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说课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说课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牡丹江市第八中学的张宝敏。

很高兴有这样一次机会和各位同仁交流,我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找到自己与大家的差距,为日后缩小差距做准备。

网络世界是奇妙的世界,让很多人流连忘返。计算机网络现以进入千家万户,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人们不断地靠计算机网络来处理个人和工作上的事务,可见人们早已离不开了网络,什么是网络?我们如何把这么多计算机连成一个网络呢?这就是今天我的说课的内容《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接下来,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地位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本前面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本课重点放在组网时怎样让这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即网络拓扑结构,让学生学会网络的拓扑结构的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业水平测试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拓扑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三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3、掌握常见LAN的组建,会画拓扑结构图。

过程与方法:

1、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2、启发、引导。

3、课件、动画演示多媒体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使学生学会组网知识,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学习网络这门课的兴趣和热情。

<三>、说教学重点:

本节课重点:星形拓扑结构,包括概念分类、数据传输方式和画拓扑结构图。

确定此为重点原因有二,一是从考试的角度说,学业水平测试连续几年都将此作为考点,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二是从实际组建网络角度上讲,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上都有星形结构的影子。可以说星形是组网时必选的拓扑结构,是重点中的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理解三种网络拓扑结构的数据传输方式和组网的应用。

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并考虑教学实施的难易来完成的,根据往届学生拓扑结构理解的情况看,各种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各种拓扑结构的组网应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具准备:(好的教具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也有助于学生

的理解)

电脑、投影仪、双绞线、交换机、同轴电缆。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问题驱动、自主探究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2、积极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讲授理论,合理选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及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三、说学情学法

(一)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我校的高

一学生具备的网络知识不多,多数还是一知

半解;从实际技能方面看,多数学生对拓扑

结构不了解,组网技能几乎没有。但学生对

网络有兴趣,这为本节课提供了情感基础。

(二)学法: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

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出示问题,让学生先看课本15-16页的知识点、边看边进行思考,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我将采取以下学法:

1、阅读教材、主动探究法: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探究、协作性的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察、比较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演示,熟悉数据传输过程,体会重点和难点。并通过观察机房组网情况,体验拓扑结构。

3、合作学习法:对于给出和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LAN组成,在复习旧知同时导入本课内容。组成LAN的硬件部分:计算机、传输介质、连接设备及服务器以什么方式连接在一起呢?引入新课: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2、新课引入后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课所学的知识目标,以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欣赏网络连接图片,激发学习热情。

(二)、新课讲解(2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看课本并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出要点,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提出的问题:⑴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是什么?

⑵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几种?

⑶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2、通过投影仪展示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对其详细讲解;播放演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拓扑结构原理。

为了加深学生对网络拓扑结构的认识:教师对网络拓扑结构的有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比较分析的表格,让学生理解拓扑结构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另外还通过课件中的图、动画等媒体元素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讲解,以便使学生深刻的掌握三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这也是讲授法和课件演示法的具体体现。

3、突破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星形拓扑结构,包括概念分类、数据传输方式和

画拓扑图,我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具体做法是:第一、教师详讲星形拓扑结构,并通过观看星形拓扑结构图片,让学生认识更直观,更形象,学生理解更深刻。

第二、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演示,使工作原理这一抽象的问题变得更通俗易懂。

第三、参观学校机房,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为学业水平测试笔试组建网络题做准备,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突破重点。

4、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三种拓扑结构的数据传输方式和组网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难点进行分解,强化“以学生为主、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教师详讲环型拓扑结构,边观看图片,使学生认识更直观,理解更深刻。

第二、通过课件中动画演示,让学生认真体会各种拓扑结构数据的传输过程,并让学生认真体会,难点就会不功自破。

5、简单介绍了其它网络拓扑结构。除了教材上的三种网络拓扑结构,还有网状结构等,强调实际组网时经常将两种或多种拓扑结构同时使用,这便是混合型网络,如:星形总线形拓扑结构、星形环形拓扑结构等。并通过课件出示实例图片,更好的让学生理解。

(三)、课堂练习、分组操作、(10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巩固重点、强化难点,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安排了如下课堂练习:习题:某办公室中,有5台计算机(带网卡),请问

⑴若将这5台计算机组建一个LAN,并连入互联网,请问选择哪种拓扑结构比较好?还要添置那些硬件设备?

