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医药]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医药]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关键词】糖尿病

1990年以来,我院收治40例并存糖尿病的腹部外科患者,现将其围手术期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46~78岁,平均60岁。并存的糖尿病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隐性糖尿病10例。糖尿病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40例中,胆囊炎14例,其中坏疽性胆囊炎2例,胆囊炎与胆石症并存4例;胆总管结石6例;胃癌1例;大肠癌2例;阑尾炎10例;阑尾炎并穿孔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手术方式:胆囊切除1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5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胃空肠吻合1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阑尾炎切除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2例。合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例,脑血管病变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症手术16例。术后并发症20%,其中切口感染、不愈合4例(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各1例)死亡4例(感染性休克2例,均为急症手术;死于肺功能不全、严重电解质紊乱各1例)。

2 讨论

2.1 糖尿病与外科手术的关系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公认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缺陷和(或)胰高血糖素增多所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约有半数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机会需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可发生或加重外科疾病,外科疾病又可使糖尿病加重。这主要与手术时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及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有关。糖尿病发生外科感染机会多,且以胆道感染多见,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生长,加之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使吞噬和杀菌力降低,单核细胞活力下降,抗体生成减少等原因,使抵抗力降低而易感染。加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病变,使胆囊收缩机能低下,形成糖尿病神经源性胆囊,多为张力性胆囊。排空迟缓,易于感染,并易致胆石形成。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等并发

症明显高于一般人,在手术应激状态下较易发生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由于小血管病变,外周血供减少,全身和局部抵抗力降低,切口细菌繁殖,易于感染。且由于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及组织渗透压增加,感染也较难控制。同时由于纤维母细胞功能变化,肉芽生成减少,致使切口不愈合或裂开。

由于高血糖、尿糖引起渗透性利尿,致使钠、钾、磷丢失增多、造成电解质紊乱。本组发生低血钾4例,死亡1例。

2.2 围手术期处理

2.2.1 术前准备:①急症手术的术前准备:急腹症可使原有的糖尿病加重,并可出现酮症及高渗性昏迷。因此,术前应迅速了解糖尿病的轻重程度及原治疗情况,迅速检查心肝肾功能,测血糖、尿糖、酮体、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心电图。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处理。如需在24 h内手术者,且血糖在1

3.9 mmol/L 以下,可不处理糖尿病,手术治疗中密切观察。如血糖16.8 mmol/L左右,且有轻度酮症,给予生理盐水500 ml+胰岛素12 U静脉滴注,滴速100 ml/h。4 h 测血糖,按测得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及滴速,待血糖低于11.2 mmol/L,酮症消失时手术是安全的。如有严重酮症酸中毒,此时,任何手术的危险性均极大,手术应暂缓,应积极治疗酮症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做法是双管滴注,一管滴胰岛素0.1 U·kg-1·h-1,即生理盐水500 ml+胰岛素50U静脉滴注,滴速100 ml/h,4 h查血糖,如血糖水平不降低,胰岛素用量加倍,至血糖降至16.8 mmol/L 以下,并维持血糖在11.2~16.8 mmol/L;另一管补充生理盐水扩容。因严重酮症酸中毒时,常有重度失水,可达体重的10%,必须迅速纠正,如心功能尚好,2~4 h内给予液体1 000~2 000 ml,以后根据尿量、血压调整补液。一般经胰岛素及补液治疗后酸中毒可纠正,不必补减,如血pH值≤7.0,可给5%碳酸氢钠150 ml静脉滴注。随着酸中毒的纠正,钾重回细胞内,应注意补钾。②择期手术的术前准备:对并存糖尿病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均让其提前住院,常规检查心肺肝肾功能,眼底、心电图、摄X线胸片。每日查清晨及下午3:00血糖。控制饮食,改善营养状况。术前3 d每日糖入量保持在200~300 g,以使肝糖原贮备充分。服用降糖药物者,术前2 d停服,改用普通胰岛素,用量根据尿糖调整,尿糖(+),不用;(++),普通胰岛素4U皮下注射;(+++),胰岛素8 U皮下注射;(+++)以上,胰岛素12U皮下注射;如血糖控制在13.9 mmol/L以下,尿糖(-),患者一般情况改善,方可手术。术前1 h静脉滴注菌必治

2 g。以使血液中达到一定量的抗生素浓度,以防止感染。

2.2.2 术中处理:术中继续维持血糖在恒定水平,以血糖在(11±2.8) mmol/L为宜。手术开始前再急查血糖1次,如血糖稍高于恒定水平,可给5%葡萄糖盐水500 ml+胰岛素10 U,另开辟通道滴注。如手术时间较长,可4 h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情况调整上述液体滴速。手术力求从简,以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尽可能避免导尿,确需者应严格无菌操作。手术中笔者均不用电刀,以免加重对组织细胞的损伤。

