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行业整合跨界联合

成为对台湾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动力

郭红斌

1 / 5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媒介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传统对台湾广播听众日益减少,要摆脱这一困境,对台湾广播媒体必须通过建立行业机制、实现资源整合、创建品牌、协调跨行业合作、联系两岸媒体合作等方式,加强行业整合、跨界联合,坚定地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媒体融合对台湾广播挑战发展策略

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媒介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传统对台湾广播面临着听众日益减少的困境。为应对广播的“送达之困”,对台湾广播媒体纷纷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融媒体传播,经过数年发展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效。但目前看来,对台湾广播媒体的媒体融合远未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有新的路径和方法。从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看,行业整合、跨界联合可以为对台湾广播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是对台湾广播媒体深化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

一、对台湾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

对台湾广播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平台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一)建设新闻门户网站

世纪初,多家对台广播电台先后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台湾广播的“你好台湾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海峡之声网”、福建东南广播公司的“东南在线”等。这些网站从当初简单的线上广播、稿件上网,逐渐发展形成聚集各种新闻、服务信息、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一体的综合性网络传播平台。比如;“你好台湾网”改版后以台湾地区受众习惯的网站风格呈现,整合了中华之声、神州之声等对台湾广播节目,以及“你好台湾论坛”“青春行两岸”等网络论坛和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

(二)开发或进驻网络广播客户端

针对两岸广大的移动用户群体,部分对台湾广播媒体着力打造移动客户端平台,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上海浦江之声广播的移动客户端,整合传统广播、社交媒体及互动板块等,立足“新上海生活”的基调,在台湾地区获得了青年受众的青睐。部分对台湾广播则通过进驻“喜马拉雅”“蜻蜓”等商业网络广播平台,形成集群化传播,借力将广播节目传递到台湾地区。

(三)开设社交媒体账户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对台湾广播积极抢占社交媒体舆论场,纷纷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在一定程度拓展了对台湾广播媒体的受众。比如,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分别开通了微博账户和微信公众号,“你好台湾网”注册有“今日头条号”,有的还在台湾注册了脸书()粉丝专页等。

二、对台湾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不足

客观地说,对台湾广播的新媒体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在台湾地区相关议题上的议程设置、舆论引导作用发挥得并不明显,对传统对台湾广播电台的收听助益也不明显。

(一)融合步伐缓慢,水平参差不齐

对台湾广播新媒体建设起步虽然较早,但总体发展缓慢,仍存在新旧“两张皮”的现象,没有实现深度融合。对台湾广播媒体的新媒体建设主要取决于所属媒体集团媒体融合的进度,但其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媒体仍以传统媒体思维办新媒体,难以发挥新媒体的应有效能。

(二)缺少具有品牌效应的新媒体产品

目前,对台湾广播媒体运营新媒体的主要方式是依托社交媒体平台运作社交媒体账号,几乎没有自主开发新媒体产品。有的广播媒体虽然开发了移动客户端,但用户规模和影响力难以与一些商业媒体的客户端相提并论。就广播的新媒体内容产品看,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三)没有形塑整体形象,缺乏规模效应

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由于未能整合抱团,对台湾广播媒体的新媒体产品散落在各类新媒体产品的汪洋大海中,没有产生规模效应。

对台湾广播媒体融合发展中的这些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对台湾广播均为国家政策性电台,运营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或所属媒体集团的资金拨款,没有生存的压力,但也缺乏转型发展的市场动因;二是两岸新媒体应用的差异和市场的区隔,对台湾广播媒体直接面向台湾地区用户,其所开发新媒体产品受到限制;三是对台湾广播没有进行深度整合,达不到同行抱团取暖、合作共赢。

三、对台湾广播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行业整合,抱团融合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王求多次强调“对台湾广播要‘抱团取暖’”。所谓“抱团取暖”,就是推动对台湾广播由松散联合迈向深度整合。事实上,行业整合正在成为媒体融合的新趋势,“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纷纷开始以自身为核心,推动不同范围内行业平台的整合运营。如人民日报正在积极搭建‘党媒平台’,并将其视为全国党报公共的‘中央厨房’。”i对台湾广播媒体应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加强行业内部整合,共建共享、做大做强。

把建立机制作为整合的基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对台港澳节目委员会集聚了家广播电台成员,形成年会、节目论文创优评析、节目采制协作等机制,为促进广播电台间的学习交流、提升节目质量和对台湾传播效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台湾广播应进一步创新机制,促进行业整合。一是建立对台港澳节目委员会牵头的会商研究、理论指导机制。针对各家广播媒体特点,在媒体定位、目标受众、覆盖地域、风格特色等进行研究规划,指导各家媒体结合实际、找准目标、发掘特色、施展优长;开展专题研究,实现对台湾广播内部资源整合、媒体融合发展问题的顶层设计。二是建立各家媒体的分工协作机制,对采访协作、节目制作、活动策划等方面进行协调分工。在携手深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中央级电台和省级电台要成为政策的权威解读着、行业整合的牵线者、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市级电台则要立足自身实际,在发掘特色上下功夫,成为优质特色内容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者以及品牌融媒体产品的参与者。

把资源整合作为整合的重点。在对台湾广播媒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电台拥有全国性的资源优势,各地方电台立足本地环境,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也积累了丰厚的各具特色的平台、渠道、内容等资源优势,这些都是对台湾广播媒体开发融媒体产品的宝贵资源。在携手深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将这些资源融汇整合极为必要。为此,有必要建立资源整合共享的机制和相应的技术支撑平台。央广于年着手打造中国广播云平台,实现广播电台间的互联互通和新闻资源的共享共用。该平台通过整合央广和地方电台的节目资源,向全国的广播电台、行业机构以及个体用户提供优质的节目资源和定制化服务。借助该平台可以实现对台湾广播内部资源整合,一方面汇聚各家媒体的优势素材或特色节目,各家媒体根据需要选用;另一方面也为共同打造新媒体产品汇聚资源。

