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真题收集(重要)

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真题收集(重要)
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真题收集(重要)

中医学专业《温病学》试题(1)

(一)A型题(共30题)

(答题要求: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括号内)

1、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D)

A.刘河间B.吴鞠通C.叶天士

D.喻嘉言E.王孟英

2、温病战汗多发生于(B)

A.卫分阶段B.气分阶段C.营分阶段

D.血分阶段E.温病后期

3、身热心烦,小溲色黄,口渴自汗,气短而促,肢倦神疲,苔黄干燥,脉虚无力。治宜(A)

A.王氏清暑益气汤B.东垣清暑益气汤C.生脉散

D.白虎加人参汤E.竹叶石膏汤

4、低热,干咳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治宜(A)

A.沙参麦冬汤B.清燥救肺汤C.竹叶石膏汤

D.生脉散E.清络饮

5、发热,面赤,汗多口渴,烦躁气粗,身重脘痞,苔黄腻,脉滑数。治宜(D)A.葛根黄芩黄连汤B.枳实导滞汤C.王氏连朴饮

D.白虎加苍术汤E.桂苓甘露饮

6、温病中心营热极的舌象为(A)

A.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型B.舌焦紫起刺

C.舌绛而干燥D.舌尖红赤起刺

E.舌淡红而干

7、白苔如碱状是哪种征象(E)

A.邪热迅速化燥入胃B.胃气衰败

C.湿热秽浊D.湿遏热伏

E.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

8、舌绛不鲜,干枯而萎的舌象为(D)

A.邪热入营,营阴耗伤B.热入心包

C.热毒乘心D.肾阴耗竭

E.胃阴衰败

9、湿温病后期湿胜阳微,转化为寒湿之证的舌象(C)

A.舌黑干燥,甚至焦枯B.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

C.黑苔滑湿而舌淡不红D.舌淡红而干,其色不荣

E.遍舌黑润,舌紫红

10、温病中的“分消走泄”法属于(C)

A.泄卫透表法B.通下法C.和解表里法

D.清解气热法E.祛湿清热法

11、温病出现口噤不开,目睛上视,其治法是(E)

A.清心开窍B.豁痰开窍

C.芳香开窍D.祛风通窍

E.以上都不是

12、在清营泄热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本法适用于热入营分邪未动血的营分证

B.邪在气分而未入营者,不宜早用

C.邪初入营者,仍用清气泄热,透邪外出

D.兼神昏痉厥者,宜配合开窍、熄风法

E.热邪已耗血动血者,不宜再用本法

13、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尿黄赤,舌红,苔腻,脉濡数。治宜(A)

A.银翘散去牛蒡子、玄参加杏仁、滑石方

B.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C.银翘散加黄芩、葛根、豆豉、玄参方

D.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E.银翘散

14、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胸胁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A)A.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B.栀子豉汤C.凉膈散

D.蒿芩清胆汤E.导赤清心汤

15、发热,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四肢逆冷,头汗如雨,舌淡红,苔白,脉沉伏。治宜(A)

A.玉枢丹B.甘露消毒丹C.胃苓汤

D.蚕矢汤E.葛根黄芩黄连汤

16、“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指哪一时期(D)

A.战国---晋唐B.战国----宋代C.唐代-----宋代

D.宋代----金元E.明代----清代

17、《湿热病篇》的作者是(B)

A.叶天士B.薛生白C.王孟英

D.刘河间E.余师愚

18、风温、暑温、湿温的命名,主要依据是(E)

A.一定的季节性B.温病的性质C.发病初起的类型

D.临床特点E.四时主气

19、温病身热烦躁,消渴不已,麻痹,舌红绛,苔黄黑干燥,脉细数。治宜(C)A.青蒿鳖甲汤B.黄连阿胶汤C.连梅汤

D.加减复脉汤E.大定风珠

20、三石汤中的“三石”为哪些药物(A)

A.滑石、生石膏、寒水石B.滑石、生石膏、石决明

C.滑石、石菖蒲、寒水石D.滑石、生石膏、磁石

E.滑石、石斛、寒水石

21、治疗伏暑邪在少阳证的最合适的方剂是(D)

A.温胆汤B.三仁汤C.小柴胡汤

D.蒿芩清胆汤E.王氏连朴饮

22、下列何证不属于气分发热(E)

A.壮热B.身热不扬C.寒热起伏

D.日晡潮热E.身热夜甚

23、春温的致病因素是(D)

A.温毒病邪B.风热病邪C.疠气

D.温热病邪E.湿热病邪

24、下列哪项不属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E)

A.发自阳明B.易陷厥阴C.易挟湿邪

D.易耗气伤阴E.易伤阳气

25、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心烦,头痛如劈,舌红苔黄,脉浮滑,属于(D)

A.卫分证B.气分证C.营分证

D.卫气同病E.气营同病

26、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数实。治宜(D)A.清咽栀豉汤B.清瘟败毒饮C.通圣消毒散

D.普济消毒饮E.甘露消毒丹

2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吴鞠通所述的白虎四禁(C)

A.脉浮弦而细B.脉沉C.面赤

D.不渴E.汗不出

28、斑疹“不宜多见”是因为斑疹多发提示(B)

A.热不易退B.热毒深重,病情重

C.用药不易掌握D.邪热外透太快

E.邪热彻底外透

29、叶氏《温热论》中指出“温邪流连气分,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其“益胃”一法是指(C)

A.和胃降逆B.补益胃气C.清养胃阴,清气生津

D.辛寒清气E.补中益气

30、温病常见兼挟证有如下几种,除了(A)

A.兼寒湿B.兼食滞C.兼痰饮

D.兼瘀血E.兼气郁

(二)B型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共10分)

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E.温毒病邪

31、既能化燥伤阴,又可耗伤阳气的温邪是(C)

32、先犯上焦肺卫,又易逆传心包的温邪是(A)

A.谓胃承气汤B.增液承气汤C.导赤承气汤

D.新加香薷饮E.宣白承气汤

33、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治宜(B)

34、日晡潮热,时有谵语,大便秘结,肛门灼热,腹胀满硬痛,苔老黄而燥,脉沉有力。治宜(A)

A.犀角、阿胶B.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

C.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D.赤芍、羚羊角

E.丹皮、羚羊角

35、《温热论》中认为透热转气可选用(B)

36、《温热论》中认为凉血散血可选用(C)

A.太阴B.阳明C.太阳

D.少阴E.厥阴

37、《湿热病篇》中指出:中气实则病在(B)

38、《湿热病篇》中指出:中气虚则病在(A)

