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陆分布

全球海陆分布
全球海陆分布

2.1全球海陆分布

北蔡中学 张海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世界地图让学生能够说出各大洲各大洋的名称,知道各大洲的相邻 关系,主要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比较、大致的轮廓形状以及四 大洋的大小和简要特征。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

2、方法和过程

利用《世界地形图》,知道地球的全貌。引用各个示意图,分别来讲述大洲、 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特点和分界线等。通过画一画世界地图,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

3、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海陆分布,正确认识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大小,用科学的 方法来分析海陆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

【教学流程】

【板书】

2.1世界海陆分布

一、三分陆,七分海

二、七大洲

1、了解几个概念

2、六大陆,七大洲

1)六大陆(名称、分布)

(2)七大洲(名称、分布、面积、界线)

三、四大洋

1)太平洋

(2)大西洋

(3)印度洋

(4)北冰洋

四、动手画一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杨利伟乘着神州5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回眸地球开始,讲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一、三分陆,七分海

读图:南北球的海陆分布图

海陆面积的比较:地球表面总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71%,陆地

占29%。

讨论:你认为人类居住的星球是“地球”还是应称“水球”,说说你的理由。

二、七大洲

1、了解几个概念

阅读P17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让学生来根据示意图来讲述大陆、半岛和岛屿的含义,

教师来总结概括大陆、半岛、岛屿的概念。

2、六大陆、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1)六大陆

世界上有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大陆和大洲的区别,阅读世界政区图,找到大洋洲的名称注记怎么不在澳大利亚大陆上。大洲是包括大陆和大陆周围附近的岛屿。继而引出七大洲的名称。(2)七大洲

★读图认识七大洲及分布

全球为什么有六块大陆却有七个大洲?亚欧大陆上有亚洲和欧洲。

★七大洲中面积大小的比较。根据教科书P18《七大洲面积比较》面积大小依次: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

大洋洲是900万平方千米。最大和最小的大洲面积相差约5倍。

★各大洲在东西半球的位置:

南北美洲位于西半球。

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位于东半球。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可以提问:南极洲是在哪个半球?既在东半球又在西半球,是跨经度最大的大洲,更在南半球。

南美洲和北美洲合称为美洲,人们还习惯把美国本土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因为这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使用拉丁语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大家是不是知道七大洲名称的由来呀?让学生发言,可以根据教科书P19 阅读材料内容提示。

原来各大洲的名称都是有意义的

★相连的大洲之间有着分界线。比照教科书《七大洲分布图》和世界地理图册《世界地形图》,在书上亚欧分界线名称落实到地形图上。让学生用手指或者铅笔在地图上勾画出来。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

在大家看见了七大洲的轮廓以后,你会对哪一个大洲的轮廓一看就能记住?提高学生兴趣提问。(学生会各抒己见)

三、四大洋

那我们再来看看被陆地分割开来四大洋又是什么情况。

★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首先看看四大洋的名称是怎么来的?P20。让学生看了阅读材料来讲述。

★太平洋:面积最大也最深。面积相当于海洋总面积的一半,马里亚纳海沟最深11034米。把世界最高山峰珠峰搬来填在海沟里也填不满,还差2190米。

★大西洋:S形,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一半,是世界上第二大洋。

★印度洋:大部分在热带,是第三大洋。三大洋多是跨南北半球的。

★北冰洋:几乎都在北极圈里,最小、最北、最冷、最浅。在北冰洋面上常年覆盖有冰层。

★四大洋是相通的。

北冰洋是经过什么海峡和太平洋相通?

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通过什么海峡相通?

四、小练习

动手画一画世界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错误!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知识点1——世界海陆分布 1.世界海陆面积比例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在任何等分半球中,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 2.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名称概念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向海洋的凸出部分 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示意图 知识点2——七大洲 1.按面积大小排列: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七大洲的分布 (1)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 (2)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3)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 (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5)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3.七大洲的位置及轮廓特点 大洲海陆位置轮廓特点 亚洲东:太平注 南:印度洋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马来群岛等)、半岛(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等)。