把创建品牌作为整合的目标。建立机制、整合资源并不意味着对台广播媒体传播力、影响力自然提升。在移动互联时代,有品牌的新媒体产品才能获得影响力。因此,建立机制、整合资源的目标,在于创建对台湾广播的新媒体品牌产品。在资源整合共享后,对台

3 / 5

湾广播群体应依托联盟的资金、技术和现有平台,联合打造对台湾广播的新媒体品牌。比如共同建设对台湾广播的新闻门户网站、在台湾受众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账户、构建社交媒体矩阵,进而联合开发移动客户端,并以整体联盟的方式推广营销。

(二)跨界联合,合作共赢

跨界联合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彭锦认为,“除行业内部整合外,跨界平台整合仍将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今年以来,“跨界”领域更宽广成为跨界融合的重要特点。如跨媒体形态、跨所有制的融合,典型的案例即人民网、腾讯、歌华有线和北广文资歌华四方共同合资成立视频公司,整合各方资源发力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可以预期,随着媒体融合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类似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融合将会越来越多。ii

跨行合作加速融合步伐。目前,对台湾传播领域已有跨界融合的先例。比如,华夏经纬网与“爱音斯坦”建立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两岸一家——服务海峡两岸”内容建设项目,并于今年月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对台湾广播行业应从中受到启发,跳出广播业务的小圈子,借助其他各类平台融合发展。对台湾广播的传统优势在于对台湾宣传报道的专业性和音频内容生产专业性,但在图文、视频内容生产上较弱,对台湾广播与其他类型的媒体包括商业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高传播影响力。比如:年月,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与“星月”直播平台合作,邀请台湾女歌手、演员刘乐妍在“厦门尼斯国际嘉年华”活动现场进行网络直播,吸引近十万名两岸网友同时在线观看。对台湾广播如果能够实现行业整合,并跨界、跨行业合作,那样不仅能够加速融合发展步伐,还能够提高对台湾广播媒体的整体影响力。

两岸合作促进在台湾地区的传播。台湾地区市场狭小,媒体众多,竞争激烈,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均对两岸媒体合作有较高的意愿。对台湾广播媒体与台湾本地媒体的合作是拓展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对台湾广播与台湾媒体开展了多种方式合作,既有与台湾广播同行的合作,比如:福建东南广播公司与台湾地区数十家广播电台建立合作关系,双方联合采访、交换节目,共同举办“两岸春节大联播”等活动;也有开展跨行合作,比如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与台湾《旺报》《台湾导报》建立合作关系,将采访报道的图文字稿件在两报上呈现。这些合作,拓展了传播平台,扩大了受众群体,产生了良好反响。但毋庸讳言,这些合作的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下一步需要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拓展合作模式。比如,对台湾广播要以新媒体合作作为重点,积极与台湾地区知名的新媒体平台合作;与台湾地区媒体合作开发针对两岸用户的移动客户端等;联合知名的商业新媒体平台与台湾地区媒体合作打造新媒体产品等。对台湾广播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实现传播最大化。

四、结语

传统媒体面临的送达之困说到底是渠道之困、平台之困。媒体融合就是要实现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传播平台的拓展和转移,即由原有传播媒介、传播渠道向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渠道的转变。在这过程中,节目内容的表现形态、生产方式等都将发生相应的调整改变。因此,对台广播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不能只盯着传播渠道的开拓与转移,而必须在内容、渠道和体制上同步着力改进。此外,对台湾广播还以上认识到,无论同行业整合还是跨界联合,内容生产是传统媒体的看家本领,“内容为王”仍然是传统媒体的金科玉律,对台湾广播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应始终把做好内容作为第一要务。

作者单位: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联系方式: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白马北路园垱街号,邮政编码;电话

i彭锦:《媒体融合发展:整合、联合与智能化》,微信公众号“国家广电智库”,2018年3月28日。ii同上。

5 / 5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一等奖(文字消息)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等奖(文字消息) 利益面前,干部退一步 虹桥镇二次改制突出“公平共享”,干部退股、再次分配 本报讯(记者徐蒙实习生谢金晶)曾是集体资产改制“排头兵”的闵行区虹桥镇,又一次来到改革的当口。最近,虹桥镇先锋村、虹五村等10个村进行了“推倒重来”的第二次改制,并定下规则:所有干部退出当年的“岗位股”和受让的村民股权。 为何要推倒重来?上世纪90年代末,虹桥镇推行改制入股,十多年来,乡村变城市,农民并没有全数变股东。当年改制时,村里还有农田,商务楼才零星开建,村民意识不到股权的价值,宁可变现,纷纷将股权转让给村干部,加上当年为进行岗位激励、鼓励干部多持股而设的“岗位股”,村干部手里的股权渐渐多了。虹桥镇党委书记张有为告诉记者,当年改制最成功的先锋村,55%的村民手中没有或只有少量股份。 现在的虹桥镇,已是上海“黄金地段”。当年改制中,土地和物业都没有出让,酒店、写字楼等产权仍属集体资产,十多年中资产规模今非昔比。可是盘子越大,不公平的因素也放得越大:早年退光股权的村民,虽然社会保障不错,却享受不到资产增值红利,心里不是滋味。 “虽然当初转让是村民自愿,但这不等于公平。”张有为解释,改制后土地仍属于全体村民集体所有,而集体资产增值,说到底还是依托城镇化后的土地增值。村民为城镇化作出贡献,却得不到实惠,说明不公平;一大半村民享受不到发展的红利,说明没有共享。 二次改制,虹桥镇坚守“公平、共享”四字原则。而干部退股,就是要把虽说自由自愿,但也因当年信息不对称而多获的利益“让出来”。有些村干部心里有想法,或者说能不能“拖一拖”,或者说最好“别折腾”。 镇党委意识到,如果“拖一拖”,往后就更难改;要是“不折腾”,干群矛盾就会加深。 二次改制中,干部退股没有商量余地,以制度保证必须退出。最先完成的先锋村,没有一名干部不退股,共将538万股岗位股和200多万股受让股全部退还村民,占全部原始股37%。没想到,一些干部退股后反倒踏实了:“感觉一身轻了,再也不会被村民背后议论‘拿多了’。” 干部退股、再次分配只是一个开头。在此基础上,虹桥镇已拟定方案,年内将镇级集体资产也量化分配到每位村民。最近,还将进行全镇民主选举,选出55名村民股东代表,并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代表大会。当集体资产真正握在村民手中后,怎么管理资产,干部说了不算,镇长书记也无权动用,只有“三会”通过,才能真正拍板。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此表可从中华新闻传媒网(中国记协网)下载

