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自然灾害历史〔雨涝〕

西安市自然灾害历史〔雨涝〕
西安市自然灾害历史〔雨涝〕

西安市自然灾害历史〔雨涝〕

雨涝是西安又一重要自然灾害。每年4~10月,气温高,降水多,容易发生连阴雨和暴雨天气。见于史籍记载的严重雨涝灾害有: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渭水赤三日。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长安积霖七至九月。西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长安淫雨百日。西汉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蓝田秋大雨昼夜不绝三十五日,山水出溢流九百余家。西汉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关中秋七月大雨至十月,渭桥绝。西汉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夏,三辅淫雨三十余日。西汉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五月乙亥大水,南山大石鸣如雷闻。新莽地皇元年(公元20年)七月始,大雨六十余日。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关中九月六州大水,渭水暴涨泛滥,冲损秋田无数。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关中八九月雍州大水。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长安九月丁已,军出长安。时连雨,自秋至冬。诸军马驴多死。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秋,连阴雨数月。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六月,新丰大雨,零口山水瀑出,漂庐舍。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八月京城暴雨。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关中六月雨,麦滞损。六月乙亥,京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武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

九月后长安淫雨并雪凡阴一百五十余日,至神龙元年正月五日方晴。唐景龙三年(公元709年)沣水七月雨,水溢害稼,冬关中饥。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西京淫雨六十余日。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关中久雨害稼,京师饥,诏出太仓米二百万石赈之。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长安秋淫雨积旬,墙垣多坏。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长安八月连雨二十余日,米踊贵。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长安自七月淫雨,八月尽方止。京城官寺庐舍多坏,街市沟渠中捞得小鱼。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九月关中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长安自七月大雨未止,京城斗米值钱一千文。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长安九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长安七月戌子日夜澍雨,平地水深数尺,沟渠涨溢,坏民屋数千余家。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长安元月丁酉大风雨,京师通衢水深数尺,有溺死者。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八月连雨,灞水暴涨,溺杀渡者百余人。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六月京师大风雨,毁屋漂瓦,民多压死。六月辛卯渭水暴涨,毁三渭桥,南北绝渡者一月。时值暴雨,百源皆发,川渎不由故道。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五月,京畿大雨水,昭应(今临潼)尤甚。六月京畿水害稼。八月甲午,渭水溢,毁中桥。唐元和十

二年(公元817年)六月京师大雨,市中水深三尺,坏民宅二千余家。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八月久雨不止,闭坊市北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九月,昭应(今临潼)、华州暴雨伤稼。唐太和二年(公元828年)八月壬戌日,京畿奉先等十七县水灾。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七月戌午,奉先、美原、栎阳等县雨损夏麦。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七月,关、陕诸州大水。渭水涨,坏浮桥,溺死者甚多。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渭水涨,冲毁良田庐舍无数。北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山水暴涨,民溺死者甚众。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六月久雨,京兆府大水横溢,漂民户庐舍。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终南大雨连绵,田禾无收。元泰定元年(1324年)六月大雨,渭水溢,损民庐舍。元泰定二年(1325年)六月奉元等路暴雨伤稼。元元统元年(1333年)六月,泾水溢,关中水灾。元至元六年(1340年)七月,各河水涨,漂没庄稼,淹死百姓无数。明正统元年(1436年)临潼县闰六月骤雨,山水泛滥,伤稼穑。明景泰三年(1452年)八月大水,平地水丈余。明天顺四年(1460年)阴雨连绵,秋禾无收,百姓缺食。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五月,大水淹没泾、渭两岸百姓蓄产无数。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自夏至秋雨不绝,房屋倾倒,居民多压死。

明隆庆三年(1569年)惠家河水溢,淹死居民无数。明隆庆四年(1570年)(蓝田)河溢地陷。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秋,阴雨数月,秋收甚微,年底大饥荒。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七月地震,大雨如注,昼夜十日,土窑皆陷。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秋八月初三日,三里河水溢,漂毁民房无数。明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初二夜,暴雨凶猛,平地水数尺,墙倒房塌无数。明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连阴雨二十余日,麦尽秕。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大雨。房屋塌倒,田禾冲毁。清顺治五年(1648年)临潼县大雨四十日。清康熙元年(1662年)秋雨四十余日,渭水绝渡者半月。三至九月大雨,县城、乡堡、官署、民舍皆倾塌,禾稼皆伤。清康熙二年(1663年)大雨,渭水南侵十里。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八月十五至九月初十,大雨连绵,山洪暴发,官房民舍十损七八。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秋雨四十余日。十一月初三至十二月十九日渭水涨溢。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沣水暴发,决堤一百八十丈,自阎家渠至咸阳河南街漂没十五里。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水淹至周至县城北门。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周至县三月十四日大雨,夏禾大伤。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八、九月秋雨连绵,庄稼无收。清乾隆元年(1736年)六月初八、初九二日暴雨,渭河水溢。清

乾隆二年(1737年)八月初一、初八、初十、十一日,大雨昼夜,河水泛滥。清乾隆五年(1740年)西安府各县河滩地皆因七月雨水过多被水冲泥淤,所种秋禾受损。七月初八、初九两日暴雨,秋田淹没。清乾隆七年(1742年)长安八月雨水泛滥,谷穗不实,收成七分上下。清乾隆十年(1745年)七月暴雨冲淹民宅,秋禾无收。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秋八月渭水溢,沿岸秋禾被淹,房屋坍塌。清嘉庆七年(1802年)长安水灾,冲毁房屋,伤损禾苗。清嘉庆十九至二十年(1814~1815年)渭河水溢,沿河田亩被毁。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自七月二十二日至八月初六日大雨连绵,昼夜不息,黄、渭、泾、洛各河同时涨发,冲没农田。清道光元年(1821年)夏六月十八、十九日连日大雨,山水陡发,沿河秋禾田亩间被冲淹。清道光三年(1823年)河水泛滥,居民房舍、田禾间被冲毁。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六月山水暴发,漂没周至县冯家寨、林家寨等村民房舍数百所,男女死亡八九百人。七月二日又暴雨。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夏大雨十日,麦豆红腐。秋大雨,谷芽寸许。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咸宁、长安淫雨四十余日,麦穗生芽寸许,南山一带山水暴发,漂没民田无数。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西安六月大水,渭水溢坏民舍田亩无数。清咸丰元年(1851年)大雨于七月十九日淹没

