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视听课程笔记

影视视听课程笔记
影视视听课程笔记

一:选填题

1、(1)电影诞生的标志:1895年12月28日卢米艾尔兄弟《火车进站》

(2)黑白电影向彩色电影转变的时间:1936年

(3)1925年,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配乐,使电影从“无声”向“有声”跨了一大步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1927年美国影片《爵士歌王》

2、蒙太奇

(1)爱德文鲍特,美国

第一个尝试着探索时间、空间结构的人

代表作《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2)格里菲斯,美国,导演、理论践行者

第一个创造了景别的人,第一个具有分镜头意识的人(用分镜头来描述一个事件),第一个尝试用多视点、多空间来表现对象的人,利用镜头连接的顺序和长短来创造戏剧性效果和节奏,第一次使电影中的蒙太奇有了美学意义,把电影推向了艺术的巅峰。

代表作: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1916年《党同伐异》

(3)库里肖夫,前苏联,苏联蒙太奇学派创始人之一,

经典实验:莫兹尤辛无表情的脸同不同镜头相接,一碗汤、一个玩狗熊玩具的孩子、一个已死去的老妇人。结论:造成电影观众情绪反映的,并不是单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影片结构的基础,来自镜头的结合,即蒙太奇——这个就叫做“库里肖夫效应”。由此,库里肖夫认为,蒙太奇原则是电影艺术特性的基础,也是银幕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4)爱森斯坦(1898-1948),前苏联

无论是电影创作还是电影理论,爱森斯坦都堪称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一位里程碑人物

代表作:《敖德萨阶梯》,并创作了《罢工》、1925年《战舰波将金号》、《十月》、《总路线》、《墨西哥万岁》、《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伊凡雷帝》等多部影片

爱森斯坦理论:蒙太奇是一切,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蒙太奇是电影的构成凡是,是视听艺术独特地表现手段。蒙太奇是一种处理影视时空的手段,爱森斯坦于二十年代初在戏剧与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式。意思是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理论。

(5)普多夫金(1893-1953),前苏联

电影理论:他们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美学高度,爱森斯坦的理论主要集中在蒙太奇思维和理论性蒙太奇这两个方面问题上。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同观众的心理历程相一致。

代表作:《脑的技能》、1925年《棋迷》、1926年使他获得国际赞誉的《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代》、《苏沃诺夫大元帅》、《海军上将纳希莫夫》

4、语言基本构成:画面、景别、运动、角度问题

(1)1、A、镜头:(1)在技术上,镜头是指照相机上、电视摄像机上和电影摄影机上的光学部件。它是由透镜系统组合而成的,在物理上叫做透镜,俗称镜头。

(2)从摄影创作角度来说,之摄影机每拍摄一次所摄取的一段连续画面。

B、镜头的运动:推、拉、摇、移、跟、甩、升、降。

镜头的运动:一般指画面通过摄像机位置的改变,镜头的变动或焦距的变化而产生的动感。

(1)推: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或焦距的变化而使被摄物体在画面中产生的又小到大的变化运动方式。

作用:创造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幻觉,造成观众介入影片的事件、冲突的视觉感。

(2)拉:与推相反。

作用:展示动作的场面与规模

(3)摇:摄像机放在固定的位置上,通过三脚架的活动地盘,使摄像机的机身运动而拍摄画面的运动方式。作用:突出表现剧情中的关键性戏剧元素。

(4)移:摄像机随活动主体水平方向运动所拍出的画面运动方式。

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5)跟: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一起运动,并且保持固定的距离,使主体在画面中位置不产生变化的运动方式。作用:创造特定的情绪与氛围

(6)甩:镜头由一点突然运动,产生一种急速的效果的运动方式

作用:创造影片的节奏

(7)升:摄像机从下往上运动,形成高俯角度拍摄的画面的运动方式。

作用:造成两个戏剧元素间的有机联系。

(8)降:摄像机从上往下运动,形成低仰角度拍摄的画面的运动方式。

作用:提示和深化场面的内涵

(2)2、A、景别:人的视域范围(以人为参照物)。

B、景别的划分以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为标准,分为:远全中近特

(1)远景:人在画框中呈点状分布,能够较为广阔地全方位地、完整地交待人物和时间所处地大环境,烘托某种人物地心理状态,渲染氛围,寄托象征性的寓意。

多出现在片头、片尾(交待环境、渲染环境气氛)

*大全景:大全景中被摄主体——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比远景增大。画面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让观众很清楚地判断人物所处地位置以及和环境之间地关系。

多用于电视新闻、新闻专题片、晚会中,可以用来宣泄某种情绪。

(2)全景:比远景小,表现一个人或事物的完整面貌。

作用:定位,明确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大型直播中被称为“安全/万能镜头”,因为任何情况下这种镜头都是合理的,不宜过多,有距离感。纪录、表现,有真实感。

(3)中景:取人物地大半身,一般表现人物膝部以上活动的情形或局部的场景,比较少。

作用:可以使画面看到更多的细节,观众注意力更集中,感染力更强。(1)交待主体间的关系,表现主体间的主流(2)展现人物的外在特征、运动静止、穿着打扮等。

多用于表演场面,叙事场面

*中近景:腰部以上到头顶。产生一种交流感和参与感,使观众得到视觉满足。

多用于电视谈话类节目

(5)近景:胸部以上。

作用: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1)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或者物体的质地、刻画人物情绪、心情或物体特征。(2)拉近被摄物体与观众,使之产生交流感、亲切感。多用于电视谈话类节目。

(6)特写:人肩部以上,或突出强调的“物”占满屏幕,特写是获得艺术效果强有力的表现手段。

作用:(1)细致地表现人物地面部表情或物体的细节,通过描绘具有价值的细节,排除一切多于形象,达到透视深层内涵,提示事物本质的作用。(2)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时间、视觉、心理上产生冲击力

*大特写:下颚以上

*满景镜头:以景物为出发点,被摄体占满整个银幕

(3)角度

A.摄像机与被摄物之间的几何位置(摄像机的位置与表现对象位置之间的角度,也称观众角度)

类别:仰拍、俯拍、斜拍、垂直拍摄、水平拍摄(课本)

B.根据摄像机代表观众的眼睛或画面中人物的眼睛,又可分为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

a、客观镜头:创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镜头描写外界的事物,特别是人物行动,向观众叙述着正在发生的事情。视听作品的这种客观的叙述方式,产生了通常所说的客观镜头。

b、主观镜头:代表影像中某一人物视线的镜头,摄影机的镜头俨然就是剧中人物的肉眼或心理。表现影像中人物对某些对象的主观印象。

拍摄方向: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度、斜测角度

拍摄高度:平角度、仰角度、俯角度

蒙太奇的定义、分类:

定义:蒙太奇源于法语Montage,原指建筑上的结构和装配,借用到电影中来,就是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连接方法。所谓蒙太奇,“就是把许多个别的镜头,根据一个总的计划,分别加以处理而把它们组接在一起,使它提高到比原来个别所有的作用更高的作用”。

(1)蒙太奇是镜头之间的组接

(2)蒙太奇是一种艺术思维——时空高度自由的思维

(3)美学理念

从功能上分为:叙事性蒙太奇,表现蒙太奇

(1)叙述性蒙太奇:以镜头的连续性为特点,是一种表明镜头之间连续关系的蒙太奇,它把一系列具有剧情内容、表现事态进程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组接起来。

可分为:连续式、颠倒式、平行式、交叉式、复现式和积累式

A、连续式:式一种结构上的顺序。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动作成一条情节线索的连续发展,具有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特点。

B、颠倒式:打破了动作和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根据剧情需要,在时间上进行必要的颠倒,这是结构上的一种插叙或倒叙。

C、平行式: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的并列表现。它把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件,交错地叙述出来,是结构上地分叙方式。常用这种手法来表现对比性的行为。

D、交叉式:是平行式蒙太奇发展而来的,是平行动作或场景的迅速交替,又自己的特点。

交叉式与平行式都有话分两头说的叙事特点,但交叉式的基础是它所平列表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的严格同时性,密切的因果关系,以及迅速频繁的镜头交替。

E、复现式:是指同一内容的镜头再次出现,这是一种视觉上的复叙,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表现的是前面已经出现过的画面或场面。

F、积累式:把一系列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镜头连接在一起,通过视觉形象的积累效果,造成强调作用。

表现蒙太奇: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通过不同画面因素的冲击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从而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与叙述性蒙太奇不同,它只不过为了达到镜头的连贯,而是造成镜头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互对列的效果,从而产生新的涵义。

可分为:对比、隐喻、心理、抒情、象征、理性等

A、对比蒙太奇:镜头的组接不是以叙述性的关联而是以其对比关系为依据的。通过对比或对立,强调不同对象的本质区别。

B、隐喻蒙太奇:独特的影视比喻,通过镜头和画面的连接,将不同形象加以并列,以甲比乙,以此喻彼,暗示出一种视觉上的直喻。隐喻通过类比揭示事物的联系,把不同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表现出来。

C、心理蒙太奇:心理描写的主要手段,如人物的回忆、梦境等。通过镜头组接或者音画有机结合给

人物的心理活动作画面造型。

D、抒情式蒙太奇:表达了电影创造者的感情

E、象征蒙太奇:按照剧情的发展和情节的需要,利用警务镜头直接说明影片主题和人物思想活动。《战舰波将金号》中,导演爱森斯坦刻画的三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

6、场面调度含义。包括什么,分别的含义。

场面调度:出自法文,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开始用于舞台剧,意为意为指戏剧构成中的视觉安排,也就是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位置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活动进行艺术性处理。引用到电影创作中,意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即空间调度,事实上也是对视觉元素的组织、结构和安排。

