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计划方案

高校校园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计划方案
高校校园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计划方案

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类别与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物流管理专业

2.专业类别:财经大类——工商管理类

3.专业代码:

二、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学制与学历

3年制高职

四、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分析

1.人才需求调研及分析报告

(1)自本专业设置以来,本专业组织全体专任教师对物流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展开多次调研。调研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全省各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即招生与就业情况,二是省内外物流行业企业以及各工商企业、生产企业的物流部门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组织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形成了物流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为专业与行业对接奠定了基础。

(2)通过调研我们得知,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目前还存在很大缺口。虽然近几年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人才逐步上升,但是社会物流人才需求仍不满足,尤其是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量,需求很大。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提出的人才需求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仅物流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需要技能型人才510万和560万,需要高技能人才148万和167万,高技能人才需求量约占物流企业总用工数的百分之四十,但是目前物流行业高技能型人才比重还不到1%。

另外,由于物流是新兴行业,各高校近几年开始设置此专业,因此,不少物流公司的现有员工尽管从整体上看,学历、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其中真正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高层专业人才非常缺

乏,尤其是物流经营管理人才。

2011年《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物流行业是我国未来几年内新兴发展产业,我省在未来几年内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建设现代化物流业,优化物流业布局,建设高效便捷的综合物流枢纽,建设大型现代物流园区,推进物流专业化发展。”

无论从政策趋向看,还是从调研的情况看,未来几年内,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中高学历、掌握物流企业作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从事运营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企业岗位调研及分析报告

1)企业岗位调研情况

据调研,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有两大类,第一类集中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包括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三种类型,主要从事仓储、配送、运输、货运代理等岗位的操作及管理工作;第二类面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企业中,从事生产物流、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等物流运作管理工作。

2)企业岗位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对口的从业岗位群归纳如下:

①运输型物流企业主要业务岗位群包括:运输管理、调度配载、装卸搬运及管理、单证管理、

货运代理、客户服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岗位。

②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要业务岗位群包括:仓储管理、单证管理、配装、流通加工市场营销、

客户服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岗位。

③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主要业务岗位群包括:物流配送管理、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等岗位。

④生产制造企业主要业务岗位群包括: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回收物流管理、销

售物流管理、客户服务、单证处理等岗位。

⑤商业服务企业主要业务岗位群包括:采购管理、分拣包装、仓储管理、流通加工、配送中

心管理、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等岗位。

总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确定如下,市场开拓工作、采购工作、仓储工作、运输工作、

配送工作、客户服务工作、货运代理工作、物流信息处理工作的基层主管和业务操作岗位。

调查中还得知,不同的物流岗位群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程度不同。对于操作型物流岗位(例如物流储运相关岗位),更注重员工的工作经验、沟通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岗位,除了对以上几项的要求以外,还注重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这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员工更快的认识本生产企业的特点,掌握本生产企业的物流特性;对于物流延伸的企业业务岗位群来说,对员工的要求重点还放在管理能力上,要求员工具备一定得管理能力,同时,对学习以及资格证书的要求也相对其他两种物流企业较高。

根据以上对物流人才需求及岗位设置情况的调研,本专业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旨在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物流专业人才。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服务营销等工作,面向生产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物流商务运作和业务管理能力,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毕业生具备的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心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2.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高技能人才必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育、计算机基础、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冶金概论、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军事训练等必要基础知识。

(2)掌握与职业基本技能相适应的物流基础、物流法律法规、企业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财务管理、统计基础、物流英语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与职业核心技能相适应的企业采购、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中心操作、条码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服务营销、客户服务管理等专业知识。

(4)熟悉与专业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

3.毕业生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求

(1)专业能力

1)具有独立管理物流业务过程的基本能力

2)具有减少库存、加速周转、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分析和解决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4)具有安全意识、环境意识,以及应用物流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有灵活熟练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能力

6)具有物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客户服务与管理能力

8)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

(2)社会能力

1)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

2)具有良好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

3)具有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5)具有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

6)具有组织协调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

2)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

5)具有学习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能力

(4)毕业生具备的职业态度要求

1)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

2)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市场意识与创新意识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具有坚守职业秘密、防范职业病的意识

六、主要衔接专业

1.与中职衔接的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2.与应用本科衔接的专业:物流规划与设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等。

衔接关系见表1。

表1高职与中职、应用型本科衔接关系表

七、就业面向与资格/等级证书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服务营销等岗位。

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和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见表2:

表2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表

八、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课程体系设计总体理念是:遵循“四对接”的原则,即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考虑到与应用型本科、中等职业

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就业岗位确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归纳任务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分析学习领域的知识要求及技能要求→编写课程标准。

(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表3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三)专业学习领域设计

根据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将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见表4。

表4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领域与学习领域转化表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资格标准,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针对性,在解决好理论教学“必需”和“够用”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训练的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并轨,建立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涵盖内容体系、实施体系、管理体系三个子系统。

1、内容体系

分为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三个模块。

(1)基本实践能力指专业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计算机操作和外语应用技能等);

(2)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指专业专项技能;

(3)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指专业综合技能。

2.实施体系

实施体系是实践教学的执行系统,包括实践教学实施主体、实践教学实施形式和实践教学方法

三部分。

(1)实践教学实施主体

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在教务处的统一领导下,由系部、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由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等作为指导教师或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教学,同时明确对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的要求。

(2)实践教学实施形式

主要有实验、实训(含设计、技能训练)、实习、入学教育及军训、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教学实施形式。

第二课堂主要包括学生社团、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技能竞赛与科技活动等。

(3)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方法根据实践教学特点及实训内容灵活选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3.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3个方面。

(1)组织管理

由学院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系部和教研室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2)运行管理

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编写实践教学标准与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逐步推进实训室开放式管理,提高其利用率。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做到6个落实:计划落实、标准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落实及考核落实。

(3)制度管理

制定《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实践教学工作规范》等一系列关于与实践教学实施形式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五)课程体系框架图

图1课程体系框架图

(六)课程设置

1.基础学习领域

表5基础学习领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