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环境试验规范

产品环境试验规范
产品环境试验规范

目录

1、概述 (4)

2、环境试验 (4)

2.1定义及目的 (4)

2.2内容 (4)

2.3环境对产品的主要影响 (5)

2.4主要环境试验国标介绍 (5)

2.4.1 低温试验 (6)

2.4.2 高温试验 (7)

2.4.3 恒定湿热试验 (8)

3、环境试验箱使用注意点 (10)

4、方法 (10)

4.1 拟制试验计划 (10)

4.2 定制试验程序与项目 (10)

4.3 回归测试 (11)

4.4 实验报告的拟制、评审与归档 (11)

5、港湾现阶段应用指导 (11)

5、1 温度的选择 (11)

5.2 时间的选择 (12)

5.3 试验过程中功能/性能测试项目的选择建议 (12)

产品环境试验规范

关键词:环境

摘要:

品环境试验规范,指出了进行产品环境试验时所需关注的

要点。

缩略语清单:

参考资料清单:

参考资料清单

出版单位名称作者编号发布日期查阅地点或渠

1、概述

环境试验是产品系统测试中的重要一环,在适当的环境应力下可以加速暴露出产品在常温下不易表现的各种异常故障现象。

本规范主要讲述了环境试验的内容、出发点、方法等,

以指导中试&研发工程师高效、正确的进行环境试验。

2、环境试验

2.1 定义及目的

2.1.1 环境试验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模拟产品在工作、贮存、运输过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用以考核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

2.1.2 环境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试验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产品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使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满足要求。

2.2 内容

环境试验一般分气候组与机械组。

气候组:高温、低温、恒定湿热、交变湿热、温度循环、温度冲击、盐雾、淋雨、沙尘、太

阳辐射等。

机械组:振动、冲击、碰撞、抗震等。

2.3 环境对产品的主要影响

暴露在环境中的产品受到的基本影响有:腐蚀、开裂、脆化、潮气的吸附或吸收、氧化等。这些影响可导致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此外,环境应力条件下,会加速暴露产品的设计薄弱点。

表1:单一环境的主要影响

环境主要影响

高温热老化(如氧化、开裂、化学反应);软化、融化、升华;粘度降低、挥发;膨胀

低温脆化;结冰;粘度增大和固化;机械强度的减低;物理性收缩

高相对湿度潮气吸收或吸附;膨胀;机械强度的减低;化学反应;腐蚀;电蚀;绝缘体的导电率增加

低相对湿度干燥;脆化;机械强度降低;收缩;动触点间的磨损增大

太阳辐射化学、物理和光化学的反应;表面恶化;脆化;变色、产生臭氧;增热;

差温加热和机械应力

砂尘磨损和侵蚀作用;卡住;阻塞;隔热;静电效应

腐蚀性大气化学反应;腐蚀;电蚀;表面劣化;导电率增加;接触电阻增大

雨水的吸附;温度冲击;侵蚀;腐蚀

剧烈温度变化温度冲击;差温加热

机械应力;疲劳作用;共振

振动

撞击或冲击

现阶段,我司的环境试验主要用来暴露产品的设计薄弱点。

2.4 主要环境试验国标介绍

GB/T 2423.1-2001 电子电工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等效于IEC60068-2-1:1990。

GB/T 2423.2-2001-I 电子电工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9-2001-I 电子电工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试验C: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18-2000 电子电工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纳溶液)GB/T 2423.10-1995 电子电工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试验Fd:振动(正玄)

以上是我司目前主要进行的环境测试内容,其它标准可上标准查询网站查阅。下面重点介绍前三项标准:

2.4.1 低温试验

2.4.1.1 适用范围

电工电子产品(元件、设备及其他产品)的低温试验(试验期间试验样品能达到温度稳定,试验样品具有特殊安装架时需要一起测试)。

2.4.1.2 试验方法

我司目前的产品通常为散热试验样品,适用于试验Ad。

2.4.1.2.1具有室温的实验样品放入试验箱(室温);

2.4.1.2.2启动试验箱将温度逐渐冷却到规定试验温度(试验箱温度变化速率在5分钟内不

大于1℃/min)

2.4.1.2.3对试验样品通电或加上负载,并检查试验样品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2.4.1.2.4使试验样品暴露在低温条件下保持规定测试时间;

2.4.1.2.5在试验样品完全达到低温稳定后完成设计的测试项目;

2.4.1.2.6试验结束,试验样品应先停止通电或卸去负载(根据设备具体要求);

2.4.1.2.7然后按规定温度调节速率将温度升到室温(特殊条件下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恢复

时,恢复时间要足以使其达到温度稳定,最少为1h)。

2.4.1.3 试验条件

2.4.1.3.1 温度

-40℃±3℃、-25℃±3℃、-10℃±3℃、-5℃±3℃。

2.4.1.3.2 持续时间

2h,16h,72h,96h。

当作为与耐久性或可靠性相联系的有关实验时,其试验所需时间由相关规范规定;

若实验的目的仅仅是检查试验样品在低温时能否正常工作,则试验时间只限于使样品温度达到稳定(但在任何情况下,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4.1.3.3 实验样品要求

2.4.1.

3.3.1 试验样品任何表面与其对应的试验箱壁间的最小距离大于15cm,且箱体积对

试验样品体积之比为10:1(高压),最大不超过5:1(低压),试验箱中风速应尽可能低;

2.4.1.

3.3.2 试验样品应该尽可能的靠近试验箱中央,各试验样品间有足够距离,以免互相

干扰;

2.4.1.

3.3.3 试验样品的散热总量要在试验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2.4.1.4 试验细节

2.4.1.4.1 预处理:

试验样品的去包装、电源和用户线缆的预制等处理步骤

2.4.1.4.2 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在放入试验箱后(未开始降温前)进行基本功能检测

2.4.1.4.3 安装或者支承细节:

如果有特殊的安装支架和电源适配器之类设备请一起测试

2.4.1.4.4 严酷程度(温度和试验持续时间):

根据试验样品规格书设计测试条件

2.4.1.4.5 条件试验期间的测量或负载:

最大限度模拟试验样品在用户处工作状态

2.4.1.4.6 恢复:

试验完毕后将试验箱温度设定为室温,恢复室温后取出设备

2.4.1.4.7 最后检测:

设备恢复室温条件后检测基本功能

2.4.2 高温试验

2.4.2.1 适用范围

电工电子产品(元件、设备及其他产品)的高温试验(试验期间试验样品能达到温度稳定,试验样品具有特殊安装架时需要一起测试)。

2.4.2.2 试验方法

我司目前的产品通常为散热试验样品,适用于试验Bd。

2.4.2.2.1 把具有室温的实验样品放入试验箱(室温);

2.4.2.2.2 启动试验箱将温度逐渐升温到规定试验温度(试验箱温度变化速率在5分钟内不

大于1℃/min);

2.4.2.2.3 对试验样品通电或加上负载,并检查试验样品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2.4.2.2.4 使试验样品暴露在高温条件下保持规定测试时间;

2.4.2.2.5 在试验样品完全达到高温稳定后完成设计的测试项目;

2.4.2.2.6 试验结束,试验样品应先停止通电或卸去负载(根据设备具体要求);

2.4.2.2.7 然后按规定温度调节速率将温度升到室温(特殊条件下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恢复

时,恢复时间要足以使其达到温度稳定,最少为1h)。

2.4.2.3 试验条件

2.4.2.