用生命延续大爱 (导视) 她用自己的绝望,去换取他人的希望, 她用自己的终结,去延续他人的生命, 她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死亡的价值, 她用自己的所有,去弘扬人间的大爱。 今天的《都市写真》,让我们一起缅怀这样一个曾经有过的生命!(主持人口播) 最近几天,一位年仅岁农家女的去世,引起了媒体与市民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她名叫魏霞,湖北省麻城市龟山镇花桥河村人。年前,魏霞不幸患上不治之症脊髓瘤。月号,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度过了天的魏霞,病情突然恶化,医治无效,在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逝世。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农家女的死,为什么会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 (同期声) (现场同期声:殡仪馆追悼会片段) (解说) 11月19日上午,魏霞的追悼会在麻城殡仪馆隆重举行。魏霞的亲友和数百名来自武汉、麻城、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为魏霞送行。(采访) (武汉市市民张卫平:我们觉得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湖北省麻城市市民王海霞:魏霞是我们的好姐妹,大别山的好女儿。) (解说) 魏霞是一位怎样的奇女子?她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黑场过度) (解说)

岁的魏霞本来也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然而,年,魏霞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脊髓瘤。这是一种很难治愈,死亡率极高的癌症。祸不单行。魏霞发病瘫痪在床后不久,又遭遇婚姻破裂的不幸,被迫从江西省婆家返回麻城市娘家生活。 (采访) (魏霞的母亲曾凡香:她哭,我也哭,江西受的磨难她不跟我说。)(解说) 魏霞的娘家也非常不幸。她的哥哥右腿因重伤被截肢,大姐出嫁后不到两年,突然意外死亡。年逾古稀的父亲罹患胃癌,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多岁的母亲身上。 (采访) (魏霞的母亲曾凡香:感冒了,病了,还要把家务料理好了,再睡觉。) (解说) 人生的种种不幸,并没有压垮魏霞精神。她带给大家的仍然是温暖与微笑。 (采访) (魏霞初中同学彭燕玲:她一是坚强二是乐观,不管是谁去看她,她展现的都是最灿烂的笑容。) (解说) 魏霞的不幸,牵动着当地党委政府与各界人士的心,他们一次又一次上门看望魏霞,解决她的家庭困难。今年月,魏霞的病况被网友发到网上,一批又一批相识或素不相识的朋友纷纷赶到她家看望。为了帮助魏霞,麻城市还专门成立了爱心救助会,通过网上发帖、组织募捐会等形式,四处募集善款。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在并不富裕的革命老区麻城市,从市委书记到农民群众纷纷慷慨解囊,点滴甘泉汇成河流,一共募捐万多元,筹齐了前期手术费用。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扬州大学武新宏 主要内容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二、广播新闻作品类型 三、电视新闻作品类型 四、网络新闻作品类型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消息、通讯两大类,新闻写作之宗。 消息:简讯、动态消息、人物消息、非事件消息、 述评消息 通讯:人物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专访、 新闻特写、深度报道 (一)消息: 最悠久的新闻题材,也是最常用的题材。 明显标志有电讯头、消息头,新闻5要素 俱全,可长可短。 2003年梅尔文·文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十项原则 1、先理解事件,再写作。 2、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时,再写。 3、要展现,不要讲述。 4、把好的引语或重要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显著位置。 5、把最有趣的故事放在显著位置。 6、使用具体名词和生动的动词。 7、避免大量用副词、滥用形容词。 8、避免在报道中作判断和推论,让事实说话。 9、不要提出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 10、质朴、诚实并迅速的写作。 1、简讯 又称单细胞新闻、简明新闻、简讯。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无标题新闻。 特点:快、短、重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丧命》5行、91个字 《新闻作品选读》93页 2、动态消息 迅速及时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消息。 适合时效性强、事实清楚,事件不太复杂的题材。 要求5个要素俱全。导语、主体、结尾,也可穿插背景资料。 (1)文字简约 (2)用事实说话,疏于议论。 (3)写好导语,善用背景。 (4)抓住特点,不必求全。 (5)交代来源、真实可靠 《选读》114《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14页《翔纪录:罗伯斯破了》 26页《奥运主题歌无线下载创纪录》 3、人物消息 以人物为主的消息,抓人物的本质特征、人物行为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境界等。 篇幅小、叙事单一、主题集中,时效性强。 (1)标题精彩 (2)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3)角度新 32页《一座城市向一位普通市民告别》 4、非事件消息(综合消息) 不以动态事件为目标,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现象。 既有概括的观点,又有具体的做法。 (1)广阔的报道空间 (2)不明确的时效性 (3)显著的思想性

