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特检指南

船舶特检指南
船舶特检指南

特检项目及要求

检验项目

年度检验

A S 救生筏的年度检查

救生艇/救助艇的检查

救生衣和浸水保温服的检查

应急逃生呼吸气的检查

手提式灭火器的检查

固定式灭器的检查

手提式泡沫喷枪的检查

消防员装备的检查

安全无线电年度检查

船舶安全构造检查

载重线要求的年度检查

防油污的年度检查

防空气污染的年度检查

*货油泵、舱底水泵、压载泵、扫舱泵和分机;货油泵

舱内舱底水系统;货油舱的液位仪,货油管路上的压力计进行运行试验

中间检验

I S 除A S要求外:

水密舱壁上的门和上层建筑端部舱壁上的关闭装置

疏水、系泊和锚泊设施及其附件

固定C O2称重,管路吹通,报警装置

固定式高倍泡沫灭火系统,灭火剂检验,管路通水检验货舱处与消防有关的开口的关闭装置的操作检查

电气装置:应测量危险区域内电路的绝缘电阻。

制冷装置:安全装置检查

特检除A S,I S项目外,还需完成以下项目的检验:

船底检验水线下外板、舭龙骨的检查

舵系的检查,舵间隙的测量

螺旋桨的检查,螺旋桨根部的着色探伤

尾轴检验,艉轴探伤,及间隙或下沉量测量

D S锚及锚链的检查,锚链直径的测量

海底阀箱的拆检

油漆的检验及防污漆的声明(提交油漆证明)

特别检验

S S 舱室内检及

水压试验

1、水舱(双层底、深舱)

2、液货舱所有隔壁做内检,首尾各

选一个货舱做水压试验

近观检验

1、所有压载舱的横框架和横壁

2、选取一个货舱检查所有横框架,

其余货舱每舱中各选取一个横框架

轮机、电气检验:详见后

测厚:范围见附件

所有自闭式空气管头需拆检

救生艇及艇架:吊索掉头/更新;释放机构如艇架的底销、滑轮销、齿轮箱、闸箱的拆检;艇架在 1.1倍工作负荷下的吊重实验,刹车试验

救生筏:充气试验,底缝试验

消防器材容器的水压试验:固定式C O2钢瓶、手提式灭火器、消防员呼吸器钢瓶、E E B D钢瓶

消防介质:泡沫药液有效性分析确认或换新;干粉更新(有效期为5年)

锅炉检验

B S 外观检查

1、遥控停炉

2、最低水位、点火失败、控制电源丧失、燃油压力低下、

温度异常、供给空气压力低下等报警、停炉功能

*

S S

时需进行

B S

3、提前送风、滞后听风、自动给水、自动开炉/停炉等燃

烧自动控制

功能

4、安全阀的起跳试验

1、烟侧、水侧打开、清洁、内检

2、炉膛的打开、内检及必要的内衬耐火砖、耐火水泥材

料等的修补

3、所有阀、道门、打开、清洁、研磨、受检

4、安全阀解体、受检,开启/关闭压力冷调试(在车间内

用压缩空气等进行)及热调试(装回锅炉后用蒸汽进行)

5、厚度测量

6、水压试验

机检验

M S 主

近观检验:有无燃油、滑油、废气、水的泄露;隔热包敷材料;机器;仪表

A S

/I S

1、调速装置:负载变动时的运转安定

性确认

2、各种仪表(压力、温度、转速等)

3、以下的报警停车功能:

a)滑油低压

b)超速

c)远控应急停车

S S

增加项目

1、机架、机座各部分有无裂纹

2、紧固螺栓、垫片等有无裂纹、松动、

折断

3、曲轴箱盖、扫气室盖、曲轴箱室压

力释放阀的安装状况;有无变形、裂纹

4、防振D A M P E R、平衡器等有无裂纹、

损耗、泄露

5、曲轴臂距差的测量

6、该检验的C M S或P M S项目(C M S

检验项目与方法详见后)

对于不采用C M S或P M S检验方法的船,还需要开放检查以下项目:

7、缸盖、缸垫及各种阀

8、活塞头、活塞销、活塞杆

9、甩轴及甩轴瓦、主轴及主轴瓦

10、各种泵(燃油、滑油、冷却水等)

舵机A S I S S S 近观检验

1、对替代性动力源及其控制装置进行下列确

认:

A.主操舵装置及副操舵装置(应急舵)的

效用试验

B.主动力元与替代动力源的切换试验

C.舵机指示仪的有效性试验

2、对监视、报警装置的有效性进行以下确认:

无电压警报、过负荷警报、欠相警报、液

压油液位低警报、控制电压无电压警报

3、舵机间与驾驶台的通信装置的试验

开放性试验,参见C M S检验项目表的要求

电气设备A S

I S

针对以下项目的现状检验:

1、配电板周围的清洁状况、有无杂物

的堆放等

2、电缆的绑扎、固定状况,铠装、包

敷状况,有无脱落、破损、老化等

3、安装在露天环境下的电缆保护管及

电气设备的专科,有无锈蚀、破孔等

4、各处照明灯、指示灯、航行灯的状

5、有无电气设备的添加、撤除、更改,有无临时性电缆的架设

6、各种电气仪表的状况,有无破损、计量不准

S S 除A S/I S外追加以下:

1、对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绝缘电阻值

的测量

2、发电机的单独及并行运转试验、调

试试验

3、主配电板上各种安全装置的试验(过

电流、逆功率、欠压、优先脱扣、岸电

与船电的互锁等)

4、其他各种互锁装置的效用试验,如

泵舱内的照明与通风装置的互锁

应急电气设备

A S I S S S 外观检验:应急发电机、燃油舱、蓄电池、从放电盘、应急照明

1、应急发电机的启动试验(连续6次

启动)

2、在主电源失电的情况下应急发电机

的自动启动试验

3、原动机的安全装置的效用试验

4、应急照明灯的电灯试验

开放检验:对采取C M S的船舶,参见C M S项目表;

对不采用C M S的船舶,要进行原动机的开放检验

C MS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备注

主机缸头、缸套、活塞X/E X:在开放状态

下有验船师自

己检查

E:验船师确认

有轮机长提交

的报告

G:一般性检查

*1:如果验船

师是通过观察

孔进行的检查,

则报告上需填

入“G”,并在

报告表格的空

白位置填上“观

察孔”

十字头销及轴承X/E

曲柄销及轴承X

主轴销及轴承X

增压器X/E

冷却器X/E

辅风机X/E/G

凸轮轴驱动装置X

滑油泵X/E/G

燃油泵X/E/G

淡水泵X/E/G

海水泵X/E

减速、反转装置X*1

柔性联接节X

推力轴及轴承X

中间轴及轴承X

辅内燃机X/E/G*2

辅透平 X /

*2:如自上次开放检查后的总

运转时间不超

过7000h ,则

可以用“G ”,

但要在报告表格的空白处填上运转小时数 *3:对于螺杆式空压机,如自上次开放检查后的总运转时间不超过25000h 则可用“G ”但要在报告表格的空白处填上运转小时数 *4:针对用于产生透平驱动蒸

海水泵(冷却、杂用、压载等) X /E 淡水泵(冷却等) X /E /G

滑油泵 X /E /G

燃油泵

X /E /G

锅炉的强制抽风机

X /E /G

锅炉水泵(给水、循环、放泄) X /E 冷却器(滑油、燃油、水、蒸汽) X /E 加热器(滑油、燃油) X /E /G 加热器(除滑油、燃油外) X /E 空压机 X /E 空气瓶 X 燃油舱 X /E /G 货油泵

X /E 甲板机械、舵机的液压泵 X /E /G 淡水发生器(蒸发器) *4 X /E 冷藏 设备

压缩机 X /E /G *3 冷凝器

X /E

汽的锅炉淡水

发生器(蒸发

器)

(测厚由有资质

的检测机构进行,

并配合验船师的

安全结构检验,并

提交测厚报告)

说明:

1、字体颜色:

黑色由验船师自己检查

红色由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并提交报告

绿色由有资质的船厂检验并提交检验报告

带有斜体加下滑线的红色和绿色部分,需有验船师在场

蓝色需有验船师在场进行开放检验、试验

2、本次坞检公约符合性要求检验项目:

应根据MSC.1/Circ.1392“救生艇释放及回收系统评估和更换导则”,评估

每艘这种船舶上配备的现有艇钩系统是否符合经MSC.320(89)号决议修正的

LSA规则4.4.7.6.4,4.4.7.6.5和4.4.7.6.6的要求。如不符合要求,需跟换或者改装。详细请参阅我司MARINECIRCULAR 2014-001

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不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1]。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无损检测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主要有射线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四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有涡流检测(ECT)、声发射检测(AE)、热像/红外(TIR)、泄漏试验(LT)、交流场测量技术(ACFMT)、漏磁检验(MFL)、远场测试检测方法(RFT)、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等。 目录 1简介 2原理 3发展

