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中考试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中考试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中考试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作者:————————————————————————————————日期:

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写在前面的话:

刚接到这个题目时,我的感觉是,这个题目有些大,不知道该怎么写,尤其是后半部分,“策略研究”。既然研究策略,势必是理论和实践兼而有之者才能为之。而我,缺乏实践(已经两年没有教初三了),理论就更加谈不上了。不过转念一想,反正现在已经在教初三了,对于近几年年的中考试题肯定要认真分析一番,然后在理顺一下思路,想一想这一年究竟要教些什么,应该怎么教,不知道这叫不叫“试题分析与策略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以我之浅薄,绝不敢谈什么“研究”。在我思考的过程中,重点参考了田老师在部落上的《2009初中英语中考总结(2009.9)》、《2009初中英语“一模”考试数据分析行动报告(2009.5)》及《广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等,特此说明。 一、考查内容和形式

下面就笔试内容、题量和计分安排进行简要分析和说明: 题序 题型

题量(小题) 赋分 一

听力

第一节:听力理解 听对话或独白后完成选择题 15 30 第二节:听取信息

5 5 二 语言知识及运用 第一节:单项选择 10 10 第二节:语法选择 10 10 三 完形填空 10 10 四

阅读理解

20 40 五 写作部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 根据句子意思和所给的首字母写出所缺单词

5 5 第二节:完成句子 根据所给的汉语内容,用英语完成下列句子 5 10

第三节:书面表达 1 15 总计

81

135

由此表可见, 2009年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在题型、分值、题量等方面都与08年英语中考试题基本一致。从试题本身来看,注重基础,强调了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尤其在语篇和情景中的综合运用。 二、分数段情况: 分数段 140 ~150 130 ~140 120 ~130 110 ~120 100 ~110 90 ~100 80 ~90 70 ~80 60 ~70 50 ~60 40 ~50 30 ~40 20 ~30 10 ~20 0 ~10 人数

1068 1543 1083 685

531

410

338 335 300 312 410 595 244 19

21

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

1800140~150130~140120~130110~120100~11090~10080~9070~8060~7050~6040~5030~4020~3010~200~10

系列1

分析:

1. 120以上的比较集中,说明试题不是太难(当然,也说明我们区的教学水平比较高);

2. 90-120分的同学有1600多人,如果能让他们平均上十分,我们区优秀学生的比例将会

更大。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需要拔高的目标;

3、60-90分的同学有近千人,可否以教师鼓励和学生帮扶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成绩?

4、60分以下学生人数虽少,拉起分来,却最厉害。这些同学可以区分对待:有些想学的,可以组织补差班进行帮扶;有些实在不想学,学不进,也学不好的,比如那些0~10分的同学,就只能是教他一点考场上的应试技巧,希望他能好运了。

整体上看,两极分化现象比较突出(2位同学满分,但0分学生8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力缩小这种分化,所以也只能是尽力对付那些中下生了。

下面就各种题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策略研究:

口语测试部分得分情况:

区县人数实考人数考试率平均分口语分标准差全市122922 121615 98.94 91.96 9.14 38.062 天河区9745 9663 99.16 95.07 8.96 40.756 分析:

相对于整体水平,天河区的口语成绩较低。天河区总分排名第3,但口语排名却处于第5,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容易得分的部分失分太多,甚至低于及格水平)。

从口语考试的要求来说,考试中第一、第二大题的考查仅停留在朗读和简单对话的水平,若教学中,老师们提供多些机会,组织多些活动,让学生勇于讲、乐于讲;在学生讲的过程予以一些技巧的指导,学生的兴趣和语感会有相应的提高,口语水平自然也会提高!

另外,口语考试未能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每学期末的口语考试,区层面只能是提出要求,更多的是需要学校和科组重视。

实际上,口语的测试应该是一种形成性测试,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教师们将口语训练和测评工作落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加强学生平时对课文的朗读、背诵是很有效的口语训练或测试途径,既能锻炼口语,又能内化教学内容,一举两得。

纸笔测试部分:

(一)听力理解试题

知识技能、试题形式及百分比:

听力知识技能考查试题形式百分比

词汇理解第一节:听力理解听对话或独白后完

成选择题占总分(150分)的20%(共30分)

理解所听材料的要旨

理解所听材料中的主要或重

要内容;相关细节或例子

理解说话者的态度或目的第二节:听取信息听短文选答案占总分(150分)

的3.3%(共5分)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论

听辨语篇标志

选择要点

试题分析:

由于没有听力录音原稿,无法对听力试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过就试题本身和《指导书》对“听的能力的考查”要点分析,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

1、《指导书》P241《话题项目表》中的24个话题是考查重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而这些话题,包括学校、节假日活动、饮食、购物、人际关系等,都与中学生生活联系紧密。

