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汇率传递_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6汇率传递_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6汇率传递_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An Research Review abou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BI Yu-j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 :Exchange rate is a kernel tool in open economy,it has important effects in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on pass-through effects began from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changed from fixed system to float system.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xchange rate's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 -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nd the law of one price and pricing to market ,and also narrate the influence of pass-through on the price system by a pass-through model.The pass-through on export price and import price are sequential process.When exchange rate changed,exporter would adjust their makeup under the incomplete market structure.For the pass-through of import price,there al -ready exists incomplete pass-through.The final sale price includes untradeable domestic service cost,which was not influenced by ex -change rate,so the pass-through effect been further weakened.

Key word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ricing to market ;mechanism of pass-through ;

price stickiness

摘要: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汇率传递与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之间的关系,使用一个汇率传递模型阐明了汇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传导机制。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传递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获知汇率发生变动时,出口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出于经营目的会调整其对价格的加成,这反应到进口国的进口价格上已经是一种“不完全”的传递;而进口商品由于存在分销过程,在最终销售价格上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国内不可贸易的服务成本,这部分成本由于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进一步被削弱。

关键词:汇率传递;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传递机制;价格粘性中图分类号:F7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 (2010)03-0100-04

收稿日期:2009-06-26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国际贸易”学科的资助(学科编号:J5170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

2008EJB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毕玉江(1974-),男,河南兰考人,博士,主要从事国际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

汇率传递: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毕玉江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经贸学院,上海201620)

自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市场需求不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是商品出口大国,世界市场需求对我国外贸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而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对汇率传递进行较全面的概念剖析,明确汇

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影响和传导机制,为在金融危机下研究我国外贸长远发展提供思路。

汇率传递(pass-through )最早出现于1970年代早期关于国际收支和货币校准(currency alignments )问题的研究文献当中。William Branson(1973)认为,汇率调整并不总是会在最终的进出口价格上反应出来。他举例说明虽然日元升值,但日本出口商自己负担了成本的上升,他们降低了自己的利润(profit margins)

·100·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3期

而不是提高价格。而且,他认为美国的进口价格对币值变动缺乏敏感性可能表明,来自日本和德国的出口商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将汇率变动的成本传递到出口价格上,而是将美元价格保持不变,但降低了其本币价格。但是,他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而这其实就是不完全汇率传递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对汇率传递的理解

汇率传递(pass-through)最早出现于1970年代早期关于国际收支和货币校准(currency alignments)问题的研究文献当中。William Branson(1973)认为,汇率调整并不总是会在最终的进出口价格上反应出来。研究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以及一国国内总体价格水平,首先要正确理解汇率传递的概念。Krupp 和Carl(1996)认为文献中对汇率传递至少存在两种定义。第一种认为汇率传递就是当汇率变动后,外国出口商变动其本币表示的出口价格的程度,其目的是将汇率变动对进口国市场价格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这种情形下的不完全汇率传递被称为“依市场定价”(Pricing to market,PTM)。第二种定义则关注于当本国和外国厂商生产同质产品并互相竞争时,两国汇率变动对各自国内均衡价格的影响。而按照Goldberg和Knetter(1997)的研究,汇率传递定义为:“由于1%的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本币进口价格的百分比变动”。

然而,进口品价格的变动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传导到进口国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上来,比如Ito et al.(2005)就研究了汇率对进口国消费者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Obstfeld(2002)认为,汇率对进口品和进口国总体CPI的传递效应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时候,对进口商品价格更广泛和快速的传递会增强汇率的支出-转换效应。他认为,对整体价格水平的快速传递会使汇率潜在的支出转换效应无效。越来越多的研究都是以贸易品价格的汇率传递作为分析的起点,将其作为第一阶段的汇率传递,而将汇率变动通过中间投入品和其他价格渠道对最终消费者价格的传递作为第二阶段的汇率传递。

二、一价定律与汇率传递的关系

一价定律可以说是研究贸易商品价格和汇率关系的出发点,而关于一价定律成立与否的争论在国际经济学研究中也是由来已久的。Devereux(1997)认为,要明白实际汇率的特性,必须首先理解贸易品价格从一价定律的偏离。Goldberg和Knetter (1997)则将研究商品价格和汇率关系的文献分为三个相关议题:一价定律,汇率传递以及依市场定价。对于从一价定律的持续性偏离存在很多解释,其中之一就是出口厂商的“依市场定价”。为了与出口市场上的同行们竞争,出口厂商按照出口对象国细分他们的市场并在外国市场上设置相应价格与外国企业竞争。在这种情形下,出口企业为响应汇率贬值带来的成本上升,不一定必然调整其出口价格,从而引发了贸易品价格对一价定律的偏离。由Dornbusch(1987),Krugman(1987),Dixit(1989)的研究引发的大量文献都对实行“依市场定价”策略厂商的最优价格响应进行了研究。