(周至)哑柏镇。清咸丰三年(1853年)户县秋大水伤田害稼。甘河水涨,至甘峪口四里许决口,郝家寨、纸屯、东西郝村、候王村、甘河堡均被淹没。清同治七年(1868年)六月十六日,渭水泛滥。清同治九年(1870年)淫雨。荞麦、黑豆、谷类颗粒瘦小。清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中旬,大雨不止。八月中旬至九月初,阴雨连绵,河水暴涨,房屋倾倒无数。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秋淫雨六十余日。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大雨,河水暴涨,伤害秋禾,未收。清光绪三年(1877年)高陵夏六月大雨如注,平地水深三尺,田苗尽淹,是秋无禾,大饥。饿毙男妇三千余名。清光绪四年(1878年)夏六月大水,平地水深三尺。七月二十二日降暴雨,冲毁田亩一百四十余亩。清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二十七日夜半,遭暴雨。沙河漫溢,淹没农田约二顷余。清光绪九年(1883年)自五月十三日起阴雨五日,麦穗多生芽。清光绪十年(1884年)闰五月十二日,暴雨数日,各河暴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连降暴雨。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七月初五、初六连日大雨。(蓝田)东南乡窄峪等处冲地二十余里。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初七、初八大雨,河水泛滥。渭河沿岸居民室内水深数尺,人不能火者三日。墙倒房塌,农田皆被淹没。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各河水暴涨,冲淹良田、房屋、

人畜无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大雨连绵,河水猛涨,冲毁房屋、田地无数。民国14年(1925年)阴雨连绵,河堤冲决,淹没田庐。民国19年(1930年)大雨数日,水深盈膝。民国20年(1931年)8月17日蓝田县孟村塬至洩湖镇一带大雨倾盆,淹毙人家不下数百。8月20日晚沣、<IMG src="t00356_00AA.jpg"

OLDSRC=t00356_00AA.jpg>两河暴涨,长安县姜仁乡河堤冲崩,淹没秋苗百余顷,冲毁房屋不可胜数,沿河成为泽国。民国21年(1932年)五月二日寅时,清河水暴涨,水头高三丈余。自阎良镇之段家原至交口,沿河田禾瓜果概行淹没,人民淹死甚多。民国22年(1933年)七月二十三日,石川河及渭河、清河同时暴涨,水势汹涌,沿岸各村房屋田禾冲没尽净。民国23年(1934年)七

月十六日晚,大雨倾注,河水暴涨。民国24年(1935年)七月四日大雨倾盆,灞河溃决成灾。民国26年(1937年)大雨连绵,七月十七日渭河暴涨决堤。民国29年(1940年)灞河泛滥改道,河床向北移七百五十米,七百亩农田化为沙滩。民国33年(1944年)由

蓝田县小峪口起至旬阳县赵家湾,沿途山洪冲刷田亩亘五百亩。民国36年(1947年)夏、秋又以暴雨冰雹时降,致春荒严重夏秋歉收。根据历史资料和近40年来的气

象统计资料,西安的雨涝灾害分连阴雨和暴雨两种类型:

【连阴雨】西安境内连续降水日数4天以上,过程降水量30毫米以上的连阴雨灾害性天气,山区多于平川,西部多于东部。连续降雨5~7天的短期连阴雨每年均有发生,平均每年出现短期连阴雨2~3次,秦岭山区可达4~6次。连续降雨8~15天的中期连阴雨平均每年1次左右,秦岭山区可达2~3次。连续降雨15天以上的长期连阴雨约10年一遇,秦岭山区2~3年一遇。连阴雨一般始于4月,终止于10月,个别年份延长到11月。5~10月的连阴雨约占总数的90%,尤以5月、7月、9月发生机会较多,最多月份为9月。秋季连阴雨一般开始于冬季季风第一次南下时期,强度则与副热带高压南撤过程的强度成正比。秋季连阴雨且往往夹有暴雨,从而加剧连阴雨的灾情。初夏连阴雨较少,但若副热带高压北上季节提前,副热带急流位置偏北,也会出现连阴雨天气,对夏收作物危害极大。近40年来连阴雨造成灾害较重的有:1949年秋雨连绵40余日,渭、泾、沣、浐河沿岸淹没农田36.5万亩,减产5成以上,倒塌房屋5640间,死37人,伤50余人。1952年关中入秋后阴雨连月,黑河流域9月降水468.5毫米,河堤决口,农田被淹。周至县受灾农田25.82万亩,倒塌房屋597间,受灾10.41万人。1955年9~10月秋雨连绵,西安市境包括长安、周至、户县、蓝田各县普遍成灾。1956

年入夏持续降雨月余,户县6月降水257.2毫米,即将收

获的小麦多在穗上生芽。1962年自9月25日至10月10日全境连续阴雨,降水量计84.1毫米。仅长安县淹没秋田3.34万亩,绝收1.54万亩。1964年8~10月全境连阴雨72天。其中,户县5~6月降水284.26毫米,9~10月降水371.7毫米,全县半数地区内涝;长安县塌房塌窑5765间,2.62万人无处可住;蓝田县塌房塌窑1710间,淹没农田9156亩;周至县塌房5890间,成灾农田19.4万亩,稻田内涝积水9万亩,秋播困难。1970年秋雨连绵近3个月,降水量427.2毫米,仅长安县受灾农田3.83万亩,其中绝收9200亩。1971年6月7日~13日全境连阴雨,时值夏收季节,小麦普遍霉烂生芽。1975年秋季阴雨连绵2月余,降水量367毫米,倒塌房屋600余间,受灾农田6.01万亩,其中绝收7300亩。城区内倒塌房屋1544间。1980年8月7日~9月7日连阴雨降水375.4毫米,渭河洪峰流量7550立方米/秒,临潼县塌房4.3万间,淹没农田21.09万亩,经济损失6620万元。蓝田县塌房1383间,受灾农田34万余亩。户县各项经济损失350余万元。1981年8月9日~9月10日连阴雨,河水猛涨,户县因灾绝收秋粮面积13.8万亩,占总面积的32%;绝收棉田9600亩,占总面积的93%;2200亩花生全部绝收,倒塌房屋390间,冲毁小水电站2座,河堤4000米,公路6.07公里。1983年自6~10月西安降水697.4毫米,为同期自1932