北:北冰洋 非洲东:印度洋 西:大西洋 北:地中海 海岸线平直 岛屿:马达加斯加岛 海湾:几内亚湾 欧洲西:大西洋 南:地中海 北:北冰洋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海湾 岛屿:不列颠群岛 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 伊比利来半岛。 北美洲东:大西洋 西:太平洋 南:墨西哥湾 北:北冰洋 北部海岸线曲折,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南美洲东:大西洋 西:太平洋 北:加勒比海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 大洋洲 东:太平洋 西:印度洋岛屿多,有三组群岛:另有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等。 南极洲大部分在南极圈内,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中宁三中张天金 一、设计思想 1、贯穿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本节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到世界地理的内容,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在读图、绘图、空间位置的判断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对运用地图形成初步的认识。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④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贯穿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不能只考虑知识目标,还应兼顾另外两个方面的目标。 2、重视运用地图和统计图表进行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看、想、猜、拼、画”了解地图和熟悉大洲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并通过轮廓模型辨认七大洲,亲自动手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分布图,了解七大洲特征和位置。通过总结七大洲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下节课按照学习大洲的方法和步骤自学四大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真正达到“授之以渔”。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1)

柳山镇中小学集体备课卡科目地理课时 6 年级七 课题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1) 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识记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及主要洲界。3.了解大陆、岛屿、大洲、半岛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能举例。 重点难点1. 全球海陆所占比例 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重点) 2.大陆、岛屿、大洲、半岛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难点) 教学 方法 与手 段 直观教学法、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 课内探究 备课区修改区 一、复习提问: 本初子午线东经西经经线的特点 经度的分布规律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怎样利 用经纬网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 二、引入新课: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希望人们学 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一样宽阔的胸怀,可你知 道天空有多大?海洋有多宽吗?今天,我们来学 习地球上海洋大陆的分布情况。 三、学习新课: 1、学生自学课本22页掌握下列问题。 (1)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 地占%;海洋占%。 即分陆地,分海洋。 审查组组长签字备课教师签名:辛卫国使用教师 课 内 探 究 (2)世界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 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即北半球的陆地 面积于南半球,北半球的海洋面积于南半球。但从海陆 分布看,不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于陆 地面积。 2、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做简单总结 3、跟踪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陆分布大势为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北半球陆地 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陆地多集中在北半球 D.大陆和岛 屿有明显的界线 4、学生自学课本22---24页掌握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并被分割成个大块和 无数小块,以和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 (2)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含义 名称概念举例 最大最小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 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3)世界有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 世界有块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 为,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大陆,占陆地总面积的 1/3。另外有大陆、大陆、 大陆、大陆和大陆,最小的是大陆。 (4)七大洲的分布及特点: 从南北半球看,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 ..位于半球; 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主要 ..在半球。从东西半球看, 南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 ..分布在半球;北美洲

初中地理-世界海陆分布 最新

初二地理专题复习五 世界海陆分布、海陆变迁 一、中考目标要求: 1、知道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峡;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各大洲间的界线和各大洋间的联系 2、知道五种陆地地形形态特征;知道世界的主要山脉、高原和平原;知道海底地形概况和大陆架的经济意义 3、知道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知道火山带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知道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一:海陆分布 1、海洋和陆地: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 %,陆地面积占 %,可 概括为“分海洋,分陆地”。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上的陆地从东西和南北半球看,主要集中在半球和半球。 2、(1)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 洋(在下面左图中的序号依次 为)。四大洋由 大到小分别是:太大印北(在下面左图中的 序号依次是)。说出下列相邻 大洲的分界线:①和②;③和⑤;④和⑤。 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填在下面右图的世