4特点 5检测形式 6检测依据 7仪器校准 1简介 无损检测就是NDT Training,缩写是NDT(或NDE,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也叫无损探伤,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射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技术并结合仪器对材料、零件、设备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检测的技术。常见的如超声波检测焊缝中的裂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是中国无损检测学术组织,TC56是其标准化机构。[2]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中国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无损检测学术组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此外,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业还成立了各自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成立了省(市)级、地市级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还各自成立了区域性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在无损检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仪器设备开发方面,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红外、声发射等高新技术检测设备方面更是如此。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几个操作典型例子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几个操作典型实例 为了加深船员对《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尽快熟悉该软件,本文档列举一些常用实例。 索引:完成工单;添加备件; 完成一个工单(例如NO.1主海水泵的定期检查) 1.打开下图的“设备管理”窗口,在左边找到“B1210主海水泵”,检查窗口信息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可进行更正。 2.点击下图的“工作信息”,注意查看“周期”和“上次完成时间”,以及它们是否正确。 如果“工作信息”空白,可点击“添加”按钮进行添加。“检测报表”此处选“离心泵检修记录表”。(注意:上述操作有些需要进行“工单初始化”并且要在下次工单生成之后才会生效。)

3.点击“工作内容”(如下图),检查信息,如有必要可对内容进行修改。 4.点击“工单管理”→“工单计划”,就会看到下图。 5.点击“高级信息”,在过滤窗口中的设备码选项选中“B1210001 NO.1主海水泵”,把

“计划”前的小勾打上,确认该设备的本次计划检修时间(即2005/01/01)是在“安排时间”之内(如果不在之内,必须要更改“安排时间”的过滤时间段),点击“确定”。 6.检查“工单计划”窗口信息是否正确,如有必要,进行修改。 7.点击“工单管理”→“工单安排”,就会看到下图。

8.点击“高级信息”,在过滤窗口中的设备码选项选中“B1210001 NO.1主海水泵”,检查“计划”前的小勾是否已打上,确认该设备的本次计划检修时间(即2005/01/01)是在“安 排时间”之内(如果不在之内,必须要更改“安排时间”的过滤时间段),点击“确定”。 方框,对应的日期是2005/01/01,这个是计划时间。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个工单给做掉。

关于中国船舶工业无损检测标准与IACSRec20标准的比较说明

关于中国船舶工业无损检测标准与IACSRec20标准的 比较说明 中国船舶工业无损检测标准(CB/T)与IACS Rec. 20标准的比较说明 Brief introduction for comparing Chinese shipbuilding NDT standards (CB/T) with IACS REC 20 几乎所有的中国船厂采纳以下无损检测标准对船体结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 CB/T3177-94(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和超声波检查规则)、CB/T3558-94(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工艺和质量分级)、CB/T3559-94(船舶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工艺和质量分级)、CB/T3958-2004(船舶钢焊缝磁粉、渗透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 Almost all Chinese shipyards adopt following recognized NDT standard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hip hull steel welds:CB/T3177-94(Ship steel weld radiographic testing and UT testing standard,CB/T3558-94(Ship steel weld radiographic test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lassification),CB/T3559-94(Ship steel weld UT test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lassification)and CB/T3958-2004 (Ship steel weld magnetic particle & penetration test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lassification) 在IACS URZ23 和IACS Rec. 47中提及使用IACS Rec. 20对船体结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为了便于验船师检查无损检测结果,现将上述标准与IACS Rec. 20标准的比较结果具体如下:In IACS URZ23 and IACS Rec. 47, IACS.20 is referred to be applied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hip hull steel welds. In order to convenience for surveyor checking NDT results, full comparison between above mentioned national NDT standards with IACS.20 are done, see the contrast tables and conclusions as follows: 一、射线照相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 表1 / Table 1:

中海集团航运船舶管理信息系统

中海集团航运船舶管理信息系统 案例简介 中海航运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中海货运按照中海集团的业务需要设计开发的,适用于航运业务及船舶安全、技术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业务管理、船舶管理、电子商务、船岸同步、智能报表、行业信息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航运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实施,不仅帮助中国海运强化了内外部管理,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运营总体成本;而且为中国海运提供了先进的、可扩展的技术和方案,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快速应对航运市场竞争新态势。 用户名称 中海集团 用户类型 物流 用户简介 中国海运集团(简称中国海运)1997年7月1日在中国最大的口岸城市----上海成立,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之一,是一家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航运企业。2004年中国海运被中宣部,国资委评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大典型首位。中国海运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麾下由集装箱运输,油运,货运,特种货运输,客运等五大专业船公司组成的主营船队,拥有各类船舶近440余艘,近1500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2.7亿吨。并拥有综合物流、船舶管理、码头经营、金融投资、工程劳务、供应贸易、信息技术等多元产业和260余家境外企业、办事处和代理网点。 用户需求 中海航运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中海货运按照中海集团的业务需要设计开发的,适用于航运业务及船舶安全、技术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业务管理、船舶管理、电子商务、船岸同步、智能报表、行业信息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考虑到船舶远离陆岸,震动大、盐分高,硬件容易出故障等各种综合因素,制订出运行高效、稳定可靠、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该系统首先必须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提供高性能、低成本、安全稳定的应用系统;其次,必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 规则(新版)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船舶交通效率,保护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事局烟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VTS系统)管理区域(以下简称VTS区域)内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设施(以下简称船舶)及其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则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 烟台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VTS中心)依据本规则负责具体实施船舶交通管理和提供交通服务。 第二章船舶报告 第四条船舶进烟台港驶抵第一报告线时,应向VTS中心报告船名、船位、进港目的以及VTS中心要求的其他事项,载有危险货物的船舶还

