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与民生问题

社会建设与民生问题
社会建设与民生问题

专题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德清一中潘云祥 【背景材料】 (一)背景综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引起代表们共鸣。大家表示,报告不回避现实问题,同时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人们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也读出了执政党把握民生脉动的现实追求,让人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二)典型材料 材料一(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收入分配):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社会管理):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一般把1个社区划分为1个或若干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 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是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网格化管理帮助建立和健全问题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的常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 【考点链接】 经济生活: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 2.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的措施;劳动者的权利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3.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分配方式;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财政的作用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发展载体、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 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原则;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 主。 2.政府性质、宗旨、活动原则;依法行政;政府职能;政府权威;建设服务型政府;让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论改善民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改善民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摘要: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单列成章,表明解决好民生问题将始终是政府的核心任务,而改善民生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改善和保障民生,就成为化解诸种社会矛盾、问题避免冲突与对抗的核心,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民生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说明改善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密切关系,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一、关注民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自治化、生态环境优化的持续性过程,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综合平衡。 (一)关注民生是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够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关注民生必须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使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二)关注民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基本权利和义务平等的权利关系,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满足,关注民生是现阶段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途径。(三)关注民生是发挥社会活力的必然要求 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的显著标志,要使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广泛深入地动员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关注民生是完善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努力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关注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抉择 构建和谐社会是从“大社会”的角度提出的,关注民生则是从“小社会”的角度提出的,“小社会”是“大社会”的基础,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把民生问题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一)关注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取向 关注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取向,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从执政的角度来讲就是以民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二)关注民生传承了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的党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这就内在地要求我们的党要高度关注民生,这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响着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三)关注民生体现了政府“人民本位”的政治取向 “人民本位”是要政府的一切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我们的政府。 三、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原则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把握关注民生的战略任务,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要遵循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推进城西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根据平发()33号文件《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街道办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旅游名城”这一特色,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理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管理科学、高效,为平遥的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以项目建设为统领,按照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要求,经过网格建设、平台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古城社会管理创新。在现有条件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经过整合资源、协同工作,实现无缝隙、无盲点的政民互动的管理模式,创立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创新举措及职责分工

贯彻中央和省市精神,按照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街办实际,以“三级网格”承载、“五大致系”建设为主要抓手,综合施措,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三级网格”承载。由街办牵头负责,各社区居委会、各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 1、一级网格。即街办级网格。组建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对“三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理,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做好与县级网格的对接工作。 2、二级网格。即社区居委会网格。每个社区居委会为一个网格,共6个网格。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为该区域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3、三级网格。即基础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以社区居委会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按照户数300-500户、人口1000-1500人左右设置。基础网格边界必须明确,确保不遗漏、不交叉。 (二)“五大致系”建设。经过五大致系建设,全面推进11项重点工作。 1、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

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看我国民生建设

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看我国加强民生建设的现实意义 摘要: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性问题,人民的生活好不好,富不富裕,医疗环境好不好,社会保障体系玩不完善,都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关键字:民生建设意义 引言:中国的民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直是人民讨论的热点问题,虽然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人有很多民什问题亟需解决:包括像房价问题、物价问题、就业问题、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加大,收入分诶不均、通货膨胀严重等问题。另外社会公平问题也受到人民的广泛关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首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随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民的对话中也提到了它们,此外这些问题也频频出现在民意调查当中。民众加大了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并且迫切希望它们能够得到解决是“十二五”规划开始之后中国政府面临的新挑战,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就该规划进行讨论。中国已经进入面临挑战的新时期,必须战胜这些挑战才能确保社会稳定,而在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社会稳定成为中国维持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民生建设的的现实意义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环境保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改善民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解决好,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只有不断破解民生难题,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只有人民信任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稳如泰山。因此,我们必须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关心百姓,始终惦记民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人民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问题之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和谐社会与民本民生问题(教师用)