摄影机角度、焦距、色彩、光影、空间设置、空间关系、运动等一切视觉的元素,都属空间调度的对象。

包括:演员调度、镜头调度。

(1)演员调度:指导演通过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更动以及演员之间发生交流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人物关系及情绪的变化,以获得银幕效果。

(2)镜头调度:导演运用摄影机位的变化,如镜头的不同的运动方法,不同的视角以及各种景别的变换,获得不同角度和不同视距的镜头画面,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时间的进展。

6、影调、色彩。什么是影调,暗调等相关定义,色彩的象征意味

影调:不同亮度的景物会形成有明暗差别的影像,这些明暗差异所产生的黑白灰级差,谓之影调。大体可分为投影和阴影。

“低调”(暗调)——画面上黑色影调占的面积大。

“高调”(明调)——画面上白色影调占的面积大。

色彩

色彩象征类型:独立象征、反复象征、对比象征、整体象征、主观象征(课本)

7、同期声的作用

构成真实不可缺少的部分,忠实的录下同期声也是忠实于现实的一种责任。

8、声画关系

(1)声画合一:声画同步。所谓同步就是声音和画面同进同出,声音由画面中的事物发出,声音和画面所表现的都是同时同步发生的事件或动作。

(2)声画错位:声画不同步,声音超前或滞后。通常在衔接两个镜头或转场中较多使用。

(3)声画对位:声音、画面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多种视听信息同时进行,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分为:声画对立、声画并列

声画对立: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不同内容。他们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通过两者结合表现或揭示一个新的更为深刻的含义。必须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相反而形成,可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

声画并列:声画分立。指画面和声音声源有一定的联系,但又相互分离的一种剪辑方式,即声音和形象不同步,互相剥离。声音和发生体不在同一画面,声音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声画独立并行发展,但又互相联系,和谐统一。

9、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特点,灵活运用

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的造型特点为:视角广、景深大、视野范围宽、成像比小。适宜拍摄具有多层景物的全景和远景,前景景物大,深处景物越远越小,便于捕捉运动着的被摄体。

长焦距镜头:视角窄、视野小、景深小、成像比大。与标准镜头相比,在同等距离拍摄,等于将远距离的景物拉近,压缩了现实环境中纵深感和空间感。猎取不易接近的场景时,可用长焦镜头在远处拍摄,狗仔队必不可少的。(远摄、远调)

标准镜头:焦距固定。

变焦距镜头:不同焦距的光学结构组合在一个光学镜头里。

10、长镜头,记录片的代表作、导演、第一部记录片、代表人物

长镜头:摄影过程从开机到关机,未间断、完整的拍摄下一个完整的戏段、表演过程或电影意念,时间长度在20秒以上的镜头。

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执导的影片《俄罗斯方舟》,片长96分钟,全片只有一个镜头,属于场面调度式的出镜。

最早的记录片是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属纪实性的长镜头。

《望长城》刘效礼

《话说长江》

《话说黄河》

《幼儿园》张以庆

《俄罗斯方舟》亚历山大·所科洛夫,俄罗斯

《北方的纳努克》弗拉哈迪

视听语言形态领域两大派别:

记录学派(长镜头):强调电影的本性是“物质现实的复原”(1)对蒙太奇的反思,与蒙太奇相对的理论(2)著名历史人物对长镜头的推动,德国克拉考尔与法国安德列巴赞,促成了长镜头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强调真实

特点:在叙事结构方面和视听感受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1)在运动中展现空间全貌,传达信息完整真实(2)在展现时空方面具有连续性,具有说服力(3)在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具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蒙太奇派:美国,格里菲斯

前苏联,爱森斯坦

11、流派:蒙太奇、长镜头、新浪潮、左岸派、欧洲现代派

特点:

(3)新浪潮:主要指以法国年轻导演戈达尔、特吕弗、雷维特、夏布鲁尔等人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拍摄的影片,这些影片敢于打破传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由于在影片题旨和表现技法方面的类似,而被认为构成一个电影流派。

代表人物:特吕弗《四百下》、加缪《黑人奥尔菲》

新浪潮之父:安德列巴赞

(3)左岸派:与“新浪潮”同时存在的流派,因其成员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而得名

成员主要有:阿伦雷乃、阿涅斯·瓦尔达、阿伦罗勃·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等人

代表作有: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以及科尔皮《长别离》等

(4)欧洲现代派: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现代派影片,几乎与“新浪潮”、“左岸派”同时

代表人物:英格玛·伯格曼(瑞典)——《第七封印》(1955)

《野草莓》(1957)、《处女泉》(1960)、《假面》

安东尼奥尼(意大利)——《奇遇》(1960)、《夜》(1962)

《蚀》(1964)、《红色沙漠》(1964)、《放大》(1967)

费里尼(意大利)——《甜蜜的生活》(1960)、《八部书》(1962)

产生的根源:社会、思想、艺术

关系轴线、方位、事项、动作轴线

1、美国影片阿甘正传通过高科技手段和成了主人翁阿甘与已故总统肯尼迪握手的照片。

2、位置方位轴线是被摄主体与参照物之间形成的假想连接线。

3、影视时间是指影视作品中所展示的物理时间,此外还涵盖观众观看时所产生的心理时间。

4、视听语言的审美特性:综合性、技术性、逼真性、假定性、造型性

5、我国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6、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外郊试播,标志着电视的诞生。(德国1935年)

中国最早的电视台:1952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

7、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一起构成了影视空间

8、关系轴线: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的假想连接关系线

9、剪辑率:在单位长度的画面中,镜头转换的次数。与单个镜头的时间长度有关。

10、《北方的纳努克》记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用大量长镜头记录下了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的生活(北极寒冷的生活状况),记录片上的里程碑

11、陈述“新浪潮”影片特点:

(1)在影片结构上,特别突出反传统性,突破一元结构形式

(2)在摄影方面也有许多创新,努力表现各种新的表现手段

(3)在音响处理、对白处理、色彩处理、乃至演员表演等方面体现出不同于传统的特点

12、镜头组接时所依据基本原则:

(1)动接动、静接静,要求在确定剪接点时,要保证前后镜头中的主体在剪接点上运动状态(运动、静止)的一致

(2)镜头的运动状态(运动或固定)的一致。

13、节奏的概念(内外)

节奏的界定——节奏是影视艺术极其重要得表现形式和生命特征

所谓节奏,就是电视艺术作品的编辑章法,画面运动和谐内在旋律,以及内部组合的艺术规律,它体现为时空处理,以及长短、快慢、张驰的有机组合。

节奏分类:

从形式上来看,有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之分。

从性质上来看,有情节节奏和情绪节奏之分。

外部节奏——蒙太奇节奏

一、选填题

1、(1)电影诞生的标志:1895年12月28日卢米艾尔兄弟《火车进站》

(2)黑白电影向彩色电影转变的时间:1936年

(3)1925年,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配乐,使电影从“无声”向“有声”跨了一大步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1927年美国影片《爵士歌王》

2、(1)爱德文鲍特,美国

第一个尝试着探索时间、空间结构的人

代表作《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2)格里菲斯,美国,导演、理论践行者

第一个创造了景别的人,第一个具有分镜头意识的人(用分镜头来描述一个事件),第一个尝试用多视点、多空间来表现对象的人,利用镜头连接的顺序和长短来创造戏剧性效果和节奏,第一次使电影中的蒙太奇有了美学意义,把电影推向了艺术的巅峰。

代表作: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1916年《党同伐异》

(3)库里肖夫,前苏联,苏联蒙太奇学派创始人之一,

经典实验:莫兹尤辛无表情的脸同不同镜头相接,一碗汤、一个玩狗熊玩具的孩子、一个已死去的老妇人。结论:造成电影观众情绪反映的,并不是单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影片结构的基础,来自镜头的结合,即蒙太奇——这个就叫做“库里肖夫效应”。由此,库里肖夫认为,蒙太奇原则是电影艺术特性的基础,也是银幕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4)爱森斯坦(1898-1948),前苏联

无论是电影创作还是电影理论,爱森斯坦都堪称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一位里程碑人物

代表作:《敖德萨阶梯》,并创作了《罢工》、1925年《战舰波将金号》、《十月》、《总路线》、《墨西哥万岁》、《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伊凡雷帝》等多部影片

爱森斯坦理论:蒙太奇是一切,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蒙太奇是电影的构成凡是,是视听艺术独特地表现手段。蒙太奇是一种处理影视时空的手段,爱森斯坦于二十年代初在戏剧与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式。意思是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理论。

(5)普多夫金(1893-1953),前苏联

电影理论:他们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美学高度,爱森斯坦的理论主要集中在蒙太奇思维和理论性蒙太奇这两个方面问题上。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同观众的心理历程相一致。

代表作:《脑的技能》、1925年《棋迷》、1926年使他获得国际赞誉的《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代》、《苏沃诺夫大元帅》、《海军上将纳希莫夫》

3、美国影片阿甘正传通过高科技手段和成了主人翁阿甘与已故总统肯尼迪握手的照片。

4、位置方位轴线是被摄主体与参照物之间形成的假想连接线。

5、影视时间是指影视作品中所展示的物理时间,此外还涵盖观众观看时所产生的心理时间。

6、视听语言的审美特性:综合性、技术性、逼真性、假定性、造型性

7、我国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8、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外郊试播,标志着电视的诞生。(德国1935年)

中国最早的电视台:1952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

9、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一起构成了影视空间

10、关系轴线: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的假想连接关系线

11、剪辑率:在单位长度的画面中,镜头转换的次数。与单个镜头的时间长度有关。

12、《北方的纳努克》记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用大量长镜头记录下了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的生活(北极寒冷的生活状况),记录片上的里程碑