2.2.3 术后处理:术后仍应控制血糖,使之维持在理想水平。术后立即查血糖、尿糖,如血糖超过1

3.9 mmol/L给5%葡萄糖盐水500 ml+胰岛素10 U+10%氯化钾10 ml静脉滴注,或根据尿糖给予胰岛素,尿糖(++),给胰岛素4U皮下注射;(+++),给胰岛素8 U皮下注射;以此类推。使血糖保持在(11±2.8) mmol/L,注意补充营养。因为肌肉及心肌的能量来源可由脂肪酸供给,而脑细胞及红细胞却依赖于葡萄糖。手术当日给葡萄糖100~150 g,第2日给200 g以上,持续静脉滴注。如需较长时间禁食,必须给高热量输液,并给予脂肪乳剂。水份的补充与一般手术相同,但在用胰岛素时,要注意补钾。术后立即给予有效足量抗生素,同时争取尽早进食,及早过度到平时控制糖尿病的水平。

总之,并存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多。体会按上述原则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必将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使并存糖尿病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张应天,余伟,李凯,等.糖尿病与外科手术的关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3;13:589.

2 赖良,王天龙,陈中陌,等.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附12例临床分析).腹部外科杂志,1997,10:264.

3 费洪江,方云,王永强,等.糖尿病对胆道手术的影响及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0:325.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一、分类标准 1、I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3、III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W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II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咅IJ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I【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I]类。 2、易将I类切口混淆为【I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

(外科)普通外科常见手术切口选择和径路

普通外科常见手术切口选择和径路黎沾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普通外科手术种类繁多。对于开放手术,选择、设计好切口和径路是极其重要的一步。一个设计得当的切口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总的要求是: ① 尽量接近病变及拟进行操作的部位,能提供尽量好的显露;② 进入和关闭缝合尽量方便、简单;③ 尽量少造成组织(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④ 手术后疼痛较轻,愈合牢固,不易裂开,形成的疤痕较细,对美容影响较小;⑤ 大小适中;⑥ 一旦需要,便于扩大、延长。切口的设计不限于选择皮肤切口,还包括切开后的径路,计划好如何减少损伤,改善显露,便于操作。对于复杂手术,更要强调个体化。 一、颈部手术切口的选择 甲状腺手术的经典切口是胸骨切迹上二横指顺皮纹的领式横切口,两端一般在胸锁乳突肌外缘处。 沿切口切开颈阔肌和颈深筋膜,向上下分离皮瓣后,从中线分开颈前肌群即可显露甲状腺两叶。如果明确病变就在一侧,也可从病侧肿块中央分开肌层直接显露,更为便捷,缺点是探查对侧不够彻底。 如果因病变范围较大显露不良,还可以切断一侧或双侧颈前肌群,则包括全切除在内的甲状腺所有手术都能完成。遇到甲状腺癌根治需要扩大切除范围,可以添加沿胸锁乳突肌的纵向切口,以充分显露颌下区直到乳突和锁骨上区和气管前区。扩大的颈淋巴结清扫可做类“工”字形切口(注意夹角不能呈锐角),但手术后将留下颇大的功能和外形缺陷,因此目前一般采取改良切口径路: 从乳突开始,沿斜方肌前缘向下,到锁骨上2~ 3cm处转向前方,止于胸骨切迹上方,整个呈“ C”,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 、乳腺手术切口的选择 乳腺切口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而定。乳腺良性包块,在乳房上半部可以行放射状切口或弧形切口。弧形切口能提供良好的显露,位于内侧者美容效果优于放射状切口。乳房下半部宜行放射状切口。此外还可以根据部位和大小选择乳晕

腹部手术后肠麻痹的[1]..

