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复习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复习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复习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

【课型】复习课

【复习理念】

七年级复习课,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更应侧重地理能力的提升。所以复习时要有取舍,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联系,培养学生具备“跳出课本”看地理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复习,突出重点和难点,借助地图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巩固,同时注重分析地理事物之间地联系性,使学生具备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和差异的眼光,提升地理能力,为终身发展做准备。【复习目标】

1、结合地图,指出日本、俄罗斯、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阅读日本、俄罗斯、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其地形特征,并记住重要地形区;找到俄罗斯、印

度的主要河流,并利用地势特征分析河流流向。

3、通过阅读气候图明确日本、俄罗斯、印度的气候类型,并能利用气候直方图分析其气候特点。

4、结合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俄罗斯、印度的主要资源,并分析印度、俄罗斯资源分布对工业布

局的影响。

5、了解日本、俄罗斯、印度在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特色;在地图上找到日本、俄罗斯、

印度的首都及重要城市。

6、知道日本、俄罗斯、印度经济发展特色,分析日本工业布局在沿海和向中小城市迁移的原因。【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教具准备】导学案

【教学过程】

【识位置】教师讲解认识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从半球位置看,日本、俄罗斯两国都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

)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地带,试从资源、交通方面分析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耕地不足 B.热量不足 C.降水不足 D.土壤贫瘠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其工、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大洲)部分,从自然资源条件看,该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及名称)。他们介绍了印度之行后,如果乘客轮船先到天津港,再回到北京,沿途依次经过的海域是印

——南海——台湾海峡——东海——渤海。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现在该国粮食能够自给,还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重点是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建构知识体系。通过横向对比三个国家各类地理特征,加深对国家地理特征的认识。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要素知识点的归纳、讲解,并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体现了地理的差异性和综合性。

2、特别注重了地理能力的提升。比如日本、俄罗斯和印度工业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结合国情去分析,培养了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观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未来的发展奠基。

3、注重地图的读图和填图。根据以往复习的经验,有些学生对知识很难落实到地图上,所以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在地图上记忆知识,通过读图,明确三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工业及城市分布等,不仅要记住知识点还要填到图上,起到双重强化的作用,效果良好。

复习导学案:

《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结合地图,指出日本、俄罗斯、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阅读日本、俄罗斯、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其地形特征,并记住重要地形区;找到俄罗斯、印

度的主要河流,并利用地势特征分析河流流向。

3、通过阅读气候图明确日本、俄罗斯、印度的气候类型,并能利用气候直方图分析其气候特点。

4、结合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俄罗斯、印度的主要资源,并分析印度、俄罗斯资源分布对工业布

局的影响。

5、了解日本、俄罗斯、印度在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特色;在地图上找到日本、俄罗斯、

印度的首都及重要城市。

6、知道日本、俄罗斯、印度经济发展特色,分析日本工业布局在沿海和向中小城市迁移的原因。【学习过程】

根据轮廓判断,下图分别是哪个国家:

巩固训练一:识位置

1、从南北半球看三个国家全在,从东西半球看,全在东半球,大部分在东半球,小部分在西半球。

2、找到北回归线和北极圈,读出日本在,南部小部分属。俄罗斯在,印度属。

3、日本东临,西隔与相望;俄罗斯北临,东临,西到,西南到;印度西临,东临,南到。(填到图上)

巩固训练二:识国家地形

1、日本是一个多发的国家,原因是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平原是境内最大的平原,最高山峰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2、俄罗斯地形平坦,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主要是,以东主要是

和。自西向东主要地形区有:平原(欧洲最大的平原),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

高原、山地。(填到图上)

3、印度北部:山;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填到图上)

巩固训练三:识国家气候

1、日本北部为气候,南部为气候。冬季较为,夏季较为,降水也比较,具有明显的特征。

2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气候和气候,极圈以北属气候,太平洋沿岸南部地区属气候,欧洲部分因受影响,较为温暖湿润。因所处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

3、印度大部分为气候为主,终年,分为明显的两季。每年6—9月盛行(风向)季风,风从吹向大陆,降水丰富,形成雨季;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盛行(风向)季风,风从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旱季。

巩固训练四:识国家河流

1、俄罗斯河流众多,为欧洲最长的河流,注入。被称为“母亲伏尔加”。北亚地区三大河:,自北向南注入。

2、印度的母亲河是,印度河位于。

巩固训练五:识国家资源

1、日本地狭人稠,资源丰富,附近海域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但资源贫乏。

2、俄罗斯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的少数国家之一。这里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许多种能源和矿产在世界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颇具影响力,通过管道输往和等。