2014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录

网络访谈80后独臂警探要做当代“保 尔” 赵琦瑶肖子 琦肖行刘 颜武竞立陈 程 华龙网国信办网 络局 视专题不能忘却的记忆——坦赞铁 路圆梦纪行 集体海口广播 电视台 海南记协 电视专题把粮食存到“银行”王敬仁周 娉刘志勇周 丹郭志光 宁乡广播 电视台 湖南记协 电视系列寻找可游泳的河集体浙江广播 电视集团 浙江记协 新闻论文报纸副刊:价值引领与文化担 当 刘玉琴刘琼人民日报副刊研究 会 新闻论文以“真、新、实”塑造党报新 文风 周跃敏李嘉卓新闻与写作江苏记协 新闻论文当前新闻文风存在问题及改 进对策 集体梁益畅中国记者新华社 新闻 论文 对《新快报》风波的反思王慧王文娟今传媒中国日报 新闻论文是粘合还是撕裂社会?— —《南方周末》“唐慧案” 报道引发的思考 刘鹏江海伦新闻记者上海记协 新闻论文央视新闻:台网融合的新媒 体先锋 梁建增新闻与写 作 广电协会 新闻论文新闻评论中数据的运用及分 析 刘文宁冷梅新闻战线专业报初 评委员会 新闻论文零距离,从物理空间到情感 心灵 高顺青任晓润吴长伟中国记者江苏记协 新闻论文春节报纸版面“中国元素” 的拓展与新视觉体验 马煊翟铮璇中国记者自荐

新闻论文多元舆论下党报评论如何传播 “正能量” 毛晓刚李蕾新闻与写作北京记协 新闻论文全媒体生态中党报副刊的突围策 略 祝芸生柳易江陈国权中国记者江西记协 新闻论文在“消亡论”与“繁荣论”之间 求索——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报 业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李启瑞甘毅陈芳中国记者广西记协 新闻论文“四个转变”促发展提升媒体影 响力 何东平顾祥胜光明日报光明日报 新闻 论文 21世纪的战地记者与公共外交许丽花吕怡然新闻记者上海记协 新闻 论文 对“全媒体”再造时代的冷思考徐爱龙武艳珍新闻战线甘肃记协 新闻论文强化大局观民生观提升关注度 表现力——四川日报一版的改 进创新 罗晓岗娄汝壮新闻界四川记协 新闻论文4G技术背景下报业移动新媒体转 型 刘先根邓瑜新闻战线湖南记协 新闻 论文 重大政治主题通俗化宣传探析王宏林朱金平军事记者总政宣传局 新闻 论文 论传统媒体的正能量传递郭长江刘园丁中国广播广电协会 新闻论文速度的较力现场的分量姜木(王红芯叶 梅) 杨芳秀新闻战线四川记协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7·23”动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色及写作制作技巧123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色及写作制作技巧 杜迈驰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各新闻媒体和采编人员以获得此奖项为最高荣誉。为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作用,推动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该奖每年评一次,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产业报协会负责初评和推荐。 根据中国记协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报纸参评项目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系列(连续、组合)报道、新闻版面(不含摄影、漫画等专版、专刊版面)、副刊类作品、新闻摄影、新闻漫画、新闻名专栏、新闻论文等。这次交流的是消息、通讯、评论、版面、摄影五方面作品的特色、写作(拍摄)方法和技巧。 总标准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2.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3.在同等条件下,短小精炼的作品优先。 4.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的作品不得获一、二等奖,有病句、新闻要素不全的作品不得获奖。

5.报纸消息不超过1000字,评论不超过2000字,通讯不超过4000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平均单篇作品不超过2000字;论文不超过6000字。 一、消息类作品 要求新闻性强、时效性强,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有完整的新闻要素。 1)主题重大,新闻性强,关注度高。(例子若干) 2)以小见大,反映政策,意义深远。(例子若干) 3)批评报道,尖锐深刻,反差强烈。(例子若干) 中新奖消息的写作技巧 1.导语精致,起句交代结果的一句话作为一段,简洁明快,第二段补充,作为副导语;或者开头一个小故事,然后引出消息主题。 2.导语后面展开部分基本按倒金字塔结构,但错落有致,背景穿插灵活,现场感强。 3.结尾要有回味。精彩的结尾可以深化主题,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结尾可以预告新闻,引起关注和期待,也可点破意义,升华主题,还可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二、通讯类、新闻专题类作品 要求主题鲜明,选材典型,事实准确,结构合理,语言生动,评议、刻画到位,感染力强。 通讯类选题受青睐程度和消息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写的事件重大、政论性强、时空跨越大的作品获奖层次高,如

XX年度……(此处填写主题)好新闻参评作品推荐表及通知

XX年度……(此处填写主题)好新闻 参评作品推荐表

XX年度……(此处填写主题)好新闻 参评作品目录表

《……(此处填写主题)好新闻评选办法》 为引导和鼓励各会员单位企业报(校报)采编人员精采精编,多出新闻佳作,有效促进企业报(校报)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企业(院校)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教学科研)、文化建设服务,……(此处填写单位)决定在会员单位企业报(校报)中开展一年一度的……(此处填写主题)新闻评选活动,并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 ……(此处填写主题)好新闻评选活动由……(此处填写单位)负责组织。 (二)评比范围 会员中办有企业报(校报)的单位本着自愿原则均可参加。参评作品须为刊登在各会员单位企业报(校报)上的作品,刊登时间为记协秘书处组织评比活动的上年度1月1日至12月31

日。 作品评比设立四个项目,即消息、通讯、评论、图片。 (三)评比标准 参评作品基本要求: 1.参评作品题材应与企业(院校)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教学科研)、文化建设有关; 2.参评作品应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产业政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3.参评作品应内容真实,新闻性强,主题鲜明,语言生动,富有新意,感染力强; 4.参评作品应贴近企业、贴近职工(学生)、贴近生活,报道效果良好。 5.参评作品应符合各自新闻体裁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其中,消息每篇不超过800字; 通讯(含新闻特写、新闻综述、新闻调查、侧记、人物专访)每篇不超过2000字; 评论(含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短评)每篇不超过1500字(其中短评不超过600字); 图片:要求现场抓拍,表现力强,图像清晰,说明简捷。 (四)参评数额 会员单位根据各自企业报(校报)出版周期,最多可报送参评作品(分别报送):月报、半月报和旬报各1篇,周报、周