A.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时有谵语,舌绛

B.身热,躁扰,口噤不开,苔黄

C.潮热,时有谵语,苔黄燥

D.身热,神志如狂,舌有瘀斑

E.灼热,肢厥,神昏谵语,舌蹇,脉细数

39、清营汤证中可见(A)

40、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证中可见(E)

(三)X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共10分)

41、蒿芩清胆汤有哪些药物(ACDFGIJK)

A.黄芩B.柴胡C.青蒿D.法夏

E.山栀子F.枳壳G.陈皮H.淡竹叶

I.赤苓J.碧玉散K.淡竹茹

42、青蒿鳖甲汤中有哪些药物(ABCEG)

A.青蒿B.鳖甲C.生地D.丹参

E.知母F.地骨皮G.丹皮H.沙参

43、银翘散除了银花、连翘外,还有哪些药物(ABCFGH)A.桔梗B.竹叶C.薄荷D.防风E.杏仁

F.荆芥穗G.淡豆豉H.牛蒡子I.苍耳子

44、白(pei)多见于(ABD)

A.颈B.胸C.头面D.腹E.四肢

45、滋阴生津法应分为如下哪些几种(BDF)A.滋阴息风B.滋养肺胃C.增液通下

D.增液润肠E.益气敛阴F.滋补真阴

46、秋燥,肺燥肠闭证临床可见(ABDE)A.咳嗽不爽而多痰B.大便秘结C.咽干鼻燥

D.胸满腹胀E.舌红而干F.苔白腻

47、湿温病与暑温挟湿的鉴别依据是(BCD)

A.发病季节B.起病缓急C.初起证候

D.传变快慢E.有无白(pei)

48、在温病发病过程中,热结肠腑的舌象有(BDF)A.苔黄干燥B.灰燥苔C.黄腻苔

D.苔老黄燥裂E.苔白厚而干燥F.黑苔焦燥起刺

49、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CE)A.温毒B.风温C.春温D.暑温E.秋燥

50、邪在上焦,其病变部位主要包括(AE)

A.手太阴肺B.足阳明胃C.足太阴脾

D.足厥阴肝E.手厥阴心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2、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是。

3、清解气热法包括、、。

4、《温热论》指出:“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

,两阳相劫也。”

5、《湿热病篇》指出:“湿热证,寒热如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等味”。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暑厥:

2、热深厥深:

3、日晡潮热:

4、干霍乱:

5、懊农:

四、问答题(15分)

1、风温与春温如何鉴别?(7分)

2、实风与虚风如何鉴别?其原因及治疗如何?(8分)五、病案分析:(共10分)

患者张X X,男,30岁,1996年8月20日入院。

患者8月12日下午冒雨回家后,即觉疲乏,纳差,当晚即出现发热伴恶寒,头身疼痛,胸闷欲呕等,自服感冒药物未见好转即就医。就诊时患者发热,午后为甚T39.6℃,汗出,头痛,神疲,四肢倦困,胸闷脘痞,口干不欲饮,恶心纳呆,便溏不爽,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答题要求:写出病名、辨证,证候分析,治法、处方)

中医学专业《温病学》试题(2)

(一)A型题(共30题)

(答题要求: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括号内)

1、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而燥或薄黄而燥,脉数。治宜(A)

A.清燥救肺汤B.麻杏石甘汤C.沙参麦冬汤

D.白虎汤E.宣白承气汤

2、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咳嗽,口渴,肌肤斑疹隐隐,心烦躁扰,甚至时有谵语,舌红绛苔白黄相兼,脉浮弦数。治宜(B)

A.银翘散

B.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C.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葛根、倍玄参方

D.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E.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葛根方

3、身热稽留,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垢腻,脉滑数。治宜(C)

A.葛根黄连黄芩汤B.王氏连朴饮C.枳实导滞汤

D.苓桂甘露饮E.五仁橘汤

4、身热不甚,心烦懊,坐卧不安,欲呕不得呕,苔微黄不燥,脉数。治宜(C)A.黄芩汤B.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C.栀子豉汤

D.凉膈散E.黄连阿胶汤

5、下列证候哪个不属于大头瘟的临床症状(A)

A.肌肤丹痧B.头面红肿C.身痛酸楚

D.壮热口渴E.发热恶寒

6、三甲复脉汤是在加减复脉汤中(D)

A.去麻仁加牡蛎B.加山甲、牡蛎、龙骨

C.加牡蛎、龟板、山甲D.加牡蛎、龟板、鳖甲

E.加龙骨、龟板、鳖甲

7、形寒神疲,心悸气短,头目昏眩,小便不利,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治宜(D)

A.生脉散B.参附龙牡汤C.理中汤

D.四逆散E.真武汤

8、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到的“胃湿”是指(B)

A.湿从寒化以湿偏重B.湿从热化以热偏重

C.胃中湿邪D.胃中湿重

E.胃中寒湿

9、吐泻交作不止,吐泻物状如米泔,目眶凹陷,指螺皱瘪,声嘶,面色白,心烦,口渴引饮,呼吸短促,尿少尿闭,脉细数。其病机是(B)

A.气阴两伤B.亡阴亡阳C.阳气暴脱

D.阳虚血亏E.以上均不是

10、薛生白《湿热病篇》中提到的“阴湿伤表”的症状,下列哪一项不是(B)

A.恶寒B.发热C.无汗

D.身重E.头痛

11、按三焦辨证,病在足少阴的病理主要是指(C)

A.热盛动血,心神扰乱B.水不涵木,虚风内动

C.热邪久留,肾阴耗损D.热邪壅滞,肺气闭郁

E.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12、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呆,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苔黄而腻,脉滑数。其辨证是(E)

A.湿热困阻中焦B.暑湿郁阻少阳

C.暑湿困阻中焦D.暑湿弥漫三焦

E.湿热蕴毒

13、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略数。辨证为(D)

A.肺胃阴亏B.肝肾阴亏C.气阴两虚

D.邪留阴分E.阴虚火炽

14、牙齿燥如枯骨见于(A)

A.肾阴枯涸B.肾火上炎C.胃火冲激

D.胃热津伤E.肺胃阴伤

15、白(pei)的分布哪一部位较少见(A)

A.四肢B.颈部C.胸部

D.腹部E.以上均不是

16、心火上炎的舌象是(D)

A.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型B.舌焦紫起刺

C.舌绛而干燥D.舌尖红赤起刺

E.舌淡红而干

17、“温病学的形成阶段”是指哪些一时期(E)

A.战国--晋唐B.唐代--宋代C.宋代--金元

D.宋代--明代E.明代--清代

18、舌绛而干燥的舌象为(A)

A.邪热入营,营阴耗伤B.热入心包

C.热毒乘心D.胃阴衰败

E.肾阴耗伤

19、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与伤寒不同的医家是(C)