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之一:构建和谐社会及民主、民本、民生问题 ●概念阐释 1、“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从而把各类社会资源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所谓“合理”,是说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社会的规矩是社会行为的准则。“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所谓“社会运筹”,就是书本上常用的“社会整合”。意思是说在调节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时,运调自如,运筹决胜。一句话都是人运筹起来的。运筹得当,兼顾各方,兼容并包,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运筹得当,方能用尽可能低的社会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2、民主: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3、民本:民众是国家的根本 4、民生:“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和谐社会产生的背景 200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首次在正式场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 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6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专题内容概述 一、人与人的和谐 1.春秋战国: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是为仁;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 西汉董仲舒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3.北宋二程:发挥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要识仁,就必须尊敬别人 4.南宋朱熹:人们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心性论) 5.明朝王阳明:“致良知”;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二、以“民本”为核心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本”思想——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⑴古代孔子提倡“仁”民本思想政治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战国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君舟民水,“仁义”、“王道”;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君要爱护百姓 ⑵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2.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民本”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 古代开明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的思想:如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 ★正面事例:古代中国的封建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 ★反例:秦、隋的暴政 如唐太宗: 治国思想上: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用人策略上:他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慎用刑法,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 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羁糜府州进行管辖;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派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和亲,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对外:采取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设立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为区域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区政协城乡建设、社会法制委员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注重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要内容写进“十二五”规划建议。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地做好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积极应对转型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为区域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当前我区社会管理的现状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建设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社会总体和谐稳定。但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 一是影响稳定的维权群体时有上访。据排查,我区目前有涉军群体、政改企人员、农村电影放映员、农村兽医、退职村干部、三峡库区移民以及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引起的失房、失地、失业、失利人员近10类维权群体。这些群体和人员为解决问题,经常集访闹访,少数上访群体为达到目的,采取封堵政府大门、堵塞交通要道等过激行为,向党委、政府施压,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是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亟待化解。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企业经营等民生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尤为突出。因征地拆迁安置问题到市、区两级集体上访,以及进京赴省越级个访多批次发生。还有通过省委书记、省长信箱和市委书记、市长信箱信访投诉。此类事件突发性强、组织化程度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合理因素与无理要求相互交织,给处置工作带来难度,稍有不慎就会酿成较大事端,直接危及社会政治稳定。 三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合力不够。人口信息输入不及时,鲜活度差,综合配套措施不多,表现为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未能形成合力,重复劳动多,资源浪费大,信息共享率低,尚未真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在出租房屋管理中尚未完全达到“人户一致”的要求,仍然存在“死角”,一些流动人员抱团结伙,成为新的治安“乱点”。同时,对暂住人口和旅馆住宿人员信息的采集分析不能常态化,高危人群管控措施不配套,以致管理效果不理想。 四是特殊人群管理帮教有待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邪教重点对象等特殊群体,如果管理不好,极易引发犯罪。而目前对这些高危人群缺乏有效的帮教管控机制,相关的政策措施落实还不到位,缺少职业培训,就业困难,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五是社会治安形势不容麻痹。近期盗窃机动车、电瓶车、自行车以及农村家禽家畜等案件发生多起。此外,网络媒体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介的普及,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甚至是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进行炒作,攻击党和政府,变相施加压力,企图制造混乱,给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 六是公共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我区涉爆涉毒单位较多,危险物品存储使用量大,而目前在危险物品管理使用中漏洞较多,少数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措施不落实,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消防形势总体平稳,但火灾时有发生。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随着人流、车流、物流大量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 二、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建议 加强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必须在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工作机制等方面寻求新突破。 1.要树立社会管理新理念。一是社会化的理念。要依托新的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等管

社会调查报告-(社会民生问题)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民生问题 的调查报告 年级:2011 专业:金融 班级:11、12班 姓名:周雯学号:20201136040006 姓名:蒲蕾学号:20201136040007 姓名:王硕学号:20201136040065 姓名:罗纾岚学号:20201136040067

一、前言 在今年两会上,物价、房价、医疗等民生问题不仅成为代表委员们提案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此前表示,民生问题仍是今年政协委员提案的焦点,尤以房价、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问题最受政协委员关注。我们组成员以这次社会调查为契机,亲身投入社会展开了这次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5月1日 调查地点:济南市泉城广场 调查对象:济南市市民 调查分工:问卷由XX、XX设计,小组讨论确定;由XX和XX到调查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小组所有成员完成数据统计,并进行结果讨论;XX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通过后完成此篇报告。 二、研究方法 1、问卷 我们通过对近几年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的分析,制作了《社会民生问题调查问卷》。该问卷旨在了解市民对几个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的看法与感受。问卷采用ABCD等几个选项进行选择,采用匿名记票。 2、抽样调查 我们利用市民出行高峰期的五一小长假,并选择了泉城广场这一人流量大的景点展开此次社会调查。调查分析的总体是济南市市民,