13、影调、色彩。什么是影调,暗调等相关定义,色彩的象征意味

影调:不同亮度的景物会形成有明暗差别的影像,这些明暗差异所产生的黑白灰级差,谓之影调。大体可分为投影和阴影。

“低调”(暗调)——画面上黑色影调占的面积大。

“高调”(明调)——画面上白色影调占的面积大。

色彩

色彩象征类型:独立象征、反复象征、对比象征、整体象征、主观象征(课本)

14、同期声的作用

构成真实不可缺少的部分,忠实的录下同期声也是忠实于现实的一种责任。

15、场面调度含义。包括什么,分别的含义。

场面调度:出自法文,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开始用于舞台剧,意为意为指戏剧构成中的视觉安排,也就是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位置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活动进行艺术性处理。引用到电影创作中,意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即空间调度,事实上也是对视觉元素的组织、结构和安排。

摄影机角度、焦距、色彩、光影、空间设置、空间关系、运动等一切视觉的元素,都属空间调度的对象。

包括:演员调度、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指导演通过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更动以及演员之间发生交流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人物关系及情绪的变化,以获得银幕效果。

镜头调度:导演运用摄影机位的变化,如镜头的不同的运动方法,不同的视角以及各种景别的变换,获得不同角度和不同视距的镜头画面,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时间的进展。

(1)1、A、镜头:(1)在技术上,镜头是指照相机上、电视摄像机上和电影摄影机上的光学部件。它是由透镜系统组合而成的,在物理上叫做透镜,俗称镜头。

(2)从摄影创作角度来说,之摄影机每拍摄一次所摄取的一段连续画面。

B、镜头的运动:推、拉、摇、移、跟、甩、升、降。

镜头的运动:一般指画面通过摄像机位置的改变,镜头的变动或焦距的变化而产生的动感。

(1)推: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或焦距的变化而使被摄物体在画面中产生的又小到大的变化运动方式。

作用:创造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幻觉,造成观众介入影片的事件、冲突的视觉感。

(2)拉:与推相反。

作用:展示动作的场面与规模

(3)摇:摄像机放在固定的位置上,通过三脚架的活动地盘,使摄像机的机身运动而拍摄画面的运动方式。作用:突出表现剧情中的关键性戏剧元素。

(4)移:摄像机随活动主体水平方向运动所拍出的画面运动方式。

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5)跟: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一起运动,并且保持固定的距离,使主体在画面中位置不产生变化的运动方式。作用:创造特定的情绪与氛围

(6)甩:镜头由一点突然运动,产生一种急速的效果的运动方式

作用:创造影片的节奏

(7)升:摄像机从下往上运动,形成高俯角度拍摄的画面的运动方式。

作用:造成两个戏剧元素间的有机联系。

(8)降:摄像机从上往下运动,形成低仰角度拍摄的画面的运动方式。

作用:提示和深化场面的内涵

16、A、景别:人的视域范围(以人为参照物)。

B、景别的划分以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为标准,分为:远全中近特

(1)远景:人在画框中呈点状分布,能够较为广阔地全方位地、完整地交待人物和时间所处地大环境,烘托某种人物地心理状态,渲染氛围,寄托象征性的寓意。

多出现在片头、片尾(交待环境、渲染环境气氛)

*大全景:大全景中被摄主体——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比远景增大。画面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让观众很清楚地判断人物所处地位置以及和环境之间地关系。

多用于电视新闻、新闻专题片、晚会中,可以用来宣泄某种情绪。

(2)全景:比远景小,表现一个人或事物的完整面貌。

作用:定位,明确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大型直播中被称为“安全/万能镜头”,因为任何情下这种镜头都是合理的,不宜过多,有距离感。纪录、表现,有真实感。

(3)中景:取人物地大半身,一般表现人物膝部以上活动的情形或局部的场景,比较少。

作用:可以使画面看到更多的细节,观众注意力更集中,感染力更强。(1)交待主体间的关系,现主体间的主流(2)展现人物的外在特征、运动静止、穿着打扮等。

多用于表演场面,叙事场面

*中近景:腰部以上到头顶。产生一种交流感和参与感,使观众得到视觉满足。

多用于电视谈话类节目

(5)近景:胸部以上。

作用: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1)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或者物体的质地、刻画人物情绪、心情或物体特征。(2)拉近被摄物体与观众,使之产生交流感、亲切感。多用于电视谈话类节目。

(6)特写:人肩部以上,或突出强调的“物”占满屏幕,特写是获得艺术效果强有力的表现手段。

作用:(1)细致地表现人物地面部表情或物体的细节,通过描绘具有价值的细节,排除一切多于形象,达到透视深层内涵,提示事物本质的作用。(2)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时间、视觉、心理上产生冲击力

*大特写:下颚以上

*满景镜头:以景物为出发点,被摄体占满整个银幕

(3)角度

A.摄像机与被摄物之间的几何位置(摄像机的位置与表现对象位置之间的角度,也称观众角度)类别:仰拍、俯拍、斜拍、垂直拍摄、水平拍摄(课本)

B.根据摄像机代表观众的眼睛或画面中人物的眼睛,又可分为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

a、客观镜头:创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镜头描写外界的事物,特别是人物行动,向观众叙述

着正在发生的事情。视听作品的这种客观的叙述方式,产生了通常所说的客观镜头。

b、主观镜头:代表影像中某一人物视线的镜头,摄影机的镜头俨然就是剧中人物的肉眼或心理。

表现影像中人物对某些对象的主观印象。

拍摄方向: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度、斜测角度

拍摄高度:平角度、仰角度、俯角度

17、左岸派:与“新浪潮”同时存在的流派,因其成员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而得名

成员主要有:阿伦雷乃、阿涅斯·瓦尔达、阿伦罗勃·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等人

代表作有: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以及科尔皮《长别离》等

18、影视声音:同期声、空间感、画外音

19、人声语言:对白、独白、旁白、解说词

20、色彩象征意味:

红色——生命、真诚、热情、兴奋、炽烈、太阳、凝聚、强暴、火焰、积极、奋进、吉祥、警示、危险、革命、战争

橙色——热情、温和、喜庆、晨光、轻松、嫉妒、权力、诱惑

黄色——富贵、荣耀、地位、皇室、光辉、快乐、疑惑、轻薄、统治

绿色——春季、青春、鲜活、生机、安全、平静、和平、希望、神秘、嫉妒、阴冷

青色——深远、淡雅、冷漠、独立、沉稳、消极、寒冷

蓝色——深邃、太空、无限、幽静、透视、空间、安适、冷静、凄凉

紫色——华贵、严肃、神秘、娴静、柔和、庄严、沉稳、幽婉

黑色——沉默、肃穆、神秘、悲哀、恐惧、死亡、黑夜、诡秘、阴郁、压抑

白色——纯洁、明快、高雅、冷清、寒雪、快乐

灰色——和谐、稳定、静止、忧郁、温和、平常、中性

二、改错题

1、长镜头案例

2、广角、长焦镜头运用特点

3、彩色电影诞生,第一部

4、镜头移动的定义、意义

5、影调的定义

6、长镜头、蒙太奇

三、名词解释

1、A、镜头:(1)在技术上,镜头是指照相机上、电视摄像机上和电影摄影机上的光学部件。它是由透镜系统组合而成的,在物理上叫做透镜,俗称镜头。

(2)从摄影创作角度来说,之摄影机每拍摄一次所摄取的一段连续画面。

B、镜头的运动:推、拉、摇、移、跟、甩、升、降。

镜头的运动:一般指画面通过摄像机位置的改变,镜头的变动或焦距的变化而产生的动感。

(1)推: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或焦距的变化而使被摄物体在画面中产生的又小到大的变化运动方式。

作用:创造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幻觉,造成观众介入影片的事件、冲突的视觉感。

(2)拉:与推相反。

作用:展示动作的场面与规模

(3)摇:摄像机放在固定的位置上,通过三脚架的活动地盘,使摄像机的机身运动而拍摄画面的运动方式。作用:突出表现剧情中的关键性戏剧元素。

(4)移:摄像机随活动主体水平方向运动所拍出的画面运动方式。

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5)跟: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一起运动,并且保持固定的距离,使主体在画面中位置不产生变化的运动方式。作用:创造特定的情绪与氛围

(6)甩:镜头由一点突然运动,产生一种急速的效果的运动方式

作用:创造影片的节奏

(7)升:摄像机从下往上运动,形成高俯角度拍摄的画面的运动方式。

作用:造成两个戏剧元素间的有机联系。

(8)降:摄像机从上往下运动,形成低仰角度拍摄的画面的运动方式。

作用:提示和深化场面的内涵

2、A、景别:人的视域范围(以人为参照物)。

B、景别的划分以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为标准,分为:远全中近特

(1)远景:人在画框中呈点状分布,能够较为广阔地全方位地、完整地交待人物和时间所处地大环境,烘托某种人物地心理状态,渲染氛围,寄托象征性的寓意。

多出现在片头、片尾(交待环境、渲染环境气氛)

*大全景:大全景中被摄主体——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比远景增大。画面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让观众很清楚地判断人物所处地位置以及和环境之间地关系。

多用于电视新闻、新闻专题片、晚会中,可以用来宣泄某种情绪。

(2)全景:比远景小,表现一个人或事物的完整面貌。

作用:定位,明确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大型直播中被称为“安全/万能镜头”,因为任何情况下这种镜头都是合理的,不宜过多,有距离感。纪录、表现,有真实感。