年以来最大降水量。受灾农田48万余亩,倒塌房屋2.84万间,低洼地区及道路积水,市区部分交通一时中断。1984年自6~10月降水632.3毫米,毁决河堤387处,并出现多处塌房、滑坡,58人丧生。198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境连阴雨,致使8月中旬后暴雨成灾程度格外严重。【暴雨】西安境内,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每年均有发生,24小时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大暴雨历年亦时有发生。暴雨发生季节、次数与强度除和季风时间、强度密切相关外,还深受地形地貌影响。暴雨在4~10月均可发生,以7~9月最多,暴雨日数占全年的70%以上。大部分地区始于6月底到7月初,终止于9月底10月初。秦岭山区暴雨发生较早,一般始于4月上旬。暴雨的分布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平川。西部的周至县历年平均0.9次,东部的高陵县历年平均0.3次,秦岭山区年平均1.5次。暴雨的发生频率月际间差异较大。4月出现的暴雨仅有1960年4月26日户县66.6毫米的记录。7月暴雨日数剧增,约占全年总暴雨日数的30%~60%,最大暴雨出现在1978年7月4日,蓝田县降雨110.2毫米,周至县1957年7月6日也出现过101.3毫米的大暴雨。8月,副热带高压北移,暴雨随之减少,但秦岭沿山局部地区暴雨仍较多,平均2~3年一遇,最大暴雨出现在1963年8月30日,蓝田县降雨118.2毫米,1988年8月13~14日蓝田县葛牌乡西沟18

小时内降雨101.4毫米。9月,除秦岭山区和周至、蓝田约

5年一遇暴雨外,其他地区10年一遇,最大暴雨出现在1972年9月1日,周至县降雨72.4毫米。10月是暴雨的终结期,全市境内平均约10~15年一遇,最大暴雨出现在1978年

10月26日,临潼县降雨66.2毫米。暴雨以日降水量50~70毫米出现机会较多。除周至县、蓝田县和秦岭山区外,其他县区未出现过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但西安市暴雨具有历时短、雨量强的显著特征,1小时内降水量超过30毫米的情况屡有出现。暴雨造成的灾害损失仅次于干旱。据近40年灾害统计:1953年蓝田县8月2日突降暴雨,毁坏农田8474余亩,成灾3万余亩,冲倒树木4.58万余株。同年8月3日,暴雨使长安县境内浐河决口,冲毁农田2万余亩,西(安)临(潼)公路交通一时中断。1954年西安全境8月16日~19日暴雨,各条河流水位暴涨,

渭河流量达7320立方米/秒,河漫滩农田淹没,仅临潼县被洪水淹没农田6.43万亩。9月16日沣河多处决口,沿岸农田淹没。1955年9月16日,黑峪口出现1670立方米/秒洪峰流量,黑惠渠滚水坝被冲毁10米多,消力槛全部冲毁。1957年西安全境7月6日~24日连遭三场暴雨袭击,引起山洪爆发,沣、潏、涝、浐河决口81处,倒塌房

屋8288间,淹没冲毁农田55.93万亩。户县县城西关水深

1米以上。西安南郊北池头村西洼地积水250亩,一年后才

逐渐消退。周至县黑河暴涨,洪峰达1880立方米/秒,黑惠渠滚水坝冲毁15.2米,护堤大部损坏,河沙盖地5268亩。为排泄洪水,被迫挖断西(安)户(县)铁路21处,西(安)户(县)公路10处,西(安)兰(州)公路19处,交通中断,10月3日才先后修复。1962年蓝田县8月14~15日两天连续暴雨,降水量151.9毫米,洪水冲垮伍家嘴、杨坡头水库,淤平黑峪湾水库,白马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大部冲毁报废。1969年7月11~15日暴雨冰雹,致使户县2.2万亩秋田受灾,1.5万亩绝收,0.8万亩玉米减产5成;周至县0.3万亩良田被冲毁。1973年蓝田县6月30日突降暴雨,3小时内降水量50毫米,冲毁平地196亩,坡地7000亩,1人丧生。1972年暴雨袭击长安县沿山地带,7000亩庄稼绝收。1974年蓝田县灞源、厚镇等部分地区8月21日下午突降暴雨51毫米,灞河流量由104立方米/秒骤涨至300立方米/秒,冲毁河堰14490米,毁稻田600亩,秋田200多亩。1975年长安县山区、沿山地带7月连降暴雨,冲毁农田6.1万亩,其中绝收1.5万亩,倒塌房屋窑洞1415间,24人丧生,1300人无家可归。7月28日西(安)万(县)公路甘沟道班地段遭大暴雨袭击,山洪、泥石流汹涌而下,14人丧生,冲毁桥梁8座,路面10公里,物资损失186万元。1977年东郊灞桥区洪庆、毛西、席王一带5月中旬遭暴雨、冰雹袭击,田禾

严重被毁。1978年蓝田县7月上旬连降四次暴雨,受灾农田16036亩,其中绝收3220亩,损失5~8成的6433亩,冲毁农田1255亩,淹没农田520亩,5人丧生。1979年蓝田县华胥、洩湖等地7月23日暴雨成灾,冲毁农田1.73万亩,淹没3.47万亩。同日,临潼县暴雨冲毁水库2座、渠道11.7公里、机井7眼,冲毁农田1140余亩。1980年7月2日黑河流域降暴雨,黑河洪峰流量3040立方米/秒,冲毁黑惠渠首滚水坝及防洪堤,冲决河堤36处,毁堤3458米,冲毁楼房2座,平房4100间,损失价值4762.5万元。8月复降暴雨,周至县至西安城区公路被毁,邮电通讯一度中断。1981年8月9日蓝田县暴雨成灾。河堤被毁625处18500米,5条主要公路被冲毁30多处,塌方5354立方米,塌房1383间,5座水库和70项水利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受灾农田55.17万亩,其中绝收34.9万亩。8月21日黑河洪峰流量2440立方米/秒,渭河洪峰流量4320立方米/秒,溃堤3处,冲毁丁坝100多座。1982年周至连降暴雨成灾,冲决河堤38处,冲毁农田9.98万亩,淹没农田2.48万亩,塌房7142间,40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5500万元。长安县沣、滈、潏、浐河垮堤31处,2390米,全县渍水82600亩,冲毁耕地1872亩,冲毁桥梁6座,公路8处,水利工程7处,倒塌房屋、窑洞5188间(孔),21人丧生。1983年西安全境7~8月连阴雨并屡降暴