另一种对一价定律偏离的解释是出口商的本币价格粘性。出口商预先为目标国本地市场定价,而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响应存在时滞,从而也会引起对一价定律的偏离。Engel(1993)研究

了G7国家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构成,结果发现跨国相对价格的波动比一国内部相对价格的波动性要高。M acDonald(1993)使用Johanson多变量协整方法检验汇率与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汇率与相对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Kim(1990)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美国和其他5个工业化国家的汇率与价格关系,研究发现名义汇率和相对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Engel和Rogers(1997)研究了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商品样本的价格。他们构建了一个包含距离的价格变动实证模型,表明距离对价格的变动是显著的影响因素。Wei和Parsley(1995)研究了OECD 国家之间的商品价格波动性,也证明距离在决定价格波动性时是显著变量,但汇率的波动具有更大的效应。

实证研究表明,贸易品价格偏离一价定律的现象广泛存在,引发了越来越多关于不完全汇率传递的研究。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从市场结构入手进行的理论解释。Pollard和Coughlin (2003)认为,不完全汇率传递要求厂商具有市场力。他们发展的一个模型表明了汇率传递和一价定律之间的关系。假定存在两个国家,本国(H)和外国(F)。在外国,一个垄断者为其本国市场和出口市场生产商品x,x F代表外国消费,x H代表向本国的出口。外国(出口国)对商品x的需求是由该商品的本地(外国)货币价格以及收入确定的:x F(p F,I F)。在本国(进口国),外国厂商面临本国替代商品y的竞争。本国的需求是由商品x和商品y的本币价格(进口国)以及收入决定的:x H(p H,p y,I H)。出于简化起见,假设所有商品x都在外国生产,生产x的成本依赖于生产的总量(X=x H+x F)以及要素价格,即成本函数为c(X,w)。

外国出口厂商以进口国货币设置其出口价格,但是最大化其本币利润,即:

max

p F,p H

∏=p F x F+ER·p H x H-c(X,w)(1)这里,ER是进口国货币的外币价格。利润最大化可得到在每个市场上销售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以外币表示)相等时的标准条件。

假定二阶条件满足,最优价格方程是:

p F=f(w,ER,I F,I H,p y)(2)

p H=f(w,ER,I F,I H,p y)(3)

汇率变动会影响两个市场上的价格。进口国货币升值,导致p H下降。然而,传递程度依赖于汇率变动对外国(出口国)价格p F的影响。p F对ER变化的响应则依赖于出口商的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成本随产出下降,则进口国货币升值将导致p F下降;如果边际成本随产出上升,则进口国货币升值将导致p F上升;而如果边际成本不变,则汇率变动对外国出口价格没有影响。正如Blonigen和Haynes(1999)表明的,因为汇率可能同时影响两国价格,因此观察到的不完全传递并不必然表明贸易商品的价格变动违反了一价定律。另外,如果边际成本是下降的并且一价定律成立,则对p H的传递将超过完全传递水平,即只有在边际成本不变时完全传递才与一价定律完全一致。此外,完全传递要求不仅边际成本不变并且进口价格p H对边际成本的加成也是不变的。

由于实证研究中发现贸易品价格偏离一价定律的现象,因此对其进行的解释就需要从一价定律成立的前提入手进行研究。

·101·

汇率传递: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最基本的解释是基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的分析,由于厂商具有市场力,从而其定价会超过边际成本。而边际成本和汇率变动之间的对比关系就决定了汇率变动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程度。

三、汇率传递:微观还是宏观效应?