A.王叔和B.刘河间C.王安道

D.王焘E.孙思邈

20、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E)

A.初起热象不显B.病程缠绵C.易困遏阳气

D.易阻遏阳气E.易动风惊厥

21、依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是(D)

A.风温B.湿温C.暑温

D.秋燥E.烂喉痧

22、苔白厚而干燥舌质红为下列哪一种证象(E)

A.湿遏热伏B.邪热迅速化燥入胃

C.邪热初退而津液未复D.湿热秽浊郁伏膜原

E.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

23、湿温病湿热化燥,伤络动血,气随血脱的舌象是(D)

A.黑舌干燥,甚至焦枯B.黑舌焦燥起刺

C.遍舌黑润D.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

E.舌淡红而干,其色不荣

24、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咳嗽,胸闷,肌肤发疹,舌绛,苔薄白,脉浮细数。其病变为(B)

A.卫气同病B.卫营同病C.气营两燔

D.卫分E.气分

25、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D)

A.宣气化湿B.开达膜原C.辛寒清气

D.分消走泄E.通腑泄热

26、对于通下逐邪法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E)

A.里热未成实结者不宜盲目使用

B.无郁热积滞者不宜盲目使用

C.津枯肠燥而大便秘结者忌用苦寒攻下

D.体弱者不宜一味单用攻下

E.使用通下法后邪气复聚,不宜再度攻下

27、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视为气分证范围的治法(B)

A.清热泻火B.透热转气C.分利湿邪

D.豁痰清热E.通腑泻热

28、风温的病名首见于(B)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难经》

D.《外感温热篇》E.以上均不是

29、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四肢困倦,神疲乏力,小便短赤,大便溏薄,苔腻,脉濡滑带数。治宜(A)

A.东垣清暑益气汤B.王氏清暑益气汤C.生脉散

D.白虎加人参汤E.竹叶石膏汤

30、热闭心包与内闭外脱的区别,关键在于前者无(E)

A.昏愦不语B.倦卧C.肢厥

D.气短E.汗多,气短促,脉微细

(二)B型题(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A.身热夜甚B.寒热往来C.日晡潮热

D.发热微恶寒E.夜热早凉

31、温病,邪在肺卫,其热型为(D)

32、温病,邪热入营,其热型为(A)

A.风温B.暑温C.伏暑D.秋燥E.烂喉痧

33、上述哪种温病属于湿热性质的温病(C)

34、上述哪种温病不属于新感温病(C)

A.银翘散加藿香、郁金B.银翘散加天花粉

C.银翘散加马勃、玄参D.银翘散加杏仁

E.银翘散加生地、麦冬

35、风温“邪袭肺卫”兼肺气被郁咳嗽较甚者,宜用(D)

36、风温“邪袭肺卫”兼热灼津伤口渴较甚者,宜用(B)

A.连梅汤B.黄连阿胶汤C.沙参麦冬汤

D.竹叶石膏汤E.薛氏五叶芦根汤

37、身热烦躁,消渴不已,麻痹,舌红绛,苔黄黑干燥,脉细数。治宜(A)

38、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或薄黄黑而干,脉细数。治宜(B)

A.调胃承气汤B.增液承气汤C.宣白承气汤

D.新加黄龙汤E.导赤承气汤

39、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治宜(B)

40、潮热便秘,痰涎壅盛,喘促不安,苔黄腻,脉右寸实大。治宜(C)

(三)X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41下列方中,含有生地、玄参、麦冬三味药的是(ABD)A.新加黄龙汤B.清营汤C.清宫汤

D.增液承气汤E.大定风珠

42沙参麦冬汤除沙参、麦冬外,还有(ADEFG)

A.桑叶B.石斛C.生地D.玉竹E.花粉

F.扁豆G.甘草H.太子参I.白芍

43桑菊饮除了桑叶、菊花外,还有下列哪些药物(ABC)

A.桔梗、甘草B.薄荷、杏仁C.连翘、芦根

D.黄芩、荆芥E.牛蒡子、花粉

44温病“滋阴生津法”中分为(ABE)

A.滋养肺胃B.增液润肠C.增液通下

D.滋阴息风E.滋补真阴

45中焦病候包括(ABC)

A.足阳明病变B.手阳明病变C.足太阴病变

D.手太阴病变E.足厥阴病变

46、沙参麦冬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ABDEF)

A.低热B.咳嗽C.痰多而粘

D.口干而渴E.舌干红少苔F.脉细

47、暑热病邪致病特点有(ABCD)

A.径犯阳明B.耗气伤津C.易直中心包

D.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E.易困阻清阳

48、伏暑初发,卫气同病的症状包括(ABCDE)

A.发热微恶寒B.心烦口渴C.小便短赤

D.周身酸痛E.头痛脘痞

49、属于“祛湿清热法”的治法有(ACE)

A.宣气化湿B.宣表化湿C.燥湿泄热

D.分消走泄E.分利湿热

50、化斑汤是由下列药物组成(ABDEFH)

A.生石膏B.知母C.沙参D.犀角

E.白粳米F.玄参G.生地H.甘草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温热论》中提出:“温邪上受,,。

肺主气属卫,,,

。”

2、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3、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法可概括为:“上燥,中燥,下燥”。

4、《湿热病篇》提出:“湿热证,始恶寒,,

,,口渴不引饮。

5、温病的特点为、、

、。”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肺之化源绝

2、暑瘵

3、战汗

4、身热不扬

5、顺传

四、问答题(共15分)

1、清心开窍与豁痰开窍作用有何不同?怎样掌握运用?(8分)

2、暑温与暑湿、湿温如何鉴别?(7分)五、病案分析(共10分)

黄x x,男,18岁,1998年3月1日因饱食后赶路,当晚即恶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3月3日出现咳嗽,胸痛,故来就医。其症状为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咳嗽伴左胸疼痛,痰吐淡黄而粘,脘部胀满,大便不行,口渴,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要求:中医诊断、辨证、分析、治则、方药)