界地图中。 (2)大洲分 布:①东半球主要 有:洲、 洲、洲、洲。西半球主要有:洲、洲。北半球主要有:洲、洲、洲、洲,其中洲、洲全在北半球。南半球主要有洲、洲、洲,其中洲全在南半球。(“西二南三北东四”)。②赤道穿过个大洲,其中穿过洲、 洲的大陆和洲、洲的岛屿。③北回归线穿过洲、洲、洲、洲,南回归线穿过洲、洲、洲。④北极圈穿过洲、洲、洲。⑤同时被赤道、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______洲。⑥同时被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是洲、洲。 (3)地球上有六块大陆,最大的大陆是大陆,占陆地面积的1/3以上;最小的大陆是 大陆,比它小的称为岛屿,最大的岛屿是岛。世界上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下面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知识点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说出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操作能力和填图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填图、拼图和绘图,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2.辨认七大洲的轮廓,辨别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热爱世界的情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有一个,而且我们生活的土地也是有限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海陆分布情况。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 1.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2.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苏联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叹说人类把地球的名字取错了,应该叫“水球”,因为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实际情况。 (讲授新课) 板书一、海洋与陆地 创设情境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卫星图片,之后让学生分析、讨论。 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阅读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总结海陆分布特点。 板书 1.海陆分布特点:七分海洋(71%)、三分陆地(29%)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课时)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课时) 西昌市礼州中学(南校区)朱晓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主要利用课件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课程目标: ⑴教学目的:①让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 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③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 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的具体位置。 ⑵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 培养用图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 五、教学用具:⑴自制的多媒体课件⑵地球仪⑶自制的大洲和大洋的拼图 六、教学方法: 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七、教学过程: 〖老师〗向学生展示“太空之旅”照片 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他是谁呢?(学生回答)他在宇宙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呈蔚蓝色的星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星球吗? 〖老师〗接着向学生展示“在太空中地球”照片 然后,指着照片问,这颜色代表什么?(海洋)那颜色代表什么?(陆地)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件〗通过对比“人类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所拍摄的卫星照片”,然后提问:两幅图中的陆地面积都比海洋面积小,为什么还要叫它“地”球? 〖活动〗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学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次数,并计算出海洋、陆地各占的比例。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举出实例理解洋、海、海峡的概念。简单说出洋和海的区别。 2、运用海陆分布图,记住四大洋的名称、认识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并准确填注四大洋。并能说明四大洋各自的特点。 3 、通过学习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培养观察、想象、动手绘图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及特征。难点是区别洋、海、海峡的概念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经典老歌《大海啊故乡》。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认识了地球表面占三分的陆地情况,那么,占地球表面七分的海洋又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就让我带领大家去遨游广阔的海洋,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一、六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各举一例。 ②在教材P.32上读图2-45,说出图中显示的洋、海和海峡的名称?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①如何区别海与洋? ②里海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吗?为什么?。 【教师精讲点拨】 ①从所在位置,面积、深度、从属关系等方面区别。 ②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它与大洋是相通的。而里海既不位于大洋的边缘,也不与大洋相通,所以里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 【探究结论】 ①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而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与大洋相比,海的面积和深度 都较小,离大陆近,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离开来。②里海位于大陆内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与世界上其他的海洋不相通。虽然叫海,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而是一个内陆湖。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二---五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读图2-27按面积大小说出四大洋的名称? ②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四大洋认识轮廓及位置。 ③结合课本内容及海陆轮廓图,说出四大洋各自的特征。

全球海陆分布

2.1全球海陆分布 北蔡中学 张海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世界地图让学生能够说出各大洲各大洋的名称,知道各大洲的相邻 关系,主要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比较、大致的轮廓形状以及四 大洋的大小和简要特征。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 2、方法和过程 利用《世界地形图》,知道地球的全貌。引用各个示意图,分别来讲述大洲、 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特点和分界线等。通过画一画世界地图,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 3、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海陆分布,正确认识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大小,用科学的 方法来分析海陆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 【教学流程】 【板书】 2.1世界海陆分布 一、三分陆,七分海 二、七大洲 1、了解几个概念 2、六大陆,七大洲 ( 1)六大陆(名称、分布) (2)七大洲(名称、分布、面积、界线) 三、四大洋 ( 1)太平洋 (2)大西洋 (3)印度洋 (4)北冰洋 四、动手画一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杨利伟乘着神州5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回眸地球开始,讲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一、三分陆,七分海 读图:南北球的海陆分布图 海陆面积的比较:地球表面总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71%,陆地 占29%。 讨论:你认为人类居住的星球是“地球”还是应称“水球”,说说你的理由。 二、七大洲 1、了解几个概念 阅读P17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让学生来根据示意图来讲述大陆、半岛和岛屿的含义, 教师来总结概括大陆、半岛、岛屿的概念。 2、六大陆、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1)六大陆 世界上有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大陆和大洲的区别,阅读世界政区图,找到大洋洲的名称注记怎么不在澳大利亚大陆上。大洲是包括大陆和大陆周围附近的岛屿。继而引出七大洲的名称。(2)七大洲 ★读图认识七大洲及分布 全球为什么有六块大陆却有七个大洲?亚欧大陆上有亚洲和欧洲。 ★七大洲中面积大小的比较。根据教科书P18《七大洲面积比较》面积大小依次: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 大洋洲是900万平方千米。最大和最小的大洲面积相差约5倍。 ★各大洲在东西半球的位置: 南北美洲位于西半球。 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位于东半球。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可以提问:南极洲是在哪个半球?既在东半球又在西半球,是跨经度最大的大洲,更在南半球。 南美洲和北美洲合称为美洲,人们还习惯把美国本土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因为这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使用拉丁语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大家是不是知道七大洲名称的由来呀?让学生发言,可以根据教科书P19 阅读材料内容提示。 原来各大洲的名称都是有意义的 ★相连的大洲之间有着分界线。比照教科书《七大洲分布图》和世界地理图册《世界地形图》,在书上亚欧分界线名称落实到地形图上。让学生用手指或者铅笔在地图上勾画出来。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 在大家看见了七大洲的轮廓以后,你会对哪一个大洲的轮廓一看就能记住?提高学生兴趣提问。(学生会各抒己见)