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消息作品之新闻角度分析

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消息作品之新闻角度分析(2012-10-28 10:14:44)转载▼ 标签:杂谈分类:新闻作品分析 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消息作品之新闻角度分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得新闻消息与通讯一等奖的作品《基层科技创新遇“无米之炊”》,较为典型的站在全局高度寻找新闻点,记者报道其所在之省的部分县、区科技创新难以开展是因为政府财政拨款远远不够。诚然这种现象无独有偶,全国很多的县乡都有,记者把本地新闻与具有全国意义的普遍问题联系在一起且这一问题先前鲜有人关注,其新闻价值也就自然升值了。 著名记者艾丰曾说过:“当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记者在报道中强调:按照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要求,研发经费应达财政收入的1.1%,但实际上县财政很难足额拨付。即使该县将农业、林业等其他费用按“研发经费”进行登统,但还是难以达到要求。更多的情况是,科研人员已经多年未拿到一分钱的研发经费。紧接着记者就指出研究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地方财政研发投入可产生10倍至20倍放大效应,对区域内经济长期发展有明显拉动作用。 在这个较为明显的对比中,读者很自然的就认识到县区财政研发投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不必记者多说。报道末段,记者指出不久前通过的《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作出规定:设区市及县(市、区)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应高于2%。这是我省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科技投入指标。但贯彻落实情况如何,还得让事实说话。最后一句话语,有一种留白的一位,引起读者的深思和有关部门的反省,将报道力度进一步增强。很好的贯彻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精神。 原文:用“无米之炊”形容我省部分县(市、区)科技创新开展之难毫不为过。近日公布的2010年河北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统计情况显示,全省有28个县(市、区)本级财政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为零,41个县(市、区)财政研发投入不超过50万元。 “按照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要求,研发经费应达财政收入的1.1%,但实际上县财政很难足额拨付。”某县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透露,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该县将农业、林业等其他费用按“研发经费”进行登统。“但还是难以达到要求。”该负责人说。“我们已经多年未拿到一分钱的研发经费。”面对记者提问,另一个县的科技局某负责同志回答得更为干脆。“研发经费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体现得非常明显。”高邑县主管科技的副县长徐志峰说,该县一年财政研发投入虽仅200万元,但效益可观。近期,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部分瓷砖生产企业效益不佳,但高邑县恒力陶瓷有限公司瓷砖烧制车间还是开足马力生产。“县科技局帮我们进行轨道窑尾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改造,一条生产线一天就能节煤50吨。”该公司总经理陈云中告诉记者,新技术让企业成本大幅降低,市场竞争力更强。建筑陶瓷产业是高邑的优势产业之一,这项新技术很快就将在全县推广。 “200万元不仅仅用于新技术推广。”徐志峰介绍,去年该县还建立了建筑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基地,免费为企业提供服务。“原来产品检测要到山东等地,不仅费用高还要耽误四五天时间,现在一上午就能在本地完成检测。”200万元研发经费还让高邑县建成国家级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石家庄市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产业实现了升级。 统计显示,地方财政研发投入可产生10倍至20倍放大效应,对区域内经济长期发展有明显拉动作用。高投入产出比缘何不能激发高投入积极性?“科技投入的作用有其滞后性,一些地方为了眼前利益,往往会把钱投到出政绩更快的地方。”某县主要领导透露,“急功近利”思想让一些地方的科技经费有名无实,即使有预算,也难以保证科技经费足额拨付。

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昨日出炉

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昨日出炉,获奖作品共295件,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48件,二等奖90件,三等奖153件。而此前争议性较高的辽宁日报以“本报编辑部”名义发表的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落选。 去年底,辽宁日报发文呼吁高校老师不能“呲必中国”,抹黑现实。此文刊发不久,很快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支持者附和者有之,批判者有之。 而在今年6月,这篇充满争议的文章参评中国新闻奖,出现在网络公示名单中。不过,在昨日揭晓的中国新闻奖名单中,这一文章悄然消失。 2014年11月13日辽宁日报《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全文: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 ——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 亲爱的老师们,我们是满怀敬畏地在写这封信。 大学老师这个岗位太光荣、太特殊了。大学是教化人的地方,我们的情感底色、思维方式,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因为大学的涵养。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学的教育,正是要研究和探索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法路径,正是要构建符合世界先进潮流的文化体系,正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承去承载中华民族的未来。因为特殊的职业身份,老师不再普通,也

不能普通。你们不是在公园的人群中随意褒贬时事的那个人,更不是在虚拟的互联网上灌水拍砖的那个人。课堂上两个小时讲授的内容,比不得酒桌上面红耳热的谈资,也比不得信手转发的一条微信。大学课堂是答疑释惑的地方,你们是传播知识的人,我们要的是教书育人。 一想到将要提出的问题,我们笔端滞重、内心复杂。 这个策划,缘起网友的一则留言。今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10月21日,辽宁日报官方微信以《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为题开展征集,后台共收到300多个微故事。一位叫Kiko的大学生的留言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说:“不知从何时起,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成为了时尚,我们一个老师,逢课必讲‘瞧瞧人家国外’。案例教学时,负面的例子全是中国。如果中国真像老师们讲得这么灰暗,我们毕业之后将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个社会?谁来给予我们建设这个国家的信心和力量?” 多么重大而现实的提问! 中国成为大学课堂负面典型的案例库,这是个别,还是普遍?我们用新媒体手段做了调查,结果8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碰到过课堂上“爱发牢骚”的老师,对国家和社会的“描黑”让学生们都看不过去。法律、行政管理、经济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尤为突出。