腹部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诊断和处理 秦新裕教授 在每个腹部外科手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动力紊乱,甚至在其它部位的手术后(如骨科、妇产科、胸外科等)也可发生。虽然在19世纪外科医师就已观察到手术后肠麻痹,但是迄今我们对其发病原因、病理生理以及预防治疗方面并不完全明确。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因术后肠麻痹而导致的费用大约在7.5-10亿美元。在腹部手术后,术后肠麻痹已经成为延长住院时间最主要的原因。 虽然腹部手术后肠麻痹似乎不可避免,但通常不引起严重的机体紊乱,只有在麻痹性肠梗阻会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表1)。因此,无论从患者、医师和医疗保险机构的角度,了解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机理、缩短其持续时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术后肠麻痹的临床表现 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在腹部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2-3天可自行缓解,如果持续时间超过3天,可认为存在麻痹性肠梗阻。目前认为肠麻痹和麻痹性肠梗阻只是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不同阶段,一般认为术后肠麻痹持续超过3日,即考虑为麻痹性肠梗阻。两者在发病机制和临床处理上均无明显差别。胃肠不同部位的动力在腹部手术后恢复时间并不相同,一般小肠在数小时即可恢复,胃约需24-48小时,结肠最慢,需要3-5天。因此,术后肠麻痹并不是胃肠动力完全缺失,而仅仅是胃肠不同部位的动力之间缺乏协调。 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患者多无明显不适,部分患者会主诉、腹痛和恶心。偶尔有患者会出现腹胀和呕吐,呕吐物内含有胆汁。大多数患者会有厌食,肠道蠕动和排气基本消失。 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压痛多为非特异性,主要与手术切口和潜在的其它疾病有关,而与肠麻痹本身并无相关。 至今仍没有什么检查方法可以确定或除外术后肠麻痹的诊断。虽然腹平片能够提示小肠或大肠有充气扩张的肠袢,但是这一现象为非特异性,并且也不具有诊断价值。CT或消化道对比造影对于排除机械性梗阻有一定的价值。例如手术后5-6天肠麻痹仍没有缓解迹象,则必须考虑到有无致病因素,如吻合口瘘、腹腔脓肿,并除外由粘连、套叠等引起术后早期肠梗阻。 传统观点强调肠鸣音消失,认为其是术后肠麻痹必需且特异性的表现;肠鸣音的恢复则预示着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肠麻痹的缓解。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结肠胃肠道中最后恢复的部分,一般约在3-5天后才能恢复。虽然术后等待排气或肠道蠕动可以保证胃肠道全程恢复蠕动,但是并没有证据支持在此后才可以允许患者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愈合分级及记录 【提问】请教师详细讲解切口分类及愈和的分类标准! 【回答】答复:关于外科手术切口分类、愈合分级及记录方法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愈合的分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记录方法: 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追问】请显示原题内容及答案,我要收藏此题,谢谢! 【回答】答复:你好! A.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I/甲” B.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Ⅲ,丙” C.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甲” D.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乙” E.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Ⅲ,甲” (问题)右胫腓骨开放骨折,清创内固定后切口愈合良好 答案选C 【追问】开放骨折不是属于污染伤口吗?为什么不选E呢? 【回答】答复:开放性骨折并非一定是污染伤口,虽然在自然环境下多数开放性骨折可能为污染伤口,但并不总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42.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一、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 (1)换药包内有治疗碗2个,有齿、无齿镊各一把。 (2)70%酒精棉球或碘伏,生理盐水,棉球若干,根据伤口所选择的药物、敷料。 (3)胶布、剪刀、棉签。根据伤口需要酌情备用绷带。 2.术者准备 (1)看病历,了解病情及伤口目前为术后第几天。 (2)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戴口罩和帽子,看病人,作自我介绍,说明操作目的,揭开敷料,了解伤口情况(如有否红、肿、痛、热、异常隆起、硬结、肉芽组织、分泌物等),并且估计所需的物品。 (3)再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进换药室准备物品。 (4)打开换药包,查看消毒时间,用手打开换药包外层,接着用公用镊将左右两侧布巾铺开,最后铺开操作者侧,将弯盘内的两把镊子放在大的弯盘,包布放在换药车的中央。 3.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可在病房,最好在换药室进行换药,病人应采取最舒服且伤口暴露最好的体位,应避免着凉,如伤口较复杂或疼痛较重,可适当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及不安。 二、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 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 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其他消毒溶液冲洗。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愈合的分级也有三: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记录方法: 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

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第五章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第三十三条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第三十四条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第三十五条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 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

