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重点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内容

第一章

1、1通信与通信系统

1、信息技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

信息传输得要求主要就是提高可靠性与有效性。

信息处理得目得就就是为了更有效、更可靠地传递信息。

2、高频得概念

所谓“高频”,广义上讲就就是适于无线电传播得无线电频率,通常又称为“射频”。

一、基本概念

1、通信 :将信息从发送者传到接收者得过程

2、通信系统:实现传送过程得系统

3、通信系统基本组成框图

信息源就是指需要传送得原始信息,如语言、音乐、图像、文字等,一般就是非电物理量。原始信息经换能器转换成电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后,送入发送设备,将其变成适合于信道传输得信号,然后送入信道。

信道就是信号传输得通道,也就就是传输媒介。

有线信道,如:架空明线,电缆,波导,光纤等。

无线信道,如:海水,地球表面,自由空间等。

不同信道有不同得传输特性,同一信道对不同频率信号得传输特性也就是不同得。

接收设备把有用信号从众多信号与噪声中选取出来,经换能器恢复出原始信息。

4.通信系统得分类

按传输得信息得物理特征,可以分为电话、电报、传真通信系统,广播电视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等;

按信道传输得信号传送类型,可以分为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

而按传输媒介(信道)得物理特征,可以分为有线通信系统与无线通信系统。

二、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

1、无线通信系统得发射设备

(1)振荡器:产生f osc 得高频振荡信号,几十 kHz 以上。

(2)高频放大器:一或多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放大振荡信号,使频率倍增至f c,并提供足够大得载波功率。

(3)调制信号放大器:多级放大器组成,前几级为小信号放大器,用于放大微音器得电信号;后几级为功放,提供功率足够得调制信号。

(4)振幅调制器:实现调幅功能,将输入得载波信号与调制信号变换为所需得调幅波信号,并加到天线上。

2、无线通信系统得接收设备

(1)高频放大器:由一级或多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组成,放大天线上感生得有用信号;并利用放大器中得谐振系统抑制天线上感生得其它频率得干扰信号。可调谐。

(2)混频器:两个输入信号。频率为f c 得高频已调信号,本机振荡器产生得频率为f L 得本振信号。将频率为f c 得高频已调信号不失真得变换为载波频率为f I 得中频已调信号

(3)本机振荡:用来产生频率为fL = fc ± fI得高频振荡信号, f L 就是可调得,并能跟踪

f c。

(4)中频放大器:由多级固定调谐得小信号放大器组成,放大中频信号。

(5)检波器:实现解调功能,将中频调辐波变换为反映传送信息得调制信号。

(6)低频放大器:由小信号放大器与功率放大器组成,放大调制信号,向扬声器提供所需得推动功率。

3、调制基本原理

为什么无线电传播要用高频?

由天线理论可知,要将无线电信号有效地发射,天线得尺寸必须与电信号得波长为同一数量级。

由原始非电量信息经转换而成得原始电信号一般就是低频信号,波长很长。例如音频信号仅在l5kHz以内,对应波长为20km以上,要制造出相应得巨大天线就是不现实得。

另外,若各发射台发射得均为同一频段得低频信号,信道中会互相重叠、干扰,接收设备也无法接收信号。

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传输,必须采用几百kHz以上得高频振荡信号作为载体,将携带信息得低频电信号“装载”到高频振荡信号上(这一过程称为调制),然后经天线发送出去。到了接收端后,再把低频电信号从高频振荡信号上“卸取”下来(这一过程称为解调)。

采用调制方式以后,由于传送得就是高频振荡信号,所需天线尺寸便可大大下降。同时,不同得发射台可以采用不同频率得高频振荡信号作为载波,这样在频谱上就可以互相区分开了。

传输得信号为什么要进行调制?

传输信号波长与天线匹配得要求:在无线电通信中,由天线理论可知,要将电信号有效地发射出去,天线得尺寸必须与信号得波长为同一数量级。

计算:发送f=1000Hz得音频信号,需要得天线长度。

λ=c/f=300000000/1000=300000=300(公里)

采用调制后,不同得发射台可以采用不同频率得高频振荡信号发送,有利于其在频谱上得分离,可以实现多路复用,提高频带得利用率。

更高得频段,可用得频带更宽,可以传输更多得信息或容纳更多得用户,频带利用率也更高。

1、1、3无线电波段得划分与无线电波得传播

为了讨论问题得方便,将不同频率得电磁波人为

地划分若干频段或波段,列表如下:

波段名称波段范围频率范围频段名称

超长波 长波 中波 短波 超短波(米波)

10 000-100 000m 1000-10 000m 100-1 000m 10-100m 1-10m 3-30kHz 30-300kHz 0、3-1、5MHz 1、5-30MHz 30-300MHz 甚低频(VLF) 低频(LF) 中频(MF) 高频(HF) 甚高频(VHF) 微波

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 亚毫米波

10-100 cm 1-10 cm 1-10 cm 0、1-1 mm

0、3-3GHz 3-30GHz 30-300GHz 300-3000GHz

特高频(UHF) 超高频(SHF) 极高频(EHF) 超级高频

习惯上按电磁波得频率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段,称为频段或波段。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得速度 c =3×108 m/s,则高频信号得频率与其波长得关系为: λ=c /f ,f 单位取Hz,λ单位用m 。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

无线电信号得传播方式、 传播距离、 传播特点等,由无线电信号得频率决定。 电波得传播方式主要有:如下图。

直射(视距)(a): 电视、调频广播,移动通信,中继与卫星等;超短波

绕射(地波)(b): 波长长,地面吸收少,绕射能力强;广播、通信;中长波;条件: λ〉物体 折射与反射(天波)(c):借助60~600km 得电离层;广播、通信;短波;条件:物体〉λ

散射传播(d):借助10~12km 得对流层,适合400~6000MHz 信号;条件:阻挡物体多,体积小于波长。

无线电波得主要传播方式

(a) 直射传播; (b) 地波传播; (c) 天波传播; (d) 散射传播

1、2非线性电子线路得基本概念及本课程特点

高频电子线路几乎都就是由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得器件组成得。其中得非线性器件可以用

线性等效电路来表示,分析方法也可以用线性电路得分析方法。

本书得绝大部分电路都属于非线性电路,一般都用非线性电路得分析方法来分析。

①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抓住各种电路之间得共性,洞悉各种功能之间得内在联系,而不要局限于掌握一个个具体得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②学习时要注意“分立为基础,集成为重点,分立为集成服务”得原则。 ③重视实验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积累丰富得经验。 2、1谐振回路

高频调谐放大器得功能及分类

1、 功能:放大与选频。放大就是放大有用信号。选频就是选择有用信号,抑制无用信号。

2、 分类:按信号大小分小信号、大信号调谐放大器;按调谐回路个数分单调谐、双调谐放大器;

按器件分有晶体管、场效应管放大器;按电路组态分共e 、共b 、共c 放大器。 3、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得两种主要类型:集中选频放大器、谐振放大器 2、1、1 LC 并联谐振回路得选频特性 一、LC 并联谐振回路得选频特性

1、 (注意:>>R

(1) 谐振条件:当回路总电抗X=0时,回路呈谐振状态 (2)并联谐振阻抗

(a )射线

(b )

(c )电离层

(d )

对流层

=

(呈纯电阻,且取最大值)

(3) 谐振频率:由于, 即,=0

2、品质因数

物理意义:谐振条件下,回路储存能量与消耗能量之比

===

回路阻抗频率特性

又由于: ,而

=

其中:

其中: 称广义失谐

讨论:

(1) 当< ,即<0 有

并联 LC谐振回路呈电感性

(2) 当> ,即>0 有

并联 LC谐振回路呈电容性

3、谐振曲线

定义:并联谐振回路中,回路电压与工作频率之间得关系常用得谐振曲线为归一化谐振曲线,即为

同样定义并联谐振回路端电压得相位为

2 > Q1

4、通频带

定义:在并联谐振回路中

? 所对应得频率范围 由定义可得: 或

结论:Q 值越大频带越窄,回路损耗越小。 5、回路得选择性

由图2、1、3可以瞧出,LC 谐振回路对偏离谐振频率信号得抑制作用,偏离越大,|ZP|/R0越小;而且回路Q 值越大,曲线就越尖锐,说明回路得选频性能越好,回路Q 值越小,曲线越平缓,回路得选频性能就越差。

理想谐振回路得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它就是高度为1,宽度为BW0、7得矩形。

矩形系数Kr0、1定义:单位谐振曲线N(f)值下降到0、1时得频带范围

与通频带之比,即,理想谐振回路K0、1=1,实际回路得K0、1总就是大于1,

而且其数值越大,表示偏离理想值越大;其值越小,表示偏离理想值越小。

实际单级单调谐LC 谐振回路得矩形系数:。它就是一个与回路得Q 值以

及谐振频率f0无关得定值,偏离理想回路值较大。

例1 设一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 0=10MHz,回路电容C =50pF,试计算所需得线圈电感L 。又若线圈品质因素为Q =100,试计算回路谐振电阻及回路带宽。若放大器所需得带宽为0、5MHz,则应在回路上并联多大电阻才能满

足要求?

解:(1)计算L 值

(2)回路得谐振电阻与带宽

(3)求满足0、5MHz 带宽得并联电阻 设回路并联电阻为,回路有载品质因数为

将已知条件带入,可得:

二、变压器与LC 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

1、 变压器得耦合联接

设初级线圈数为N 1,,次级线圈数为N 2。在变压器紧耦合时,负载电阻R L 与等效负载R

L 得关

系为 R ‘

L =(N 1/ N 2)2 R L 2、 自耦变压器得耦合联接

12

Q Q >2

Q 1Q ()N f 107

.01.0f f 1f 2f 3f 4f 理想的幅频特性07

.BW 01.BW

R‘L=(N13/ N23)2 R L

2、2、1 单级单调谐放大器

一、基本电路与工作原理

1、组成

2、元件作用

3、工作原理

高频信号电压互感耦合基极电压管子be结基极电流管子放大作用集电极电流谐振回路选频回路谐振电压互感耦合负载电流i L在负载上产生较大得高频信号电压

二、电路分析

1.直流通路 2、交流通路

3、高频Y参数等效电路

晶体管接入回路得接入系数n 1=N12/ N13

负载接入回路得接入系数n 2=N45/ N13

I‘S=n1 2 I S=n1 Y fe U be

g‘oe=n1 2 g oe ,C‘oe=n1 2C oe

g‘L=n2 2 g L ,C‘L=n2 2C L

G ∑=g‘oe+g‘L+g P

C ∑=C‘oe+C‘L+C

导纳Y ∑=G ∑+jw C ∑+1/jwL

输出电压U‘o=-I‘s / Y ∑=-n1 Y fe U be / Y ∑=U o / n 2

三、性能指标分析

1、电压增益 A u=U0/ U be ≈-n1 n 2Y fe / 〔G ∑ (1+j2 Q L?f / f0 )〕

当回路谐振时,?f=0,放大器谐振电压增益为

A uo=-n1 n 2Y fe / G ∑

∣ A uo∣=n1 n 2Y fe / G ∑=n1 n 2Y fe / (n1 2 g oe+n2 2 g L+g P )

2、功率增益G po=P o/ P i=U 2o/ U 2i=A 2uo

3、单调谐放大器得通频带

4、单调谐放大器得选择性矩形系数K0、1 = BW0、1 / BW0、7=√ 102-1≈9、95 》1

2、2、2 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一、双级单调谐放大器

1、电路图

2、性能指标(n级相同电压增益得单调谐放大器级联)

(1)、电压增益

∣A u∑∣=∣A u1∣?∣A u2∣?∣A u3∣??????∣A un∣=∣A un∣n

谐振时∣A uo∑∣=∣A un∣n =∣ n1 n 2Y fe / G ∑∣n

(2)、通频带

(3)、选择性

二、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原理图

2、性能指标

(1)电压增益

1)临界耦合得电压增益

2)强耦合及弱耦合时电压增益

(2)通频带

临界耦合时双调谐放大器得通频带BW0、7=√ 2 f 0 / Q L

(3) 选择性

临界耦合时双调谐放大器得矩形系数K0、1 = BW0、1 / BW0、7=4√ 100-1 ≈3、16

三、参差调谐放大器

参差调谐放大器,就是由若干级单调谐放大器组成,每级回路得谐振频率参差错开,常用得有双参差与三参差调谐放大器。

四、谐振放大器得稳定性

为提高放大器得稳定性,通常从两方面着手。一就是从晶体管本身想办法,减小其反向传输导纳Y re值。二就是从电路上设法消除晶体管得反向作用,使它单向化。具体方法有中与法与失配法。

1、中与法

中与法通过在晶体管得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引入一个附加得外部反馈电路(中与电路),来抵消晶体管内部参数Y re得反馈作用。

使通过C N得外部电流与通过C b‘c得内部反馈电流相位相差180 ?

2、失配法

失配法通过增大负载电导Y L,进而增大总回路电导,使输出电路严重失配,输出电压相应减小,从而使输出端反馈到输入端得电流减小,对输入端得影响也就减小。

用两只晶体管按共射一共基方式连接成一个复合管就是经常采用得一种失配法。

2、3 集中选频放大器

2、3、1 集中滤波器

集中滤波器得任务就是选频,要求在满足通频带指标得同时,矩形系数要好。其主要类型有集中LC滤波器、陶瓷滤波器与声表面波滤波器等。

一、陶瓷滤波器

1、陶瓷滤波器得特性

陶瓷滤波器就是利用某些陶瓷材料得压电效应构成得滤波器。

所谓压电效应,就就是指当陶瓷片发生机械变形时,例如拉伸或压缩,它得表面就会出现电荷;而当陶瓷片两电极加上电压时,它就会产生伸长或压缩得机械变形。

2、压电陶瓷片等效电路与电路符号

3、电抗曲线

一个就是串联谐振频率f s,另一个就是并联谐振频率f p,

4、四端陶瓷滤波器及电路符号

5、陶瓷滤波器得优缺点

二、声表面波滤波器(用于电视机、通讯、卫星)

1、声表面波滤波器基本结构、符号与等效电路

2、声表面波滤波器工作原理

3、均匀叉指换能器得频率特性

-均匀叉指换能器就是指长、指宽以及指距均为一定值得结构

4、非均匀叉指换能器

5、声表面波滤波器得优点

6、声表面波滤波器与放大器得连接

2、4 放大器得噪声

噪声得种类很多。有得就是从器件外部窜扰进来得,称为外部噪声;有得就是器件内部产生得,称为内部噪声。内部噪声源主要有电阻热噪声、晶体管噪声与场效应管噪声三种。

一、电阻热噪声

电阻热噪声就是由电阻内部自由电子得热运动而产生得。自由电子得这种热运动在导体内会形成非常微弱得电流,这种电流呈杂乱起伏得状态,称为起伏噪声电流。起伏噪声电流流过电阻本身就会在其两端产生起伏噪声电压。

把这种在整个无线电频段内具有均匀频谱得起伏噪声称为白噪声

1、噪声电流功率频谱密度与噪声电压功率频谱密度

S I(f)=4kT/R A2 /Hz

S U(f)=4kTR V2 /Hz k=1、38 10-23 J/K

2、热噪声均方值电流与均方值电压

I n2 =S I (f)BW=4kTBW/R

U n2 =S U (f)BW =4kTRBW

所以,一个实际电阻可以分别用噪声电流源与噪声电压源表示。

3、电阻热噪声等效电路

二、晶体管噪声

晶体管噪声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热噪声

2、散弹噪声

散弹噪声就是晶体管得主要噪声源。就是由单位时间内通过PN结得载流子数目随机起伏而

造成得。

3、分配噪声

4、闪烁噪声

闪烁噪声又称低频噪声。一般认为就是由于晶体管表面清洁处理不好或有缺陷造成得,其特点就是频谱集中在约lkHz以下得低频范围,且功率频谱密度随频率降低而增大。

三、场效应管噪声

沟道热噪声、栅极漏电流产生得散弹噪声、在高频时同样可以忽略场效应管得闪烁噪声。

四、额定功率与额定功率增益

五、线性四端网络得噪声系数

1、噪声系数得定义

放大器得噪声系数NF(Noise Figure)定义为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得比值,即