船 舶 交 通 管 理

船舶交通管理 Vessel traffic management 一、船舶交通 1.船舶交通及其要素 船舶交通(vessel traffic): 海上交通(marine traffic):船舶在海面上的移动行为; 水上交通(waterborne traffic):船舶在江河、运河、湖泊等水域的移动行为。 船舶交通要素:航路、船舶、动力和驾驶技术。 (1)航路:按照自然状态可分为大洋航路、狭水道航路和沿岸航路。 ①大洋航路:指远海与大洋上不受地形和水深限制、自然碍航物极少的自然航路。在这种航路上船舶可以不考虑水深等因素而自主地选择航线。 ②狭水道航路:由于陆岸、岛屿、暗礁等地形条件限制,可航水域狭窄,船舶仅能在限定水域内选择航线以及经过人工疏浚所形成的水道,船舶基本上没有选择航线的自由。 ③沿岸航路:地理上介于大洋航路和狭水道航路之间的航路。在沿岸航路上航行要受到地形、岛屿等的限制,船舶选择航线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仍有较大的余地。航路还可分为自由航路和法定航路。 (2)船舶:船舶交通的主体,也是船舶交通管理的主要客体。在 ①按照船舶大小分有小型船(100~500 总吨),中型船(500~3 000 总吨),大型船(3000~ 20 000 总吨),巨大型船(20 000~100 000 总吨)及超大型船(100 000 总吨以上); ②按照船舶动力形式分有机动船和非机动船; ③按照船舶用途分有杂货船、散货船、滚装船、集装箱船、油船、客船、液化气船、化 学品船、渔船、工程作业船等。 (3)动力:船舶能够航行的必要条件。 (4)驾驶技术:不仅与船舶驾驶人员所具有的航海知识有关,而且还与船舶驾驶人员所具有的生理、心理素质以及航行经验有关。 2.船舶交通的现状与特点 (l)船舶种类多样化和专业化。 (2)船舶趋于大型化。 (3)船舶交通流量急剧增大,对航行水域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4)船舶设备条件不断改善。 (5)涉及船舶交通的法规不断增多。。 船舶交通的特点:船舶种类繁多、差异较大;交通流量大,尤其是繁忙水道和港湾,船舶交通拥挤;船舶交通事故频繁,所产生的危害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增大。 二、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1.概念和目的和意义 船舶交通管理(vessel traffic management,VTM):通过监控、整顿船舶交通,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协助船舶航行,减少海难事故,特别是船舶碰撞、搁浅、触礁这些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船舶安全,保护水域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船舶交通的效率。 船舶交通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增进安全、提高效率、保护环境。 2.船舶交通管理的手段和内容 (1)管理手段:法规约束和服务两个手段。 制定和实施船舶交通管理法规。 交通服务:信息服务、助航服务等。 (2)管理方式

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

检验工作档案目录 1、船舶服务申请书 2、船舶建造能力评估报告复印件 3、会议纪要(适用于省局委托的检验) 4、受理回执(如有时) 5、船舶检验计划(或“检验项目、数据记录表”) 6、检验项目交验单及附件(对应“检验计划”或“检验项目、数据记录表”) 7、船舶服务工作联系单 8、无损检测计划(附射线探伤片位图、超声波探伤区域图) 9、龙骨安放申请书 10、龙骨安放日期确认书(系统打印) 11、倾斜试验核准/免除申请书 12、倾斜试验核准/免除通知书 13、船舶下水申请书 14、船舶下水核准书 15、资料流转记录单(如有时) 16、船舶吨位丈量记录 检验技术资料目录

1、船舶技术图纸、资料 2、船舶建造质量证明书 3、船舶吨位丈量计算书(系统打印) 4、船舶检测、试验记录汇总(对应“检验计划”或“检验项目、数据记录表”) 5、船用产品证书复印件 6、无损检测报告(X射线、超声波) 7、密性试验报告 8、倾斜试验报告 9、CO2灭火系统检修(含称重、吹通报告)(如有时) 10、油水分离器水样分析报告 11、磁罗经自差表(如有时) 12、完工图 13、海事机关登记(或证明)文件复印件(含船名、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 建波建造(改建)检验计划编制工作指南一、目的