3.1温度

30℃±2℃、40℃±2℃、55℃±2℃、70℃±2℃。

2.4.2.

3.2持续时间

2h,16h,72h,96h。

当作为与耐久性或可靠性相联系的有关实验时,其试验所需时间由相关规范规定。

2.4.2.

3.3试验样品要求

1) 试验样品任何表面与其对应的试验箱壁间的最小距离大于15cm,且箱体积对试验样品体积

之比为10:1(高压),最大不超过5:1(低压),试验箱中风速应尽可能低;

2) 试验样品应该尽可能的靠近试验箱中央,各试验样品间有足够距离,以免互相干扰;

3) 试验样品的散热总量要在试验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2.4.2.4 试验细节

2.4.2.4.1 预处理:

试验样品的去包装、电源和用户线缆的预制等处理步骤

2.4.2.4.2 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在放入试验箱后(未开始升温前)进行基本功能检测

2.4.2.4.3 安装或者支承细节:

如果有特殊的安装支架和电源适配器之类设备请一起测试

2.4.2.4.4严酷程度(温度和试验持续时间):

根据试验样品规格书设计测试条件

2.4.2.4.5 条件试验期间的测量或负载:

最大限度模拟试验样品在用户处工作状态

2.4.2.4.6 恢复:

试验完毕后将试验箱温度设定为室温,恢复室温后取出设备

2.4.2.4.7 最后检测:

设备恢复室温条件后检测基本功能

2.4.3 恒定湿热试验

2.4.

3.1 适用范围

电工电子产品(元件、设备及其他产品)的高温试验(试验期间试验样品能达到温度稳定,试验样品具有特殊安装架时需要一起测试)。

2.4.

3.2 试验方法

2.4.

3.2.1 把具有室温的实验样品放入试验箱(室温);

2.4.

3.2.2 启动试验箱将温度逐渐升温到规定试验温度(试验箱温度变化速率在5分钟内不大于1℃/min);

2.4.

3.2.3 对试验样品通电或加上负载,并检查试验样品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2.4.

3.2.4 使试验样品暴露在恒定湿热条件下保持规定测试时间;

2.4.

3.2.5 在试验样品完全达到恒定湿热稳定后完成设计的测试项目;

2.4.

3.2.6 试验结束,试验样品应先停止通电或卸去负载(根据设备具体要求);

2.4.

3.2.7 然后按规定温度调节速率将温度降到室温、湿度(特殊条件下在标准大气压条件

下恢复时,恢复时间要足以使其达到温度稳定,最少为1h)。

2.4.

3.3 试验条件

2.4.

3.3.1温度

30℃±2℃ 93%±3% 、30℃±2℃ 85%±3% 、40℃±2℃、93%±3%、40℃±2℃ 85%±3%。

2.4.

3.3.2持续时间

推荐的持续时间为2、4、10、21天。

2.4.

3.3.3试验样品要求

2.4.

3.3.3.1 试验样品任何表面与其对应的试验箱壁间的最小距离大于15cm,且箱体积对试

验样品体积之比为10:1(高压),最大不超过5:1(低压),试验箱中风速应尽可能低;

2.4.

3.3.3.2 试验样品应该尽可能的靠近试验箱中央,各试验样品间有足够距离,以免互相干

扰;

2.4.

3.3.3.3 试验样品的散热总量要在试验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2.4.

3.4 试验箱要求

2.4.

3.

4.1 凝结水要连续排出试验箱,在未净化前不得重复使用

2.4.

3.

4.2 验箱内壁和顶上的凝结水不能滴落到试验样品上

2.4.

3.

4.3 保持室内用水的电阻率不小于500Ω*m

2.4.

3.

4.4 试验样品不能受到来自试验箱发热元件的直接辐射

2.4.

3.

4.5 试验箱的喷雾系统喷入的潮气应该远离试验样品并且不应该直接冲向试验样品表面

2.4.

3.5 试验细节

2.4.

3.5.1 预处理:

试验样品的去包装、电源和用户线缆的预制等处理步骤

2.4.

3.5.2 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在放入试验箱后(未开始升温前)进行基本功能检测

2.4.

3.5.3 安装或者支承细节:

如果有特殊的安装支架和电源适配器之类设备请一起测试

2.4.

3.5.4 严酷程度(温度和试验持续时间):

根据试验样品规格书设计测试条件

2.4.

3.5.5 条件试验期间的测量或负载:

最大限度模拟试验样品在用户处工作状态

2.4.

3.5.6 恢复:

试验完毕后将试验箱温度设定为室温,恢复室温后取出设备

2.4.

3.5.7 最后检测:

设备恢复室温条件后检测基本功能

3、环境试验箱使用注意点

我司现有无锡市南亚试验设备厂出产的:GDW/JB-0800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GDW/SJ-0250高低稳湿热试验箱,其中前者体积稍大,可编程做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后者只能手工设定做单次高低温湿热试验。