3、印度资源丰富。

巩固训练六:识国家居民和文化

1、日本大多数居民属______民族,通用__语。在古代,日本深受____文化的影响,近代以后,深受____美文化影响。

2、俄罗斯人口1.43亿,民族以_______族为主,白种人为主,多信仰______。

3、印度人口:2010年人口数量达到____亿,是世界第____人口大国,当前增长速度仍然较快。印度是___教和_____教的发源地。现在,居民大多数信奉______教。

巩固训练七:识国家经济

1、日本经济十分发达,是亚洲唯一的国家,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中和在世界前列。在日本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世界第贸易大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加速海外投资,把和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知名跨国公司遍布以及等地区。促使经济从以“”向“”转型。工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带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三。当前,日本的新兴工业开始向扩散。

2、俄罗斯发达,部门齐全。特别是等居世界领先地位,发展迟缓,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工业分布多靠近原料产地,形成、、、四大工业区。

3、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工业大国,传统工业主要是。独立后,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了钢铁、机械工业。现在、、、等高科技产业也开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借助国民通用的语言优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供应国,被称为“世界的办公室”。巩固训练八:识国家主要城市(同时填到图上)

1、日本首都是。

2、俄罗斯最大城市,最大的铁路、公路和航空枢纽是首都;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是;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是;是太平洋沿岸的海港,铁路沿南部分布,因为南部相对温暖,是城市、人口和农业的集中分布区。

3、印度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是;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精品教案(2课时含反思)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水旱灾害贫乏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对水旱灾害的影响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 二、讲授新知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些? 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

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 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 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 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 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 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 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1.教师提问:大家回想我们学过的世界气候类型,结合印度的纬度位置,大家可以看出印度处于什么气候带?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少,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分析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 提示:印度的降水主要是受季风影响,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3.由于受不同风向的影响,印度的降水也由此不一样,在西南风来的早,退的迟的月份,降雨量特别大,而在西南风来的迟退的早月份,陆地干旱少雨,大家想想这会给印度的农业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洪灾、旱灾。 4.为了预防这些灾害,印度政府每年要建设庞大的防灾减灾工程。结合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我们国家,与之有什么不同?大家课后讨论这个问题。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授课教师: 一,学习目标 1、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主要的邻国。(重点) 2、据图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并依此说说印度的地势特征。(难点) 3、结合资料及媒体,知道印度的一些特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主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依据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依据学生回答,总结相关信息,得出“唐玄奘西天取经”确有其事,进而得出“西天”即“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总结印度名称的由来,然后过度到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印度。 2、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问:大家能不能找到印度这个国家?它位于哪个大洲? 答: 问:那么这个位置应该属于亚洲六大地理分区的哪一分区?(回顾亚洲地理分区的知识)答: 总结: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属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媒体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北回归线,以及穿过印度最北和最南部的两条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在图上找出相关纬线,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 教师总结: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属于热带和北温带。 4、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印度的海陆位置。 学生: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归纳印度的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5、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的地形。 北部:山地,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为主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这是我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一)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难点: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二)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课时: 一、文明古国(概况)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 1991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讨论: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三、地形、气候和农业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安国市关汉卿学校马丽君 【设计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正在受到巨大冲击,探究性学习的观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本着以上观点,我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未来的终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对

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以上都为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来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详细过一遍,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活动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涉及的新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飞跃。 作为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理学习上可能存在差异性,基础弱特别是读图、识图能力差的学生不一定能适应探究式的教学,设计畅所欲言、答疑解惑很必要,学业优良的学生会不满足于教材现有内容,会提出一些边缘性或更细的问题,教师不能限制其思考,在课堂上或课下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 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七年级下册地理 印度 教学反思

第三节印度 东山小学李媚清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运用视频和摘抄新闻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 1、运用印度泰姬陵的爱情故事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运用“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形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大地形区时,用圈勾出的形式不够准确。 3、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三、反思 1、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什么时候该放手

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并快乐的学习?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先引导再教? 2、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做活动来提起学生兴趣。 3、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并且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七下人教版地理《日本》教案设计

第一节日本 教学目的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了解日本工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原因,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经济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关心经济问题,乐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意识;同时进一步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外国经验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教学重点日本自然条件和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谈话法和讲述法结合。 教学用具《亚洲地形图》、《日本地形图》、日本景观图片。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已经从自然、经济等方面认识了东亚的一般特征,但是东亚各地又有明显的差异,囚此,我们还要学习东亚的国家地理。 [提问]除我国以外,东亚的其他三国,哪个国家在世界各国中更具有突出的特点?有哪些特点?(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从哪几方面分析和如何进行分析。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日本(板书) [提问]从黑板题目看,说明了日本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位置、领土、人口等方面)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基本情况,也正是从这些最基本的特点开始学习的。 一、位置、领土、人口(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根据《日本地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地处中纬度地区,东亚的东部边缘,东临太平洋;是由若干个岛屿组成的一个岛国,领土大致沿南北方向延伸。)并指导学生利用比例尺,在东亚的政区图上量算北京至东京的直线距离。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的位置范围的基础上,了解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提问]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或者东亚四国人口统计表,说明日本人口有什么特点?(人口稠密,平均密度为300人/平方千米,是四国中最高的。)[小结导入]日本是地处中纬,亚洲东部边缘,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岛国。这种位置特点对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什么影响呢? [读图]读《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卜厂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