2、听力理解部分,试题考查的方式非常灵活,有推理判断题(如第3题:What will the woman do after the talk?等),有总结归纳题(如第4题: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也有很多具体细节题(如第2题:How many computers are there on each floor of the library?)。单从卷面情况看,其难度似乎不亚于阅读理解题部分中题干的设置,很多题同样要求学生要在对全文整体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理和判断。

3、听取信息部分考查的话题是购物,主要涉及到Subject, What, Where和How much,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答案分别为A. textbooks; B. Maths; C. school; D. 20/twenty; E. sports shoes,都很常见,没有生僻词。

教学策略:

一、多听。田老师关于执信中学英语学习方法的经验介绍。

二、多练。听力微技能的训练必不可少,比如第二节听取信息题:从表格内已有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分析出文章大意,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做起题目来有的放矢,当然就会容易很多,所以做听力应该遵循“一读,二思,三听,四做”的原则。在听的过程中,应该对重要的信息点很敏感,比如数字,比如5W和1H等,当然,学生还应该学会符号笔记法等等。

三、注意细节,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如名词复数的变化、非谓语动词的变化等。

(二)语言知识与运用

第一节单项选择题

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共10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习惯用语和常用表达法的掌握情况。2009年的单项选择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冠词(第16题)、不定代词(第17题)、介词(第18题)、情态动词(第19题)、形容词(第20题)、时态语态及动词短语辨析(第21和23题)、动词搭配(第22题)、反意疑问句(第24题)、定语从句(第25题)。其中以情景交际形式出现的有5小题,占总数的50%;动词考查4小题,占40%;句式考查2小题,占20%。

这些题目都比较简单,考的也都是最常见的知识点,没有出现偏、难、怪题。

教学策略:

由这10各小题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英语词汇和语法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在语境中学习和复习英语词汇和语法,促使他们系统掌握语言知识。当然,教学中我们也不必将语法挖得太深,要把握好尺度,比如定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不做考查重点的,讲课时可以不做重点。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认真研究指导书和新课标,把握好深度和广度,这样会让教师教得自在,学生学得轻松。

第二节语法选择题

试题分析:

语法选择题考查的仍然是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但它与单项选择题又有不同之处。单项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单向英语知识、词汇和语法,在一个简短的语境或情景中的运用;而语法选择题则是以短文形式出现,用以考查学生对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性的掌握情况。

本篇文章讲的是,研究表明,不好的情绪也可能有助于提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效率。主要考查的语言知识有:情态动词(第26题)、宾语从句(第27题)、被动语态(第28题)、连词(第29题)、非谓语动词(第30题)、介词(第31题)、定语从句(第32题)、形容词(第33题)、动词(第34题)、状语从句(第35题)。其中动词考查4小题,句式考查3

小题。

教学策略

试题本身也不难,但为了能够拿高分,学生应该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知识来分析各小题大语法结构,并作出选择,这种能力的要求很显然要比单项选择题难度加大了很多。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外,还应该注意教会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以及“先整体把握,再各个击破”的解题方法。

(三)完形填空试题

试题分析:

完形填空在形式上与语法选择很相似,但本质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语法选择题是把语言点融入到篇章中,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有些小题甚至无需上下文,也能找到答案,因为其答案从语法的角度看,具有唯一性;但是完形填空不同,它更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全文的逻辑关系和结构的把握以及对文章前后呼应的识别能力,其选项单从语法的角度看,不具备唯一性。

这篇文章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a short man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就已经帮助the farmer 做好了一些准备,所以当暴风雨来临时,他可以高枕无忧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

教学策略:

要做好完形填空,必须要在通读全文、把握结构与大意的前提下,根据所提供的选项及句子的结构、语篇等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对比等手段最后确定答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整体理解原则。

同时,针对该题几乎每个空格都需要通过上下文和整体理解来确定答案的特点,指导学生注意做题步骤和技巧: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瞻前顾后,初选答案;带入文章,清除疏漏

(四)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分析: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具体信息、基本逻辑结构和文化信息的理解以及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推理判断及理解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能力。其体裁和题材包括故事、人物传记、史地知识、科普知识、广告、告示、说明、书信等。

09年中考试题阅读理解部分,跟08年一样,都是4篇文章,20个问题,40分。内容及考查要点如下:

内容具体细节推理判断主旨大意词义猜测

人物故事记叙了两只老鼠关于奢

华生活与简单、安全的生

活的不同认识

第46、47、48、

49题

第50题

简短议论文通过论述建议大家不再

使用bottles

第51、52题第53、54

第55题

广告四则关于学游泳式样、唱

歌、基础西班牙语和阅读

的广告第56、

57、58题

第60题第59题

调查报告一份有关日本、巴西、中

国和英国的孩子们花多

长时间、读什么以及为什

么读书的调查报告

第61、63、64

第65题第62题

我个人认为,今年的阅读理解题比较简单,具体体现在“具体细节题”的增多及“主旨大

意”和“词义猜测题”的减少上。四篇文章,20道小题,有9题都是无需读懂全文,甚至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的,占了45%;经过简单的推理判断即可得到正确答案的有7题,占35%。也就是说有80%的题目都几乎是送分的。剩下的4道题也都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总结归纳或者逻辑推理就可以拿分。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困惑:现行教材无论是词汇量还是阅读难度上都比较大,而且上次教研活动上,田老师也提到,本届中考可能会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有一些调整和改变。那么究竟要怎么变,以及难易度如何把握,就成了我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了。期待田老师那里成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教学策略:

尽管如此,我还是感觉,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对Reading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相关题目,训练学生的诸如具体细节、词义猜测之类的微技能,对学生做阅读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本届中考的阅读理解难度方面有所增加。那么充分利用各单元的More Practice可能会有所帮助。More Practice部分虽没必要精讲,但是却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做题技巧:这里的生词可以设置成词义猜测;各自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主旨大意;还可以让学生推理判断作者的主观意愿等。

阅读理解分值很高,很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如果每天能坚持让学生做1~2篇阅读理解,可能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五)写作部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

试题分析:

该部分的答案分别是:66. dinner/ dim-sum; 67. hear; 68. pay; 69. heavy; 70. late。这5个单词都是高频词。做这类题难点不在于会不会拼写,而在于能不能想到要写这个词,以及是否细心,或者说有没有养成好的做题习惯。

教学策略:

1、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份单词笔记本,时不时在心里默读;

2、让学生试着用刚学过的单词编故事;

3、每周花十五分钟将本周学过的生词练一练,可能也会有所帮助。可以将课文中的句子抽取出来,挖空一些高频词,让学生写出(完整的单词)来。当然,训练时,一要强化单词拼写的准确性;二要提醒学生注意语境和句意,尤其要特别关注对名词(单复数)、动词形式、形容词/副词的变化等,或者说,要特别注意时态、语态、人称、数、格。

第二节完成句子

试题分析:

第71题考固定搭配(take/have a walk);第72题考感叹句(How clean);第73题考目的状语从句的连接词(so that);第74题考过去时的被动语态(was built);第75题考“特殊疑问词+to do sth”结构(where to buy)。

五个小题也都比较简单,关键在于学生对是否掌握了一些基本句式(占3/5);另外,从近几年的中考题看,固定搭配和被动语态也是本题的常客,有必要给予特别关注。

教学策略:

1、可以将初中阶段比较常考的固定搭配整理一下(可以利用Learning focus),让学生有计划记忆和练习;

2、多从句型、句式结构上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含有动词不定式的句型、含有

从句的句型、含有连词词组的句型、含有感叹句的句型以及含有倒装句的句型、含有被动语态的句式等。

第三节书面表达

今年的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All about me”的短文,内容包括:你的爱好;你的优点和缺点;用具体事例说明你的某个优点或缺点。

试卷分析:

题目看似简单,就是一篇自我介绍,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还是比较难写的。它要求要写出自己的爱好及优、缺点,并且还要求要用事例证明(若无事例,内容里面就要扣2分),即要学生以论据证明论点,有点往议论文过渡的意思。不知道这是不是传说中的提高本届中考写作难度的前兆?

尽管没有参加此次改卷,但是从所提供的八份阅卷参考例文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错误点主要出现在:

内容方面:

1、踩点不到位,要点不齐;

2、思路混乱,没有条理,偏离主题,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准确性方面:

3、汉化英语及语法错误比较多;

流畅性方面:

4、句子不流畅,整体结构性不强。

其它方面:

5、卷面比较脏,词数过多或过少;

6、“有一定的发挥”部分发挥得过多或没有。

教学策略:

1、词、句是篇章的基础,坚持每天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能会有所帮助;

2、针对中考阅卷中分项评分(内容/准确性/流畅性)的方式,可以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比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认真审题,找准、找全要点,注重内容的6分;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注重语法和语言的准确性;而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让他们注意行文条理和语篇结构

3、定时写作,每周至少一练。训练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如分析文章要点,注意连接词和基本句式的运用等;

4、让学生背诵一些经典句子和范文,并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范文的写作技巧,并进行模仿写作。

最后,有三点想法:

1、初三的教学应该具备整体性和计划性。田老师在《2009初中英语中考分析》中“对09届初三英语教学工作的建议”的十六字方针“细化目标、善用教材、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为我们提供了方向。

2、部分学生还没进考场就先被吓怕了。其实近几年的中考题似乎并不难。关注并鼓励学生,尤其是中下生,让他们找回自信,也是我们毕业班老师的工作重点之一。若能发动起来这一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我们的相关数据会有大的提高;

3、听、读训练很重要。上次教研活动上,田老师关于执信中学英语学习方法的经验介绍对我们很有启发。其实天河中学09年中考成绩有那么大的飞跃,相信一定会有很多经验。

我们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经验和指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期待田老师这里有没有关于2010届中考方向的有关信息。

谢谢!