3.1关闭总闸(墙上的电源开关)后,须过一段时间(5分钟)后再开启,不然会出现报警。

3.2进行试验时一定要关紧箱门。

3.3在关闭冷机后,须等3分钟后才能开启冷机。

3.4高低温箱的固有温度偏差在±3℃。

3.5做低温实验时,只需开冷机,无需开起湿度控制,否则实验不能进行。

3.6做高温实验时,视需要可以开起湿度控制;冷机请务必打开,尤其是大功率产品。

3.7在开启湿度控制以前,一定先要检查水箱里有否有水;检查加热水槽里(打开左侧边门可以看

得见)是否贮有水(水面高约3cm),否则在开启湿度控制时,先将湿球温度调到至少要大于干球温度,待加热水槽加水正常后再设置到正确的温度。

3.8高低温箱在工作的过程中,除特殊需要,不要打开箱门。

3.9高低温箱在工作的过程中,请将进线孔密封严密,以保证试验箱温度稳定。

3.10进行低温实验时,严禁开启箱门,一定要等待箱内温度降到常温后才可以开门取出设备,

低温时开启箱门时会对高低温箱及设备造成损害。

3.11时常注意箱门下边水槽里是否有水,经常要排干掉(从高低温箱后面右侧的排水口)。

3.12试验品的体积原则上不应超过试验箱容积的1/5,否则温度控制可能不准。曾发生过试验

箱内产品偏多,温度控制不准而使试验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

3.13新员工做环境实验时一定要有测试计划,严格按照测试计划来进行操作。

3.14新员工测试进度一定需要向责任人汇报,由责任人关注。

3.15在无人职守长时间测试时一定要交代测试工经常关注高低温箱温度情况,有问题时尽快给

出处理意见。

3.16注意每日用热电偶温度计校验环境试验箱的温度准确性,尤其是在高温试验中。

4、方法

4.1 拟制试验计划

环境试验前一定要拟制好测试计划,具体可参见《XX产品环境试验计划》。新员工的测试计划要请导师/部门经理审核。

4.2 定制试验程序与项目

有模板并不表示我们能做好产品测试,切记环境试验不是为了完成一项测试任务而测试,而是根据产品的阶段、组网应用情况、现有资源等综合评估各方面因素,定制出来的一套试验程序,有着很强的目的性。

试验程序的选择需按照试验目的,多方面考虑,有时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目的主要应用

为了取得试验顺序前部分故障趋势的资料,在试验顺序一开始便进行最严酷的试验。但是,使样品无法承受以后试验的一些试验,则放在顺序的最后开发阶段试验,通常用于研究样机性能的一部分

为了在试验样品损坏前取得尽可能多的资料,试验顺序应以最不严酷的试验(如非破坏性试验)开始开发阶段试验,通常用于检验样机性能的一部分,尤其适用于有限数量试验样品

采用能给出最严酷影响的试验顺序,有些试验

可暴露由前一些试验所引起的损坏

元件和设备的标准化定型试验

采用的试验顺序是模拟实际环境中最可能出现的环境顺序在使用条件已知时,设备和整套系统的定型试验

考虑到我司产品为商用产品,现场环境发生骤冷骤热温度变化很大的情况很少,故通常不进行温度冲击试验。温度循环试验现阶段进行的也不多,典型的试验步骤为:常温→低温→高温→恒温湿热。

4.3 回归测试

对环境试验中出现故障的故障进行分析,找出产品在设计、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潜在缺陷,改善或确认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结果,在常温下进行专项试验做数据对比。

如有必要,需要进行二次试验。

4.4 实验报告的拟制、评审与归档

5、港湾现阶段应用指导

5.1 温度的选择

不同产品由于形态及网上应用环境的差异,对环境温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进行环境试验时,硬件测试工程师要结合产品特点及前文提到的国标标准,确定环境试验温度。

我司产品目前常用的试验温度为:-10℃±3℃、-5℃±3℃、40℃±3℃、45℃±3℃、50℃±3℃、55℃±3℃。对于不在上述温度范围内的环境测试,请根据产品规格书标明的工

作温度范围降低5℃(最低工作温度)或者升高5℃(最高工作温度)。

恒温湿热试验的温度一般为30℃±2℃ 93%±3% 、30℃±2℃ 85%±3% 、40℃±2℃、93%±3%、40℃±2℃ 85%±3%、50℃±2℃ 93%±3%、

50℃±2℃ 85%±3%。对于不在上述温度范围内的试验,请根据产品规格书标明的最高工作温度(或者降低5℃)做93%±3%(或85%±3%)的恒温湿热试验;并参考试验箱给定的干湿球温度对照表。

5.2 时间的选择

对于摸底试验,单项实验项目通常为6-8小时,不要少于6小时;执行正式的测试项目需至少在环境试验箱达到温度稳定1小时后再进行。对于正式试验,单项实验项目通常为20-24小时,不要少于20小时。对一些考验长期可靠性的专项试验,单项实验项目可选择48小时,并做温度循环实验。

一个典型的试验步骤为:

常温(2小时,设备检查与功能验证)→低温(24小时)→高温(24小时)→恒温湿热(24小时)。

5.3 试验过程中功能/性能测试项目的选择建议

在施加环境应力的条件下进行功能/性能测试,能够加速暴露问题,故应尽可能多的将测试项放在环境试验中进行,并对比常温下与环境应力条件下的结果差异。环境试验中进行的所有项目都必须先在常温下进行了验证。

5.3.1 硬件复位测试

快速上下电30次:时间间隔在5秒钟内,注意检查开关处是否有打火现象或“滋滋”、“咔”等的杂音,系统能否正常重启。

慢速上下电30次:时间间隔在30秒内,注意检查开关处是否有打火现象或“滋滋”、“咔”等的杂音,系统能否正常重启。

以上两项测试需在每种试验条件下都进行。对摸底测试,可少做甚至不做本项测试。低温条件下,硬件复位测试尤为重要。

5.3.2 软件复位测试

在OS软件中用重启命令执行复位测试,30次,每种环境条件下都需进行,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

5.3.3 系统OS软件加载测试

每种环境条件下执行10次。

5.3.4 监控系统工作状态

通过调试串口/网口配置业务,检查状态显示是否正常。

5.3.5 关键器件温升测试(必测)

5.3.6 功能/性能测试

5.3.7 电源拉偏测试

在每种环境条件下,使用调压器、AC-SOURCE、DC-SOURCE等进行电压拉偏测试,每项测试建议至少2小时,具体也可根据资源情况进行微调。在进行拉偏测试的同时,进行硬件复位、软件复位、OS加载、整机最大功耗、最大输入电流等测试项。

5.3.8 长线满负载测试(需对比室温与环境温度下的性能指标差异及有无串扰等)

5.3.9 结合产品特点的专项测试(如大业务量呼叫测试)

以上为必测项,以下为选做的环境试验项目:

5.3.10 温度存储试验;

5.3.11 温度冲击试验;