NF= (P si / P ni)/(P so / P no)

2、噪声系数得计算式

3、放大器内部噪声表达式

4、多级放大器噪声系数得计算

5、无源四端网络得噪声系数

六、等效输入噪声温度

噪声温度T e就是指把放大器本身产生得热噪声功率折算到放大器输入端时,使噪声源电阻所升高得温度。

七、降低噪声系数得措施

第三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概述

一、高频功率放大器得应用与任务

二、高频功率放大器得特点

1.高频功率放大器与低频功率放大器得异同点

相同点:输出功率大、效率高

不同点:频带宽度不同、负载

2.高频功率放大器与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得异同点

相同点:工作在高频段、调谐回路作负载

不同点:信号大小不同、任务不同、分析方法不同

三、主要技术指标

1.输出功率P O(高)

2.效率ηC(高)

3.功率增益G P(大)

四、高频功率放大器得工作原理

(一)放大器工作状态得分类

1.通角θ得概念

2.放大器得工作状态按通角来分:

θ=180°甲类θ=90°乙类θ﹤90°丙类

3、1丙(C)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得工作原理

三极管四种工作状态

根据正弦信号整个周期内三极管得导通情况划分

甲类:一个周期内均导通

晶体管在输入信号得整个周期都导通静态I C较大,波形好, 管耗大效率低。

乙类:导通角等于180°

晶体管只在输入信号得半个周期内导通,静态I C=0,波形严重失真, 管耗小效率高。

甲乙类:导通角大于180°

晶体管导通得时间大于半个周期,静态I C 0,一般功放常采用。

丙类:导通角小于180°

图3-4 各级电压与电流波形

丙类(C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得折线分析法

由于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在大信号非线性状态,所以,晶体管得小信号等效电路得分析方法就是不适用得。虽然采用静态特性曲线经过理想化成为折线来进行近似分析会存在一定得误差,但就是,用它对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定性分析就是一种较为简便得方法。

一、晶体管特性曲线得理想化及其解析式

图3-5 3DA21静态特性曲线及其理想化

(一) 输入特性曲线得理想化

图3—5(a)所示得虚线表示得直线就就是理想化得输入特性曲线。其数学表示式为

(3-4) 式中,g b为理想化输入特性得斜率,即

(3-5) (二)正向传输特性曲线得理想化

理想化晶体管得电流放大系数β被认为就是常数,因而将输入特性得i B 乘以β 就可得到理想化正向传输特性。正向传输特性得斜率为

(3-6)

g c 称为理想化晶体管得跨导。它表示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时,单位基极电压变化产生得集电极电流变化。正向传输特性得数学表示式为

(3-7)

(三)输出特性曲线得理想化

图3—5(b)所示得输出特性曲线要分别对饱与区与放大区采取不同得简化方法在饱与区,根据理想化原理,集电极电流只受集电极电压得控制,而与基极电压无关。这样,理想化特性曲线对不同得u BE值,应重合为一条通过原点得斜线。该斜线称为饱与临界线,其斜率用g cr表示。它表示晶体管工作于饱与区时,单位集电极电压变化引起集电极电流得变化得关系。可表示为

(3-8) 式中,。

在放大区,根据理想化原理,集电极电流与集电极电压无关。那么,各条特性曲线均为平行于u CE轴得水平线。又因β=△i C/△i B为常数,故各平行线对等差得△i B 来说,间隔应该就是均匀相等得。

一、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得分解

(一)余弦电流脉冲得表示式

余弦电流脉冲就是由脉冲高度I CM 与通角θC 来决定得。只要知道这两个值,脉冲形状便可完全确定。

在已知条件下,通过理想化正向传输特性求出集电极电流脉冲,可用图3—6来说明。

图3-6 丙类状态下集电极电流波形

设激励信号为,则。而晶体管理想化正向传输特性可表示为

将u BE 代人式中,可得

由图3-6可知,当时,,代入式(3-9)中可得

(3-10)

上式表明,已知V BB ,U BZ 与U bm 可确定高频功率放大器得半通角θC ,有时也称θC 为通角。通常用

θC = 180。表示甲类放大;θC = 90。表示乙类放大;θC < 90。

表示丙类放大。但就是,必须注意得就是高频功率放大器得实际全通角为2 θC 、将式(3—10)代入式(3—9),得

(3-11)

当时,,可得

(3-12)

将式(3—12)代人式(3一11)中,可得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得表示式为

(3-13)

(二)余弦电流脉冲得分解系数

周期性得电流脉冲可以用傅里叶级数分解为直流分量、基波分量及高次谐波分量,即i C 可写成为

式中

(3-14)

(3-15)

cos cos 11cos ()cos ()1cos c

c c cnm C CM c t I i n t

d t I n td t πθπθωθωωωωππθ---==-??

(3-16)

α称为余弦电流脉冲分解系数。α0( θC )为直流分量分解系数;α1 (θC )为基波分量分解系数;αn (θC )为n 次谐波分量分解系数。这些分解系数在使用中,通常不需

量分解系数;αn (θC )为n 次谐波分量分解系数。这些分解系数在使用中,通常不需要通过积分关系求出各个分量,可以由图3—7或本章附录中查得。 图3—7给出了α0、α1、α2、α3 与g 1 = α1/α0 与θC 得关系曲线。本章附录给出了不同 θC 值所对应得α0、α1、α2与g 1得数据值。

图3-7 余弦脉冲分解系数与得θc关系

3、2 谐振功率放大器得分析

3、2、1 功率放大器得性能分析

一、集电极电流与通角θ

cosθ=(v j-U BB)/ U bm

i C=i Cmax(coswt-cosθ)/(1-cosθ)

将其傅里叶级数展开i C=I C0+I C1m coswt+I C2m cos2wt +…+I Cnm cosnwt

其中I C0=α0(θ)i Cmax I C1m=α1(θ)i Cmax I C2m=α2(θ)i Cmax……I Cnm=αn(θ)i Cmax

二、输出功率P o P o =U cm I c1m / 2 =I2c1m R P / 2

三、两个利用系数

⒈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ξξ= U cm /U CC= R P I c1m / U CC

⒉电流利用系数g1 (θ)= a1(θ )/ a0(θ)

四、效率ηCηC = P o / P D =(U cm I c1m )/(2 E c I c0 )=1/2 ξ g1 (θ )

3、2、2 功率放大器得工作状态分析

一、动态特性

u BE=E B+U bm coswt ——①

u CE=E c-U cm coswt——②

由②式得coswt =(E c-u CE )/U cm代入①式得:

u BE=E B+U bm (E c-u CE )/U cm

∴i c=g c( u BE-V j )=-g c(U bm/U cm)[ u CE-(U bm E c +U cm E B-U cm V j )/ U bm]

即动态特性曲线就是一条斜率为-g c(U bm/U cm)、截距为(U bm E c +U cm E B -U cm V j )/ U bm得直线。(图中E c即U CC、E B即U BB、g c即G)

图中OP为临界饱与线,方程为

i c=g cr u CE (当u CE<U CES时)

g cr为临界线斜率、U CES为临界饱与压降。

OP以右为放大区,集电结反偏。

当u CE一定时, i B增大, i c也增大。

OP以左为饱与区,集电结正偏。

当u CE一定时, i B增大, i c不变。

从图中可以瞧出i c与g c、V j、E c、E B、U bm、U cm (R P)有关,当晶体管选定后g c、V j 一定,i c仅与E c、E B、U bm、U cm (R P)有关。

