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上册植物细胞教案新版新苏版20191030227

初一生物上册植物细胞教案新版新苏版20191030227
初一生物上册植物细胞教案新版新苏版20191030227

初一生物上册植物细胞教案新版新苏版201910

30227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多种植物细胞,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交流制作心得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学生一定很想观察到微小的细胞,尤其是要观察植物细胞这个微观世界,更是充满

好奇、渴望。一定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为其主动探究学习做准备,而观察细胞的前提是必需制作好临时装片。因此引导每一位学生按要求制作临时装片是十分必要的。本节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学习生物的兴趣及积极性。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制作临时装片。(2)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规范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四】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查看?植物细胞?预习任务和?植物细胞?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环节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学

教师提出问题:〝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可是把一个叶片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

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在显微镜下看到植物细胞,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引起思考,进入正题。

活动2【讲授】环节二:通读教材,理解要点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并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结束后,交流总结:擦→滴→取→展→盖→染→吸几个步骤,并分析在每个步骤中关键环节及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关键环节,引起注意;有效阅读,方法第一。

活动3【活动】环节三:教师示范,学生实践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操作,边操作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分析关键环节的操作目的。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后自己动手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在大多学生操作完成后出示?临时装片制作技能测试表?。

学生:对照表格给自己的操作步骤打分,从而了解自己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于没有完成实验的学生,可以给出适当的时间让他们继续实验操作,对于已经看到实验结果的学生,引导他们选择一个操作过程中的易错环节设置变量,看一看如果进行错误的实验操作会得到什么实验现象。

学生:设置变量进行实验,通过对错误操作过程中的失败体验,进一步体会规范操作的必要性。最后实验成功的同学帮助失败的同学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演示引领,扫除障碍;技能量化,操作规范;设置变量,体验失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活动4【活动】环节四:尝试创新,总结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一样吗?〞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有一些临时装片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如黑藻叶片细胞。而有些装片制作起来很复杂,如成熟的香蕉果肉细胞。小组长指导同学们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

教师:在同学们观察到各种不同的植物细胞后,引导学生们将这些细胞如实画下来。

学生:如实画出植物细胞并展示交流,共同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尝试创新,大胆实践;总结共性,提出疑点;奇妙世界,共同发现。

活动5【练习】课堂练习

活动6【作业】思维拓展

植物细胞这些结构有什么功能?植物细胞里都有叶绿体吗?回去查找资料,下一节课我们共同来交流回答!

【五】课后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 一、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实验实验过程。(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二、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 三、如果把一根头发、一张厚纸放在物镜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们的结构?(不能)必须 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四、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五、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 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取、展)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 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盖)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洋葱内表皮上,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6、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把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用铅笔画在报告册P14 第6题上。 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实验,要让他们有成就感,其实这实验不难,但要注意的是最好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来看,因为本身洋葱细胞比较大,用低镜看更清晰,这实验我是安排他们用10*的目镜和10*物镜观察。但细胞的结构很多人不会画,最主要是把主要形态和主要结构画出。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初一上册生物观察植物细胞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生物观察植物细胞知识点总结 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对于生物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知识点的积累,为此,小编准备了这篇初一上册生物观察植物细胞知识点总结,欢迎浏览! 1、使用显微镜观察,除了会对光、调节焦距、安放和移动玻片外,还必须使光线能够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楚物象。因此,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如草履虫、水螅、青霉等)。上述三种玻片标本都可做成永久(可长期保存)或临时(不能长期 保存)。 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可以把制作方法概括成:准备制作临时装片染色观察。注意: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而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用滴管滴加的则是生理盐水。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着基本相同的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其中起到控制物质进出作用的是细胞膜,遗传信息库是细胞

核。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结构功能却是一样的。与动物细胞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等。植物的光合作用要在叶绿体中进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各种结构虽然不同,但都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初一上册生物观察植物细胞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对正处于初中阶段的你有所帮助!

1-: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附图)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 观察植物细胞 教案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教学目标: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实验能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简图的技能。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 2、通过实验观察,能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突破难点的方法:(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或标注) 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准备:洋葱鳞片叶,新鲜的黄瓜或黑藻,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可分为……(学生接述)我们还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步骤可分为取镜……(学生接述),大家对显微镜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那么我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就是为了便于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结构。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一下植物细胞结构。 三、讲授新课: 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56,思考: (1)显微镜所观察的材料一定是什么样的?如何处理: (2)玻片标本的种类分为哪些种类? 基础跟踪练习1: 1、生物材料还必须使可见光能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象。因此,观察的材料一定要_________。 答案:薄而透明 2、我们常见的玻片标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能否长期保存又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答案:切片涂片装片永久玻片临时玻片 自学指导2: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通过教师的演示,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对《探究活动报告册》P16~17页做好预习。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完成P17~19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小结与反思。 自学指导3:阅读课本P59,结合实验观察的和课本细胞图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在课本上划出)。 基础跟踪练习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