5.3.12 温度循环试验;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要点

一、可靠性理论基础 二、试验(GB) 一.总则:GB242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本系列标准不涉及环境试验样品性能要求,环境试验期间和试验以后,试验样品的容许性能限值由被试验样品的相关规范规定。 基准标准大气压:20℃,101.3KPa 测量与试验标准大气压:15℃-30℃,25%RH-75%RH,86KPa-106KPa。 自由空气条件:无限大空间,空气运动只受散热试验样品本身影响,样品辐射能量全部由周围空气吸收。 散热试验样品与非散热试验样品界定:在自由空气条件和试验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稳定后测得的试验样品温度与环境温度是否大于5℃。 环境温度:是采用在试验样品之下0mm - 5 0mm的一个水平面上面,而且与试验样品和试验箱壁等距离处或者距离试样品1 m处若干温度。( 二者取温度值小的) 的平均值。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热辐射影响这些温度的测量。 热稳定:试验样品表面温度与最后所测表面温度之差<3℃(非散热试验样最后所测表面温度即试验箱温度;散热试验样品则需多次测量才能确定) A: 低温。 B: 高温 C: 恒定湿热。 D: 交变湿热 E: 冲撞( 例如冲击和碰撞) 。 F: 振动。 G: 稳态加速度。 H: 待定( 原分配在贮存试验) 。 J : 长霉。 K: 腐蚀性大气( 例如盐雾) 。 L: 砂尘。 M: 高气压或低气压 N: 温度变化。 P : 待定( 原分配在“可燃性”试验) Q: 密封( 包括板密封,容器密封与防止流体浸入和漏出的密封) 。 R: 水( 例如雨水、滴水) 。 S : 辐射( 例如太阳辐射,但不包括电磁辐射) T: 锡焊( 包括耐焊接热) 。 U: 引出端强度( 元件的)。 V: 待定( 原分配在“噪声”. 但“噪声诱发的振动”将归于试验F g ,即“振动”系列试验之一) 。W: 待定。 X:作为字头与另一个大写字母一起用于新增加的试验方法命名。例如试验XA:在清洗剂中浸渍 Y: 待定。 Z:用于表示综合试验与组合试验。方法如下:Z后面跟一斜杠和一组综合实验或组合试验相关的大写字母。例如Z/AM:试验低温和低气压综合试验。 综合试验:≥2种试验环境同时作用于试验样品。组合实验:依次连续暴露≥2种试验环境分别进行试验 试验顺序(s e q u e n c e o f t e s t s)试验样品被依次暴露到两种或两种以上试验环境中的顺序。 1 各次暴露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对试验样品不产生明显影响 2 各次暴露之间通常要进行预处理和恢复 3 通常在每次暴露之前和之后进行检测,前一项暴露的最后检测就是下项暴露的初始检测 受控恢复条件:实际试验温度±1℃(15℃-30℃),73%RH-77%RH,86KPa-106KPa。(测量前如果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干燥,除有关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在下述的条件下干燥6 h。标准干燥条件55±2℃/<20%) 恢复条件: 条件试验后,在检测之前:试验样品应在检测环境温度下稳定;当样品试验后电气参数变化很快,应按受控恢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 1. 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并可以对测试工作勺效率和质量勺提高产生积极勺作用。 2. 测试环境搭建原则 测试环境搭建之前,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所需计算机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勺硬件配置要求,包括 存和硬盘勺容量、网卡所支持勺速度等 ; 部署被测应用勺服务器所必 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勺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勺相关补丁勺版本 ; 用来执行测试工作勺计算机所必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艮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 本; 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用于被测应用的服务器环境和测试管理服务器的环 境的备份; 测试中所需要使用的网络环境 ; 执行测试工作所需要使用的文档编写工具、测试管理系统、性能测试工具、 缺陷跟踪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名称、版本、 License 数量,以及所要用到的相 关补丁的版本。对于性能测试工具,则还应当特别关注所选择的工具是否支 持被测应用所使用的协议 ; 测试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是否需要 ; 模拟实际生产环境或用户环境搭建。 3. 测试环境管理 、设置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 每条业务线或测试小组应配备一名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其职责包括: u 测试环境搭建。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WE 曲艮务器等必须软件 的安装,配置,并做好各项安装、配置手册编写 ; u 记录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硬件配置、 IP 地址、端口配置、机器的具 体用途,以及当前网络环境的情况 ; 管理规 范 CPUl 勺速度、内

产品环境试验及可靠性试验要求

1.目的:明确公司产品环境试验及可靠性试验的要求,确定试验用样品的领用,归还及处理方法 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泰丰公司新产品开发样机、工程样机、试产样机、 首批生产的产品、批量生产的产品以及售后反馈质量较差的产品 3.职责:品管部例行试验室负责做环境试验及可靠性试验,并负责领用、 归还试验用样品,成仓、生产部协助,售后服务部统一处理经过可靠 性试验的样品 4.试验项目: 4.1.1环境试验项目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振动试验、恒定湿热试 验、跌落试验、压强试验 4.1.2可靠性试验项目包括:叉簧寿命试验、按键寿命试验、铃声寿命试验、 MTBF (平故障工作时间)试验 5.试验要求 5.1例行试验室对需做试验的样品,按照《泰丰环境试验及可靠性试验品质标 准》进行相关试验,在记录本和白板上记录试验样品的名称、型号、样品 来源、试验项目、试验开始及结束时间、日期等。 5.2例行试验室需对试验前样品进行功能、性能测试,并记录检测数据及情 况。 5.3新产品开发样机、工程样机、试产样机做完环境试验后做可靠性试 验。 5.4首批生产的产品抽取5台样机做环境试验后,从中再抽取2台做可 靠性试验。 5.5成熟机型累计生产10万台,抽5台样品做环境试验后,从中再抽取

2台做可靠性试验。 5.6批量生产过程中,因更换物料可能影响到产品性能的,抽5台做环 境试验。 5.7技术服务部反映差的话机,品管针对不良项目安排做例行试验和相 关可靠性试验。 5.8如试验不合格,由开发、工程部分析原因,加以改进,认为问题已经解 决,再行试验。新开发产品只有通过例行试验和可靠性试验,才能投入批 量生产。对于已生产入库的话机,由品管裁决是否需要返工。 6.试验方法:参见实验室相关测试规范。 7.试验用话机的管理 7.1开发、工程样机试验完立即归原部门,并由原部门管理。 7.2例行试验用话机凭品管部经理签名的借条从生产线或成品仓库借 用,试验完立即归还。 7.3可靠性试验用话机凭品管部经理签名的借条从生产经或成品仓库借用,可 靠性试验完后,实验室对话机作上标记,由品管发文通知计划安排返工, 工程出返工方案,返工合格后再入成品仓库