雨,冲毁河流堤防31.95公里,冲毁机井245眼,塌房2.89万间,受灾农田48万余亩。户县7月28日~31日暴雨降水114毫米,淹没农田4.1万亩,河堤决口83处4666米。10月5日~7日暴雨降水130.4毫米,受涝农田15.4万亩,占总面积的34.4%,积水农田11.15万亩,严重影响秋播。蓝田县灞河上游洪峰流量605立方米/秒,冲毁河堤278处,12576米。1985年6月17日周至县双庙、小王涧、安家岐一带受狂风暴雨袭击40分钟,冲毁公路2处,房屋6间,受灾农田3160亩。蓝田县灞源、三里镇、洩湖等地因暴雨洪水冲毁河堤2468米,受灾秋田7580亩。1986年9月8日城区暴雨降水近100毫米,导致市区部分街道路面积水深度近1米,影响交通,人车受阻。1987年5月24日城区降暴雨,有的道路水深1.5米,交通中断。各条河流水位猛涨,多处堤岸冲垮。8月3日户县涝峪口降暴雨77.5毫米,造成30年来最大山洪,冲断公路多处长115公里,淹没农田2.1万亩,受灾严重的涝峪乡西沙河村、东岳庙村几乎被洪水洗劫一空,造成上千万元损失。1988年8月14日蓝田县葛牌、红门寺、灞源、草坪、玉川等处遭百年不遇暴雨山洪灾害,冲毁农田2.16万亩,淹没秋田4.08万亩,死55人,伤42人,倒塌房屋837户,2548间,毁决河堤129.4公里,直接经济损失6155万元。临潼县8月11日突降暴雨,龙河水库淤满,南刘水库垮坝,宁家水

库溢洪道冲垮,渭河洪峰流量3100立方米/秒,沿岸农田多被淹没。1989年7月23日蓝田县草坪乡、凉水沟、寺沟等地暴雨成灾,1小时内降水约70毫米,山洪暴发,冲塌6座中小学42间房屋,冲垮河堤304公里,冲毁农田852亩,2人丧生。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25万人。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文明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

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7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产霸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

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

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考点18和19 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兄弟学校的老师们,我们作为东道主,应该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确实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最早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学生回答)师:孔子是什么时期的人物,那个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引出课题师解析考点 提问:(依据上面的考点提问) 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师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2.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背景)是什么?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师:有位同学学习习惯、方法很好,他在学习百家争鸣之前,作了一个表格,我们来看看他做得如何?(针对表格纠错)

学派 刚才老师在走廊上听到几个同学在聊自己班的各个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我们结合“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看看他们说得对不对。 畅谈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2、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已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3、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4、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过渡语:古代的这些思想在当今也被发扬光大。 今古链接:2011年3月10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请问:这体现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其思想渊源是什么? 依法治国、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过渡语:这些诸子百家思想也受到了古代帝王的推崇,其中秦始皇就采用了其中一家的思想治理国家。接下来我们到历史诊所看看:某校历史与社会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看到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词句时,展开了讨论。(1)他们的讨论(如下)中有6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小芳说:秦始皇于公元221年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大帝国。 小红说:我知道秦始皇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蒙古的侵略,修建长城,采纳董仲舒的观点,进行“焚书坑儒”,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小叶说:秦始皇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以秦国的刀币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 小毛说:秦始皇下令以大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 师针对三个同学说秦始皇的措施并追问影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出示秦始皇的活动表格说(问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带过应该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历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中国历史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女娲:女娲的事迹有很多,被传颂最多的是她修补了被共工撞坏的老天,遗留下的一块顽石就可以演绎中国最负盛名的小说,间接地,也同样为很多人创造了就业岗位。另外她还做了上帝第六和第七天同样的事情:造人。她对这个世界施加的最后一次影响是:商纣王因为她的美丽而不能自已,却激起了女娲的怒火,派一只狐狸进入凡间,帮助周朝完成革命。 ★黄帝:据说有四脸,华夏民族的缔造者,打败了铜头铁额的蚩尤,是好多东西的发明者,比如指南车,还和歧伯讨论医术,管理手段比较无为 ★炎帝:据说就是神农氏,中药的创始人,留给人们的教训是:话固然不能乱说,东西也不能乱吃 ★尧:具体的一件功劳就是请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另一件事就是禅让制度可考的第一人。 ★舜: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中,令人难以置信地成长为有伟大品格的人。据说他三年之中分别去耕地,打鱼和烧制器,让本该是冤家的同行们变得互相敬爱谦让,另外他还发掘了一位水利专家 ★鲧:的普罗米修思,他偷来了上帝的宝贝息壤(就是会自己生长的土)用来遏制洪水,不幸被发现,被上帝派人杀死在羽山,但他的遗体化作一条黄龙,后来变成了禹。 ★禹:他治理了洪水,娶了九尾,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开创了世袭制,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奠基者。跟他有关的一个传说是有史以来最倒霉的迟到者:防风氏,后果是被杀。另一个传说是他派使者去一个桀骜不驯的少数民族:有苗,表演了一套舞蹈或者体操,这个民族就欣然投降,这件事被孝祥用在他的一首词中“干羽方怀远”,表示文德比武功更重要 ★启:丕的角色,他建立了夏,定都 ★汤:推翻了夏桀的反动统治,建立了商,据说因为商代的人都很有经济头脑,因此现在的生意人获得了这个称呼 ★伊:辅佐商汤建立商朝的名臣,并发明了一种非常制度,废掉皇帝,但却并不是自己来做。 ★周文王: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基础上发明了周易,为很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这种对后世的泽被一直延续到今天。他的一个儿子建立了西周,另一个儿子成为和孔子并列的完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从政策角度而言,是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保护专项规划,并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渗透到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之中。 传统建筑群:是指和周围环境形成一体构成历史景观的并具有较高价值及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集合体。 保护框架:保护框架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冻结保存:即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等。 无形文物: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在历史上、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戏剧、音乐以及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二.填空 1.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 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3.欧洲对历史传统城市的分类大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概念(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名城特色的含义),(名城特色的构成要素),(名城特色的结构)。 5.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前进阶段)。 6.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秦兵马俑)被誉为八大奇观之一。 7.历史文化名称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三.简答 1.简述列入文化遗产的选定标准 (1)能代表一项独特的艺术或美学成就,构成一项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相关的艺术或人类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 (3)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 (4)构成某一类型结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一类型代表了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或工业的某项发展;(5)构成某一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建造方针或人类住区的典型例证,这些建筑或住区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转的社会文化、经济变动影响下已变得易于损坏;(6)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7)真实性标准: 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 2.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城市保护的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表现方面 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现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4.北京古城具体保护内容: (1)保护河湖水系,特别是与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如护城河、六海、长河、莲花河等;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表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 旧、新石器时代: 前100万年前后:正值古史传说中的燧人氏时代。 前10万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伏羲时代。 前7千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神农时代。 前2700年前后:传说轩辕战炎帝,败蚩尤,而后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前2700年前后:传说史官仓颉造文字。 前2100年前后:传说大禹治水,禹之子启得帝位,开始 “家天下“。 夏、商、西周: 前1900年前后:太康失国,后羿代夏。 前1600年前后:自契到汤八迁,居于毫。 前1300年前后:盘庾迁殷。 前1100年前后:周文王被拘于羑,演周易,成六十四卦。 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克商。 前841年;国人暴动,逐厉王,周召共和。 春秋战国: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称东周。 前679年:齐桓公称霸。 前498年:孔子在鲁国遭冷遇后,周游列国。 前494年:吴越之战,越败,越王勾践向吴称臣。 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 前382年:吴起为楚令伊,变法,楚强。 前350年:商鞅颁布第二次变法令,开阡陌封疆。 前339-前278年:屈原作《离骚》、《天问》、《九歌》。 前307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变革,胡服骑射。 前270年:魏人范雎入秦为客卿,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 前221年:秦灭齐,天下统一,秦王嬴政定称号为“皇帝”,称“始皇帝”。前210年:秦始皇死,其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 前209年:成胜、吴广起义反秦。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刘邦入关中,秦亡。 西汉: 前202年:楚汉之争以项羽兵败自杀告终,刘邦即位,是为汉高祖。 前186年:张良卒。 前150年前后:董仲书强调天人感应学说。 前138-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 前119年前后:汉武帝颁布新的耕作方法——代田法。 前90年:司马迁卒,其所著《史记》名垂青史。 西汉末年:“再受命”之说风靡一时,公元8年王莽代汉。 东汉: 25年:刘秀称帝,是为光武帝。

