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报告

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类用房的面积规模,是确定工程建设指标的依据。为正确反映各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建设水平,在本建设标准编制时,对各类用房的面积规模进行了反复测算与论证。

一、测算依据

(1)相关文件对抗灾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的要求与规定。这部分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国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等,这些法律、法规及文件从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出发,对救灾物资储备库所储存物资的种类、规格及运送、管理等提出了规定与要求,并规范了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主要设施,为各类用房的面积测算提供了重要依据。

(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定额的规定。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房屋建筑主要包括库房、生产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等,故在测算部分具体用房面积时,主要参考了《棉麻仓库建设标准》、《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等国家现行标准及定额的规定。

(3)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实际工作需要及已取得的建设经验。目前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调研,编制组对不同类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用房设置和面积规模进行了收集和统计,并进行反复论证,为各类用房面积的确定提供了客观可信的依据。

二、测算方法

(1)根据各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三级响应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将救灾物资储备库划分为六类,其中一、二、三类储备

库主要对应于《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中的中央大、中、小库,其规模的确定在《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其建设规模详见表1。本测算报告中主要论述四、五、六类储备库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规模的测算与确定。

表1 一、二、三类救灾物资储备库面积规模(m2)

(2)根据紧急转移安置人口(见表2)确定四、五、六类储备库各类救灾物资的储备规模,以此确定主要储备物资所需的货位面积,继而测算得出救灾物资储备库中主要功能用房即库房的建筑面积。

表2 四、五、六类救灾物资储备库所对应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规模(万人)

库房建筑面积=各类物资货位面积/货架空间利用系数/房屋使用面积系数。

其中,货位面积指各类物资堆垛的占地面积(按平均堆垛高度3.0m计算);货架空间利用系数=总货位面积/库房使用面积。

(3)根据实际需求,结合调研情况,分别测算确定四、五、六类储备库生产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的建筑面积。

(4)累计相加各类用房的建筑面积,推算确定四、五、六类储备库的总建筑面积。

三、测算内容

1、储备物资种类的确定

储备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储备库的建设规模和建筑要求,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民政部《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规程》等文件的规定,并

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救灾物资储备库主要储存为因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所提供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包括单帐篷、棉帐篷、棉大衣、棉被、救生包、救生衣、睡袋、折叠床、移动厕所、方便食品、饮用水、毛毯、绒衣、照明灯等和冲锋舟、发电机等救灾应急指挥物资,以及实际救灾工作需要的其他物资。由于方便食品和饮品等物资大都有保质期限的规定,不利于存储,因此地方民政部门往往采取事前与供应厂商达成合作意向,使用时再进行采购的方式进行解决,故在测算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时,主要通过帐篷、棉被、棉衣裤、救生包、救生衣、睡袋、折叠床、移动厕所等8种普通物资的储备规模进行计算,并适当考虑其余物资的储备规模。

2、物资储备规模

灾害发生时,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中有部分人口会获得其他方式的救助,因此救灾物资储备库仅需储备政府救助人口所需的各类物资,故在计算过程中,分别按照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的一定比例来计算实际需要救助的人口,继而确定各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物资储备量。

考虑到我国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逐级响应的救灾、备灾工作要求,各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救助和调控范围不同,规模越小的储备库救助和调控的范围越小,所承担的救灾工作更集中,因此规模越小的储备库所需救助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比例越大,反之则越小。据调研,四、五、六类救灾物资储备库至少要分别满足30%、50%和70%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对救灾物资的需要,故本标准按上述比例测算实际救助人口数量。

各类救灾物资主要按以下原则为实际救助人口配发,在测算储备规模时,主要依照:

1、帐篷: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我国目前的家庭户规模为3.65人,约为4人,按照平均一户一顶帐篷的原则,故在测算中按照实际救助人口的1/4计算帐篷储备数量;

2、棉被:每2人发一件,故按照实际救助人口的1/2计算;

3、棉衣裤:每人一套,按实际救助人口计算;

4、救生包:每人一套(件),按实际救助人口计算;

5、救生衣:每人一件,按实际救助人口计算;

6、睡袋:考虑到部分救助人口可用帐篷,按实际救助人口的1/6计算;

7、折叠床:主要供灾害救助过程中的老人(65岁及以上)和少年儿童(0-14岁)使用,保证每人一张,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老人和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0%,故按照实际救助人口的30%计算;

8、移动厕所:按实际救助人口的1/100计算;

据此,下表给出了四、五、六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物资储备规模。

表2 各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物资储备规模

3、仓库建筑面积

(1)库房建筑面积

各类物资主要按以下尺寸计算体积:

帐篷,以12m2单帐篷为代表计算,其中篷架规格2.3m×0.4m×0.2m,篷包规格1.6m×0.4m×0.2m;棉被,按一包存储10条计算,尺寸为0.9m×0.5m×0.65m;睡袋,尺寸0.35m×0.2m(直径);应急包,尺寸0.2m×0.2m×0.2m;折叠床,尺寸0.5m×0.44m×0.2m;移动厕所,2.1m×0.8m×0.42m;救生衣,按一包存储二十件计算,尺寸为0.9m×0.5m×0.65m;棉衣裤,按一包10套计算,尺寸为0.7m ×0.45m×0.5m。

根据四、五、六类储备库各类救灾物资的储备规模,按平均堆放高度为3.0m,货位面积占库房使用面积三分之二,房屋平均使用系数为0.75计算(其中平房仓为0.8,楼房仓为0.7,按平方仓与楼房仓各占50%测算),并同时考虑应急指挥物资和其它储备物资如冲锋舟、小型发电机、多功能应急灯、强光手电筒、羽绒服、毛皮鞋、线毯、毛巾被、取暖铁炉、炊具、电暖器、净水器、充气垫、防潮垫、蜡烛等的储存要求,可分别计算得到表3中四、五、六类不同紧急转移安置人口规模储备库的库房建筑面积。

表3 不同紧急转移人口数量对应的储备库库房建筑面积表

2、生产辅助用房建筑面积

(1)加工用房(包括缝补、设备维修等用房)

根据调研情况与设施需要,四、五、六类储备库分别应设置使用面积为300m2、200m2~300m2、100m2的加工用房。

(2)清洗消毒用房

据调研,四、五、六类储备库分别应设置使用面积为48m2、36m2、36m2的清洗消毒用房,用于对部分储备物资的清洗、消毒。

将上述功能用房的使用面积分别累计加和,则四、五、六类储备库生产辅助用房的使用面积为348m2、236m2~336m2、136m2。

3、行政办公用房

(1)办公室

据调研,四、五、六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工作人员数量分别约为14~16人、

8~12人、4~6人,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中办公室人均使用面积6m2的要求,则四、五、六类储备库办公室使用面积分别为84m2~96m2、48m2~72 m2、24m2~36m2。

(2)会议室

按办公人员的100%设置会议室,并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中对会议人员数量和会议室使用面积的要求,四、五、六类储备库会议室的使用面积分别取48m2、36m2~48m2、24m2。

(3)财务室

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中对标准单间办公室使用面积的规定,四、五、六类储备库分别设18m2、18m2、15m2的财务室。

(4)档案室

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中对标准单间办公室使用面积的规定,一、二、三类储备库分别设18m2、15m2、15m2的档案室。

(5)监控室

和保卫室合并建设。根据设备所占空间以及保卫与监控室需分隔设立的要求,四、五、六类储备库使用面积分别取48m2、24m2~36m2、18m2。

(6)值班室

考虑到救灾物资储备库对物资的保管、看护任务,并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中对标准单间办公室使用面积的规定,四、五、六类储备库分别设24m2、18m2~24m2、15m2的值班室。

将上述功能用房的使用面积分别累计加和,则四、五、六类储备库行政办公用房的使用面积为240m2~252m2、159m2~213m2、111m2~123m2。

4、附属用房

(1)车库

按四、五、六类储备库工作用车的数量分别为3辆、2辆和1辆,1车位

使用面积24m2测算,则使用面积分别为72m2、48m2、24m2。

(2)配电室

与发电室合并建设。据调研,四、五、六类储备库各需设置使用面积为24m2、18m2、18m2的配电室。

(3)水泵房

由于消防需要,四、五、六类储备库所需水泵房面积分别为72m2,24m2~48m2,24m2。

(4)食堂

考虑到临时工的就餐情况,按全部工作人员同时就餐,四、五、六类储备库食堂分别取48m2、24m2~36m2、24m2~36m2。

(5)活动室

按四、五、六类储备库分别设置一间,使用面积分别取48m2、36m2、24m2~36m2。

将上述功能用房的使用面积分别累计加和,则四、五、六类储备库附属用房的使用面积为264m2、150m2~186m2、114m2~138m2。

根据测算,四、五、六类生产辅助用房的使用面积分别为348m2、136m2~236m2、136m2;行政办公用房的使用面积分别为240m2~252m2、159m2~213m2、111m2~123m2;附属用房的使用面积分别为264m2、150m2~186m2、114m2~138m2,按房屋平均使用系数0.70计算,则可分别得出四、五、六类储备库生产辅助、行政办公及附属用房的建筑面积。

四、结论

累计上述各类用房建筑面积,并考虑实际需要,四、五、六类储备库房屋总建筑面积分别取5500m2~8000m2、3000m2~4500m2、1000m2~1200m2。

表4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表m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