老化测试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规范产品老化操作步骤及老化环境要求,特制定本规范,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作业。 2、适用范围 公司老化房。 3、权责 工程部门负责老化房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操作,生产部门负责老化车的维护保养。 4、定义 恒温老化房,也叫高温老化房和老化房,是针对高性能电子产品仿真出一种高温、恶劣环境测试的设 备,是提高产品稳定性、可靠性的重要实验设备、是各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性的重要生产流 程,根据不同的要求配置主体系统、主电系统、控制系统、加热系统、温度控制系统、风力恒温系统、时间控制系统、测试负载等可检杳出不良品或不良件,是客户迅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有效手段。 5、作业内容 5.1所需设备 5.1.1老化台车及老化电源,按客户出货电源要求调整电压,特殊产品使用专用电源(详 查BOM单)。 5.1.2 220V 50HZ交流电源。 5.1.3老化加热系统。 5.2老化步骤: 5.1.1将DIP通电测试OK的产品接在老化车上 5.1.2将一台装好产品的老化台车进行预通电,检查产品的电源灯是否能点亮,将电源灯不 点亮的PCBA从老化车取下并做好标示放置在不良品箱中,不良品给到工程与PE分析,按照《不良品处理规范》操作。 5.1.3产品推进老化房老化之前须将老化房环境温度设定为45+/-5℃,提前给老化房升温,老化房温度达到40度才开始老化。 5.1.4将预通电OK后的老化车的总电源插头插到老化房墙壁上的电源插座上进行通电,并开启老化车上变压器电源,当老化产品通电后其电源灯亮的状态必须一致的,否则亮灯异常的为不良品送至维修处维修,进出老化房时随手关好老化房门,记录产品开始老化时间并填写到“老化记录表”里面。 5.1.5产品在老化过程中,老化操作人员及IPQC人员要每隔1个小时进行巡查,检查老化房中温度计上显示应在45+/-5℃间,则表示该环境温度为合格;巡检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例如灯不亮、烧爆IC和电容、冒烟、外壳变形等)及不良一定要拿出由产品工程师和维修人员共同分析,不良品按照《不良品处理规范》操作。 5.1.6老化房中的老化车要摆放整齐,老化房中的温度计及湿度计要定期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5.1.7产品老化时间规定为4小时,特殊产品老化时间按客户要求而定。由于产品的试验等特殊性的要求及特殊情况,需要更改产品老化时间,以《工程更改通知》或由产品工程师在《老化记录表》备注栏签字. 5.1.8不良品太多(超过2%)应立即通知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出现起火要立即关总电源开关。 5.1.9老化完后将老化车变压器的开关关闭,拔下插头,将老化车推出老化房。 5.1.10将老化OK的产品全部放置到指定的已老化的区域,按照规定和结合“7 S ”来放置,在老化台车上面贴好标示单。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国家标准汇编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国家标准汇编 一、GB/T2423 有以下51个标准组成: 1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 2 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3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4 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5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 冲击 6 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 7 GB/T 2423.7-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c和导则: 倾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 8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d: 自由跌落 9 GB/T 2423.9-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b: 设备用恒定湿热 10 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 振动(正弦) 11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一般要求 12 GB/T 2423.12-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a: 宽频带随机振动--高再现性 13 GB/T 2423.13-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b: 宽频带随机振动中再现性 14 GB/T 2423.14-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c: 宽频带随机振动低再现性 15 GB/T 2423.1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Ga和导则: 稳态加速度 16 GB/T 2423.16-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 长霉 17 GB/T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 盐雾试验方法 18 GB/T 2423.18-200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试验Kb:盐雾, 交变(氯化钠溶液) 19 GB/T 2423.19-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c: 接触点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方法 20 GB/T 2423.20-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d: 接触点和连接件的硫化氢试验方法 21 GB/T 2423.21-199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M: 低气压试验方法 22 GB/T 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N: 温度变化 23 GB/T 2423.23-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Q:密封 24 GB/T 2423.24-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Sa: 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25 GB/T 2423.25-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M: 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26 GB/T 2423.26-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BM: 高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 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 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 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 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四条信息技术部核心组、投资OA组的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应遵循本制度。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 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 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六)准生产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调查、分析。 第七条开发厂商职责。 (一)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开发测试环境程序版本发布。 (四)开发人员客户端程序代码、文档的管理、备份工作。 (五)开发测试环境的程序开发、测试维护和投产前验证。 (六)开发测试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排查、分析。 第三章保密管理 第八条为加强项目开发、实施期间的保密管理,维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和权益,所有参与****项目的厂商必须与公司签订《保密承诺书》,所有参与项目的厂商人员必须签字承诺遵守《****IT外包厂商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否则不允许厂商及人员进场。 第九条外包人员不得在办公区内部接待与工作无关的访客,如有人员来访,应在会客区接待;对因工作需要,需要在办公区接待的访客,应会知****工作人员,并填写《项目组外来人员访客登记表》,《项目组外来人员访客登记表》的格式请参考附

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

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 一、概述 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的所有系统,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比例逐年提高,特别是高档汽车有的已达40%~50%。目前汽车电子产品主要分以下三类:(a)、电子元器件。包括GPS、音箱、汽车DVD、倒车雷达、控制器、运算放大器、切换式电源供应器、各类微处理器、计算机等。(b)、继电器及电机马达。包括各类继电器、雨刮器电机、电动天线、空调电机、暖风电机、电动坐椅、前后视镜电机、中央控制门锁、交流发电机、清洗泵电机等。(c)、各类传感器。其中传感器和继电器的发展最为活跃。它是汽车上应用最多的两类汽车电子设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全球主要汽车厂商均已在我国投资建厂。迫于成本压力,大多数汽车厂商正在逐步推进进口零部件的国产化,这给我国汽车电子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但是,电子产品应用在汽车上将面临使用环境的挑战。汽车电子产品面对的是一个室外使用、随时移动运转的环境,而且根据产品安装位置不同,必须承受的环境应力条件也相差很大。因此,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要求非常高,必须经过各种苛刻环境实验的考验,确保产品在预期的寿命内能够正常工作,这也是汽车电子产品比一般电子产品价格贵的原因。 为考核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各车厂都制订了自身的环境条件标准。对于车厂的前装产品,厂家按照车厂得到要求试验条件进行试验,不必清楚原因。但对于后装产品,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就应该深入了解相关标准的要求,根据标准制定环境试验的条件的项目。 二、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ISO/TC22/SC3 负责汽车电气和电子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环境包括电磁环境、电气环境、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环境等。电磁环境主要研究的是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特性,我们在此不作描述。我们主要介绍汽车电子的其他特性。目前ISO制订的汽车电子标准环境条件和试验标准主要包含如下方面: ?ISO16750-1: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总则 ?ISO16750-2: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供电环境 ?ISO16750-3: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机械环境 ?ISO16750-4: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气候环境 ?ISO16750-5: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化学环境 ?ISO20653 汽车电子设备防护外物、水、接触的等级 ?ISO21848 道路车辆-供电电压42V的电气和电子装备电源环境 国内目前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标准主要还是按照产品的技术条件来规定。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正在参照ISO标准制订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ISO的标准在欧美车系的车厂中得到了广泛采用,而日系车厂的要求相对ISO标准来说偏离较大。为了确保达到标准的限值,各汽车车厂的内控的环境条件标准一般比ISO的要求要苛刻。 三、汽车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必须考虑的因素 汽车电子产品进行环境试验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 (1)地理和气候的因素。道路车辆几乎世界所有的陆地区域使用和运行。值得注意气候环境条件,包括可预期的每天的变化和季节的变化。应考虑给出全世界的温度,湿度,降水和大气条件的范围,还应包括灰尘,污染和海拔高度等。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规范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 管理规范 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3月22日