“世界的海陆分布”图表设计比较与教学分析

“世界的海陆分布”图表设计比较与教学分 析 一、三版本教材图表设计异同点 1.海洋与陆地 此部分内容人教版的标题是“海陆分布”,湘教版的是“海洋与陆地”,而商务版则以问题的形式“地球?水球?”出现。七年级的学生对问题充满好奇,商务版的标题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眼球。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海洋与陆地是地球表面重要的地理事物,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课是学生区域认知的开始,如何从地图上认识地球,是学生走向区域认知的前提。三种版本的教材都十分注重用“非连续性文本”直观表述海陆分布的内容,但不同版本在设计时略有差异,比较如表1。 其中人教版对每个半球的海陆面积有详细说明,并给出两个主要结论:在陆半球中,陆地分布最为集中,在水半球中,海洋分布最为集中;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商务版只以问题形式引导观察: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可以在地球仪上试验该结论。

2.大洲和大洋 湘教版和人教版教材将教学内容分成“七大洲”和“四大洋”两部分。而商务版则以整体出现:七大洲和四大洋。洲和洋是相互依存的,以整体形式出现,更符合两者的相互关系。三种不同的版本,对这部分内容设计的图表也有差异,比较如表2。对各大洲的海陆轮廓,湘教版先给出全球海陆轮廓略图,后以非洲为例,请学生画出非洲大陆轮廓略图。人教版也直接给出部分大洲几何轮廓示意(南极洲除外),请学生在示意图上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以及赤道、0°经线和180°经线穿过的大洲和大洋,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而商务版则在给出澳大利亚、南极洲轮廓的基础上,请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描绘其它大洲的轮廓,并标注大洲和大洋名称。 二、三版本教材图表教学建议 1.选取教学素材的建议 (1)海洋与陆地。只有商务版教材采用“世界海陆分布”来表达地球表面陆和洋的空间关系。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都采用“海陆面积比较”,旨在突出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但教学如果仅到这个层面,学生的海陆空间感还是难以建立。因此,使用湘教版和人教版教材的教师,可添加商务版教材的“世界海陆分布”进行教学。湘教版教材中没有“陆半球和水半球”这一素材,这部分内容能增强学生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课时)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课时)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主要利用课件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课程目标: ⑴教学目的:①让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③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的具体位置。 ⑵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 五、教学用具:⑴自制的多媒体课件⑵地球仪⑶自制的大洲和大洋的拼图