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民族九年制学校王磊 一、试题概况 1、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标》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按要求设置,数与代数为49%(74分左右),图形与几何为37%(55分左右),统计与概率为14%(21分左右);易、中、难按5:3:2的题序定位及分配分值。 2、试题结构:1~10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18题为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9~28题为解答题,分值为88分,总题量为28道题目,总分值为150分。各种题型的题量、分数、结构合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3、试题的主要特点 (1)全面考查“四基”,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有较好的教学导向性。 (2)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②注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试卷设计时,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最后一题的难度略有变化,考查学生在新问题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3)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 ①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 ②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考查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

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从而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紧扣课程内容,考查数学素养,体现学科特点 试题对学生的“四基”、“四能”与“核心概念”的考查得到较好的体现。 (1)、题目立足于课标要求,全面考查“四基” 紧扣《课标》要求及教材,立足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部分试题由教材中的题目改编而成。例如:第1、3、4、5、6、13、14、17、20、21、22等题都是由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习题改编而成。有些题也是学生见过的题目的合理改造而来。 (2)、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试题关注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的形成。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试题中所设置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和可以理解的。另外注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借此考查学生正确地获取信息,并通过背景、数据及动手绘制图形来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试题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1、课堂教学及复习要基于《课标》和《考试说明》。 试题以《课标》的课程内容标准要求为依据;体现了《课标》对学生在掌握数学和通过学习数学而达到的自身发展三大方面的要求:获得“四基”、发展能力、养成科学态度。阅读《考试说明》了解中考的考点。哪些是重要考点,哪些是必考考点。在复习中有意识的对这些知识点重点复习反复练习。对那些

2016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1辑)第20章数据的分析

2016 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 1 辑)第 20 章数据的分析
一 . 选 择 题 ( 共 20 小 题 ) 1 . ( 2016? 齐 齐 哈 尔 ) 九 年 级 一 班 和 二 班 每 班 选 8 名 同 学 进 行 投 篮 比 赛 , 每 名 同 学 投 篮 10 次 ,对 每 名 同 学 投 中 的 次 数 进 行 统 计 ,甲 说 : “ 一 班 同 学 投 中 次 数 为 6 个 的 最 多 ” 乙 说 : “ 二 班 同 学 投 中 次 数 最 多 与 最 少 的 相 差 6 个 . ”上 面 两 名 同 学 的 议 论 能 反 映 出 的 统 计 量 是 ( ) A. 平 均 数 和 众 数 B. 众 数 和 极 差 C. 众 数 和 方 差 D. 中 位 数 和 极 差 2 . ( 2016? 娄 底 ) 11 名 同 学 参 加 数 学 竞 赛 初 赛 , 他 们 的 等 分 互 不 相 同 , 按 从 高 分 录 到 低 分 的 原则,取前 6 名同学参加复赛,现在小明同学已经知道自己的分数,如果他想知道自己能否 进入复赛,那么还需知道所有参赛学生成绩的( ) A. 平 均 数 B. 中 位 数 C. 众 数 D. 方 差 3 . ( 2016? 福 州 ) 下 表 是 某 校 合 唱 团 成 员 的 年 龄 分 布 13 14 15 16 年 龄 /岁 5 15 x 频数 10 ﹣ x 对 于 不 同 的 x, 下 列 关 于 年 龄 的 统 计 量 不 会 发 生 改 变 的 是 ( ) A. 平 均 数 、 中 位 数 B. 众 数 、 中 位 数 C. 平 均 数 、 方 差 D. 中 位 数 、 方 差 4 .( 2016? 台 湾 )表 为 甲 班 55 人 某 次 数 学 小 考 成 绩 的 统 计 结 果 , 关 于 甲 班 男 、女 生 此 次 小 考 成绩的统计量,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 成 绩 ( 分 ) 50 70 90 男 生 ( 人 ) 10 10 10 5 15 5 女生(人) 合 计 ( 人 ) 15 25 15 A. 男 生 成 绩 的 四 分 位 距 大 于 女 生 成 绩 的 四 分 位 距 B. 男 生 成 绩 的 四 分 位 距 小 于 女 生 成 绩 的 四 分 位 距 C. 男 生 成 绩 的 平 均 数 大 于 女 生 成 绩 的 平 均 数 D. 男 生 成 绩 的 平 均 数 小 于 女 生 成 绩 的 平 均 数 5 . ( 2016? 怀 化 ) 某 校 进 行 书 法 比 赛 , 有 3 9 名 同 学 参 加 预 赛 , 只 能 有 19 名 同 学 参 加 决 赛 , 他们预赛的成绩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同学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预赛 成 绩 , 还 要 了 解 这 39 名 同 学 预 赛 成 绩 的 ( ) A. 平 均 数 B. 中 位 数 C. 方 差 D. 众 数 6 . ( 2016? 衡 阳 ) 要 判 断 一 个 学 生 的 数 学 考 试 成 绩 是 否 稳 定 , 那 么 需 要 知 道 他 最 近 连 续 几 次 数学考试成绩的( ) A. 平 均 数 B. 中 位 数 C. 众 数 D. 方 差 7 . ( 2016? 内 江 ) 某 校 有 25 名 同 学 参 加 某 比 赛 , 预 赛 成 绩 各 不 相 同 , 取 前 13 名 参 加 决 赛 , 其中一名同学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 能否进入决赛, 只 需 要 再 知 道 这 25 名 同 学 成 绩 的 ( ) A. 最 高 分 B. 中 位 数 C. 方 差 D. 平 均 数 8 . ( 2016? 淄 博 ) 下 列 特 征 量 不 能 反 映 一 组 数 据 集 中 趋 势 的 是 ( ) A. 众 数 B. 中 位 数 C. 方 差 D. 平 均 数 9 . ( 2016? 舟 山 ) 某 班 要 从 9 名 百 米 跑 成 绩 各 不 相 同 的 同 学 中 选 4 名 参 加 4×100 米 接 力 赛 , 而这 9 名同学只知道自己的成绩,要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入选,老师只需公布他们成绩的 ( ) A. 平 均 数 B. 中 位 数 C. 众 数 D. 方 差 10 .( 2016? 烟 台 ) 某 射 击 队 要 从 甲 、 乙 、 丙 、 丁 四 人 中 选 拔 一 名 选 手 参 赛 , 在 选 拔 赛 中 , 每 人 射 击 10 次 , 然 后 从 他 们 的 成 绩 平 均 数 ( 环 ) 及 方 差 两 个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 甲 、 乙 、 丙 的 成 绩分析如表所示,丁的成绩如图所示. 甲 乙 丙