⑵画出该LAN的拓扑结构图,注明设备名称。

通过课堂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学业水平考试题型,也达到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分析、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鼓励他们把自己所理解的心得告诉其他同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课堂小结(4分钟)

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布置作业(1分钟)

(作业是往年学业水平笔试考试题选摘拼成的卷子)通过做习题加深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作业分选做题和必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一、网络拓扑结构四、环形拓扑结构:

1、网络拓扑结构概念: 1、定义-

2、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2、令牌-

二、星形拓扑结构 3、特点:

1、定义- 4、拓扑图

2、特点:五、其它网络拓扑结构

中央节点

3、拓扑图 1、网状结构

三、总线拓扑结构 2、混合型结构

1、定义-星形总线形拓扑结构

2、特点:星形环形拓扑结构

3、拓扑图

六,说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注重知识的讲授方式,合理的使用了演示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课堂讲解条理清晰,讲清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利用各种拓扑结构组网练习不充分,教具少且利用率不高。

2、课上习题选择比较单一,不能充分涵盖学业水平考试这部分知识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还望各位评委、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在总线两端连接有端结器(或终端匹配器),主要与总线进行阻抗匹配,最大限度吸收传送端部的能量,避免信号反射回总线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传输速率高,可达l-l0Mbps。

由于各个节点之间通过电缆直接连接,所以总线拓扑结构中所需要的电缆长度是最小的,但总线只有一定的负载能力,因此总线长度又有一定限制,一条总线只能连接一定数量的节点。

因为所有的节点共享一条公用的传输链路,所以一次只能由一个设备传输。需要某种形式的访问控制策略、来决定下一次哪一个站可以发送.通常采取分布式控制策略。

总线型结构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中所有设备都直接与总线相连,它所采用的介质一般也是同轴电缆(包括粗缆和细缆),不过现在也有采用光缆作为总线型传输介质的,适用场合:局域网,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环境。

这种结构的网络形式主要应用于令牌网中,在这种网络结构中各设备是直接通过电缆来串接的,最后形成一个闭环,整个网络发送的信息就是在这个环中传递,通常把这类网络称之为"令牌环网"。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不会是所有计算机真的要连接成物理上的环型,一般情况下,环的两端是通过一个阻抗匹配器来实现环的封闭的,因为在实际组网过程中因地理位置的限制不方便真的做到环的两端物理连接。所用的传输介质一般是同轴电缆。适用场合:局域网,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环境。

主要用于地域范围大、入网主机多(机型多)的环境,常用于构造广域网络。

混合型拓扑结构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是由前面所讲的星型结构和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结合在一起的网络结构,这样的拓扑结构更能满足较大网络的拓展,解决星型网络在传输距离上的局限,而同时又解决了总线型网络在连接用户数量的限制。这种网络拓扑结构同时兼顾了星型网与总线型网络的优点,在缺点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弥补。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主要用于较大型的局域网中,如果一个单位有几栋在地理位置上分布较远(当然是同一小区中),如果单纯用星型网来组整个公司的局域网,因受到星型网传输介质--双绞线的单段传输距离(100m)的限制很难成功;如果单纯采用总线型结构来布线则很难承受公司的计算机网络规模的需求。结合这两种拓扑结构,在同一栋楼层我们采用双绞线的星型结构,而不同楼层我们采用同轴电缆的总线型结构,而在楼与楼之间我们也必须采用总线型,传输介质当然要视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较近(500m以内)我们可以采用粗同轴电缆来作传输介质,