六、教学方法: 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七、教学过程: 〖老师〗向学生展示“太空之旅”照片 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他是谁呢?(学生回答)他在宇宙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呈蔚蓝色的星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星球吗? 〖老师〗接着向学生展示“在太空中地球”照片 然后,指着照片问,这颜色代表什么?(海洋)那颜色代表什么?(陆地)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件〗通过对比“人类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所拍摄的卫星照片”,然后提问:两幅图中的陆地面积都比海洋面积小,为什么还要叫它“地”球? 〖活动〗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学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次数,并计算出海洋、陆地各占的比例。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海陆分布》同步练习2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同步练习2 湘教 版 巩固基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们居住的星球之所以叫地球,你认为理由应该是() A.地球表面71%是海洋 B.地球表面29%是陆地 C.人们生活在陆地上 D.海洋对我们的影响太小 2.面积最大的大洲和面积最大的大洋分别是:() A.大洋洲、北冰洋 B.亚洲、太平洋 C.非洲、大西洋 D.北美洲、印度洋 3.下列四个大洲中,表示南美洲的是()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乌拉尔河 D.大高加索山脉 5.关于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平洋位于亚洲、非洲与南美洲、北美洲之间 B.印度洋分布在东半球,位于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 C.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绕 D.大西洋完全位于西半球 6.七大洲中,符合面积由大到小排序的是() A.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南极洲、非洲、北美洲 C.北美洲、南美洲、亚洲 D.亚洲、非洲、南美洲 7.赤道穿过的大陆有() A.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B.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C.亚欧大陆、南美大陆 D.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8.亚洲濒临的大洋有() A.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B.北冰洋、太平洋、南海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 9.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南美洲、北美洲、欧洲 C.亚洲、欧洲、非洲 D.亚洲、欧洲、南美洲 10.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A.北美洲、亚洲 B.亚洲、欧洲 C.北美洲、大洋洲 D.北美洲、欧洲 二、非选择题 11.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叫,最小的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是位于洲的岛。 12.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教案背景】 七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世界地理知识,对本节内容已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在学习方法、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基于此,这堂课的设计打破常识科“看书背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问题—活动—探究”的课堂模式,利用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通过跳伞游戏、探寻大洲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读图中学习,从析图中总结,使学生对‘地理、地图’形成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用地理方法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及概况。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该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世界地理学习的基础。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地理情境。 2.运用“问题--活动--探究--应用”教学模式,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3.设计“跳伞游戏、争做宇航员、探寻大洲、挑战老师”四个探究模块,采用递进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照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特征。 3.初步养成利用网络资源和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能力。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合作精神。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准备地球仪、张贴世界地图。 2.搜索下载“太空看地球”网络视频、图片(见附件),制作课件。 3.合理划分活动小组,布置课前预习,查找有关海陆分布的资料。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震撼双眼”体验从太空看地球的壮观(见附件1)。(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7811502502.html,/v_show/id_XMzU2Mjk3NDIw.html)。 (导语导入):同学们,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其中目前已知的有人类、有生物生存的星球是地球,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生活在哪些地方?(学生:海洋里、陆地上、大气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板书』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到世界地理的内容,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在读图、绘图、空间位置的判断等方面加以引导, 使学生对运用地图形成初步的认识。为了使学生主动而有兴致地学习,可 利用七年级学生喜爱游戏且好胜心强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活动,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一些海陆地貌的概念以及全球海陆分布 比例。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自制的大洲彩色轮廓图等形式进行直观教学,加强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地理课的教学特色。在学法指导 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看、想、猜、拼、画”了解地图和熟悉大洲的名称、 特点及空间分布;并通过轮廓模型辨认七大洲,亲自动手绘制简单的七大 洲分布图,记住七大洲特征和位置。通过总结七大洲的学习方法,让 学生课后按照学习大洲的方法和步骤自学四大洋,培养学生独立自 主的学习能力,真正达到“授之以渔”。 教学目标: (1)运用半球图和饼状图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 布的特点。 (2)能分清大陆、岛屿和大洲,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的概括和地理 分布。 (3)能看懂简单的地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4)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运

用不同方法辨认七大洲。 (5)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中必须具有的合 作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的重点部分。认识地球,了解世 界的海陆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本节教材包括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教材首先从半球图和饼图说明了世界的海陆分布 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把地球称为“水球”的依据;然后从大陆、岛屿、大洲等基本概念入手,具体引出全球六块大陆以及七个大洲的名称、位置、面 积大小。教材通过东西半球并采用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的位置及相对关系;通过简单的地理统计图,使学生了解七大洲的面积 大小及排序;最后,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初步学会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的基本方法,为学习“认识大洲”一节打下基础。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建立地理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地形练习题