最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期末考试题(A卷) 得分评分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 0分) 解题说明:每小题有四个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序字母填入 题干后的括号内,以示回答。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最早由国家组织编篡的本草是( C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2、辛味药物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发汗解表 B 疏肝解郁 C活血祛瘀 D补气健脾 3、治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恶寒发热,喘咳实证,首选( A ) A麻黄 B桂枝 C白芷 D生姜 4、功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C ) A防风 B羌活 C紫苏 D桂枝 5、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首选( C ) A细辛 B白芷 C羌活 D藁本 6、功能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C A薄荷 B菊花 C葛根 D升麻 7、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者,首选( B ) A葛根 B柴胡 C升麻 D蔓荆子 8、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者,首选() A石膏 B知母 C黄芩 D金银花 9、长于清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C ) A黄连 B黄芩 C黄柏 D连翘 10、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的清热解毒药是( A ) A连翘 B大青叶 C板蓝根 D青黛 11、具有凉血、养阴、解毒作用的药物是( B ) A生地黄 B玄参 C牡丹皮 D赤芍 12、具有截疟作用的药物是( C ) A地骨皮 B白薇 C青蒿 D银柴胡 13、治热结便秘,首选( A ) A大黄 B芒硝 C芦荟 D巴豆 14、木瓜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舒筋活络 C消食 D强筋健骨 15、五加皮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强筋骨 C利水 D安胎 16、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浊生冷,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首选( A )A藿香 B苍术 C白豆蔻 D砂仁 17、厚朴的功效是( C )

9广州中医药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老老年护理学》辅导AB 邓翠莲

成人高等教育 《老年护理学》辅导题(A) (适用范围:护理专业业余专科) 教学点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 老化是日复一日逐渐积累的过程,表明了老化过程的哪项特点( ) A、累积性 B、普遍性 C、渐进性 D、内生性 E、危害性 2. 关于老年人生理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 A、由于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细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且易发生潴留,故老年人易患呼 吸道感染。 B、老年人尿浓缩、稀释功能降低 -1-

C、老年人胃酸分泌增多,使消化性溃疡发生几率增高 D、老年人糖代谢功能下降 E、老年人甲状腺素生成降低 3. 关于老年人短记忆明显衰退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与感觉器官功能衰退有关 B、由于大部分记忆都衰退,故早期的经历也不易记起 C、脑功能衰退是导致短记忆明显衰退的原因之一 D、主要表现为健忘,电话、地址常遗忘 E、由于注意力减弱,故短记忆差 4.需要层次论的首创者() A.卡明 B.马斯洛 C.亨利 D.罗斯 E.敕利 5.王英,女,78岁。体检时调节室内温度为() A.18-200C B. 18-220C C. 20-220C D. 22-260C E. 24-280C 6.老年人皮肤温度比成人低() A.0.1-0.20C B. 0.1-0.30C C. 0.2-0.40C D. 0.5-1.00C E. 2-30C 7.下例哪项不是文化的核心要素() A.价值观 B. 信念 C. 信仰 D. 文化程度 E. 习俗 8.多少岁为高龄老人() A.70岁 B. 72岁 C. 75岁 D. 80岁以上 E. 75岁以上 9.下例哪项不是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A.病情复杂 B.症状典型 C. 病情长 D. 并发症多 E. 康复慢 10. 衰老变化的基础是( ) A.细胞数量减少 B.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C.细胞功能减退 D.脏器储备能力下降 E.应激能力减弱 11.老年丧偶者在配偶去世后头6个月的死亡率比平均死亡率高() A.5% B.20% C.10% D.30% E.40% 12. 老年期易发生贫血和营养不良其根本原因是( ) A.老年人摄入动物肝、肾、瘦肉太少 B.食物煮沸时间过长,叶酸遭到破坏 C.小肠平滑肌层变薄收缩无力,使吸收不良 D.老人易偏食 E.消化不良 13. 大便失禁患者的饮食要求是() A.摄入高蛋白质饮食 B.增加粗纤维食物 C.摄入高脂肪饮食 D.低盐流质饮食 E.清淡少油饮食 14. 老年人运动的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 A.15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5.局部皮肤瘙痒最常见的原因是() A. 饮酒 B. 皮肤干燥 C. 吸烟 D. 食虾蟹 E.吃辛辣食物 16.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为() A. 瑞典 B. 中国 C. 荷兰 D. 英国 E. 法国 17.老年人易发生便秘的根本原因是() A. 进食量不足 B.体力活动减少 C. 胃肠蠕动减慢 D. 排便习惯不良 E. 未作腹部按摩 18.“国际老人节”定为每年的()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骨科(全国中医髋关节重点专科)发展历史 (1988~2008) 一、创业起步阶段(1988年~1992年) 1988年9月,为了满足骨科业务量不断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加快股骨头坏死专科的发展,成立了二骨科,设病床31张,袁浩教授负责科内业务指导工作。 二骨科成立后即确立把疑难病——股骨头坏死作为主攻方向,袁浩教授带领年轻医生,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1989年12月13日,广东省卫生厅邀请9位国内著名的骨科、核医学专家,包括: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科研究所尚天裕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吴祖尧教授、上海瑞金医院骨科马元璋教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张光铂教授、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黄承达教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二附院包尚恕教授、湖北中医学院附院骨科梁克玉教授、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核医学专家叶广春主任、广州红会医院骨科麦鼎铭教授等,举行科研成果鉴定会,两项成果“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股骨颈重建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连、颈吸收伴头缺血坏死”顺利通过鉴定,与会专家对两项成果给予了很高评价,其中“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鉴定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股骨颈重建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连、颈吸收伴头缺血坏死”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果公布后在省内外骨科界产生很大影响。 1、本阶段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主要工作与成绩:(1)通过临床、X线片、股骨头测压、造影、及个别病例的术后DSA与股骨头病理切片等检查,认识到“缺血”是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理,重建股骨头血运是治疗的关键。(2)创立多条血管束植入术并作为重建血运的主要方法,证实多条血管束植入具有重建血运、改善静脉回流、降低骨内压等作用。(3)血管束的来源、分离方法、植入方法基本定型。(4)“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即获得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该成果又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科研成果的获得对科室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将多条血管束植入技术用于中青年股骨颈陈旧骨折不连、颈吸收伴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创立股骨颈重建术,并取得初步成功。(6)袁浩教授作为多条血管束植入技术与理论的创立者及股骨头坏死专家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并先后被邀请到上海瑞金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天津医院塘沽分院、武汉协和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医学院二附院、江苏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研所、郑州市骨科医院等全国10多家省、市级医院作手术示范30多例,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坏死学组副组长与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股骨头坏死学组副组长。 2、本阶段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诊断不够规范。主要表现

中药学简历模板

中药学简历模板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药学的 模板,欢迎大家的阅读。 姓名:××× 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广州 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韶关 婚姻状况:未婚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中医师 工作年限:5 职称:中级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20xx--3500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毕业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xx-07-01 所学专业:中医学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xx-20xx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大专 20xx-至今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 20xx.9.22-23 考取国家执业中医师 主修课程: 中医基础学解剖学生理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药理学西医内科学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急症学针灸学医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医学心理学大学英语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等课程 外语: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优秀 粤语水平:优秀 xxxx年10月-20xx年4月乳源县中医院中医士 20xx年7月-20xx年3月广东省银行医院中医士 20xx年9月22日考取国家执业助理中医师