西安古城规划分析

目录 一、西安古城介绍 二、西安古城风貌 三、古城风貌保护的原则 四、西安风貌的保护措施 五、古城规划的原则 六、西安古城的规划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 城、京兆城、奉元城等。先后有西周、秦、西汉、 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 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 余年之久。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 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 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 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 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 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 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 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古城西安风貌 西安仿古建筑林立的街道大唐芙蓉园的盛唐 壮观的大雁塔

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丝绸之路起点 三、古城风貌保护原则 一、保护古城历史真实载体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的历史原物和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 二、保护古城历史环境原则: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不仅要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应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 三、挖掘古城历史价值原则: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 四、西安古城风貌的保护措施 一、保护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市格局,是在唐长安皇城基础上建成的明西安城,是世界上迄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特别是西安城墙的维修保护,城内街区格局的基本保护,使人对“城”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保护文物古迹,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例如:钟楼、鼓楼,大、小雁塔等。这里说的文物古迹,既包括地上、地下的又包括古代的、近代的有代表性、纪念性的纪念地,包括已定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包括尚未定级而确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近现代建筑。如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人民剧院、人民大厦等。 钟楼鼓楼 三、保护历史地段,也即是历史文化街区。这包括历史上名人故居、寺庙区、商业区、各种类型的居住区、风景区等。

历史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历史重要的历史人物和 事件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女娲:女娲的事迹有很多,被传颂最多的是她修补了被共工撞坏的老天,遗留下的一块顽石就可以演绎中国最负盛名的小说,间接地,也同样为很多人创造了就业岗位。另外她还做了上帝第六和第七天同样的事情:造人。她对这个世界施加的最后一次影响是:商纣王因为她的美丽而不能自已,却激起了女娲的怒火,派一只狐狸进入凡间,帮助周朝完成革命。 ★黄帝:据说有四张脸,华夏民族的缔造者,打败了铜头铁额的蚩尤,是好多东西的发明者,比如指南车,还和歧伯讨论医术,管理手段比较无为 ★炎帝:据说就是神农氏,中药的创始人,留给人们的教训是:话固然不能乱说,东西也不能乱吃 ★尧:具体的一件功劳就是请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另一件事就是禅让制度可考的第一人。 ★舜: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中,令人难以置信地成长为有伟大品格的人。据说他三年之中分别去耕地,打鱼和烧制陶器,让本该是冤家的同行们变得互相敬爱谦让,另外他还发掘了一位水利专家 ★鲧:东方的普罗米修思,他偷来了上帝的宝贝息壤(就是会自己生长的土)用来遏制洪水,不幸被发现,被上帝派人杀死在羽山,但他的遗体化作一条黄龙,后来变成了禹。 ★禹:他治理了洪水,娶了九尾,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开创了世袭制,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奠基者。跟他有关的一个传说是有史以来最倒霉的迟到者:防风氏,后果是被杀。另一个传说是他派使者去一个桀骜不驯的少数民族:有苗,表演了一套舞蹈或者体操,这个民族就欣然投降,这件事被张孝祥用在他的一首词中“干羽方怀远”,表示文德比武功更重要 ★启:曹丕的角色,他建立了夏,定都河南安阳 ★汤:推翻了夏桀的反动统治,建立了商,据说因为商代的人都很有经济头脑,因此现在的生意人获得了这个称呼 ★伊尹:辅佐商汤建立商朝的名臣,并发明了一种非常制度,废掉皇帝,但却并不是自己来做。 ★周文王: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基础上发明了周易,为很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这种对后世的泽被一直延续到今天。他的一个儿子建立了西周,另一个儿子成为和孔子并列的完人