如果在180m之内还可以采用细同轴电缆来作传输介质。但是如果超过500m我们只有采用光缆或者粗缆加中继器来满足了。

这种布线方式就是我们常见的综合布线方式。这种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是必修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网)、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以及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课程注重网络原理的深入学习,为后续计算机网络组装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的、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课程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的 该课程为实际的网络的组建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设计的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TCP/IP模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以及体系结构方法;对网络的应用和管理、组建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网络技术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实践内容操作。具体要求如下: 1.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由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或网际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 2. 五层协议中每一层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数据传输的单位以及重要协议功能及作 用。3.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4. 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二、教材分析 课程的教材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由谢希仁主编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该教材分为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原理体系结构、网络管理与安全3个部分,共10章。 1、教材的特点 本书突出反映了计算机网络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网络方面知识的能力。全书个章节安排合理,内容充实,文字简明,图文并茂。各章后配有习题和实验,教师可结合本校校园网与实验室的条件,安排尽可能多的实验,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内容的理论准确性与实践性的合理融合是本书的两大特色。 2、教材的教学目标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人们要适应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娱乐方式,计算专业学生就必须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理论最新实用技术,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能体会计算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3、知识点分布 第1部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是以后各章的知识准备。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与组成,计算机网络分类,数据通信,网络传输协议等知识,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说课稿 1、课程目标 ⑴课程说明 ⑵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 ①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拓扑结构、应用; ②能够熟悉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 ③能够掌握OSI参考模型七层结构、功能; ④能够熟悉局域网搭建协议、标准、技术、拓扑结构; ⑤能够熟悉局域网组网传输介质、组网方式、互联设备。 ⑥能够熟悉TCP/IP的协议体系结构、掌握IP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各协议功能。 知识目标 ①知道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情况、功能和拓扑结构的相关知识; ②知道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 ③熟悉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指导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各层的功能特点、协议知识; ④知道局域网搭建协议、标准、技术、拓扑结构的相关知识; ⑤知道局域网组网传输介质、组网方式、互联设备的相关知识; ⑹知道TCP/IP的分层结构,熟悉IP地址知识和端口知识; ⑦知道广域网的互联技术、 web以及其他Internet技术。 素质目标 ①网络组建素质

②团结协作素质 ③职业岗位素质 ④行业认证素质 ⑷构建“多维一线”核心理念 围绕课程技能培养目标这条主线,设计构建《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知识维、项目维、素质维和能力维,形成“多维一线”的课程体系。知识维指网络基础、数据通信技术、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协调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项目维指网络底层构建、网络中层构建、网络高层构建、Internet接入等。相应选择网络组建、团结协作、职业岗位素质、行业认证素质四类构成素质维。网路组建、配置、测试、再学习构成能力维。同时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方向的课程设置要求和理论必须、够用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内容上,适度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资格认证的有关内容,并适时引入计算机网络新技术与新应用知识,保证课程体系的最优化,增加这门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讲稿说课材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初步认识计算机网络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 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引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它深刻地影响着目前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是目前生活和工作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同时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网络。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计算机网络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它的组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它。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为了让大家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大家首先来想一想,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你们知道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四大信

息媒体有哪些吗?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体包括:第一就是书刊,第二个是电话、传真,第三是主要是广播电视,第四大媒体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际上,在这四个媒体当中,具有信息传递、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功能最强大的是计算机网络,这就是我们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四大媒体。 刚才,我们讲了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四大媒体,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信息传播的第四大媒体—计算机网络,纵观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它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又到简单(指:入网容易、使用简单、网络应用大众化)的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它是具有通信功能的主机系统,简称为终端-计算机网络。这是早期的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形式,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是无法进行通信的。 第二代,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面向终端的单机系统虽然让远程用户能够自由的使用机器,优点: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基本情况 1 学院基本情况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市属高等职业教育龙头院校,2005年4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学院占地2180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00余万元,图书馆面积11000平方米,藏书(含电子图书)112万册,中外期刊1500多种,建有46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和128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381余人。 学院设有软件学院、珠宝学院、工商管理系、财经系、旅游管理系、应用外语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械与电子系、基础课部等二院六系一部,开设38个紧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其中,玩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管理与实务、装潢艺术设计、酒店管理、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专业。有2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5个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6个市级示范性专业。目前,学院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市级精品课程。拥有一