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 一、经尿道手术(TUR)的麻醉 经尿道手术包括经尿道膀胱镜检查、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 术9TURBT)等。 (一)经尿道手术的特点和要求 1、病人:高龄,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病。 2、手术:膀胱内大量灌洗,失血量较难估计,灌洗液有进入血循环的可能。 3、体位:截石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二)术中并发症 1、血流动力方面: (1)阻滞平面过高(超T10)时,会引起低血压。 (2)截石位时,下肢抬高和可因膀胱灌洗液的吸收,使回心血量增加,虽有手术失血,但 未必即时反映于血压的改变。 (3)截石位改为平卧位,回心血突然减少,血压(显著)下降。 (4)防止血压下降:手术结束前补足血容量;放平下肢时动作应轻巧;必要时加快输液。 给小量血管活性药。 2、低血钠症及水中毒: (1)原因:手术(易于)损伤后尿道而致静脉窦开放,或因手术(电灼)损伤,创面血管 开放以致大量(低渗)灌洗液被吸收。 (2)病理:循环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细胞外液被稀释;低渗而致溶血、凝血障碍。 (3)临床表现: ①血压升高、脉压增宽、心率减缓。 ②水中毒: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昏沉、恶心、昏迷、惊厥、休克。 (4)预防:避免使用低渗液灌洗(可使用3%-5%甘露醇或1.2%-1.5%的甘氨酸); 灌洗液瓶的高度不应超过手术台1m(距病人60cm);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5)处理:快速利尿;利尿药(如速尿等)作用不明显时,可人以高渗(3%)的氯化钠 灌注。 3、膀胱穿孔:偶见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时(膀胱颈部损伤),灌洗液进入腹腔。 (1)临床表现:血压骤降、出汗、腹部膨胀、腹壁僵硬、休克。 (2)处理:立即引流。 (三)麻醉 1、硬膜外阻滞上:L1-2穿刺,向头置管,平面达T10即可。 2、蛛网膜下腔阻滞:轻比0.125千瓦时%或(0.2%)丁哌卡因8-10ml(或4-5ml); 重比重丁哌卡因10-15mg. 3、全麻:病人要求或禁忌阻滞麻醉时采用。 二、肾切除术的麻醉 (一)体位 侧卧折刀式(宜用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 (二)麻醉方法 1、蛛网膜下腔阻滞:适用于粘连不多、手术较简单、时间不长的手术。 2、硬膜外阻滞:适用于时间较长的手术(于T9-10或T10-11穿刺)。 3、全麻:适用于半肾切除术及其它较复杂的手术。 (三)麻醉管理 1、辅助药:阻滞麻醉时,探查及牵拉肾脏前10-15min给予。 2、血压下降:易发生于阻滞麻醉时,可适量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 3、粘连严重者有发生撕破胸膜的危险。术中及时发现者,用面罩加压辅助呼吸,待撕破胸膜缝好,无漏气后,再停止辅助呼吸。高平面阻滞或全麻时,术中不易发现手术气胸,宜术后加强观察,如有术后呼吸困难者,应及时摄胸片。 4、输血输液:宜开放上肢静脉,以免手术意外损伤腔静脉时输血困难。 三、回肠膀胱成型术的麻醉

中医中药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运用

中医中药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运用中医中药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运用 1手术前中医药的辅助治疗 1.1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许多腹部外科疾病潜在发病时间长,致使患者伴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这些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效果。对这些患者近年来有人主张采取胃肠外营养等治疗措施。这些措施能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但因治疗费用昂贵且并发症多而难于推广。中医理论认为这些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往往存在着各种“虚证”,采取“虚则补之”的治疗法则,能改善机体全身状况,为手术创造良机。按照中医理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选用以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对手术前的气血虚证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采用静脉点滴参麦或黄芪注射液治疗术前虚证病人,也获得较好疗效。在乳腺癌手手术前给予患者积极的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机体一般状况,增强体力,调理因疾病引起的肝肾功能障碍,有利于手术进行,对控制肿瘤的发展和潜在的转移也有帮助。 1.2增加胃肠动力和洗涤肠胃 在消化道手术中,采取通里攻下法选用大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加减做术前准备,此类中药有明显增加胃肠动力和洗涤肠胃积滞的作用外,还有改善脏器血流及腹膜吸收,促进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肠源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的作用。许多外科危重病

人,由于感染、中毒、失血等因素存在,导致病情恶化,甚至休克。冒然施行手术往往适得其反。若在采取输血、补液、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措施的同时加以中医辨证论治,往往能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采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等药物组成的“清胆汤”和“消胰汤”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合并休克病人,成功率达到80%~90%;对创伤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患者,使用独参汤加味再辅以输血、输液等综合抗休克措施,可使血压迅速上升,为手术的实施提供了良好保证。 2手术后中医药调理及营养支持治疗 2.1营养支持和免疫调理作用 肠道除了具有传统认为的营养功能之外,还具有内分泌、免疫和屏障功能。肠道的屏障功能是防止肠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用中药和肠内营养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患者,发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实施中药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营养状况的改善和免疫功能的提高,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药黄芪注射液与全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可改善围手术期梗阻黄疸病人营养状况及提高病人免疫的功能。术后常规服用十全大补汤具有增高病人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的作用,可做为外科营养治疗之良方。 2.2术后中医药恢复肠道功能的作用 腹部外科疾病术后常出现腹胀,肠粘连等症状,选用自拟扶正还原汤(主要由大黄、白术、枳实、厚朴、莪术、槟榔、甘草组成)水煎内服或从胃管注入,治疗98例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腹胀