中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与特点 今年我省的中考语文试题,试卷依旧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仍然秉承了以往的“一卷三块”结构:即“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阅读48分,作文60分,三大板块的分值较去年没有变化。本次试卷共计25道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但是,细看局部,还是能发现一些明显变化的。在分值比例的安排上,与去年相比,也有所调整:课内文言文阅读节选《〈论语〉十则》中的七则,分值由去年的10分上升到11分,课外文言文阅读节选《论语》另外五则来考查的,由去年的5分降到了4分,考查的知识点由往年的单个实词释义变为一词多义现象的选择。并且注重了理解性翻译的考查,如第11、12小题;第13、14、15小题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稍加解释即可,因此,文言的考查难度降低了,更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积累。现代文的阅读还是28分,在字词与句子的理解考查上没有太多变化,但多了文体知识与作用的考查,使考查的面广了,更注重了语文基础能力的应用。名著阅读,本次考的是安徒生的童话,要求结合具体的的故事内容写出你的阅读感受。这一点没有读过原著的学生或表达不够概括的学生就很难得到满分,也就是更关注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了。作文依旧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突出人文文化和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纵观我省今年中考语文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强调经典的阅读与理解。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题在总体结构、内容、形式上没有大的改变,但试题的古诗文默写部分都是非常经典的名句;课内文言部分由原来的10分上升到11分,而且试题都是对《论语》名句的体会与理解;名著阅读也指定了具体的范围,必须是安徒生的童话,否则就是0分;这一变化表明: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是学好语文、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引起广大学生及教师的高度重视;第二,读书,是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经之路,离开了读书与积累,语文的学习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突出能力考查,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本试卷由原来的总题量26题,减少到现在的总题量25题。这一变化,为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这样既便于发挥学生的最高水平,也便于真实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阅读时需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要深入理解文本才能完成,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而不是简单的回答问题。 3、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本年度的试卷,更多地关注了生活。如第8题的对联和作文“端午的味道”都是对传统以民族文化的弘扬;现代文阅读关注了上海世博的召开;材料作文关注了玉树灾区的同胞生活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语文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因而,我们日常的教学应特别注重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 【答案】A 【解析】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 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 解: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是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 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且是一开始就生成,观察图示可知,C错误;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故错误。 故选A。 点睛:常见混合物间的反应事实,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12g B.14.25g C.17.25g D.27g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铝和氢氧化

九年级数学中考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中考适应性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命题设计 全卷由26道题组成,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的问题;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新背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形式 由三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2题,36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5题,15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9题,69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难度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分值比例为6:3:1。 5.试卷特点 (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几何语言转换、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 (4)重视合情推理,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贴近新的课标要求和新的理念,适当降低了有关技能的难度。 二、试题解析 1.立足教材,体现双基.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中找到原型。

2.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避免繁琐运算.在考查计算时,减少运算的难度,重点考查算理.即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如第2、19题。 3.突出考查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分析.如第4、6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说理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如第8、9、17题,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第24题中的方程思想,第5、16题的变换和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5.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全卷带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问题第12、15、24题,占总分的30%.这些试题中所设置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的和可以理解的。这些问题重在用数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数据与分析 考试基本情况 四、对今后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启示与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的不实。 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广州中考数学经典分析报告 知识点汇总