20xx年3月至今从师省第二中医院学习临床知识 20xx年9月22-23日考取国家执业中医师 本人遵守国家纪律、遵纪守法、性格开朗,待人温和诚恳、热 情大方。本人通过学校的实习安排以及个人从师学习期间,学会如 何与病人沟通,能热忱对待病人、关心病人,并掌握了临床上常见 疾病和多发疾病的诊治。除常见病外,还突出了对内分泌疾病和代 谢性疾病的诊治,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等疾病。 本人自我约束能力纪律性强,能恪守时间,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本人能吃苦耐劳、积极向上,于20xx年10月再次考入广州中医药 大学本科,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医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相信在 贵单位培养和自我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移动电话:182×××××××× 邮箱:xx@xxxxx 简历是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的一种规范化、逻辑化的书面表达。以 下为大家分享的是大学生个人简历英文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干货资源社!【1】大学生个人简历 英文版20xx年OBJECTIVEE-Business Correlation.In... 基本信息姓名: CNrencai性别:女年龄: 25岁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学历:本科身高: 170现居住地:石家庄市户口所在

护理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护理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分享到:10 就业形势最新招聘就业方向专业介绍就业排名就业趋势图 就业前景分析(按护理学专业相关职位统计) 据统计,护理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北京该专业需求地区排行Top 10 1.1北京2947个职位需求量是: 2.2上海2210个职位需求量是: 3.3广州1873个职位需求量是: 4.4武汉1074个职位需求量是: 5.5成都1012个职位需求量是: 6.6深圳946个职位需求量是: 7.7天津789个职位需求量是: 8.8济南760个职位需求量是: 9.9杭州681个职位需求量是: 10.10长沙610个职位需求量是: 该专业相关职位薪酬地区排行Top 10 1.1北京¥3699需求量是: 2.2郑州¥3384需求量是: 3.3上海¥3339需求量是: 4.4南京¥3000需求量是: 5.5青岛¥2999需求量是: 6.6苏州¥2959需求量是: 7.7成都¥2913需求量是: 8.8广州¥2888需求量是: 9.9济南¥2374需求量是: 10.10揭阳¥2250需求量是: 该专业薪酬待遇、招聘要求分析 工资情况

?面议占了100%100% 经验要求 ?不限经验占了100%100% 学历要求 ?本科占了100%100% 数据说明 说明:护理学就业形势分析:招聘待遇,工资面议占比最多,达100%。经验要求,不限经验工作经验要求的占比最多,达100%;学历要求,本科学历要求的占比最多,达100%。该数据仅供参考 薪酬概况 (按护理学相关的职位薪酬进行统计) ¥3940该数据为平均值,取自37925份样本 截至 2013-06-29 查看分析报告? 0-2年:2864元 工作经验 应届毕业生0-2年8-10年 0k5k10k15k 数据来源 说明:护理学专业工资按工作经验统计,其中0-2年工资¥2864,应届毕业生工资¥2999,8-10年工资¥10000,该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给朋友:更多10 护理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 以下是相关招聘职位 ?护士

陈佩仪教授的口述校史-广州中医药大学

【如正式引用,须自行核实】 陈佩仪教授的口述校史 学生记者梁晓琳彭雪纯陈嘉文黄梓颖 一、采访时间 2017年5月12日。 二、采访地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护理楼423办公室。 三、人物简介 陈佩仪,1964年5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2年、护理教育工作21年。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护理部教学干事、护士长等工作。曾任护理学院中医护理教研室主任、护理学院副院长,现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年教师导师。为我校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中医护理学学科带头人。主讲《中医护理学基础》,该课程在该院连续11年获得教学质量优秀评价;还主讲《中医护理学》、《中医临床护理学》等课程。主持省级科研课题及项目7项,主持厅局级课题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铜奖1项和优秀奖1项,获厅局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主编全国本科规划教材6本和电子教材2部、副主编全国本科统编教材2本、参编教参3部、自编教材2部。主持省 —1—

精品课程一门,主持广东省护理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一项,已结题。主要参与建设已成为我校国家级中医学实验示范中心的中医护理实验室。接收境内外教师进修5人,指导2项国家级、1项省级、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曾获我省南粤优秀教师,新南方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四、采访记录 记:陈老师,您好,我们是广中医口述校史的小记者,很高兴您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邀请。在采访的过程中,请问我们可以录音吗? 述:好的,没问题。 记:您是什么时候来我们学校的,可以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述:我在1981年来到广中医,现在已经36年了,可以说是见证了我们学校的发展。护理学院的前身是护士学校,文革结束后,在1978年,学校以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班招了30人。因为住宿、师资问题,学校连续两三届只招30个人,三年招一次。1981年护士学校正式招生,同年,78届的学生以护士学校第一届毕业生的身份毕业,而我当时是学校第一届以护士学校的名义招收的学生,到了1984年毕业,工作被分配到广中医一附院。 记:1978年第一届护士学校有30多名学生,当时老师多吗?是怎样的授课模式?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题库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 小题1分。) 1.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 注》 2.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滇南本草》 3.辛味的作用是: A.补益、收敛、固涩 B.泻下、软坚 C.发散、行气血 D.燥湿、利湿 E.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4.苦味药的作用是: A.行气、行血 B.燥湿、利湿 C.燥湿、健脾 D.渗湿、利尿 E.燥湿、降泄、通泄、清泄 5.咸味药的作用是:

C.软坚散结、泻下 D.软坚、利水 E.缓急止痛、行血 6.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 A.药物的性味 B.药物的质地 C.药物的成熟程度 D.炮制和配伍 E.服法和煎法 7.用咸味药治瘵病、痰火结核、瘻瘤等证,是取其: A.泻下之功 B.软坚散结之功 C.宣泄之功 D.发散之功 E.补益之功 8.用苦味药治热结便秘,是取其: A.宣泄之功 B.燥湿之功 C.坚阴之功 D.通泄之功 E.行气之功 9.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生姜 E.荆芥 10.既能发汗解肌,又能温通经脉的药物是: A.麻黄 B.紫苏 C.桂枝