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

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题目作者编辑刊播单位推荐单位刊播日期 《走好全国一盘棋》 李泓冰、曹焕荣、吴焰、徐冲、汪晓东、王义堂、卢新宁、何刚张研农人民日报人民日报4月5日 上海要有更宽广的胸襟 凌河(申言)裘新解放日报上海记协 7月9日 跟城里人一样享受政府公共服务 齐淮东宋弢孙志山王冰张鸣雁大众日报山东记协 9月15日 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祭日临近 王冬梅兰海燕工人日报工人日报 9月18日 贫困县刮起奢侈风 李钧德陈芸、孙杰新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2007年2月27日 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 江胜信何建华缪克构文汇报上海记协 2007年4月3日 连续报道达尔富尔问题 苏强黎星中国日报中国日报 4月24日 《走进卢氏县委土坯房》系列报道 常法武等王亚明河南日报河南记协 誓师大会 张滨徐锋广州日报广东记协 12月20日

工人王洪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鲍莹黄云鹤赵宝玲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记协 2月27日 铜鼓县砍掉2亿元香菇产业 张吉昌、刘崇智邓季芳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记协 9月8日 和平的赛场需要更宽广的民族胸怀 唐征宇刘凌燕李晓晖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福建记协 9月23日 中国“小土豆”打赢国际大官司 焦春溪任季玮牟维宁郎凯刘树国王岭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协2007年3月15日 穿越“三北”风沙源 集体集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月2日 《毛泽东与尼克松:六天改变世界》 王蕾、林琳、Paul James 国际电台国际电台 2.21 “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特别报道 集体中央电台中央电台 10.24 10.19《新闻大视野》 集体辽宁电台辽宁记协 10.19 我们要什么样的世界第一 王勇谭一丁SMG电视新闻中心上海记协 12月29日 交警来开会高速路堵车 李立家王学亮高延君武一鹤段君凯周国梁任惠敏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记协8 月10日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选题:本通讯的选题主要涉及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具有突发性和社会性的灾难事件,关乎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渐严重。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这篇重磅力作,具有极强的新闻性和重大性,因而备受各方关注。 结构:纵横结合的结构, 题材重要,文化素养和写作技巧更重要。一个典型报道,如果仅仅是题材重大,观点正确,事实充分,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还必须辅之以优秀的写作技巧。因为写作技巧粗糙而使重大题材黯然失色的事例在新闻作品中不胜枚举。改革开放以来,反映农村新变化新气象的典型报道可以“车载斗量”。但是,能够使读者过目不忘、刻骨铭心的作品实在不多。原因之一就是只关注研究“提法”,而不够重视写法。这在不少同行中似乎成为一种历史性的通病。“文以载道”这句话就是说,正确的道理要靠精彩的文笔来表达。《栾城草农敢闹海》之所以能够产生那么大的社会影响,感动那么多的读者,我想绝不仅仅是因为它强调了“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命题——事实上,这样的命题对全国来说甚至在河北也并不新鲜。更重要的是,或者说更有新意的是,作者编者的文化涵养渗透其里,除了动用一般的新闻常识外,还运用了电影艺术的画面美,以及散文艺术的意境美。这在稿件的开头部分就显现了出来。新闻舆论引导是最好形式的社会引导。我们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有多种多样的渠道,可以开动宣传机器、刊发领导讲话、下发红头文件。但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是选取成功的案例,选取成功的典型。《栾城草农敢闹海》的作者、编者选用小草代言,敢用小草立言,小草映射着中国农民的伟大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这同我当年在辽宁当记者的时候,针对农民的困惑,采写《莫把“开头”当“过头”》的体会应该是一样的。用事实说话比什么都灵。有理不在声高,有理不在官大;有理走遍天下,有理号召天下。(作者系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题: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 新华社记者 一只白色的圆形钟表静静地躺在泥淖中,时针停在了23时40分。 8月7日深夜,甘肃舟曲。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横冲而下,顷刻间,1000多个鲜活的生命永远逝去。 这一刻,距青海玉树大地震115天。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

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作品评析 2013年10月25日,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99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6件(含8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1件,三等奖159件。 中国新闻奖作为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它的评奖标准以及评选结果,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观,充分反映了广电新闻战线的精神风貌,也突出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广电新闻采写编的新观念、新选题、新角度、新技能,不仅对今后新闻作品的创作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成为媒体和记者衡量新闻价值的指挥棒。 1、 首先,我们来看一则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由杭州文广集团刊播的《最美司机吴斌》,这是一则连续报道,由三篇报道组成。可以说这组连续报道是突发性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媒体主动引领社会舆论的责任与担当。报道准确、迅速的判断和把握了新闻事件潜在的价值,并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发挥电视的特性,用画面、声音,用真实、真诚、真情来吸引人、感动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三篇作品。 这一组连续报道中,第一篇作品《76秒 8个动作司机吴斌临危保护24名乘客》播出于2012年6月1日18点。5月29日吴斌驾驶大巴在无锡返回杭州的途中被对向车道飞来的铁块击中腹部。事发后,他立即被送往无锡解放军101医院救治。期间,杭州长运集团考虑到吴斌还在抢救,暂时未向媒体通报消息。直到6月1日凌晨,吴斌去世,杭州长运才将他的事迹以及76秒视频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第二篇是把镜头对准了普通民众的《全城挥泪送别“平民英雄”吴斌》,全城送别,这是一座城市“向善”的特殊表达。报道使用极少的解说词,用声音和画面这些鲜活的、极具感染力的形式,展现了全城送别英雄的场景。它突破了传统英雄片的说教形式。这篇报道不是报纸的、广播的,它只属于电视这种独特的传播形式。第三篇《全城“送别”爱心背后的价值观》是一则评论。平民吴斌成英雄,全城自发送英雄,这是事物的两个侧面。它印证了杭州人的爱心,也印证了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精神文明也在同步成长。