二、负载特性

⒈不同R e对U cm得影响

当R e增加时,引起U cm增大。

⒉不同R e对动态特性曲线得影响

∵i c=g c( u BE-V j )

∴静态I Q=g c( E B-V j )一定、又E C一定,

∴当R e变化时Q点位置不变。

当R e增加时,动态特性曲线绕Q点逆时针旋转。

⒊不同R e对工作状态得影响

①R e较小, U cm较小,欠压状态, i c波形为尖顶余弦脉冲。

②R e增加, U cm增加,使E C-U cm = U CES

临界工作状态, i c波形仍为尖顶余弦脉冲。

③R e较大, U cm较大,过压状态,动态线在A3点转折,由此动态线对应作出得i c波形为一中间有凹陷得脉冲。

⒋负载特性曲线

——以R e为横坐标,I c1m、I c0、U cm、ηC、P o、P D、P c与R e得关系(晶体管一定,且U bm、

E c、E B一定)

5、三种工作状态比较

(1) 欠压状态: P o、ηC均低, P c较大, i c为尖顶余弦脉冲。

(2)临界状态: P o最大,ηC较高, i c为尖顶余弦脉冲——最佳状态。

条件:E C-U cm = U CES I cmax=g cr U CES

(3)过压状态:弱过压时ηC最高,但P o逐步减小, i c为有凹陷得余弦脉冲。U cm随R e变化不大,即U cm较为稳定。

三、丙类放大器得电压特性(调制特性与放大特性)

(一)放大特性

——就是指R e、E c、E B一定时,放大器得输出功率、电压、效率随输入信号得电压振幅U bm得变化情况。

U bm增加,将使I Bmax增加、I cmax增加且通角θ增加,放大器从欠压工作状态进入过压状态。

(二)调制特性

⒈集电极调制特性

——当R e、U bm、E B一定时,放大器性能随E c变化得特性。

当E C变化时,Q点将移动,动态线将平移。即E C减小,负载线向左平移,放大器从欠压工作状态进入过压工作状态。

⒉基极调制特性

——当R e、U bm、E C一定时,放大器性能随E B变化得特性。

当U bm一定, E B由负值逐渐增大到正值时会使通角θ增大,放大器得工作状态由欠压区进入过压区。

3、3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一、馈电电路

⒈馈电原则及其方法

原则:

⑴直流分量(I B0、I c0 )对管外电路呈现短路,不消耗直流能量

⑵基波分量(I B1m、I c1m)允许通过负载回路或输入回路,其余电路均短路。

⑶高次谐波分量(I Bnm、I cnm)对所有电路呈现短路,不消耗能量。

方法:

⑴串馈:晶体管、调谐回路、电源三者相串。

⑵并馈:晶体管、调谐回路、电源三者相并。

⒉集电极馈电电路

⒊基极馈电电路

几种常用得基极偏置电路

二、耦合电路

⒈耦合电路作用

滤波

阻抗匹配

——输入、输出耦合电路往往称为匹配网络。

所谓阻抗匹配就是通过匹配网络得作用,使负载阻抗得虚数部分与信号源内阻得

虚数部分相抵消(谐振),同时实数部分等于放大器所需得最佳负载值。

⒉形式

LC并联调谐回路

滤波器(倒L型、T型、∏型)

——倒L型网络由两个异性电抗元件组成。

——T型、∏型网络各由三个电抗元件(其中两个同性质,另一个异性质)组成。

串、并联阻抗变换

R p≈Q e2R s

X p≈X s

注意阻抗变换后电抗元件得性质不变。

例题:某电阻性负载为10?,请设计一个匹配网络,使该负载在20MHz时变换为50?。如负载由10?电阻与0、2μH电感组成,又该怎样设计匹配网络?

(答案:318pF、0、16μH;318pF、1560pF)

三、谐振功率放大器得调谐与调配

四、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

概述

一、振荡器与放大器得区别

放大器:对外加得激励信号进行不失真得反大。

振荡器:不需外加激励信号,靠电路本身产生具有一定频率、一定波形与一定幅度得交流信号。

二、振荡器得分类

1.按振荡原理分

2.按振荡波形分

三、振荡器得要求

4、1 反馈式振荡器工作原理

一、LC并联谐振回路自由振荡原理

1.衰减振荡(线圈损耗)

2.补充能量(正反馈)

二、反馈式振荡器工作原理

1.从调谐放大器演变为自激振荡器

2.产生自激振荡得平衡条件

3.振荡器得组成

(1)放大器

(2)选频网络

(3)正反馈网络

(4)稳幅环节

三、振荡得起振条件

1.起振相位条件:U F与U be同相或∑φ=2n∏

2.起振振幅条件:U F>U be即AuFu>1

3.振荡器得放大特性与反馈特性

四、振荡得稳定条件

1.振幅稳定条件:

dAu/dUi|Au=1/Fu<0

2.相位稳定条件:

dφ/df|f=f0<0

4.2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一、互感反馈振荡器得振荡原理

1.基本电路

2.相位平衡条件

——由互感线圈得同名端来保证满足正反馈3.起振条件与振荡频率

(1)起振条件AuFu>1

(2)振荡频率f0≈1/2∏√LC

二、实用电路举例

三、互感反馈振荡器主要优缺点

1.优点:易起振、输出幅度大、结构简单、调频方便

2.缺点:高频损耗大、分布电容影响大、输出波形不好、频率稳定性差

4、2、2 三点式振荡电路

一、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考毕兹振荡器

1.电路组成

2.相位平衡条件

3.起振条件与振荡频率

二、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哈特莱振荡器

1.电路组成

2.相位平衡条件

3.起振条件与振荡频率

4.优缺点

三、三点式振荡电路判别法则

X ce与X be电抗性质相同,X cb与它们电抗性质相反

4、2、3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一、C0、C i得影响

二、串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克拉泼振荡器

三、并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西勒振荡器

该电路频率稳定度高、f0高、频率覆盖宽、振幅稳定且波形好

4、3 石英晶体振荡器

一、石英晶体得结构与特性

1.结构

——六棱柱晶体、一条光轴、三条电轴、三条机械轴

2.特性

——压电特性与反压电特性

二、石英谐振器得等效电路与电抗曲线

1.等效电路与符号

L q很大,C q、r q很小,Q值很高

2.电抗曲线

f串~f并之间等效为一特殊电感

三、石英谐振器得稳频原理

——频率稳定度高

1.Q值高、利于稳频

2.L q为特殊电感、与普通电感不同

3.接入系数小

四、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石英晶体相当于导线)

2.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石英晶体相当于电感)

五、石英晶体振荡器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4、4 RC振荡器

一、RC串并联网络得选频特性

串联阻抗Z1=R1+1/jw C1

并联阻抗Z2=R2/(1+jw R2 C2)

当R1=R2=R C1=C2=C

网络传输系数K=1/3+j(wRC-1/wRC) 1.幅频特性

K=1/√9+(wRC-1/wRC)2

2.相频特性

二、RC桥式振荡器

1.电路组成

2.振荡条件

起振条件Au>1/3

振荡频率 f0=1/2∏√RC

3.稳幅过程

U0↑—→U Re↑—→U BE1↓—→U0↓

第五章

5、1 相乘器与频谱搬移电路

5、1、1相乘器及其频率变换作用

非线性特性得幂级数表示法

i=a0+a1u+a2u2+···

一、为什么要调制

二、几个基本概念

三、调制得方式

1、调制:就就是将含有信息(声音,图像等)得频率较低得信号(控制信号或基带信号)加载到信息载体上以便进行传输得处理过程。

载波:运载信息得工具(高频等幅信号)

调制信号:被调制得低频信号

已调信号:调制以后形成得信号

2、调制得方式(连续波调制):调频FM、调幅AM与调相PM

二、解调

1、解调:从高频已调信号中恢复出调制信号得过程。

2、解调得方式:检波、鉴频、鉴相

5、1、2 振幅调制基本原理

一、普通调幅(AM)

⒈什么就是调幅?