近几年来广州市中考数学科试卷特点 通过对近几年来广州市中考数学科试卷分析,我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1、试题覆盖面广,涵盖了主要知识点,对初中必考的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初中知识的核心、主干内容以解答题的形式加以考查,以重点知识为主线组织全卷内容。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难易安排有序,层次合理,有助于考生较好地发挥思维水平。 3、重视思想方法、数学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数形结合、归纳概括、转化思想、分类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内容的考查,很好地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4、重视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通过阅读图表或从文字信息中识别出数学问题的背景,把各种数学语言有机地融合,恰当地转换,从而解决问题。 5、强化应用意识、创新思维的考查,体现在试题内容着力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应用问题的考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广州市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入手,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做到下面几个要求: 1、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概念问题的教学,把各个概念的各种“变式题”训练到位,多收集新题型,与现在的教育改革接轨。 2、坚持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上多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多设计和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能力的提高,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发表自己观点,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学中尽量避免包办代替式的单纯模仿式的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学生不要用单一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应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 5、强化过程意识,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定理,重视数学概念、公式、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南昌市2019年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2019年南昌市语文中考倍受教师、考生、家长及社会关注,因为本次中考是全市使用部编版教材以来的首次中考,会考什么、怎么考,会有哪些新的变化都希望通过本次中考找到答案。今年中考语文的试题特点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中考复习乃至日常教学的重要参照。本次中考的试卷结构维持不变,依旧是以往中考的“一版四块”结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古诗文阅读与积累、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在试卷整体求稳的情况下,今年中考卷又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呈现很多微妙变化。本次质量分析主要根据采集的相关数据对本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考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总结成功经验,找出使用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我市初中语文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总体情况】 本次有效答卷59011份,全卷满分120分,平均分75.52,标准差为19.53,众数为84,难度系为0.6293。得分情况:最高117分,最低0.5分,优秀率11.7%,及格率65.1%,低分率8.3%。相较往年中考,今年在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几个关键指标上有所下滑,因此我们更要对本次中考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具体数据参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具体分析】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共5小题,每小题2分,均为四选一的客观题,考查内容为字音字形、词语使用、语病分析、语段排序和语句衔接,共10分,平均分为6.65。 下表是选择题第1小题的情况:

这道题属于语音、语汇题型,正确率是64.90%,考查的都是教材“读读写写”中的重点词语,作为最基础的一道题,这样的得分率并不如人意,说明教师还是要进一步抓好学生的基础,并对生活中容易犯错的字音字形重点突破。 下表是选择题第2小题的情况: 这道题考查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得分率55.41%。考查的也是课本中出现过的重点词语,该题的得分率不算高。目标选项中的“浮光掠影”容易让学生望文生义而犯错,说明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这些易错词语,落实好“双基”。 下表是选择题第3小题的情况: 这道题是语病题,得分率是62.87%,分别考查了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几种病句类型。有相当多的考生选择了C,说明他们对成分残缺,尤其是主语残缺类型的病句掌握情况不好,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 下表是选择题第4小题的情况: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Mg-24 A1-27 K-39 Ca--40 Fe一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H-1 C—12 N-14 O—16 P-31 S一32 Cl-35.5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图示中不是表示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的是………………( )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有明显的放热观象 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必须清洗后食用 B.糖、脂肪、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奶类中含有钙元素。蔬菜中不含钙元素 D.人体中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B.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 C.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显负价的元素…一定写在化学式的右铡 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C.往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硝酸钾属于钾肥,它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瘸虫害积抗侧绫德力 7.下列标志和标志下面的文字或符号一致的是,.

2010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2010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一、谈谈今年中考的卷面情况 1、选择题得分情况:

从选择题的得分率来看,得分率过半的是24、25、28、29、33、35、36题,得分率最低的是34、37题。 2、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的得分情况:

0分率比较高的题为:40、41、42、47、48题,学生失分在哪里?下面我们就针对2010年中考情况找归因、寻对策。 二、针对2010年中考情况找归因、寻对策 2009年中考化学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59,今年中考化学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518,比2009年稍难。纵观今年的中考试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前几年的海南中考化学试题,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知识少了,而着重考查学生能力培养的知识多了。 (一) 选择题: 24题:该题巧妙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物质联系在一起,成功地将矿泉水瓶底的标志作为载体,考查了回收标志。命题者出此题的目的何在呢?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们要将化学与身边的物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价值所在,趣味而有意义!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逐渐将STS的教学理念渗透进教学中。在所有的选择题中,24题的得分率是最高的90.1973%,说明老师们在教学中已经注重了STS的教学。类似于24题的题目还有25、29、31、33、35、46题,都是以生活中身边的物质为载体,考查了相关的化学知识。 25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变化,但4个答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授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时候,可以当堂让学生以身边的物质为例子进行判断和区分,既起到加深的记忆,又达到以身边的物质为载体的目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枯燥无味,而且形象具体。就在刚刚学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我的学生是见到什么变化都会问“老师,这是什么变化?”养成了关注身边的物质变化的习惯,那么无论命题者以什么题材为载体出题,学生都能顺利地进行判断。

