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并发症处理

局麻并发症处理
局麻并发症处理

口腔科局麻并发症的处理

局麻是口腔科门诊最常见的操作,局麻并发症虽不常见,但也偶有发生,发生并发症后按以下流程处理。

1晕厥:为突发性.暂时性意识消失,表现为: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阙冷无力,脉搏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

防治原则: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避免空腹时操作,发生晕厥后应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放平椅位,置患者头低位,松解衣领,酒精或氨水刺激呼吸,针刺人中穴,给予吸氧及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2过敏反应:表现为突然晕厥,昏迷,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

防治原则:术前询问有无过敏史,可预先行过敏试验,发生过敏反应后给予异丙嗪,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吸氧。严重者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出现抽搐或惊厥时,给予静注地西泮10-20mg,或分次静注2.5%硫喷妥钠,每次3-5ml,如呼吸心跳骤停则按心肺复苏抢救。

3中毒:表现为烦躁不安,多话,颤抖,恶心,呕吐,气急,血压上升,严重者抽搐,缺氧,发绀。

防治原则:严格控制注射药物剂量,坚持回抽无血,缓慢注射药物。放生中毒后应立即停止注射药物,置患者平卧位,松解衣领,重者给予吸氧,补液,抗惊厥,使用激素及升压药物治疗。

4注射区疼痛和水肿:常见原因为药物变质或混入杂质,注射针头钝而弯曲或有倒钩损伤组织及神经。

防治原则:注射前认真检查器械及药物,注射时注意消毒,发生疼痛水肿炎症时,可局部热敷.理疗.封闭,同时给予消炎止痛药物。

5血肿:表现为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

防治原则:注射时针尖不能有倒钩,避免反复穿刺,如已出现血肿,立即压迫止血,并给予冷敷。出血停止后热敷,可酌情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6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甚至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及全身症状。

防治原则:严格消毒注射器械及注射区,注射时防止注射针的污染及避免直接穿过炎症区,已发生感染者给予抗炎治疗。

7注射针折断:注射针质量差及暴力操作均可引起。

防治原则:注射前检查注射针的质量,注射时注射针不可全部进入组织内,操作时动作轻柔。发生断针后立即嘱患者保持张口位,避免下颌骨运动,如有针头外露,则直接取出,如完全进入组织内,可做X线定位,确定位置后再行手术取出。8暂时性面瘫:表现为注射局麻药后面神经麻痹(如额纹消失,闭眼不全,口角歪斜等)。

防治原则:注射时注意进针部位,真确了解口腔解剖,发生面瘫后应向患者做好详细的解释安抚工作,建议门诊观察,待局麻药失效后,神经功能可渐恢复。9暂时性牙关紧闭:表现为注射局麻药后张口受限。

防治原则:注意注射部位的准确性,避免药物进入翼内肌及咬肌内,一般为暂时性,无需特出处理。

10暂时性复视或失明:可见于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时,由于注射针误入下牙槽动脉且未回抽,引起眼肌及视神经麻痹而出现相应症状。一般局麻药性过后可自行恢复。注射前必须回抽无血。

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处理常规

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处理常规 手术并发症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处理原则如下: 一、放取宫内节育器并发症处理常规 1、子宫穿孔、节育器异位。确诊节育器异位后,应根据其所在部位,经腹或经阴道将节育器取出。必要时留院观察、治疗。 2、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取出宫内节育器,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3、节育器嵌顿。一经诊断应及时取出,若取出困难,应在B超下或子宫镜直视下取出IUD,可减少子宫穿孔的机会。 二、人工流产并发症处理常规 1、子宫穿孔:一旦诊断,应停止手术,给予缩宫素和抗生素,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腹痛、阴道流血及腹腔内出血征象。子宫穿孔后,若患者情况稳定,胚胎组织尚未吸净者,可在B型超声或腹腔镜监护下清宫;尚未进行吸宫操作者,则可等待1周后再清除宫腔内容物;发现内出

血增多或疑有脏器损伤者,应立即剖腹探查修补穿孔处。 2、人工流产综合反应:一旦出现心率减慢,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 3、吸宫不全:若无明显感染征象,应行刮宫术,刮出物送病理检查,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漏吸:再次行负压吸引术。 5、术中出血:在扩张宫颈后,宫颈注射缩宫素促使子宫收缩,同时尽快钳取或吸取胎盘及胎体,吸管过细或胶管过软时应及时更换。 6、术后感染:卧床休息、支持疗法、及时应用抗生素。宫腔内残留妊娠物者按感染性流产处理。 7、栓塞:妊娠早中期羊水栓塞症状及严重性不如晚期妊娠发病凶猛。处理同妊娠晚期栓塞。 三、引产并发症处理常规 1、出血:对症处理。 2、感染:抗感染治疗。 3、软产道损伤:缝合修补,抗感染治疗等。