从大的方面来看,对汇率传递进行研究的文献都认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不完全汇率传递进行解释。宏观角度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宏观变量对传递程度及速度的影响,诸如一国的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状况,国家大小,消费者层面存在的商品价格缓慢调整现象(Engel,2002)等等。而基于微观层面的研究则更加关注于市场的竞争结构,厂商的定价策略以及进出口的商品构成等因素,包括不完全竞争厂商存在的依市场定价行为(Corsetti,Dedola,2002);贸易品分销过程中产生的本国成本(Burstein,Neves,Rebelo,2000);非贸易品在消费中的重要性程度(Betts,Kehoe,2001)等等。

Dwyer(1993)认为宏观条件和微观因素都会影响汇率传递程度。他认为汇率传递过程由三个主要因素决定:贸易品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宏观经济条件和微观经济环境。他的解释是,首先,在无其他冲击的情形下,需求和供给的相对价格弹性是决定汇率传递程度的主要因素。对小国而言,传递是接近于完全的。因为在小国情形下,出口商被假定为面对完全的需求弹性,而进口商面对完全的供给弹性。第二,宏观经济冲击既可能增强对需求或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可能削弱这种影响。例如,当本国需求旺盛或产能受限,则商品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对相对需求和供给弹性具有较高程度的无关性(Pig-got,Reinhart,1985;Phillips,1988)。第三,对单个的行业而言,微观经济环境也将影响定价者的策略行为。当同质产品在一体化的世界市场上进行贸易时,套利会消除商品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差异。然而,当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并存在市场分割时,更大程度的价格变动就是可能的。最后,厂商的定价策略也受到对将来汇率运动预期以及价格计划持续期间长度的影响(Froot,Klemperer,1988;Ohno,1990)。

Campa和Goldberg(2002)也曾试图区分“微观因素”和“宏观影响”的解释。在前一种情形下,低的汇率传递程度归因于商品市场的各种结构性因素。然而,其他对不完全传递的观点更偏向于宏观经济现象的分析,这一般与消费者水平的商品价格的缓慢调整有关。Taylor(2000)假定发达国家平均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会影响厂商将成本的变动传递到他们最终商品价格的程度。根据这种观点,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低的通货膨胀将导致较低的进口价格传递。Devereux和Engel(2001)以及Bacchetta和van Wincoop(2001)则使用最优定价货币选择的理论框架,为货币政策与汇率传递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证明。他们的分析表明,如果出口商使用的定价货币来自于具有更加稳定货币政策的国家,则本地货币表示的进口价格就相对更加稳定。而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货币政策波动性高的国家其进口价格的传递率也将比较高。

宏观变量对传递率的影响还可能与出口商扩大市场份额的经营计划有关。如Froot和Klemperer(1989)的讨论所表明的,当

名义汇率波动性较高并且出口商试图保持其市场份额时,汇率传递程度可能也比较低。

此外,国家的大小也是影响传递弹性的重要因素。该观点最初来源于Dornbusch(1987)的研究,他指出如果出口商数量相对于本地竞争者而言比较多,则汇率传递可能也较高。对这一关系的一种近似表达是汇率传递弹性可能与一国的实际GDP负相关,其他的方法可能也会考虑一国特定部门的开放度的影响。

贸易商品的构成变化可能也是影响传递弹性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进口商品的传递弹性会发生变化,这会对总体进口价格的传递弹性产生影响。如果一国的进口商品构成从高汇率传递的产业转向低弹性产业,则该国的总体进口传递弹性显然将下降。反之,高传递弹性商品比重增加会导致传递弹性上升。根据Campa和Goldberg(2002)的研究,仅仅是由于进口的商品构成变化,美国在1980~1998年间传递弹性就从0.37下降到了0.25。而对意大利而言,这种原因造成的传递弹性更大则更加明显,从0.87降到了0.62。最终,Campa和Goldberg(2002)的研究认为,宏观因素在解释不同国家汇率变动传递程度的差异时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解释力是相当有限的。而长期传递弹性的变化则主要反应了贸易构成的变动。

Venables(1990)的观点似乎更能说明汇率传递到底是宏观还是微观经济问题。他认为,要想全面透彻地研究汇率变动引起的经济调整,就需要提供汇率变动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经济基础。因为只有研究者了解了进口商对汇率变动的传递或吸收程度,才能为汇率变动对总体价格水平的影响提供全面的分析。Obstfeld 和Rogoff(1995)也强调了在分析汇率行为时微观基础的重要性:“缺乏微观基础的模型可能在很多层面都会产生问题”。

因此,实际上我们可以试着给出这样的评判:当分析一国整体价格传递效应的时候,宏观因素起的作用较为明显;而如果将某行业或商品类作为分析对象,则关注的微观因素就应该更多一点。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进行研究,都应该把微观因素作为重要的分析基础。