中考试题分析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7年,临沂)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始客车试运营。火车在其发明了近200年之际终于开到了世界屋脊之上。最早的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瓦特 B.史蒂芬孙 C.福 特 D.卡尔·本茨 解析:考查了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发明成果。解答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火车”确定B项正确。因为A项改良了蒸汽机;C、D两项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汽车相关。此题要求我们对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的重大发明成果应重点把握,归类整理,不要混淆。 答案:B 2.(2007年,甘孜)1819年某天的英国伦敦,所有工厂的机器轰鸣声都停止了,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纪念一位把人类历史带入“蒸汽时代”的伟人去世。这位伟人是() A.牛顿 B.富尔顿 C.瓦特 D.史蒂芬孙 解析:考查了瓦特与蒸汽机。分析题意,抓住关键词“蒸汽时代”,联系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一次空前飞跃,它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而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富尔顿和史蒂芬孙分别发明了汽船和蒸汽机车。 答案:C 3.(2007年,南阳)右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掠夺 解析:此题考查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时注意分析示意图中的数据,英国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再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770—1821

年”,联系这一时期英国的发展史: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社会生产力,它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故选C。可见对于图表题,要透过数据分析其现象和实质。 答案:C 4.(2008年,攀枝花)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 ) A.棉纺织业 B.制呢业 C.交通运输业 D.采矿冶金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工业革命过程的掌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棉纺织业是英国新兴工业,它不受行会和政府法规束缚;革新阻力小,因此,率先发明和使用机器。 答案:A 5.(2008年,攀枝花)下列四幅图中,哪项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 ) 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轮船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良D.火车机车的成功试车 解析:考查了工业革命过程中的发明成果。联系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除蒸汽轮船是美国人富尔敦发明的之外,大多是英国人发明的,因此选B。此题要求我们平日学习中应注意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记忆。 答案:B 6.(2008年,苏州)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铁路运输被迫中断,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历史上,铁路改变了陆路交通的面貌,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开始于()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铝丝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故该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溶液温度降低,其它盐类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无法判断,故选项错误. 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答案】B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 t1℃时,丙的溶解度为12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2+100g)×100%≈11%,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2℃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也是乙>甲=丙,溶液升高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B 3.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答案】D 【解析】 A、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13年临夏州初中毕业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张有芝 本次考试由临夏州教育局统一命题。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一、试题简析 1.试题结构和知识点分布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7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关联词的运用、名著的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古诗默写。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 30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两篇是课内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和《过零丁洋》,另一篇是课外文言文,考察了朗读的停顿、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的翻译以及对诗句的理解。 第四部分是综合性学习,共10分。考察了学生对对联知识掌握以及对联意思的理解。 第五部分是作文,共60 分。文题是以梦想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2.试题特点 本次测试命题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试题包括五个部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30分)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23分)第四部分是综合性学习(10)40分第五部分是作文(60) 二、试卷分析 1.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80%。对古诗词的默写错字较多,导致丢分较为严重。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6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用说明性语言介绍某设计图的画面内容,

(完整版)2017年深圳市中考英语试卷考点分析

2017年深圳市中考英语试卷考点分析一、考点对比分析 (一)词语替换题 表1:词汇涵盖知识点、呈现话题及难易度对比分析表

表2:词语释义题所涵盖知识点、呈现话题及难易度对比分析表 (二)完形填空题 表3:完形填空题考点分布

(三)阅读理解考点分布 表4:阅读理解题考点分布

(五)语法填空考点分布 表5:语法填空题考点分布 (五)书面表达考点分布 表6:书面表达题考点分布

二、试卷整体评析 图1:考点分布统计图 从知识点及其难易程度上看,2017年中考考查的内容比2016年知识面涉及更广,难度有所提升,重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词汇部分难度有所提升,对于语境分析能力要求提高;完形填空部分2017和2016年一样,考到的文体是记叙文,篇目不长、词汇量也不大,只要学生平时保持每周进行完形填空专项训练,都可以顺利完成。2017年阅读篇章部分内容涉及沙画、可燃冰等话题,大多改编于媒体材料或往年高考试题。不少学生表示英语较往年有点难度,特别是阅读中的长难句较多,理解比较困难。今年还有一个难点在于学生可供选择的答案中模棱两可的答案较多,一不小心就容易掉进陷阱。2017年语法填空跟去年一样是一篇记叙文,语篇较长,改编自一篇高考题,但是不难读懂;从考察语法点来讲,对于词性转换的考察比往年占更大比重。 作文题目是关于“感谢外籍同学Sam帮助你学习英语的留言信。” 和2016年的中考作文一样,2017年的中考作文题材同样为应用文。这说明深圳英语中考作文依然是从实际生活出发,注重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除此之外,今年的话题为在同学的纪念册上写留言信,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相信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 三、命题趋势分析 (一)词汇题 中考单项选择,分为两大类:画线同义词和根据句意选择合适词汇,考察是对单词和词组精确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中文记忆单词和词组,更多要求我们用英文来解释单词和词组。因为中文只能大致描述这个单词和词组的含义,而英语是个很精确的语言,多背单词和词组的英语解释,能更为精确细致描述出单词与单词之间,词组与词组之间细微的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某校九年级数学模拟测试中,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这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 A.众数是110 B.方差是16 C.平均数是109.5 D.中位数是109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求出众数和中位数,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和方差. 【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0,A正确; 1 6 x=×(110+106+109+111+108+110)=109,C错误; 21 S 6 = [(110﹣109)2+(106﹣109)2+(109﹣109)2+(111﹣109)2+(108﹣109)2+ (110﹣109)2]=8 3 ,B错误; 中位数是109.5,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众数、平均数、方差、中位数,掌握它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一组数据2,x,6,3,3,5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 解:∵数据2,x,3,3,5的众数是3和5, ∴x=5,