版本历史

【目录】 1概述 (5) 1.1编写目的 (5) 1.2适用范围 (5) 1.3角色定义 (5) 1.4参考资料 (5) 2项目背景 (6) 3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 (7) 4测试准备 (9) 4.1测试准备 (9) 4.1.1测试对象 (9) 4.1.2测试范围 (9) 4.1.3工作权责 (9) 4.2测试方案 (10) 4.2.1测试准备 (10) 4.2.2测试分析 (11) 4.2.3制作测试用例 (12) 4.2.4实施测试方法 (13) 4.2.5回归测试方法 (14) 4.3测试计划 (14) 4.4实施测试 (15) 4.5回归测试 (15)

4.6测试总结 (15)

1概述 1.1 编写目的 建立和完善-系统安全测试管理制度。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各环节的要求、规范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行为及文档要求。 以规范化的文档指导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工作,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软件安全测试管理过程。 1.3 角色定义 1.4 参考资料

2项目背景 校园内信息化软件众多,这些软件不光承载着学校核心业务,同时还生成、处理、存储着学校的核心敏感信息:账户、隐私、科研、薪资等,一旦软件的安全性不足,将可能造成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出现。 希望通过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改善和提高学校软件安全测试水准,将学校软件系统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 2423. 9——89 Basic environmsental testing procedures 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Test Cb:Damp heat ,steady state,primarily for equipment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工电产品的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电工电子产品,主要是指设备在湿热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适应性,本试验主要用以观察试验样品在恒定温度、无凝露、经规定时间高湿环境下的影响。 本标准特别适用于大型设备或试验时可能与试验室外的测试验装置有复杂联接的设备,这种联接需要一定的装配时间,在安装期间,可以不用预热或维持特定的试验条件。 本标准包括数种不同温、湿度的严酷等级供选择应用,选择严酷等级时要根据试验样品的使用环境及其工作特点。 本标准可应用于散热和非散热试验样品,对散热试验样品进行试验时,试验样品的周围温、湿度会受散发的热量影响而变化。此时这两个参数的测量应按GB2423.2中规定的自由空气条件的测量方法进行。 2试验箱(室)的要求 2.1试验箱(室)的结构要求 a.室内的温、湿度条件由安装在工作空间的传感装置进行监测。对散热试验样品的试验,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还要参照GB2422中2.7.2条的说明执行。 b.工作空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标称值及其规定的容差范围之内。同时还应考虑试验样品的影响。 本标准中规定的温度误差包括测量的绝对误差和温度的缓慢变化。 对非散热试验样品来说,温度误差还包括工作空间的温度均匀性。为了保证相对湿度不超过允许误差,需要将工作空间内任何两点的温差,在任何瞬间保持在较窄的范围之内,一般规定不超过1℃。同样,短期的温度波动也有必要保持在较窄的范围之内。 对散热试验样品来说,试验条件受试验样品本身散热的影响,会使它附近的温、湿度条件与本标准2.1a条中规定位置测得的数据有些差异。 c.凝结水要连续排出箱(室)外,在未净化之前不能重复使用。 d.试验箱(室)内壁和顶上的凝结水不能滴落到试验样品上。 e.保持室内湿度用水的电阻率不小于500Ω.m。

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开发管理流程,使各开发项目的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详细规定软件开发程的各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任务、要求、交付文件,使整个软件开发过程阶段清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的标准化。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计算机的自主软件开发项目。适用对象: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职责: 第五条软件开发人员职责: 第六条软件维护人员职责: 第七条系统管理人员职责: 第三章软件开发环境管理 第八条软件建设环境根据项目不同的时期,需要搭建生产运行环境、系统测试环境、系统开发环境三种不同的软硬件网络环境,便于生产、开发、测试等工作的安全、顺畅的进行。 第九条生产环境为系统维护管理人间管理的范畴,是系统正式运行,提交给各业务科室的正式环境,包括系统运行的硬件、网络等设备和进行集群处理的软件系统。 第十条测试环境为测试人员提供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的运行环境,包括运行环境模拟、测试工具服务器、测试工具客户端。 第十一条开发环境为系统开发人员提供系统开发需要的软件硬件环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开发工具客户端。 第十二条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开发环境都存在自己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在开发环境完成内部测试后,提交发布版本到测试环境中,由专门的测试人

员进行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并进行一定的压力性能测试。在测试环境通过的版本在发布到生产环境。 第十三条生产环境与测试环境、开发环境需要物理隔离,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 第四章开发过程管理 第十四条项目开发流程根据软件工程的流程,分为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总计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开发、系统测试五个阶段。 第十五条可行性研究与计划 1实施要求 1.软件开发部分析人员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确认软件的市场需求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报告 3.评审和审批,决定项目取消或继续 4.若项目可行,制订初步的软件开发计划,建立项目日志 5.根据市场环境、公司软硬件情况预测十大风险因素 2交付文档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的软件开发计划 3.十大风险列表* 4.软件项目日志* 第十六条需求分析 1实施要求 1.调查被开发软件的环境 2.软件开发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功能定义 3.做出简单的用户原型,与用户共同研究,直到用户满意 4.对可利用的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力等)进行估计,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可 有相应的缓冲时间) 5.制定详细的软件开发计划 6.测试人员制订质量控制计划和测试计划 7.编写初步的用户手册 8.进行需求方案评审 2交付文档 1.软件需求说明书 2.更新后的软件开发计划 3.项目进度计划 4.计划