(3)中景:取人物地大半身,一般表现人物膝部以上活动的情形或局部的场景,比较少。

作用:可以使画面看到更多的细节,观众注意力更集中,感染力更强。(1)交待主体间的关系,表现主体间的主流(2)展现人物的外在特征、运动静止、穿着打扮等。

多用于表演场面,叙事场面

*中近景:腰部以上到头顶。产生一种交流感和参与感,使观众得到视觉满足。

多用于电视谈话类节目

(5)近景:胸部以上。

作用: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1)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或者物体的质地、刻画人物情绪、心情或物体特征。(2)拉近被摄物体与观众,使之产生交流感、亲切感。多用于电视谈话类节目。

(6)特写:人肩部以上,或突出强调的“物”占满屏幕,特写是获得艺术效果强有力的表现手段。

作用:(1)细致地表现人物地面部表情或物体的细节,通过描绘具有价值的细节,排除一切多于形象,达到透视深层内涵,提示事物本质的作用。(2)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时间、视觉、心理上产生冲击力

*大特写:下颚以上

*满景镜头:以景物为出发点,被摄体占满整个银幕

3、声画关系

(1)声画合一:声画同步。所谓同步就是声音和画面同进同出,声音由画面中的事物发出,声音和画面所表现的都是同时同步发生的事件或动作。

(2)声画错位:声画不同步,声音超前或滞后。通常在衔接两个镜头或转场中较多使用。

(3)声画对位:声音、画面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多种视听信息同时进行,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分为:声画对立、声画并列

a.声画对立: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不同内容。他们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通过两者结合表现或揭示一个新的更为深刻的含义。必须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相反而形成,可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

b.声画并列:声画分立。指画面和声音声源有一定的联系,但又相互分离的一种剪辑方式,即声音和形象不同步,互相剥离。声音和发生体不在同一画面,声音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声画独立并行发展,但又互相联系,和谐统一。

4、叙述式蒙太奇:以镜头的连续性为特点,是一种表明镜头之间连续关系的蒙太奇,它把一系列具有剧情内容、表现事态进程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组接起来。

可分为:连续式、颠倒式、平行式、交叉式、复现式和积累式

(1)连续式:式一种结构上的顺序。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动作成一条情节线索的连续发展,具有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特点。

(2)颠倒式:打破了动作和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根据剧情需要,在时间上进行必要的颠倒,这是结构上的一种插叙或倒叙。

(3)平行式: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的并列表现。它把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件,交错地叙述出来,是结构上地分叙方式。常用这种手法来表现对比性的行为。

(4)交叉式:是平行式蒙太奇发展而来的,是平行动作或场景的迅速交替,又自己的特点。

交叉式与平行式都有话分两头说的叙事特点,但交叉式的基础是它所平列表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的严格同时性,密切的因果关系,以及迅速频繁的镜头交替。

(5)复现式:是指同一内容的镜头再次出现,这是一种视觉上的复叙,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表现的是前面已经出现过的画面或场面。

(6)积累式:把一系列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镜头连接在一起,通过视觉形象的积累效果,造成强调作用。

5、影视流派:

(1)蒙太奇派:西方电影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对立的两大派之一,其对立面为场面调度派。蒙太奇源于法语Montage,原指建筑上的结构和装配,借用到电影中来,就是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连接方法。所谓蒙太奇,“就是把许多个别的镜头,根据一个总的计划,分别加以处理而把它们组接在一起,使它提高到比原来个别所有的作用更高的作用”。

蒙太奇派代表人:美国,格里菲斯;前苏联,爱森斯坦

(2)记录学派(长镜头):强调电影的本性是“物质现实的复原”

a.对蒙太奇的反思,与蒙太奇相对的理论

b.著名历史人物对长镜头的推动,德国克拉考尔与法国安德列巴赞,促成了长镜头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特点:在叙事结构方面和视听感受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强调真实

a.在运动中展现空间全貌,传达信息完整真实

b.在展现时空方面具有连续性,具有说服力

c.在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具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3)新浪潮:主要指以法国年轻导演戈达尔、特吕弗、雷维特、夏布鲁尔等人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拍摄的影片,这些影片敢于打破传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由于在影片题旨和表现技法方面的类似,而被认为构成一个电影流派。

代表人物:特吕弗《四百下》、加缪《黑人奥尔菲》

新浪潮之父:安德列巴赞

(4)左岸派:与“新浪潮”同时存在的流派,因其成员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而得名

成员主要有:阿伦雷乃、阿涅斯·瓦尔达、阿伦罗勃·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等人

代表作有: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以及科尔皮《长别离》等

(5)欧洲现代派: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现代派影片,几乎与“新浪潮”、“左岸派”同时代表人物:英格玛·伯格曼(瑞典)——《第七封印》(1955)、《野草莓》(1957)、《处女泉》(1960)、《假面》;安东尼奥尼(意大利)——《奇遇》(1960)、《夜》(1962)、《蚀》(1964)、《红色沙漠》(1964)、《放大》(1967);费里尼(意大利)——《甜蜜的生活》(1960)、《八部书》(1962)

产生的根源:社会、思想、艺术

6、影视的时间:

(1)画格:电影胶片上的一个小方格。

(2)帧:指电视图像静止时的一个画面。通常由525行(N,SE)或625行PAL制电视扫描线构成的一个静止画面。1秒25帧。

7、角度

(1)、摄像机与被摄物之间的几何位置(摄像机的位置与表现对象位置之间的角度,也称观众角度)

类别:仰拍、俯拍、斜拍、垂直拍摄、水平拍摄(课本)

(2).根据摄像机代表观众的眼睛或画面中人物的眼睛,又可分为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

a.客观镜头:创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镜头描写外界的事物,特别是人物行动,向观众叙述着正在发生的事情。视听作品的这种客观的叙述方式,产生了通常所说的客观镜头。

b.主观镜头:代表影像中某一人物视线的镜头,摄影机的镜头俨然就是剧中人物的肉眼或心理。表现影像中人物对某些对象的主观印象。

(3)拍摄方向: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度、斜测角度

拍摄高度:平角度、仰角度、俯角度

8、场面调度含义。包括什么,分别的含义。

(1)场面调度:出自法文,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开始用于舞台剧,意为意为指戏剧构成中的视觉安排,也就是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位置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活动进行艺术性处理。引用到电影创作中,意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即空间调度,事实上也是对视觉元素的组织、结构和安排。

摄影机角度、焦距、色彩、光影、空间设置、空间关系、运动等一切视觉的元素,都属空间调度的对象。

(2)包括:演员调度、镜头调度。

a.演员调度:指导演通过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更动以及演员之间发生交流的动态与静态的变

化等,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人物关系及情绪的变化,以获得银幕效果。

b.镜头调度:导演运用摄影机位的变化,如镜头的不同的运动方法,不同的视角以及各种景别的变换,获得不同角度和不同视距的镜头画面,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时间的进展。

9、声画关系

(1)声画合一:声画同步。所谓同步就是声音和画面同进同出,声音由画面中的事物发出,声音和画面所表现的都是同时同步发生的事件或动作。

(2)声画错位:声画不同步,声音超前或滞后。通常在衔接两个镜头或转场中较多使用。

(3)声画对位:声音、画面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多种视听信息同时进行,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分为:声画对立、声画并列

声画对立: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不同内容。他们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通过两者结合表现或揭示一个新的更为深刻的含义。必须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相反而形成,可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

声画并列:声画分立。指画面和声音声源有一定的联系,但又相互分离的一种剪辑方式,即声音和形象不同步,互相剥离。声音和发生体不在同一画面,声音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声画独立并行发展,但又互相联系,和谐统一。

四、简答

1、长镜头:

长镜头:摄影过程从开机到关机,未间断、完整的拍摄下一个完整的戏段、表演过程或电影意念,时间长度在20秒以上的镜头。

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执导的影片《俄罗斯方舟》,片长96分钟,全片只有一个镜头,属于场面调度式的出镜。

最早的记录片是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北方的纳努克》式记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用大量长镜头记录下了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的生活(北极寒冷的生活状况),属纪实性的长镜头。记录片上的里程碑。

强调电影的本性是“物质现实的复原”(1)对蒙太奇的反思,与蒙太奇相对的理论(2)著名历史人物对长镜头的推动,德国克拉考尔与法国安德列巴赞,促成了长镜头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强调真实

特点:在叙事结构方面和视听感受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1)在运动中展现空间全貌,传达信息完整真实(2)在展现时空方面具有连续性,具有说服力(3)在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具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2、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前苏联,苏联蒙太奇学派创始人之一,

经典实验:莫兹尤辛无表情的脸同不同镜头相接,一碗汤、一个玩狗熊玩具的孩子、一个已死去的老妇人。结论:造成电影观众情绪反映的,并不是单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影片结构的基础,来自镜头的结合,即蒙太奇——这个就叫做“库里肖夫效应”。由此,库里肖夫认为,蒙太奇原则是电影艺术特性的基础,也是银幕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3、电影流派特点:

(1)蒙太奇派:西方电影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对立的两大派之一,其对立面为场面调度派。蒙太奇源于法语Montage,原指建筑上的结构和装配,借用到电影中来,就是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连接方法。所谓蒙太奇,“就是把许多个别的镜头,根据一个总的计划,分别加以处理而把它们组接在一起,使它提高到比原来个别所有的作用更高的作用”。

蒙太奇派代表人:美国,格里菲斯;前苏联,爱森斯坦

(2)记录学派(长镜头):强调电影的本性是“物质现实的复原”

a.对蒙太奇的反思,与蒙太奇相对的理论

b.著名历史人物对长镜头的推动,德国克拉考尔与法国安德列巴赞,促成了长镜头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特点:在叙事结构方面和视听感受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强调真实

a.在运动中展现空间全貌,传达信息完整真实

b.在展现时空方面具有连续性,具有说服力

c.在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具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3)新浪潮:主要指以法国年轻导演戈达尔、特吕弗、雷维特、夏布鲁尔等人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拍摄的影片,这些影片敢于打破传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由于在影片题旨和表现技法方面的类似,而被认为构成一个电影流派。