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35%以上,青年教师中5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近几年学院教师主编、参编公开出版各类教材83部,18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学院坚持走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强化质量意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改革,2003年以来,共有15项成果获得国家、省、市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广州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是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国玩具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学校,广州市模具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已先后成立了23个职业技能鉴定站、考试中心或培训点,开展了34个工种(模块)的鉴定或培训。 学院围绕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毕业生以其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自2001年广东省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2004年、2005年更是连续

计算机网络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科目:计算机网络 课题: 交换机配置文件备份与恢复 知识目标: 1、在本次课中要向学生传授交换机上传、下载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2.学生学习交换机上传配置命令,完成交换机Flash内存中保存的配置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备份功能; 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本次课学习能较好较快完成交换机配置电缆的连接和登录交换机命令操作平台; 2.学生能成功搭建交换机上传(TFTP)服务器; 3.学生能较好利用交换机机配置命令完成交换机上传备份;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仔细,严谨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对待操作性质的工作要按步骤操作,做到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Copy配置命令 教学难点:多个设置IP和Copy的使用 教学形式:讲解、演示、操作 教学设备:DCS-3950交换机、调试线、网络、交流电源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地点:江阳职高教学楼6-1 教学内容: 一.引入部份 1、复习上次课内容 (1) 恢复出厂设置命令 Set default 配置过程: switch>enable switch#set default Are you sure? [Y/N] = y switch#write switch#show startup-config This is first time start up system. switch#reload Process with reboot? [Y/N] y (2) 新课引入 对交换机做好相应的配置之后,管理员会把正确的配置文件从交换机上下

载并保存在稳妥的地方,防止日后如果交换机出了故障导致配置文件丢失的情况出现。有了保存的配置文件,直接上载到交换机上,就会避免重新配置的麻烦。 二.新课内容 1、交换机配置文件上传、下载技术 交换机上传、下载技术不能延用计算机传统的技术(如:FTP、HTTP等),而要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专用上传、下载技术,即TFTP技术 如拓扑图 TFTP:简单方面讲是一种软件,TFTP是FTP服务器的简化版本,特点是功能不多,小而灵活。 TFTP使用方法: 1.准备好TFTP软件,可从互联网上下载或网络设备商提供。 2、需安装TFTP软件,安装了TFTP的计算机就称为TFTP服务器。该电脑就具备了与网络设备进行上传、下载的功能。

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安全》说课稿

4.2 加密算法 尊敬的各位考官: 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加密算法》,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首先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第四章第二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加密技术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学生后面学习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奠定基础,可见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下面说说学情 我授课的对象职业大学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数据加密算法,了解的非常少。 三、因此,根据以上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我讲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 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古典加密算法;了解现代加密算法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四、在以上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 加密算法的编码原理;难点定为能够使用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与解密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节课中我将主要以讲授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自信心。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投影仪、一台教师机、学生一人一台电脑) 七、下面将进入最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把教学过程按以下5个环节展开: 1环节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我将在本节课的前几分钟利用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最近的京东用户数据泄露的新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顺势提出疑问:相信大家早已听过数据泄露事件,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防止数据泄露的发生吗?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密算法。通过这种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2紧接着进入环节二:整体感知,梳理知识点 首先我会结合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密码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古典加密算法与现代加密算法的分类与特点。通过梳理知识点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加密算法各个类别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接下来进入深入剖析、各个击破环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案 第9章 计算机网络实训

(1)记录联网计算机的数量、配置、使用的操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等数据。 (2)了解教学机房设备是如何互联的(根据现有条件,了解相应网络设备)。 (3)认识并记录网络中使用的其他硬件设备的名称、用途及连接的方法。 (4)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5)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图分析网络使用的结构。 2.观察计算机网络的参数设置 经机房管理人员许可后,打开计算机进入系统,查看计算机的网络参数,并记录主要的网络配置参数。 (1)在Windows系统的桌面上选中“我的电脑”图标,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属性”选项,即出现“系统属性”的对话框。如图1-1所示。 图1-1 我的电脑快捷菜单 (2)单击“计算机名”选项卡,记下计算机名字、工作组名和计算机描述;如图1-2所示。 图1-2 系统属性对话框 (3)在Windows系统的桌面上选中“网上邻居”图标,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属性”选项,即出现“本地连接”图标;如图1-3所示。