四、汇率变动对商品进出口价格的传递机制

1.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

学术界长期争论关于一价定律是否成立这一问题之后,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汇率传递的研究主要强调地理位置不同的市场上的产业组织和市场分割以及价格歧视现象。1990年代的研究则主要关注于外国销售商面对汇率变动时其定价策略的变动方式。而更近一些的研究则主要关注汇率传递在货币政策和汇率体制优化方面的核心地位。这些争论主要关注进口商品的生产者货币定价(PCP: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和本地货币定价(LCP:local currency pricing)行为,以及是否汇率传递率内生于一国的通货膨胀环境。几乎对汇率传递研究的文献都发现传递是不完全的,M enon(1995)的总结是:“对许多国家而言,不完全传递是普遍现象”。而且传递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和产品之间存在相当显著的差异。

汇率变动一般通过以下渠道影响进口品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①通过进口消费品价格直接影响国内价格水平;②通过进口的中间投入品价格变动影响国内的生产成本,

·102·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3期

进而对国内价格水平产生影响;③汇率变动会相应改变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状况,从而间接影响国内价格总水平。

因此,汇率对价格的传递由两阶段构成,在第一阶段,汇率变动被传递到进口价格水平上。本币贬值一般都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升,如果贬值效果完全传递到了进口价格上,则传递是完全的,否则,传递就是不完全的。本币升值对进口价格的影响方向则刚好相反。在传递效应的第二阶段,进口价格的变动被传递给了消费者价格。

2.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

许多研究认为,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作用依赖于出口商的定价决策,而这其中又有许多因素起作用。对于一国的出口而言,如果我们将出口对象国市场标记为出口市场,则贸易经济学家指出影响出口市场汇率传递的因素为:

(1)出口市场大小。Khosla和Teranishi(1989)认为国家越小,传递程度越高。

(2)目标市场产业集聚程度。Feinberg(1989)认为集聚度越高,传递程度越低。

(3)出口市场汇率变动是升值还是贬值,这其实也涉及到汇率传递是否对称的问题。Kreinin等人(1987)以及M arston(1990)的研究认为升值时的传递程度高于贬值时的。

(4)外国出口商对本国厂商的数量比例。Dornbusch(1987)和Feinberg(1986)认为出口竞争厂商数量增加时传递程度较高。

(5)非关税壁垒类型和保护程度。Bhagwati(1988)的研究认为进口配额会降低传递程度。

(6)出口商所在国因素。Athukorala和M enon(1995)的研究认为欧盟出口商的传递程度一般高于美国出口商的。Gagnon和Knetter(1995)认为日本出口商使用加成调整的方法多于德国出口商,因而日本出口商可平滑其出口的外币价格,稳定市场份额。

(7)行业差异。Khosla和Teranishi(1989)认为与原材料品和中间投入品相比,最终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程度较高。

(8)产品大小。Gagnon和Knetter(1995)的研究表明与大型德国汽车出口品相比,小型车的传递程度较高。Clark(1999)等人则发展了一个国际定价模型,在他们的分析框架中,影响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传递程度的因素包括:汇率的不确定性,分销策略,品牌价值,竞争对称性,外包策略和企业的利润目标。

五、汇率变动对价格水平的传递:综合传递机制

从我们的文献梳理中可以看到,研究汇率对价格传递效应的文献可以从其研究内容上分为两类。一类文献研究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作用,而另一类则更加关注汇率变动的进口价格传递效应。其实,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传递效应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获知汇率发生变动时,出口商由于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出于经营目的会调整其对价格的加成,这反应到进口国的进口价格上已经是一种“不完全”的传递,而进口商品由于存在分销过程,在最终销售价格上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国内不可贸易的服务成本,这部分成本由于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进一步被削弱。

此外,由于进口商品通常只占进口国最终消费品很小的比例,许多进口的半成品还要通过后续的生产加工过程才能进入消费。这一过程中,进口国的生产过程又会进一步弱化进口商品对国内总体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所以,我们可以将影响汇率传递效应的出口方因素和进口方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参考文献】

[1]Aksoy Y.and Yohanes E.Riyanto.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Vertically

Related Market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8(2):235-251.

[2]Bacchetta,Philippe and Eric Van Wincoop.Does Exchange-Rate Stability

Increase Trade and Welfar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5):1093-1108.