还有一些外地的游客。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为使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我们随机抽取各个年龄段,并考虑了合理的男女比例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30份问卷(见附表),实际收回24份,有效问卷20份。 3、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收回问卷后,经过统计各个问题的选项的数目,然后再经过计算得出相应比例,将数据处理成图表形式。接着对数据进行总体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果。 三、数据分析及结论 【1题】您对您的收入状况满意吗? 通过调查发现,总体上女性对收入的满意度高于男性,由图1就可以看出;而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以看出,男性的收入水平要高于女性。由此看来,收入满意度不仅仅绝对于收入水平,还与社会分工及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有关。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男性要负责挣钱养家,是家庭的支柱,因此来自家庭的心理压力要大于女性。另外在工作过程中,男性要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由此男性对工资水平的要求高于女性也不难理解了。 图1 图 2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摘要】和谐社会建设提倡“以人为本”,把人民当做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人为本,就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民生是人民对社会生活问题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判断,展现的是一个社会中的道德观念、社会习俗、民主文化的强大力量。人民的纠纷得不到解决,何以去谈和谐的建设;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何以去谈社会的建设;人民的基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何以去谈和谐社会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对民生的理解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老百姓的生活来源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

观方面的问题。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从不同的角度看民生,对民生的理解有所不同。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民生是人民关心的、是需要到的解决的,得到满足的生存、生活问题;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看,现代意义上的民生要从多方去思考,民生不仅仅包含了社会层面的问题,还应包含与人民有关的切身利益,甚至是涉及到人民的一切问题,是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给人民带来的利益,使人民受益,使人民的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使人民的要求得到满足。 二、关于民生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做好。 “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肖家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社区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根据《建国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全面提升社区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针对社会管理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等工作,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对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和矛盾排查、化解的一体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我村成立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村委会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 1、创新和加强科学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1)建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矛盾化解、维护稳定四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实行集中办公。(2)在本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其职责范围,负责相关工作开展。 2、创新和加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制定治安重点地区整体发展规划,社区要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特别是流动人口居住集中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纳入辖区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具体规划方案。 (2)建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治安突出问题滚动排查整治机制。定期开展治安隐患大排查,摸清底数,分析梳理治安突出问题,制定整治方案。 (3)加强公共突发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应急处置队伍,防范处置预案和指挥机制。 (4)健全完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完善安全制度、措施和监管机制,抓好辖区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 (二)创新和加强规范化的重点人员管理体系,规范建立各级人口管理体系。

新时期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

新时期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
第 1 题:持续的较高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包括什么?( ) A.失业率是按照人力资源部门的报表 B.失业率是按照劳动保障部门的报表 C.没有参加失业保险人不统计在里面 D.需要到政府部门登记才能统计进去 第 2 题:随着发展社会的具体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属于( )等层次概念。 B.中 第 3 题:当前我国就业的新特点有哪些?( ) A.持续的较高的城镇调查失业率 B.国有部门就业形成一种新的大锅饭 D.相对于较低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第 4 题: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到更多地依赖于国内消费哪些对策?( ) A.转变发展方式 B.应对新的挑战 C.保证中国经济在未来时间 D.在新的条件下持续的发展 第 5 题:( )是中国一种特殊不同于国际上的工作组织。 D.单位 第 6 题:( )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社会指标。 B.就业 第 7 题:中国收入分配结构问题:一方面( ),另一方面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状态。
A.高端消费

第 8 题: 1994 年—2009 年 3 月, 居民储蓄从 2 万多亿元增加到 24.7 万亿, 年均增长 18%,
相当于当年全国 GDP 的( )。
C.四分之三 第 9 题:事业单位需要采取合理的机制运营。
A.正确 第 10 题:第二、三产业从业者比重为 80%是国际制定大众消费到来的指标。 B.错误 第 11 题:金融危机的反思:扩大( ),依赖国内消费,保证健康、持续的增长。 D.内需 第 12 题: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近 1000 万的农民工因找不到工作而返乡。 B.错误 第 13 题:农民出来工作考虑的因素:一方面,多挣钱,另外一方面,背井离乡的生活代价、
成本等各方面的问题。
A.正确 第 14 题:1994 年—2008 年税收总量从 5000 多亿元增加到 5.4 万多亿元,年均增长了
28%。
B.错误 第 15 题:影响消费的政策问题包括什么?( ) A.教育 C.医疗 D.住房 第 16 题:教育需要转化思路,与市场相接近,通过增加( )降低教育价格。 C.供给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1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框架最初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入21世纪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把社会建设纳入四大建设之中,而且摆在突出的位臵。社会建设要是从大处着眼来讲,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基础、政治保证、文化支撑;要是由小处入手,就是从四位一体的角度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这样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这四大理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六大民生任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针对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文化管理之外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民生建设概念和社会建设概念在进一步扩展,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六大任务,还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人口方面的工作也纳入进来。 为什么在新世纪要如此鲜明、如此高调的把社会建设摆在这么重要的位臵?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还不仅仅是和改革开放前相比。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发现中国发展出现的很多阶段性特征不仅不同于改革开放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可以大体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改革开放初期什么都短缺,所以对经济实行规模性扩张,迅速生产大量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到现在为止,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00多种产品基本上都供求平衡,一部分供大于求,还有一部分生产过剩。但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短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我们今天所说的民生问题,已经不是温饱层次上的民生问题了,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都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理论上讲不是完全靠市场机制就能满足供求的,这需要政府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由于这一重大变化,党和政府才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二是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报告都在讲打破平均主义,当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