腹部外科手术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腹部外科手术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一、术前注意事项(1)术前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例如,抽血、留大小便标本、心电图、B超、CT 等。(2)术前一日配合护士完成青霉素皮试、奴夫卡因皮试及合血。(3)术前一日进食清淡、少渣食物,下午最好进食流食(如:稀饭)。(4)手术前一日晚20:00以后禁食水。(5)手术当日晨换病号服,不穿自己的任何衣裤。(6)身上金银首饰取下由家属代为保管,术前修剪指(趾)甲,术晨取下假牙。(7)除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外,术前均需要清洁灌肠。(8)术前一晚保证休息良好。(9)手术当日晨需配合护士插胃管,打术前针(起镇静和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二、手术后注意事项(1)手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若有痰要尽量咳出;6小时后可以睡枕头。(2)吸氧1-2天,根据术后病情需要床旁心电监护。(3)术后翻身时注意身上各种管道,避免脱出,若有及时向医生、护士报告。(4)术后多进行床上活动,肛门排气后才能拔除胃管,术后2-3天拔除尿管。(5)肛门排气后经医生允许可先从喝清水开始,再慢慢过渡到吃稀饭、喝汤。(6)若病情允许,经医生同意,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恢复。 三、出院后应注意什么?(1)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要有规律。(2)饮食要有规律,不可暴饮暴

食,戒烟限酒,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充足。(3)保持良好心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抑郁,保持良好的睡眠。(4)按照医生要求按时复诊,若有任何不适,随时来医院就诊。四、病人吸氧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 吸氧时,病房内严禁烟火或放置易燃物品;(2)吸氧过程中,请勿随意调整氧流量表,以防压力增高损伤呼吸道黏膜;(3)吸氧时请不要张口呼吸,以防止咽部干燥不适和影响吸氧浓度;(4)持续吸氧时,若鼻黏膜有刺激及压迫感,请告诉护士,以便调整。五、手术病人插胃管的目的是什么?怎样配合护士插置管?胃管什么时候可以拔除?(1)插胃管的目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及手术操作等原因可造成病人术后胃肠道麻痹、积气。插胃管可以排除胃内积气和胃液,防止手术后腹胀。(2) 配合要点:清除恐惧心理,保持镇定。对插管过程中的不适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主动告诉护士有无鼻腔及消化道疾病。插管时取平卧位或坐位,平静呼吸,鼻甲不上提,主动配合吞咽。若在胃管插入过程中感到恶心,可深呼吸和张口呼吸。(3) 拔除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正常,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六、手术时为什么插尿管?手术中留置尿管,其目的主要是避免手术后引起尿储留。插尿管后患者会有一定不适,总感觉有便意,这是由尿管引起的不适,适应后便可消失。术后第一日起可间歇性夹管。患者诉有便意时才松开调节夹,放尿后又夹闭,这样可锻炼患者膀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腹部外科手术麻醉常规

第二十一篇腹部外科手术麻醉常规 一、腹部外科麻醉的特点 1.腹部外科手术需要良好的肌肉松弛,尤其在腹腔探查、关腹等 操作时所需肌松要求最高; 2.腹腔脏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内脏牵拉反应与 内脏的神经支配有关。因此腹部外科手术中常需要追加麻醉性镇痛药抑制内脏牵拉痛,追加阿托品抑制内脏牵拉所造成的心动过缓; 3.择期腹部外科手术的病人常有胃肠道梗阻或功能紊乱,造成呕 吐、腹泻或液体转移至第三间隙,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上述病理生理改变一般已在术前得到纠正,但麻醉医生仍应保持高度警惕; 4.消化道肿瘤、溃疡病人可继发消化道出血和贫血,同时伴有营 养不良,应在术前加以纠正; 5.胆道疾病常伴有感染、阻塞性黄疸;门脉高压症病人则发生于 肝硬化基础,两者都可以引起肝功能损害和出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应注意保护肝功能,改善凝血功能; 6.腹部外科急诊病人多,常见的有感染、创伤、穿孔、梗阻和栓 塞等,病情差异大,严重的病人常伴有血容量不足、休克、内环境紊乱和饱胃等。术前应争取时间访视病人,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做一些必要的术前准备,使病情有所改善,并有时间制订合理和安全的麻醉方案。