[3]刘姝伶,温涛,葛军.人民币汇率预测及方法选择——

—基于ARIMA与GARCH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

[4]Baldwin,Richard.Hysteresis in Import Prices:The Beachhead Effect[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78(4):773-785.

[5]Bergin,Paul,Reuven Glick and Alan M.Taylor.Productivity,Tradability,

and the Long-Run Price Puzzle[R].NBER Working Paper10569,June 2004.

[6]Caballero,R J and EMRA Engel.Microeconomic rigidities and aggregate

price dynamic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3(37):697-717.

[7]游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

[8]Campa,JoséManuel.Exchange Rates and Trade:How Important is

Hysteresis in Trade?[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4(48):527-548. [9]Cerra,Valerie and Sweta Chaman Saxena.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xport Behavior[R].IMF Working Paper,WP/02/200,November2002. [10]Choudhri,Ehsan U.Hamid Faruqee and Dalia S.Hakura.,Explaining the

Exchange Pass-Through in Different Prices[R].IMF Working Paper,2002(2):224.

[11]Corsetti,Giancarlo,and Pesenti,Paolo.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Optimal

Monetary Policy[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5,52(2):281-305.

[12]Devereux,Michael B.Real Exchange Rates and Macroeconomics:Evidence

and Theory[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nomics,1997,30(4):773-808.

[13]Dixit,Avinash.Hysteresis,Import Penetration,and Exchange Rate Pass-

Throug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9,104(2):205-228. [14]Dornbusch.,Rudiger.Exchange Rate and Pric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7,77(3):83-106.

[15]Engel,Charles.Equivalence Results for Optimal Pass-Through,Optimal

Indexing to Exchange Rates,and Optimal Choice of Currency for Export Pricing[R].NBER working paper no.11209.2005.

[16]Feinberg,Robert M.Exchange Rates and Unfair Trad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9,71(4):704-707.

[17]Goldberg,Pinelopi and Michael Knetter.Goods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What Have We Learned?[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1243-1292.

[18]Obstfeld,Maurice.Exchange Rates and Adjustment:Perspective from

The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2(124).

·103·

汇率传递: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 2007-08-14 11:00:42|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从宏观基本因素,如相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水平、经济增长、内外资产的替代性和均衡价格的调整速度等,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和波动。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商品贸易为主的流量模型和以资产交换为主的存量模型,前者如早期的购买力平价说、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后者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包括弹性价格的货币模型、粘性价格货币模型、货币替代模型和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等。然而现实经济中,却很难运用这些传统理论来预测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的走势,大量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传统汇率理论的解释能力十分低下,尤其对短期内的汇率变化,预测能力甚至连简单的随机游走模型都不如。面对这一困惑,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不断寻求对传统理论的突破,将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将对这一新的阶段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作一较为全面的梳理。 一、外汇市场有效性的质疑:理论突破的起点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是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盛行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经济学家们除了致力于建立和扩展各种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模型,同时也在致力于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然而,大量实证研究的结果却表明,这些宏观结构的模型对浮动汇率条件下的汇率解释能力非常地弱。特别是在Meese & Rogoff(1983)[1]使用样本外预测分析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资产市场汇率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不明显胜过随机游走模型。这一惊人的结论对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后来一些学者(如Salemi,1984)的研究发现在一个相对长的预测间距水平上,资产市场汇率模型的预测能力还是要比随机游走模型的预测能力强,并且这一结论逐渐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但是在短期的预测水平上,Meese & Rogoff的结论还从未被有说服力的证据推翻。 Meese & Rogoff的结论结束了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黄金时代,这一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构筑起来并得到不断发展的汇率理论陷入一种难以自圆其说的危机。面对这一困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汇率决定宏观结构模型的

文献综述写法及格式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注意事项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

