝灰岩或斑脱 岩层[11,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岩性段(T3y,一 T3")和10个油层组(长10一长1)。其中第3岩性段T3y3的长6油层组是大路沟地区主要勘探目的层之一。根据长6油层组岩性、电性、厚度及沉积旋 图l研究区位置图Fig.1Locationmapofthestudyarea 收稿日期:2009—02—26;修回日期:2009—05—29 作者简介:武春英,1980年生.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地址:(710000)i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三路7号第六采油厂地 质研究所610号。F,mall:hhplll792@sina.corn  万方数据

富县油田区延长组长81小层沉积相研究

富县油田区延长组长81小层沉积相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22T15:36:23.5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杜晨1 [导读] 本次采用岩心描述及其约束下的测井相解释及相关测试分析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沉积构造、相序分析等沉积学原理,以及沉积岩岩石结构特征等,对研究区内的长81小层沉积微相类型进行分析。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01 摘要:经前人研究富县区块三叠系延长组是一套以湖泊-河流相沉积为主的陆源碎屑岩沉积,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受控于盆地东北部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接近湖盆中心相区,多期次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的交叠关系和展布方向复杂,单砂层厚度多变、成因类型多样,已有的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受控于富县三角洲前缘沉积古流体系,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两种类型。本次采用岩心描述及其约束下的测井相解释及相关测试分析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沉积构造、相序分析等沉积学原理,以及沉积岩岩石结构特征等,对研究区内的长81小层沉积微相类型进行分析。 研究区位于陕西富县直罗镇东北部,相应的构造区划主体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南部,并与天环坳陷南部交叠邻接,总体呈现为倾向西或北西西的平缓单斜构造,倾角在0.5°~ 1°,平均坡降8 ~ 10 m/km。本文从露头分析和岩心观察入手,应用现代沉积学原理结合测井解释,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颜色标志,沉积构造标志,粒度标志及测井相标志等,以期具体分析研究区长 8 1油层组的沉积相特征。 1 沉积相划分标志 1.1颜色标志 颜色是沉积岩最直观的标识,岩石的原生色对沉积环境具有很好的指示性。经前人研究。研究区长81 以浅灰色细砂岩和泥质细-粉砂岩为主,泥岩均为深灰色、灰黑色或黑色,无水上氧化条件下的红色沉积和湖岸线过渡带内的杂色泥岩,暗色整体表现为还原条件,整体特征表明碎屑物沉积时以处于水下环境为主。 1.2沉积构造标志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是沉积物在沉积期间或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1],。研究区长 81常见的层理构造有:水平层理、平行层理、砂纹层理等。 1.3古生物标志及特征 延长组生物化石及遗迹较为丰富,植物、鱼类、孢粉、介形虫、瓣鳃类、叶肢介及生物遗迹构造等均有分布,在不同层段发育程度不同。 1.4 粒度标志 研究区砂岩粒度分以跳跃总体发育为特征,砂岩粒度版率图上主要显示为两段式和个别的段式,说明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强,通过相关粒度分析判断为河道沉积。 1.5 测井相标志 不同的沉积环境下,由于物源情况不同、水动力条件不同及水深不同,必然造成沉积物组合形式和层序特征(正旋回、反旋回、块状)的不同,反映在测井曲线上就是不同的测井曲线形态。对研究区内数口井的自然伽玛曲线特征进行分类统计,按照砂体对应的自然伽玛形态特征以及砂泥岩界面处自然伽玛的变化特征,研究区长81主要表现了2种箱型和钟形曲线主要测井相类型。 1)箱型曲线 该类测井曲线光滑或微齿化,自然伽玛值相对低,一般小于 90API,顶、底均与泥岩均呈突变接触,沉积物岩性以细~中粒砂岩为主,含少量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岩性较为单一,无粉砂或泥质夹层。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供给充足、水动力较强且稳定的水动力特征,其对应的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 2)钟形曲线 该类测井曲线像一个钟的形态,下部的自然伽玛值较低,向上逐渐升高,曲线以微齿为主,少量呈圆滑,为一向上变细的正韵律结构,底部与下伏细粒物质呈突变接触,顶部则与上覆沉积物呈渐变接触,反映了水流能量逐渐变弱,物源供给逐渐减少的特征,对应的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湖泊浊积扇的浊积水道。但当自然伽玛值在 90~110API 时,当沉积物中具有鲍马序列的完整或部分序列时,如具有平行层理的细砂岩 B 段,具有沙纹层理的粉砂岩 C 段,具有水平层理的粉沙质泥岩 D 段,就可以断定为浊积水道。 2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已有的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受控于富县三角洲前缘沉积古流体系[3],发育的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两种类型,其对应测井相特征与岩心剖面描述解释特征如下。 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分流河道是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向水下的继续延伸,河道底部有冲刷。河道充填物为细粉砂沉积物,主要为垂向沉积序列为向上变细,沉积构造自下而上为平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槽状层理、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岩性为深灰色、灰绿色粉砂岩、细粉砂岩、夹有深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砂岩底部发育冲刷面,附近含大量泥砾,泥砾大小根据水动力不同相差悬殊,细粉砂沉积物。在测井曲线上星箱形、钟形及齿化的箱形、钟形其中砂质沉积岩中发育平行层理、沙纹层理等。水下分流河道砂岩粒度分布以跳跃总体发育为特征,砂岩粒度版率图上主要显示为两段式和个别的段式,由于水下河流受湖水阳滞,能量降低,携带的沉积物粒度较水上分流河道粒级细。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特点多表现为厚层砂体与分流间湾泥岩沉积相互叠置,形成特征性的沉积序列。 分流间湾 分流间湾主要由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然电位曲线(SP)表现为低平,中间夹微幅值负异常,自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特征——以陕北富昌地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为例