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以杭州市公民参与解决民生问题为例

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 —— —以杭州市公民参与解决民生问题为例翟航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0027)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6-0123-01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发展阶段后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它既关系到人民群众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因此,十七大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浙江省一直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以杭州市为主要范例,说明了公民参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一、公民参与的定义 公民参与,是指公民依法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所谓民生中的“民”,指的是普通民众,即老百姓;“生”,指的是生存、生养、生活,而民生问题,就是指因普通民众在生存、生养、生活方面的正当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衣、食、住、行、用、教育、就业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事宜。因此不难看出,民生问题的基本定义和内容决定了现代民生问题的解决对公民参与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即公民参与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 当下,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这更是突出了基层治理的重要性。现实表明,变革着的社会迫切需要新的治理之道。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甚至在不同的城市或者社区,实现有效治理的具体途径各不相同。杭州市“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的探索,给了我们很多鼓舞和启发。 二、杭州市在解决公共民生问题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从2000年至今,杭州市政府每年向市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企业等九个方面的参评代表发放1.5万张选票,面向全社会收集民众对于政府部门的评价以 及意见建议。2006年至今,在各项考评和政府所进行的其他社会调查中,发现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物价”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参见表一)。 2009年初,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杭州日报、“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和“杭州考评网”,面向全社会发表了一份在整合10930条民众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2008年度市直单位综合考评社会评价意见报告》。与此同时,杭州市政府还把群众意见较集中、社会反响较大的几个民生问题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和整改方向,向社会做出承诺,并接受群众监督。事后,政府征集市民对整改结果的评价,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市直单位综合考评,形成了“评判—>整改—>反馈”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总体来看,杭州市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态度和工作,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在最近四年所做的关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评价上,杭州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0%以上。由《瞭望东方周刊》所做的全国性调查中,杭州市更是连续五年成为人民幸福感最高的城市,这不能不说是对政府工作最大的褒奖。 三、由杭州案例引起的对于全国民生问题的思考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和谐。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做到:重民生、保民生、安民生、强民生、和民生。 杭州市“以民生促民生”的做法,可以说给全国其他城市做出了榜样,从全国来看,各级地市的民生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政府预算中的民生开支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民生开支加大却并不完全意味着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一定会提高。只有政府决策和行政过程对民众公开,请民众参与,用民主的方式来办理民生工作,切实做出政绩,为老百姓谋利,市民才能满意,工作才会顺利。 可以说,民众为了自身的利益,积极参与到政府运行的过程中,是民主政治的原始动力。在利益主体愈发多元化的今天,民众参与政府治理的热情日益高涨,杭州市政府的做法启示我们,要想实现良好的政府治理,就应该积极回应民众的参与要求,将这种参与转化为政府创新的原动力,切实保障百姓履行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共同实现社会的和谐繁荣,保证民生事业的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2009年度浙江省民生指数与民生评价报告》,2009年 【2】《公民参与与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对杭州实践的研究和思考》,余逊达,浙江社会科学,2010.9 【3】《探索变革社会的新治道—— —杭州市“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调查》,赵树凯,赵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6【4】《构建和谐社会重在解决民生问题》,张俊领,学者论坛,2006.11 【5】《坚持民生优先建设人民幸福城市》,杨卫泽,南京日报,2011. 4 社会和谐社会 123 --

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家家景园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家家景园社区成立于2007年4月,社区范围以青阳路以西,史河路以南,淠和路以北,樊洼路以东,总面积约 1.15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有颐和花园、庐阳佳苑、理想年代、亲亲家园、家家景园等物业小区和安徽省地震局、省农机所等单位。辖区共有住宅楼182幢,共计 6978多户,总人口约13208人。社区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狠抓落实为居民服务的意识,把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将社区各项工作朝着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现就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蜀山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举措,明确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目标、新方向;判断改革新形势、新内容;探索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打造深化创新工作的新机制、新亮点。全面提升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科学化、人性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合肥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社区以此为契机,以解决当前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继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准则,着重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服务管理、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管控、社会要素管理创新、社会治安重点工作、推进虚拟社会创新和“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八个方面,努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三)基本原则 本着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区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社会