人民币汇率文献综述

人民币汇率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依次探讨了人民币汇率研究的不同领域问题,对近几年来有关人民币汇率的部分文献进行了综述,目的在于通过本文的介绍,大致的描述出近几年的学术界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一些结论。本文首先对人民币汇率的当前形势进行了大致的勾勒;然后本文介绍了人民币汇率所面对的问题和相关影响的分析,其中也包括了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贸易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起来,而在之后,我国加入了WTO,随着每年贸易额稳定增长的同时,汇率也开始成为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让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成员,人民币汇率的每一次变更都牵动着国际经济的神经。 从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是在运行中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点。自从199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0元左右,并且外汇资产以美元计价。在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做出了重归“有管理的浮动”的改革,它对汇率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部分的改革,由盯住单一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 以上简单的阐述了人民币汇率的当前情况和我国目前现行的汇率制度。而该制度下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在面对世界货币干扰波动的影响下也开始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下文就开始对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对近几年人民币汇率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由此得出一些结论。 二、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问题 自2002年开始,西方社会经济领域就一度的要求人民币升值,学术界都是一致的认为人民币汇率是低估了的。而在2005年前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或是直接要求人民币升值,或是基于国内经济压力,或是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的主要经济大国都将逐注意力转向了如何摆脱危机,而人民币则在这两年中稳稳的度过。 2010年之后,世界经济开始渐渐复苏,似乎也已走出了危机的阴影中,他们又将注意力移向了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稳定了两年的人民币汇率开始松动了,人民币又面临了新的一轮升值压力当中。 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学术界的研究也是层层递进,深入探析。张永国(2011)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大致化成了四个方面: 1.中外利率差异情况,利率的相对高低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从而影响国际贸易规模,使利率差异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不断地提高; 2.货币供应量状况,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投资大幅度增加,再加上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外资进入又过多,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外汇供大于求,促使人民币

最详细的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说明

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详解 一、文献格式的快速引用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的类型(即引文出处)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在文献名后并以方括号括起,具体类型标识如下: M ——专著、普通图书 C ——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 ——期刊文章 D ——学位论文 R ——研究报告 S ——标准 P ——专利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实例 1、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2、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2] Spivak,G. Victory in Limbo[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3] Almarza, G.G.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4]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67.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 汇率决定理论的概述 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国货币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利率平价学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与资产组合分析法(Portfolio Approach)。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Flexible price Monetary approach)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 汇率决定理论的内容 国际借贷学说 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制时期。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4世纪,1961年,英国学者G.I.Goschen较为完整地提出。该学说认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的变化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这一理论的缺陷是没有说清楚哪些因素是具体影响到外汇的供求。 购买力平价学说 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金本位制崩溃,各国货币发行摆脱羁绊,导致物价飞涨,汇率出现剧烈波动。1922年,瑞典学者Cassel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购买力平价学说。该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 A,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e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 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 = P A / P B。 假定t 0时期A 国的物价水平为P A0,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0,A 国货币的汇率为e0,t1时期A国 的物价水平为P A1,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1,A 国货币的汇率为e1。P A为A国在t1时期以t0时期 为基期的物价指数,P B为B国在t1时期以t0为基期的物价指数,则依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 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文献综述 前言 本组所研究的课题为《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我们在网上浏览了几十篇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下载了三十来篇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并研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它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期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学生发展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包括:观念更新、领域拓宽和角色转换。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实质上构成了一门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具有示范作用,专业发展观念具有渗透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具有互动效应。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化问题,是新世纪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我组通过目前我国的教师专业的发展,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这些文献给予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近几年来的教师专业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开始,教师已不单单只在黑板上写字,口头讲述相关知识。高度信息化已经成为21 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网络的信息化也让我国教育的信息化,而对于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和教学环境的创设者, 更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学会学习,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筛选、加工、处理和运用, 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面向信息化,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信息化进程, 就是对教师不断专业发展的过程。 根据美国1999 年作的一个全国性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调查报告指出, 由于技术的发展是那么迅速, 大约只有20%的教师能够自信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技术。面对教育信息化,教师只有适应各方面所带来的信息化,我国的教师专业才能不断的发展。 顾小青、祝智庭和庞艳霞(2004第一期电化教育研究)在《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 现状与问题》中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来了解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四个方面,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实施方法等, 对设计适合我国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策略至关重要。他们通过调查总结出特别是在诊断当前教师教育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方面。对于像实验学校这样已经完成了技术扫盲的地区, 需要及时更新教师发展项目的内容和方式, 将重点转移到以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主的方面来。 顾小青(2003.8中国电化教育)在《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展望》中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研究, 对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描述, 对有望成功的发展模式及其要素进行了分析。她认为有希望成功的教师发展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1.同辈指导。贝克尔认为同辈指导是最有望成功的教师发展模式。2.以技术整合的方法学习技术整合。3.教师做研究。 包国庆(2004第九期电化教育研究)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中论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及其几个特殊性, 然后研究当代信息化的两个背景——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络及其对教师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最后, 对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提出十点预测。主要概括为:在教育信息化中,教师将朝向多学科、“示范”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教育与科研界限模糊;获得更多的自律和自由;强化科学方法论;趋向制度化建设;是一种文理综合性科目;将开展“人道主义”的研究;培训将出现一种“地图- 路标”教学法;人类社会的最后的一次专业。 同时,刘密(2010.04科技文汇)在《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之比较研究》中也介绍了英国、日本、德国以及我国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与举措,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我国教师信息化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党新莉,严菊婷(2011第一期黑河学刊)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中认为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技术支

