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

五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
五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体会有问有答的诗句,感悟省略的问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学生预习,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古诗及生字的掌握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朗读、齐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使学生对古诗加深理解,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情绪或情感的不同。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你最喜欢哪位诗人的哪首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寻隐者不遇》《所见》。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寻隐者不遇》和《所见》的作者贾岛和袁枚。

2.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读和写是否正确,说说自己读写感到生疏的字,并在生字本上练两遍。

3.检查对词语的理解:“隐者不遇林樾意欲”(举手发言,集体补充纠正)

4.指生朗读古诗,集体纠正读音和节奏中的不足。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寻隐者不遇》《所见》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2.细读理解

(1)由朗读课文,想想:这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①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事?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

②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以上两句我们可以推测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同位讨论交流,然后举手发言。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③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小结学习方法:精读知情景

④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一下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心里会想些什么?(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看到了隐者的身影…)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理解诗句意思

(一)继续感悟《寻隐者不遇》

1.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可能心里会想些什么?(教师提示:诗中表现了隐者什么特点和作者对隐者的感情。)

2.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小结学习方法:深思知诗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二)感悟《所见》

1.通过学习《寻隐者不见》,老师发现我们同学很会理解古诗,谁能说说理解古诗的步骤?

2.独立学习古诗《所见》。

3.学完后把自己理解的和同学交流,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4.集体交流。(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中的牧童是怎样一个孩子?

(3)看到这个生动有趣的情景,作者是什么心情,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5.小结:肯定学生的理解,表扬鼓励学生。

6.指生感情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在心里欣赏这美景。

7.练习背诵《所见》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齐背这两首古诗。

五、你喜欢这两首诗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说景美、情真)

六、分别找两位学生演一演《寻隐者不见》情景,加深理解,训练能力。

七、把《寻隐者不见》编写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贾岛)所见(袁枚)

意思:松下问言师意思:牧童黄牛林樾鸣蝉

情:喜美景,敬隐者情:爱童趣爱田园风光

附《3、古诗两首》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1、认读生字并写一写,完成课后第2题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

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把难写的字再写两遍: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古诗,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我知道:

我了解了了《寻隐者不见》的作者贾岛和《所见》的作者袁枚

三、我的思考: 《寻隐者不见》讲了 诗人问了几句 ?童子回答了几句?

省略了

和 两句问话

《所见》描写了 、 、 、 四个画面,表现了牧童 的

特点、和作者对 的喜爱。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结合预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准确的理解了古诗诗句的意思、情景

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不仅感受了古诗的语句之美,而且领会到古诗中迷人

有趣的意境之美,从而体会的人物的高雅的情趣和追求。另一个成功之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学生对学习古诗的方法掌握得更牢固和准确,——初读知大意、精读知情景、深思知诗情。

不足之处:在体会诗人的感情时,脱离了古诗,应该在理解诗句意思的过程中进行体会,

在《寻隐者不遇》中,应该从童子的回答中体会隐者的特点。

感情朗读训练太少。讲解和交流太多。

教学建议:把理解意思和体会有机的结合,增加感情朗读时间。可以把演一演《寻隐者不见》的过程放在精读感悟的环节,可以加深理解。

西王庄乡郭里集中心小学高自力

高自力,男,我校语文骨干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多次参加语文优质课评选,并获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