2、普通调幅电路模型

3、普通调幅信号得表达式

uo=Uom(1+ma cosΩt)cosw C t

Uom=AU Cm就是未经调制得输出载波电压振幅ma =AmUΩm=kaUΩm/U Cm调幅系数

4、调幅波得波形

5、调幅波得频谱及其带宽

BW=( fc+F)-(fc-F)=2F

6、调幅波得功率关

7、调幅波得几种调制方式(AM、DSB、SSB、VSB)

二、双边带调制与单边带调制

补充:一、调幅信号得数学表达式与波形

1、普通调幅信号得表达式

uo=Uom(1+ma cosΩt)cosw C t

Uom=AU Cm就是未经调制得输出载波电压振幅ma =AmUΩm=kaUΩm/U Cm 调幅系数

2、调幅波得波形(P39图

3、1)

1)包络:已调波峰值所形成得。

2)波形特点:

当调幅度小于或等于1时,调幅信号得振幅变化反映了调制信号得变化规律,当调幅度大于1时,调幅波产生失真(过调幅失真)。

二、调幅波得频谱及其带宽

频谱:就是指组成信号得各频率正弦分量按频率得分布情况

1) 单频正弦信号调制得调幅波

A、频谱组成:载波分量、下边频分量、上边频分量。

B、带宽(信号所占有得频率范围)

BW=( fc+F)-(fc-F)=2F

1) 若调制信号为含有限带宽得多频信号

A、频谱组成:载波分量、下边频带、上边频带。

B、带宽

BW=( fc+Fm)-(fc-Fm)=2Fm

结论:1、表示信号得方法有三种:数学表达式、波形与频谱;

2、调幅电路得作用就是在时域实现调制信号与载波相乘,反映到波形上就就是将调制信号不失真得搬移到高频振荡得振幅上,而在频域则就是将调制信号得频谱搬移到载频得两边。

三、调幅波得功率关系

(一)调制信号为单频正弦波

(二)调制信号为多频信号

调制后得调幅波平均功率等于载波与各边频功率之与

四、调幅波得几种调制方式

1、AM(广播通信系统)

1)概念:传输两个边带与载波得调制方式

2)特点:所需功率大,带宽宽,接受与发射机简单

高频电子线路课后复习资料

说明 所有习题都是我们上课布置的作业题,所有解答都是本人自己完成,其中难免有错误之处,还望大家海涵。 第2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 2.1 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1μH,20pF,100,L C Q ===求该并联回路的谐振频率0f 、谐振电阻p R 及通频带0.7BW 。 [解] 90-6120.035610Hz 35.6MHz 2π2π102010f LC H F -= = =?=?? 6312 640.71010022.4k 22.361022.36k 201035.610Hz 35.610Hz 356kH z 100 p H R Q F f BW Q ρρ--===Ω=?Ω=Ω??===?= 2.2 并联谐振回路如图P2.2所示,已知:300pF,390μH,100,C L Q ===信号源内 阻s 100k ,R =Ω负载电阻L 200k ,R =Ω求该回路的谐振频率、谐振电阻、通频带。 [解] 0465kHz 2π2π390μH 300PF f LC ≈ = =?

0.7 0390μH 100 114k Ω 300PF ////100k Ω//114.k Ω//200k Ω=42k Ω42k Ω37 1.14k Ω390μH/300 PF /465kHz/37=1 2.6kHz p e s p L e e e R Q R R R R R Q BW f Q ρρ=========== 2.3 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00.710MHz,C=50pF,150kHz,f BW ==求回路的L 和Q 以及 600kHz f ?=时电压衰减倍数。如将通频带加宽为300 kHz ,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 626212 011 5105μH (2π)(2π1010)5010 L H f C --= ==?=???? 6 03 0.7101066.715010f Q BW ?===? 22 36 022*********.78.11010p o U f Q f U ? ? ???????=+=+= ? ????? ? 当0.7300kHz BW =时 6 030.74612 0101033.3 3001033.3 1.061010.6k 2π2π10105010 e e e e f Q BW Q R Q f C ρ-?===?== ==?Ω=Ω???? 而 4712 66.7 2.131021.2k 2π105010 p R Q ρ-== =?Ω=Ω??? 由于,p e p RR R R R = +所以可得 10.6k 21.2k 21.2k 21.2k 10.6k e p p e R R R R R Ω?Ω = = =Ω-Ω-Ω 2.4 并联回路如图P2.4所示,已知:360pF,C =1280μH,L ==100,Q 250μH,L = 12=/10,n N N =L 1k R =Ω。试求该并联回路考虑到L R 影响后的通频带及等效谐振电阻。 [解] 6 312 28010100881088k 36010 p R Q ρ--?===?Ω=Ω?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四、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4(121 0C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32.0470 220220 3311≈+=+C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

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 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 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表3中。 六、实验结果 1、步骤2振荡幅度V P-P 见表1.

高频电子线路课后答案(胡宴如)

第2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 2.1填空题 (1)LC 并联谐振回路中,Q 值越大,其谐振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选择性越好。 (2)LC 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回路阻抗为最大且为纯电阻,高于谐振频率时间阻抗呈容性,低于谐振频率时间阻抗感性。 (3)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负载采用谐振回路,工作在甲类状态,它具有选频作用。 (4)集中选频放大器由集成宽带放大器和集中选频滤波器组成,其主要优点是接近理想矩形的幅频特性,性能稳定可靠,调整方便。 2.2 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1μH,20pF,100,L C Q ===求该并联回路的谐振频率0f 、谐振电阻p R 及通频带0.7BW 。 [解] 900.035610Hz 35.6MHz f = = =? = 3640.722.4k 22.361022.36k 35.610Hz 35.610Hz 356kH z 100 p R Q f BW Q ρρ===Ω=?Ω=Ω?===?= 2.3 并联谐振回路如图P2.3所示,已知:300pF,390μH,100,C L Q ===信号源内阻s 100k ,R =Ω负载电阻L 200k ,R =Ω求该回路的谐振频率、谐振电阻、通频带。 [解] 0465kHz f ≈ = = 0.70114k Ω ////100k Ω//114.k Ω//200k Ω=42k Ω42k Ω37 1.14k Ω/465kHz/37=1 2.6kHz p e s p L e e e R Q R R R R R Q BW f Q ρρ========== 2.4 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00.710MHz,C=50pF,150kHz,f BW ==求回路的L 和Q 以及600kHz f ?=时电压衰减倍数。如将通频带加宽为300 kHz ,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 6 26212 0115105μH (2π)(2π1010)5010L H f C -- = ==?=????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终极版