指导各市局验船师小组编制“船舶检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二、使用范围 适用于各市局管辖区域内授权范围(或省局委托)非“船长小于等于80米内河船舶”建造(改建)“船舶检验计划”的编制。(现有船舶的初次检验可参照执行) 三、船舶建造(改建)概况描述 “计划”须描述以下内容 (一)船名/工程编号及船舶主尺度、机电主要设备型号及参数。 (二)业经验船师小组确认的建造及安装工艺文件记录。 (三)全船焊接、无损检测及密性试验计划。 四、责任的明确 “计划”须充分体现船厂、船东/船东代表、验船师小组保证船舶建造(改建)质量所应承担的责任。 (一)船厂的责任 1、依据《江苏省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船舶的建造质量负责。 2、严格执行船检法律、法规、规程和有关技术标准,保证提交的检验/检测资料、文件和报 告的真实性。 3、确定本厂质检人员或外委方检验/检验人员,参与船舶建造(改建)全过程的检验/检测等 质量管理工作。 4、按照要求完成“计划”中确定的所有检验项目的自检工作,并在自检完成后按照“计划”确定的检验类型(B/W)经船东/船东代表确认后向相关专业的验船师提交“检验项目交验单”。 5、某个项目如未交验完成所有内容,未经船东/船东代表、验船师共同确认,不得遗留至下 个工序交验。 (二)船东的责任: 1、确定相关专业人员保证“计划”的正常实施。 2、监督船厂按照船检机构/验船师小组认可的施工图纸及工艺文件进行施工,发现问题及时 与相关专业的验船师进行意见反馈。

船舶信息管理系统,及计算机系统资料整理

系统定义 所谓MIS(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其原因如下: ①MIS的发展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展开的,之所以有MIS的产生,计算机技术是它得以存在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MIS 从低级低效发展到了高级高效。其次,MIS作为一个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其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都是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对于MIS的开发和使用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因此说MIS是一个技术系统。 ②信息系统是社会系统的抽象表达,社会系统的各个实体之间通过信息发生相互作用,而把这些实体抽象成为信息系统里的节点,将不可见的信息具体化,进行分类、检索和储存,提高信息的质量,就可以提高实体之间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效率。任何一个实际有效的信息系统都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映像,信息系统的运作可以提高社会系统的运作效率,它实际上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是社会系统高度发达的产物。 系统内容

焊缝无损检测规定

无损检测规定 《海上高速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996) 第124页第8章船体结构建造工艺第6节质量检验 8.6.2焊缝检验 8.6.2.1.所有完工焊缝均应经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可用眼或5倍放大镜检查。焊缝的尺寸应符合图纸或有关标准的要求,表面平顺,成形良好。 8.6.2.2.焊缝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夹渣、未填满、气孔、焊穿、过烧和焊瘤等缺陷。板厚小于或等于3mm者,不允许存在咬边;板厚大于3mm者咬边深度应不大于0.5mm,其累积长度不得超过单条焊缝长度的10%,且不得大于100mm。 8.6.2.3.船体主要结构的焊缝应经无损检测,检测范围由工厂与验船师商定。建议射线检查范围应不少于主船体对接焊缝的5%。重要结构的角焊缝应经超声波检查。缺陷的评定标准应经本社同意。 《内河小型船舶建造检验规程》(1987) 适用范围: 钢质船舶:船长不超过30m;主柴油机额定功率不超过220KW(300马力),或双机不超过440KW(600马力);发电机单机容量不超过15KW。如船舶某部分超过规定,超过部分的

技术监督检验应按本局的《船舶建造检验规程》实施。 第258页第3章船体装配及焊接的检验 3.4焊缝无损探伤的检验 3.4.1.船体焊缝的无损探伤检验应在焊缝表面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 无损探伤检验可采用射线透视,超声波探伤或其它有效的方法进行。 3.4.2.射线透视的底片质量和焊缝无损探伤质量的评级,应按验船部门同意的评定标准。3.4.3.无损探伤的检查范围和位置,应经验船师同意,验船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检查范围或指定检查位置。 探测位置应重点选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的强力甲板、舷侧外板、船底板等纵横焊缝交叉点和分段大合拢的环形焊缝。 探测长度与船舶主体焊缝总长的比例,应不少于0.5%~1%,具体拍片数量应征得验船师同意。 对非机动船和船长小于20米以下的机动船,验船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少探或免探。 3.4.4.经无损探伤后发现有不允许存在内在缺陷的焊缝时,应对该段焊缝中认为缺陷有可能延伸的一端或两端进行延伸探伤。不合格的焊缝应批清重焊,返修后应再次进行无损探伤。如仍不合格,须查明原因后才准进行第二次批清重焊。 3.4.5.验船师如对超声波探伤的检查结果有疑问时,可对有疑问的焊缝部位要求用射线透视复查。 《船舶建造检验规程》(1984) 1.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下列钢质船舶: 总吨位为150及以上的海船;

