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个角度来使学生初步理解物体和图形。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所以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点。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水平: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水平,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点。 3、情感与态度: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观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动者。为此作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理解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实物引入,感性认知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拼图 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0-103页 教学目的: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会自己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小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门,你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生活中那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找后口述 你是怎样辨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我们今天旧来讨论 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小组动手实践,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师指导方法,用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跨组交流 三、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整理并板书 4条边 4个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相等 四、巩固拓展 课堂活动练习十四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03页——104页 教学目的: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角,如红领巾黑板桌角等 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角? 学生汇报 2、揭示课题 其实,在生活中,角到处可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角二、自主探索

出示例1 展示三个角 老师:观察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组织研究 请用三角板比一比3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比较探后交流 教师板书:比直角小比直角大 指导学生看书103-104 教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三、巩固提高 你能用手臂比出大小不同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吗?用纸折角 用小棒摆角 四、尝试画角 同学们能比,能折,能摆这3种角了,你会画吗?学生画角 练习 课后记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43086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5。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设计思想: 力求创设一种轻松、自如、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活动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 仔细观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说: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感知特点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测试题(1)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12分共24分)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 题(1-2每题12分, 第3小题16分, 第4小题24分, 共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里. 3. 下面图形中有()直角.

4. 数一数下图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有()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 18分)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10分, 2-5每题18分, 共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2、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不是直角的画○。 □□□□□ 3、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大的画△,小的画○。 □□□□ 三、我会数。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里。 ()()()()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苏教版) 授课内容:认识图形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耿小珍、韦利贵、陈方芳、廖春燕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 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 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 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学情分析】:本节课新内容是承接上一册学习《认识物体》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数学知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的记忆思维还不够完善,,有可能上一学期的基础内容已经记忆不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新内容,先进行复习,学了哪些立体图形,有些孩子比较害羞,可以进行小组形式作答,同座之间的讨论学习,增进同学们的团结互助,追求共同进步的思想,引导学生走集体步伐,让学生动手实践,慢慢发觉数学的奥妙,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主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清晰的辨认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图形是在生活中被广泛的运用,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4.能力目标:认识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说话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实物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 2.动手算一算同一种图形有几种。 二、新授课 1、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长方体、正方形体、球和圆柱这四位新朋友,这些图形都来自图形王国。可是,在下着大雪的图形王国里啊,最近发生了一件抢劫案,警察叔叔需要马上去寻找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

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与反思

课题

(2) 想一想你是从哪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 (点、线、面) 2.教师总结:我们通过点、线、面三个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 (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正方体模型。 1.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教师完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表。 3.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对比。 共同讨论: (1)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学生汇报正方体的特征。 小组讨论后汇报: 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 个顶点。 不同点: ① “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的棱分别是相对的4条棱相等, 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叫做正 方体的棱长。 ②“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 学生集体梳理,相互交流,帮助后进生进一步记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3)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三)复习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特征 出示圆柱体模型。(图略) 1.请同学共同讨论圆柱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提问: (1)这两个底面有什么特点? (2)侧面又有什么特点? (3)底面与侧面又有什么联系? 2.出示圆锥体模型。(图略) 请同学共同回忆圆锥体的特点。 教师提问: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四)立体图形的测量 过渡:刚才我们对于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对于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你们还记得吗?请完成你的研究单上的表格,并和同桌交流(出示表格,带着学生一起补充完成)是正方形。 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 方体。 (圆柱体的两个底面积 相等) (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 方形或者是一个正方形) (当底面周长=圆柱体 的高的时候,侧面展开图是 一个正方形,当底面周长≠ 圆柱体的高的时候,侧面展 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 图汇报圆锥体的特征。 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研究单 上的表格,并和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学生自主 探索、独立思 考、合作交流 的学习过程, 从中提高学生 的数学学习能 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综合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综合练习1. 画一画,想一想: (1)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2)直角三角形向()平移了()格; (3)钝角三角形向()平移了()格。 2. 从一张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 把下面图形的编号填在合适的圈内。 4.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设计出你喜欢的图案,并涂上颜色。