关注民生问题建设幸福中国

海峡教育报热点专题: 关注民生问题建设幸福中国 南安市霞溪中学王颠来 【热点聚焦】 1.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改善民生”和“提升幸福感”成为会场内外最关注的热词。 3.2010年新词叠出,但紧紧揪住民心的却始终是一个“涨”字!“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等关于物价飞涨的词语风靡网络和媒体。2010年又是政府比较给力的一年,中国不遗余力地平抑物价、出台多轮调控措施抑制房价、陆续出台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交出了一张张“民生答卷”。 【设问角度提示】 1.民生问题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民生问题,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1)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当地的民生问题?请列举两例你搜集型的当地的民生问题。 答:(1)途径如:走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2)民生问题如:就业任务依然艰巨;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依然存在教育乱收费现象;环境形势严峻;医疗卫生价格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等。 3.请你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党和政府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中国,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为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建设幸福中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回答) 答:(1)政治方面:坚持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公民

浅谈关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的社会建设的认识

浅谈关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的社会建设的认识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所谓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因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生问题一直受到普遍关注,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其实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将国人共同贫穷的时代变成了历史,大多数城乡居民迈进了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中国民生进行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经济指标的增长与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民生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现在民生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跟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现时代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的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收入分配是针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不仅能够推进效率与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公平、进步与和谐。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然而,现阶段社会中关于民生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通过平日的切身体会、周围的观察及新闻媒体等途径,我了解到关于民生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难题”。 “看病难”是目前我国就医现状的概括。一方面,农民看病难,不仅是因为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少、医疗制度不完善,而且昂贵的医药费也是一般农民支付不起的;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市里,即便能够支付医疗费用,也普遍存在着挂号、排队时间长,问诊、就医时间短,检查程序复杂等问题。总之,看病就医已成为困扰老百姓的一大难题。 “就业难”则是我们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源、和谐之基。而我国现阶段依然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大约2500万劳动力,而每年实际上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在1200万。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困扰着就业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住房难”则是近段时间来炒的最热的话题。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只有做到使群众住有所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房价居高不下,普通家庭难以支付高额的费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安康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法制室就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行了专题学习和调研。大家深刻认识到,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必须适应我国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深刻变革,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要有所作为,必须从维稳、防控、服务三方面力求突破。 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力求突破传统维稳工作模式 公安社会管理就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础的管理,提升社会维护稳定能力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变化,社会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处于高发期,传统的维稳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增加警力、高压控制、人文稳定的维稳做法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新时期维护稳定的最佳良方。新时期维护稳定工作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转变。一是要从强力控制型维稳向动态平衡型维稳转变。过去,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冲突不少靠外力强力控制、高压维稳的情况比较多,矛盾冲突暂时缓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冲突的根源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致使矛盾容易“复发”。动态平衡型维稳就是要从稳定与改革、发展动态平衡考虑,在发展中解决矛盾。我们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要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态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对于一些社会矛盾,要建立一个顺畅的上诉和解决的渠道,公安机关要通过情报信息系统及时发现

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及时向党委政府提供情报信息,尽量把矛盾化解在早期、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要从封闭型维稳向主导舆论型维稳转变。当前,一些社会矛盾及不稳定因素表现形式多样,有的借媒体和互联网炒作传播,这些新的动态提示我们,过去闭门处理矛盾的做法,在现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已经落伍。没有正确引导舆论,没有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无疑会增加处置难度和预料不到的后果。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那种封闭式处理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已不可行。面对社会矛盾,决不能掩盖矛盾,拖延问题;要敢于正视,勇揭盖子。特别是对大的可能引起媒体和网上炒作的突发性事件和社会矛盾,要把迅速掌握舆论主动权、抢得宣传制高点作为与现场处置一样重要的处置手段,及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把处置情况向社会公布,始终掌控舆论话语权,要以绝对优势的正面舆论引导压倒负面宣传,把我们依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以我们公正公平和开放的姿态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三是要从政策型维稳向法制型维稳转变。社会转型过程中,从政策性维稳走向法制维稳是维稳工作发展完善的必然趋势。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必将使一些利益群体受到影响,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国家必然会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措施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维护稳定的职能部门,一定要自觉主动执行党和国家的维稳政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逐步完善,国家长期维护稳定政策经验的总结积累,必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