GB 标准系列大全 环境试验要求

HG/T 2423-2008 工业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367KB GB/T 2423.39-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e:弹跳 440KB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257KB GB/T 2423.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Ta 润湿称量法可焊性 (横版扫描色淡不太清晰)- 990KB GB 2423.25-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M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pdf 1445KB GBT 2423.24-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 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pdf 176KB GB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一般要求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pdf 3007KB GBT 2423.5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i 冲击冲击响应谱合成.pdf 24000KB GB/T 2423.102-2008 电子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温度(低温、高温)低气压振动(正弦)综合 998KB GB/T 2423.10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倾斜和摇摆 329KB

混合模式 3461KB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4604KB GB/T 2423.43-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品的安装 3736KB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836KB GB/T 2423.1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Ga和导则稳态加速度 2833KB GB/T 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8313KB QB/T 2423-1998 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压敏胶粘带 157KB GB/T 2423.9-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 设备用恒定湿热 207KB GB/T 2423.52-200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77:结构强度与撞击 223KB

电子产品检验试题卷

电子产品检验题库 一单选题 [第1题](B )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 A.推荐标准 B.法定标准 C.试行标准 D.标准草案 [第2题]主要是指满足客户的可靠性要求(c ) A.可信性要求 B.适用性要求 C.性能要求 D.安全性要求 [第3题]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 A )。 A.GB B.GB/T C.ISO D.IEC [第4题](A )是在中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A.国家标准 B.专业标准 C.区域标准 D.企业标准 [第5题]标准、计量和质量检验在企业中的相互关系是:(B)构成质量检验的技术基础,它们对质量工作的开展起着技术支撑与导向作用。 A.计量 B.标准、 C.标准和计量 D.以上都不是 [第6题]介于( B ) 之间的误差或变差,考虑重复性、量具成本、维修成本的前提下,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A.5%至10% B.10%至30% C.10%至20% D.30%至35% [第7题]检验误差按性质分不包含:(B ) A.系统误差 B.相对误差 C.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第8题]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 B )。 A.GB B.GB/T C.ISO D.IEC [第9题](D )包括设计文件、工艺文件 A.说明文件 B.质量检验 C.标准文件 D.技术文件 [第10题]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 A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A.规定条件下 B.规定时间内 C.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 D.规定范围内 二多选题 [第11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的三检制指:(ACD )。 A.自检 B.巡检 C.互检 D.专检 [第12题]我国现行的标准分为(ABCD )。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经备案的企业标准。 [第13题]环境试验程序包括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______五个步骤。(ABCD) A.初始检测 B.试验 C.检验 D.最后测量 [第14题]电容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主要失效模式。(ABD) A.开路 B.短路 C.不稳定 D.电参数退化

软件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修改履历 修改编号版本修改条款及内容修改日期 1 V1.0 初稿

目录 1.概述 (5) 1.1目的 (5) 1.2适用范围 (5) 2.环境使用要求和原则 (5) 2.1环境使用要求 (5) 2.2环境使用原则 (5) 3.硬件环境 (6) 3.1全流程测试环境申请 (6) 3.1.1申请流程图 (6) 3.1.2申请流程说明: (6) 3.2待测系统环境申请 (7) 3.2.1申请流程图 (7) 3.2.2申请流程说明: (7) 3.3测试用机申请 (8) 3.3.1申请流程图 (8) 3.3.2申请流程说明: (8) 3.4硬件环境变更 (9) 3.4.1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图 (9) 3.4.2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说明: (9) 3.5硬件环境释放 (10) 3.5.1释放流程图 (10) 3.5.2释放流程说明 (10) 4.环境权限 (11) 4.1权限说明 (11) 4.1.1查询帐户 (11) 4.1.2监控帐户 (11) 4.1.3应用帐户 (11) 4.1.4备用帐户 (11) 4.1.5特殊帐户 (11) 4.2权限申请流程 (11) 4.2.1查询帐户申请流程 (11) 4.2.2监控帐户申请流程 (11)

4.2.3应用帐户申请流程 (12) 4.2.4备用帐户申请流程 (12) 4.2.5特殊帐户申请流程 (12) 4.3应用系统 (12) 4.3.1应用版本变更 (12) 应用版本部署 (12) 应用版本变更 (12) 4.3.2测试数据 (12) 测试数据预埋 (13) 测试数据变更 (13) 5.系统参数变更 (13) 5.1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4) 5.1.1变更流程图: (14) 5.1.2变更流程说明: (14) 5.2非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5) 5.2.1变更流程图: (15) 5.2.2变更流程说明 (15) 6.系统备份 (16) 6.1不定期备份 (16) 6.1.1备份说明 (16) 6.1.2备份流程 (16) 6.2特需备份 (16) 6.2.1备份说明 (16) 6.2.2备份流程 (16)

环境可靠性试验规范标准

环境试验规范 修改记录

1. 温度试验 1.1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描述:将试验样品放置在高温环境中贮存一段时间,试验样品不进行工作。 试验目的:确定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贮存是否对其外观,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实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防冷凝装置。 试验条件:60℃(每种产品按该产品的检验规范的指标设定。客户另有要求按客户要求设置)。 试验程序: 1. 预处理:试验前应该消除可能会对试验造成影响的因素。 2. 初始检测:按要求对用于试验的样品进行电气和机械性能测试,并做好记录。 3. 将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定为试验所需温度和湿度,使试验箱温度稳定至设置温度。 4. 将处于室温的试验样品按正常状态放入准备好的试验箱内。 5. 和某种特定的安装架一起使用时,应使用这些装置一起试验。 6. 高温贮存试验时间为48H,有特殊要求则按特殊要求进行设定。 7. 试验48H后,将试验样品在室温下放置2个小时。 8. 试验后检测:按相关要求对试验样品的外观、电气性能、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并做好记 录。 9. 将试验前后的测试进行对比,判断该试验是否对产品造成不良影响。 1.2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描述:将试验样品放置于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并使试验样品处于运行状态,若有要求加上负载,则加上负载进行试验。 试验目的:高温环境下工作是否对其外观,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防冷凝装置。 试验条件:温度40℃,(每种产品按该产品的检验规范的指标设定。客户另有要求按客户要求设置)。 试验程序: 1. 预处理:试验前应该消除可能会对试验造成影响的因素。 2. 初始检测:按要求对用于试验的样品进行电气和机械性能测试,并做好记录。 3. 确定试验箱保持室温,使试验样品处于准备工作状态。 4. 把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箱中,按要求设置试验温度和湿度,关闭试验箱。 5. 待温度上升到试验温度,立即让试验样品进入运行状态。 6. 试验样品在试验箱中运行的时间为2H。 7. 试验后测试:按要求测试试验样品的电气、机械性能,检查外观有无被腐蚀,变型, 变色等。 1.3低温贮存试验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 管理规范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ISO27001-20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 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 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 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