关于中国船舶工业无损检测标准与IACS Rec. 20标准的比较说明

船体结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hip hull steel welds) 中国船舶工业无损检测标准(CB/T)与IACS Rec. 20标准的比较说明 Brief introduction for comparing Chinese shipbuilding NDT standards (CB/T) with IACS REC 20 几乎所有的中国船厂采用以下无损检测标准对船体结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 CB/T3177-94(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和超声波检查规则)、CB/T3558-94(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工艺和质量分级)、CB/T3559-94(船舶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工艺和质量分级)、CB/T3958-2004(船舶钢焊缝磁粉、渗透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 Almost all Chinese shipyards adopt following recognized NDT standard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hip hull steel welds:CB/T3177-94(Ship steel weld radiographic testing and UT testing standard,CB/T3558-94(Ship steel weld radiographic test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lassification),CB/T3559-94(Ship steel weld UT test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lassification)and CB/T3958-2004 (Ship steel weld magnetic particle & penetration test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lassification) 在IACS URZ23 和IACS Rec. 47中提及使用IACS Rec. 20对船体结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为了便于验船师检查无损检测结果,现将上述标准与IACS Rec. 20标准的比较结果具体如下:In IACS URZ23 and IACS Rec. 47, IACS.20 is referred to be applied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hip hull steel welds. In order to convenience for surveyor checking NDT results, full comparison between above mentioned national NDT standards with IACS.20 are done, see the contrast tables and conclusions as follows: 一、射线照相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 表1 / Table 1:

船舶动态管理系统

船舶动态管理系统技术设计方案

目录 一、概述......................................... - 4 - 1.1 背景介绍 ............................................................................................................. - 4 -1.2系统需求分析 ...................................................................................................... - 4 -1. 2.1 系统现状 .......................................................................................................... - 4 -1.2.2 需求分析 .......................................................................................................... - 4 -1.3系统设计原则 ...................................................................................................... - 8 -1.4 系统设计方法 ..................................................................................................... - 9 -1.5 系统特色 ............................................................................................................. - 9 - 1.6 设计规范要求 ..................................................................................................... - 9 - 二、系统总体设计................................ - 10 - 2.1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 10 -2.2技术架构 ............................................................................................................ - 11 -2.2.1 系统整体架构图 ............................................................................................ - 11 -2.2.2技术架构设计 ................................................................................................. - 12 -2.2.3系统安全设计 ................................................................................................. - 13 -2.3 系统接口 ........................................................................................................... - 14 - 2.3.1 标准数据交换服务 ........................................................................................ - 14 - 三、系统功能描述................................ - 14 - 3.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 ....................................................................................... - 14 -3.2 模块功能描述 ................................................................................................... - 15 -3.2.1 基础资料维护 ................................................................................................ - 16 -3.2.2 电子海图应用功能 ........................................................................................ - 16 -3.2.2.1 电子海图显示功能 ..................................................................................... - 16 -3.2.2.2海图维护 ...................................................................................................... - 16 -3.2.2.3数据查询功能 .............................................................................................. - 17 -3.2.3 警情处理 ........................................................................................................ - 17 -3.2.3.1 预案制定 ..................................................................................................... - 17 -