图1-3 网上临居快捷菜单 (4)在“本地连接”图标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属性”选项,如图1-4所示。 图1-4 本地连接快捷菜单 弹出“本地连接属性”的对话框,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单击属性按钮,如图1-5所示。 图1-5 本地连接属性框 出现“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记录该机器的IP地址和DNS服务器的地址;如果机器是自动获得IP地址的,如图1-6所示。 图1-6 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

(5)第4步骤的操作也可以进入命令提示符,通过ipconfig /all命令进行查看;如图1-7所示。 图1-7 命令提示符 实训2 双绞线接头制作 2.1实训目的与环境 1.实训目的 (1)掌握双绞线的特征,认识和熟悉网线制作工具。 (2)掌握直通线和交叉线的电缆含义和制作标准。 (3)掌握双绞线RJ-45头的制作方法。 2实训环境 (1)硬件环境。非屏蔽双绞线(1.5米)若干条,RJ-45水晶头若干;RJ-45压线钳一套,网线测线仪一套。 (2)软件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协议,ping命令协议。 2.2实训内容与步骤 组织学生2人一组,相互检查,制作直通双绞线、交叉双绞线。 常用组网的网线是由8根铜线两两绞合在一起组成的,所以网线一般被称为双绞线。其中颜色比较深的那几根线分别是橙色、绿色、蓝色和棕色。剩下的是四根白线,但这四根白线并不相同,由与它缠绕在一起的色线我们将这四根白线区分为白橙、白绿、白蓝、白棕。现在有两种做线的标准,EIA/TIA568A和EIA/TIA568B。他们的排线顺序,如表1所示。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网络》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几种分类方法;简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此外,还介绍了计算机简单局域网的组建方法。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本节内容满足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了解,并学会如何组建简单的局域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好的实用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网络知识有很大的好奇心,但也仅仅把它作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工具。随着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加深学习,激发了他们对网络的学习兴趣,这也对本节内容的教授起到了很好的兴趣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掌握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能力目标 能够在提供设备、工具的前提下自主建立简单局域网。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知识、思想、精神的融合; (2)增进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难点 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3.重点的突破 采用任务驱动法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把这个重点作为一个任务展示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网络的了解来引出重点知识的学习。此知识点以教师讲授,学生交流为主。 4.难点的突破 有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特点,历史,分类的学习,引出如何组建简单局域网,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个知识需要了解,那就是日常生活中网络的几种拓扑结构,了解此知识后,采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组建工具,设备内容讲完后,教师通过实际演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水晶头、局域网的组建操作,继而让学生最终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师讲授----教师演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 六、学法指导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计算机网络原理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原理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说课稿 1、课程目标 ⑴ 课程说明 ⑵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 ① 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拓扑结构、应用; ② 能够熟悉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 ③ 能够掌握OSI 参考模型七层结构、功能; ④ 能够熟悉局域网搭建协议、标准、技术、拓扑结构; ⑤ 能够熟悉局域网组网传输介质、组网方式、互联设备。 ⑥ 能够熟悉TCP/IP 的协议体系结构、掌握IP 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各协议功能。 知识目标 ① 知道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情况、功能和拓扑结构的相关知识; ② 知道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 ③ 熟悉OSI 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指导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各层的功能特点、协议知识; ④ 知道局域网搭建协议、标准、技术、拓扑结构的相关知识; ⑤ 知道局域网组网传输介质、组网方式、互联设备的相关知识; ⑹ 知道TCP/IP 的分层结构,熟悉IP 地址知识和端口知识; ⑦ 知道广域网的互联技术、 web 以及其他Internet 技术。 素质目标 ① 网络组建素质 ② 团结协作素质 课程 课程课程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初步具备搭建局域网、