世界的海陆分布练习题 一、填空题: 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 ③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 ④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 ⑤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 6)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面积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跨纬度最广的是。 7)从赤道与0°经线交点自东向西绕地球一周经过的大洲是、、、。 二、选择题: 1.(2006年宜昌中考题)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 ) 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 2.(2007年黄石中考题)下列大洲中,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南美洲 3.(2007年福州中考题)世界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 )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各占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一是海洋 D.三分之二是陆地 4.(2008年宜昌中考题)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北美洲、亚洲、非洲 C.大洋洲、亚洲、北美洲 D.大洋洲、非洲、北美洲 (2006年黄冈中考题)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回答5~6题 5.既是①②两大洲的分界线也是两个大洋的分界线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乌拉尔河 C.台湾海峡 D.白令海峡 6.(2007年广安中考题)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最小的大洋是_____。( ) A.亚洲;北冰洋 B.欧洲;太平洋 C.亚洲;太平洋 D.欧洲;北冰洋 7.(2008年唐山中考题)世界四大洋中,其范围只分布在东半球的是:(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太平洋 8、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9.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陆地面积为海洋面积的两倍多 B.全球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四大洋,它们彼此相通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位于五个大洲之间 D.东半球上的陆地大于海洋,北半球上的海洋大于陆地 10.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濒临三大洋,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B.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欧洲是全球七大洲中,惟一没有热带和亚热带的大洲 D.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均为濒临三大洋的大洲 11.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美洲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点。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会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 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读图。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播放旋转的地球,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 师提问:我们可以看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那为什么我们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生答: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3、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 4、在东西半球图上,南北半球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5、找出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交流展示、归纳小结) 1、教师出示课本P22图2-17,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得出陆地占29% ,海洋占71%。 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可以得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 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但不管那个半球,还是海洋面积 大于陆地面积。 3、 4、出示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看图找出七大洲、四大 洋,并看图识记,然后出示空白图,让学生指着空白图说七大洲和四大

2021初一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含答案)

复习提纲二:世界的海陆分布 班级:组别:组号:姓名: 考点解析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在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约占______________,海洋面积约占______________,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世界海陆分布空白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大小次序及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1)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___________。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___________,中国位于亚洲。___________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___________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2)四大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___________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3)记住主要大洲之间的界线: 亚洲与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沟通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取第一个字记) 亚洲与非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沟通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南美洲与北美洲——_____________(沟通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二、世界的海陆变迁 1.用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床遗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升降运动);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大西洋和红海在扩大(水平运动)。 2.在图上识别六大板块,会读图例(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①岩石圈由_____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______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板块处于不断_____________之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练习题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B. 海洋彼此相连 C. 海陆分布很不均 匀 D. 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关于下图中四个大洲的表述,错误的是() A. ①是我们国家所在的大 洲 B. ③大洲与④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C. ②大洲濒临三大 洋 D. 四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3.面积最小的大洲与面积最小的大洋分别是() A. 南极洲、印度洋 B. 欧洲、北冰 洋 C. 欧洲、印度洋 D. 大洋洲、北冰洋 4.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和日界线,“三线”穿过的() A. 马六甲海峡 B. 直布罗陀海 峡 C. 白令海 峡 D. 黑海海峡 5.如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 洋 B.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 洋 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6.七大洲中,四周被海洋环绕,终年冰雪覆盖,至今无人定居的大洲是() A. 大洋洲 B. 南极 洲 C. 亚 洲 D. 非洲 7.一陨石飞向地球,落入海洋的可能性约为() A. 70% B. 30% C. 50% D. 100% 8.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 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B. 三分之二是陆地 C.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 四分之一是海洋 9.下列围绕南极洲的大洋,正确的一组是()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 洋 B. 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C. 大西洋、北冰洋、印度 洋 D.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二、填空题(共4题;共21分) 10.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________半球。________极周围是一片海洋,而________极周围是一块陆地。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主要利用https://www.360docs.net/doc/7811502502.html,/Soft/Index.html>课件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课程目标: ⑴教学目的:①让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③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的具体位置。 ⑵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 五、教学用具:⑴自制的多媒体https://www.360docs.net/doc/7811502502.html,/Soft/Index.html>课件⑵地球仪⑶自制的大洲和大洋的拼图 六、教学方法: 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七、教学过程: 〖老师〗向学生展示“太空之旅”照片 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他是谁呢?(学生回答)他在宇宙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呈蔚蓝色的星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星球吗? 〖老师〗接着向学生展示“在太空中地球”照片

世界海陆分布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 4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 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 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 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 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 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 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 个性的表现、 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 交流意味 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促进学习; 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 而是生命活动、 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平等中 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 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 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 用生活中具体有 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 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