西安文化魅力与城市精神培育

西安文化魅力与城市精神培育 如果说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就只有一座古都,它就是魅力的中国文化古都---西安。 西安是我的家乡,一个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一个历史悠久,具有独特文化魅力新型城市。如果说汉唐时代的长安代表了一种进取向上的拼搏精神和雍容风雅的盛世气度,那么晚清民国时期的西安则在承继昔日辉煌、感慨兴衰成败之余,表现出强烈的追求近代文明、渴望破茧重生的急迫愿望。由此,基于各种因缘机巧而形成的近代西安老街区,便成为那个新旧交替、急剧转型的特殊时代的一面镜子,并越来越呈现他独有的美丽色彩。 两年前我跟随父母回到了这个令我魂牵梦绕,却又未曾谋面的家乡古城西安,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经历过汉唐的恢宏肃穆,我感受着如今的繁华快捷,西安人的骨子里还是追求永恒不变的安逸闲适的生活:或者在城墙根儿听听别人甚至干脆自己吼几句秦腔;或者在自家老屋的庭院里懒懒地晒着冬日温暖的太阳;抑或在小巷深处,一边喝着茶,一边摇着扇子悠闲下着象棋。西安老街区是灵动而真实的百姓生活,它能使居住其中或者受它影响的西安人依然自然自在地按照传统的风格与精神生活,这不是抱残守缺,而是对文化的继承。因此,我深深感受到在保留西安传统街区的同时,也必须要守护日益脆弱的文化习俗和精神家园。 城市就像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城市精神就是打开这本书首先让人们看到的这个城市最具特色的价值取向、文化品格和事业追求。城市精神体现着民族精神,这是城市精神的共性,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是城市精神的个性。研究城市精神要从个性入手,才能揭示城市的内在特征。西安作为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可以从“我有的,你没有”的角度出发给我们的城市精神定位,以展示城市与众不同的个性。如今西安是在努力培育其文化魅力,这座古城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而与历史结合建设独特的城市精神必将成就更加具有魅力的城市。 从精神层面出发,把西安城市精神概括为这样两句话:“敞汉唐胸怀,迎八方宾客”。“汉唐胸怀”实际上指的就是大度、大气的文化精粹,汉唐时期的长安人自信、自强、开放,而且以特有的大气大度创造了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提到汉唐,我们推崇最多的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那时奉行的政策轻徭薄赋,使老百姓过上了好生活,作为其精神内涵的古代民本思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得到了一定的张扬和实践。西安的高校密集、人才济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富有旺盛活力。唐朝的服饰、文化等的发展,无不是吸收了各方文明。我们也要用现代文明提升今日西安,在继承古代文明的基础上汲取一切现代文明成果。 在塑造当代西安城市精神的活动中,虽然我们不应陶醉于历史的辉煌,但并不能割断历史,应充分发挥西安历史文化丰富深厚的优势,根据时代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经验,从对西安市当前与未来之功能准确定位切入,确定其城市精神应具备的内涵,然后加以切实的培育和塑造。尽管从历史与现状论,西安与北京作为政治之都、上海作为经济之都相比,具有更为浓郁的文化之都的特色,但从未来我国发展战略论,她又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推进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既是我国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特大中心城市,也是国际新丝路东部最大的中心城市。所以当代西安城市精神,应在振汉唐雄风与继承明清时期务实精神的基础上,融入海纳包容、亲和诚信、开拓进取、务实求新等内涵。树立这样的城市精神,才能接续西安的历史文脉,融入时代大潮,创造更为辉煌的未来。

(整理)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关内容

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2020 (七贤庄历史街区说明) 近现代历史街区 【七贤庄历史街区】七贤庄建立于清满城的废墟之上。1928年国民政府提出“开发西北,建设西安”的号召,在清满城的废墟之上建设新市区,达官贵人及商贾们纷至踏来。至1936年,西安新城先后建起了一德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七贤庄等新村,成为当时西安城内新生活、新住区的样板。 七贤庄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四合院民居空间格局,通过建筑材料和结构变化,塑造西安民国时期民居雄浑质朴的形式和鲜明的建筑特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购置七贤庄部分用房作为办事处,接待了周恩来等一系列中共重要领导人,并引导大批进步青年奔向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据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至今日,民国时期建设的一德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等传统民居院落群已陆续拆除,唯七贤庄因种种原因得以幸存,成为西安在民国时期成片建设居住区的典型代表。 1革命公园 1926年春,北伐战争前夕,军阀刘镇华率其部由河南入陕,围攻西安。陕西国民革命军团结西安民众困守孤城,与之进行了长达八个月之久艰苦卓绝的战斗。直到同年十月,国民革命军冯玉祥将军所部援陕部队及达,刘军全线溃败,西安方得以解围。刘军围城八个月,给西安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守城居民死亡近五万人,占当时西安人口的四分之一。为了纪

念死难军民,1927年2月,由国民革命联军总部发起,在皇城北门外清满城废墟上置地10.3公顷,辟为公园,设置公墓,纪念西安围困被军阀刘镇华攻打时期阵亡的守成军民。革命公园有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亭、东大墓、西大墓、忠烈祠。八办在为延安输送革命青年的时候,曾因住处紧张,部分进步青年将革命公园革命亭作为休息与聚会的场所。 革命公园现在是西安明城内最大的一片集中绿化,并免费为市民开放。革命亭前的喷水池,立有太湖石,相传为唐兴庆宫遗物,在园中自成一景。园东有宽敞的展览室,常有书画展出。西南的“棋艺之家”,为棋艺爱好者的活动场所。北面是人造湖,湖上架设曲桥,并建有亭子,称为“湖心亭”。西北有假山,山上有石洞、茅亭等。西南新开辟的游乐园,有很多游乐设施。节假日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元宵节灯展,花展;早晚有老年自娱班活动。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是周边居民和市民们休闲、游憩的好去处。革命公园以其独有的历史氛围、生态景观和城市生活优势吸引着人们。公园不仅给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场所,而且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提升了周边土地价值和地区竞争力。 革命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物局已对其作保护规划,基本信息如下: 革命亭基本信息 革命亭保护范围图