③职业岗位素质 ④行业认证素质 ⑷构建“多维一线”核心理念 围绕课程技能培养目标这条主线,设计构建《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知识维、项目维、素质维和能力维,形成“多维一线”的课程体系。知识维指网络基础、数据通信技术、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协调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项目维指网络底层构建、网络中层构建、网络高层构建、Internet接入等。相应选择网络组建、团结协作、职业岗位素质、行业认证素质四类构成素质维。网路组建、配置、测试、再学习构成能力维。同时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方向的课程设置要求和理论必须、够用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内容上,适度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资格认证的有关内容,并适时引入计算机网络新技术与新应用知识,保证课程体系的最优化,增加这门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内容 认 识 技能 数据 通信 组 建 接 项 素 知 能 网络底网络中网络高Intern 网络基数据通OSI参考TCP/IP 网络组团结协职业岗行业认 网络组 网络测 网络配 网络再网络工 多维一线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 1.概述 1.1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为信息类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总时间:课内64学时。学分:4 1.2课程作用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 1.3课程设计 1.3.1课程设计理念: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重要过程,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两部分。通过实验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巩固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所学知识、检验教学效果、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熟悉局域网中搭建小型局域网基本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最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一、管理信息 课程代码:312204 制订人: 所属系部:机电与信息系批准人: 制订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5 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 学时,实践教学:32 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 先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后修课:计算机网络应用、服务器管理 三、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TCP/IP协议”、“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的高职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3)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 掌握网络互联结构; (5) 了解网络基本应用。 2.能力目标 (1)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综合拓扑与布线; (3) 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设置与应用; (4) 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划分; (5) 网络基本应用。 3.素质目标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有责任感,勤奋好学,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九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1.以网络工程师岗位设置课程内容 2.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3.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4.采用“多元化”能力评测代替传统的期末考试 5.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保障学生开放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包括进度序号、单元标题、学时、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6项内容),具体见进度表1。 表1 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览表

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实训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实训指导书 实验一、两台计算机互连 实验目的: 1、掌握正线和反线两种网线接头的制作。 2、认识和熟练应用网线制作的专用工具。 实验设备: EIA/TIA-568标准5类UTP,RJ-45水晶头,双绞线网钳,网络测试仪 实验所需软件:无 实验步骤: (一)正线的制作方法 1、使用双绞线网钳的剪切口剪齐一段UTP电缆两段。 2、使用双绞线网钳的剥线口剥除双绞线外皮,露出4对裸线。 3、将4对裸线分别捋平,排列整齐,颜色按照EIA/TIA-568–B标准排列。 568B标准排列为: 1 2 3 4 5 6 7 8 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100BASE-T4 RJ-45对双绞线网线接法的规定如下: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4、5,7、8是双向线。 4、使用双绞线网钳的剪切口把参差不齐的8根裸线剪齐。 5、将RJ-45接头弹片朝下,把整齐的8根裸线插入其中,使得8根裸线的横切面紧 贴RJ-45接头的底面。 6、将RJ-45接头插入双绞线网钳的压线口,用力握紧手柄。 7、制作另一端(重复第2步到第6步)。 (二) 反线的制作方法 1、网线一端的接头制作与正线相同,另一端的接头制作应按照568-A标准的要求 制作。 568A标准排列为: 1 2 3 4 5 6 7 8 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注意: 1.正线用于连接不同网络设备。