A.桂枝 B.防风 C.荆芥 D.香壽 E.羌活 1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防风的功效? A.止泻 B.止痉 C.止痛 D.发表 E.止呕 13.患风寒感冒,腰以上风寒湿痹,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荆芥 B.香壽 C.辛夷 D.紫苏 E.羌活 14.既能发汗解表,又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荆芥 E.羌活 15.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温中止呕及温肺止咳的药物是: A.防风 B.桂枝 C.荆芥 D.生姜 E.细辛 16.下列哪项不是细辛的功效? A.祛风散寒 B.通窍 C.止痛 D.温中止呕 E.温肺化饮 17.患阴暑证,并见小便不利,水肿最宜选用: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广州中医药大学版)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桂枝汤《伤寒论》:大嫂炒姜汁。(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羌活,川芎)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麻黄,五味子,干姜,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竹叶,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嘛姓石。(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穷。(独活,人参,羌活,桔梗,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川芎) 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二、温下剂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大黄,附子,人参,甘草,干姜)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厚朴,枳实,火麻仁,白芍,大黄,蜂蜜,杏仁) 四、逐水剂 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甘遂,芫花,大戟,大枣) 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炙甘草,半夏,人参) 二、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白芍) 逍遥散《和剂局方》: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白术,烧生姜,薄荷) 三、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干姜,大枣,人参,黄芩,甘草,黄连) 第四章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师母干净。(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模拟试题

中药学 习题集 主编:钟仕卿 副主编:黄兆胜 编委:钟仕卿黄兆胜颜燕银蓝森麟吴庆光韦品清李盛青参加工作人员:何国林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复习资料》编写组

** 中药学习题集 ** 主编:钟仕卿 副主编:黄兆胜 编委:钟仕卿黄兆胜颜燕银蓝森麟吴庆光韦品清李盛青 参加工作人员:何国林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复习资料》编写组 (Ⅰ) 选择题 A 型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得答案。 1、我国现存得最早得药学专着就是:( ) A、《新修本草》 B、《本草纲目》 C、《证类本草》 D、《本草求真》 E、《神农本草经》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就是:( ) A、《本草经集注》 B、《本草拾遗》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3、《神农本草经》成书于:( ) A、公元前五世纪 B、公元前二世纪 C、公元二世纪 D、公元四世纪 E、公元五世纪 4、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得药学名著就是:( ) A、《证类本草》 B、《新修本草》 C、《本草拾遗》 D、《本草纲目》 E、《本草经集注》 5、《神农本草经》载药数就是:( ) A、675 种 B、365 种 C、844 种 D、921 种 E、730 种 6、《本草纲目》得作者就是:( ) A、苏敬 B、李勣 C、李时珍 D、陶弘景 E、唐慎微 7、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得古代地方本草就是:( ) A、《证类本草》 B、《唐本草》 C、《本草求真》 D、《本草拾遗》 E、《滇南本草》 8、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得方法就是:( ) A、炮制、配伍 B、配伍、服法 C、炮制、服法 D、煎法、服法 E、以上均不就是 9、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得在于:( ) A、提高疗效 B、改变药物性能 C、便于服用 D、改变药物作用部位 E、消除或降低毒性 10、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得药物,在煎煮时宜:( ) A、先煎 B、久煎 C、包煎 D、另煎 E、不宜久煎 11、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得加工处理过程称为:( ) A、修制 B、水制 C、火制 D、炮制 E、水火共制 12、下列除( )外,均就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得方法? A、炮制 B、配伍 C、剂量 D、煎法 E、服法 13、归经得理论基础与依据就是:( ) A、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B、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C、以药性为基础,药效为依据。 D、以治法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E、以药味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14、大戟、甘遂、川乌、巴豆等药物内服需炮制,其目得在于:( ) A、降低或消除毒性、烈性、副作用 B、改变药物性能 C、提高疗效 D、便于服用 E、扩大用药范围

2021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复习经验,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 英语 这个首先要感谢今年英语确实简单,否则我可以去死一死了。考前做的15年的题只能到50分。我开始复习晚而且背不下去单词,那个《一本单词》其实很好的,可惜我没有翻完,9月份报过辅导班,主要原因是我需要一个强力来沉浸进去,如果你们自己学的进去,学习状态能出来,辅导班作用不大。 阅读当成翻译做,逐句翻译,这个方法背单词很有效,但是实在太慢了;翻译倒是每天都写一句,作文背了两三篇,自己整了个半成品模板,就考试了。你们现在时间还充足,一定要背单词,真题好好做,尤其是阅读,建议逐句翻译。毕竟英语已经连着简单两年了。 主要复习资料:《一本单词》、《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 另外,向大家推荐两个公众号: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和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有很多专题练习,可以花些时间去练练。 政治没及格的我来说,去年确实下功夫看了看政治,其实发现政治不像网上说的那样,说考前突击背一下就可以的,不用花多久复习的,但对于我们理工科生来说,政治上了高中基本没学过,对于马原、毛中特这种课更是没什么概念,所以就需要我们认真准备,不然被政治绊倒,就真的很无语了。还有就是政治和其他科目不同之处在于,你一定要跟住习题的上市进度,跟住李凡《政治新时器》系列,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步,需要把《政治新时器》的知识点精讲精练过一遍,那本书是真的厚呀,我一般是看一章做一章的配套习题,认认真真看一遍,你会对政治的全部知识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哪里不懂记得记一下,方便以后复习。 第二步,开始做真题,这样你可以对真题的题型分布有了了解,不仅知道有选择题,还知道会有5道大题,虽然不需要再背以前出过的大题,但是需要你去看看解题的思路是怎样的,可以考考自己能答出哪些知识点,保持一天一套的进度就好了,或者一天半套,一定要把每道题涉及的知识点都看一遍,虽然很费时间,如果这些知识点在你面前眼熟了,背起来也就会方便很多的。记得在做真题的时候,把之前做的习题错题拿出来看看,每天看几页这样就好,还有就是跟着李凡老师就行了,不用再额外买其他老师的辅导书,太多了看不过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初试中药学题库