陕西地域文化

浅谈陕西地域文化 陕西是人类先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五六十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关中平原的灞河上游繁衍生息,用旧石器为工具,与大自然作斗争。到距今三四万年时,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他们活动在西安附近和整个渭河流域。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原是六七千年前母系公社的一座村落。半坡人以渔猎和农耕为生,会制造很多精巧的石质工具,有了纺织和烧制陶器的手工业,会建筑能抵御风寒的房屋,身穿衣服,生活在组织的公社之中。大约又过了一两千年,西安附近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发展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沣河流域发现有许多这个时期的遗址。这时的人类已使用木耒和石镰等新式工具,使农业生产向前进了一大步,畜牧业也有了发展,并且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改造自然,一步步地揭开了古代文明历史的序幕。 古代政治中心(周) 周人原是活动于关中西部的一个部族。相传周的祖先后稷被舜分封在武功。泾河流域的彬县、旬邑一带,也是周人活动的一个中心。到古父公时,他们由旬邑迁居岐山南的周原,营建宗庙城廓,开荒种地,还设立官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周国,首都就在岐山、扶风之间。到周文王时,周国迅速发展,攻灭了附近许多小国,并进一步在沣河西岸修建了丰京(今长安县马王村附近)。公元前1121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武王又在沣河东岸修建了镐京(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丰、镐共同作为周王朝的首都,历时360余年。这是古代在关中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全国政治中心和大城市。“陕西”这个名称,也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武王的胞弟周公和大臣召公的封邑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属召公管辖,陕原以西属周公管辖,后人因称陕原以西地区为“陕西”。 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西安成为古都原因

西安古都原因 封建王朝的都城市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被称作“京师”。《释名》说:“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春秋-公羊传》里对“京师”有着这样的解释“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众也。”在我国,有“六大古都”。在这“六大古都”中,西安是西周,秦,西汉,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朝代的都城,历时一千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西安为什么会成为那么多王朝的都城呢?我们看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先,我们从它的地理形势看,西安位于八百里关中平原的中部,它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其所在的关中平原,位于我国地理的中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终年多雨,土地肥沃。大禹曾经把天下的土壤分为九等,称雍州的土壤为上上等。关中的东面有函谷关,西面是散关,北面是萧关,南面有武关,这四关都是天险。留侯张良在劝汉高祖定都关中时,把这里称作是天下的咽喉,由此可见,它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特别是函谷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我们知道,在我们和敌人搏斗的过程中,要迅速致敌人于死地,必须扼住他的喉咙。对于封建王朝而言,这样的咽喉要地,肯定是作为城首选。另外,他还说,“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其中就是对关中地形的分析。汉高祖采纳了他的措施,最终取消了定都洛阳的决定。在中国的六大古都中,从地理形式来看,西安无疑是最佳选择。周朝兴起于关中西部,最终向东发展,灭掉了商朝。这和关中的地理形式是分不开的啊。秦朝和以后的汉朝甚至是隋唐都是走着同样的道路。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条规律,西边的割据政权往往会消灭掉东方的割据政权,完成国家的统一,例如秦灭六国,北周和隋朝的统一。另外北方的政权往往会消灭南方的政权,完成国家的统一,这样的例子就不胜枚举了。这说明,都城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一个朝代的重要性。而西安在六个古都中,是著名的形盛之地。西汉和唐朝定都于长安,所以两个王朝在军事上处于绝对的优势,特别是在对付少数民族的入侵上,是相当成功的。北宋把都城建在了四战之地的大梁,结果军事力量薄弱,在和周遍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处于绝对的下风。甚至北宋和南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消灭。宋太祖在建立宋朝后,就觉得大梁处于交通要道上,无险可守,便欲迁都长安。可是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他弟弟也就是后来宋太宗的强烈反对,最终做罢。明朝初立之时,明太祖也有迁都关中的想法。甚至在清末,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上书中,也建议清朝西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入侵。国民政府对这里也非常的重视,于1932年把西安改为行政院直辖市。这种想法甚至感染了新中国的创立者。由此可见,关中这块地方的重要。在六大古都中,南京一向是被认为是割据王朝的都城,而大粱则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一旦少数民族政权进入长城以内,大粱几乎是可以不攻而下。在公元11世纪初,北宋和辽的战争中和公元12世纪和金的战争中,由于当时辽和金已经拥有了幽云十六州,所以他们便不费吹灰之力便兵临大粱城下。北平是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都城,北面有燕山,东面是山海关,西边是太行山,也算是一个形盛之地。可是和西安比起来,还是稍逊一踌.在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时,北平太过于暴露.一旦长城防线被突破,北平便暴露于敌人的威胁之下.明朝中期的土木堡之变中,蒙古军从大同突破长城防线,虏走了明英宗,并且直捣北京城,京师震动.同样在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率领金军,突破居庸关,兵临北京.同样也是在明末,吴三桂带领清军入关,北京没有几天就沦陷了.同样北京在抵抗来自于海上的威胁,也存在着很大的威胁.一旦北京的门户天津沦陷,北京便暴露在敌人的炮口之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就是先从海上占领天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文明古都西安的城市色彩探究