2.反线用于连接相同网络设备。 实验二、多台计算机互连 实验目的: 1、懂得星型结构最常用的连接设备(交换机) 2、熟练掌握直连线的制作与测试 3、懂得网关的配置 4、懂得用Ping命令测试 5、懂得不能互通故障的排除方法 实验设备: N台计算机,网线,水晶头,网卡,交换机,标准直通线一根、交叉线一根,网线制作工具,网线测试工具等 实验所需软件:无 实验步骤: 任务 1:我知道哪些配件 我的学习 1、网络分类; 2、局域网; 3、组成局域网所需配件; 4、局域网的设计原则 任务 2:我会制作与测试直连线 操作过程与交叉线相似,只是线序的编排(第三步)有区别。按(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的顺序拆分开。 注意事项 第一步中注意:剥与大拇指一样长就行了,一般2~3cm,有一些双绞线电缆上含有一条柔软的尼龙绳,如果您在剥除双绞线的外皮时,觉得裸露出的部分太短,而不利于制作RJ-45接头时,可以紧握双绞线外皮,再捏住尼龙线往外皮的下方剥开,就可以得到较长的裸露线; 第二步中注意:把线尽量抻直(不要缠绕)、压平(不要重叠)、挤紧理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说课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牡丹江市第八中学的张宝敏。 很高兴有这样一次机会和各位同仁交流,我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找到自己与大家的差距,为日后缩小差距做准备。 网络世界是奇妙的世界,让很多人流连忘返。计算机网络现以进入千家万户,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人们不断地靠计算机网络来处理个人和工作上的事务,可见人们早已离不开了网络,什么是网络?我们如何把这么多计算机连成一个网络呢?这就是今天我的说课的内容《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接下来,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地位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本前面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本课重点放在组网时怎样让这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即网络拓扑结构,让学生学会网络的拓扑结构的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业水平测试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拓扑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三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3、掌握常见LAN的组建,会画拓扑结构图。 过程与方法: 1、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2、启发、引导。 3、课件、动画演示多媒体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使学生学会组网知识,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学习网络这门课的兴趣和热情。 <三>、说教学重点: 本节课重点:星形拓扑结构,包括概念分类、数据传输方式和画拓扑结构图。 确定此为重点原因有二,一是从考试的角度说,学业水平测试连续几年都将此作为考点,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二是从实际组建网络角度上讲,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上都有星形结构的影子。可以说星形是组网时必选的拓扑结构,是重点中的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 实习报告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报告范文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raining report model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学生通过实习,掌握网线制作与测试中常用设备的使用与使用技巧,熟练掌握局域网组建,掌握局域网组建中至少一种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的安装、设置和维护使用,掌握网络服务的安装与配置。初步接触网络管理方法及其网络工程技术基本知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基本要求 1、掌握网线制作与测试基本知识 2、掌握对等网的组建方法 3、熟悉局域网的组建及维护 4、熟悉网络服务与配置 5、熟悉局域网与internet的接入技术

三、实习内容: (注:主要写实训相关理论、实习操作等内容) 实训虽然只有五天时间,但我们学到了很多内容。 周一,老师讲解一些有关知识,实训的地点时间以及安排,把该交代同学的都交代了。虽然体检用去了一些时间,不过刚好,体检完了,我们可以首先预习这本实训书。用灵活清晰的头脑理解书本知识,有了从分的思维,为以后的几天实训做铺垫。 周二,上午,在图书馆看书,查找资料,了解下午所需要进行的实训步骤。 下午,明白了任务是需要动手操作网线制作与测试的基本知识与亲自组建对等网。 关于网线的制作,首先要明白,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分为两大类,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常用的双绞线由四对导线按照一定的密度反时针互相扭绞在一起的,分别用橙、蓝、绿、综4种颜色标出,具体来说是橙、白橙、蓝、白蓝、绿、白绿、棕、白棕八种颜色,也就是有8条铜线。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案 主讲人:郑兵 一、课题: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二、课时分配:2学时 三、教学目的:(0.5min)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重点(0.5min) 重点:计算机网络按照拓扑结构的分类 五、授课类型:理论课 六、教学手段、教具:多媒、课件、网络拓朴图。 七、教学方法: 激趣法,对比法,协作法,启发思维法,逻辑推导法 八、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5min) 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那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又是什么呢?计算机网络又是怎么样划分的呢。 2、讲授新课(45min)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5min) 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进一步了解(5min)

在上面的定义中讲到了几个重点,同时也得出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的功能。 a.独立的计算机 b.网络中至少要有两台计算机 c.要有通信设备与线路 d.必须有网络软件 功能: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 (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5min) 上面讲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那按照这个功能我们计算机网络分为两个子网 a.通信子网 b.资源子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通常的分类方法是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按地理位置进行划分。 (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10min) 何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引用拓扑学中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和线特性的方法,把网络单元定义为节点,两节点之间的线路定义为链路,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位置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型和树型结构 1.1总线型拓扑结构