二、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选择 (一)全身麻醉 1. 优点 (1)适合于各种手术和各类病人,无禁忌证; (2)确保呼吸道通畅和控制呼吸; (3)诱导快速,麻醉深度调节灵活、方便。 2.缺点 (1)术中及麻醉苏醒阶段有反流、误吸的可能。 (2)全身麻醉可能引起较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仅适用于下腹 部以下,手术时间2~3小时之内的手术,如斜疝修补、肛门、会阴区手术等,效果确切可靠。 (三)联合麻醉 即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具有硬膜外阻滞和全麻的优、缺点。目前已经成为上腹部大手术(如肝叶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胃切除术和门体分流术等)的首选麻醉方法。 1. 优点 (1)病人术中意识丧失,苏醒迅速、舒适; (2)联合麻醉使局麻药和全麻药量都下降,因此减少了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3)术后止痛完善,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对呼吸功能的维护和康复也有帮助。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 一、分类标准: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 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 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北京京门医院医务科

腹部外科手术放置腹腔引流管引起108例并发症原因分析

腹部外科手术放置腹腔引流管引起108例并发症原因分析 作者单位:311121 浙江杭州,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引流管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腹部外科手术放置引流管病人引起并发症的108例临床资料。结果引流口感染45例,占%;引流管引起腹腔内的感染13例,占%;引流管口出血9例,占%;引流管内出血8例,占%;引流管压迫小肠引起肠梗阻2例,占%;引流管引起损伤空腔脏器1例,占%;引流管折断2例,占%;引流管滑入腹腔内1例,占%。结论腹腔引流管的合理放置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腹部外科手术;腹腔引流管;并发症

在腹部外科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很常见的。引流管的作用:(1)及时吸出积水、积血和渗出液;(2)减少腹腔内感染和局部血肿;(3)观察引流物性状和数量,及时了解病情的发展。但引流管放置不当,可引起局部并发症及全身并发症。本院从2002年8月—2010年8月腹部外科手术病人放置各种部位的引流管2558例,因引流管放置不当引起并发症108例,占%,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08例,男74例,女34例;年龄13~78岁;单管道83例,二管道16例,三管道9例;原发病为腹膜炎手术放置引流管35例,胃穿孔12例,脾脏手术13例,肝胆手术39例,结肠肿瘤3例,外伤引起小肠穿孔4例,其他2例。 引流口感染本组45例,占%。引流管大部分另作戳口引出,因放置时间过长,引流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管周有少量分泌物,不洁内容物从管旁溢出引

起局部感染,但经常换药,更换敷料,用聚维酮碘管壁旁消毒均可痊愈。 引流管引起腹腔内的感染本组13例,占%。引流管在更换引流袋时,两头接口消毒不严,管道为细菌提供了进入腹腔的通道,引起引流管周围的炎症,管道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及管道内液体混浊,提示有引流管引起腹内感染可能,可用抗生素、聚维酮碘少量液体冲洗引流管,以免细菌扩散。各种引流管引流物需常规作细菌培养及药敏,便于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引流管口出血本组9例,占%。截口时应避开腹壁血管,一般少量渗血多可自行停止,无特殊处理,若有较多出血,可能戳口损伤腹壁动静脉,引起戳口内出血,可用缝针深缝,扎紧管壁,可控制出血。 引流管内出血本组8例,占%。引流管内出血发生在放置引流管时间过长、残腔久不闭合、引流管腹腔端周围形成大量的肉芽组织,在活动时肉芽组