文明古都西安的城市色彩探究 摘要:《城乡规划法》颁布,对城市色彩的控制内容几乎是空白,城市色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探索将城市色彩规划有效融入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理论方法,将城市色彩控制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列入规划文本,发挥法律效力,使城市色彩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研究的层面。郑州、杭州、长沙等城市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本文将通过这些城市的规划条文及实践结合西安城市的现状进行色彩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形象色彩绿色生态和谐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生活的常用色彩等人文色彩,建筑物、广告、交通工具等人工色。如知名的城市色彩有:奶酪色代表巴黎,橙黄色代表罗马。那么西安又该如何定位自己呢? 众所周知,西安市有着3100年建城史和1100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2009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西安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城市定位为“盛唐风格的国际化大都市”,大规划强调人文西安、绿色生态西安、和谐西安的城市形象。正象给人穿衣服一样的给城市穿上适合他的色彩。一位著名画家从美国归来,感叹大上海变土了。许多人不解。其实这个道理正像城里人看乡下人穿红袄绿裤是“土”一样,我们被涂上五颜六色、色彩混乱地一塌糊涂的城市,怎能说不是一种“土”呢?满街的各色建筑、五颜六色的车辆、各种耀眼色彩的灯饰和各种大副商业海报广告很不协调的与我们的历史文化共同生长在同一个时代,又同时生长在同一个空间环境中,这怎么让人感到舒服,感到现代,又怎么感知历史呢? 一座城市的色彩,的确在时时刻刻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准。然而西安现在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精神、什么文明水准呢?学术派曾做了一个300人的问卷调查,主题为:西安建筑主色调定为灰色,你认为呢? A、这样才能体现出古城的独特魅力18%(49人) B、灰色调可能影响城市的朝气和活力25%(71人) C、颜色应分区域,繁华区域可鲜艳些57%(159) 西安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因其社会的、历史的、习俗的和自然的条件等原因,形成独特的“灰”色调,“灰调”毫无疑问成为古城西安建筑色彩的最佳选择,经过仔细的调研,我认为西安的主色调为灰色、土黄色和赭石色。 灰色西安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存建筑,这些建筑中,灰色所占比重很大,如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张建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 (2)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内涵。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兴趣及热爱。 教学方法: (1)研读教学法。“研读”指研究性阅读。具体地说就是知道学生反复阅读和理解课件,变学生被动的地听讲为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 (2)问答法。教学过程中,多设问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3)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的展示,化文本中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与冲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体味文章的内涵。 教具准备: 西安的图片资料、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在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历史问题:你们知道世界四大名城是哪些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解说)有人说:“到上海看50年,到北京看500年,到西安看5000年。”是有道理的。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城是一个古城魅力十足的所在:你看,那依然迎风挺立的古城墙,那铸就了历史永恒的兵马佣,还有那历代碑刻聚集地的碑林和那夕照中美丽的大雁塔,无不在告诉我们西安永远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魂魄所在地。 二、介绍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图片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安历史文化) (一)、历史的足迹 1. 八百里秦川居中间,四塞以为固,八水绕长安 2. 走过蓝田人 3. 半坡遗址存 4. 十三王朝建都地 5. 西安事变天下闻 小结:西安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 (二)、名胜解读 1. 周公庙里思无穷 2. 千里演进长安城 3. 巍巍宫殿今何在 (1)渭河南岸阿房宫 (2)大明宫与九成宫 4. 大小雁塔城中立 5. 长安城外帝陵多 (1)秦始皇陵 (2)乾陵 (2)昭陵 6.关中塔祖法门寺 7.丞相祠堂“五丈”寻 小结:西安,古称长安。在我国历史上,曾是周、秦、西汉、东汉(末年)、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唐朝以后多次更易名称,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现在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所在地。

古都文化

古都文化 中国古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古都资源的学术研究是植根于中国古都学会原会长史念海先生等同仁的坚实的学术研究之上,尽管相关问题还有待深入,但由于这种文化的特殊性,在现实应用上更需要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思考与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古都文化的展示与利用,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其本身得以光大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古都资源的三大特性 (一)数量多:中国所特有的古都群体 中国古都资源的学术界定,在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一书中有专门的标准,其一是旧史所说的统一王朝和政权的都城;其二是旧史所说割据分裂时期诸政权的都城;其三是两大王朝交替之际称雄诸国的都城;其四是农民及流民建立的政权的都城;其五是周边各族所建立的政权的都城。依据以上标准,古都资源可分作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地的都城。可以确定为由古都积年千年以上至十五年的都城共有53 处,分属于172 个王朝或政权,还有古都积年不足百年的都城79 处,分属于90 个政权,以及未知古都积年的都城2处,涉及4个政权。因此,在周边各族政权之外所涉及的内地都城总量为147处,涉及266 个王朝与政权;另一种是周边的都城。据文献可证确切的古都年代的都城47 处。 (二)分布广:中国所特有的古都网络 古都从地理分布而言,其单个表现为点,但是由于历史的丰厚与复杂性,中国古都呈现分布广的特点。一方面仅周边各族所建立政权的47处都城,便涉及当今10个省区38个市县,如新疆达17处;另一方面,在对古都资源进行针对性研究后所确定的重要的古都为65处,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重要古都亦分布在全国的27个省市区,其中河南8处,新疆7处,几乎除江西之外均有涉及。因此,中国古都资源分布的广泛性,是以中国历史的丰富多彩和中国国土的广袤为基础的。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背景,也决定了它们最具有代表性。 (三)集约性:中国所特有的古都轴线 中国古都资源虽然具备了数量多与分布广两个特点,但是中国古都资源是有重点的。中国古都资源的核心是大古都,是最能体现中国古都文化典型性和重要性的古都,是中国古都资源的精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 中国古都资源的集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古都中的重量级古都积年数量可以达到数以百年甚至上千年,如西安历时达1077年,北京达903年,洛阳885 年,南京455年,开封366年,安阳351年,大古都中累积建都年代最短的杭州,也有210年。而新近加入大古都行列的郑州,古都积年也达355年。古都累积积年较长的这些古都,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大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甚至是一定时期的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二是大古都排列呈轴线型,如中国大古都位移基本上形成了自西向东、自南向北的方向,并以东南轴线(南京、杭州)为补充。因此,从古都展示与利用的角度来考察,东西轴线的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序列与南北轴线的郑州、安阳、北京序列的交叉点在郑州,并可形成一个与旅游相关联的线路组合。 二、中国古都文化展示与利用应更新三大理念 (一)保护利用古都资源不能只停留在宣传上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的经济水平和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文化对地方社会发展的作用已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对古都资源的挖掘利用上,最先加强了研究,着手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专门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地方的与古都和名人相关的观点,这些研究成果也得到了中国古都学会及其他学术组织的学术确认。而且在学术确认的基础上,地方加强了宣传的力度,不过仅此而已,这使得古都文化的链条由此而中断,实际上,古都文化的展示与利用的链条还要更长。研究与宣传的投入是值得高兴的,但如果仅此而已,则不仅达不到宣传的目的,而且使这种特殊资源的利用的最终效能大打折扣。 (二)保护利用古都资源不能只停留在保护上 古都资源除了无形的历史文献所反映的信息外,还有更多的物质的遗存,并成为古都记忆的永久的符号。在一个古都或大古都中,类似的符号,如古老的名人故居、传统街区、历史的公用建筑等古迹的保护,是体现古都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痕迹,加大保护力度是所有工作,如保存———利用———传承的前提。但是从古都文化展示的链条看,如果仅仅停留在保护上,显然是不够的。保护是古都文化存留的手段,而不应该成为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将这种历史的积淀形成一种时尚、风格、文脉,形成一个古都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底气,并在城市的物质形体上与城市居民的精神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