第20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之

第20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之 中广网02月16日09:35 专题《小岗村的好书记——沈浩》 主持:李宏高级编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会秘书长第20届中国新闻奖评委 讴歌先进典型唱响时代强音 本期请各位欣赏获得第20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一等奖的作品——《小岗村的好书记——沈浩》,安徽人民广播电台黄美娟、张立旺、黄铮的创作谈,以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第20届中国新闻奖评委陈昌凤的点评文章——《厚积薄发唱响的时代强音》。 第20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总共有参评作品21件,设一个一等奖。新闻专题历来优秀节目集中、竞争格外激烈。但此次评选评委们一致地把一等奖投给了安徽电台创作的《小岗村的好书记——沈浩》。这是一个宣传重大典型的优秀广播专题。 首先、记者采访深入,跟踪采访主人公许多年,并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丰富的音响,如沈浩本人生前的谈话、沈浩老母亲在沈浩再次去小岗村挂职的叮嘱、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的音响等。所以安徽电台能够在沈浩突然去逝、接到宣传报道任务后,早于电视和平面媒体推出深度报道,且广播特点突出,音响丰富。第二、细节真实感人,给人印象深刻。比如:小岗村农民为沈浩三次按红手印。这个细节形象地证明了沈浩这个典型的先进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第三、此节目是安徽电台创办农村广播5年业绩的集中彰显。这种长期的积累不仅反映在该节目的创作上,也表现其播出形态上。该节目不仅在安徽电台播出,还在全国19家省(市)农村广播中播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当然这个节目也还有令人遗憾之处。比如:整体的节目形态还比较老旧,节目构思和内容输出上还没有突破用音响说明文字的框架,没有能够真正做到用音响表达。语言还有“高大全”的痕迹,播音语调也不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一等奖(文字评论)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等奖(文字评论) 把校舍真正建设成第一避难所 4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针对一些媒体在芦山灾区拍到的汶川地震后重建房墙体开裂、脱皮等情况的照片,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和求证。专业人士表示,对有些校舍墙体的开裂、脱落要科学认识,主体结构受损才能算危房。芦山县初级中学部分建筑物的墙体受破坏在预期之内,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另据中国教育报4月22日报道,在芦山地震发生时,该县在汶川地震后修建的校舍无一垮塌,有效保障了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汶川地震中的校舍坍塌事故可谓教训惨痛,后续的诸多声音为中国的国家形象抹上了厚厚的阴影,校舍安全问题一时间成为灾难报道中的一个敏感话题。相比较而言,芦山地震中“在汶川地震后修建的校舍无一垮塌”值得肯定。它传递了一个暖人的警示信号:安全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和结果,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生命寄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在灾难面前,给生命一个安全的承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 “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中国政府于2009年实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一轮的校舍安全排查工作,对校舍安全做出了明确的防震级别和安全指数要求,以期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在这次芦山地震中,新建校舍承受住了七级地震的摇晃,它托起的不仅仅是生命本身,更是一种新的希望。 学校是孕育理想和希望的地方,保障校舍安全,关乎民族的未来。在校舍安全问题上,如何强调都是理所当然的。在地震频繁的日本、智利、美国等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校舍安全的民生保障立法进程,学校被列入了紧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范畴,校舍的安全标准因此更为“苛刻”。 1933年,美国长滩发生6.3级大地震,众多校舍被毁,加州政府随即通过“菲尔德法案”,详细规定了建筑设计标准、监管机构、审查程序、惩罚措施等内容。在智利,为了推行更高标准的建筑抗震规定,政府出台了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所有校舍都能够“按抗9级地震设计”。日本早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后就着手制定校舍安全政策,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对不具备抗御7级地震的校舍进行加固,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日本政府迅速启动了面向45万所公立中小学的“五年补强计划”。 这些国家的防震思路非常清晰,学校是所有灾难的第一避难所,无论地震有多严峻,孩子们的校舍不能倒。一旦发生灾难,学校的功能不仅仅是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更是立即成为人们避难的中心。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行业整合跨界联合 成为对台湾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动力 郭红斌 1 / 5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媒介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传统对台湾广播听众日益减少,要摆脱这一困境,对台湾广播媒体必须通过建立行业机制、实现资源整合、创建品牌、协调跨行业合作、联系两岸媒体合作等方式,加强行业整合、跨界联合,坚定地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媒体融合对台湾广播挑战发展策略 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媒介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传统对台湾广播面临着听众日益减少的困境。为应对广播的“送达之困”,对台湾广播媒体纷纷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融媒体传播,经过数年发展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效。但目前看来,对台湾广播媒体的媒体融合远未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有新的路径和方法。从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看,行业整合、跨界联合可以为对台湾广播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是对台湾广播媒体深化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 一、对台湾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 对台湾广播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平台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一)建设新闻门户网站 世纪初,多家对台广播电台先后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台湾广播的“你好台湾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海峡之声网”、福建东南广播公司的“东南在线”等。这些网站从当初简单的线上广播、稿件上网,逐渐发展形成聚集各种新闻、服务信息、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一体的综合性网络传播平台。比如;“你好台湾网”改版后以台湾地区受众习惯的网站风格呈现,整合了中华之声、神州之声等对台湾广播节目,以及“你好台湾论坛”“青春行两岸”等网络论坛和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 (二)开发或进驻网络广播客户端 针对两岸广大的移动用户群体,部分对台湾广播媒体着力打造移动客户端平台,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上海浦江之声广播的移动客户端,整合传统广播、社交媒体及互动板块等,立足“新上海生活”的基调,在台湾地区获得了青年受众的青睐。部分对台湾广播则通过进驻“喜马拉雅”“蜻蜓”等商业网络广播平台,形成集群化传播,借力将广播节目传递到台湾地区。 (三)开设社交媒体账户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对台湾广播积极抢占社交媒体舆论场,纷纷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在一定程度拓展了对台湾广播媒体的受众。比如,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分别开通了微博账户和微信公众号,“你好台湾网”注册有“今日头条号”,有的还在台湾注册了脸书()粉丝专页等。 二、对台湾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不足 客观地说,对台湾广播的新媒体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在台湾地区相关议题上的议程设置、舆论引导作用发挥得并不明显,对传统对台湾广播电台的收听助益也不明显。 (一)融合步伐缓慢,水平参差不齐 对台湾广播新媒体建设起步虽然较早,但总体发展缓慢,仍存在新旧“两张皮”的现象,没有实现深度融合。对台湾广播媒体的新媒体建设主要取决于所属媒体集团媒体融合的进度,但其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媒体仍以传统媒体思维办新媒体,难以发挥新媒体的应有效能。 (二)缺少具有品牌效应的新媒体产品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xx新闻奖获奖作品的xx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 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 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xx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被问政”? (年月日《都市写真》播出)