4、羊水栓塞:处理同妊娠晚期羊水栓塞。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修订版)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临床处理 (2)

口腔局麻并发症或局麻不良反应可由麻醉药物引起,也可因操作方法不当和麻醉器械引起,通常分为局部并发症(Local complications)和全身并发症(Systemic complications)。局部并发症常见,对机体影响较小。全身并发症少见,但对机体影响较大,有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应予高度重视。本章主要讨论口腔局麻并发症的病因、临床表型、预防措施及其临床处理。 一、局部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血肿(Hematoma)由注射针头刺破血管所致,常见于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偶见于颏神经、腭大神经阻滞麻醉;若局部组织疏松,血肿较大,特别是刺破翼静脉丛后,可发生组织内大量出血,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图1);若局部组织致密,如腭粘膜下,血肿较为局限。血肿形成数日后,局部颜色变浅呈黄绿色,随后缓慢吸收、消失。血肿处理不当,可继发局部感染和牙关紧闭。 图1 血肿的早期肿胀上牙槽神经注射过程中立即出现肿胀

预防措施:注射时应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刺破血管的机会。注射针尖不能有倒钩,减小组织创伤。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请心血管科、血液科医师会诊,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处理:若局部已出现血肿,立即停止注射,压迫止血,给予冰敷。为避免局部感染和血肿扩大,酌情给予抗生素、止血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类药物。48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血肿吸收消散。 (二)牙关紧闭(Trismus)牙关紧闭或张口受限可发生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法注射后,较为少见。由于注射不准确,麻醉药注入翼内肌或咬肌内,使肌失去收缩和舒张功能,并停滞于收缩状态而出现牙关紧闭。另外,注射针刺破颞下窝内血管形成血肿、局麻药对骨骼肌的毒性作用、注射针头对咀嚼肌的机械损伤、以及注射针污染造成的深部组织感染也可造成牙关紧闭。局麻所致的牙关紧闭多是暂时性的,一般可在2~3h内自行恢复。血肿和感染引起的牙关紧闭,在血肿消退、炎症控制后,也会逐渐恢复。 预防措施:减少穿刺次数,减小对咀嚼肌的机械损伤。及时更换出现倒钩的注射针。注意消毒,避免注射针污染而将细菌带入深部组织。 临床处理:对于肌肉麻痹引起的牙关紧闭,局部热敷,逐步进行张闭口训练。对于咀嚼肌损伤引起的牙关紧闭,口服镇痛药物。感染引起的张开受限一般发生在注射后数天,症状逐渐加重并伴局部疼痛,可适当应用抗生素。

气道手术术后气道并发症及处理

气道手术术后气道并发症及处理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陈莲华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吴军正 任何手术术中术后都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全麻诱导期、拔管期和麻醉后恢复阶段,常见的有恶心呕吐,气道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精神状态改变及术后疼痛等。气道手术最常见而且对生命威胁最大的并发症主要涉及到气道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与气道本身病变或解剖异常有关,原因涉及到多个方面。常见的气道并发症有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哮喘和气道梗阻等,小儿更多见,尤其易发生于术前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各种诱发气道梗阻的疾病时。 1.术前上呼吸道感染与术后气道并发症 术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各项肺功能指标都会减弱,尤以小儿为甚。主要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降低,粘膜纤毛的清洁能力降低,气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加,这种异常可以持续4~6周。问题在于:此时期手术可能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尤其是气道内的手术;但如果手术延期,则不利于手术的正常安排,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便。 处理原则:如有发热(≥ 38.5℃)、咳嗽伴有脓痰、精神萎靡、肺部听诊有喘鸣音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6%等现象,手术应该推迟至少4周;如只是流清涕,而且手术可以在面罩或喉罩通气的方式下完成,如期手术则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非常重要,插管前用利多卡因液喷洒气道,达到足够麻醉深度下插管,静脉给予阿托品或胃长宁以减少气道分泌物等措施均有助于降低术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2.术前气道梗阻与气道并发症 多数上气道梗阻是由于胸外气道疾患引起,少数为胸内气道狭窄所致,造成固定性梗阻和非固定性梗阻两种结果,前者气道横截面积不受呼吸的影响,后者气道横截面积随呼吸时气道壁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在小儿和老年人,小儿气道梗阻的部位、原因及严重程度往往很难及时识别,而且小儿肺储备能力差,耐受缺氧时间短;老人常有合并慢性疾病或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一旦缺氧发生可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完整版)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手 术 后 常 见 并 发 症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普外科)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7、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8、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9、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0、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12、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3、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20%以上)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术后切口疝13、女性不孕症(约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9、切口感染严重者需取出疝修补网片10、疝复发(复发率2~3%,需二次手术)11、术中损伤血管或神经引致下肢永久性麻木、肢体供血障碍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在综合导管室里,不管是经血管内操作还是非血管操作都有它的共性,好多并发症的出现并非仅在心内科或外周的介入手术中,也并非局限在经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手术中,有它的共性也就是常见性,这里仅将常见的并发症做一阐述。 一、血管夹层 (一)血管夹层:在影像上的表现 (1)注入对比剂时仅见内膜下的小的透明双轨,对比剂无残留,属于轻度夹层。 (2)双轨增大,无或仅有轻度对比剂残留,属小夹层对血流几乎无影响。 (3)成分离的帽状,持续对比剂残留。 (4)螺旋形充盈缺损。 (5)持续性充盈缺损。 (6)血流完全中断,属重度加层 (二)血管夹层形成的原因 夹层是指血管扩张部位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内膜片,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 (1)穿刺成功后植入导丝有阻力是导致穿刺点夹层的的关键。(2)推送导管时,导丝不在导管的尖端先行,导管会损伤动脉内膜。 (3)操作粗暴盲目推送导管。