《中药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小题1分。) 1. 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 《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 《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注》 2. 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 《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 《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 《滇南本草》 3. 辛味的作用是: A. 补益、收敛、固涩 B. 泻下、软坚 C. 发散、行气血 D. 燥湿、利湿 E. 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4. 苦味药的作用是: A. 行气、行血 B. 燥湿、利湿 C. 燥湿、健脾 D. 渗湿、利尿 E. 燥湿、降泄、通泄、清泄 5. 咸味药的作用是: A. 收敛固涩、补肾 B. 泻下、利尿 C. 软坚散结、泻下 D. 软坚、利水 E. 缓急止痛、行血 6. 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 A. 药物的性味 B. 药物的质地 C. 药物的成熟程度 D. 炮制和配伍 E. 服法和煎法 7. 用咸味药治瘰疬、痰火结核、瘿瘤等证,是取其: A. 泻下之功 B. 软坚散结之功 C. 宣泄之功 D. 发散之功 E. 补益之功 8. 用苦味药治热结便秘, 是取其: A. 宣泄之功 B. 燥湿之功 C. 坚阴之功 D. 通泄之功 E. 行气之功 9.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 A. 麻黄 B. 桂枝 C. 紫苏 D. 生姜 E. 荆芥 10. 既能发汗解肌,又能温通经脉的药物是: A. 麻黄 B. 紫苏 C. 桂枝 D. 羌活 E. 防风 11. 既能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又能止血的药物是: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水饮证面色黑主要是: A、黑而干焦B、鼻柱黑C、眼眶黑D、口周黑E、青黑 2、瘿瘤多见于: A、气滞血瘀B、阳虚阴盛C、肺肾阴虚 D、感受风火时毒E、肝郁气结痰凝 3、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主病: A、里热B、表热C、血瘀D、痛证E、惊风 4、患者自觉口甜,多属: A、脾胃气虚B、肝胃蕴热C、脾胃湿热D、肾病E、脾阳虚 5、细脉、微脉、弱脉、濡脉的共同特征是: A、中取即得B、细小无力C、浮取即得D、沉取即得E、若有若无 6、食滞胃脘证患者,其脉多为: A、弦B、实C、数D、缓E、滑 7、下列哪项与弦脉所主病症无关: A、肝病B、痛证C、痰饮D、宿食E、胆病 8、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于: A、瘀血B、肾虚C、阳虚D、肾绝E、水饮 9、患者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证属: A、上热下寒B、真热假寒C、表热里寒D、表实里虚E、阳盛阴虚 10、下列哪项不是辨别虚实真假的主要依据? A、腹部的硬满与柔软B、整体状况的强与弱C、舌质的苍老与嫩胖 D、脉沉取有力与无力E、面色的苍白与颧红 11、下列除___外,均是亡阳证的临床表现: A、面色苍白B、口渴饮冷C、呼吸微弱D、四肢厥冷E、舌淡而润

12、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是: A、表证B、表邪入里C、半表半里D、表热里寒E、表寒里热 13、按虚里,下列除何项外,均属正常: A、按之应手B、动微不显C、动而不紧D、缓而不怠E、节律均匀 14、壮热烦燥,面红目赤,腹胀满拒按,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此属:A、里热证B、里实证C、里实热证 D、表里俱热证E、真寒假热证 15、患者手足疼痛,肤色紫暗发凉,喜暖恶寒,得温痛减,舌淡暗,脉沉迟涩,证属: A、血寒证B、血瘀证C、气虚血瘀证 D、气滞血瘀证E、凉燥证 16、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属:A、心火亢盛证B、心肾不交证C、心血虚证 D、心阴虚证E、肾阴虚证 17、哪一项与肝气郁结无关: A、情志抑郁易怒B、胸闷善太息C、胸胁胀痛 D、瘿瘤E、身目黄 18、哪一项不属胆郁痰扰表现: A、惊悸不寐B、烦燥不宁C、语言错乱D、眩晕口苦E、太息胁胀 19、小便失禁2年余,伴腰膝痠软无力,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最宜诊断为:A、肾精不足证B、肾阳虚证C、肾气不固证 D、肾不纳气证E、脾肾阳虚证 20、邪热炽盛多表现为: A、口渴不欲饮B、口不渴C、口渴喜冷饮 D、口渴欲饮,饮入即吐E、口干喜热饮 21、患者突然感上腹部疼痛,用热水袋敷后痛减,口不渴,泛吐清水,形寒肢

广中医中西医结合药理学B卷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2011学年第1学期《药理学》课程试题卷B 专业:中西医结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0分) 1、药效学研究:() A:药物作用于机体 B:机体作用于药物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2、能用于治疗烧伤继发创面感染的药物是:() A:磺胺嘧啶 B:庆大霉素 C:磺胺米隆 D:多粘菌素 E:呋南妥因3、能很好地透过骨质,并对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有效的药物为:() A:氯霉素 B:林可霉素 C:链霉素 D:磺胺甲恶唑 E:四环素 4、对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B:停药前用ACTH C:突然停药易诱发糖尿病、高血压 D:突然停药易出现病情反跳 E:突然停药易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5、下列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 ) A:肾症综合症 B:活动性溃疡 C:重症高血压 D:妊娠初期 E:严重精神病 6、能消除致病因素,彻底治愈疾病为 ( ) A、对症治疗 B、对因治疗 C、补充治疗 D、治疗效果 E、药物效应 7、强的松的不良反应:( ) A:诱发和加重感染 B:诱发和加重胃溃疡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8、下列有关青霉素G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论述,错误的是:() A:皮试阳性率不高 B:青霉素G等是半抗原 C:休克发生极快,半数以上是在5分钟内出现 D: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以致短时间以死亡 E:抢救的首选药为肾上腺素 9、庆大霉素的抗菌作用原理是:( ) A:抑制细菌叶酸的代谢 B: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E:影响细菌细胞核的功能 10、药物与血浆蛋合后将会发生:()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D:药物排泄加快 E:药物转运加快 11、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 A:习惯性 B:快速耐受性 C:成瘾性 D:耐药性 E:以上都不对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方剂组成

A解表剂一辛温解表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生姜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二辛凉解表 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三扶正解表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甘草

再造散: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生姜 加减葳蕤汤:生葳蕤生葱白桔梗东白薇淡豆豉苏薄荷甘草 B泻下剂一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瓜子芒硝 二温下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三物备急丸:大黄干姜巴豆 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三润下 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 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四攻补兼施 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 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细生地大黄芒硝 五逐水 十枣汤:芫花甘遂大蓟大枣禹功散:黑牵牛茴香