人民币汇率 物价水平 汇率传递效应 向量自回归模型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论文

人民币汇率论文:基于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在传统的分析框架下,由于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 ,LOF)的存在,一国的名义汇率与相对物价水平存在着负相关 的关系,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是完全的。然而经过大量的实证检验, 不断出现与传统国际经济理论相抵触的现象,经济学家开始反思传统理论在解释实际问题中所存在的缺憾。在我国,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与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双高”现象似乎是对传统理论的又一次挑战,使汇率和价格的关系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的“双高”现象违背了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意味着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不适用于我国的经济状况,还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研究; 这种现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持续下去;汇率的传递效应会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影响物价水平,其传递效应是否减弱,如果减弱也就是在不完 全的传递效应下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如何?本文在综合了以往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和汇率超调理论(Overshooting Model)为出发点,深入 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本文主要分为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部分: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及汇率超调理论的基础上, 对汇率... 【英文摘要】In tradit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due to the law of one price, there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ountry’s nominal exchange rate and relative prices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doc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相同,不再重复。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题目)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 学生:(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学院:(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摘要]:××××××××××××××××××(摘要内容空两个汉字符由“[摘要]”引出,用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200—300字,)[关键词]:×××;××××;×××××;×××(关键词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符由“[关键词]”引出3-5个,小四宋体) 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左面对齐方式排列) Key words: ×××;××××;×××××;×××(3-5个,小四Times New Romar,左面对齐方式排列) 前言(引言) ×××××(格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范围、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课题的关系。要求: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范例]:FDI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与研究综述(前言)FDI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围绕两大主题而展开,一是什么因素引起FDI,即FDI产生和发展的动因问题;二是FDI的效应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关FDI与贸易关系研究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FDI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日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正文:××××× 格式:正文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二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排列;二级标题采用两边加圆括号的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三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 2. 3. ……)标引、小四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各级标题中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字体。各级标题与正文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从此页开始编页码。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体的要求排版,每段首行缩进两个汉字。 要求:正文是综述的主体,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观点,阐明所提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等。一般可以按照题目大小、内容多少及逻辑关系,安排不同层次的大小标题,按论点和论据组织材料,从不同角度阐明主体中心内容。主体部分引用的资料应注意以下问题:能说明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资料真实可靠,既新颖又具有代表性;能反映问题的发展阶段以及阶段性成果。)

6汇率传递_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An Research Review abou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BI Yu-j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 :Exchange rate is a kernel tool in open economy,it has important effects in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on pass-through effects began from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changed from fixed system to float system.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xchange rate's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 -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nd the law of one price and pricing to market ,and also narrate the influence of pass-through on the price system by a pass-through model.The pass-through on export price and import price are sequential process.When exchange rate changed,exporter would adjust their makeup under the incomplete market structure.For the pass-through of import price,there al -ready exists incomplete pass-through.The final sale price includes untradeable domestic service cost,which was not influenced by ex -change rate,so the pass-through effect been further weakened. Key word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ricing to market ;mechanism of pass-through ; price stickiness 摘要: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汇率传递与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之间的关系,使用一个汇率传递模型阐明了汇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传导机制。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传递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获知汇率发生变动时,出口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出于经营目的会调整其对价格的加成,这反应到进口国的进口价格上已经是一种“不完全”的传递;而进口商品由于存在分销过程,在最终销售价格上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国内不可贸易的服务成本,这部分成本由于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进一步被削弱。 关键词:汇率传递;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传递机制;价格粘性中图分类号:F7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 (2010)03-0100-04 收稿日期:2009-06-26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国际贸易”学科的资助(学科编号:J5170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 2008EJB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毕玉江(1974-),男,河南兰考人,博士,主要从事国际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 汇率传递: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毕玉江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经贸学院,上海201620) 自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市场需求不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是商品出口大国,世界市场需求对我国外贸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而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对汇率传递进行较全面的概念剖析,明确汇 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影响和传导机制,为在金融危机下研究我国外贸长远发展提供思路。 汇率传递(pass-through )最早出现于1970年代早期关于国际收支和货币校准(currency alignments )问题的研究文献当中。William Branson(1973)认为,汇率调整并不总是会在最终的进出口价格上反应出来。他举例说明虽然日元升值,但日本出口商自己负担了成本的上升,他们降低了自己的利润(profit margins) ·100·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3期