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衍射时差法在船舶检验中的应用 李峰航运学院海事管理1102班 0121112740220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我国正在兴起和应用的TOFD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以及相关标准规定、应 用情况、技术对比及技术难点的突破等,并提出努力开创船舶焊接检测工作使用超声TOFD技术替代射线方 法的新局面。 关键词:焊缝检测超声检测时差法衍射波船舶检验 正文: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军事上的需要,船舶趋于大型化和专业化,造船技术随之迅速发展,造船业已成为 世界上最主要的重工业部门之一。然在船舶的建造中 焊接是其中的关键和支撑技术 焊接的总工时和成 本各占船体建造的总工时和成本的30-40% 。因此焊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船舶质量。 焊缝的检验包含内容较多,包括焊缝的焊前检验、焊缝的焊接规格和表面质量检验、焊缝内部质量检验。而焊前的检验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检测手段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而焊后检测一般较困难。传统的焊缝 内部检测手段往往无法满足实际的检测要求。超声波衍射法TOFD成像技术在焊缝检测应用中具有自身独 特的优势, 在众多的无损检测方法中,超声无损检测方法以其穿透能力强、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 灵敏度高、速度快、成本低、使用方便以及对人体和检测对象无害的优点而倍受青睐,成为国内外应用最广、使用频率最高且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1 TOFD 技术概述 1.1 发展状况 20 世纪70 年代,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ime offlight diffraction,以下简称TOFD)技术问世于英国,最初应用于核反应堆的厚壁压力容器检测[1]。20 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TOFD 技术与数 字化超声设备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超声成像检测技术。21 世纪初,TOFD 技术引入我国,先后在西气 东输和神华煤液化工程中应用成功,目前TOFD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核工业、航空航天、电力、机械制造、 石油、化工等领域。 1.2 检测原理 TOFD 是1 种新型超声检测技术,它可通过超声波的尖端衍射来检测缺陷,通过波的传播时差测 量缺陷,通过信号的图像化处理来显示缺陷[1]。进行TOFD 检测时,发射探头发射声脉冲。一般情况下, 接收探头首先接收直通波,最后接收底面反射波。如有缺陷存在,则在直通波和底面反射波之间还会接收 到缺陷端点(或边界)的衍射波,如图1 所示。上述波信号最初表现为A 扫描信号,连同位置 编码器传出的坐标值被主机接收,经数字图像化处理,最终形成B、D 等二维图像扫描显示。检测人员 主要根据这些显示进行缺陷的定性、定位及定量[2]。优缺点与常规超声检测技术相比,TOFD 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3]: (1)测量精度高(一般为±1 mm),并能测量缺陷的自身高度,但有一定的测量误差;常规超声检测 无法测量缺陷自身高度。 (2)可以检出有效区域内任意方向上的缺陷。 (3)借助B、D 扫描显示,有效提高了缺陷检出率及缺陷定性的准确性,降低了误判率。 (4)一次扫查即可得到整条焊缝的信息,并可离线分析。 但是,TOFD 技术是由超声检测技术发展而来 的分支,仍然存在超声检测固有的局限性,如不能精确检测近表面缺陷、难以检测各类粗晶材料等。 3 特种试块的设计加工 针对船舶上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承压管道,钢板连接焊缝的结构 特点及焊接缺陷的类型和分布规律,设计了不同种试块,在试块的不同位置上制作了14 个缺陷,包括未

船舶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简介

船舶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简介 为提高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其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企业流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总体策划、分步实施· 应用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 系统信息统一管理,部门共享,实行无纸化办公·保持历史数据的延续性 1、系统环境网络环境:LAN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NT或WINDOWS2000 SERVER数据库系统:MS SQL SERVER、SYBASE或ORACLE。 2、软件构成 本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完成相对独立业务功能,不受公司部门划分的 限制,当需要时,可方便地重组软件系统。整个系统包含如下子系统:(1) 船舶调度管理(2)船舶动态管理(3)船舶动态监控(4)租船揽货管理(5) 商务结算管理(6)保险理赔管理(7)船舶设备维护保养(8)船舶备件及物料管理(9)船舶修理管理(10)船舶证书管理(11)船舶资料管理(12)船员信息管理(13) 船员调配管理(14)船员证书管理(15)船员培训管理(16)船员工资管理(17) 船岸通讯管理3、功能概要 以下按顺序简要说明各模块的功能。各功能的详细描述需要经过深入的用户需求调查后方能完成。3.1船舶调度管理模块 用于完成船舶调度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航次命令录入· 装/卸港代理委托函生成·运价、佣金、滞期/速遣费计算·船舶联系单录入· 航次结束后,填写航次效益计算表,进行单船单航次考核;3.2船舶动态管理 完成船舶动态信息获取、查询、输出等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接收、录入、存储、处理船舶发来的各种动态报文;·定期生成并输出船舶动态表;·查询船舶动态信息。3.3船舶动态监控以海大航科拥有国家专利的(IMO S- 57电子海图系统为显示平台,将系统所辖船舶显示在(IMO S- 52电子海图上,同时可以通过海图平台查询船舶的动静态信息、船员、证书等信息,并且可以显示潮汐、洋流、气象台风等信息。·电子海图无级缩放;· 物标分层显示及物标属性查询;·电子海图简单标绘;·船舶显示及动态跟踪;· 船舶的信息查询;·潮汐、洋流、气象台风信息查询;·船位查询POLLING3.4