(4)血管钙化较重,球囊导管没能逐级扩张,植入直径较大的支架。 (三)夹层的处理 (1)根据夹层出现的病种、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下肢夹层的出现一般不需特殊的处理,可以用球囊扩展,必要时置入支架。(2)冠状动脉夹层的出现,对于轻度的夹层甚至是螺旋型的夹层出现也可以尽快置入大小直径相等的支架。 (3)对于重度血流完全中断的夹层需紧急处理。 二、栓塞性并发症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与血栓的关系 (1)导管室大部分手术在血管里操作; (2)导管在动脉里滞留易形成纤维蛋白包而出现栓塞; (3)术前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到位; (4)导管材料在血管里操作致斑块脱落; (5)患者高凝状态、卧床、肢体制动、加压包扎、静脉曲张等。(二)血栓形成的表现 1.肺栓塞临床表现 肺栓塞临床表现胸闷憋气、胸痛,卒死。心电图:v1-v4 T 波改变或ST段异常;Ⅰ导联S深、Ⅲ出现Q波联合T波倒置等。2.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 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体温底下肢体感觉迟钝、肿胀、肤色变深、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等。

最新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盐城新东仁医院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当今社会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纠纷时常发生。骨科是医患纠纷发生最多的科室之一,主要是因为骨科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除个别属治疗失误外,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骨科治疗的特殊性引起的。比如对骨折的患者进行固定之后,很容易造成临近关节的僵硬,但患者有时却难以接受。熟悉骨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前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术后对患者密切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和掌握骨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护理,对积极预防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休克: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起综合征。 预防措施: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病人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保持气道通畅,早期给予吸氧注意保暖,但不能体表加热 2、密切监测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的变化,病情危重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及时了解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监测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观察出血现象,一旦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凝血异常(抽血过程中血液迅速凝集,要考虑DIC发生的可能)。快速

补液时注意有无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咳嗽,粉红色泡沫痰) 3、进行扩容治疗:休克时至少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应选择较粗的静脉,可以快速补充血量。可首选用生理盐水或者平衡盐液(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进行扩容。根据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值,合理补液,及时调整量和速度,并记录出液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从小剂量开始,随时注意血压的改变。根据血压调节滴速。(西地兰使用后段时间内不可使用钙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防止药液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意保护血管,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 二、肺炎: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预防措施: (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 (2)避免吸烟,受凉,饮酒。 (3)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现高热,采取化学与物理措施降温。 (5)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1.常用麻醉剂: 普鲁卡因procaine 利多卡因lidocaine 丁卡因dicaine 2.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superficial anasthesia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sthesia 阻滞麻醉block anasthesia 3.常用的阻滞麻醉: (1)上颌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2)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3)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4)下齿槽,舌,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5)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4.局麻并发症及防治 (1)晕厥:是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由于神经反射引起的一时性脑缺血、脑缺 氧所致。 主要表现:头晕、恶心、心悸、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短暂下降。 主要原因:病人紧张、恐惧、空腹、血糖降低、体质虚弱。 处理:让病人平卧,头放低位,保证呼吸通畅,安慰病人。 (2)中毒:单位时间内,血液中麻醉剂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的各种 程度的毒性反应。 原因:a/ 麻醉剂量大,浓度过高;b/ 注入血管内;c/ 体质差。 表现:轻度中毒- 兴奋型:多活,无理智,眼球震颤,血压上升 - 抑制型:沉睡、痛觉减弱,脉弱,血压下降。 中度中毒- 烦燥不安,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上升,脉缓, 面色苍白。停止注射,吸氧,注射安定。