第四条信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 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 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 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第五条信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 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 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 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 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 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六) 准生产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调查、分析。 第六条开发厂商职责。 (一) 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 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 开发测试环境程序版本发布。

人工海洋环境模拟环境试验室

《人工海洋环境模拟环境试验室“浙商品牌杭州中测”》 一、概述 本试验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功能气候模拟试验设备,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温湿度、日照、淋雨、盐雾(NaCl、MgCl2等)、冻融与干湿交替、盐溶液(氯盐、硫酸盐、镁盐)中的腐蚀与干湿交替、大气、CO2、NOx、SO2气体等环境,实现对水泥(沥青)混凝土在海洋环境下耐久性的评定。主要功能是在一定空间内模拟一种或多种气候条件状态,可进行混凝土试件的高温干燥试验、低温冻融试验、湿热寒潮试验、高低温交变循环试验、、温湿交变循环试验、盐雾试验、淋雨试验、光照试验及具有盐类或化学物质浸蚀的试验等,为试验样品提供多种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测试手段,并实现不同环境耦合的模拟试验、不同环境与荷载耦合试验,包括气候环境与力学荷载作用的综合、气候环境与腐蚀工业环境的综合等,且充分考虑试验的综合环境设置、荷载施加反力架的布置、腐蚀环境下加载方式和设备防护等多种综合因素。本试验系统是以“工程应用环境模拟与仿真”为基础,提供了在不同的工程应用环境条件下,为工程材料提供多种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测试手段下耐久性能的智能环境模拟测试系统。 防腐蚀处理:系统材料、设备及相关附属配件均选用高耐腐蚀性SUS316不锈钢材料和非金属复合材料;有关电器元件均进行隔离或密封防腐蚀处理,系统设计时对试验装置的整体及与腐蚀介质接触的各个部件、管路、电器元件都进行了防腐和密封设计,包括材质、部件的连接、节点的处理等均具有一定的防腐质保年限。

二、满足标准: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三、主要技术规格及参数: 1 工作室尺寸: 3500×4300×2000(宽×长×高)mm 2 温度范围:-20℃~+60℃或-40℃~85℃(可选) 3 温度偏差:±3℃ 4 温度波动度:≤±1℃ 5盐水浓度:3~5% 6.雾粒大小: (5~10)um 7.盐水流量:150~250L/h 8.人工雨方向:垂直向下 9.承重: 2吨/车×2辆 10.试件尺寸: 2500×600×500(mm) 11.试件数量:两件 12.制冷系统冷却方式:风冷式 13.温度控制方式: PID控制方式 14.光源:紫外灯管(UVA) 15.灯管距试件距离: 50mm 16.灯管间距: 70mm 17.碳化试验:通过流量、时间控制浓度,CO2气体浓度用进口浓度仪控制。 18.浸润试验:既可手动控制浸润,也可实现自动周期浸润。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1

1 目的 制定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以规范洁净室(区)的环境监测,确保洁净室(区)的洁净度达到标准。 2 范围 适用于洁净区的温湿度、压差、风速、风量、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测试。 3 责任 化验室环境检测人员、QA人员、原料车间。 4 引用标准 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中国药典》(2015版)。 5 流程图N/A 6 内容 6.1环境监控简介 6.1.1环境监控对象包括空气、表面和人员。 6.1.2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压差、风量风速、悬浮粒子、微生物监测等。其中,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微生物监测、表面微生物监测以及人员卫生监测。 (1)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有浮游菌和沉降菌两种测定方法。 (2)表面微生物监测用来监测生产区域表面以及设备和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量。(3)人员卫生监测的关键是手套和洁净服表面的微生物监测。 6.2温湿度的监测 6.2.1测试标准 6.2.1.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6.2.1.2 C级和D级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6.2.2测试周期: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2.2.1主要房间都应放置温湿度表,可随时观察温湿度变化情况,并记录。 6.2.2.2由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监测,并填写监测记录。 6.2.3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和空调岗位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记录并归档。

6.3压差的监测 6.3.1压差表安装在墙上,可随时观察室内外压力变化情况,并记录。 6.3.2测试时所有空调系统应处于连续运行状态。 6.3.3观察压差时,洁净区所有门应关闭,不许有人穿越房间。 6.3.4监测频率:洁净室(区)的压差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3.4监测人员: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在动态条件下监测,填写监测记录。 6.3.5监测标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10Pa。相同洁净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6.2.6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通知空调岗位人员和主管领导,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记录并归档。 6.4风速、风量、换气次数的监测 6.4.1采用风速仪或风量罩监测。风速及换气次数的确定还应满足: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A级及需经1分钟自净,B级需经10分钟自净,C/D级均需经20分钟自净,自净后洁净区均能达到该级静态标准。 6.4.2监测频率:A级送风为1次/每季度;C级为1次/每半度;D级洁净区域为1次/年。新空调运行、停运空调启动、更换高效过滤器或出现异常情况时要重新检测。 6.4.3监测人员:QA及中心化验室检测人员在静态条件下监测,并填写监测记录。 6.4.4监测标准:D级和C级室内进风口实测换气次数应符合规定:D级10-15次/h,C 级15-25次/h,A级单向流风速0.36m/s-0.54m/s。 6.5悬浮粒子数的监测 6.5.1监测方法 6.5.1.1确认洁净区送风量和压差达到要求后,其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其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方可进行悬浮粒子监测。 6.5.1.2除受洁净区的设备限制外,取样点应在整个洁净区均匀布置;任何洁净区内不得少于两个取样点。 6.5.1.3在一个区域内应最少取样五次,每个取样点的取样次数应多于一次,而不同取样点的取样次数可以不同,并且每次取样量不得低于2.83L;为了确定A级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m3。 6.5.1.4取样点一般布置在距离地面0.8m~1.5m之间或操作平台的高度;尽量避免在回风口附近取样,而且测试人员应站在取样口的下风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