网络技术说课稿

“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介绍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是选修模块。 本模块由因特网应用、网络技术基础和网站设计与评价等三个主题组成。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要结合实际条件,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要充分展示网络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展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信息意识、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编写体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内容的撰写,采用“内容标准”、“活动建议”相结合并附以例子的形式。内容标准是主体,首先坚持灵活性,既给出每一部分的基本要求,又给教材编写、教学活动和工具的选用等留有多样化的发挥空间;其次注重时效性,以保证在本标准实施期间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指导。例子是对内容的具体诠释。活动建议是对教学活动的引导。 教材呈现方式的设计

本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以发挥教材对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教材呈现主要方式:知识体系 +实践活动。具体方式有: ( 1)知识引领,活动跟进。内容如: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网站的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等。 ( 2)活动引领,知识跟进。内容如: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组建与运行、因特网的接入、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等。 什么情况下用“知识引领,活动跟进”,什么情况下用“活动引领,知识跟进”?选择的原则是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特点和教学效率进行考虑。如《网络技术应用》中,网站的开发用了第一种方式,网络技术基础和因特网应用用了第二种方式。 ( 3)综合主题活动方式。如:设计一个旅行计划、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心算练习程序设计、“跨时空的因特网服务”专项调查、“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的开发、“植物分类专家系统”的建造等。 教材体例: ( 1)章首页:呈现学习本章的意义、作用;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训》全套教学教案

模块1 网络基础概述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发展,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结构掌握:网络绘制软件Visio 了解:网络新的发展,数据通信基础 教学重点 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发展,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难点 理解网络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3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1课时。教学大纲 网络基础理论 1.1 必备知识 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1.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1.3 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1.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1.1.5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6 网络图绘制工具Visio简介 1.2 扩展知识 1.2.1 计算机网络热点问题

1.2.2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1.3 实训 1.3.1 认识网络设备 1.3.2 使用Visio绘制网络拓扑图 主要概念 1.什么是网络 2.网络的发展过程 3.网络的组成 4.网络的结构 5.网络的分类 6.Visio软件 7.物联网技术 8.云计算技术 9.4G移动通信 10.调整与解调 模块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掌握:协议的定义 了解:ip地址规划与划分,Ipv6简介 教学重点 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教学难点 OSI7层结构的理解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4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教学大纲 模块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 必备知识 2.1.1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与标准组织 2.1.2 熟悉OSI参考模型 2.1.3 熟悉TCP/IP参考模型 2.2 扩展知识 2.2.1 IP地址规划与划分 2.2.2 IPv6简介 2.3 实训 2.3.1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2.3.2 手动配置IP地址 主要概念 1.什么是协议 2.标准化组织机构 3.OSI参考模型 4.TCP/IP参考模型 5.IP地址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 教案 苏继斌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和工程素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常用的组网技术,为今后从事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指挥、训练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二、教学对象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他们具有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并且对计算机网络已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接触和使用过不少网络应用。他们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工作原理,利用所学知识能解决一些在网络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以及通信方面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掌握因特网一些重要协议和常用网络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复杂系统工作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际,灵活利用所学原理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未来..….的需要。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为学习计算机、通信、信息类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今后从事……工作奠

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44学时)和实践教学(12学时)两部分。理论教学借助计算机网络五层原理性体系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以因特网为实例,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按照: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的顺序讲授各层内容,最后教授与以上各层都相关的网络安全。 一是概述。使学生对整个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功能、构成有一个整体粗略的了解。了解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分层体系结构及各层的基本功能。 二是物理层。主要让学生理解一些数据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物理层能为上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为理解上层协议的工作原理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 三是数据链路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底层技术: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重点是媒体访问控制和局域网技术。 四是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掌握网络层是理解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的关键,要掌握IP地址、分组转发、路由选择、网络互联等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概念。还要掌握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关系,以及将网络虚拟化链路的概念。 五是运输层。理解运输层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掌握可靠数据传输和TCP的工作原理,掌握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是应用层。由于学生对网络应用的使用较为熟悉,应用层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应用层是如何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各种网络应用的,理解应用层协议所要解决的问题。理解典型网络应用的基本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参考模板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 必修课、限选课□、公选□、其它□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Outlook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 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如图 1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 图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