(导视)十大突出问题整改承诺是否兑现?武汉市掀起新一轮电视问政浪潮!面对市民代表的质询,他们都有哪些的表情?面对电视媒体的曝光,他们都有怎样的表现?四场问政,拷问履职能力高下,也拷问着媒介素质的优劣。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如何适应“被问政”?今天的《都市写真》,敬请关注!(主持人)月号到号,本台每晚黄金时段一连四天电视问政直播,市民代表拷问着年武汉十大突出问题整改承诺的兑现情况,市纪委、公安局、城管局等个责任单位的“一把手”成为问政对象。镜头前,聚光下,不少官员态度端正,言行得体,虚心接受监督,勇于承担责任,表现出良好的履职能力与媒介素质,但也有不少官员不在状态,对“被问政”表露出种种不适应。 (解说)今年初,武汉掀起治庸问责风暴。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选人用人存在不正之风、政务服务中心效能低下、环境脏乱差、交通秩序混乱等“十个突出问题”,月号,市政府个职能部门向社会作出整改承诺:三个月取得明显成效,半年内有根本性好转。而今,半年已经过去,市委、市政府决定,让承诺单位负责人走进银屏,接受市民的公开拷问。面对问题,不回避、不推诿、敢担当,是“被问政者”最起码的态度,可是,一些责任单位的领导却玩起了“打太极”、“踢皮球”。 (现场同期声)主持人:唐政委,这个小店是在忽悠人吧,咱们交管怎么会不管呢?您说是吧?唐昌文:是,目前有。有的小店搞这个假牌照。主持人:那咱们交管管不管上牌的时候? 唐昌文:应该管,但是应该是工商来做这个事。更应该是这样。主持人:您倒痛快,直接把球踢到工商局了。 (解说)近几年,电动车引起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早在年前,市政府就决定,对上路电动车严格审查牌照,并停止新买电动车牌照审批。可几年下来,电动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由原来的万辆增加到万辆。原因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提供假牌照、假发票、假合格证,牟取不义之财。市治庸问责办公室与本台记者暗访了多家“上牌窝点”,并制作成电视片。本来,查处无证电动车是交管部门的份内事,可交管部门负责人却把责任推给别人。在市民代表的严肃追问下,这位负责人终于知错。 (现场同期声)唐昌文:这个我们回去要查,这肯定是不对的,这是很严重的。我们反复强调不能这样做,这影响了我们整个警察的形象,影响了我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信誉。我们回去一定要调查这个事。(解说)建筑渣土污染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年初,市政府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对《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赏析 《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这篇消息记者对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投入运营这一事件的报道。 首先从这篇消息的题目来看,题目中“全球最快”强调了这列列车在世界上的地位,抓住了新闻要点“最快”,同时隐含有了记者的一种自豪之情在内;而“南中国”三个字则强调了列车所在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南部和武广高铁对中国南方的意义,“驰骋”二字更是补充说明列车对于中国南方交通联系的密切和通畅性。导语开头“今天9时08分”时间精确到了分,充分表现了消息时效性——“快”这一特点,同时也说明记者采写新闻的迅速。 高铁列车要经过很多的地方,但作者选取了湖南湘潭,“全球最快列车首次驶过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的故乡,从而自然地引出“这位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使之与开国领袖的诞辰相联系。 同时也为消息中记者化用毛主席的诗句做了铺垫。导语虽然简短,但包含信息点广泛,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新闻背景的应用是这篇消息的一大亮点。首先利用背景材料制造新闻点,例如“全球最快列车首次驶过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将“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和“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两个背景材料与高铁驶过的站湘潭有机结合。这一写作方法与《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相似,将地理背景“天安门”与地铁列车运行相结合,二者分别把“天安门”和“毛泽东故乡”作为一个新闻点呈现,将时代背景与历史结合。 其次是利用不同的背景材料横向的比较来突出新闻点,例如“这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全长1069公里,比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西班牙马德里至巴塞罗那高铁长出400多公里”通过武广高铁与西班牙马德里至巴塞罗那高铁的长度的横向比较,突出武广高铁的长。记者时将武广高铁放到世界的背景中作比较,从而表现武广高铁在世界的地位,同时也暗含一种自豪之情。另外,“与去年8月在华北平原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相比,武广高铁在速度、技术、难度上都堪称…升级版?”,将武广高铁放于国内的背景中与京津城际铁路在速度、技术、难度进行相比,从对比中表现武广高铁的技术水平的高度。 再次就是时间背景的运用,如“这位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从而增强消息的历史厚重感;又如“一个月后,虎年春运将临”将高铁的开通与人们又一关注热点相结合,是消息更贴近群众的生活,“武广高铁让老百姓对不一样的春运充满期待”。 消息的语言是带有智慧的轻松幽默。例如““才饮珠江水,又食武昌鱼”化用了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里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给人一种瞬间转移的错觉,从而形象生动突出武广高铁的“快”。又如“武广高铁在速度、技术、难度上都堪称…升级版?”“一位铁路专家形象地比喻为…短跑变长跑加跨栏?”其中“升级版”利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词汇,移用于不相关的高铁建设,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武广高铁建设的难度,从侧面也表现了武广高铁的技术含量很高。而“短跑变长跑加跨栏”同样以此物喻他物,说明建设难度,体现了记者在语言选择方面的技巧,也反映了记者本人的语言风格。文尾的“你高铁了吗”更是给人无限的回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