重度中毒- 肌肉痉挛,抽搐,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注射安 定5-10mg,静脉注射%硫喷妥钠。 (3)过敏反应:患者曾使用过麻药,再用时出现不同程度中毒样反应或过敏样 体征。 a/ 即刻反应:注射后数分钟即出现不同程度中毒样反应,全身发麻、 发痒、寒战、皮肤荨麻疹、皮疹、喘息样发作,甚至过敏 性休克。 b/ 迟缓反应:用药数小时后才发生口腔、舌、面、咽、颈肿胀。 处理:v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3-5%溴化钙10ml静滴地塞米松5-10mg 氢化考的松100-200mg。1/1000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4)感染:深部注射的感染症状出现较晚,麻醉后4-5天才出现局麻部位肿 胀,蜂窝织炎。 (5)血肿:注射时刺破血管,引起软组织内血肿形成。 处理:及时冷敷止血。1-2天后热敷及理疗,以促进吸收。 (6)注射针头折断:病人不合作。(小儿) 处理:手术前检查针头,发生意外即拍X片定位,手术取出。 (7)暂时性面瘫:麻药浸润、压迫等引起,或针头刺伤。 处理:注射部位要准确,理疗、针灸恢复。 口腔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使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滞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使该部位失去痛觉。确切的含义是局部无痛,但其它感觉如触压感、温度感仍存在,病员仍保持清醒的意识。 一、局麻特点:摘自:医学教育网 (一)、局麻药物的选择: 局麻药物具有阻滞神经传导的作用,并应具备以下药理性质:产生完全麻效,对注射部位的组织无刺激,不造成神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麻醉作用快,维持时间长;安全范围大,被吸收后无明显毒性反应;易溶于水,性质稳定,可耐高温高压消毒,可与其他成分如血管收缩剂配伍而不易分解。 局麻药物的种类很多,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口腔科常用的有酯类的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的利多卡因、阿替卡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常用局麻药物比较 2%普鲁卡因 2%利多卡因 4%阿替卡因 2%丁卡因类型酯类酰胺类酰胺类酯类医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十章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 是一类可逆性地阻断传入神经末梢和神经干的冲动传导, 在意 识清醒的情况下, 使神经支配的部位暂时出现感觉缺失的药物。 局麻药分子由芳香基团、中间链和氨基基团三部分构成。根据中间链的不同,局麻药可以分为酯类和酰胺类两大类。常用酯类局麻药(中间链为酯键) 包括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和丁卡因等。常用酰胺类局麻药(中间链为酰胺键) 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不同的局麻药具有不同的理化特点和药理作用。脂溶性的大小决定了局麻作用的强度。蛋白结合率可影响药物作用的时效。总体来说酰胺类局麻药起效快、阻滞强、扩散广、时效较长,临床应用比酯类局麻药广泛。 ー、局麻药的药理作用 (一)局麻作用 局麻药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有阻滞作用。阻滞的程度与局麻药的浓度或剂量的高低、药物与神经的接触时间、神经纤维的粗细以及刺激强度的强弱等因素密切相关。局麻药对神经的阻滞作用依药物浓度自低而高表现为:痛觉>温觉>触觉>深部感觉>运动功能。局麻作用原理:局麻药通过阻碍Na*内流,从而影响神经细胞膜的除极化,使之不能产生传导性动作电位,故产生局麻作用。 (二)吸收作用 局麻药反复应用或用量较大时,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达一定血药浓度时,可引起全身效应。吸收的程度与用药局部血流量有关, 局麻药的毒副作用往往与此有关。