则数据为2、3、3、5、5、6,这组数据为35 2 =4.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根据题意确定x的值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是根据九年级某班50名同学一周的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下面关于该班50名同学一周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数是6 B.中位数是6.5 C.众数是7 D.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数占该班人数的一半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详解】 A、平均数为1 50 ×(5×7+18×6+20×7+5×8)=6.46,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一共有50个数据, ∴按从小到大排列,第25,26个数据的平均值是中位数, ∴中位数是6.5,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因为7出现了20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7,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故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占总数的一半,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等知识,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

物理2016年中考质量分析内容及改进措施

2016年中考已经结束。为认真落实教育方针;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促进我校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此对今年中考物理学科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校参加中考学生340人,物理学科平均分为34.0 5,及格率为25.59%。优秀率:3.53%从成绩分布情况来看,最高分68分,最低分7分;从总体看来,全县平均分37.2 6,我校34.05,比平均分低3.21,从整体看该学科成绩分数偏低,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整体水平欠缺。优秀生不够多,中等生比较少。成绩低学生较多。 二、试题分析 理综(物理和化学)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物理占70分,物理共四道大题,26个小题,试题题型包括选择题28分、填空题10分、作图与实验与探究16分、计算题16分。现在我将各试题做具体分析如下: 第1题考察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连通器的基本概念,学生应该容易得分。第2、8题对日常生活中的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

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这几道题应该容易得分。. 第3题:声音的特性,本题是一道综合了日常知识的特点,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的应用。 第5题: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是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容易得分。 第6题: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安全用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第7题:此题主要考查了力学的应用,我感觉这道题学生丢分的比较多,有的学生不会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对物体移动速度和电动机移动速度不会分析,丢分应该较多。第8题: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如果在平时不注重对凸透镜成像的三个规律让学生理解,学生对这道题容易丢分,所以教师在复习时应重点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的应用。 第9题:知道并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解决该题的关键,教师应强调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10题:此题以红绿灯为素材,考查了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历年中考数学试题考点分析

历年中考数学试题考点分析:解答题(2) 来源:中考网文章作者:叶子静. 2012-10-29 19:12:32 [标签: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数学复习中考数学知识点] [当前15098家长在线讨论] 知识点汇编: 历年中考数学试题考点分析:小题 来源:中考网文章作者:叶子静. 2012-10-29 17:33:38 [标签: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数学复习中考数学知识点] [当前15124家长在线讨论] 近六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各小题的考点分析

历年中考数学试题考点分析:选择题 来源:中考网文章作者:叶子静. 2012-10-29 19:07:22 [标签: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数学知识点中考数学复习] [当前15152家长在线讨论]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主要考查科学记数法、数的简单计算、式的计算、三视图和展开图、概率、统计中的三数(中位数、平均数、众数)、对称等知识点。 历年中考数学试题考点分析:填空题 来源:中考网文章作者:叶子静. 2012-10-29 19:09:34 [标签: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数学复习中考数学知识点] [当前15180家长在线讨论]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主要考查因式分解、几何规律题、概率与统计、简单的几何相关计算、代数(式)的计算、简单应用题等知识点。

历年中考数学试题考点分析:解答题 来源:中考网文章作者:叶子静. 2012-10-29 19:12:32 [标签: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数学复习中考数学知识点] [当前15530家长在线讨论] 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主要考查数的综合计算、式的综合计算、解不等式(组)、解方程、函数小综合、几何相关计算和证明、作图等知识点。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 A .15.5,15.5 B .15.5,15 C .15,15.5 D .15,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 132146158163172181 268321 ?+?+?+?+?+?+++++=15岁, 该足球队共有队员2+6+8+3+2+1=22人, 则第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即为年龄的中位数,即中位数为15岁, 故选D . 2.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8 B .中位数是8 C .平均数是8.2 D .方差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 【详解】

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 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 =8.2 10 ????? 方差是 22222 2(108.2)2(98.2)3(88.2)2(78.2)(68.2) 1.56 10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 3.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则12名队员的年龄() 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 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19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9岁;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20岁,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20岁.故选:D. 【点睛】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