船舶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船舶检验信息管理系统问题分析报告 、

第一部分船舶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与模块介绍 本系统包括八个主要功能模块。具体为船舶检验、检验管理、授号管理、船舶转籍、查询统计、系统管理、数据处理与即时消息。 一船舶检验,包括申请登记、船名录、流程监控和检验费估算。 1、申请登记:船舶检验、图纸审查二类业务登记工作。 2、船名录:集中显示登记在册的船舶,自己设查询条件,可根据传播中某一设备查询船舶。 3、流程监控:主要功能为对流程的监视与控制,有权限的人可以在这里对流程进行调整。 4、检验费估算:输入计费参数对检验计费进行估算,主要是考虑到有船户咨询等情况,真正收取检验费的计算在流程中进行。 二检验管理,检验管理主要是对正常完成船舶检验业务需要的一些权限设置等功能和查询等的管理。主要包括:证书纸管理、证书查询、流程设置、防伪码查询、空白证书打印、业务指南、检验预报、附件等的设置。 1、证书纸管理:证书纸领用并生成证书纸使用记录。 2、证书查询:根据证书纸的页号查询证书信息。 3、流程设置:设定系统中各个业务的流程控制节点,流程设置权限一般只给系统管理员。 4、防伪码查询:输入证书的防伪码,可以验证证书的真假。 5、空白证书打印:可以调用word打印船舶检验证书的空白式样。 6、业务指南:输入和查询业务的一些信息。 7、检验预报:可以根据船舶下次检验日期查询船舶将要进行的检查。 三授号管理,由市局人员直接登录服务器,输入船舶授号资料。 四船舶转籍,包括申请登记和流程监控。 1、申请登记:船舶转入或转出业务申请登记工作。 2、流程监控:主要起到对流程的监视和控制功能,有权限的人可以在这里对流程进行调整。 五查询统计,包括使用查询和海事局的一些报表的统计。 六系统管理,系统管理设置程序运行的一些参数,本模块一般由系统管理来操作。 包括:机构人员、用户组、人员检验权限、机构检验权限、系统升级、系统日志、初始值设置等功能。 1、机构人员:修改机构基本信息和维护机构人员的信息等功能。 2、人员检验权限和机构检验权限:设置在检验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权限。 3、系统日志:集中显示系统中一些对重要数据的修改记录。 4、初始值设置:系统开始启用时一些特殊要求的编号需要预设。

关于中国船舶工业无损检测标准与IACS Rec 20标准的比较说明

关于中国船舶工业无损检测标准与IACS Rec 20标准的比较说明

船体结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hip hull steel welds) 中国船舶工业无损检测标准(CB/T)与IACS Rec. 20标准的比较说明 Brief introduction for comparing Chinese shipbuilding NDT standards (CB/T) with IACS REC 20 几乎所有的中国船厂采用以下无损检测标准对船体结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 CB/T3177-94(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和超声波检查规则)、CB/T3558-94(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工艺和质量分级)、CB/T3559-94(船舶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工艺和质量分级)、CB/T3958-2004(船舶钢焊缝磁粉、渗透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Almost all Chinese shipyards adopt following recognized NDT standard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hip hull steel welds:CB/T3177-94(Ship steel weld radiographic testing and UT testing standard,CB/T3558-94(Ship steel weld radiographic test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lassification),CB/T3559-94(Ship steel weld UT test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lassification)and CB/T3958-2004 (Ship steel weld magnetic particle & penetration test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lassification)

船舶管理系统

******船舶管理系统介绍 一、系统介绍 ******船舶管理系统(简称:GVOS)是由******新软件公司经过充分调研,结合国内船公司的船舶管理特点开发的一套船舶管理系统,是我国航运企业船舶管理理念的升华,涵盖了船舶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业务,是一个成功的船舶管理信息化案例。在系统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充分考察了国内外船舶管理公司和船管系统的先进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以公司、船舶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为依据,实现船舶管理过程控制与公司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 系统涉及的功能模块主要有:系统管理、基础数据、船岸通讯、计划保养、备件管理、物料管理、船舶营运、安全检查、证书管理、船用资料、消防救生、体系管理、修船管理、日常办公、报文管理、费用管理等。整个系统分为船端系统和岸端系统两部分,系统模块关系图如下所示: 二、系统架构 岸端系统

采用基于RCP + Spring + Hibernate的轻量型企业级J2EE三层技术架构。 该系统架构支持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也可以通过VPN等网络方式连接终端服务器远程进行访问。该架构具有业内技术的先进性,采用J2EE技术架构。引入最新的XML、XSLT、HIBERNATE、SPRING等技术。该架构还具备优秀的可扩展性,易于扩展功能,新增的功能模块对原有数据库及架构影响较小。 ?船端系统 考虑到系统部署的方便性,船端系统在岸端系统的基础上省去应用服务器层,简化为两层;统一采用Linux + 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 ?船岸通讯 船舶上可使用的通讯设备有:卫星通讯设备(M站、C站、F站、FBB海上宽带)、3G无线网络等,卫通设备通过卫通地面中转站与Internet网连接,进行广域网的直接数据交换。船舶上安装的通讯软件有Rydex,AMOS Mail,Skyfile,Outlook 等。******船舶管理系统利用通讯软件,以E-mail的方式进行船岸数据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