C和解剂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蒿芩清胆汤: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 二调和肝脾 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 痛泻药方:白术白芍药陈皮防风 三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四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石膏 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栀子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疏凿饮子:泽泻赤小豆商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槟榔茯苓皮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传扬济世之训 孕育岭南名中医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传扬济世之训孕育岭南名中医 2010年03月18日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中医药大学是岭南名中医的摇篮。 ?药圃里的李时珍雕像。 药圃里生长着稀有中药品种,俨然广东珍贵中药种子库。 广州名片名牌学府系列总第129期侯选名片128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 提名辞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开办的四所中医药高校之一,经历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从创立到成长整个发展历程,一直是综合实力居全国最前列的中医药名校。 索引 作为岭南名中医的摇篮,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兴建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它的建校基础是成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2002年在全国的一级学科评估工作中,学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 唯心 大学的“大”“小”问题 十年前,父亲在偏远的小渔村为儿子的前途出谋献策:争取在数理化上拔尖,考一所医药大学,真才实学,出来后才好找工作。但是儿子不才,天生就有数理化恐惧症,这场父母的望子成龙几年后以儿子上了一所文科学校草草收场。 在这里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作为文章的开头,并不是故意拿青涩往事说事,为了更好地以当事人与局外人的双重身份来谈论如今的大学。说实在话,在浮躁与功利的就业教育横行的年代,提及大学两字,不仅让人汗颜,同样使人心虚。如今的大学,围墙还是原来的围墙,大学已经不是原来的大学:一边看到大学校园里的年轻学子们多数考虑的不再是学识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学这个有什么用”自然而然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口头禅;另一边则是高校办学唯利是图所滋生的大学腐败,假成果、假学问、假效益、假就业率遍地都是。 倒出这么多苦水,并不全是危言耸听的证据陈述,而都是一些众所周知的关于“大学”的社会现实。大学的教育改革问题喊了很多年,却很难推行,要知道社会风气的形成与颠覆远比专业设置和分科复杂得多。 关于大学的“大问题”没解决,大学里的“小问题”又出现。有网友出来声称,做一个大学生“难”,现在做一个中医药专业出来的大学生更是“难上加难”:比起很多综合性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十几年来在教育市场的位置却更为尴尬。在“崇洋媚外”的社会,中医的边缘地位得到矫正的历史不长。今天别说在学校教学,就算在医院临床实践,西医的“强势”比比皆是。中医的现代化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医的教学,所以采访的时候有在校学生对我诉苦:比起其它高校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它始终围绕一个中西分歧的问题争论不休。 许多年前,竺可桢说,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多年后,谢泳说,今日的教授已不再是学衔、学问的标志,而是工资的一个级别,一个分配住房的资格,再加上一个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而已。的确,如今谈起大学,我们也不再谈青春谈理想,我们只谈“及格和工作”。而谈起中医药大学,关于专业、学术本身的中西结合、中西难解难分的问题却仍然是主要问题。■小瘪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总结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除中药的制剂外,均是中药学研究的内容。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 《神农本草经》载药数是365种。 除《本草经集注》外,均是清代的本草。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陶弘景。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新修本草》。 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成书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证类本草》的作者是唐慎微。 《证类本草》成书于宋代。 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的官修本草是《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清代。 《中药大辞典》,成书于民国时期。 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滇南本草》。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植物类药,叶类的采收期是花蕾将开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炮制。 中药炮制的目的减毒、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增效、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剂、纯净药材及矫味矫臭。 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改变药物性能。 大戟、甘遂、川乌、巴豆等药物内服需炮制,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毒性、烈性、副作用。用酸醋炒玄胡,其炮制目的是增效。 常用的炮制大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切制不常用炮制的大法。 修制包括的内容是纯净处理、切制处理、粉碎处理。 雄黄的炮制方法是研成细粉或水飞。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烘焙、煨、煅。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 为了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宜采用酒制。 用液体辅料与药材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是炙。 为了增强黄芪、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宜采用炙。 为使磁石、自然铜、鳖甲等药物酥脆,宜采用淬。 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是惮。 除常用的四类炮制法以外,其他常用的特殊制法有制霜、发酵、发芽。 将大麦、稻谷发芽,其目的是产生新药效。 第四章中药的作用 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不良作用。 中药的不良作用包括毒性反应、副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基本知识综合》入学考试大纲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中药基本知识综合》入学考试大纲 《中药基本知识综合》是为招收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中药基本知识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评价的标准是中药学及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中药基本知识综合》按照中药学学科专业领域特点,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学四门课程。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1. 中药化学 第一章绪论 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重要作用。 第二章中药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 掌握糖和苷类的结构特征; 掌握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糖和苷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醌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中药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秦皮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熟悉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 熟悉苯丙素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黄酮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黄芩、葛根、槐米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第七章萜类化合物 掌握萜和挥发油的概念; 掌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掌握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掌握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人参、甘草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和提取分离方法。第九章甾体类化合物 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甾体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毛花洋地黄、蟾酥、牛黄所含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第十章生物碱 掌握生物碱的含义;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护理管理学》辅导题(AB卷)

成人高等教育 《护理管理》辅导题(A卷) (适用范围:护理学专业业余本科) 教学点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 1.护理管理的目的是: A.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B.充分利用护理组织内部资源 C.提高护理质量 D.协调护理人员关系 E.提高护理工作效率2.管理人员对未来进行预测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是以下哪项职能:A.领导 B.组织 C.计划 D.协调 E.控制 3.下列说法哪项不确切:

A.管理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管理的对象是人 C.管理是一项创造性劳动 D.计划、组织、人员管理、协调、控制都是管理的职能 E.人是管理的核心 4.对各种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过程是以下哪项职能: A.领导 B.组织 C.计划 D.协调 E.控制 5.护理部授予护士长相应的职责和权力,遵循的管理原则是: A.弹性原则 B.能级原则 C.行为激励原则 D.随机制宜原则 E.参与管理原则 6.下列哪些观点违反人本原理: A.人是“经济人”、“实利人” B.人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C.人是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D.人们往往不愿意工作 E.刺激性工资制是调动积极性最主要的动力 7.管理的对象包括: A.人、财、物、技术、计划 B.人、财、物、时间、信息 C.计划、组织、控制 D.人、财、物 E.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8.下列哪项是与系统原理相对应的原则: A.随机制宜原则 B.价值原则 C.反馈原则 D.行为激励原则 E.弹性原则 9.下列哪项属于“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 A.发展期望 B.工薪制度 C.人际关系 D.劳保福利 E.工作环境10.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A.满足员工的需要 B.人际关系 C.组织机构建设 D.调动人的积极性 E.提高劳动生产率 11.下列属于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的是: A.员工的福利待遇 B.工作环境条件 C.人际关系 D.工作成绩得到认可 E.员工的工资水平 12.医院机构要分成有上下等级关系的部门层级,其中不能反映的系统特性是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新世纪教材)第一章—第四章P1—P39 教学时数: 4 上课时间: 授课人:授课形式:课堂讲授 授课对象: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的: Teaching Objectives 1、掌握针灸的治疗作用。 Master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2、掌握针灸的治疗原则。 Master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3、掌握针灸的配穴处方。 Master the modified prescrip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二、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s 1、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redging meridians and unblocking collaterals; regulating yin and yang; reinforcing the healthy qi and eliminating the pathogenic factors 2、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补虚泻实、清热温寒。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ing spirit and holding qi;tonifying deficiency and purging excess; clearing heat and warming cold. 3、针灸配穴处方: The modified prescrip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选穴原则(局部、临近、远端、辨证以及随症选穴) The principles of the selection of acupoints (selection of local acupoints, adjacent acupoints, distal acupoints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accompanying symptoms) 配穴方法:(按部配穴、按经配穴) The methods for acupoints modification (acupoints mod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djacent area of the disease and along the meridians) 三、教学要点:Key Teaching Points 1、教学重点: Teaching empha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