1.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局麻药少量吸收可产生轻度抑制作用:镇静、镇痛、眩晕、定向障碍,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等;较大量吸收中毒时可产生中枢兴奋症状如不安、震颤、惊厥等;过量因中枢兴奋过度而转入抑制(超限度抑制),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局麻药吸收中毒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的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中枢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 首先被局麻药抑制,使中枢兴奋性神经元活动相对亢进所致。 2.心血管系统作用局麻药可稳定心肌细胞膜,对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吸收后可降低心肌兴奋性,使传导速度变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等。常用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详见第抗心律大常药)。各种局麻药都能通过对交感神经节和节后神经纤维的阻滞, 使血管扩张, 酯类局麻约普鲁卡因等药还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临床上注射局麻药时,除非另有原因外。(如指(趾) 端,耳垂阴茎等手术; 严重心脏病、高血压, 甲亢等患者), 都需加人少量肾上腺素(1:250000 或1:200000),以使血管收缩,既可减慢局麻药的吸收和避免中毒反应的发生又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 二局麻药的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局麻药的给药方法 局麻药主要用于各种手术的局部麻醉,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的局麻方法., 1.表面麻醉(粘膜麻醉) 将药物济液直接滴人,涂布或喷射于黏膜表面,使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麻醉。这种麻醉比较表浅,范围小,适用于口腔、鼻、眼、喉、、耳、气管、食道、生殖泌尿道等粘膜部位的浅表手术。常用穿透力较强的丁卡因、利多卡因等。 2.浸润麻醉将药注人手术部位的皮内、皮下或肌层组织中,以阻断用药部位的感觉神经纤维末梢的传导,适用于浅表小手术。注射给药时, 应避免注人血管内。最常用的药物是普鲁卡因( 因其穿透力弱、毒性最低),其次是利多卡因。 3. 传导麻醉(传导阻滞麻醉或神经干阻滞麻醉) 将药液注人神经干周围,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干(丛)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适用于四肢手术,如指神经、臂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等部位的阻滞麻醉。牙科手术亦用此种麻醉(采用上颔神经的分支上齿槽神经及下

局麻药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

局麻药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普鲁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丁卡因对兔的毒性作用 实验教案 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刘凤岐 2006年2月12日

局麻药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 一、实验目的: 1. 比较普鲁卡因和丁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强度; 二、实验原理: 1. 局部麻醉药(局麻药)概念: 是一类能可逆地阻滞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暂时性感觉丧失的药物。 2. 局部麻醉方法有五种: (1)表面麻醉:又称黏膜麻醉; (2)浸润麻醉; (3)传导麻醉; (4)硬膜外麻醉; (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 3. 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又称黏膜麻醉,是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滴、喷或涂布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的神经末梢麻醉。常用于眼、鼻、咽喉、气道、尿道 等部位的手术。 (2)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皮下或手术野附近,使局部神经末梢麻醉。常用于浅表小手术。 (3)传导麻醉:(传导阻滞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周围,阻断神经冲动传导。常用于四肢、面部、口腔等手术。 (4)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硬膜外隙,麻醉通过此隙穿出的神经根. 麻醉范围广,常用于胸、腹部手术。 4. 局麻药的作用: (1)局麻作用: 通过阻断Na+通道,减少Na+内流,从而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呈现麻醉作用;用药后痛觉、温觉、触觉、压觉依次消失,恢复时顺序相反。 (2)吸收作用: 用量过大或意外血管内注入,可产生吸收作用,由于中枢抑制性神经元比兴奋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更敏感之故。 5. 常用局麻药: (1)普鲁卡因Procaine : (奴佛卡因) ①局部麻醉作用:本药对黏膜的穿透力弱,一般不作表面麻醉。主要用于 浸润麻醉、传导阻滞、腰麻和硬膜外麻醉。 ②局部封闭作用:用0.25-0.5%的普鲁卡因溶液注射于病灶周围,可减轻病 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劣性影响,使损伤部位的症状缓解。 ③敏反应:极少数人用药后可发生皮疹、哮喘,甚至休克等过敏反应; 用药前常规作皮试! ④毒性反应:用量过大或意外血管内注入,可产生吸收作用,出现中毒反应! (2)丁卡因Tetracaine (地卡因)特点:

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术后并发症的管理,是围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预防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是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一、充分的术前准备,制定恰当的手术日。 1、对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研究讨论,在术前讨论中体现。 2、对病人及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方式、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3、适应手术后变化的锻炼:(1)练习床上大小便;(2)教会病人正确的咳嗽、排痰(深呼吸)的方法;(3)交代病人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良好的睡眠;(4)戒烟、戒酒。 4、胃肠道准备: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2)术前排空大便或灌肠;(3)胃肠道手术,术前1-2天始进流质;(4)结肠或直肠手术,术前服用肠道致菌药。 5、皮肤准备:(1)术前1日督促或协助病人剪指甲、理发、沐浴、更衣;(2)手术区皮肤准备:剃除或剪去毛发,清除皮肤污垢;备皮时间以术前两小时为宜,皮肤准备时间若超过24小时,应重新准备; 6、术前全面手术风险评估:对于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的合并症如肺炎、血糖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应全面评估,适当准备,以降低术中、术后风险。 二、手术后处理,防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1、在医师的指导下,摆放适宜的术后体位:(1)颅脑手术:取15-30度的头高脚低斜坡卧位;(2)颈胸手术:多采用高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3)腹部手术:多采用低半坐卧位,以降低腹壁切口张力;(4)脊柱或臀部手术:常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 2、术者在术后3天内每天亲自查看病人1-2次,麻醉医师术后第2日访视病人,观察病情变化有记录,以预防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术后连续记录3天病程记录,内容包括病人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措施。 4、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术后患者,应入重症监护病房观察治疗,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50(11): 884-8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5.11.002 鼻内镜外科技术始 于20 世纪80 年代初,由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 所创立。该技术是在鼻腔鼻窦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鼻科学领域的治疗方式和治疗范围。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加之影像技术特别是螺旋CT的广泛应用,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鼻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其应用范围已不仅局限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业已向泪道系统、眶内、眶尖、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底甚至颅内等相邻区域拓宽,并取得了较之传统手术方式更好的疗效。目前,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手段[1,2]。鼻内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疗效,但另一方面,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严重手术并发症报道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有学者认为,手术范围的扩大,对过去不敢触及的危险区域(如蝶窦区域、眶尖、颅底)病变的处理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但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解剖训练、手术设备差、术前CT对解剖的评估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术

中术野出血的措施和良好的外科技巧等。鼻窦毗邻复杂,与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视神经、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等关系密切。术中对解剖结构辨认不清和错误的操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一、内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分类对并发症的分类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方法。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May 等[3]认为,应将需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和虽经治疗仍不可避免发展为严重后果者纳入严重并发症。他强调,眶内损伤、颅内损伤和泪道损伤无论其治疗效果如何或是否不治而愈亦均应划入严重并发症的范畴。按并发症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两类。局部并发症又可分为鼻部并发症、血管损伤、眼部并发症、颅底颅内并发症等。常见的全身并发症有哮喘发作、麻醉意外、下肢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偏瘫、植物人、死亡等。鼻部并发症包括大出血、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鼻腔粘连、鼻窦黏液囊肿等。眼部并发症包括:眶周淤血、眶周气肿、眶内血肿、内直肌损伤、鼻泪管损伤、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动脉痉挛或栓塞、眶内感染、眼睑或眶内脂质肉芽肿等。血管损伤包括筛前、筛后动脉、蝶腭动脉和颈内动脉损伤。颅内并发症包括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内出血、脑实质损伤、气脑、海绵窦损伤等。二、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有较大差

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痔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技巧 一、大便困难 大便困难是术后常见反应之一,多数发生在术后头几天内,有时可伴腹胀、腹痛、胸闷、纳呆等症状。 1.发生原因 (1)患者因惧大便时疼痛而不敢大便,从而造成干结,难以排便。 (2)术后少吃少活动,影响正常排便习惯。 (3)由于失血、高热、大汗、呕吐等导致津血亏损,肠液干燥。 (4)素有习惯性便秘。 (5)年迈气虚,中气及下元不足。 2.治疗 (1)由疼痛、少吃少活动及素有便秘习惯而引起的大便困难者,一般在2天内可不处理,2天后仍便秘者予以润肠缓泻药,如麻仁软胶囊。此 外,嘱患者多饮开水,多吃蔬菜,下床适当活动,鼓励排便信心。如 服药后2天仍无效者,可做开塞露或甘油灌肠剂灌肠。 (2)习惯性便秘者,每晚和晨起于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由右向左)推拿20次,或灸足三里。 (3)津血亏耗肠液干燥引起的大便困难者,宜用养阴润燥通便之法,每晚服蜂蜜一匙,或鲜首乌30g煎汤代茶。 (4)年迈气虚,下元不足或寒冷阴结者,可用温通之法,内服半硫丸3g,一日2次,或肉苁蓉9g煎汤代茶。 二、腹泻 注意大便的次数、量、颜色、气味及其伴随症状等,及时做大便常规检查或培养。如系肠炎或痢疾者,应做肠道传染病处理。 1.发生原因 (1)因术后便秘,过服润肠攻下之剂,待干便排出后,肠蠕动亢进而致便泄。 (2)腹部受寒。 (3)饮食生冷或不洁。 (4)素有脾胃亏损,脾运不健。 (5)痢疾或肠炎。 2.治疗 (1)由于过服润肠攻下剂引起者,首当停服该类药物,如停药后仍便泄不已,可服山楂炭9g或焦建蛐9g包煎代茶,或参苓白术丸9g, 一日3次。如有热结旁流,燥屎嵌于肛门者,应用手指挖去干燥粪 块。 (2)由受寒而致泻者,如伴腹痛内服良附丸9g,或拔火罐疗法;如伴有腹胀胸闷着,内服藿香正气丸9g,一日2次。 (3)由饮食生冷不洁引起者,首当忌食此类食物,1天后仍有腹痛便泄,当以药物治疗,以参苓白术丸或黄连素。 (4)由脾肾亏损所致者,当按内科调治之,或针灸足三里(双)。 (5)痢疾或肠炎当请内科会诊,并做肠道传染病处理。