第21卷第4期2009年12月 岩性油气藏 L【THOLOGICRESERVOIRS V01.21No.4 Dee.2009 文章编号:1673—8926(2009)04—0099—06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特征 ——以陕北富昌地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为例 施玉娇1,高振东2,王起琮1,王刚1 (1.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瓦窑堡采油厂) 摘要:该文介绍了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并以陕北富昌地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为例,应用储层流动层带指标FZl值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根据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研究了各流动单元的岩石物理特征。研究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可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它们之间具有独立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流动层带指标FZI值进行流动单元划分是开展储层分类与评价以及成因分析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层带指标FZI值;流动单元;岩石物理特征;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TEl22.2文献标识码:A 1流动单元及流动层带 指标 流动单元是精细油藏描述和 储层表征的最基本单元-11。Hearn 首先提出流动单元的概念并定义 为:垂向及侧向上连续.具有相似 渗透率、孔隙度及层面特征的储集带L2]。Alden等认为流动单元是孔喉半径R努均匀分布的、具有相似的岩石物理性质和使流体连续流动的储集层段[3]。流动单元代表了在特定的沉积、构造及成岩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岩石物理特征的沉积体,并可用以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 从宏观角度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储层的地震、测井、岩心、生产等资料,应用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测井地质学、油藏工程及渗流力学等基础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从不同侧面来揭示流动单元…。随着层序地层学等新学科的发展,有人提出根据旋回层序级次与储层非均质性和流动单元层次的相关性,开展流动单元划分C4,5]。 从微观角度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储层岩心分析资料,根据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储层流动单元划分[6】。常用的方法是根据Kozeny—Carman方程推导得出的流动层带指标FZI值划分储层流动单元r7,s].然后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流动单元识别。 平均流动单元半径(‰)是建立流动单元和孔隙度及渗透率关系的关键参数。定义为[,1‰=糯=凝(1) ㈨一润湿周界一润湿表面积 ¨7对于一个圆柱形毛细管来说,rmh=r/2。 Kozeny.Carman方程将平均流动单元半径‰的概念应用于Poisseuille和Darcy定律.推导出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式为 22 K=萼=与I手l=绰(2) Sr2r…打 式中:K为渗透率,10句Ixm2;妒。为有效孔隙度,小数;r为孔隙介质的迂回度;‰为平均流动单元半径,m。 平均流动单元半径与单位颗粒体积的表面积(S,)和有效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式为 &2手南5i1南(3)结合式(2)和式(3)得出 收稿日期:2009—07—31;修回日期:2009—08—1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5005—004—09HZ)和陕两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8JK408)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施玉娇,1983年生,女。西安石油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地址:(710065)陕西省西安市雁塔 区电子二路东段18号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研073班。E-mail:shiyujia0123@i63.corn 万方数据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西北部延长组长6—长9致密储层微观特征