七年级下册地理 印度 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 印度不仅是金砖国家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珍惜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境、人口、经济价值观,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思维全局观念 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 二、讲授新知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些? 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 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 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 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 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 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 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印度

地理教案-印度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利弊;自然环境与经济文化的相互联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季节;春天,是草长莺飞,外出踏青的季节。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的旅游团游览了亚洲的名山大河。接下来旅游团将要去一个国家进行旅游,领略异域风情,感受自然之美。 猜一猜:这次去旅游的目的地是哪个国家? 二、讲授新知 1.自主学习日本的位置、领土的组成: 地图──日本海陆位置、确定旅游地与中国的位置关系、组成(四个大岛)、主要城市位置(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等。 2.日本的气候 气候──引导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判断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概括气候特点(与北京比较)解决穿衣问题和雨具。 3.日本的交通 交通工具──海陆位置──岛国──轮船(与中国隔东海)或飞机。 4.日本的饮食 食:展示日本的传统饮食图片,如寿司、各种鱼片等。其中寿司的制作除主料大米外,其他大多为海产品(紫菜、鱼片),市场上也有很多海产品。师:日本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鱼? (归纳)海陆位置──岛国──饮食习惯 5.讨论: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1)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归纳: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地壳活跃,所以多山、多火山、多地震、多温泉。 (2)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尽管日本地震多,但是每次地震死伤的人数很少。因为每年9月1日日本都要进行防震演习。只要大家掌握了地震知识,大家就不用慌张了,你了解防震知识吗? 活动1:防震模拟演习 模拟演习:(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抽取情景题签,学生作出相应的反映)情况一: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 情况二:你正在驾驶一辆汽车…… 情况三: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 情况四: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 情况五: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 情况六:正在上课的学生…… 活动2:地震后的自救 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纠正或指导。 (归纳)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6.教师:你认识哪些品牌呢?怎样认识的? 教师多媒体展示我们生活中的日本的工业产品。 【设计意图】在我国市场上经常会看到日本的工业产品,这一环节虽然小,但是一下子拉近了地理与学生的距离,会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 过渡:那世界其他的地区有没有日本的产品呢?我们来看一下实际情况。请同学们观察图“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找出日本的工业产品还出口到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在读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更清楚地感受到日本经济的发达。

七年级地理:印度尼西亚(教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印度尼西亚(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 1、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的自然环境特征。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一、首先围绕着图回答问题: 1、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从而,概括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然后,提问的另一重要自然特征,多火山、地震及原因。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材主要介绍日本的自然环境,共有四个小标题,由“东亚的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组成,这四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后面的内容“发达的经济”和“主要的城市”作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学情分析 日本是我们的邻国,经济发达,工业产品在我国深受欢迎,近代侵略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等,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先请学生谈谈印象中的日本,激发兴趣,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导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 形特点、温湿的气候特点。 3、根据资料和图片,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情况,以及东西融合的文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计算日本的 人口密度。 2、通过分析多日本火山地震的原因及火山的危害、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开辟为旅游地和 学科研究基地等,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地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避震抗震意识,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信心与能力。 3、用比较法,对北京与东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掌握日本的气候特征。 4、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二、情感目标 通过日本古代在政治体制、文化、建筑、服装、茶道、书道等深受中国的影响,以及近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国耻;激发同学们要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 三、教学重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七下作业:7.3印度(含答案)

7.3 印度 一、选择题 印度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印度人口已达12.102亿。有专家预言,到2030年前后,印度人口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佛教的发源地 B.不是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C.人口世界第一 D.是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印度人口多的优势有() ①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②消费群体广大③环境压力不大④就业机会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国和印度都是金砖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包括() A.都是发展中国家 B.都是人口大国 C.都是临海国 D.都以热带气候为主 读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 4.甲所在大洋名称是()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5.图中能说明南亚地区热量丰富的信息是() A.地形、经度 B.纬度、河流 C.农作物、纬度 D.农作物、降水量6.四个城市,最有可能成为棉纺织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小溪一家今年寒假去印度游玩回来,在向朋友介绍该国的地理特征时说错了一项,请你找出来吧() A.世界第二人口大国B.地形以山地为主C.世界文明古国D.水旱灾害频繁