文献综述写作格式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 .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19(1):46-52.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起,人民币汇率就已经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接踵而至。人民币汇率问题广为各国政府、媒体和学术界所关注,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正愈演愈烈。早在2003年7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就曾多次论及人民币汇率,认为人民币应采取浮动汇率制。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阵营中。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做过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所持结论不一。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产生一些借鉴作用。 一、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的理论发展 (一)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的古典理论 1.托马斯·孟(ThomasMun)的汇率变动观点。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学者托马斯·孟的论述中。托马斯·孟在讨论贸易差额如何影响汇率变动后指出,汇率变动同样也会影响贸易差额的变化。因为压低汇率的做法会引起汇率上升,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在对外贸易中就可以拿少量的外币去购买外国商品,而外国人却要拿出更多的货币来购买本国商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货币流入国内。而且,托马斯·孟认为保持一国货币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托马斯·孟未能对他所处的金本位时期的货币贬值对贸易发展的影响做出清晰的分析。 2.价格—黄金流动机制。大卫·休谟 (DavidHume)继承并发展了金本位制 下汇率与贸易发展关系的研究,并提出 了“价格—黄金流动机制”,认为如果一 个国家的贸易收支出现逆差,那么国际 储备就会下降,从而减少本币供给,而本 币供给的减少将会降低本国价格水平, 使本国商品更具竞争力,从而增加出口, 减少进口以改善贸易收支,这个过程一 直保持到贸易逆差消失为止。同时,休谟 也认为,汇率变动本身也可以通过价格 机制的作用自动调节贸易收支,当一国 出现贸易逆差时候,贸易逆差会使该国 货币汇率下跌,从而刺激了该国货物的 出口也抑制了他国货物的进口,最终改 善了国际收支。而且,如果一国贸易逆差 使得该国货币下跌至铸币的输出点以下 时,就会引起国际黄金流动,造成该国国 内货币数量的减少,引起物价和收入下 跌,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最终纠正 贸易逆差。但是,这种价格调节机制需要 一个基本的既定条件,即进出口价格弹 性条件。大卫·休谟关于汇率变动可以通 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而自动调节贸易收支 的论述,对后来的汇率和贸易相互作用 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弹性分析法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 于19世纪末创立了弹性学说,用来分析 一般商品价格变化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并提出了“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到 了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各国 竞相将本币贬值,阿巴·勒纳(AbbaLern- er)就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恒 界值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调低 汇率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但 并不意味着必然能改善贸易逆差。两种 理论的结合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勒 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指 出在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 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的 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该国货币对外 贬值就一定能够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 用公式表示就是 |Ex|+|EM|>1 这里,Ex表示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EM表示进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弹性分析方法虽然分析了汇率变动 对贸易收支平衡的影响,但是仍然是以 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仍然不完善。随后 出现的时滞理论、吸收分析方法、货币分 析法对其进行了完善。 (三)对弹性分析法的补充 1.时滞理论。时滞理论指的是即使 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贸易量在汇率 贬值后短时间不会增加,贸易量的变化 需要一段时间。于是贸易收支在贬值后 的短时间内非但得不到改善,反而因为 汇率贬值而恶化了,只有待到贸易量调 整之后,汇率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才会显现出来。英文字母“J”形象地表 示了汇率贬值时贸易收支影响的过程,因 此,常用“J曲线”效应来代指汇率变动对 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J曲线效应是由马 吉(MageeSP)于1973年最早发现的。 2.吸收分析法。吸收分析方法是由 亚历山大(Alexander)于20世纪50年 代提出的。亚历山大认为总弹性不固定 又不可测,只能用于事后分析,所以他主 张舍弃弹性分析法,而采用收入和支出 来分析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吸收分 析法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相对于弹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文/葛炎欢 74经济论坛200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