2018年9月 第33卷第5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Sep.2018Vol.33No.5 收稿日期:2018-03-06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7JM4014);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8JS145) 作者简介:孙昆(1985-),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油田勘探与开发。E-mail:405722193@qq.com 通讯作者:白玉彬(1981-),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致密油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E-mail:baiyubin@xsyu.edu.cnDOI:10.3969/j.issn.1673-064X.2018.05.005 中图分类号:TE122.21文章编号:1673-064X(2018)05-0034-08文献标识码:A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西北部延长组 长6—长9致密储层微观特征 孙昆1,白玉彬2,陈莹1,庞长旭2,贺姣姣2 (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陕西延安717500;2.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黏土矿物X衍射、常规物性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西北部长6—长9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长6—长9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胶结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储层物性总体很差,属于致密储层,但不同层位储层物性差异明显;储层孔隙类型以长石类溶孔为主,其次为残余粒间孔,孔隙结构极其复杂;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有关,不同沉积微相和粒度变化的储层物性差异明显,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压实作用是破坏储层物性的第一要素,胶结作用使储层进一步致密化,而溶蚀作用大大改善了储层物性;构造成因的裂缝对储层渗透率有显著影响,而对孔隙度影响微弱。研究成果可为志丹油田致密油藏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延长组;志丹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StudyonMicroscopicCharacteristicsofChang6-Chang9TightReservoirof YanchangFormationinNorthwesternZhidanOilfield,OrdosBasin SUNKun1,BAIYubin2,CHENYing1,PANGChangxu2,HEJiaojiao2 (1.ZhidanOilProductionPlant,YanchangOilfieldLimitedCorporation,Yan'an717500,Shaanxi,China; 2.CollegeofEarthSciencesandEngineering,Xi'anShiyouUniversity,Xi'an710065,Shaanxi,China) Abstract:ThemicroscopiccharacteristicsofChang6-Chang9tightsandstonereservoirinthenorthwestofZhidanOilfield,OrdosBa-sinwerestudiedbasedontheanalysisdataofsandstoneslice,castthinsection,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high-pressuremercuryin-jection,claymineralXdiffractionandconventionalphysicalproperty.TheresultsshowthattherocktypeoftheChang6-Chang9 sandstonereservoirismainlyfine-grainedfeldsparsandstone, itscementationismainlycalcite;thephysicalpropertyofthereservoirisverypoor,whichbelongstotightreservoir,butthephysicalpropertyofdifferenthorizonsisobviouslydifferent;theporetypesoftheres- ervoiraremainlyfeldspardissolvedpores, followedbyresidualintergranularpores,andporestructureisextremelycomplex;diagenesisincludescompaction,cementationanddissolution;theinfluencefactorsofreservoirphysicalpropertyaremainlyrelatedtosedimentary faciesanddiagenesis, thephysicalpropertyofthereservoirsofdifferentsedimentarymicrofaciesandgrainsizechangeisobviouslydif-ferent,amongwhichthereservoirofunderwaterdistributarychannelmicrofacieshasthebestphysicalproperty;compactionisthefirstfactortodestroyreservoirphysicalproperty,cementationmakesreservoirmorecompact,whiledissolutiongreatlyimprovesreservoir physicalproperty; structuralfractureshaveasignificanteffectonreservoirpermeability,buthavelittleeffectonporosity.Theresearchresultscanprovidesomereferencesforthe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oftightreservoirsinZhidanoilfield. Keywords:tightsandstone;microcosmiccharacteristicsofreservoir;YanchangFormation;ZhidanOilfield;OrdosBasin 孙昆,白玉彬,陈莹,等.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西北部延长组长6-长9致密储层微观特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5):34-41. SUNKun, BAIYubin,CHENYing,etal.StudyonmicroscopiccharacteristicsofChang6-Chang9tightreservoirofTriassicYanchangFormationinnorthwesternZhidanOilfield,OrdosBasin[J].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18,33(5):34-41. 万方数据

MJH地区延长组长4+5、长6测井二次解释及老井复查

MJH地区延长组长4+5、长6测井二次解释及老井复查 MJH开发区长期以来将长4+5与长6油层组作为主力产油层位进行开发,各个油井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石油产量。近年来,剩余区块储量丰度越来越低,开发难度逐渐加大。面临着资源形势紧张、后备储量不足的严峻局面。 因此,要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老区块上下功夫。本论文以MJH 地区延长组长4+5、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岩石鉴定、物理测试和化验分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四性”关系进行研究。 依据关键井资料分析,开展储层参数计算模型研究,分别建立了各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对模型可信度进行了验证。确定了长4+5~2、长6~1、长6~2的有效厚度下限值标准。最后,应用以上研究成果开展老井复查工作,为研究区下一步寻找挖潜目标提供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以细粒砂岩结构居多。方解石、绿泥石等胶结物在储层填隙物中较为常见。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剩余粒间孔,孔喉结构主要表现为“中孔微细喉”的特点,孔隙结构呈现为相当复杂的特征;储层物性整体来说比较差,属于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 (2)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声波时差值与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在物性比较差的情况下,声波时差呈现为较低值。在物性比较好的情况下,声波时差呈现为较高值。 通过“四性”关系研究,利用交会图技术,分层位建立了长4+5~2、长6~1、长6~2的孔隙度、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3)在泥质含量计算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自然电位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做为泥质含量求取曲线,取三者计算结果的低值作为结果值。(4)对于含水(含油)饱和度的计算,采用Archie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