8.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的雨极”,降水类型为()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回答9~10题。 9.印度农作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种区域分布的主要依据是() A.适应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习惯B.符合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 C.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专门化生产 D.充分利用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10.印度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有() A.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 B.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现在粮食仍不能自给 C.高原广大,平原狭小,可耕种土地比重小 D.软件产业的发展造成劳动力不足 二、综合题 11.读“南亚”图,回答问题. (1)图中,南亚地区的主要风向是,此时为南亚地区热、雨、凉三季中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 2、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及其对环境、社会的影响,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3、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4、了解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发展理念。 5、通过比较学习印度,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 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有两处重点,一是印度的人口及人口问题;二是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难点是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自学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手填图,动口说图,使学生借助地图充分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4、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5、实际操作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开拓创新,这是教育的真谛。通过学习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我国进行推广学习,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电教设备及课件; 2、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与分布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创设:故事引入,同学们都看过我国的古典名著《西游记》,它描述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西天指的是天竺,古代的天竺就位于现在的印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 二、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说说印度的位置、地形、及气候。 2、运用材料,说说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劣势。

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

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日 本教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安国市关汉卿学校马丽君 【设计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正在受到巨大冲击,探究性学习的观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本着以上观点,我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未来的终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对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以上都为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来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教法分析

初中七年级地理:印度 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印度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Indian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印度教案 课题第8课印度(一)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执教教师: 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2. 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法学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板书:第8课印度 重难点教学过程1.课件展示:图9.27“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

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 1.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大地震导入。日本在我国的东部,是我们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对于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说说你所知道的日本。(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东亚岛国(位置、面积、人口、首都、民族、语言、港口) 引导读图: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北纬25~46度之间(据此判断日本是位于北温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东海、朝鲜海峡、日本海。(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 (3)大洲位置:日本属于哪个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亚洲东部)

师过渡:引导学生观察——日本轮廓:看看日本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4)海岸线曲折、漫长(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海上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二)日本地形特点[地图展示“日本地形”,让学生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的主体部分分别是什么?(生答:日本是个群岛国,主体部分主要为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其中本州岛最大。) 师小结: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群岛国家,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和3900多个岛屿组成,通称日本列岛。国土面积共约37.8万平方千米,引出人口,2000年日本是1.27亿人,平均每平方千米是336人;而我国是12.95亿人,平均每平方千米是135人,日本的人口密度是我国的2.5倍,所以说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其中以本州岛最大,地位最突出,首都东京所在地。日本的主要居民是大和族,通用日语。[让学生在发下去的空白地形图上填出日本的四大岛名称。] (师板书:日本的地形特点) 再叫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发现日本平原狭窄,最大平原的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师小结:多山的日本岛国,地表崎岖,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3/4。著名的富士山高达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平原面积狭小,分布零散,最大的关东平原才1.68万平方千米。日本面积虽小,但人口密集,工厂林立,城市毗连,是经济发达国家。)过渡问:日本的地形除了岛多之外,还有什么特色地形?(生答:多火山地震)问题: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利用地图运用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师小结: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日本处在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日本火山、地震频繁。从板块构造看,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 师布置:请阅读P67材料——富士山,你读懂了什么?[师补充:富士山是著名火山,海拔3776米,为日本第一高峰。山麓分布着大小5个火山口,称为“富士五湖”。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录以来共喷发了18次。707年为距今最近的一次喷发,现在仍有喷气现象。被称为火山国的印度尼西亚全国共有火山400座,其中120多座为活火山。] 师补充资料:日本地震频繁,有“地震国”之称。近百年来,5级以上地震发生100余次。强烈地震约每3年1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主要分布在日本列岛的太平洋沿岸。1923年9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大地震,东京房屋毁坏了73%,横滨达96%,死亡人数达15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日本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根据 书中图文资料,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培养学 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增强珍视生命教育。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 工业布局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学会 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4.说出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 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日本工业的发展特点、成因及分布。 2.教学难点 (1)对日本位置特点的描述。 (2)对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分析。 三、教学策略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中国经济、文化往来频 繁。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强国,日本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 借鉴学习。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

础,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上的 地图、图表和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评价地理 事物的基本方法;以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 习等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 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计学生小组研讨的问题。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学生课下自行查找关于日本文化的 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交往日益频繁,其发达的经济让我们羡慕,同时,我国国内各地反日情绪高 涨,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牵动着两国人民的心。这到底是一 个怎样的国家?《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日本,从地理的视角认识一下这个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关系的简单介绍,以及兵 法中提到的“知己知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教案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 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文明古国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 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 高龙中学谭万新 教学目标 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