肛肠手术后的常见的8个并发症

肛肠手术后的常见的8个并发症 1.疼痛 肛门术后的疼痛分两种,反射性痛和炎症性痛。因为人体肛门区域神经丰富,属脊神经支配,痛觉非常敏感,所以手术创伤和炎症刺激都可导致疼痛。疼痛有以下原因: (1)患者因恐惧,对疼痛极度敏感,肛门括约肌处于紧张状态,稍有刺激便可引起疼痛。这种疼痛主要出现在手术时和术后换药。 (2)术后感染,创口水肿,便秘、异物刺激亦可引起疼痛。 (3)肛门狭小,大便时用力撕裂肛管皮肤引起疼痛。 (4)创伤面较大,愈合后瘢痕过重,瘢痕挛缩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 处理:对轻度的疼痛不需处理,疼痛剧烈者根据情况分别处理。如口服或注射强痛定等止痛药。排便困难者服乳果糖。瘢痕性疼痛,轻者无需处理,重者用中药坐浴熏洗。炎症性痛行抗炎治疗,如炎症已化脓应及时切开。 2、肛门水肿 肛缘水肿也是肛肠手术后常见反应,水肿后会加剧肛门疼痛,水肿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手术时肛缘组织过多被切除或结扎、切口过多及切口选择不合理等,致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在组织间隙中潴留。 (2)肛缘静脉团剥离不充分。 (3)术后敷料填入不均及大小便困难,下蹲过久。 处理:轻度的水肿都可以慢慢自行吸收,不必反复去修剪。可以口服迈之灵,用祛毒汤外洗,局部换药时用40%高渗盐水湿敷,或用金黄膏外敷。水肿甚者,可手术作减压切口。 3、腹胀

肛肠术后出现腹胀的原因主要有: (1)麻醉,尤以腰麻和骶麻明显,出现在术后当天。 (2)包扎创口的敷料过多过紧,使肛门无法排气。 (3)术后卧床,肠蠕动差。 (4)过食奶、糖等食品。 处理:先用腹部热敷,在征求医生同意后适当松弛包扎创口的绷带,也可请求医生给予肛管排气,必要时口服理气助消化药,木香顺气丸,四磨汤等。 4、发热 主要原因有: (1)术中失血、出汗失液,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感冒发烧。 (2)术中使用的药物反应,如一些硬化剂和枯痔液。 (3)输液反应。 (4)手术消毒不严格,引起局部感染。 处理:先查明是否局部感染,通过血常规检查和肛门局部检查一般可以确诊。若确为局部感染,应及时予以感染部位手术切开,全身抗感染。若不是局部感染,再考虑其他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若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体温不超过38°C者,应考虑为药物吸收热,无需特殊处理,一般5~7天可自行缓解。 5、便血 肛肠手术多是开放伤口,主要采用局部压迫止血,术后几天时间每次排便时少量出血,便后自止,属正常情况。若出血不止,应立即找医生处理。肛肠术后便血有以下原因: (1)术中遗忘小动脉未结扎或术后结扎线脱落。 (2)创口包扎时未压紧。 (3)术后当日即排便。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常见并发症 呼吸系统:占麻醉总并发症的70%。常见的有: 1、呼吸暂停: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纳、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小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 2、上呼吸道梗阻: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病人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务必预防在先。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处理: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或立即人工呼吸 3、急性支气管痉挛: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致反复刺激隆突,或诱导期麻醉过浅也可诱发。病人表现为呼吸阻力极大,两肺下叶或全肺布满哮鸣音,重者气道压异常增高可>(40cmH2O) 4、肺不张: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病人。主要是术后咳痰不力、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所致,也可与单侧支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所致区域性肺不张有关。预防:术前禁烟2~3周,避免支气管插管,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 5、肺梗死:多见于骨盆、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预防:对原有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麻醉诱导后翻身时动作宜轻柔。 6、肺脂肪栓塞: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病人。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以至心搏停止等。