“新浪潮”影片特点:

a.在影片结构上,特别突出反传统性,突破一元结构形式

b.在摄影方面也有许多创新,努力表现各种新的表现手段

c.在音响处理、对白处理、色彩处理、乃至演员表演等方面体现出不同于传统的特点

代表人物:特吕弗《四百下》、加缪《黑人奥尔菲》

新浪潮之父:安德列巴赞

(4)左岸派:与“新浪潮”同时存在的流派,因其成员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而得名

成员主要有:阿伦雷乃、阿涅斯·瓦尔达、阿伦罗勃·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等人

代表作有: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以及科尔皮《长别离》等

(5)欧洲现代派: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现代派影片,几乎与“新浪潮”、“左岸派”同时代表人物:英格玛·伯格曼(瑞典)——《第七封印》(1955)、《野草莓》(1957)、《处女泉》(1960)、《假面》;安东尼奥尼(意大利)——《奇遇》(1960)、《夜》(1962)、《蚀》(1964)、《红色沙漠》(1964)、《放大》(1967);费里尼(意大利)——《甜蜜的生活》(1960)、《八部书》(1962)

产生的根源:社会、思想、艺术

4、、蒙太奇代表人、作品

(1)爱德文鲍特,美国

第一个尝试着探索时间、空间结构的人

代表作《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2)格里菲斯,美国,导演、理论践行者

第一个创造了景别的人,第一个具有分镜头意识的人(用分镜头来描述一个事件),第一个尝试用多视点、多空间来表现对象的人,利用镜头连接的顺序和长短来创造戏剧性效果和节奏,第一次使电影中的蒙太奇

有了美学意义,把电影推向了艺术的巅峰。

代表作: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1916年《党同伐异》

(3)库里肖夫,前苏联,苏联蒙太奇学派创始人之一,

经典实验:莫兹尤辛无表情的脸同不同镜头相接,一碗汤、一个玩狗熊玩具的孩子、一个已死去的老妇人。结论:造成电影观众情绪反映的,并不是单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影片结构的基础,来自镜头的结合,即蒙太奇——这个就叫做“库里肖夫效应”。由此,库里肖夫认为,蒙太奇原则是电影艺术特性的基础,也是银幕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4)爱森斯坦(1898-1948),前苏联

无论是电影创作还是电影理论,爱森斯坦都堪称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一位里程碑人物

代表作:《敖德萨阶梯》,并创作了《罢工》、1925年《战舰波将金号》、《十月》、《总路线》、《墨西哥万岁》、《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伊凡雷帝》等多部影片

爱森斯坦理论:蒙太奇是一切,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蒙太奇是电影的构成凡是,是视听艺术独特地表现手段。蒙太奇是一种处理影视时空的手段,爱森斯坦于二十年代初在戏剧与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式。意思是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理论。

(5)普多夫金(1893-1953),前苏联

电影理论:他们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美学高度,爱森斯坦的理论主要集中在蒙太奇思维和理论性蒙太奇这两个方面问题上。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同观众的心理历程相一致。

代表作:《脑的技能》、1925年《棋迷》、1926年使他获得国际赞誉的《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代》、《苏沃诺夫大元帅》、《海军上将纳希莫夫》

《影视广告赏析》试卷A卷

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4301/14302班级 《影视广告赏析》课程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核方式: 考查命题人: 一、选题 1.你印象中记忆最深的一则国内影视广告赏析 二、选题背景/主题解释 广告的定义:“广告是以付费的方式,通过一定的媒介,向一定的人,传达一定的信息,以期达到一定目的的有责任的信息传播活动。”“有偿的、 有责任的信息传播活动叫广告。” 广告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满信息及视觉传达的今天,广告起到了开拓视野、传递信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作用。它 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变化。广告信息引导着人们的消费, 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广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一种传播方式,在你的生活中肯定接触过很多的影视广告,挑选一个你最喜欢或者映像最 深刻的影视广告,进行论述和分析。 三、任务 1.任选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则影视广告进行解读和分析。 2.试从这一则广告的时代背景,创意出发点,故事叙述手段, 画面氛围营造手法,拍摄角度,镜头形式语言,剪切手法, 以及光影色调等多个角度去分析。 3.采用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去分析作品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4.字数要求不得低于1000字。 5.采用word文档提交,有条件可提供广告截图,图文并茂。 四、要求 1.分析文章旨在体现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影视广告的思考,语言 力求深刻朴实,忌空话套话。 2.word要有基本的版式,命名方式为“选题序号+姓名.word”。

五、时间 1.创作时间从11周到12周,约 2 天。 2.作品提交截止时间: 2016 年5 月18 日(第13周周三下午)4:30

长镜头及影视艺术鉴赏方法

第五专题长镜头及影视艺术鉴赏方法长镜头和蒙太奇是电影美学的独特性赖以构成的两块基石。 所谓“长镜头”,也就是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员的场面精度及镜头的运动,在画面上形成各种景别和构图的镜头。它是以基本的等同于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的。由于它可供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完整性,因此,能达到一种没有经过加工的真实。所以,长镜头理论又叫“纪实派理论”,纪录性是其根本的美学特征。用长镜头拍摄的镜头画面,在表义上往往带有更大的客观性、多义性和暖昧性。 如果从电影史学角度来看,长镜头的出现要早于蒙太奇。卢米埃尔的第一部影片就是一个固定的长镜头。例如美国的纪录片大师弗拉哈迪在1920年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就使用了长达1200英尺的长镜头,把纳努克发现猎物直到制服它的全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而且持斗的双方始终同时出现在画框内,现实时间和银幕时间相一致。由于它没有人为地打破时空的连续性,所以显得更为逼真,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仿佛就在现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五十年代以来,在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影响下,同时也由于变焦距镜头和手提式摄影机的发明,便大大推动了长镜头的发展,于是便形成了以法国杰出的电影评论家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体系。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是以“照相本体论”为基石的。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借助机械把现实记录下来的不同于以往任何艺术的现代艺术,是照相的延伸;它反对人为的干预和参与创造;电影只不过是现实的摹本,没有空间的真实,活动的画片就不会构成电影。 和巴赞相呼应的还有德国杰出的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他认为原始的现实是电影所以感人的核心。在这种关系思潮的鼓动下,各国许多导演都热衷于用长镜头。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有的导演将长镜头与蒙太奇对立起来,主张用长镜头取代蒙太奇。 就艺术功能而言,长镜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纪实性长镜头。 其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整体性,使一个镜头能够在一个与现实相一致的时空里完成对一个动作或事物的完整过程,让画面本身说话,

中外影视广告欣赏笔记(全)全球某工商

中外影视广告片段欣赏 一、影视广告的概念 影视广告就是通过电影院或电视台播放的,既可以看到影像同时又可以听到声音的广告。 二、当前影视广告的创作理念 三种:1、为销售而作:宣传成分较多 2、为参赛而作:艺术成分较多 3、两者结合:最高境界 三、影视广告的分类 (一)按播放载体分: 1、电视广告 2、电影广告 (二)按播放形式分: 1、插播型电视广告 2、节目型电视广告 3、转借型电视广告: 指的是其他媒体的广告,主要是户外广告出现在电视上的非广告节目的画面中。 (三)按照制作类型分: 1、胶片型广告 2、录像型广告 3、幻灯型广告(静态图片、配上音乐和解说) 4、字幕型广告 5、电脑合成型广告(动态或动画与录像相结合;更具魅力) 6、现场直播型广告:现场感强,可信度高、成本低、制作周期短、但难以达到 预期的广告效果和编辑目的。 (四)按广告内容分: 1、商业广告:以营利为目的,传递商品或服务信息 A、商品广告:包括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主要介绍商品的名称、性能、 作用、优点、品牌等。 B、企业形象广告:主要是宣传企业经营理念和定位以及企业历史与成就,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C、促销广告:以短时间、临时的告知性的内容为主,引起消费者兴趣的 广告。 2、公益广告:其目的是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 (五)按照诉求方式分: 1、理性诉求广告:直接论证产品或者服务的优点与长处

2、感性诉求广告:采取情感、感觉等感性的说服方式、诉之以情。 四、影视广告的构成元素 1、图像 他们是由连续出现的动态任务、景物、文字等的形状和色彩构成。 2、声音 主要包括广告中人物对白、旁白、音乐和效果音响等,它与图像一起向观众介绍商品的信息。 3、时间 时间,是电视广告的结构力量,广告信息完全是按照时间的轴线进行组织。 电视广告运用时间来结构和传递信息有三层含义: (1)镜头出现的顺序不同,其内在的意义也会发生改变。 (2)镜头的时间长度不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不同。 (3)时间决定了广告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多少。 五、影视广告的表现类型 1、故事型 这是电视广告中最为常见也最为有效的广告形式之一。 把生活中最有代表性而又与产品密切相关的情节联系起来,常与幽默方式结合。 2、解决问题型 通俗但却有效,一般是把问题戏剧化,然后在解决这一问题。 3、生活片段型 这种类型的广告结构表现切入点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使用者,让人们觉得商品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结构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广告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4、示范证明型 它主要通过名人,专家或产品的使用者说明,验证广告产品的功能以及优点,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等,这是一种典型的理性诉求方式,且是观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之一。 5、名人型 主要是利用名人的知名度和从众效益 注意: (1)广告的商品要与名人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然可信度程度就不高,效 果也不佳 (2)费用高,也有一定的风险 6、广告歌曲型 7、对比型 这种表现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不仅表现出商品自身的优点,而且还在于有意无意地证明其由于其他同类的竞争商品。 8、动画型 9、幽默型 10、虚幻型:是一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纷争的事,通