127.02ωωω-=?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 第二章 选频网络 一. 基本概念:所谓选频(滤波),就是选出需要的频率分量和滤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阻抗=电阻+j 电抗;电抗(X)=容抗+感 抗 二.串联谐振电路 1. 谐振条件(电抗) ;谐振频率: ,此时|Z|最小=R ,电流最大2.当ww 0时,X>0阻抗是感性;3.回路的品质因素数 ,增大回路电阻,品质因数下降,谐振时,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压模值大小相等,且等于外加电压的Q 倍。 特性阻抗 4.谐振曲线:回路电流与谐振时回路电流之比 (幅频),品质因数越高,谐振时的电流越大,比值越 大,曲线越尖,选频作用越明显,选择性越好 5.失谐量△w=w-w 0,当w 和w 0很相近时, ξ=X/R=Q ×2△w/w 0是广义失谐,回路电流与谐振时回路电流之比 6.当外加电压不变,w=w 1=w 2时,其值为1/√2,w 2-w 1为通频带,w 2,w 1为边界频率/半功率点,广义失谐为±1 7. ,品质因数越高,选择性越好,通频带越窄 8.通频带绝对值 (串并联一样)通频带相对值 9.相位特性 Q 越大,相位曲线在w 0处越陡峭 三. 并联谐振回路 1.一般无特殊说明都考虑wL>>R ,Z 反之w p =√[1/LC-(R/L)2]=1/√RC ·√1-Q 2 2.Y(导纳)= 电导(G)= 电纳(B)= . 特性阻抗 4.品质因数 (并联电阻减小品质因数下降通频带加宽,选择性变坏) 5.当ww p 时,B>0呈容性。 电感和电容支路的电流等于外加电流的Q 倍,相位相反 6.信号源阻和负载电阻的影响 由此看出,考虑信号源阻及负载电阻后,品质因数下降,并联谐振回路的选择性变坏,通频带加宽。并联谐振回路,信号源阻 越大,回路选择性越好;相反,串联谐振回路,信号源阻越小,回路选择性越好. 四.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 1.并联→串联 Q=X s /R s 2.串联→并联 R p ≈R s Q 2 X p =X s Q=R p /X s 3.抽头式并联电路:为了减小信号源或负载电阻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信号源或负载电阻不是直接接入回路,而是经过一些简单的 变换电路,将它们部分接入回路。 C R L P L R 'L C b) a) V V L + -— + -— C 2 R L P L R 'L C b) a) C 1 V V L + -— + -— 010 0=-=C L X ωωLC 1f 200 ==πω) (j 00)() (j 11ωψωωωωωe N Q =-+=Q 0 702ωω=??21 11 )(2=+=ξ ξN L Q f f 0702=??Q f f 1207.0=?ξωωωωψ arctan arctan 00-=??? ? ??-?-=Q ?? ? ? ?-+≈ C L R C L ωω1j ?? ? ? ?- += L C L CR ωω1j 1 ?? ? ??-+L C L CR ωω1j L CR ??? ?? -L C ωω101 p p =-=L C B ωω2 p 2p 2 p p X R X R R s += 2p 2p p 2 p s X R X R X += () L s p p L 1 G G G L Q ++= ω? ??? ??++= L p s p p 1R R R R Q L R R =' 1 2 L N N V V p == C P 1 C L R L P 2 I s R p I s R p R 'L (a) (b) V V + -— + -— V L + -— M L L M L L L L L L p 22112111±+±=+==ωω211 C C C p += 0000j j s L L s s V L V I X L V jQV R R =ωω===000s C C s V V I X j jQV R C ω==-==-j =L s I QI j =-C s I QI S s V I = R 1L 2L LC 1 f 2p p = =πωL Q L R L R L CLR L CR L R p p p p p p ??=?====ωωωω222C L L LC C L p p =?== =11ωωρC L C L ===001ωωρ01====C L x x L Q R R R CR ωω1 ()= = ++++L s L s L L Q R R R R R R C ωω0====p p p p c L R R R Q CR x x L ωω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说明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说明书

实验要求(电信111班) l.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一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1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 f 0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2016_2017第1学年《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 (1)解读

实验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 若电感量 L=1μH,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f0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高频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电路见图1-1 (1)按图1-1所示连接电路 (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电源电压,无误后关断电源再接线)。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2)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 2.静态测量 实验电路中选R e=1K 测量各静态工作点,计算并填表1.1 V B,V E是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对地电压。 3.动态研究 (1). 测放大器的动态范围Vi~V0(在谐振点) 选R=10K,R e=1K。把高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端接高频毫伏表,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 入电压Vi,调节频率f使其为10.7MHz,调节C T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此时调节V i由0.02 伏变到0.8伏,逐点记录V0电压,并填入表1.2(仅供参考)。V i的各点测量值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确定。 (2).当R e分别为500Ω、2K时,重复上述过程,将结果填入表1.2。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I C不同时的动态范围曲线,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极管包络检波实验,实验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高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极管包络检波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通信 时间:2013.12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工作原理的理解。 2.掌握用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器实现普通调幅波(AM )解调的方法。了解滤波电容数值对AM 波解调影响。 3.了解电路参数对普通调幅波(AM )解调影响。 图4-1是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电路,图4-2表明了大信号检波的工作原理。输入信号)(t u i 为正并超过C 和1R 上的)(0t u 时,二极管导通,信号通过二极管向C 充电,此时)(0t u 随充电电压上升而升高。当)(t u i 下降且小于)(0t u 时,二极管反向截止,此时停止向C 充电并通过L R 放电,)(0t u 随放电而下降。充电时,二极管的正向电阻D r 较小,充电较快,)(0t u 以接近)(t u i 上升的速率升高。放电时,因电阻L R 比D r 大的多(通常Ω=k R L 10~5),放电慢,故)(0t u 的波动小,并保证基本上接近于)(t u i 的幅值。如果)(t u i 是高频等幅波,则)(0t u 是大小为0U 的直流电压(忽略了少量的高频成分),这正是带有滤波电容的整流电路。当输入信号)(t u i 的幅度增大或减少时,检波器输出电压)(0t u 也将随之近似成比例地升高或降低。当输入信号为调幅波时,检波器输出电压)(0t u 就随着调幅波的包络线

而变化,从而获得调制信号,完成检波作用,由于输出电压)(0t u 的大小与输入电压的峰值接近相等,故把这种检波器称为峰值包络检波器。 2.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效率 检波效率又称电压传输系数,用d η表示。它是检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用来描述检波器将高频调幅波转换为低频电压的能力。d η定义为: cm a m cm a m d U m U U m U ΩΩ= = )()(调幅波包线变化的幅度检出的音频电压幅度η 当检波器输入为高频等幅波时,输出平均电压0U ,则d η定义为 cm cm d U U U U 00)()(== 检波电压的幅值整出的直流电压η 这两个定义是一致的,对于同一个检波器,它们的值是相同的。由于检波原理分析可知,二极管包络检波器当C R L 很大而D r 很小时,输出低频电压振幅只略小于调幅波包络振幅,故d η略小于1,实际上d η在80%左右。并且R 足够大时, d η为常数,即检波器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与输入高频电压的振幅成线性关系,所 以又把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称为线性检波。检波效率与电路参数L R 、C 、0r 以及信号大小有关。它很难用一个简单关系式表达,所以简单的理论计算还不如根据经验估算可靠。如要更精确一些,则可查图表并配以必要实测数据得到。 3.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器输入电阻 输入电阻是检波器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对于高频输入信号源来说,检波器相当于一个负载,此负载就是检波器的等效输入电阻in R 。 d L in R R η2~- 上式说明,大信号输入电阻in R 等于负载电阻的一半再除以d η。例如 Ω=k R L 1.5,当d η=0.8,时,则Ω=?= k R in 2.38 .021 .5。 由此数据可知,一般大信号检波比小信号检波输入电阻大。 3.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器检波失真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知识总结