外科手术麻醉知多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3041394.html, 外科手术麻醉知多少 作者:贾运华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6年第07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科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手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越来越完善,手术中病人的安全系数也越来越高。 外科手术可简单分为大、中、小三类。大手术要求的条件比较高,要等级较高的医院才能完成;对设备要求较高,要有资历的熟练的主任医生来完成。中手术一般由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来完成。小手术一般由住院医生来完成。 任何手术都要在麻醉下进行,大中手术的麻醉都要由麻醉医师来完成,小手术的麻醉大多数是手术医生来做。麻醉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又称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表面麻醉等。麻醉药物也同其他药品一样发展很快,常用的是局麻药,主要用于椎管内麻醉和各种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表面麻醉等。麻醉药使用的量不一样,作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医生会根据手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给相应剂量的药物。局部麻药主要作用于相应的神经支配的区域,阻滞神经的传人起到暂时麻醉的作用,麻醉药时间一过,痛疼就会产生。全身麻醉需使用多种药物,包括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吸入麻醉药等,这些药物会使病人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和痛觉,肌肉松弛,有利于手术医生操作。等手术结束,麻醉药停止使用,病人会慢慢地清醒。一般病人对术中的任何事都没有印象,术中也没有任何疼痛感。在实施麻醉时需要建立一条静脉通道,所有的药物都由静脉注射。麻醉药必须由麻醉医师使用,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如果超剂量使用会带来生命危险。 麻醉医师在进行麻醉后还要全程监测术中病人的生命体征。主要包括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尿量等。特殊的病人还有特殊的监测项目,例如心脏病手术的病人要做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便及时进行各种特殊情况的治疗和处理。麻醉医师是手术病人的保护神,麻醉医师的各种治疗都和病人的生命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好的麻醉医师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还能及时的处理各种问题,以让病人处在最佳的手术操作状态和最小生理干扰状态。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王凤宇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王凤宇 发表时间:2017-04-27T14:50:22.1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0期作者:王凤宇王吉博彭浩 [导读] 手术切口感染是进行腹部感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不仅会导致延长患者恢复切口的时间。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珠海 519041) 【摘要】目的:分析在腹部外科手术中有哪些危险因素会导致切口发生感染,并根据结果做出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分析选取的148例进行过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在选取的案例中,有10位患者发生过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占总数的6.76%。并在这些受到感染的切口产生的分泌物中检测出13株病原菌。因大肠埃希菌而引起的感染情况占总数的53.84%,远远高于其他菌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不低于55岁的患者受到感染的情况明显多于低于55岁的患者;体型肥胖的患者比非肥胖患者更易受到切口感染;手术时机为急诊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远远高于择期的患者;手术时间超过90分钟的患者受到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低于90分钟的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更易受到的感染;用抗菌药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无应用抗菌药的患者,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引起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肥胖状态、手术时机、是否患糖尿病及术前有无用抗菌药物,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切口受到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198-02 手术切口感染是进行腹部感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不仅会导致延长患者恢复切口的时间,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的多数器官发生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因此了解有哪些危险因素造成了感染并以此做好针对性的防御工作是外科医护工作人员该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选取了148例进行过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148例进行过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有86例为男性,62例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9.5±3.2)岁。包括42例急性阑尾炎,25例上消化道穿孔,18例肠梗阻,21例胃肠道肿瘤,16例胃出血,12例结肠破裂穿孔,其余14例。 1.2 方法 通过使用表格调查方式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是否患有糖尿病、术后是否放置引流、术前是否使用了抗菌药物及切口类别等指标。当发现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时要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检查在切口分泌出的物质,以明确是哪种细菌引发的感染。 1.3 感染标准 通过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内容判定切口是否受到感染,即需要满足以下其中一条:(1)在切口处分泌出脓性物质或体温高于38度;(2)在切口处出现红、热、肿、痛等情况;(3)在切口较深的部位有脓液流出或通过穿刺可以抽出脓液;(4)培养切口分泌物时发现呈阳性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统计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用P检验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选取的案例中,有10位患者发生过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占总数的6.76%。并在这些受到感染的切口产生的分泌物中检测出13株病原菌。因大肠埃希菌而引起的感染情况占总数的5 3.84%,远远高于其他菌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外科)普通外科常见手术切口选择和径路

普通外科常见手术切口选择和径路 黎沾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普通外科手术种类繁多。对于开放手术,选择、设计好切口和径路是极其重要的一步。一个设计得当的切口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总的要求是: ①尽量接近病变及拟进行操作的部位,能提供尽量好的显露;②进入和关闭缝合尽量方便、简单;③尽量少造成组织(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④手术后疼痛较轻,愈合牢固,不易裂开,形成的疤痕较细,对美容影响较小;⑤大小适中;⑥一旦需要,便于扩大、延长。切口的设计不限于选择皮肤切口,还包括切开后的径路,计划好如何减少损伤,改善显露,便于操作。对于复杂手术,更要强调个体化。 一、颈部手术切口的选择 甲状腺手术的经典切口是胸骨切迹上二横指顺皮纹的领式横切口,两端一般在胸锁乳突肌外缘处。 沿切口切开颈阔肌和颈深筋膜,向上下分离皮瓣后,从中线分开颈前肌群即可显露甲状腺两叶。如果明确病变就在一侧,也可从病侧肿块中央分开肌层直接显露,更为便捷,缺点是探查对侧不够彻底。 如果因病变范围较大显露不良,还可以切断一侧或双侧颈前肌群,则包括全切除在内的甲状腺所有手术都能完成。遇到甲状腺癌根治需要扩大切除范围,可以添加沿胸锁乳突肌的纵向切口,以充分显露颌下区直到乳突和锁骨上区和气管前区。扩大的颈淋巴结清扫可做类“工”字形切口(注意夹角不能呈锐角),但手术后将留下颇大的功能和外形缺陷,因此目前一般采取改良切口径路: 从乳突开始,沿斜方肌前缘向下,到锁骨上2~3cm处转向前方,止于胸骨切迹上方,整个呈“C”形,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 二、乳腺手术切口的选择