5. 分一分,填一填。 下面的图形中有______ 个三角形,有______个长方形,有______个正方形,有______个圆;最多的是______形,最少的是______形,一样多的是______和______。 6. 看图,根据角的大小由大到小排序。 A. B. C. ______ 7. 图上画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8. 先量一量,再填空。

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厘米。 9. 量一量,填一填(取整厘米数) ①______ ②______ 10. 填序号。 ______是长方形,______是正方形。 11. 当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相等时,这个四边形是()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平行四边形 D .菱形 12. 用四根小棒做出一个正方形如图: 1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分别是______角跟______角。

14. 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______直角。 15. 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______ ,短边的长叫作______ 。 16. 找规律,画一画。 17. 原地转圈是______现象。(用“平移”或者“旋转”作答) 18. 操作填空。 用四根小棒做出一个正方形如图: 19. 每个小方格边长都是1厘米,画出一个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 20. 下列运动属于旋转现象的是()。 A .水车的转动 B .气球升空的运动 C .电梯的上下移动 D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或下降 21. 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上册第70页、71页。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多种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教学难点】认识几何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立体图形、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2)生:想 3)师(出示课件:机器人) 4)师:机器人悠悠特别喜欢大家,想跟我们一起学习,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百宝箱,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打开百宝箱看看。(生一一说出物品的名称) 5)师:悠悠给我带了这么多礼物,你们都认识他们吗,大家一起来说一说,生:一一说出他们的名称 二、探究活动,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一分,认一认。 1、分一分。 师:哇,大家真厉害,都认识他们。你们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他们的形状进行分类吗?大家一起试试看,等下老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分给大家看(谁坐得最好,我就请谁上来)那么大家认真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跟你想的一样吗? 师:观察分类的结果,你们想的跟他们一样吗?那你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回答。 师:他们把长长方方的分成一类,把正正方方的分成一类,直筒筒、两头圆圆的分成一类,还有就是把圆圆的球分成一类.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四类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齐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认识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活动三:摸一摸,玩一玩。 师:同学们,机器人悠悠想跟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在游戏之前我们一起把游戏规则读一下,(全班齐读) 师:好,同学们在你们的桌子上,里面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大家把它拿出来,像笑笑和小淘气这样摸一摸,玩一玩,每个礼物都要摸一遍,并通过感受描述出它的特点。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示范,跟着一起玩)

一年级数学下册1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新人教版2021012029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做一做”,教材第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 1.出示汽车图。 师: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1:是汽车。 生2:它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成的。 师:你们想玩拼图吗? 生:想。 师: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出示课题:拼一拼) 【新课讲授】 1.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图。 (1)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请先试一试,拼一拼,再在小组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汇报展示。 师:谁先说说你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什么图形? 生1: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也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板书: 生3: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T”形。 生4: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L”形。 生5: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 2.用三角形拼图。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 出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先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分组操作、交流。展示、汇报。 生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篇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二十二中学首届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二: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2、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物体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喜洋洋,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小朋友们喜欢喜洋洋吗?喜洋洋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课件展示各种物体) 二、操作研究,认识物体 1、分一分 (1)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的形状。 (2)分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议一议 小组汇报:你们组怎么分的? 3、认一认 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 分别拿出各种物体,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感知各种物体的特征,指名学生汇报。 5、比一比 辨认物体的不同特点。