循环系统 1、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故术中应加强观察、记录,当病人血压>140/90mmHg时,即应处理;包括加深麻醉,应用降压药和其他心血管药物。 2、低血压:以往血压正常者以麻醉中血压<80/50mmHg、有高血压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容量补充不足或不及时等。 3、室性心律失常 4、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前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预防: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杜绝因差错而引起的意外;严密监测,建立预警概念。 5、术后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年轻女性、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病人。 6、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苏醒期躁动多与苏醒不完全和镇痛不足有关。预防:正确施行苏醒期操作,并于拔管前应用肌松药拮抗剂,补充镇痛药及避免低体温。

利多卡因局麻用法及副作用处理精编版

……………………………………………………………医药资料推荐………………………………………………… 利多卡因:浸润局麻区域阻滞 (外科医师可以选择碳酸氢钠加用1%利多卡因(1:10)中,以减少注射疼痛。 浓度:(0.25—0.5%),一次最大剂量:(300~500mg),起效时间:1min,作用时效:90-120min (一)毒性反应概念:血液中局部麻醉药的浓度超过一定水平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反应。 发生原因:1.误入血管内 2.使用过量 3.注入血运丰富组织吸收过快 4.肝功能严重异常 5.低蛋白血症患者游离局部麻醉药含量增多。 临床表现:轻度毒性反应,患者常有嗜睡、眩晕、多语、唇舌麻木、寒战、耳鸣、定向障碍等症状,这时如果药物已停止吸收,一般在短时间内症状能自行消失。如继续发展,则可神志丧失,相继出现面部和四肢的肌肉震颤,继而发生抽搐或惊厥。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心肌、传导系统和外周血管平滑肌的抑制,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严重时外周血管广泛扩张,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缓慢,甚至心搏骤停。 预防措施:1.应用安全剂量 2.注药前必须回收 3.血管丰富的部位可适当加入血管收缩药延缓吸收 4.术前给予适量的神经安定药。 (毒性反应)治疗原则:1.立即停用使用局麻药物、吸氧;2.紧张或烦躁者可给予地西泮或咪达唑仑 0.1-0.3mg/Kg;3.已发生抽搐或惊厥,吸氧或人工呼吸,及时控制惊厥的发作,地西泮或咪达唑仑,若仍不能制止,给予短小肌肉松弛药行气管内插管;4.如出现低血压,可用麻黄碱或间羟胺等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心动过缓则静注阿托品。一旦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过敏反应概念:指使用很少剂量的局麻药物后,出现皮肤红斑、荨麻疹、结膜和鼻粘膜充血、血管神经性水肿、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鉴别诊断:1.局麻药物的毒性反应;2.局麻药物中添加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治疗原则: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局部麻醉药物,吸氧,应用抗组胺药物和皮质激素,严重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利多卡因 - 过敏性休克 若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突然下述症状:(1)由喉头和支气管水肿及痉挛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紫疳;(2)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3)神智丧失,大小便失禁,晕倒,昏迷,应考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利多卡因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使患者平卧或者头躯干稍微抬高以利于呼吸,下肢抬高15度—20度,有利于静脉回流,保持呼吸通畅,保持比较正常的体温。应分秒必争,紧急进行抢救,可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一次用量,成人0.5~1.0ml,小儿0.5ml,必要时候静脉注射,如果症状不缓解,每20分钟~30分钟继续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为止,必要时还可以肌内式静脉注射的塞米松,一次2~20mg,应注意就地抢救,在病人未脱离危险期以前,不宜转移就诊或不必要的移动。在上述抢救的同时,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及静脉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虽然外科技术已日致完善,大多数病手术后都可顺利康复,重返各自的岗位,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从总体上可将术后并发症化为两大类:一类为一般性并发症,即各专科手术后共同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出血和肺炎等;另一类为各特定手术的特殊并发症,如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前者将在本节内加以介绍,后者将在专科疾病讲解中进行重点讨论。 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后大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出血、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切口并发症、泌尿系感染 一、手术后出血 (一)病因与病理: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

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一旦发生术后出血,应立即输血,并同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如保守措施无效,应尽早手术探查并止血。再次止血后仍应严密观察,防止再度出血。 二、肺不张与肺炎 (一)病因与病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以肺不张最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吸烟的病人,常伴有慢性气管炎,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而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止痛药和镇静剂,又抑制了呼吸道的排痰功能。切口疼痛、术后胃肠胀气和长期卧床,使肺的扩张受到影响。过于粘稠的分泌物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