影视广告作品鉴赏课程之教案稿

影视广告鉴赏教案 主讲 Kingpal 第一章影视广告概论 教学目标:了解影视广告的概念,特征,各种影视广告节的概况。 教学重点:影视广告与其他类型广告的优劣比较。 教学难点:影视广告的优劣比较及艺术欣赏的特点。 导论:怎么理解艺术欣赏 对艺术的欣赏就是对克服了的困难的欣赏。 ——卡斯特尔维罗屈 摘自《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诠释》 导入案例,培养感觉:影视广告案例欣赏——宜都帝景 如何理解名句: 其一,欣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的介入;欣赏是需要克服困难的,其中的关键便是媒介形式的超越。 其二,欣赏既是对克服困难的欣赏,但克服困难的是谁呢?是自己。 所以,欣赏说到底是自我欣赏。对影视广告的欣赏是依据一定的艺术鉴赏理论来对其进行一种个人感观和心理上的评价和体验。 一、影视广告的概念 1、何谓影视广告? 广告是付费的商品信息传播形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和服务,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取得广告主所预期的效果。 影视广告是把广告主所要传达的产品、服务或观念的信息通过电视和电影媒体进行传播的活动。 二、影视广告的特征 1、视听合一传播,直观性最强 2、瞬间传达,被动接受 三、影视广告的优劣势比较 1、优势 广告冲击力和感染力特别强 穿透力强,到达率高 与生活最为贴近 2、劣势 信息量少,保持时间短 受收视环境影响很大,不易把握传播效果 制作、播发费用昂贵 四、和影视广告相关的广告节 1、瑞士举办蒙特勒国际广告节。浙江信联轧钢”电视广告片获98/蒙特勒国际广告节金奖。 蒙特勒(Montreux)是一个瑞士沃州的小镇,位于日内瓦湖的东岸。以气候舒适的度假胜地闻名。其举办的广告节吸引众多国家参加。 2、伦敦国际广告奖 伦敦国际广告奖每年的11月在英国伦敦开幕并颁奖。这项国际大奖,自1985年正式创立以来,每年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近年来报名作品均在万件以上,所有的获奖者将得到一座铜像。铜像为一个展翅欲飞、企图飞跃自我的超现实主义的人类外形。1998年度中国内地作品

中国地质大学选修课影视艺术欣赏期末考试笔记整理剖析

第一讲电影层面 (一)电影的影像层面(电影语言) 1、电影语言的词汇结构 画面:景别、角度、机位、拍摄速度、构图、色彩、色调(对比度) 声音:人声(台词)、音乐、音响效果 2、电影语言的语法结构 蒙太奇:分割的、细碎的、人为地——叙事的 长镜头:连贯的、流畅的、自然的——写实的 (二)电影的叙事层面 1、故事与情节安排(情节母题) 2、人物形象与人物设定 3、电影台词与解说风格 (三)电影的意蕴层面 1、即主题思想 2、自身所包含的思想哲学价值判断等思想性的内蕴意 3、主题有着世界价值亦有民族文化差异 4、一部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的电影所想表达的思想是多层次的隐性的,要仔细解读才能 窥得其中部分真相 (四)电影的启示层面 1、电影的解读方法任何观众在其期待视野中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动机都包含有审美动 机、批判动机、求知动机受教、模仿动机,因为人的需求有不同层次,而对于文化 背景各不相同的人,其接受重点是不同的。 2、启示层面可以作某种程度的“世度崇拜” (五)Emphasize电影与名族文化 1、电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影像志” 2、各民族国家电影呈现出来的迥异的风格、面貌特色 3、当今世界各大具重要影响力的电影大国:美、法、英、日、意、饿;新兴电影大国: 中(港台)、印、韩、澳、东南亚国家(泰、越) 第二讲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电影的解读方法 1、精神分析法:电影是造“梦”,个体心理的“投入”,“代替性满足” 2、结构主义法:蒙太奇 3、语言法:“电影语言”,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4、心理学:“场”效应,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 二、电影的文化特征:一仆三主 一仆:电影 三主:艺术?商业?意识形态? 电影的艺术价值与艺术追求:“银幕诗人”——陈凯歌、田壮壮、贾樟柯 电影类型片和电影的商业利益驱动,“票房决定论”——冯小刚、后期张艺谋 电影的意识形态:主旋律电影,宣传电影传统,五个一工程,华表奖 三、电影的本质(与戏剧相比) 1、时间与空间无限性(戏剧:时空的有限性):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电影均能

影视广告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广告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广告赏析 英文名称:Commercial Film Appreciation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其他学时: 0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笔试,以闭卷方式考察,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授课对象:广告学专业二、三年级 先修课程:广告学概论、广告摄影 推荐教材: 《影视广告作品赏析》,李霞翟瑛栋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 1、《戛纳广告幽灵》,卫军英、戴丽娜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何佳讯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3、由于欣赏的范围较广,所以要求学生广告涉猎各种广告类书刊、网络查阅等。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广告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影视广告欣赏的方法和评判标准,同时通过大量的经典影视广告案例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使学生了解影视广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解影视广告中的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思考影视广告创作的规律和原则,掌握影视广告创作中的一些关键元素。并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可以从中吸取许多经验,积累创作素材,为广告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实践和工作中高起点、高水平的完成任务打好基础。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观念不断更新的学科,通过学习欣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独立地、正确地评价广告作品的能力,能够针对某一广告作品分析得与失,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形成文字的评论,并能提出自己的新创意。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根据对国内外优秀影视广告的赏析,帮助学生了解影视广告的性质、特点、形态、风格、创意、设计和效果表现,拓宽学生的视野,延展学生的

影视艺术的鉴赏

影视艺术的鉴赏 影视艺术鉴赏——影视接受的美学 ?影视接受美学广义上讲所有观众为主题的社会轰动,包括一般的―看电影‖、艺术层面的影视鉴赏以及具有社会功能的影视批评。 ?狭义上讲: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观众能动地将影视作为艺术的影视艺术鉴赏行为。 ?影视艺术诞生的短短百年时间里,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人们最普遍、最平常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习惯。 ?众所周知,电影的真正诞生就是以观众的出现为标志的。 ?观众是影视艺术鉴赏的主体。 ?作为影视鉴赏理论中的影视的接受美学,也就是影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又是观众伴随着复杂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审美再创造过程,它是鉴赏主体和鉴赏客体间的情感对话和精神遇合。 ? ?影视艺术鉴赏的不同向度与不同层次 ?由于艺术的创作风格不同,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银(屏)幕美。大致可分为:影屏幕上的造型美和动态美,纪实美和梦幻美,凝练美和冲淡美,人情美和哲理美四大类型。 ?对于观众而言,影视艺术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能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 ?每个读者的感觉方式与人生经验各不相同,因此当人们以各自独特的心灵去感悟艺术时,必然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 ? ?鉴赏主体——观众的个性心理结构决定了影视鉴赏不同取向和不同层次。 ?这里所说的个性心理结构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精神积淀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知识素养、气质秉赋、兴趣习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审美心理模式。 ?一个人观察、欣赏事物总是带着一定情感,怀着一定情趣,并且无形中也受到了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的制约,由于情感、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不同,对事物注意什么,不注意什么以及对这些事物采取什么样的感情态度也就有了差别。 ?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影视鉴赏的取向和层次也有很大的影响。 ?影视艺术欣赏具有感受的直接性、生动性和广泛性。 ?影视欣赏依据影视艺术的基本性质,又有自身的欣赏特点。 ?影视艺术欣赏对象具有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欣赏的特点。 联想,是指审美活动中因感官接触到某一事物而引发联系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影视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更是利用了人类喜爱联想的天性。 接受美学-影视审美心理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联想构成了蒙太奇的 心理基础,正由于人类具有联想的心理功能,可以通过联想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领悟出内在的意蕴和哲理,才使得影视中的蒙太奇具有了神奇的魅力。 ?被称为―通感‖的心理现象,也可以看作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感‖,就是指五官感觉中互相挪移,各感官交互为用、互换官能的感受领域。 ?想象,是指人在反映事物时,能够超越感知对象的现实存在,在记忆基础上实现表象的再现、组合和改造。 ?情感,是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所结成的关系的反映和评价,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

时空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空间艺术:绘画、建筑、雕塑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 视听综合的想象艺术:影视、戏剧 听觉艺术:音乐 视觉艺术:绘画、雕塑 想象艺术:文学 动静结合艺术:影视 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 第一讲 影视艺术的文化品性 一、“追求永恒”与“影视艺术”的诞生 1、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生日: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开始做第一次公开售票公映。——电影的生日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工厂大门》、《婴儿的早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电影短片。 2、物理技术的角度历程 (1)17世纪,牛顿发现视觉滞留现象 诡盘 (2)1878年,[美]幕布里奇,24幅连拍画面 (3)1891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 (4)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放映机器,并公开商业放映 3、文化心理动因 (1)源动力:人类超越时间有限性,对生命永恒的不懈追求 (2)是人对自身能力有限性的一种幻想性超脱——白日梦 (3)是现代人对原始仪式文化的一种浪漫回望 (4)是对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分析与疗教 (5)是“看自己”“看别人”的一种心理满足——窥视欲 《黄土地》蓬勃的生命激情与活力,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 元电影:希区柯克的《后窗》:塑造了被“钉”在轮椅上的记者杰克,逼真模仿了观众的视角 4、第七艺术 电影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包括绘画与雕塑)、建筑、舞蹈等六种艺术共同组成了人类的艺术殿堂,成为“第七艺术”。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预示着“影像成为自来水笔”的时代到来了。 二、电影的艺术定位 1、艺术形象的存在形式 2、艺术感知方式 3、艺术存在形态

