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

课题名称:基于“位-构-性”观念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内容所属学段:人教版化学必修2

学习过程设计

本节课包括两个部分内容:

一、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归纳出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律的特点,将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半径等元素性质规律以周期表为依托系统化和结构化,并将这些知识整合进“位-构-性”的认知模型中(如下图)。

二、应用“位置-结构-性质”认识模型分析解决新元素硒(Se)的性质,即用思维模型解决新问题。并分析元素周期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每块复习任务都包括理论学习、知识整理、总结提升等若干环节,更有真实情境创设、课后习题巩固等活动完成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目标。具体流程如下:【任务一】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知识整理

知识升华

知识应用

总结提升

请同学们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

位置分析同周期、同主族的原子

结构规律和性质规律,并用思维

导图绘制出来

列出P、S、O的相对位置,比

较非金属性,并引出二级推论:

气态氢化物、最高价含氧酸、

氧化性、得失电子能力等规律

总结“位—构—性”模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