(1)让学生拿出圆柱和长方体,推一推,玩一玩。问:你发现什么?(区别长方体和圆柱的不同特点) (2)搭一个斜坡,从斜坡上把圆柱、长方体、球滚下来,看看哪 个先着地。(体验不同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6、游戏 (1)教师请一个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 个立体图形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 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物体,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2)给蒙上眼睛的同学一个立体图形,让他摸一摸,说出拿的是 什么形状的物体。 三、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说说分别有哪些立体图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个好朋友?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朋友,课 后大家再去找找它们! 【篇三: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 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 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 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 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通过实物和模 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通过本课的学习加 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今后学习 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教材的设计强调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自主探索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教学时要充 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组织他们通过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来认识四种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从而培养 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试卷及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带答案|人教版 一、画一画。(1题10分,2题16分,共26分) 1.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 2.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二、请在()里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时间。(8分)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工中喜小日左边这些汉字都是轴对称图形。() 2.直线行进中的滑雪板的运动属于平移现象。() 3.数字“0”是轴对称图形,数字“6”不是轴对称图形。() 4.摩天轮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5.物体经过平移或旋转后,物体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四、选一选。(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属于平移现象的是()。

2.下列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4.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沿虚线剪掉,打开后的图案是()。 5.下面()不是由、、通过平移得到的。 五、下面的汉字、字母、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猜猜整个的图形是什么吗? 写在括号里。(10分)

六、连一连。(每题8分,共24分) 1.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2.(变式题)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连一连。 3.(变式题)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连一连。

七、圈一圈。(每题4分,共12分) 1.下面哪棵树是通过左边的图形平移得到的? 2.下面哪架飞机可以通过左边的图形旋转得到? 3.按照下面的方式折、画、剪(并描出眼睛),得到的是哪幅图?请圈一圈。

1 / 5 答案 一、1. (√)( )(√)(√)( ) 2.(○)(△)(△)(△)(△) (○)(△)(○) 二、20 25 55 40 三、1.× 2.√ 3.√ 4.√ 5.√ 四、1.② 2.① 3.① 4.① 5.② 五、 易错点拨: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完整图形再判断。 六、1. 2. 3. 六、1.圈第 3 个图形 2.圈第 2 个图形 3.圈第 1 个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 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 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 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七巧板》教案

七巧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最大? ②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精品教案

认识图形——拼一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能发现他们的特点进行拼一拼,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摆图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认一认,说一说 问题:你能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吗? 第一排第一个三角形,第二个平行四边形,第三个长方形,第二排第一个正方形,第二个三角形。 二、探索新知 1.问题: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2.问题: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分别用了几个三角形? 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六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六边形。 用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三角形。 3.我会拼! 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用2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拼成正方形。 用2个同样的正方形可拼成长方形。 用2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 4.用两个同样的图形拼一拼。 (1)用4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 (2)用6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六边形。 (3)用4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二) 》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 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 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 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 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 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 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 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 3 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四条边 长度都相等 )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 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 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 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学生自己动 手操作,得出结论 )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 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 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34页例题、第35页“做一做”第1、2题以及练习八第1、2题。教材中的例题从现实生活中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然后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物品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四种立体图形,而对于每个立体图形教材都按三个层次编排: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做一做”第1题通过学生滚动圆柱、推长方体等活动,初步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做一做”第2题通过学生不看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图形名称摸实物的活动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练习八第1题是以连线的形式将实物和一般模型建立联系;练习八第2题是以数一数的形式要求对各种图形进行辨认。 (二)核心能力 认识立体图形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从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实物、再抽象到一般的模型,最后明示图形的名称,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实现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 通过操作和观察,正确辨认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4种图形的特征,并找出生活中形状与之相同的物体。 (四)学习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五)学习难点 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认识立体图形》名师教学课件、《认识立体图形》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些常用的生活物品和学习用品。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感知形状 (1)看一看:小组成员互相看一看都带来了什么物品,想办法把这些物品管理好。 (2)分一分:组长拿出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箱子,组内同学互相看一看,都有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把你们认为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3)想一想:为什么要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 (4)引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渗透分类的思想,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几何体的外型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实践探究,认识特征 (1)活动一: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 先选择喜欢的一种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再交换物体,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对它们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物体分分类。 并根据你们对它们的认识尝试起个名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 小组交流每类物体的特点,准备选1名代表发言。 (2)全班交流 ①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在桌上可以任意地滚动,我们把它叫做球。(课件演示,板书: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