影视欣赏校本课程总结

影视作品赏析校本课程总结 附:课程说明 影视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向往已久的信息时代逐渐成为现实。教育部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优势”明确纳入我国教育振兴的行动计划。近来报刊杂志上抨击影视网络冲击教学的文章不少,然而我认为就影视网络对语文学习而言,的确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1]首先,影视网络的全球性和多元化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其次,影视网络的综合性和交互性有利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拓展。第三,影视网络的开放性和随意化有利于教学时空的拓展。第四,影视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后,更重要的是影视网络的直观性教育性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课程设计背景 现实依据: 时间进入了21世纪,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识、审美、娱乐融为一体,而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作用。影视艺术的这一功能与现代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视的艺术规律和审美功能,将影视艺术介入语文教学,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2]运用影视语言解读课文内容文字和影视两者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影视的许多地方还是可以借鉴的。 学情分析: 影视是学生喜欢的媒体,也是传播民族文化、寓教于乐最有效的媒体。学生不喜欢看外国小说,却喜欢看外国电影;不喜欢读古诗文,却喜欢看古装片和历史记录片。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影视选修课。将影视文学引进教育,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内容来进行开发、探索,这样可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德育内化。 二、课程目标

影视艺术欣赏

青红观后感结合第六代导演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一)班 学号 201102013006 姓名陈祥 时间 2013年6月

《青红》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一部影片,可能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年龄对感情问题比较敏感,因此,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青红》整部影片的情节在众多暗流的前呼后应下向前慢慢推进的,但是通过影片的结尾的影像,我们产生了许多思考,整个故事就像结尾那个连绵不断的山峰画面,让我们感到迷茫,不知下一个方向在哪儿,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通过影片我们不难判断,《青红》从电影技术的角度来看无疑是具有相当水准的:清澈如水般的画面;灰白缀红的色调;时而平缓时而急促的小号声;无一不让观者在视听上产生不小的共鸣。而影片中有趣的画面,值得让我们去体味的细节有很多,像李军骑着自行车带着小珍在路边看日本电影,以及二次水开了而无人去过问,还有青红的父亲和房红根在澡堂子相遇一起泡澡的场景等等……勿庸置疑,《青红》所要表达的感情,所要宣泄的思绪丰富沉甸,使观者数次陷入短暂的深思中。八十年代初无疑是一个敏感的时期,上山下农的政策,老百姓保守的思想,以及资本主义所谓的“糖衣炮弹”,这些纷杂的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那个年代独有的矛盾和冲突,导演在影片中对于这些的表达方式是含蓄而深沉的。 然而,在我看完影片后脑海中却没有奏响长久的回音,甚至连一声叹息都没有,这种不冷不热的感觉很难让我联想到王小帅手举戛纳评委会大奖时的情景,莫非这就是中国所谓的第六代导演最优秀的作品了?在我看来青涩的情节是影片不能进一步与观者沟通的主要原因。青红与房红根的感情,从影片开始至终,除了那双红色高跟鞋之外几乎找不到更多的铺垫和烘托,这使得最后小根对青红的恶行变得毫无同情可言,事实那本来应该是一场能让观众不忍目睹,甚至饱含泪水的桥段。青红是个沉默的孩子。她一直在沉默着,她的出场是沉默的,她的离开也是沉默的,她对父亲那种专制霸道的反抗也是沉默的,甚至于她对现实的最后抵抗也是沉默的—白皙的手腕,刺眼的鲜血,干净的床单,没有割到的大动脉。青红是个隐忍压抑的孩子。她看着父亲把小根送给她的那双美丽的红色高跟鞋大力地抛出了窗外,而只是低着头;从那个一团乱的舞会脱身后,她坐在床边紧抓着裤子,安静地听着父亲的训斥,而后在门被大力关上前,松开了紧绷的手指。青红很是迷茫。她喜欢这个她从小长大的地方,喜欢那里的一草一木,喜欢她们的家,喜欢那里的人,她觉得这里比上海还好。她不明白也不想明白,为什么她的父亲那么执意地想要回到上海,于是她迷茫;她不懂小珍说着“农场那女的“时脸上那种鄙夷的神色,农场的又怎么样,于是她迷茫;她不知道她和小根之间算是爱情么,于是她迷茫。这些直到她离开她长大的家时,她也没弄明白,那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迷茫,所以她沉默隐忍压抑。于是最终悲剧发生当离开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时,

《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

影视美学彭吉象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 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显然,银幕上的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心理体验造成的深度。闵·斯特堡进一步指出:“电影中关于深度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运动的问题却迫使每一个观众都加以注意。看起来似乎电影的真正特性就在这里,而关于画面运动的解释也正是心理学家们必须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照片,但在电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于是,当电影观众面对银幕时,他所看到的运动好像是真实的运动,但这种运动却是由观众自己的心理所臆造的,是由于观众心理复杂的思维活动,终于把单幅静止,的画面组织成连续运动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了银幕上的运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闵斯特堡指出:“在电影世界中,深度和运动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一种事实和象征的混合

影视艺术欣赏课程

《影视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21501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54 学分3

师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2006年11月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门课程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容:一是进行影视艺术鉴赏和评论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如影视艺术的综合性、逼真性和假定性,蒙太奇和长镜头的美学特征等等;二是关于影视艺术鉴赏评论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如影视艺术的剧作因素、造型因素和其它艺术因素,影视艺术鉴赏评论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影视评论的方法、角度、文体等等,此外,对中外影视评论发展的历史也将作概略的介绍。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电影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轨迹,提高电影文化水平,并指导学生开展影评活动。 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党的电影方针、政策,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之精髓,认真鉴别西方电影理论、思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大纲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可以开拓思维,丰富知识结构;进一步掌握影视制作技巧与方法。本课程为影视艺术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也为影视艺术欣赏提供了指导作用。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以下容:影视发展历史、两大影视理论、电影流派、其他国家影视、影视制作过程与分工、影视机构与奖项、影视的画面审美、声音审美、情节结构、影视文化、影视特技等。并且最终能够做到深刻全面的赏析某部影视片。(四)实践环节 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视频讲评结合。 黄土地 教父( The God Father) 毕业生( Graduate)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1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为重点章节,主要论述了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中的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以及艺术批评。本章内容较多,学习时,要着重掌握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及过程,了解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章历

年是考查重点,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过程常作为简答题、论述题来重点考查,另外也会考查一些重要概念,学习时要注意全面掌握、融会贯通。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1.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1)接受美学 ①概述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兴起,主张在研究文学和文学史时,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接受美学具有同过去一切文艺理论不同的全新的理论特征,形成一种对艺术系统(作家——作品——读者)全过程展开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塞尔。 ②背景 a.从哲学来看,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侧重点逐渐由重视客体的研究转向重视主体的研究。 b.从科学来看,20世纪心理学迅速发展,使审美心理的研究得到深入发展。 c.现象学美学和解释学美学为接受美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③方法和思路 a.确定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中心地位,一部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本身和读者的赋予两个方面。

b.强调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姚斯从艺术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交流三个维度阐释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将接受方式分为垂直接受(历史发展角度)与水平接受(同代人对文学作品的接受状况)等。 c.提出重写文学史。文学史应该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史,是读者接受作品与作品在读者中产生影响的历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 ④重要概念及意义(见表12-1) 表12-1 重要概念及意义 (2)艺术鉴赏活动与鉴赏力培养(见表12-2) 表12-2 艺术鉴赏活动与鉴赏力培养

教案范例:优秀影视广告欣赏(2课时)

高一年级美术欣赏课教案 《优秀影视广告欣赏》(2课时) 授课教师:李高 授课班级:1—8班 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广告策划设计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设计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嘠纳国际广告节获奖作品 教学难点:怎样的广告才是优秀的影视广告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汽车广告(本田、土星、标致) 2、师生问答互动(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老师答):这3个汽车广告分别从产品的哪个方面去宣传的?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说说什么是广告,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广告。 3、引出课题:影视广告欣赏 二、讲授新课: 1、总述:什么是广告(广告与广告的特点): 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定义的特性范围也是不一样的。 广义广告的主要特点是,广告的内容和对象都比较广泛,包括营利性广告和非营利性广告。经济广告是为了推销商品和劳务,获取利益,属盈利性广告;非经济广告则是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目的,属非盈利性广告。非盈利性广告的例子很多,如西方国家的竞选广告,属政治宣传广告,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节目属于道德教育广告,而我国古代设置烽火台,当国家受到外来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燃起狼烟,以召唤各方诸侯前来支援,属于军事广告。 狭义广告是指盈利性广告,或称经济广告或商业广告,如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的广告节目,以及招贴、幻灯、橱窗布置和商品陈列等。 狭义广告的定义为:“广告是广告主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公共媒介对其商品或劳务进行宣传,

借以向消费者有计划地传递信息,影响人们对所广告的商品或劳务的态度,进而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得到利益的活动。”这样的盈利性广告的定义,说明了如下问题:

影视艺术概论笔记

结构,《野草莓》属于 结 一、1、掌握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的叙事结构是电影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一 般情况下,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来推动叙事进程的结构模式被称为因果 式线性结构,通过几个相互间并无因果联系的故事片段连缀而成的结构模式被称 为缀合式团块结构。 电影的叙事结构多种多样,其中有几种常见的模式可循, 例如因果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梦 幻式复调结构等。 掌握电影《城南旧事》、《公民凯恩》、《芙蓉镇》、《野草莓》、 《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结构模式。 2、掌握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一个镜头的画格中所表现的人或者物,无论多少 都可以分为两大类: 掌握区分二者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 3、掌握电影的景别 4、掌握电影镜头包含的画格,掌握电影的视听语言。 5、电影的叙事结构多种多样,其中有几种常见的模式可循,例如因果式线性结 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等。 电影《城南旧事》属于典型的 结构,《公民凯恩》属于 结构,《芙蓉镇》属于 构。 6、掌握纪录片从题材上的分类。 7、掌握电影分析的常用工具 二、1、九宫格构图法 “九宫格 ”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 “九方格 ”,即在纸上 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 画部位进行练字。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 “九宫格 ”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 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 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 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九宫格的源头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构图模式, 但巧的是它与黄金 分割有着惊人的理论联系 ! 大家们把画面的上下左右用黄金分割来做出 4 条线, 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就是我国古人所说的九宫格 ! 人们发现在九宫格的 4 条线交汇的 4 个点是人们的视觉最敏感的地方, 在国 外的摄影理论里把这 4 个点称为“趣味中心”。 顾名思义, 被反复证明的是当被摄主体处于或发布在这 4 个点附近最容易得到“眼球”。

大连理工大学艺术与审美笔记

艺术与审美 什么是艺术: 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艺术分类: 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时间艺术(音 乐) 空间艺术时空并列(文学,戏剧,影视) 一.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①客观与主观统一②内容与形式统一③个性与共性统一("雅"与"俗") 2.主体性: ①创作的主体性②作品的主体性③欣赏的主体性 3.审美性: ①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②真,善,美的结晶 4.艺术的特色: ①表达方式-----情感②结构形式③艺术的表现技巧-----个性化④艺术的表现风格 二.艺术的功能 1.认识功能认识社会认识科学 2.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三.艺术的效应 音乐的情感效应音乐的美感效应音乐的智能效应 四.艺术与科学 音乐-----物理音乐-----农学音乐-----医学 中国音乐: 国乐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新音乐 发展: 远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 远古: 距今约九千年的笛子--最古老的乐器(迄今为止,中国) 夏商乐器 <诗经> <楚辞> 先秦编钟 近古: 说唱-元杂剧戏曲-昆剧,京剧昆曲是有水磨腔的剧种 器乐曲-<潇湘水源>(郭沔) -<海青拿天鹅> 近代: 学堂乐歌--近代新音乐的产生 代表人物: 沈心工,李叔同 <送别>----夕阳曲调填配新词 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代表人物:萧友梅,赵元任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问> 国乐政革----刘天华聂耳,黄自,贺绿汀,冼星海 中国式歌剧----<白毛女> 现代: 民族特色的歌剧,舞剧,管弦乐,交响诗 抒情歌曲----<大丰收><祝酒歌><我爱你中国> 通俗歌曲的流行----<军港之夜><让世界充满爱><小草> 中国摇滚乐<一无所有> 影视音乐<牧羊曲><枉凝眉><四世同堂> 民族器乐曲-<长城随想><秋湖月夜> 新时期大型作品-<第一交响曲><蜀道难> 歌剧-<伤逝><原野><苍原>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四大传说: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中国传统音乐构成: 民间音乐: 文人音乐 民间民歌: 号子,山歌,小调 与劳动共生的号子优美动听的小调----<茉莉花> 西方引用过 自由抒情的山歌 ----陕北民歌<信天游> 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 ,现代科学技术,流行音乐的融合,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影视艺术欣赏教案

影视艺术欣赏 什么是电影?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 电影的基本元素是什么?镜头 镜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时间一次拍摄下来,并经过不同处理的一段胶片。实际上,从镜头的摄制开始,就已经在使用蒙太奇手法了。就以镜头来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自然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正拍、仰拍、俯拍、侧拍、逆光、滤光等,其效果显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摄的镜头来说,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其效果也不一样。再者,经过不同的处理以后的镜头,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加之,由于空格、缩格、升格等手法的运用,还带来种种不同的特定的艺术效果。再说,由于拍摄时所用的时间不同,又产生了长镜头和短镜头,镜头的长短也会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什么是长镜头? 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什么?蒙太奇 蒙太奇:法文montage 文学、音乐和美术组合体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构成、装配。现在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在连接镜头场面和段落时,根据不同的变化幅度、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需要,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联接方法,例如淡、化、划、切、圈、掐、推、拉等。总而言之,拍摄什么样的镜头,将什么样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什么样的方法连接排列在一起的镜头,影片摄制者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太奇。 蒙太奇对于观众来说,是从分到分。对于导演来说,蒙太奇则先是由合到分,即分切,然后又由分到合,即组合。分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因此导演应写出分镜头剧本。 说到底,蒙太奇是导演用来讲故事的一种方法;听的人总希望故事讲得顺畅、生动,富有感染力又能调动起观众的联想,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些要求完全适用于蒙太奇。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弄清剧情梗概,或一般地领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应让观众看懂。 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我看了”——观看的层次 “我想了”——思考的层次 “我懂了”——理解、共鸣和评价的层次。 影视艺术鉴赏不仅是“鉴赏者个体对影视艺术意义的感受、阅读、破译和解构”,也是一种“创造性鉴赏”——“通过鉴赏将影视艺术文本转换成具有鉴赏者个性艺术色彩的影视艺术文本”。 影视艺术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从美学角度看,电影和电视文本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影视艺术活动的终结,相反,它仅仅是影视艺术活动的开始。“与其说被人鉴赏的审美对象——影视艺术作品,具有强烈旺盛的生命美感意识,毋宁说这种美感意识,实际是人——影视艺术鉴赏主体生命意志或文化意味的自由发挥和灵性活动。”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笔记.

一、1、掌握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的叙事结构是电影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来推动叙事进程的结构模式被称为因果式线性结构,通过几个相互间并无因果联系的故事片段连缀而成的结构模式被称为缀合式团块结构。电影的叙事结构多种多样,其中有几种常见的模式可循,例如因果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等。掌握电影《城南旧事》、《公民凯恩》、《芙蓉镇》、《野草莓》、《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结构模式。 2、掌握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一个镜头的画格中所表现的人或者物,无论多少都可以分为两大类:掌握区分二者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 3、掌握电影的景别 4、掌握电影镜头包含的画格,掌握电影的视听语言。 5、电影的叙事结构多种多样,其中有几种常见的模式可循,例如因果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等。电影《城南旧事》属于典型的结构,《公民凯恩》属于 结构,《芙蓉镇》属于结构,《野草莓》属于结构。 6、掌握纪录片从题材上的分类。 7、掌握电影分析的常用工具 二、1、九宫格构图法 “九宫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纸上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九宫格的源头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构图模式,但巧的是它与黄金分割有着惊人的理论联系!大家们把画面的上下左右用黄金分割来做出4条线,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就是我国古人所说的九宫格! 人们发现在九宫格的4条线交汇的4个点是人们的视觉最敏感的地方,在国外的摄影理论里把这4个点称为“趣味中心”。顾名思义,被反复证明的是当被摄主体处于或发布在这4个点附近最容易得到“眼球”。

影视广告赏析

2013-2014学年《影视广告赏析》论文 广 告 赏 析 与 创 作 姓名:

摘要:学习了《影视广告赏析》后,对于广告的赏析以及创作有了一定的感想与体会,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广告的定义、种类、构成要素、创意技法、表现形式、艺术语言的表现、国内外奖项、赏析…... 正文:这学期选修了《影视广告赏析》这门课,听老师讲了许多,也看了很多国内外的优秀广告。 我对广告的基本信息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了解到广告的创作方面的知识,也懂得了一些赏析技巧。 首先,广告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满信息及视觉传达的今天,广告起到了开拓视野、传递信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作用。它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变化。广告信息引导着人们的消费,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广告的定义:“广告是以付费的方式,通过一定的媒介,向一定的人,传达一定的信息,以期达到一定目的的有责任的信息传播活动。”“有偿的、有责任的信息传播活动叫广告。” 广告有很多种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户外、售点、直邮等种类。根据广告所处的位置,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来它的种类。 而我们学习的影视广告则是现代广告重要的手段之一,是集音乐、声音、动画和影像于一体,具有强大的表现力的广告形式。影视广告产生与1922年的广播广告,后来不断发展,到近现代便已经非常完善了。而中国影视广告的初期阶段是1985-1995年,较国外稍微

晚了几年。那一段时期我国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比如说李谋的《强力荔枝汁-杨贵妃篇》,南国影业广告公司的《长白山制药厂活心丸-钟表篇》,等等。发展阶段则是1995-2005年,《矮将军液体电蚊香—肥佬篇》等作品曾获国际奖项。 要想设计一个优秀的广告,仅仅知道它的起源是不够的,我们要有自己的创意和表现。 所谓创意,就是用极为简洁生动的语言(电视画面和文字),将某些人们熟悉的基本材料以其陌生的方式进行新的组合,构成特定意境,使消费者置身其中,对广告内涵产生认同与共鸣,从而留下较深的印象。影视广告的创意技法分为:一、形象创意技法;二、联想创意技法;三、逆向创意技法;四、扩散创意思维;五、水平创意技法; 六、单一性创意技法;七、系列创意技法。其表现类型分为:一、比较式广告;二、产品实证式;三、夸大问题点式;四、“3B”原则,即美女、婴儿、动物;五、名人代言式;六、卡通人物式;七、比喻象征式;八、歌舞式;九、生活片段式;十、怀旧风格;十一、幽默型;十二、虚幻型;十三、气氛型;十四、讲述型;十五、恶搞风格;十六、传统戏曲风格;十七、中国文字,水墨与图腾类广告;十八、综合型。 广告的构成要素为图像、声音和时间。图像又包括画面、镜头、机位、演员、摄影用光、色调、背景以及字幕。声音包括人声、乐声以及音响。影视广告构成要素设计包括字幕、色彩、时间设计。时间的设计可以有以下几个效果。1、延伸显示时间;2、缩短现实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