乳腺切口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而定。乳腺良性包块,在乳房上半部可以行放射状切口或弧形切口。弧形切口能提供良好的显露,位于内侧者美容效果优于放射状切口。乳房下半部宜行放射状切口。此外还可以根据部位和大小选择乳晕边缘切口、乳晕旁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乳管内肿瘤(乳头状瘤),定位明确者可行放射状切口,定位不明确者则行乳晕边缘弧形切口。乳房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术,可行不同方向的梭形切口。宽胸丰乳者可行纵形切口,窄胸小乳者宜行横形切口。乳腺癌根治手术行梭形切口,根据病变位置、大小和乳房形态决定方位。切缘尽量远离病变(>5cm),两侧边缘应尽量等齐(可通过调整弧度来解决),以免缝合后留下外形缺陷。无论切口是纵向、斜向还是横向,都不要到达腋窝或上臂,否则日后瘢痕会限制上肢活动。 三、行腹股沟疝和股疝xx切口的选择 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开始,向内下方到耻骨结节作斜形切口。对于小儿,也可作相应部位的顺皮纹切口,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四、开腹手术切口的选择 腹部脏器众多,解剖比较复杂,选择手术切口除了满足一般总的要求以外,要更加重视切口的可延扩性,以及手术后腹壁张力的影响和愈合的牢固性。 (一)各种腹部手术切口的优势和不足最常使用的是纵切口,其优点是解剖层次少,出血少,进腹快,便于延长,关腹也快;缺点是需承受较大的腹壁侧向张力,术后疼痛较重,较易裂开,日后形成疝的概率也较大,尤其在下腹部。正中切口进入最为快捷,损伤、出血最少,能显露多半个腹腔,可向上下方快速延长,特别适用于腹部创伤的紧急探查;但白线血运差,愈合慢,瘢痕弱,抗张能力低,容易裂开和成疝。研究证实,白线缝合后40~50d,其抗张能力只恢复了50%。旁正中切口避开白线,保留了肌肉、神经损伤小的优点,又增加了缝合后的腹壁层次,减少了裂开、成疝的机会;切口位置的选择余地很大,可用于几乎各部位的手术;不足之处是对侧显露稍差。经腹直肌切口虽然可提供较好的显露,但损伤了相应的肌肉和神经,抗张能力受到削弱,远不如旁正中切口合理。腹直肌外缘切口在显露上并不具有优势,又损伤了腹直肌的神经支,不建议采用。

腹部外科手术后呕吐原因与治疗

腹部外科手术后呕吐原因与治疗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呕吐原因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1月共收治腹部外科手术后呕吐患者23例,其中19例行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止吐、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余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天,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梗阻征象而行剖腹探查,松解粘连,空肠造瘘(营养支持用)等治疗。结果19例为功能性胃排空功能障碍,保守治疗后痊愈;4例为机械性梗阻,经手术治疗后呕吐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胃肠排空障碍症状复发。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出现呕吐、功能性胃排空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积极综合治疗,能促进患者胃肠排空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机械性梗阻应积极手术治疗,效果好。 标签:腹部外科手术;呕吐;胃肠排空障碍 自2000年1月~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呕吐患者23例,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0年1月~2010年11月行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呕吐及胃肠排空障碍的患者23例,其中胃溃疡4例,胃癌8例,胆囊结石5例、阑尾炎1例,贲门癌4例,胰头癌1例。手术方法包括胃穿孔单纯修补术2例、远端胃癌根治术5例、胆囊切除术5例、毕Ⅱ式吻合术1例、毕Ⅰ式吻合术2例、近端胃癌根治术3例、阑尾切除术1例、贲门癌根治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术后情况:患者术后2~6 d均出现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进食流质或者半流质2~3 d后出现上腹部饱胀、呃逆及呕吐含胆汁胃液,患者无腹痛。查体见上腹部膨隆或者平坦,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听诊肠鸣音存在。 1.2 影像学及胃镜检查上述病例均行口服60%泛影葡胺溶液上消化道造影,可见胃扩张、无张力,蠕动波减少或消失,吻合口通过欠佳。行胃镜检查一般无明显阳性发现,少数可见胃黏膜肿胀、水肿。 1.3 治疗禁食、胃肠减压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使用多潘立酮10 mg/次,一日三次;西沙比利10 mg/次,一日三次;利君沙0.375 mg次,一日三次。给予营养支持,TPN能抑制消化酶的分泌,使胃肠道得到休息。并配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辅助中医药治疗,如服用逍遥散或抑肝和胃饮、针灸相应穴位。4例患者诊断机械性梗阻,行手术探查治疗,解除黏连带、消除梗阻、空肠造瘘术,行胃空肠吻合术。 2 结果 19例患者应用上述保守治疗方法后呕吐及胃肠排空障碍症状3~4周消失,2~3个月后随访复查,症状无复发。4例再手术后1周也得到恢复。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_百度文库.

外科手术分类规则 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眼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