1、什么是非线性电子线路。 利用电子器件的非线性来完成振荡,频率变换等功能。完成这些功能的电路统称为非线性电子线路。 2、简述非线性器件的基本特点。 非线性器件有多种含义不同的参数,而且这些参数都是随激励量的大小而变化的,以非线性电阻器件为例,常用的有直流电导、交流电导、平均电导三种参数。 分析非线性器件的响应特性时,必须注明它的控制变量,控制变量不同,描写非线性器件特性的函数也不同。例如,晶体二极管,当控制变量为电压时,流过晶体二极管的电流对电压的关系是指数律的;而当控制变量为电流时,在晶体二极管两端产生的电压对电流的关系则是对数律的。 分析非线性器件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时,不能采用线性器件中行之有效的叠加原理。 3、简述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 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是安全、高效率和不失真(确切地说,失真在允许范围内)地输出所需信号功率(小到零点几瓦,大到几十千瓦)。 4、简述乙类推挽电路中的交叉失真现象以及如何防止交叉失真。 在乙类推挽电路中,考虑到晶体管发射结导通电压的影响,在零偏置的情况下,输出合成电压波型将在衔接处出现严重失真,这种失真叫交叉失真。为了克服这种失真,必须在输入端为两管加合适的正偏电压,使它们工作在甲乙类状态。常见的偏置电路有二极管偏置、倍增偏置。 5、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准静态分析法。 准静态分析法的二个假设: 假设一:谐振回路具有理想的滤波特性,其上只能产生基波电压(在倍频器中,只能产生特 定次数的谐波电压),而其它分量的电压均可忽略。v BE =V BB + V bm cosωt v CE =V CC - V cm cosωt 假设二:功率管的特性用输入和输出静态特性曲线表示,其高频效应可忽略。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线 在上述两个假设下,分析谐振功率放大器性能时,可先设定V BB 、V bm 、V CC 、V cm 四个电量的数 值,并将ωt按等间隔给定不同的数值,则v BE 和v CE 便是确定的数值,而后,根据不同间 隔上的v BE 和v CE 值在以v BE 为参变量的输出特性曲线上找到对应的动态点和由此确定的i C 值。 其中动态点的连线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线,由此画出的i C 波形便是需要求得的集电 极电流脉冲波形及其数值。` 6、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 若将ωt=0动态点称为A ,通常将动态点A处于放大区的称为欠压状态,处于饱和区的称为 过压状态,处于放大区和饱和区之间的临界点称为临界状态。在欠压状态下,i C 为接近余弦 变化的脉冲波,脉冲高度随V cm 增大而略有减小。在过压状态下,i C 为中间凹陷的脉冲波, 随着V cm 增大,脉冲波的凹陷加深,高度减小。 7、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中的滤波匹配网络的主要要求。 将外接负载变换为放大管所要求的负载。以保证放大器高效率地输出所需功率。 充分滤除不需要的高次谐波分量,以保证外接负载上输出所需基波功率(在倍频器中为所需 的倍频功率)。工程上,用谐波抑制度来表示这种滤波性能的好坏。若设I L1m 和I Lnm 分别为通过 外接负载电流中基波和n次谐分量的振幅,相应的基波和n次谐波功率分别为P L 和P Ln ,则对n 次谐波的抑制制度定义为H n =10lg(P Ln /P L )=20lg(I Lnm /I L1m )。显然,H n 越小,滤波匹配网络对n 次谐波的抑制能力就越强。通常都采用对二次的谐波抑制制度H 2 表示网络的滤波能力。 将功率管给出的信号功率P o 高效率地传送到外接负载上,即要求网络的传输效率η K =P L /P O 尽可 能接近1。

电信系-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准备 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LC并联谐振回路 ●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 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方法; 4.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包括电压增益、通频带、Q值)的影响; 5.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点(对地)电压VB、VE、VC,并计算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2.用示波器测量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3.用扫频仪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4.用扫频仪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四、基本原理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和选频。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R B1、R B2、R E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 E是R E的旁路电容,C B、C C是输入、输出耦

晶体管集电极电阻对回路Q值的影响,采用了部分回路接入方式。 图1-1 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

图1-2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2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1-2所示。其基本部分与图1-1相同。图中,1C2用来调谐,1K02用以改变集电极电阻,以观察集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值)的影响。1W01用以改变基极偏置电压,以观察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值)的影响。1Q02为射极跟随器,主要用于提高带负载能力。 五、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1)插装好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按下模块上开关1K01。 (2)接通电源,此时电源指示灯亮。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扫频法简单直观,可直接观察到单调谐放大特性曲线,但需要扫频仪。本实验采用点测法,即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回路揩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步骤如下:(1)1K02置“off“位,即断开集电极电阻1R3,调整1W01使1Q01的基极直流电压为2.5V左右,这样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高频信号源输出连接到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1P01)。示波器CH1接放大器的输入端1TP01,示波器CH2接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1TP02,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 (用频率计测量),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峰值)为200mv (示波器CH1监测)。调整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容1C2,使放大器的输出为最大值(示波器CH2监测)。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比较此时输入输出幅度大小,并算出放大倍数。 (2)按照表1-2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为200mv(示波器CH1监视),从示波器CH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幅值,并把数据填入表1-2。

高频电子线路实训论文要点

编号: 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 实训论文说明书 题目:调频接收机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 月9 日

摘要 收音机从它的诞生至今,不仅方便了媒体信息的传播,也推进了现代电子技术和更先进的电信设备的发展。目前调频式或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调频收音机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消费类占有相当的市场。从分立元件组成的收音机到集成电路组成的收音机,调频收音机技术以达到十分成熟的地步。从普通的调幅收音机到高级调频收音机,调频收音机以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高的音质得到了广泛的欢迎。 在本次设计中,主要是利用集成电路CXA1691BM搭建成为接收机电路。该系统要求能对不同波形的话音信号进行调制、发送、接收和解调。CXA1691BM是一个单芯片FM/AM 收音IC专用无线收录机,由索尼公司生产。使用它来制作收音机可以实现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型化、省电和轻巧等。CXA1691BM是一块适用于单声道便携式或手掌式超小型调频收音机的专业电路。应用时外围元件少,成本低廉,电路简单,调试方便,性能稳定等等优点,可以优先选择该电路设计制作收音机。 关键词:CXA1691BM;调频;接收机

Abstract The radio from its birth until now, went to the lavatory not only media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modern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more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development. Currently FM type or amplitude type radio, typically use the specialized super heterodyne type; it has a high sensitivity, stable and good selectivity and the distortion degree of small advant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FM radio is widely used, especially the consumer a considerable market. Radio from discrete components to integrated circuits consisting of radio, FM radio technology to reach a mature stage. From ordinary AM radio to advanced FM radio, FM radio with high technological content and high sound quality has been widely welcomed. In the design, mainly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XA1691BM structures become the receiver circuit. The system required for modulating the voice signal of the different waveforms, th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and demodulation. CXA1691BM is a single-chip FM / AM radio IC dedicated wireless radio cassette recorders manufactured by Sony. Use it to produce the radio can be achieved the reli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the communication distance, the miniaturization of the device, saving and lightweight, etc... CXA1691BM a mono portable or palm small FM radio professional circuit. Fewer external components in the application, and low cost, simple circuit, commissioning, stable performance advantages, Radio Select the circuit design. Keywords: CXA1691BM;frequency modulation;Receiver

(完整word)高频电子线路课后答案(胡宴如).docx

高频电子线路(第 4 版)课后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 2 章小信号选频放大器 2.1 填空题 (1)LC 并联谐振回路中, Q 值越大,其谐振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 ,选择性越好。 (2)LC 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回路阻抗为最大且为纯电阻,高于谐振频率时间阻抗呈容性,低于谐振频率时间阻抗感性。 (3)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负载采用谐振回路 ,工作在甲类状态,它具有选频作用。 (4)集中选频放大器由集成宽带放大器和集中选频滤波器组成,其主要优点是接 近理想矩形的幅频特性,性能稳定可靠,调整方便。 2.2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 L 1 μH, C20 pF, Q100, 求该并联回路的谐振频率 f0、谐振电阻 R p及通频带 BW0.7。 [ 解]f01 2π 10-6 H 10.0356 109Hz35.6 MHz 2π LC20 10 12 F R p Q10010 6 H22.4 k22.36 10322.36 k 2010 12 F f 35.6 106 Hz104 Hz BW0.735.6356 kH z Q100 2.3并联谐振回路如图 P2.3所示,已知: C300 pF, L390 μH, Q 100, 信号源内阻 R s100 k , 负载电阻 R L200 k , 求该回路的谐振频率、谐振电阻、通频带。[ 解] f011465 kHz 2π 390 μH300 PF 2π LC R p Q100390 μH114 kΩ 300 PF R e R s // R p // R L 100 kΩ//114. kΩ//200 kΩ=42 kΩ Q e R e42 kΩ42 kΩ 390 μH/300 PF 37 1.14 kΩ BW 0.7 f 0 / Q e 465 kHz/37=12.6 kHz 2.4 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f010 MHz, C=50 pF, BW0.7150 kHz, 求回路的L和Q以及 f600 kHz 时电压衰减倍数。如将通频带加宽为300 kHz ,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 [ 解]L11510 6H5μH (2π f0 )2 C(2π 10106 )2 50 10 12

中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合集包解析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合集包 姓名:薛超 学号:1111431168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老师:钟读贤 2013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 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3实验2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11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17实验4 石英晶体振荡器....................28实验5 晶体三极管混频实验....................32实验6 集成乘法器混频器实验....................37实验7 中频放大器.........................42实验8 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45实验9 振幅解调器(包络检波、同步检波)..............56实验10 高频功率放大与发射实验....................65实验11 变容二极管调频器....................74实验12 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78实验13 锁相环频率调制器.........................81实验14 锁相环鉴频器.........................88实验15 自动增益控制(AGC)....................92实验16 发送部分联试实验....................96实验17 接收部分联试实验....................98实验18 发射与接收完整系统的联调....................100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实验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作者徐飞 学号 20092334925 系部电子工程系 专业班级通信三班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实验 一、实验原理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作用就是放大无线电设备中的高频小信号, 以便作进一步变换或处 理。所谓“小信号” ,主要是强调放大器应工作在线性范围。高频与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基 本构成相同,都包括有源器件(晶体管、集成放大器等)和负载电路,但有源器件的性能及负载电路的形式有很大差异。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基本类型是以各种选频网络作负载的频带 放大器,在某些场合,也采用无选频作用的负载电路,构成宽带放大器。 频带放大器最典型的单元电路如图所示, 由单调谐回路做法在构成晶体管调谐放大器。 图电路中,晶体管直流偏置电路与低频放大器电路相同,由于工作频率高,旁路电 容C b.、C e 可远小于低频放大器中旁路电容值。调谐回路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晶体管单调谐回路调谐放大器 第一、选频作用,选择放大0f f =的信号频率,抑制其它频率信号。 第二、提供晶体管集电极所需的负载电阻,同时进行阻抗匹配变换。 高频小信号频带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1)中心频率 0f :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它是设计放大电路时,选择有源器件、计算 谐振回路元件参数的依据。 (2)增益:指放大器对有用信号的放大能力。通常表示为在中心频率上的电压增益和 功率增益。 电压增益 /VO O i A V V = 功率增益 /PO O i A P P = 式中 O V 、i V 分别为放大器中心频率上的输出、输入电压幅度, O P 、i P 分别为放大器中心频率上的输出、输入功率。增益通常用分贝表示。 (3)通频带:指放大电路增益由最大值下降 3db 时对应的频带宽度。它相当于输入不 变时,输出电压由最大值下降到 0.707 倍或功率下降到一半时对应的频带宽度。

高频发射机实训报告

河南***************学校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电子通信工程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2014年12月19日

任务书 1.时间:2014年12月15日~2014年12月19日 2. 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3. 目的:通过对四管调频发射机【改进型】的制作,了解高频电路设计的特点。 4. 设计任务: ①了解高频电路设计的基础常识; ②熟悉高频电路设计的独有特点; ③练习电路设计时的抗干扰方法; ④用四个NPN型三极管9018和其他外围元件制作一个调频发射机; ⑤中心频率约为100MHz,系统采用直流6V电压(4节5号电池)供电; ⑥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和电路板图; ⑦详细写出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并写出注意事项; ⑧作好笔记,对自己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及时请教解决; ⑨联系自己专业知识,体会设计过程,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 ⑩参考相关的的书籍、资料,认真完成实训报告。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前言: 在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高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调频发射机作为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由于它不需要中转站和地面交换机站支持,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移动通信,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本次实训就是对调频应用中的调频发射机的研究,并对以往的调频发射机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使之更稳定,更实用。 设计报告: 一、基础常识 调频发射机首先将音频信号和高频载波调制为调频波,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音频信号发生变化、再对所产生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激励、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使信号输出到天线发送出去的装置.高频信号的产生现在有频率合成、PLL等方式。 二、设计要求 1)用4个NPN型三极管9018和其他外围元件制作一个调频发射机。 2)中心频率约为100MHz。【注意:频率稳定度,最大频偏,输出功率,发射距离】 3)系统采用直流6V电压(4节5号电池)供电。 4)可为其选择一个外壳,防止电感形状因外力改变而影响产品性能。 三、设计原理 本四管调频发射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音频输入电路;②预加重网络;③音频放大级;④振荡调频级;⑤高频放大级;⑥输出级。 音频输入电路:可以通过麦克风输入语音信号,也可以通过音频输入接口输入音乐。 预加重网络:由R3和C13组成,可以有效的改善系统的信噪比。 音频放大级:是一个甲类单管放大器,由Q1、R4、R5、R6、R7组成。 调频振荡级:采用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由Q2、C4、C5、C6、C7、R8、R9、R10、L1构成。主要作用是完成高频载波的振荡产生和频率的调制。 高频放大级:分别由Q3和Q4及外围器件构成的两级高频谐振放大电路组成。作用是对调频振荡信号进行选频放大以提供末级所需的功率。 输出级:是一个拉杆天线,高频信号经放大后达到足够大的高频功率,并馈送到天线发射出去。 C2,C3,C9,C10为耦合电容。 四、原理图及电路板 1.电路原理图:

高频电子线路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

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 1.7给出调制的定义。什么是载波?无线通信为什么要用高频载波信号?给出两种理由。 答:调制是指携带有用信息的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信号。载波指的是由振荡电路输出的、其频率适合天线发射、传播和接收的射频信号。采用高频信号的原因主要是: (1)可以减小或避免频道间的干扰;而且频率越高,可利用的频带宽度就越宽,信道容量就越大。 (2)高频信号更适合天线辐射和接收,因为只有天线尺寸大小可以与信号波长相比拟时,才有较高的辐射效率和接收效率,这样,可以采用较小的信号功率,传播较远的距离,也可获得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1.11巳知某电视机高放管的f T=1000MHz,β0=100,假定要求放大频率是1MHz、10MHz、100MHz、200MHz、500MH的信号,求高放管相应的|β|值。 解: f工作= 1MHz时,∵f工作< < f T /β0∴|β| =β0 =100(低频区工作) f工作= 10MHz时,∵f工作= f T /β0∴|β| =0.7β0 =70 (极限工作) f工作= 100MHz时,∵f工作>> f T /β0∴|β| ≈f T / f工作=1000/100 =10 f工作= 200MHz时,∵f工作>> f T /β0∴|β| ≈f T / f工作=1000/200 = 5 f工作= 500MHz时,∵f工作>> f T /β0∴|β| ≈f T / f工作=1000/500 = 2 1.12将下列功率:3W、10mW、20μW,转换为dBm值。如果上述功率是负载阻抗50Ω系统的输出功率,它们对应的电压分别为多少V?转换为dBμV值又分别为多少? 3W 34.77dBm 17.32V 144.77 dBμV 10mW 10 dBm 1.0 V120 dBμV 20μW -17 dBm 0.047V 93 dBμV 1.17某卫星接收机的线性部分如题图1.20所示,为满足输出端信噪比为20dB的要求,高放Ⅰ输入端信噪比应为多少? 解: 1 3 2 1 123 1 1.0689 1 1 1.0788 10lg10lg()() ()10lg()20.33 e a a a i i o o i o T NF T NF NF NF NF G G G SNR NF SNR dB SNR dB SNR SNR dB NF SNR dB dB =+= - - =++= ==- ∴=+= 1.20接收机带宽为3kHz,输人阻抗为70Ω,噪声系数为6dB,用一总衰减为6dB,噪声系数为3dB的电缆连接到天线。设各接口均已匹配,则为使接收机输出信噪比为10dB,其最小输人信号应为多少?如果天线噪声温度为3000K,若仍要获得相同的输出信噪比,其最小输人信号又该为多少? 解:系统如框图所示: G1= –6dB NF1=3dB BW=3KHz NF2=6dB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